北京大学校园平面图
- 格式:wps
- 大小:1007.00 KB
- 文档页数:1
北京大学校园建设概况为了把北京大学建设成第一流的教育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校园建设,并于1991年制定了《北京大学海淀校区总体改扩建规划》,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描绘了蓝图。
一校园建设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1898年建校时,是用地安门内马神庙和嘉公主府旧第为临时校舍,即后来的景山东街理学院,也称二院。
1918年,位于汉花园(今沙滩)的红楼落成,连同嵩公府成为了学校的本部,它包括孑民纪念堂在内的总办事处,30年代建成的图书馆和法学院使用此楼,其后红楼主要为文学院使用,这一地区也统称为一院。
其他校舍还有北河沿的男生宿舍,称为三院,国会街的先修班称为四院(现在的新华社社址),工学院位于西城端王府,医学院在府右街,农学院在西郊罗道庄。
1952年院系调整时,燕京大学文、法、理科各系并入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的校址迁入西郊原燕京大学校园,经过40余年的建设,成为了今天的北京大学校园。
北京大学校园是北京西郊明清时期著名的园林区的一部分,它北邻闻名中外的圆明园遗址,西边遥对颐和园、香山、玉泉山,东边和清华园相接。
从明朝末年著名书画家米万钟在今校内勺园大楼一带创建勺园以来,至今已有370余年的历史。
风景秀丽的未名湖一带,是清代宠臣和坤随着圆明园的营造而开发的,原称淑春园,在其周围有恭亲王奕■的朗润园、醇亲王奕■的蔚秀园、惠亲王的鸣鹤园、庄静公主的镜春园,这些园林在清代皆属内务府管辖,统称赐园,它是燕京大学校园的主体,也统称为燕园。
现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未名湖一带的这些古园林划为文物保护区。
自1952年以来,北京大学先后建设发展了东面直到兰旗营的理科教学区,南面直到与海淀镇隔路相接的学生生活区,以及蔚秀园、承泽园、畅春园、中关园、燕东园等教工居住区,近几年来又在圆明园西侧建设了燕北园居住小区。
这些形成了今天北京大学海淀校区占地170公顷的校园。
原燕京大学校舍的总面积不足10万平方米。
经过40余年的建设,现在校舍总面积已达到97万多平方米。
北京北大清华校园概况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1917年,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京大学从此日新月异。
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初,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汇聚三校菁华,以刚毅坚卓精神,维系中华教育命脉。
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返回故园,于1946年10月正式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近400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并且产生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
(北京北大清华校园概况)校园景点浏览:西校门、办公楼、华表、校景亭、蔡元培铜像、乾隆诗碑、未名糊、钟亭、翻尾石鱼、斯诺碑、博雅塔、图书馆、百年纪念讲堂等。
西校门:原名校友们,是原燕京大学校友与1926年集资修建。
1988年北大建校一百周年时由戴姆勒奔驰捐资修缮。
西门建筑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别具一格,毛泽东亲笔题名的“北京大学”匾额镶嵌在大门正上方,门前两座威武雄壮的石狮忠实地守侯着大门,每逢节日,门前鲜花簇拥、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办公楼:建于1926年,原名实德楼,1931年被燕京大学校楼命名委员会定名为贝公楼。
楼前的麒麟、丹墀均系圆明园遗物,由光绪皇帝胞弟爱新觉罗﹒载淳购得,存放于郎润园多年后移此。
办公楼座东朝西,位于原燕京大学东西中轴线上,是一座气势宏伟的宫殿式建筑,现为学校党政机关的办公楼处,金碧辉煌的二楼礼堂可容纳600人,学校举行重要会议以及外国政要访问北嗲发表演讲都在此进行。
北京科技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生态11周翟尤佳41122019目录一、校园规划的重要性及特点 (2)1.1 校园规划的重要性 (2)1.2 校园规划的特点 (2)二、北京科技大学校园现有规划 (3)2.1 北京科技大学简介 (3)2.2 北京科技大学地理位置 (3)2.3 北京科技大学校园规划现状分析 (3)2.3.1研究方法 (3)2.3.2规划理念 (4)2.3.3 数据分析 (4)2.3.4绿地分布分析 (5)2.3.5 建筑分布分析 (7)2.4 北京科技大学校园规划现状的不足 (8)三、北京科技大学校园新规划设计理论基础 (9)3.1 空间尺度的确定 (9)3.2校园绿地组成及设计原则 (9)3.3校园绿地的植物配置原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3.4校园建筑群设计原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四、总结 (100)参考文献: (111)摘要:校园规划作为教育的载体反应了一个校园的教育情况和文化底蕴, 这样的一个规划设计所具有的独特性是与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特色紧密相结合的。
因此, 校园规划设计必须充分体现、表达教育理念和特色, 并为教育理念和特色的贯彻提供物质平台;同时,校园的绿化等作为一种存在与自然界的人工生态系统,它还具有生态性。
目前校园景观的研究, 大多还处于单层次的设计科学上, 现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 把校园设计规划放入设计科学和景观生态学结合的层面上, 进一步从生态层面分析这个设计的合理性, 从自然生态属性上体现生态和谐校园的本质。
关键字:校园;景观设计;城市规划;生态;生态服务功能一、校园规划的重要性及特点1.1 校园规划的重要性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地作用。
北⼤建校120年,她的⼆院旧址却正在被⼈遗忘封⾯图:周令钊《五四运动》(1951),油画,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活字君按明天(5⽉4⽇),北京⼤学即将迎来迎来建校120周年校庆。
追溯到1898年创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京师⼤学堂”,这座中国最⾼学府如今已⾛过了整整两个甲⼦,重新回到了它诞⽣的年份——戊戌。
然⽽,昙花⼀现、惨淡收场的戊戌变法并未能带给京师⼤学堂多少荣光。
北京⼤学真正进⼊历史,却要到了1915年的“新⽂化运动”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时期。
事实上,今天⽆论北⼤的校徽、校庆⽇,还是那⾸事实上的校歌,都来⾃这段光荣的谱系。
⽽“五四-新⽂化”时期的北⼤之名,是同⼀个地名紧密联系在⼀起的,这便是位于今⽇五四⼤街的“红楼”。
事实上,今⽇北京⼤学位于燕园的校区,直到1952年后⽅由北京⼤学接管,在风景与记忆的意义上,与“五四”的北⼤传统形成了微妙的断裂和张⼒。
⽽真正承载着“五四”北⼤的沙滩校址,特别是沙滩地区的“⼆院”,却逐渐⾯临被遗忘的失落命运。
如唐晓峰先⽣所⾔——“⼆院是京师⼤学堂最初诞⽣的位置,但如今,很多北⼤学⽣都不了解⼆院的历史。
以⼆院旁的⼤学夹道为例,这条在京师⼤学堂诞⽣之后慢慢形成的⼩胡同虽然苍⽼,其所⽤的⼤型灰砖,却代表着王朝时代⾼等级的建筑。
沙滩作为⼀种历史地理的记忆不应消失,⽽应在地名、位置和景观三⽅⾯得以妥善留存。
我们应集合各⽅努⼒,对历史记忆进⾏宏⼤叙事并将其传承下去。
这么做,不仅对北⼤有意义,对国家在历史转折过程中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2018年4⽉17⽇下午,数位学者聚会北京⼤学静园⼆院208会议室,进⾏了题为“从公主府到红楼:⽼北⼤的校园空间(1898-1952)”的第62期“北⼤⽂研论坛”。
从他们的讲解与讨论中,我们不仅得以了解⽼北⼤的校园形成和变化的历史,更能从通常较被忽视的地理空间的⾓度,思考北京⼤学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独特意义。
以此作为我们对北⼤120周年校庆的致敬。
生公寓)、7号综合楼。
建筑功能布局充分考虑留学生学习、生活的习惯与特点,在学生公共交通处布置餐饮服务, 商店及自习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利用景观优势,营造怡人的空间环境。
公寓户型设计充分考虑学生来之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经济条件,因此产生不同的组合形式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2号楼标准层主要户型为二室一厅,其中客厅共用,可为2人居住;3号楼标准层主要户型为二室一厅、三室一厅,其中客厅共用,放大单元为三室一厅,可为3人居住;4号楼标准层主要户型为二室一厅,其中客厅共用,卧室有不同布置方式,可为2~4人居住。
各楼标准层均设有公共的自助式厨房、洗衣房及自习室,为留学生的生活与学分析图Technical Pilot习提供方便。
餐饮分三部分:在南北学生宿舍楼相接处布置学生食堂,在北侧东部布置快餐厅,在西北侧客房区底层布置特色餐厅及宴会厅,满足不同人员的使用要求。
康乐区布置于地下一层,酒店式公寓区、学生公寓区及公共服务区均可便利到达,结合康乐的不同项目特色,形成了独特情趣的地下康乐休闲街。
整体建筑各功能区一层、二层相连通独立管理,满足各功能的使用及管理要求。
从而使各功能区既有独立的服务功能,又可以到达公共区享受全面服务。
3 建筑空间形态特色公寓园区整体设计遵循依从自然,随境而生的原则,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特点,充分调动园区建筑的各功能区特性与特征。
在充分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利用简洁的形体语言塑造了一组形象生动、内容丰满的景观建筑,形成以北大制高点建筑太平洋大厦及北大乒乓球馆为视点,以北大未名湖畔博雅塔为对景,环抱园区古树,心系北大,充满诗情画意并极具生态理念的立体画卷。
建筑西区以12层高层建筑为主,环绕广场围合布局,兼置绿化、改善环境,使狭长的地段形成了内聚的院落格局。
建筑形体与空间形态与内部功能相吻合,随地形、地貌、地景相应错动,使各功能区相互对景,借景生园,将平面的使用功能从空间形态上立体化。
整个园区充分调动现有的自然景观及环境要素,形成由西向东渐渐升起的庭院景观。
⽼北⼤究竟分布⼏处⼜有多少留存建筑?和硕公主府也曾作为校区12⽉17⽇是⽼北⼤曾经的校庆⽇。
上世纪五⼗年代初,全国⾼校院系调整之后,北⼤将校庆⽇定为5⽉4⽇。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北京⼤学是1898年由清末设⽴的京师⼤学堂演变⽽来。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如今位于海淀区颐和园路的北⼤校园,并⾮最初北京⼤学的校址。
1952年全国⾼校院系调整之前,这⾥是燕京⼤学的校址所在。
那么从1898年到1952年的半个多世纪期间,⽼北京⼤学校址在哪⾥?它⼜发⽣了哪些故事呢?作者:宋君玮北⼤红楼事实上,从清末到民国,⽼北京⼤学的校舍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为历史的原因,⽼北京⼤学校舍分散在北京城的不同地⽅。
⽼北京⼈常提到的“北⼤⼀院”、“北⼤⼆院”、“北⼤三院”以及“西斋”“东斋”等,其实都是⽼北⼤留下的痕迹。
如今,通过寻找这些痕迹,得以勾勒出当年⽼北⼤的全貌。
1.和硕公主府⾥的⽇晷还在北⼤⾃民国初年,京师⼤学堂改为北京⼤学后,⼀直到1952年迁往燕⼤校址前,⽼北京⼤学的主校区⼀直在景⼭附近的沙滩地区。
纵观这⼀阶段,⽼北⼤经过⼏⼗年的发展,形成了⽐较多的建筑。
⽐如教学建筑有⼀院、分科⼤学校址、⼆院、三院、四院、五院、地址馆、图书馆、孑民堂、民主⼴场、西什库医学院、⾩外罗道庄农学院以及祖家街⼯学院等,学⽣宿舍主要有:西斋、东斋、三斋、⽼四斋以及新四斋。
不过这些建筑并⾮像如今的校园⼀样集中在⼀处,⽽是分散在北京城的街头巷尾。
按时间顺序来看,⽼北⼤的公主府校区最早,但后来常被称为⼆院,为何校区成⽴时间最早,却称为⼆院,这在后⽂会叙述。
先来看看公主府校区的遗存,它是当年京师⼤学堂所在。
1898年6⽉11⽇光绪帝宣布变法。
在众多改⾰举措中,引进西⽅教育制度,创⽴京师⼤学堂是⾮常重要的⼀项,为此清廷将位于沙滩后街已闲置多年的“和硕和嘉公主府”划拨给京师⼤学堂作为校舍。
和硕和嘉公主是乾隆皇帝的第四个⼥⼉(民间有说法,和硕和嘉公主⽣下来后,⼿指之间有蹼相连,呈佛⼿状,因此⼜被称作“佛⼿公主”)。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第一、二章综合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每题仅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60分)1.我们倡导的低碳生活方式就是指节水、节电、节油、节气。
下列叙述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D )A.洗涤衣服让其自然晾干,少用洗衣机甩干B.夏天少穿西装C.坚持户外锻炼,尽量少用跑步机D.使用电动牙刷代替传统牙刷2.2023年3月11日,印度尼西亚最活跃的火山之一默拉皮火山喷发,火山附近的居民纷纷离开,这说明了( C )A.地理对生产建设的影响B.地理对风土人情的影响C.地理对日常生活的影响D.地理对地区规划的影响3.下列叙述中对学习地理不利的是( A )A.直接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地图是多余的B.从多种媒体中去获取地理信息C.生活中多观察,通过调查、考察,把地理知识学活D.多提有关地理的问题,敢于质疑地理理论假设有如下四幅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回答4~5题。
①北京市政区图②北京在世界的位置示意图③北京大学校园平面图④北京在中国的位置示意图4.四幅图中,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C )A.①B.②C.③D.④5.四幅图的比例尺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D )A.①③④②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②④①③读某地平面图,回答6~8题。
6.要判断图中方向,我们应该用( A )A.指向标定向法B.一般定向法C.经纬网定向法D.指南针定向法7.根据选择的正确定向法,小学在医院的( D )A.西北方B.东北方C.正南方D.西南方8.“”是地图基本要素中的( C )A.比例尺B.指向标C.图例D.方向《熊出没》主要讲述了森林保护者熊兄弟与破坏森林、采伐原木的光头强之间上演的一幕幕搞笑对决的故事。
以下是根据《熊出没》及相关地理知识编写的题目。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9.有一天,光头强异想天开去地球另一端伐木,于是他从赤道某地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行并穿越地心到达地球另一端。
北京大学十二幅校园美景你认识几个?北京大学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迁至西郊燕园。
燕园虽称不上辽阔,但其雅致韵幽的气象与北大的学府气质相得益彰。
蔚秀园主人奕還有诗:“鹤去园存怅逝波,翼然亭畔访烟萝。
”诗中所说“翼然亭”,就是今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东北小山上的“校景亭”。
此亭历史悠久,可能乾隆时就已存在。
燕京大学迁来后,对此亭稍加修葺,在亭内绘制了十二幅燕园校景:按顺时针方向,西面是备斋与湖心岛亭、办公楼、化学北楼,北面是外文楼、南北阁、西校门,东面是第一体育馆、校景亭、博雅塔,南面是荷花池、钟亭、校友桥。
这便是“校景亭”之名的由来。
今日,就让我们登上这校景亭,循着十二幅校景彩绘,去探寻燕园的风韵。
1、备斋与湖心岛亭彩绘中的备斋,是位于未名湖北岸的德才均备四斋之一。
四斋有着古香古色的雕梁、木柱、瓦当、石阶和中国传统的门窗结构,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四合院的衣钵,又明显带有西方文化的痕迹。
从备斋出发,通过西式平桥,便可到达湖心岛。
拾级而上,可以看见一座八角攒尖亭建筑,它就是湖心岛上的岛亭。
岛亭分上下两层,有台阶通往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建在台基之上,均为木质结构,雕梁画栋,八面八柱,环绕回廊,是岛上遮阳、避雨、听松、赏枫休憩、会友的绝佳之地。
2、办公楼走进西校门,正前方可见一幢巍峨的两层大楼,这便是现在的“办公楼”。
它建于1926年,为清代宫殿式建筑,原名“施德楼”、“贝公楼”,是为了纪念对燕大作过贡献的贝施德主教。
办公楼十分宏伟,是燕园里建筑规格最高的楼:整栋楼都建在一个须弥高台之上,足见建筑等级之高。
而从四面门前台阶的形制上看,后门和两边侧门为“垂带踏跺”(台阶两边有垂带石,清代称台阶为“踏跺”),正门的台阶则为“御路踏跺”,这是台阶中的最高等级形式,一般用于宫殿正门之前。
3、化学北楼华表之南的教学楼,原是燕大的物理楼,由洛克菲勒基金捐建于1925年,原名“睿楼”,后来称化学北楼。
如今它是北大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和北大国学院的办公用楼,名“大雅堂”。
清华北大导览攻略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高学府,北大传承着中华数千年来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统,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名声和地位。
(清华北大导览攻略)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
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清华校园内的主要景点有近春园、水木清华、大礼堂、清华学堂、二校门等。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清华,自它诞生起,就担负起民族的兴旺,中国的崛起的重大责任和使命,一百年来,清华为中国培养出了众多的学术大师、兴业之士、治国之才,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国家和民族奠造了宝贵的人文传统。
知名校友如杨振宁、李政道、华罗庚、胡适、梁启超、竺可桢、高士其、姜立夫、闻一多、曹禺、梁实秋、李健吾等。
清华大学:理科楼、图书馆、大礼堂、同方部、清华学堂、水利实验馆、土木工程馆、世纪鼎、日晷、二校门、闻一多像、清华池、水木清华、工字厅、古月堂、荷塘月色、近春园遗址公园。
(清华北大导览攻略)
清华主楼:1966年5月落成,建筑总面积近8万平方米,是由清华大学有关专业的师生结合毕业设计而自行设计的校园杰作之一。
由“西主楼”、“东主楼”和“中央主楼”三部分组成,并以四个“过街楼”联成一个整体。
整个建筑气势雄伟,浑然一体,是清华校园中规模最宏大的建筑群,体现了清华师生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大家好,欢迎来到百年学府北京大学。
很高兴能够作为大家的导游,我叫XXX,大家可以叫我“X”导游。
希望大家能积极配合我的工作,一起在北大度过一小段快乐的时光。
但是,在出发前,我要先强调一下纪律,请大家听好:1、校园不是公园,这是一个学习的环境,希望大家不要喧哗,一起来感受校园里该有的氛围。
2、校园景色非常优美,请大家爱护环境,不要践踏草坪,攀枝折花,乱丢废弃物。
3、校园里的人非常多,大家走的时候排成两列纵队,紧跟队伍,千万不要走丢走散了。
要出发了,大家要紧跟着我的思路和脚步,否则你将会错过很多知识和景色哟!出发了,首先先让大家回顾一下北大历史。
北大创办于1898年,原名京师大学堂,光绪皇帝亲笔题词“京师大学堂”匾额。
它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是康梁百日维新的措施之一。
慈禧发动政变,把所有的变法都废除了,只保留了京师大学堂。
北大从此延续至今。
(原校设在北京石景山东街)1912年易名为北京大学校。
严复任北大首任校长,积极开设外语学科研究西方文化的新课程。
1918年红楼竣工,校本部设在故宫后的沙滩。
1917年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并且担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他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他聘陈独秀为文科学长,李大钊为图书馆长,胡适、钱玄同为文科教授,李四光为理科教授,马寅初为教务长,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鲁迅也应聘在北大教授《中国小说史》。
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做图书管理员,经过李大钊的介绍,认真学习马列主义著作,逐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在当时认识他的第一夫人杨开慧,北大教授杨昌济的女儿。
那时北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云集。
1919年,北大师生点燃了“五四”运动的火炬,李大钊、胡适等人领导了文化革命的新启蒙运动,北大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北平很不安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南开大学纷纷南迁长沙,后又转到云南昆明组建临时“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持续八年,西南联大持续了八年,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是出人才最多的时期之一。
北大校园建筑名称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是中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其校园内有许多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北大校园建筑名称:
1.未名湖:未名湖是北大校园内的著名景点,湖畔有著名的博雅塔。
2.博雅塔:位于未名湖旁,是北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3.理科楼:这是北大的主要教学楼之一,用于各种理科课程的教学。
4.图书馆:北大图书馆是中国最大的大学图书馆之一,藏书丰富。
5.百年纪念讲堂:这是一个多功能的演讲和表演场所。
6.红楼:红楼是北大的历史建筑之一,现为爱恩斯坦访华纪念馆。
7.燕园:燕园是北大的主校区,有许多历史建筑和绿地。
8.光华管理学院:这是北大的管理学院,提供各种商科课程。
9.法学院大楼:法学院大楼是北大法学院的主要教学地点。
10.学生宿舍区:北大有多个学生宿舍区,如静园、畅春园等。
以上只是北大校园内部分建筑的名称,实际上,北大校园内还有许多其他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和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