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语文孔繁森1
- 格式:pdf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10
《孔繁森》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理解文中的生词,说说“请求”、“恳求”的意思。
4.深入了解孔繁森的动人事迹,体会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孔繁森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孔繁森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搜集孔繁森的动人事迹,使用“手机”分享到全班。
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2.看图,认识孔繁森。
(屏幕显示:孔繁森像)3.阅读孔繁森简介。
孔繁森,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1979年,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到西藏工作。
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
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看到课题,你想说什么?如:孔繁森是干什么的?孔繁森是哪里人?为什么要写孔繁森(他有什么品质)?2.自己大声读课文几遍,长句子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做到不错读,不漏读,不重读,不打结。
3.出示课文词语:优秀援藏附近地震曲尼贡桑孤儿抚养献血年级恳求勉强答应帮助深情藏胞们孔繁森拉萨市营养费(1)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2)指名读,齐读,比赛读,开火车读。
(3)我们把生字带人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再指名分段读。
(5)还有许多同学想读,下面就选择自己读得最流利的一段为大家朗读。
(6)读后评议,再读。
4.集体认读、书写生字:孔优秀市尼血营费助汉(1)齐读,巩固读音。
(2)组词。
(3)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红。
(4)教师逐字指导书写。
(5)提醒坐姿,生描一写一,师生共评修改。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孔繁森1.孔繁森是干什么的呢?打开书,轻读第一自然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孔繁森》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1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孔繁森》原文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1992年,拉萨市附近发生了地震。
曲尼、曲印和贡桑三个藏族孩子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
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已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扶养他们。
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医院,请求献血。
医生见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有同意。
经孔繁森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
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这几个孤儿上学读书。
藏胞们知道了这件事,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他们深情地唱道:太阳和月亮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光明。
汉族和藏族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中国。
2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孔繁森》教案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孔繁森是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优秀援藏干部。
2、结合课文理解“请求”、“恳求”的意思。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与课文及教案配套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雄伟的布达拉宫图片,音乐《公仆赞》,渲染气氛。
二、朗读课题。
1、个别读题。
2、出示孔繁森照片。
3、老师给我们讲了有关孔繁森的哪些故事?4、你佩服尊敬他吗?再读题。
三、学习第一节1、导入:1992年,拉萨市附近发生了地震,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5岁的贡桑失去了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孔繁森收养了他们。
2、在课文中找出哪个小节写这个意思?个别读。
3、共几句话?4、出示第二句,点击“孤儿”(1)个别读词语。
(2)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孤儿”的意思。
(失去亲人)(3)多可怜的孩子,谁能读好这句话?个别读。
(4)指导:读得慢点,语气低沉一点。
5、出示第三句。
(1)自读,这句话什么意思?板书:抚养孤儿(2)小朋友,你是谁的亲生儿女?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抚养你的?能讲讲爸爸妈妈爱你养你的感人的小事情吗?(3)孔繁森旧案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
出示:曲尼生病住院了,曲印犯了错误了,O 曲印学习退步了,O 小贡桑尿湿了床,O 选择其中的一条,也可以说老师没有例举的,想象孔繁森怎么样关心爱护三个孤儿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孔繁森》说课稿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孔繁森》说课稿精选3篇(一)孔繁森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热爱读书的男孩孔繁森的故事。
下面是《孔繁森》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孔繁森》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的一篇课文。
本文通过描绘一个热爱读书的男孩孔繁森的形象,展示了勤奋读书的重要性,并通过孔繁森和他的角色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对比,传达了读书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孔繁森是一个热爱读书的男孩,了解读书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复述课文的内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入课文):教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读书吗?学生:喜欢/不喜欢。
教师:那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里面有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男孩,他叫孔繁森,你们听过这个名字吗?2.呈现课文(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朗读课文):教师:孔繁森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男孩,他用功读书,天天进步。
你们听一听,看看孔繁森每天在干什么?孔繁森是不是一个好孩子呢?3.小组讨论:教师:请你们分小组讨论一下,孔繁森每天为什么要读书?读书对人的哪些方面有帮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4.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表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你们认为孔繁森为什么每天要读书?读书对人有什么帮助?5.理解课文:教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孔繁森的故事,先默读,然后大家一起来完成填空题。
学生:(默读并完成填空题)6.个别检查:教师:请几位同学分享一下你们的填空答案。
7.课堂讨论:教师: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当时的班长怎么样对待孔繁森的问题的?他在孔繁森面前扮演了什么角色?8.情感抒发:教师:在孔繁森的学校和家庭,我们看到了一个读书非常用功的男孩,我很欣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