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SPSS描述性统计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954.50 KB
- 文档页数:30
SPSS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简介描述性统计分析是统计学的一个领域,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总结、整理和分析,揭示数据中的模式、趋势和关联。
它可以通过计算和展示各种统计指标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据。
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是一种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可以用于进行各种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在SPSS中的应用。
1.数据摘要数据摘要是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主要目的是对数据进行概括性的总结。
常用的数据摘要方法包括计数、频数、百分比、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
在SPSS中,可以使用“Frequencies”命令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
该命令可以列出每个变量的频数、百分比以及累积百分比。
此外,使用“Descriptives”命令可以计算各个变量的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统计量。
2.绘制图表图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展示数据的特征和分布。
常用的图表包括直方图、饼图、箱线图等。
在SPSS中,可以使用“Graphs”菜单下的不同选项来绘制各种图表。
例如,使用“Bar Chart”选项可以绘制柱状图,使用“Pie Chart”选项可以绘制饼图,使用“Boxplot”选项可以绘制箱线图。
3.相关分析相关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
它可以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来评估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在SPSS中,可以使用“Correlations”命令进行相关分析。
该命令可以计算出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并提供了相关系数矩阵和散点图来展示结果。
4.因素分析因素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据降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并提取潜在的数据结构和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SPSS中,可以使用“Factor Analysis”命令进行因素分析。
该命令可以根据指定的变量,自动提取主成分或因子,并计算出因子载荷矩阵和因子得分。
描述性统计分析是针对数据本身而言,用统计学指标描述其特征的分析方法,这种描述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很多高级分析的基础工作,很多高级分析方法对于数据都有一定的假设和适用条件,这些都可以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加以判断,我们也会发现,很多分析方法的结果中,或多或少都会穿插一些描述性分析的结果。
描述性统计主要关注数据的三大内容:1.集中趋势2.离散趋势3.数据分布情况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有均值、众数、中位数,其中均值包括截尾均值、几何均值、调和均值等。
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有频数、相对数、方差、标准差、标准误、全距、四分位间距、四分位数、百分位数、变异系数等。
注意: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的指标有所不同。
由于很多统计分析都有一个正态分布的假设,因此我们经常也会关注数据的分布特征,常用峰度系数和偏度系数来描述数据偏离正态分布的程度,也可以使用Bootstrap方法计算出结果与经典统计学方法计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如果差异明显,则说明原数据呈偏态分布或存在极值SPSS用于描述性统计分析的过程大部分都在分析—描述统计菜单中,另有一个在比较均值—均值菜单,虽然这几个过程用途不同,但是基本上都可以输出常用的指标结果。
一、分析—描述统计—频率此过程可以输出连续型变量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主要指标,还可以输出判断分布的直方图、峰度值和偏度值,此外,该过程最主要的作用是输出频数表,结果举例如下:二、分析—描述统计—描述看起来似乎这个过程才是正统的描述统计分析过程,实际上该过程输出的内容并不多,也没有统计图可以调用,唯一特别的是该过程可以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变换,并保存为新变量。
三、分析—描述统计—探索探索性分析是对原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描述数据,和前两种过程相比,它能提供更详细的结果。
四、分析—描述统计—比率该过程主要用于对两个连续变量间的比率进行描述分析输出的结果比较简单,只是指标的汇总表格,在此略去五、分析—描述统计—交叉表分类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比较简单,主要就是看频数分布和构成比,基本用交叉表一个过程就可以完成,该过程虽然放在描述统计中,但是由于功能丰富,也经常被用来做列联表的推断分析。
第讲 SPSS 描述性统计分析1. 简介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统计分析软件,在社会科学、医学和商业等领域中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 SPSS 中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数据。
2. 描述性统计分析概述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对数据进行和组织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性和分布情况。
SPSS 中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1 中心趋势中心趋势是指数据在数轴上的中心位置。
SPSS 中常用的中心趋势指标包括: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平均数是指所有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它能够反映数据的总体水平,但会受到极端值的影响。
中位数是指数据按大小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它能够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不会受到极端值的影响。
众数是指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它能够反映数据的典型值,但在数据分布不均匀时可能不够准确。
2.2 离散程度离散程度是指数据相对于中心趋势的差异程度。
SPSS 中常用的离散程度指标包括:标准差、方差和极差。
标准差是指数据与平均数的差异程度的平均值。
它能够反映数据的分散程度,越大表示数据越分散。
方差是指数据与平均数的差异程度的平方的平均值。
它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数据集的分散程度。
极差是指数据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异。
它不能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但可以用来描述数据范围。
2.3 数据分布数据分布是指数据在数轴上的分布情况。
SPSS 中常用的数据分布指标包括:偏度、峰度和频数分布表。
偏度是指数据分布的不对称程度。
正偏态分布表示数据分布向左偏,负偏态分布表示数据分布向右偏。
峰度是指数据分布的峰度程度。
正态分布峰度值为 0,大于 0 表示峰度更高,小于 0 表示峰度更低,称为尖峰态和扁平态。
频数分布表是指数据中每个值出现的次数。
它可以用来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如是否存在异常值或集中现象。
3. SPSS 描述性统计分析操作步骤SPSS 中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Step 1:导入数据。
SPSS常用分析方法操作步骤SPSS是一款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可以用于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任务。
下面将介绍SPSS常用的分析方法及其操作步骤。
一、描述性统计1.打开SPSS软件,在菜单栏选择“统计”-“概要统计”-“描述性统计”。
2.将需要进行描述性统计的变量拉入“变量”框中,点击“统计”按钮选择需要计算的统计量,例如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
3.点击“图表”按钮可以选择绘制直方图、箱线图等图表形式。
确定参数后点击“OK”按钮,即可得到描述性统计结果。
二、相关分析1.打开SPSS软件,在菜单栏选择“分析”-“相关”-“双变量”。
2.将需要进行相关分析的变量拉入“变量1”和“变量2”框中,点击“OK”按钮即可得到相关系数。
3.如果需要进行多变量相关分析,可以选择“分析”-“相关”-“多变量”来进行操作。
三、T检验1.打开SPSS软件,在菜单栏选择“分析”-“比较手段”-“独立样本T检验”或“相关样本T检验”。
2.将需要进行T检验的变量拉入“因子”框中,点击“OK”按钮即可得到T检验结果。
四、方差分析1.打开SPSS软件,在菜单栏选择“分析”-“一般线性模型”-“一元方差分析”。
2.将需要进行方差分析的因变量拉入“因变量”框中,将因子变量拉入“因子”框中,点击“OK”按钮即可得到方差分析结果。
3.如果需要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可以选择“分析”-“一般线性模型”-“多元方差分析”来进行操作。
五、回归分析1.打开SPSS软件,在菜单栏选择“回归”-“线性”。
2.将需要进行回归分析的因变量和自变量拉入对应的框中,点击“统计”按钮选择需要计算的统计量,例如R平方、标准误差等。
3.如果想同时进行多个自变量的回归分析,可以选择“方法”选项卡,在“逐步回归”中进行设置。
六、聚类分析1.打开SPSS软件,在菜单栏选择“分析”-“分类”-“聚类”。
2.将需要进行聚类分析的变量拉入“加入变量”框中,点击“聚类变量”按钮选择需要进行聚类的变量。
在教育技术研究过程中收集到大量的资料数据,但从这些杂乱无章的资料中,很难对其总体水平与分布状况做出评价判断。
因此,必须采用一些适当的方法对这些资料进行处理,使之简约化、分类化、系统化,从中发现它们的分布规律,掌握总体的特征,以便对其水平做出客观的评价。
统计描述方法,是研究简缩数据并描述这些数据的统计方法。
将搜集来的大量数据资料,加以整理、归纳和分组,简缩成易于处理和便于理解的形式,并计算所得数据的各种统计量,如平均数、标准差、以及描述有关事物或现象的分布情况、波动范围和相关程度等,以揭示其特点和规律。
(一)数据资料的整理和表示在教育技术研究中,我们用各种方法搜集来的资料,一般是零散的,它只反映个别现象的个别特征,必须经过整理加工,使之系统化,才能计算统计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首先要进行的是统计整理,它包含以下几部分内容:1.数据检查主要检查数据的完整性与正确性。
统计资料完整性的检查,就是要根据调查项目检查是否填写齐全,避免遗漏,删去重复。
正确性检查,就是检查搜集的资料是否真实可靠。
特别是统计数字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资料的检查整理必须抓紧这一环。
数据检查可分为逻辑检查和计算检查两种方法。
逻辑检查,是从理论和一般常识上来检查资料内容是否合理,指标之间是否矛盾。
计算检查是检查统计数字在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上有否错误。
2.数据分类数据分类就是把搜集来的数据进行分组归类。
数据分类要做到既不重复、不遗漏,又不混淆,一般又可分为品质分类和数量分类。
品质分类:是按事物性质划分为不同的组别、种类。
如以性别为标志可分为男与女;按“理解能力”、“学习态度”等为标志,又可分为好、较好、一般、差等几种水平,每种水平可看成类,每一类可给以相当的数量。
可以通过各类所包含的数据再进行数量化的比较和分析。
数量分类:是按数量的属性分类。
有顺序排列法、等级排列法和次数分布法等。
⒊数据的排序数据排序:将各数据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SPSS的描述性分析操作步骤第一步:打开并输入数据
SPSS的打开方式有以上几种选择“打开现有的数据库”点击确定。
结果如下图显示。
第二步:在菜单栏里选择分析—描述统计—描述如下:选择左侧栏里需要统计的变量双击到右侧变量栏里。
如下
在右上角的选项里选择你需要的统计量:如下点击继续—确定—就可以得到数据量如下图所示
单样本的T检验在选项里分析—比较均值—单样本T检验如下图所示在右上角的选项里可以选择置信区间如下
点击继续—确定就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单样本t检验
心理1203班周昱衡
20120223189
2014年6月10号。
二、spss 描述性统计分析&频率分析
(TB:幻影如虹数据分析)
1、首先,我们导入测试数据。
依次点击【文件】-【数据】。
TB
幻影如虹数据分
析
2、然后在弹出的“打开数据”对话框中点击需要导入的数据(此处注意,如图所示打开的是excel数据,需要在图示的文件类型红框内选择Excel)。
实用文档
TB
幻影如虹数据分析
3、数据导进Excel后,我们依次点击【分析】-【描述统计】-【描述】。
(注意,对于连续型变量我们才进行描述性统计,计算其均值,方差,最值等信息,若为为离散型变量,如性别,年龄段,级别等进行频率分析,计算其对应频数和频率及直方图)
实用文档
TB
幻影如虹数据分析
4、在弹出的“描述性”对话框内把需要描述统计的变量从左侧拖往右侧。
TB
幻影如虹数据分析
实用文档
5、然后单击图示的“选项”,在弹出的“描述:选项”对话框内,勾选你需要的选项。
比如,我们勾选了“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
实用文档
5、最后点击继续,即可在输出日志里面看懂我们需要的描述统计量。
下面是频率分析对应步骤和设置:
实用文档
TB
幻影如虹数据分析
实用文档
TB
幻影如虹数据分析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实用文档。
描述统计及数据个案加权1.个案加权及描述统计分析个案加权:常出现在实验、医学类。
对观测量进行加权,体现出该数值不是数而是个案数。
描述统计分析:主要用来对连续变量做描述性分析,可以输出很多类型的统计量。
一般展示:个案数、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偏度和峰度。
平均数:也称为均值,是一组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的个数的结果。
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
方差:是各个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
偏度:对数据分布对称性的测量。
峰度:对数据分布平峰或者尖峰程度的测量。
图1描述统计在spss软件中勾选情况2.描述统计第一步,将数据导入spss软件后点击分析、描述统计、描述。
图2描述统计分析步骤一第二步,将对应变量放入对应变量框中,点击选项勾选分布里的偏度和峰度。
图3描述统计分析第二步然后描述统计的结果就出来了。
图4描述统计结果展示将结果粘贴复制到Excel表格中进行整理,后将整理好的结果粘贴复制到Word文档中进行表格的制作和文字描述。
图5描述统计结果整理3.个案加权个案加权:如果说数据为总合结果数据时,如图6所示,这样情况下还需进行数据分析就应进行个案加权操作。
图6数据形式第一步、点击数据、个案加权。
图7个案加权步骤一第二步、图中人数为个案数因此需要对人数进行加权处理,将人数放入频率变量框中点击确定,出现图中下方语法表明个案加权成功,可以进行接下的数据分析了。
图8个案加权第二步4.多重响应分析第一步、首先需要定义变量集,点击分析、多重响应、定义变量集。
图9多重响应分析第一步第二步、进入下方对话框后、将多选题选项题项放入集合中的变量框中、后在二分法后的值里填入1,定义好变量名称。
图10多重响应分析第二步第三步、定义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多重响应分析:点击分析、多重响应、频率。
图11多重响应分析第三步进入图中对话框后将定义好的变量放入点击确定图12多重响应分析第四步然后多重响应分析的结果就出来了图13多重响应分析结果将结果粘贴赋值到Excel表格中进行整理,后将整理好的结果粘贴到Word 文档中进行表格的制作和文字解释。
SPSS描述性分析统计操作步骤SPSS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软件,它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医学、生物、商业等领域。
描述性分析是SPSS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之一,具体涉及的操作步骤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部分:一、数据录入和数据检查在运行SPSS前,需要先进行数据录入,将现场采集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
在录入数据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检查,确认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和一致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检查数据是否按照规定的格式录入,比如数值型数据是否为数字,字符型数据是否为字符等;2.检查数据是否有重复、缺失、异常等情况,并针对这些情况进行相应处理;3.检查变量的名称、标签是否与实际意义一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二、数据分布分析1.单变量分析单变量分析是指针对单个变量进行分析,主要关注该变量的基本统计信息和分布情况。
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最大值、最小值等。
如需对单个变量作更加细致的分析,可以生成直方图、箱线图、概率密度图等图形。
在SPSS 中,可以通过点和菜单或者语法来进行单变量分析。
三、数据检验1.正态性检验正态性检验是指检验变量是否符合正态分布,通常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Shapiro-Wilk检验、Anderson-Darling检验等方法。
在SPSS中,可以通过点和菜单或者语法来进行正态性检验。
2.均值比较均值比较是指比较两个或多个组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通常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方法。
在SPSS中,可以通过点和菜单或者语法来进行均值比较。
四、分组分析分组分析是指将数据按照某一变量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之间的差异。
常用的分组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
在SPSS中,可以通过点和菜单或者语法来进行分组分析。
以上就是SPSS描述性分析统计操作步骤的一些基本内容,因为需要考虑数据的来源、数据类型、研究目的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具体操作步骤可能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