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0 奇思妙想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0. 奇思妙想》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奇思妙想》是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探索绘画的多种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本课内容丰富,包括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和想象,通过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善于观察生活,想象力丰富,勇于尝试新的绘画方法。
但部分学生对绘画技巧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学会观察和表现生活中的事物。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2.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绘画技巧,让学生直观地学习。
3.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学习,共同完成作品。
4.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水粉、画纸等)。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创意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绘画中的奇思妙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创意和绘画技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3.操练(10分钟)教师现场演示绘画技巧,如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边演示边讲解。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体会绘画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水平。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4.10 奇思妙想丨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奇思妙想的含义,培养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美术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奇思妙想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2. 学习绘画、手工等美术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3. 分析和欣赏岭南版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美术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奇思妙想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2. 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手工等美术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创作。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分析,提高审美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奇思妙想是什么吗?”1.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奇思妙想是指具有创新性和想象力的想法。
”2. 新课内容(10分钟)2.1 教师讲解奇思妙想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2.2 教师示范绘画、手工等美术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创作。
3. 实践环节(20分钟)3.1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2 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美术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5分钟)4.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
4.2 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4.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创新意识和想象力的重要性。
5.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讨论、创作等。
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0. 奇思妙想》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奇思妙想》是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奇思妙想的意义和价值;二是如何培养创新思维;三是创意实践的方法;四是优秀作品欣赏。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美术创作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展示,更是一种创新思维的体现。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具体的创意作品,仍然是他们的难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奇思妙想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创新意识。
2.学习创新思维的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3.掌握创意实践的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4.欣赏优秀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奇思妙想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创新思维的方法,掌握创意实践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具体的创意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奇思妙想的意义和价值,介绍创新思维的方法。
2.示范法:展示创意实践的过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3.欣赏法:欣赏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美术用品: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3.优秀作品图片。
4.分组讨论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解奇思妙想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2.呈现(10分钟)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了解创新思维在美术创作中的体现。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具体的创意作品。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提高审美能力。
5.拓展(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想法,培养创新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创新思维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奇思妙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创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内容1. 主题:奇思妙想2. 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有趣事物,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好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意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绘画工具、教学课件等。
2. 学具:绘画纸、彩笔、油画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奇思妙想的绘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 观察: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有趣事物,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3.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引导学生互相启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4. 实践: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奇思妙想2. 内容:观察、讨论、实践、展示与评价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奇思妙想,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 作业要求:作品要求创意独特,绘画技巧熟练,色彩搭配和谐。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意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得到了激发。
2. 教学不足: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
3.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意能力。
总结: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有趣事物,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奇思妙想》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奇思妙想》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奇思妙想》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第十课,本课操作性、基础性和实用性较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主要是将两个不同物象进行组合成异形同构的图像,培养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和联想的思维。
二、学情分析现在的网络技术发达,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众多,眼界更为开阔,思维也更加活跃,基于学生小学阶段学过的添加等方法。
本课的学习重点放在替代的方法。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图片识读跟游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视觉传达设计的知识与信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奇思妙想的艺术设计意识。
2、过程与方法:在图片识读与游戏中感受艺术设计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创作中探索两种不同物象的组合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广泛的艺术兴趣,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树立创造改变世界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组合两种不同的物象。
2、教学难点:运用替代的方法将两种不同物象组合。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展示法、启发法、游戏法六、教学准备手工制作的转盘、ppt课件、微课、小视频七、教学过程(一)环节一视频导入,“视频中什么地方最有趣?”,“视频中用了什么方法”回顾四年级添加的方法。
“除了添加的方法让食物变有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事物变有趣呢?”让我们进入到今天的《奇思妙想》课堂——板书(二)环节二图片识读,“这四幅图片有趣吗?让我们一起看看怎么让它变有趣。
看看它发生了什么变化?这四组图片都什么共同点?”由学生总结出来两种不同物象的组合。
追问“用什么方法让图片变有趣的?”“是添加吗?”这种方法我们叫做替代。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图片对比、分析理解什么是由两种不同物象组成的异形同构图片。
奇思妙想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2.开发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3.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与表现意识;4.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奇思妙想本节课的主题是“奇思妙想”,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案例和故事来激发学生的灵感,引导他们进行自由创作。
在学生的自由创作中,老师可以在侧面引导,帮助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创意绘画本节课的重点是创意绘画。
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手绘、涂色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创意。
在绘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色彩、構圖、表情等方面给予学生建议和指导。
教学设计活动一:故事启迪想象力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以讲述一些有意思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动物园里,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个孩子的梦中,他遇见了什么神奇的生物?学生可以在听故事的同时,拓展自己的想象力,尝试绘制出自己脑海中的画面。
活动二:创意绘画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以拿出颜料和纸张,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绘画。
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逐个给学生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表达出奇思妙想,让他们的画作更加有生命力。
活动三:展示和交流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班级中。
在展示之后,孩子可以跟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灵感和想法。
在分享的过程中,可以互相欣赏,跟同学们进行交流和讨论,让他们的创意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
评价与总结在教学结束之后,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评价可以从学生的想象力、创意性、绘画技艺、团队合作等方面展开。
教学内容与目标紧密贴合,让学生在自由的创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达到了开发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与表现意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无。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4.10 奇思妙想丨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奇思妙想的含义,培养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2.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美术表现手法,如绘画、剪纸、拼贴等,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奇思妙想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学习运用多种美术表现手法,如绘画、剪纸、拼贴等,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3. 观察生活,发现美,提高审美素养。
4.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美术表现手法,如绘画、剪纸、拼贴等,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使他们在作品中展现出独特的个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老师出示一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奇思妙想。
1.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奇思妙想,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奇思妙想的含义:2.1 老师讲解奇思妙想的含义,即运用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将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巧妙组合和创意表现。
2.2 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理解的奇思妙想。
3. 学习多种美术表现手法:3.1 老师示范绘画、剪纸、拼贴等美术表现手法,并讲解其特点和技巧。
3.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掌握基本技巧。
4. 创作实践:4.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主题,如“未来的交通工具”、“梦幻家园”等。
4.2 学生运用所学美术表现手法,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4.3 老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鼓励。
5. 作品展示与评价:5.1 各组展示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5.2 学生互相评价,提出优点和改进意见。
5.3 老师总结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6. 课堂小结:6.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奇思妙想的含义和美术表现手法。
6.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小学美术《奇思妙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美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美术创作基本技巧的学习与实践。
2. 生活观察与审美情趣的培养。
3.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美术创作技巧。
2.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利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美术材料和工具,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 准备生活实例图片或视频,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 准备小组讨论的模板或卡片,用于促进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基本技巧学习:讲解并示范美术创作的基本技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
3. 生活观察:展示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生活中的美。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观察到的生活之美进行讨论和分享。
5. 团队合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创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6. 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9. 课堂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
10. 课后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调和创造力。
3.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创意、技巧和审美能力。
七、作业设计:1. 课后创作任务:要求学生在家中完成一幅个人作品,展示他们的奇思妙想。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奇思妙想》教学设计:《奇思妙想》一、课题:《奇思妙想》二、教材:苏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四课三、教学时间:40分钟四、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也是本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一部分。
它是一节充满奇思妙想的研究活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研究线描造型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线条造型能力、画面的组织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研究绘画中奇异组合的表现方法,能够根据写生、记忆、想象的生活物品,以线描的形式进行奇异组合。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表现能力、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研究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对美术研究的兴趣以及认真观察、记忆的惯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研究绘画中奇思妙想的内涵及表现方法。
难点:如何将不同事物进行巧妙的重组,构成一幅有新意的画。
七、研究材料:教师:影片、多媒体课件、范画。
学生:彩笔。
八、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老师展示一张图片(斧子的局部),并让学生猜想这幅画是什么样的。
2、老师展示原画,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3、老师展示一幅风景画与斧子的画进行对比,并让学生回答这两幅画的不同之处。
4、老师解释,这幅画有斧子、树干,艺术家是在真实事物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造性的加工,进而形成新的完整的艺术形象,这也是一种奇思妙想。
今天,让我们都来奇思妙想,设计出有趣而新奇的画面。
二、新授1、老师展示一些奇特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感受奇妙的意境,引起他们的兴趣。
2、老师提出一个小游戏,让学生想一想用给定的物品能够组成一幅怎样的画。
三、实践1、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根据老师给出的主题和物品,进行奇异组合并绘制出来。
2、老师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总结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交流彼此的创意和想法。
2、老师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美术《奇思妙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并创造出有趣的作品。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欣赏并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了解基本绘画技巧学习使用铅笔、橡皮、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
学习基本的线条、形状、色彩等绘画元素。
2. 第二课时:创新思维训练进行思维导图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进行想象画练习,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出有趣的作品。
3. 第三课时:绘画表现方法学习学习透视原理,让学生能够在画面中表现深度和空间感。
学习光影处理方法,让画面更加立体和生动。
4. 第四课时:欣赏与评价学生互相展示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5. 第五课时:综合创作学生根据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一次综合创作。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和指导。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2.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绘画技巧。
3. 采用欣赏与评价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四、教学准备1. 绘画工具和材料:铅笔、橡皮、彩色铅笔、画纸等。
2. 参考资料: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的相关书籍和图片。
五、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进行评价,看是否掌握了基本技巧。
2. 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进行评价,看是否能够创造出有趣的作品。
3. 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进行评价,看是否能够欣赏并评价作品。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奇思妙想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2. 讲授基本绘画技巧:讲解并示范如何使用铅笔、橡皮、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以及如何运用基本的线条、形状、色彩等绘画元素。
3. 创新思维训练: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训练,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展开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4. 想象画练习: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运用所学绘画技巧,创作出有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