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高考地理真题
- 格式:docx
- 大小:922.66 KB
- 文档页数:11
2024年1月浙江省高考地理一、单选题西安是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心城市,拥有国家级航空产业基地,该基地位于阎良。
阎良航空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现已发展成集研发、制造和试飞于一体的“航空城”。
下图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口点密度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经济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降水B.气温C.地形D.植被2.航空产业基地布局在与西安中心城区有一定距离的阎良,主要原因是()①劳动力较丰富②市场需求更大③土地供给更充足④产业基础较好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南美洲赤道附近的钦博拉索峰海拔6310米。
1802年该峰植被分布上限是4600米,2012年上升到5185米。
研究表明植被上限上升段的土壤温度有所升高。
完成下面小题。
3.从受热过程看,引起植被上限上升段土壤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辐射减少B.大气辐射减少C.太阳辐射增加D.地面吸收增加4.植被上限上升后,该山地垂直带谱中()A.雪线海拔高度下降B.上限植被是高山草甸C.自然带的数量减少D.森林带向高海拔扩展下图为我国某都市圈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5.甲、乙、丙分别是( )A .市区地铁市郊铁路高速铁路B .市郊铁路市区地铁高速铁路C .市区地铁高速铁路市郊铁路D .市郊铁路高速铁路市区地铁6.轨道交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A .都市圈内部通勤距离缩短B .近郊产业沿轴线集聚C .中心城区的环境质量下降D .远郊空间呈连绵发展服务业碳强度即服务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它是衡量区域服务业减排绩效的重要指标。
下图为四省市服务业碳强度变化图。
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四省市服务业碳强度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 .2005-2019年河南持续上升B .2005-2019年浙江持续下降C .2005-2012年贵州增幅最大D .2012-2019年上海降幅最大8.上海降低服务业碳强度,可( )①利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②加强城市绿化,扩大绿地面积③加快金融业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④外迁服务业,使其向郊区扩散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一个区域的水资源总量与该区域的降水量和面积成正相关。
2020 年浙江高考地理复习地球的宇宙环境(必考)、单选题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古人通过观测,在天亮前后出现称启明星,黄昏时分出现称长庚星,其他时间通常无法看到这颗亮星。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地球上看到启明星,则金星最可能位于图中的2.某些特殊时刻,地球、金星、太阳会在一条直线上,这时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个小黑点一样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天文学称之为“金星凌日”。
该现象发生时,金星一定位于3.图 1 观测的时间可能为4.观测到图 1 奇观时,月球可能位于轨道上的位置是A .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A .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图 1 为某日我国某地西南天空观测到的“双星伴月”奇观,图 2 为太阳系部分示意图。
A .清晨B.正午C.黄昏 D .子夜A.①B.②C.③D.④完成下面小题。
5.日、地、月三者位置呈一条直线时可能会观测到日食或月食现象。
初亏是发生日食(或月食)的开始阶段。
下图是太阳系部分天体示意图,甲、乙为不同时刻月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
日食和月食的初亏现象分别出现在图甲为某时刻在a,b,c,d 某处月球月面上看到的地球昼夜分布图,图乙为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图。
6.若图甲为在 a 处月面上看到的地球昼夜分布图,则此时 a 处月球上看到的太阳方位位于所看到的地球的A .西方B .东方C .南方D .北方7.若图甲为在 c 处月面上看到的地球昼夜分布图,则所看到的地球部分的人的阴影最可能朝向A .正西或者西南C.东北或者东南某日, 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甲: 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 冬季临近, 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 又一次入秋失败了, 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丁: 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 向北望去, 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 .太阳东侧月球东侧B.太阳西侧月球东侧C.太阳东侧月球西侧 D .太阳西侧月球西侧B.西南或者西北D.均为西北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 A .甲乙丙丁B .丁乙丙甲C .丁丙甲乙D .甲丙乙丁9.当天可能是 ( ) A .4 月 28 日 B .6月 28 日 C .9月 2日D .11月 2 日某地理兴趣小组在测量国旗旗杆的影子时发现, 一年中影子位于正北的时间是正南时间 的3 倍,当测得旗杆影子最短时,国际标准时间是 5 点。
专题0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五年考情(2020-2024)命题趋势考点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5年27考)2024年(北京、湖北、全国、广西、湖南、吉林、广东),2023年(全国、湖北、河北、浙江、北京、辽宁、江苏、广东、福建),2022年(福建、重庆、河北、湖北、江苏、山东、全国),2021年(海南、北京、广东、辽宁):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联系,自然要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影响土壤形成的原因 1. 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联系是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知识,以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2.考点结合植被、冰川、地域文化、农业生产活动、生物、风沙,考查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涉及“一因一果或一因多果”的推理逻辑。
常结合植被如林地、草地、海洋植物、自然带、土壤表层有机碳二等素材考查对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认知。
考点2 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5年30考) 2024年(上海、湖北、浙江、北京)、2023年(江苏、北京、浙江、湖北、浙江)、2022年(北京、辽宁、山东、浙江、江苏)、2021年(江苏、天津、北京、河北、山东、湖南、全国、浙江)、2020年(海南、江苏、山东、浙江、全国、浙江、北京):地方性分异规律,经度和纬度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自然带,林线与雪线 1. 经度和纬度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自然带,林线与雪线是关键考点,需要重点掌握,以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2.该考点常结合植被类型、山脉、土壤雪线林线及热点事件考查。
一、单选题考点0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2024·北京·高考真题)某中学以本地红花生长与应用为主题,开展跨学科学习系列活动。
图1为活动方案略图,图2示意不同地区的景观。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红色染料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可能是()A.①B.①C.①D.①2.采摘红花时,临近()A.雨水B.小满C.小暑D.处暑3.红花生长期间,同学们可观察的现象是()A.白昼时间先变长后变短B.太阳辐射强度逐渐减弱C.日落方位先南移后北移D.正午旗杆影长逐渐变长(2024·湖北·高考真题)不同类型食物的碳足迹差异显著。
地理试题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分,共4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020年5月以来,许多城市鼓励发展地摊经济。
规范化管理下的地摊经济让生活“烟火气”更加浓郁。
下图为某城市局部空间结构示意图。
完成1、2题。
1.图中四地最适合发展夜市地摊经济的是()A.甲B.乙C.丙D.丁2.发展地摊经济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生产效率B.增加就业岗位图例C.优化城市布局D.改善城市交通居民区2018年9月,浙江省结对帮扶的青海省海西州率先实现整体脱贫。
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是我国东水域西部互利共赢之举。
完成3、4题。
3.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的合理措施有()①电商直播,销售海西农产品到浙江②生态移民,助力海西农民迁居至浙江③区域合作,选派浙江人才支援海西④招商引资,搬迁浙江IT企业扎根海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我国西部许多农村贫困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较低,主要体现在()A.人口密度大B.经济规模小C.土地生产力低D.生产技术水平低下图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某汽车制造企业发展历程示意图。
完成第5题。
5.为了帮助该企业走出困境并助力老工业基地改造升级,下列措施正确的是()A.拓展汽车租赁市场B.引进技术型人才C.搬迁企业到消费地D.发展资源型产业下表为2019年我国四大地区部分指标统计表。
完成6、7题。
第6、7题表指标四大地区甲乙丙丁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8.2 10.7 9.5 71.6 人口占全国比例(%)7.7 26.5 38.6 27.2 人均GDP(万元) 4.7 5.9 9.4 5.4 注:数据未包括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6.甲、乙丙、丁中代表中部地区的是()A.甲B.乙C.丙D.丁7.我国四大地区中()A.东北地区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B.西部地区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C.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东北地区D.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西部地区右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洋流。
浙江省2020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答案解析一、1.【答案】D【解析】遥感(RS)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卫星、飞船)上利用光学仪器或电子仪器等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遥远的感知,并传送到地面进行分析,RS没有定位、查询功能,AC错误。
数字地球是将各种信息转变成数字,实现网络上共享,无法实现查询、定位;虚拟现实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B错误。
GIS主要是分析、处理信息功能,具有查询功能,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手机点餐类APP可以查询到送餐员的即时位置的技术是GIS和GPS,D正确。
A、B、C错误。
【提示】遥感(RS)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卫星、飞船)上利用光学仪器或电子仪器等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遥远的感知,并传送到地面进行分析;GPS技术可以对地球表面上的任一点、任一物体进行全天候的精密三维定位和导航;GIS技术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2.【答案】C【解析】与地面常规公交方式相比,地铁在地下运行受外界干扰相对较小,道路通畅,地铁运行速度快,不像地面交通一样易发交通拥挤、误点,因此准点率高,④正确;位于地下,节省城市用地空间,用地省,运输效率高,客运量大,③正确;地铁建设需要在地下进行轨道、电力、用水等作业,工程量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见效慢,①错误;地铁是电气化交通运输方式,产生废气少,对城市地面环境产生的噪音干扰少,②错误。
C正确。
3.【答案】B【解析】土壤的成土母质来源于岩石形成的风化物,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降水和气温实现,通过降水影响土壤的水分,通过气温影响土壤的热量,气候影响岩石的物理和化学风化过程;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气候和生物是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比较活跃的因素,B正确。
成土母质和地形相对稳定,不会明显变化,成土母质、地形特征对土壤的形成都有影响,但不是比较活跃的因素。
第四部分选修模块专题十三自然灾害与防治挖命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本专题属于选考的加试内容,考查的主要核心内容是自然灾害的成因和治理措施。
从自然灾害的类型看,常考的是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浙江新高考中本专题内容的考查题型主要是综合分析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知识理解难度较小,建议与必修Ⅰ的内容联系起来综合复习。
题目考查中涉及知识点的细节要求比较高,如教材中的“活动”“阅读”等内容建议给予重视,复习时要结合考试说明和教材做一个比较全面的梳理。
【真题典例】破考点【考点集训】考点一自然灾害概述、类型和分布1.[2018浙江五校联考,29(3)]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图甲为丹江口水库集水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示意图。
丹江口水库库区的海拔分布范围在121—212米之间。
图乙为近年来丹江和汉江流域的水质状况图(Ⅰ—Ⅴ的水质由优到劣)。
分析图甲西部地区地质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答案山区地形,坡度大;垦殖、开矿等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和地表结构;夏季多暴雨,容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2.[2018浙江宁波重点中学期末热身联考,29(4)]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图Ⅰ为吉林省行政区地图,图Ⅱ为长春市气候资料图。
图Ⅰ图Ⅱ材料二按照国际研究,最美雪花形成的条件是温度在-15℃左右,没有强风,且空中水汽充足。
飘落的雪花往往形态丰富,大而精美。
材料三洮南市是中国一个重要的辣椒生产地和集散地,韩国从中国进口的辣椒中,大多数来自这里。
近年来,洮南辣椒加工产业迅速发展,洮南辣椒春季易受(气象灾害)的影响,并分析其成因。
答案霜冻(低温冻害或寒潮) 靠近冷空气源地;播种时间早,冷空气活动频繁;地形平坦,受冷空气影响作用强。
3.[2017浙江绍兴3月统测,29(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雅鲁藏布江谷地是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中游河段河谷宽窄相间,在干支流交汇处多宽谷,河道多分汊,形成辫状水系。
下图为西藏南部地区多年平均总云量分布图(单位:%)。
雅鲁藏布江流域泥石流类型主要有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和引发的泥石流。
2020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I、选择题Ⅱ和非选择题三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20小題,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手机点餐类APP为用户选择餐馆、点餐提供了便利。
通过APP查询送餐员即时位置的技术是A.数字地球和遥感B.数字地球和虚拟现实C.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D.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定位系统2.近年来,我国城市地铁交通发展迅速。
与常规公交方式相比,地铁的特点有①投资少,见效快②废气多,噪声大③用地省,客运量大④速度快,准点率高考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右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
完成3、4题3.下列成土因素,比较活跃的是A.气候和地形B.气候和生物C.母质和生物D.地形和母质4.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A.自然植被茂密B.有机质积累多C.生物残体分解快D.矿物养分流失快近年来,河北、河南、山东、甘肃等北方省份生产的蔬莱大量销往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南方沿海省市,形成了“北莱南运”格局。
完成5、6题。
5.“北菜南运”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市场需求大B.北方耕地面积增大C.北方蔬菜品种多D.南方蔬菜种植减少6.“北菜南运”有利于北方地区农业①粗放经营②规模化经营③集约化生产④“小而全”生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下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
完成7、8题。
7.工程I、Ⅱ分别是A.南水北调西气东输B.南水北调西电东送C.西气东输南水北调D.西气东输西电东送8.工程I、Ⅱ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是①减轻大气污染②缓解能源短缺③减轻水土流失④缓解洪涝灾情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下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
完成9、10题。
9.雅鲁藏布江上游的“V”字形河谷形成的主要内、外力作用是①板块张裂②板块挤压③风力侵蚀④流水侵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0.甲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但其南坡1100米以下分布着热带季雨林,原因是A.夏季受印度低压控制B.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C.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D.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很多lC设计与制造、通信设备制造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金融等信息产业的集聚,形成了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产业集群。
专题22 环境保护1.(2022·广东·高考真题)[环境保护]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发展迅速,2019年快递总量超过635亿件,快递包装以纸箱和塑料袋为主。
不同的快递包装方式产生的碳排放不同,不同的运输方式碳排放各异。
下图示意某研究得出的我国城际间(500km以上)快型、慢型两种不同快递运输模式下,单件快递耗时、碳排放与运输距离之间的关系。
比较图中两种快递运输模式碳排放差异。
如果你从广东寄快递到北京,从有利于碳减排的角度,应采取哪些具体做法?【答案】差异:相同距离下,快型模式较慢型模式碳排放高;随距离增加,二者碳排放差距增大。
做法:根据缓急程度,选择适当快递类型;可寄慢件的不寄快件;尽量选择简易、轻便包装;采用可降解、可回收的包装材料。
【解析】据图可知,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快型模式碳排放高,慢型模式碳排放低;快型、慢型两种不同快递运输模式下,随距离增加,二者碳排放差距增大,快型远大于慢型。
由于快型的碳排放量远大于慢型,所以要根据缓急程度,选择适当的快递类型,可寄慢件的不寄快件,尽量选择慢型和简易、轻便包装,采用可降解、可回收的包装材料,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碳排放,减少资源的浪费。
2.(2022·湖南·高考真题)【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华北地区某河流水体溶解氮浓度较高,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中氮肥的过量施用。
某规划设计院在该河下游建设人工强化湿地,通过泵站将河水引入湿地,净化后流入水库。
下图示意人工强化湿地各种水生植物、拦水坝等的布局。
(1)该湿地进水口溶解氯浓度非汛期显著高于汛期,说明其原因。
(2)据图指出该湿地净化溶解氮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答案】(1)汛期农田退水带来的溶解氮相对较少;河流径流量大,溶解氮被稀释。
(或非汛期农田退水带来的溶解氮相对较多;河流径流量小,溶解氮浓度高。
(2)选择多种具有净化溶解氮功能的水生植物;采用分区交替混合种植的方式,增强脱氮效能;通过拦水坝,延长水流停留时间。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如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1~2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D.水文、植被、地貌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区()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
如图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
据此完成3~5题。
3.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如图)。
打沟主要是为了()A.灌溉B.排水C.防虫害D.通风4.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产量B.减少水土流失C.降低生产成本D.减少蒸发5.近年来,该地()A.种植结构复杂化B.复种指数提高C.田间管理精细化D.种田大户增多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如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6~8题。
6.图示观测时段内()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7.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如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
2024浙江高考真题地理(6月)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为世界局部海域8月份表层海水盐度和洋流分布图。
完成1、2题。
1.从河口到阿拉伯海,表层海水盐度()A.持续升高B.持续降低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2.图中洋流属于()A.西风漂流B.北印度洋季风洋流C.中低纬海区大洋环流D.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黑龙江是我国商品粮生产大省,耕地非粮化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
该省某企业收购当地优质玉米,采用真空包装,制成鲜食玉米,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
完成3、4题。
3.该省耕地非粮化水平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土地B.劳动力C.资金D.技术4.该企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是()A.降低玉米的商品率B.促进生产企业小而精C.提高玉米生产收益D.增加销售交易的环节下图为某地喀斯特地貌发育区的岩层分布示意图。
在该地地下河沉积物中,发现有大熊猫、剑齿象等哺乳动物骨骼化石。
完成5、6题。
5.最有可能发育大型溶洞的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6.大熊猫、剑齿象等骨骼化石来自()A.古生代砂页岩B.古生代石灰岩C.中生代砂砾岩D.新生代沉积物无人机遥感是近年来应用于水生态环境监测的新技术。
下图为2021~2023年鄱阳湖总氮含量监测数据和总氮Ⅱ、Ⅲ、Ⅳ类水质标准示意图。
完成7、8题。
7.从2021~2023年总氮含量变化看,鄱阳湖水质()A.冬半年优于夏半年B.受水量影响较小C.全年优于Ⅱ类水质标准D.受气温影响明显8.在水生态环境监测中,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可()A.获取水质信息数据B.获取水体流量数据C.制定污染处理方案D.判断水体污染类型有机土在我国分布广泛,其有机质累积量超过分解量,有机质含量极高。
高考地理试卷真题浙江高考地理试卷真题(浙江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下列城市中最先迎来日出的是:A. 北京B. 上海C. 杭州D. 广州2. 下列关于我国主要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B.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的河流C. 珠江是我国第三长的河流D. 黑龙江是我国第四长的河流3. 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是:A. 塔里木盆地B. 准噶尔盆地C. 柴达木盆地D. 四川盆地4.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A. 太湖B. 鄱阳湖C. 洞庭湖D. 青海湖5.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地区中地震活动最频繁的是:A. 华北平原B. 长江中下游平原C. 四川盆地D. 青藏高原6. 下列关于气候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A.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B.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C.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D. 极地气候全年寒冷干燥7.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A. 塔克拉玛干沙漠B. 巴丹吉林沙漠C. 戈壁沙漠D. 库姆塔格沙漠8. 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B. 我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C.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低D. 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丘陵地区9. 我国最大的高原是:A. 青藏高原B. 内蒙古高原C. 黄土高原D. 云贵高原10. 下列关于我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农业以种植业为主B. 我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C. 我国农业以渔业为主D. 我国农业以林业为主11-20题:(略)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1. 我国最大的岛屿是______。
22. 我国最大的半岛是______。
23. 我国最大的海峡是______。
24. 我国最大的湖泊是______。
25. 我国最大的河流是______。
26.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______。
27. 我国最大的盆地是______。
28. 我国最大的高原是______。
2023年6月浙江省高考地理题目及答案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某城市公园引入稻鱼生态系统,将原来分割稻田的田埂用架空的木栈道修建成鱼道,取得了良好效益。
下图为改造前后田埂和鱼道的示意图。
完成1、2题。
1.修建鱼道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B )A.扩大水稻播种B.拓展生物通道C.保障游客安全D.增加雨水下渗2.下列地区最适合引进稻鱼生态系统的是(A)A.江南丘陵B.黄土高原C.河西走廊D.华北平原下图为广东某丹霞地貌景观图,该地貌主要发育于白垩纪的红色地层。
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
完成3、4题。
3.该地貌景观的物质组成是(A )A.砂砾岩B.石灰岩C.石英岩D.花岗岩4.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B )A.冷湿B.暖湿C.冷干D.暖干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安全稳定是国内经济循环畅通的保障,也是国内国际相五融合的关键。
我国钨矿资源丰富,却将其列入战略性对矿产资源。
下图为某企业钨全产业链内涵框架示意图。
完成5、6题。
5.将钨列入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主要原因是(D)A.防止钨矿供应链发生中断B.主导钨矿上游产业链发展C.推进钨矿产业链绿色发展D.实现钨资源领域安全可控6.位于该企业钨全产业链下游的是(A )A.钨制品的回收B.钨矿石的贸易C.钨矿勘探采掘D.钨矿冶炼加工城镇空间形态演变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
下图为我国某县级市不同时期城镇空间形态演变示意图。
完成7、8题。
7.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A.地形地貌B.环境保护C.开发成本D.防灾安全8.2015年后,该城市的建设用地( C )A.沿交通线蔓延式快速发展B.以周边卫星城镇用地为主C.以城市更新改造利用为主D.以城市中心工业用地为主下图为南半球部分海域水温分布和海水运动示意图。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7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020年5月以来,许多城市鼓励发展地摊经济。
规范化管理下的地摊经济让生活“烟火气”更加浓郁。
下图为某城市局部空间结构示意图。
完成1、2题。
1.图中四地最适合发展夜市地摊经济的是()A.甲B.乙C.丙D.丁2.发展地摊经济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生产效率B.增加就业岗位C.优化城市布局D.改善城市交通2018年9月,浙江省结对帮扶的青海省海西州率先实现整体脱贫。
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是我国东西部互利共赢之举。
完成3、4题。
3.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的合理措施有()①电商直播,销售海西农产品到浙江②生态移民,助力海西农民迁居至浙江③区域合作,选派浙江人才支援海西④招商引资,搬迁浙江IT企业扎根海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我国西部许多农村贫困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较低,主要体现在()A.人口密度大B.经济规模小 C.土地生产力低D.生产技术水平低下图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某汽车制造企业发展历程示意图。
完成第5题。
5.为了帮助该企业走出困境并助力老工业基地改造升级,下列措施正确的是()A.拓展汽车租赁市场B.引进技术型人才C.搬迁企业到消费地D.发展资源型产业下表为2019年我国四大地区部分指标统计表。
完成6、7题。
注:数据未包括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6.甲、乙、丙、丁中代表中部地区的是()A.甲B.乙C.丙D.丁7.我国四大地区中()A.东北地区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B.西部地区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C.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东北地区D.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西部地区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洋流。
完成8、9题。
8.图中甲洋流()A.位于副极地环流圈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受极地东风影响大D.在性质上属于寒流9.关于图中洋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①处夏季时温和多雨B.②处分布着峡湾地貌C.③处行船时流急浪高D.④处有世界著名渔场O)在百年尺度内的增温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近300倍。
农氧化亚氮(N2田是氧化亚氮的第一大排放源。
完成10、11题。
10.氧化亚氮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A.大气辐射总量增加B.大气吸收作用增强C.地面辐射总量增加D.地面反射作用增强11.农田排放的氧化亚氮,主要来源于()A.作物生长时的排放B.大气中氮气的转化C.秸秆燃烧时的产生D.生产中氮肥的施用下图为美国本土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完成12、13题。
12.图中序号所在区域自然带相同的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甲农业带中的大牧场放牧业()A.投入劳动力较多B.专业化程度低C.产品商品率较低D.以牧牛业为主市郊铁路是连接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快速、便捷、公交化铁路。
下图为我国某地市郊铁路与市内地铁分布模式图。
完成14、15题。
14.与市内地铁相比,市郊铁路通常()A.修建在地上B.日客运总量大C.发车频次高 D.站点间距离小15.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A.与外围城镇间经济分工弱化B.与外围城镇间空间距离缩短C.以扩散为主转向以集聚为主D.高等级商业的服务范围扩大下图为某地用3S技术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流程简图。
完成第16题。
16.评价过程中,可以()①利用RS获取植被覆盖信息②利用GPS获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③借助GIS进行数据图层管理④通过RS输出生态环境质量专题图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500~3600米。
图1为该主峰附近地形图,图2为图1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
完成17、18题。
图1 图2 17.图2谷地景观可见于图1中的()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18.图2谷地的成因是()A.构造断裂下陷B.流水侵蚀作用C.层挤压弯曲 D.冰川侵蚀作用图1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示意图。
图2为飞机飞到乙地时,其垂直下方所示的经线、纬线和晨昏线位置关系图,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点。
完成19、20题。
图1 图219.若飞机匀速、等高飞行,则在甲-乙-丙间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纬度差()A.持续变大B.先变大,后变小C.持续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20.当日,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A.5点B.6点C.7点D.8点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在工业领域,产业链是工业部门之间具有投入-产出联系形成的生产链。
以往,我国部分工业园区在招商时对投资企业不加选择。
近年来,一些工业园区采用产业链招商模式,其基本做法是选择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设计产业链,依据产业链选择投资企业。
完成21、22题。
21.采用产业链招商时,首要关注引进企业的()A.产品种类B.生产技术C.经营规模D.品牌效益22.采用产业链招商的主要影响有()①促进园区企业生产分工协作②推进园区循环经济发展③促进园区产业结构的多元化④提高园区的专业化水平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下图为两极地区多年平均海冰面积年内变化图。
完成第23题。
23.对比两极地区年内海冰消融速度差异,原因可能是()A.南极地区受西风漂流影响,海冰消融慢B.北极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冰消融快C.南极地区下垫面比热小,吸热升温快,海冰消融快D.北极地区臭氧空洞小,太阳辐射强度大,海冰消融慢在中纬度地区五千至一万米高空盛行着波状的西风气流。
我国华北某气象测站放飞探空气球进行大气观测,并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时与气象测站之间水平漂移距离,下图为多年平均水平漂移距离统计图。
完成24、25题。
24.测站在冬季冷锋过境后进行一次放飞气球观测,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过程中的漂移轨迹。
下图最接近此次气球放飞过程的地面投影轨迹是()A B C D25.符合该测站万米高空冬、夏季气球漂移方向及水平气压场的是()A B C D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材料一下图为河南省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冬半年,河南省有时会发生大气污染现象。
某年11月28日至12月5日该省发生了一次污染天气过程。
下表为5个站点所在地此阶段的空气质量统计表。
注:空气质量1-优,2-良好,3-轻度污染,4-中度污染,5-重度污染,6-严重污染(1)河南省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
从地形类型看,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
(2分)(2)与安阳相比,简述南阳此次污染天气的特点,并分析其自然成因。
(4分)(3)从能源利用角度,说出河南省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4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材料:青藏高原年降水量自西北、西南、东南向内部递减。
图1为青藏高原泥石流分布示意图。
图1中甲地某年7月30日发生了一次大型泥石流。
甲地附近海拔低于其2000米处有一气象站,图2为该气象站测得的该年7月天气要素统计图。
图1 图2 (1)从大气环流看,青藏高原冰川的补给,西南部主要源于__________风(填风向)带来的水汽,西北部主要源于盛行西风带来的__________洋水汽。
(2分)(2)青藏高原泥石流高发区相对集中分布在高原的__________部。
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此次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5分)(3)说出防御泥石流对山区公路危害的主要工程措施。
(3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3分)材料:西欧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气输入地区。
图1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
德国是天然气进口大国,92%的天然气需要从国外进口。
图2为2017年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构成图。
目前,俄罗斯、德国等国家在图1中甲乙两地间新建天然气输气管道。
图1 图2 (1)简述西欧大量输入天然气的主要原因。
(4分)(2)与北海相比,评价在波罗的海建设天然气管道的自然条件。
(3分)(3)简述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的主要特征,并指出德国在甲乙两地间采用输气管道进口天然气的优势。
(6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2分)材料一西江梧州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居全国第二位;多年平均输沙量5570万吨/年,居全国第三位。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2017年梧州站输沙量减少至2500万吨/年。
图1为广西境内西江流域主要水库和甘蔗主产区分布示意图。
图2为梧州站径流量、输沙量及南宁市降水量年内占比统计图。
图1 图2材料二目前,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生产省区。
下表为2000年至2017年广西森林覆盖率和农业生产相关统计数据表。
(1)说出西江输沙量的年内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输沙量大的自然条件。
(4分)(2)简述西江流域输沙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2分)(3)简析广西主产区甘蔗种植的土地资源优势。
从生产角度,说出2000年来广西甘蔗总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