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导线检修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46.48 KB
- 文档页数:8
附加线架设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1附加线架设2 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组织技术人员学习设计图纸和相关设计文件,熟练掌握国家规范和技术标准;施工前制定当天施工计划,制定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各施工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2.2外业技术准备拉线安装完成、锚段成型、材料到位。
3 技术要求(1)附加导线原则上配盘生产;(2)跨越铁路,一、二级公路,重要的通航河流时,导线不得有接头;锚段长度不超过150m时,严禁接头;一个锚段内接头数量不超过一个;接头位置距导线悬挂点应大于0.5m;(3)附加线下锚时根据《接触网附加线安装曲线》,按照温度、附加线锚段的当量跨距,选出附加线的弛度或张力进行下锚,允许偏差0~5%;(4)附加导线对地面及相互间距离不应小于下表规定:(5)附加导线对地面及相互距离(mm)序号有关情况供电线加强线回流线架空地线1 导线在最大弛度时距地面高度居民区及车站站台处7000 6000非居民区6000 5000车辆、农业机械不能到达的山坡、峭壁或岩石5000 40002 导线距峭壁挡土墙和岩石无风时1000 500计算最大风偏时300 753 导线跨越铁路时跨越非电化股道(对轨面)7500 7500 跨越不同回路电气化股道(对承力索或无承力索时对接触线)3000 20004 不同相或不同分段两导线悬挂点间距两线水平排列2400 —导线垂直排列、上方为供电线,下方为供电线或回流线2000 —5 附加导线与建筑物间的最小距离最大弛度时最小垂直距离4000 2500边导线最大风时最小水平距离3000 1000(6)当需要接头时,使用全张力接续条,接续条的缠绕方向与被接续的导线外层绞向一致。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安装线盘和导线展放机→展放辅助绳→导线展放机收线→起锚→落锚→固定附加导线→结束。
4.2工艺流程施工 准备工艺流程图辅助绳与附加导线连接导线展放机收线起锚安装线盘和导线展放机展放辅助绳固定导线结束落锚5 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将线盘及所用材料,工机具装上汽车,运至施工地点。
10kV线路带电修补导线标准化作业指导书XX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目次(略,同范本1)1.标准化作业流程图(略,同范本21)2.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针对10kV xx线xx号修补导线工作,仅适用该项工作3.引用文件(略,同范本21)4.准备阶段4.1准备工作安排10kV线号修补导线准备工作安排4.2作业人员要求10kV XX线XX号修补导线作业人员要求(略,同范本21)4.3工器具准备lOkV xx线XX号修补导线作业工器具准备工器具准备人:工器具收回人:年月4.4材料准备lOkV xx线XX号修补导线作业材料准备材料收回人: 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准备人:日V序号名称规格/编号单位准备数量实际回收数量备注1 压接管2 导线3 绑扎线注:准备的材料根据现场情况具体确定。
4.5定置图及围栏图10kV xx线xx号带电修补导线作业定置图及围栏图¥1H 畀方卄L阳捌;. . r—io煜怦丄唤维安M上施歸站i • •--1 I];;4.6 危险点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10kV xx线xx号修补导线作业危险点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略,同范本25)4.7作业人员分工10kV xx线xx号修补导线作业人员分工(略,同范本21)5.作业阶段5.1 开工10kV xx线xx号修补导线作业开工(略,同范本21)5.2作业内容、步骤及工艺标准frihtt进入«Ti10kV xx线xx号修补导线作业内容、步骤及工艺标准5.3竣工10kV XX线XX号修补导线作业竣工(略,同范本21)6.总结阶段6.1验收总结10kV XX线XX号修补导线验收总结(略,同范本3)6.2指导书执行情况评估10kV XX线XX号修补导线作业指导书执行情况评估(略,同范本3)。
带电修补导线标准化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500kV交流及±5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上带电修补导线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作业指导书的引用而成为本作业指导书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然而,鼓励根据本作业指导书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GBJ 233—1990 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DL 409—19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DL/T 741—2001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Q/CSG1 0005-2004 电气工作票技术规范(线路部分)国家电力公司1997.7 《带电作业管理制度》国家电力公司1997.10 《带电作业操作导则》3作业人员要求作业人员要求4作业人员组织作业人员组织5工具材料工具材料注:准备的检修工器具类型、数量及额定荷载应依据现场具体情况确定6技术措施a)预绞丝运到检修现场时必须进行外观检查,发现变形、断裂或掉件等严禁使用。
b)所需的绝缘传递绳和绝缘绳套(Φ12),应有足够的安全系数,发现异常或不满足要求者严禁使用。
c)所使用的绝缘滑车额定荷载不得小于0.5T,各部件连接良好,通过滑车、磨芯、滚筒的传递绳不得有接头。
d)所使用的绝缘软梯应有足够的安全系数,发现异常或不满足要求者严禁使用。
e)绝缘工具和绝缘绳索到现场应用绝缘测试仪进行分段测量,其电阻值应不小于700MΩ。
f)等电位电工进入等电位时组合间隙必须大于4.0米的安全距离,否则不能采用此种方法进入等电位,因此必须通过计算确定软梯挂点位置。
g)等电位电工对邻相导线最小安全距离不得小于5m;塔上电工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3.6m;h)导线损伤截面积不超过铝股面积7%用预绞丝缠绕;断股损伤面积占铝股总面积7-25%用补修管补修i)屏蔽服衣裤最远端之间的电阻值均不得大于20Ω。
目录一、接触网一日作业流程及作业标准 (2)(一)作业前一天的准备 (2)(二)出工前的准备工作 (3)(三)要令及验电接地程序 (4)(四)作业过程 (5)(五)撤出地线及消令 (6)(六)收工 (7)二、岗位作业指导书 (10)(一)工作票签发人作业指导书 (10)(二)工作领导人作业指导书 (11)(三)安全员作业指导书 (13)(四)驻站联络员作业指导书 (14)(五)现场行车防护员作业指导书 (15)(六)地线监护人及操作人作业指导书 (16)(七)高空作业人员作业指导书 (17)(八)平台操作员作业指导书 (18)(九)车梯推扶人作业指导书 (19)三、接触网巡视作业指导书 (20)四、接触网检修作业指导书 (25)(一)整体吊弦检修作业指导书 (25)(二)两跨式中心锚结检修作业指导书 (28)(三)交叉线岔检修作业指导书 (30)(四)电联结检修作业指导书 (34)(五)支持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37)(六)定位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41)(七)滑轮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44)(八)棘轮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46)(九)弹簧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48)(十)绝缘子检修作业指导书 (50)(十一)附加导线检修作业指导书 (52)(十二)隔离开关检修作业指导书 (55)(十三)避雷器检修作业指导书 (58)(十四)吸上线检修作业指导书 (61)(十五)分段绝缘器检修作业指导书 (63)(十六)扭力扳手使用作业指导书 (67)一、 接触网一日作业流程及作业标准(一)作业前一天的准备1、作业计划的接收与传达1及道岔编号一致。
2、工作票签发人及工作领导人查阅AT 分区所、AT 满足V 停作业条件。
1.工作领导人宣读工作票。
2.支柱号、行车防护、轨道车运行段、作业小组人数、线路情况等。
工时要将本次作业任务和安全措 知轨道车当班司机。
1票人签认。
2签字的票(二)出工前的准备工作)。
线路检修作业指导书6.5.1结构由封面、范围、引用标准、修前准备、现场工作程序、消缺记录、验收总结、指导书执行情况评估和附录九项内容组成。
6.5.2内容及格式6.5.2.1封面a)内容由作业名称、编号、编制人及时间、审核人及时间、批准人及时间、作业负责人、作业工期、编制部门八项内容组成。
1)作业名称包含:电压等级、线路名称、具体作业的杆塔号、作业内容。
如:“×××kV×××线更换合成绝缘子作业指导书”。
2)编号应具有唯一性和可追溯性,便于查找。
可采用企业标准编号,Q/×××,位于封面的右上角。
3)编制人及时间负责作业指导书的编写。
在指导书编写人一栏内签名,并注明编制时间。
4)审核人及时间负责作业指导书的审批,对编写的正确性负责。
在指导书审核人一栏内签名,并注明审核时间。
5)批准人及时间作业指导书执行的许可人。
在指导书批准人一栏内签名,并注明批准时间。
6)作业负责人监督检查指导书的执行情况,对检修的安全、质量负责。
在指导书试验负责人一栏内签名。
7)作业工期工作所需时间。
8)编制部门作业指导书的具体编制部门。
b)格式6.5.2.2范围对作业指导书的应用范围做出具体的规定。
如:本作业指导书针对××kV××线更换合成绝缘子工作编写而成,仅适用于该项工作。
6.5.2.3引用文件明确编写作业指导书所引用的法规、规程、标准、设备说明书及企业管理规定和文件(按标准格式列出)。
6.5.2.4修前准备6.5.2.4.1准备工作安排a)内容1)明确作业项目、确定作业人员并组织学习作业指导书。
2)确定准备检修所需物品的时间和要求;b)格式6.5.2.4.2人员要求a)内容1)规定工作人员的精神状态;2)规定工作人员的资格,包括作业技能、安全资质和特殊工种资质。
b)格式6.5.2.4.3工器具a)内容专用工具、一般工器具、仪器仪表、电源设施等。
普速线路附加导线拆除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目次1. 适用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编制依据 (2)4. 附加导线拆除指导书 (2)4.1. 准备工作 (2)4.2. 拆除作业程序 (3)4.3. 拆除过程中安全风险点及卡控措施 (3)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供电段管内普速线路附加导线拆除和常见问题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作业指导书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普速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则》铁总运〔2017〕25号《普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铁总运〔2017〕25号《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3.编制依据根据《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路接触网管理规则》、《铁路局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的相关要求,结合段具体实际,特编制此作业指导书。
4.附加导线拆除指导书4.1.准备工作4.1.1 人员:不少于15人(不含司机)4.1.2 工具4.1.3 材料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1 镀锌铁线¢4.0 Kg 5 4.2.拆除作业程序4.2.1 每个悬挂点捆绑悬吊滑轮。
4.2.2 将悬挂点拆除的附加线索倒放进悬吊滑轮。
4.2.3 下锚处对附加线索进行卸载。
4.2.4 对卸载后掉落地面的线索进行开断、收集。
4.2.5 拆除附加线索的相关金具。
4.2.6 收集工具并确认现场无任何遗留物后作业结束。
4.3.拆除过程中安全风险点及卡控措施4.3.1 吸上线拆除时必须设置旁路措施(短接线应采用不小于25平方毫米软铜绞线),且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
4.3.2 在变电所、分区亭、AT所处进行吸上线拆除时必须利用垂直天窗。
吸上线与扼流变中性点连接点的检修,必须采取旁路措施,必要时请电务部门配合。
4.3.3 作业人员在检修附加导线作业时,杆上人员应将安全带打在牢固的构件上,防止高空坠落。
附加导线一、附加导线运输及存放1、附加导线应按种类、型号分区存放。
相同型号的附加导线放到一起,堆放时应注意线盘不要滚动(防止措施:用垫块垫到线盘两端,要求每个线盘垫四块)。
堆放处要有明确的标识牌。
2、吊装附加导线每次起吊一盘,且宜采用吊带穿过线盘孔中,将吊带两端挂入吊钩起吊。
离开地面或车厢底面50mm时应停顿,停顿时间根据吊装物进行确定。
3、附加导线在装车、运输和卸车时,应妥善固定,保证不发生滚动和其它物件碰撞。
附加导线的发运应按交通运输部门的规章办理。
4、不允许用人工从车上推下线盘的方式卸车。
二、附加导线质量检查本阶段监理工程师的主要工作是:全部检查附加导线质量证明书;按10%对附加导线进行外观检查;1、附加导线进场前,全部检查附加导线质量证明书,其质量证明书包括:(1)证明书编号;(2)执行标准编号;(3)制造厂厂名(或厂标)及地址;(4)产品规格数量及制造年月日;(5)质量检验结果;(6)制造厂检验部门签章。
(7)观察检查,查阅工厂技术文件。
2、附加导线(线盘)运抵工地后,按下列规定进行外观检查:(1)线材不得有断股、交叉、折叠、硬弯、松散等缺陷;如有缺陷应按规定进行处理;(2)线材表面良好,不得锈蚀;(3)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外观按品种、牌号、批号抽检。
三、附加导线对地面及相互间距离1、附加导线对地面及相互间距离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有关情况供电线自耦变压器供电线加强线捷接线自耦变压器中线保护线回流线导线在最大弛度时距地面高度居民区及车站站台7000 6000 非居民区6000 5000车辆、农业机械不能到达的山坡、峭壁、挡土墙和岩石5000 4000导线距峭壁挡土墙和岩石无风时1000 500 计算最大风偏时300 75导线跨越铁路时跨越非电化股道{对轨面) 7500 7500跨越不同回路电气化股道(对承力索或无承力索时对接触线)3000 2000不同相或不同分段两导线悬挂点间距两线水平排列2400 一导线垂直排列、上方为供电线,下方为供电线或回流线2000 一与建筑物间的最小距离最大弛度时最小垂直距离4000 2500 边导线最大凤时最小水平距离3000 1000注 :1 附加导线不应跨越屋顶为燃性材料做成的建筑。
接触网工程附加导线施工作业指导书第一节肩架预配及安装一、施工准备1、劳动组织2、工机具3、主要材料、设备二、工艺流程图三、操作方法1、按图领料①根据所安装的区段,按平面图、安装图,提出用料计划,从料库领取预配所需材料。
②对所领材料,按《规范》设计要求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凡不合格品,严禁使用并退给材料员,材料员应予以标识,隔离存放,待处理。
2、肩架预配①根据平面图及安装图对每根支柱安装的肩架各部件进行组配,不便组配的可用铁线捆绑在一起,用毛笔将安装杆号标注在肩架上。
②对照平面图进行核对肩架及螺栓等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螺母垫圈是否齐全。
3、测量安装肩架高度①根据施工图安装高度尺寸,用15m钢尺测量。
②确认测量安装高度(复核)。
4、肩架安装①按预制编号,成套领取所需安装材料。
②对材料进行外观质量检查,不合格严禁使用。
配件不齐应补齐。
③运至所安装支柱下面。
组装好,减少高空作业。
④1人上杆作业,套好钢丝绳(尼龙套),挂上滑轮,穿吊绳,地面配合人员绑好肩架和晃绳。
⑤杆上人员起吊肩架。
支柱另一侧再上一人,两人顺线路方向面对面配合共同安装。
5、结束清理施工现场,填写施工记录四、技术标准1、绝缘子表面应光洁,平整无砂眼、气泡和缺釉裂纹等现象,并经电气试验合格。
金具表面光滑平整无锈蚀和锌层剥落等缺陷,零配件齐全,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
2、测量安装高度,砼柱以路肩面为基准,钢柱以基础面为基准。
跳线肩架均低于腕臂上底座0.5m。
3、肩架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肩架呈水平状,施工允许偏差±50mm。
4、螺栓应从主角钢穿向副角钢。
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产品安装使用说明要求(设计要求力矩值)。
五、注意事项1、肩架预配在料库进行。
2、长吊环的受力方向应注意不得装反。
3、在既有电化区段测量前,应申请停电,并办理停电作业手续,到现场后应先验电,确认后,安装好接地线,方准登杆测量。
4、杆上作业人员应扎好安全带,杆下人员戴好安全帽。
普速线路附加导线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目次1. 适用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编制依据 (2)4. 附加导线检修指导书 (2)4.1. 准备工作 (2)4.2. 检修技术标准 (3)4.3. 检修作业流程 (8)4.4. 检修过程中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 (11)4.5. 检修过程中安全风险点及卡控措施 0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供电段管内普速线路附加导线检修和常见问题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作业指导书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普速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则》铁总运〔2017〕25号《普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铁总运〔2017〕25号《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3.编制依据根据《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路接触网管理规则》、《铁路局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的相关要求,结合段具体实际,特编制此作业指导书。
4.附加导线检修指导书4.1.准备工作4.1.1 人员:车梯不少于12人,作业车不少于8人(不含司机)4.1.2 工具序号工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 作业车(车梯) 台 12 力矩扳手20-100N 把 2 配相应套筒3 单滑轮套 14 钢卷尺3-5米个 15 皮尺50米个 16 激光测量仪台 17 油刷个 24.1.3 材料序备注号材料名称型号单位数量1绑扎线Ф1.6公斤0.52弹簧销个53开口销个54销钉个55螺帽个56垫片个57试温片版18防腐油包24.2.检修技术标准4.2.1 通用标准4.2.1.1 附加线索肩架、底座槽钢(横担)、柱顶肩架等应按设计位置安装,安装牢固,安装完毕呈水平状态,允许偏差为+50mm。
4.2.1.2 张力和弛度符合安装曲线的要求,误差不大于±10%。
支柱同一侧悬挂为不同线径及材质的导线时,导线的弛度应以其中弛度较大的导线为准。
一、线损伤的处理导、地线在紧线前,对于断头的导、地线,必须进行连接;此外,在放线时发现的损伤等问题,均应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1)导线损伤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锯断重新连接:①钢芯铝线的钢芯断股;②钢芯铝线在同一处损伤的面积超过铝股总截面积的25%,单金属线在同一处损伤的面积超过铝股总截面积的17%;③金钩、破股已形成无法修复的永久变形;④连续磨损或断股虽在允许补修范围内,但其损伤长度已超出一个补修管所能补修的长度者。
(2)导线损伤在下列范围内时,允许补修或缠绕处理:①钢芯铝线在同一处损伤的面积占铝股总面积的7%~25%者,应用补修管修补;在同一截面处的损伤超过免处理范围,但其面积占铝股总面积7%及以下者,可以缠绕;②单金属线同一处损伤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17%者,可用补修管补修;在同一截面处的损伤超过免处理范围,但其面积占总面积的7%及以下者,或以缠绕。
(3)补修管也可用补修预绞丝代替,但须加强运行监视;不论用何种补修方式,其损伤范围必须在补修器两端各30㎜以内。
(4)架空地线的钢绞线,7者股断2股及以上,必须割断重接;断1股允许补修;19股者允许断1股,但应将断头用绑扎线扎牢。
单股损伤深度超过直径的1/2时,按断股论。
(5)导线在同一截面处损伤符合下列两种情况时,可免予处理:①单股损伤深度小于直径的1/2;②损伤部分的面积为导电部分总截面的5%及以下者。
(6)为特殊需要而设计制造的导线及架空地线,其损伤处理标准,按设计要求。
(7)导线及架空地线在1个线档内每根线只允许有1个连接管及3个补修管。
补修管间或补修管与直接连接管间的距离就不小于15m。
(8)直线连接管或补修管与悬垂线夹的距离愈远愈好,至少须位于护线条或防震锤的安装范围以外,与释放线夹的最小距离应满足设计要求,与耐张线夹的距离应不小于15m。
二、导线的压接1、钳压连接的工具材料(1)钳压器;(2)钢模;(3)连接管连衬垫必须与导线同一规格;(4)钢丝刷(不可用铜丝刷);(5)细铁钎(下端有勾,以便擦洗钳接管内壁用);(6)内、外卡钳各1把;(7)钢尺(15㎝及2m)各1支;(8)钢锉刀1把;(9)大剪刀断线器1把;(10)硬木锤1只;(11)硬木板1块;(12)红铅笔1支;(13)漆刷1把;(14)汽油、纱头、中性凡士林、防锈漆或红丹漆;(15)测量接头电阻的仪表。
带电修补导线作业指导书1.作业条件本项作业适用于110kV~220kV线路,500kV输电线路可作为参考。
本工作为野外高空带电作业,应在晴好天气下进行,风力大于5级、雷、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时,严禁作业。
本项作业不适用于垂直排列的导线。
2.所用工器具及材料3.1.安全注意事项3.1.1.该项生产必须退出所工作线路重合闸,得到调度许可工作命令后方可工作。
3.1.2.带电作业开始前,所用绝缘工具必须检测其绝缘电阻:2500V兆欧表(电极宽:2cm,极间宽:2cm)其绝缘电阻值不得低于700 兆欧。
3.1.3.杆上人员必须穿戴全套合格的屏蔽服或静电服。
3.1.4.现场工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杆上人员不得失去安全带的保护,等电位人员上下软梯时应系绝缘后备保护绳。
3.1.5.在利用升降梯作业时应防止升降梯倒塌,等电位作业人员在上梯时应检查四方的临时绝缘拉绳。
3.1.6.上下传递工器具应使用绝缘绳;3.1.7.绝缘工具保持有效绝缘长度操作杆: 110kV—1.3米; 220kV—2.1米绝缘绳索、承力工具: 110kV—1米; 220kV—1.8米3.1.8.等电位对邻相的安全距离:110kV—1.4米;220kV—2.5米。
导线线径小于120平方毫米不得挂软梯上人,工作前应注意档距内与被跨越物的安全距离。
3.1.9.加强现场监护,及时纠正不安全动作。
天气不良,停止作业。
3.2.危险点控制措施4.1.作业方法一:使用绝缘软梯等电位作业法(适用于导线轻微损伤的情况)。
4.1.1.作业人员:本作业需作业人员5人。
其中:工作负责人1名;等电位作业人员1人,杆上作业人员1人;地面作业人员2人。
带电作业人员必须取得《带电作业资格证》。
4.1.2.作业步骤4.1.2.1.接受工作任务,召开班前会,讲解相关安全技术措施及施工方法。
4.1.2.2.填写工作票,准备好工器具。
4.1.2.3.申请停用该线路重合闸,得到调度命令后方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