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井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313.00 KB
- 文档页数:56
机井工程安全施工规范
一、施工前准备
1. 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2. 设备检查和保养
3. 工作人员技术培训和防护教育
4. 施工现场准备
二、现场安全措施
1. 施工区域划分
2. 现场安全警示标识
3. 人员进出登记和限制
4.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
5. 作业环境安全控制
三、机械设备安全操作
1. 机井设备安全操作规范
2. 设备操作人员资质要求
3. 设备使用和维护要求
4. 设备故障处理和紧急情况应对
四、井下作业安全控制
1. 井下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2. 井下通风和防毒工作
3. 井下作业人员安全防护
4. 井下作业施工操作规范
五、施工现场安全监控
1. 安全巡视和定期检查
2. 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
3.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演练
4. 事故报告和记录
六、安全教育与培训
1. 安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2. 安全培训的方式和周期
3. 安全教育和培训的考核和评估
4. 安全奖惩制度
七、施工后的安全整改与维护
1. 施工验收和质量评估
2. 安全整改和修复
3. 设备维护和保养
4. 安全生产档案管理
八、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1. 高温作业安全措施
2. 电气设备安全使用
3. 作业人员个人防护
4. 动火作业的安全要求。
机井技术规范机井技术规范是指根据机井的特点和使用要求,制定机井设计、安装、维护和管理的技术规范,目的是确保机井正常运行,提高机井的生产效率和使用寿命,同时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环境。
一、机井设计规范:1. 选择合适的井眼位置:应在地形高点选择井眼位置,避免下污区、河道附近等污染源近及地下水补给区;井眼位置应远离工厂、垃圾填埋场等可能产生有害物质的场所,确保水源的安全性。
2. 井身结构设计:要符合土层条件,选择适合的井身结构形式。
井深大于15米的要做好加固措施,保证井的稳定性。
3. 电气系统设计:要按照国家安全规范进行设计,包括电缆敷设、接地系统、防雷装置等。
二、机井安装规范:1. 井内深井泵安装:要确保泵的选型和电机匹配,安装时泵与井筒保持一定距离,避免井内异物对泵的损坏。
2. 井外管道安装: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阀门、流量计等设备应正常运行,密封性良好,确保供水质量。
三、机井维护规范:1. 井内清洗:每年至少清洗一次井内杂物,保持井内环境清洁,避免污染地下水。
2. 出水管道维护:定期检查出水管道,发现漏水、堵塞等问题及时修复,确保供水通畅。
3. 电气设备维护:定期检测电机、开关箱、电缆等设备,发现异常及时更换或修理。
四、机井管理规范:1. 机井档案建立:建立完善的机井档案,包括机井的位置、设计图纸、安装记录、维护记录等,以便日后管理和维护。
2. 运行监测:定期对机井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记录井水位、出水量等数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地下水水质监测:定期对井水进行水质监测,确保供水水质达标。
以上是机井技术规范的一些基本内容,通过遵守这些规范,可以确保机井的安全运行和供水质量,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机井技术规范机井技术规范是指针对机井施工和运维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的一系列准则和规定。
下面是关于机井技术规范的一份1000字的例子。
一、机井安装1. 机井应按照设计要求选取合适的安装位置,避免附近有化工厂、垃圾填埋场等潜在污染源;2. 机井安装时应保证井壁不破损,防止渗漏;3. 机井与输水管道之间应进行合适的密封,避免漏水;4. 机井与输水管道之间应进行固定,以防倾倒或移位。
二、机井设备选型1. 机井功率应根据实际用水量及输水距离等因素选取合适的设备;2. 机井设备的选型应考虑水泵的扬程、流量以及压力等参数;3. 机井设备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具有相应的认证。
三、机井巡检1. 机井的巡检应定期进行,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2. 巡检工作应包括检查水泵的运行状况、防护设施的完好性以及电气设备的安全性;3. 在巡检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四、机井维护1. 机井设备的维护应定期进行,以保证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2. 维护工作应包括清洁设备及配件、润滑轴承以及检修电气元件等;3. 维护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五、机井水质监测1. 机井的水质监测应定期进行,以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2. 监测工作应包括水位、水温、PH值、浊度、电导率等指标的监测;3. 监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六、机井运行管理1. 机井的运行管理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2. 运行管理应包括水源保护、防火安全、应急处理和能耗管理等方面;3. 运行管理应建立相关档案,以备查阅。
七、机井退役处理1. 机井退役处理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2. 退役处理应包括设备的维修或报废以及土壤和水体的整治等;3. 退役处理应有专业机构进行,并出具相应的报告。
总结:机井技术规范是保证机井施工和运维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依据,它可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质的安全。
同时,遵守机井技术规范也能够减少设备的故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对于确保供水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机井施工操作技术规程一、普通规定1、新建机井,必要满足规划、设计规定组织施工。
2、机井施工必要保证安全,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各种事故发生。
一、施工前期规定1、钻机选取,应依照管井设计孔深、孔径、地址及水文地址条件,并考虑道路、桥涵等运送因素。
2、钻机及附属设备安装,必要基本坚实,安装平稳,各部件连接紧固;回旋钻机转盘奥水平;天车、钻盘及井孔中心必要在一条铅直线上,在钻进过程中不得位移;钻塔应与高压电线保持安全距离,普通为塔高2倍,必要时采用其她安排办法。
3、试钻前应按质量规定,检查钻井设备各零部件,不合格不得使用。
4、泥浆循环系统泥浆池和沉砂池容积,必要满足施工储浆和沉砂规定。
泥浆槽长度普通应在15m以上。
5、管井施工所需管材、滤料、粘土(球)及其她物料,必要按设计规定在开钻前备好,并及时运到井场。
三、施工技术规定(一)钻进办法与护壁1、松散层或基岩层,可采用正循环回转钻进;碎石土类及砂土类松散层,可采用冲击(抓)钻进;无大块碎石、卵石松散层,可采用反循环钻进;岩层严重漏水或供水困难时,宜采用空气钻进;富水性差坚硬基岩,可采用潜孔锤钻进。
2、冲衍介质应依照地质特点和施工条件等因素合理应用。
普通在粘土或稳定地层,采用清水;在松散、破碎地层,采用泥浆;在严重漏水地层或缺水地区,采用空气。
3、在松散层钻进时,应采用水压护壁。
普通应有超过静水位3m以上水头压力。
4、基岩顶部松散覆盖层或破碎岩层,宜采用套管护壁。
(二)钻孔用泥浆,质量指标规定如下:1、相对密度(即过去老式用比重):普通地层为1.1-1.2,遇高压含水层或易塌地层,泥浆相对密度可酌情加大。
2、泥浆粘度:砾石、粗砂、中砂层为18-22s,细砂、粉砂层为16-18s。
3、含砂量:冲击钻进时,孔内泥浆含砂量不不不大于8﹪:回转钻进时,入空泥浆含砂量不不不大于12﹪。
4、胶体率:冲击钻进时,不低于70﹪;回转钻进时,不低于80﹪。
若井孔较深时,胶体率应恰当提高。
机井使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机井的使用和管理,保障水利设施的安全运行,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范围:适用于国家各级水利部门管理的机井,以及涉及机井使用和管理相关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机井使用管理应坚持“先节水、后用水;先科学、后开发”的原则,遵守国家水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第四条机井使用管理应倡导科学用水、合理用水的理念,推动机井设施的优化运营和管理。
第五条机井使用管理应当坚持公平合理、科学高效、依法管理的原则,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章机井使用和管理第六条机井使用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机井档案,包括机井位置、用水范围、设备性能等信息,并向有关部门报备备案。
第七条机井使用管理单位应当制定机井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表,并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机井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八条机井使用管理单位应当落实机井生产、用水报备制度,明确机井用水计划和用水指标,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备。
第九条机井使用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机井水质监测和水量计量设施,确保用水质量和用水量的真实准确。
第十条机井使用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机井安全防护措施,加强机井设施的安全管理,确保机井安全稳定运行。
第十一条机井使用管理单位应当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机井设施运行和管理水平。
第十二条机井使用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机井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和环境保护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水资源环境。
第三章机井使用监督和检查第十三条地方水利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机井使用监督和检查制度,加强对机井使用管理单位的监督和检查,发现和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第十四条地方水利部门应当加强机井用水信息管理,建立健全机井用水监测和评估系统,及时了解机井用水情况。
第十五条地方水利部门应当加强机井用水监管,严格落实机井用水报备制度,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第十六条地方水利部门应当加强机井设施的安全监管,加强对机井设施的安全检查和评估,确保机井安全运行。
机电井工程技术规范一、施工及验收规范1.1《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1.2《北京市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要求(试行)》1.3《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68)1.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1.5《给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二、机井工程(一)施工要求1.一般规定1.1施工前,应进行现场踏勘,了解施工条件,地下水开采情况等。
1.2现场踏勘后,应编制管井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2.1工程任务及要求;1.2.2施工技术措施;1.2.3主要设备、人员、材料、费用和施工进度。
2.钻进、护壁及冲洗介质2.1管井施工采用的钻进设备和工艺,应根据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和井身结构等因素选择。
2.2松散层钻进过程中,当遇漂石、块石等钻进困难时,可进行井内爆破。
爆破前应进行爆破设计,并将应保证地面建筑物安全。
2.3井身应圆正、垂直,并就符合下列规定:2.3.1井身直径,不得小于设计井径;2.3.2小于或等于100米的井段,其顶角的偏斜不得超过1°;大于100米的井段,每百米顶角偏斜的递增速度不得超过1.5°。
井段的顶角和方位角不得有突变。
2.4设置的护口管,应保证在管井施工过程中不松动,井口不坍塌。
2.5钻进的护壁方法应根据地层岩性、钻进方法及施工用水情况确定。
2.6冲洗介质应根据地层岩性、钻进方法和施工条件拖把清水、泥浆、空气或泡沫等,并应符合下列要求:2.6.1保证井壁的稳定;2.6.2减少对含水层渗透性和水质的影响;2.6.3提高钻井效率等。
2.7冲洗介质的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钻进过程中,应定时测量各项性能指标。
3.岩性鉴别3.1管井地层岩性的划分,应根据水文物探测井资料及钻井岩屑分析确定。
当没有水文物探测井资料时,应按下列规定采取土样和岩样。
3.1.1松散层地区,含水层宜取土样一个;3.1.2基岩地区,应根据采取的岩芯反出的岩粉确定。
机井安全操作规程5篇【第1篇】采煤机井下检修工作业平安操作规程1.上班前不准喝酒、上班不得干与本职无关的工作,严格遵守各项规则制度。
2.在煤壁侧、机身上或机身两端检修时,应在周围环境平安的状况下举行,并设专人举行监护,不准单人从事检修工作。
3.当检修现场20 米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 %时,严禁送电试车;达到1.5 %时,必需停止作业,切断电源,撤出人员。
4.试车前需要盘车时,检修人员不得将手伸入机体内部。
5.牵引部的液压系统普通不得在井下举行检修,如特别状况需在井下检修时,应实行须要的平安防护措施。
6.检修人员应配齐需用的工具、起吊用具、仪器、仪表、绸布、海绵、棉纱、棕刷、清洗油等用品,当日检修所需的材料、备件的数量要充沛。
7.检修负责人应向全体检修人员讲清检修内容、人员分工及平安措施及注重事项。
8.检修前要将采煤机及相关设备停电、闭锁、挂停电牌,并与相关设备的司机及相关环节的人员举行联系。
9.清理采煤机壳上的煤尘,工作地点周围应洒水灭尘。
10.检修部位上方及进风侧的工作帐篷、检修人员工作服、工具及零件要清洁。
11.检修前除原有设施外,还要另设牢靠的暂时防滑平安固定装置。
12.液压件需带入井下时,应有防污染措施。
13.需举行起吊工作时,非综采面应另设起重架,不准通过支护梁、柱举行起吊。
起重工具及衔接环、销必需合格,平安性能牢靠,衔接必需牢固。
14.拆装时,重要部位、加工表面应使用铜棒。
15.拆卸生锈或使用了防松胶的部位时,事先应用松动剂或震惊处理后再举行。
16.对常用工具无法或难以拆除的部位和零部件要使用专用工具,严禁破坏性拆除。
17.拆下的零部件及使用的二具应放在专用箱内,不准随地乱放,以防污染、走失或落入机体内部。
18.更换的零部件必需是合格产品,不准代用。
19.安装骨架密封时应使用导向装置,防止翻唇。
20.主要紧固件应使用力矩扳手。
重要结合面及紧固螺栓应按要求使用防松胶。
21.检修后必需清洗油池,注入油池的油必需经过过滤。
机电井工程技术规范一、施工及验收规范1.1《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1.2《北京市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要求(试行)》1.3《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68)1.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1.5《给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二、机井工程(一)施工要求1.一般规定1.1施工前,应进行现场踏勘,了解施工条件,地下水开采情况等。
1.2现场踏勘后,应编制管井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2.1工程任务及要求;1.2.2施工技术措施;1.2.3主要设备、人员、材料、费用和施工进度。
2.钻进、护壁及冲洗介质2.1管井施工采用的钻进设备和工艺,应根据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和井身结构等因素选择。
2.2松散层钻进过程中,当遇漂石、块石等钻进困难时,可进行井内爆破。
爆破前应进行爆破设计,并将应保证地面建筑物安全。
2.3井身应圆正、垂直,并就符合下列规定:2.3.1井身直径,不得小于设计井径;2.3.2小于或等于100米的井段,其顶角的偏斜不得超过1°;大于100米的井段,每百米顶角偏斜的递增速度不得超过1.5°。
井段的顶角和方位角不得有突变。
2.4设置的护口管,应保证在管井施工过程中不松动,井口不坍塌。
2.5钻进的护壁方法应根据地层岩性、钻进方法及施工用水情况确定。
2.6冲洗介质应根据地层岩性、钻进方法和施工条件拖把清水、泥浆、空气或泡沫等,并应符合下列要求:2.6.1保证井壁的稳定;2.6.2减少对含水层渗透性和水质的影响;2.6.3提高钻井效率等。
2.7冲洗介质的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钻进过程中,应定时测量各项性能指标。
3.岩性鉴别3.1管井地层岩性的划分,应根据水文物探测井资料及钻井岩屑分析确定。
当没有水文物探测井资料时,应按下列规定采取土样和岩样。
3.1.1松散层地区,含水层宜取土样一个;3.1.2基岩地区,应根据采取的岩芯反出的岩粉确定。
.**县农用机井施工技术规范一、机井结构根据我县实际,机电井应采用内径50厘米,外径64厘米,壁厚7厘米的混凝土井管,井深50米,并满足出水量要求。
二、主要物料质量标准(一)井管质量要求1、井管不允许有残缺(管子内外表面伤痕,局面缺陷深度不大于2毫米),断裂、弯曲(弯曲度每米不大于3厘米)等现象,并保证良好的透水性,质量合格,并有井管检验报告。
2、井管内壁光滑、圆直(内径偏差不大于0.3厘米),两端面应平整,且与中心线垂直,壁厚要均匀(厚度偏差不大于0.2厘米)。
3、井管要有足够的抗压、抗剪和抗弯强度,砼井管强度不小于C20。
15%。
4、滤水管要有较好的透水性,孔隙率大于或等于管子上下两顿接头必须用水泥砂浆。
5、以防止上层污染水渗入井内,节管采用砼实心井管,上部、66井下沉淀管长度不低于4米。
(二)滤料滤料采用天然河沙、石英沙,并保证1:3级配(砂粒0.01-00.3厘米)要有足够的强度,滤料空隙应小于含水层的砂粒径,否则将造成井淤。
禁止使用黏土、细砂、砖渣、石渣粉、炉渣、风化岩石、米石等作滤料。
滤料应按设计标准要求严格筛选,不合格的颗粒含量不得超过15%,滤料除应按设计要求备妥外,并应准备一定余量。
中粗砂含水层填料厚度应大于15厘米,细砂含水层填料厚度应大于15厘米。
流沙层必须用塑料布封闭。
填料距井口地面以下5米用黏土封闭。
其他全部填充滤料,不少于15.9立方米。
填满为准。
..(三)小料1、井盘:不小于井管直径,应采用不少于3层10厘米以上的硬质木材。
2、扶正器:要求用质量较好的木质材料,长度35-40厘米,厚度6厘米,宽度6厘米,5米一层、每层4个。
3、竹片:竹片不少于4道,单根长度不少于4米,宽度4厘米以上。
4、铁丝、塑料布:每层扶正器均用12#铁丝两根绑扎,管口接头必须采用宽度20厘米塑料布封闭并用铁丝绑扎。
三、成井技术规范(一)施工准备1、工具检查施工前应全面检查锥头(要求钻头箍直径90厘米以上),钻杆、滑轮、钢丝绳、绞车及其它打井机械和工具是否完好,有无损坏现象,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否则不得施工。
机井单元工程施工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机井单元工程的施工行为,保障机井单元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农田灌溉设施建设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农田灌溉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机井单元工程的施工设计和施工。
第三条机井单元工程施工应符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GB50300)、《建筑施工质量检验评定规范》(GB50313)等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
第四条机井单元工程施工应遵循“安全第一、质量为重、科技兴农、节约能源”的原则。
第五条机井单元工程施工应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
第六条机井单元工程施工现场应设置专业监理、设计单位代表等,负责监督施工质量和现场安全。
第七条机井单元工程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人员、设备和工具,并对工程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施工工艺符合要求。
第八条机井单元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认真进行验收工作,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第二章施工准备工作第九条机井单元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认真组织项目部和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准备工作。
第十条施工单位应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交底和施工方案,并报监理和设计单位审核。
第十一条施工单位应按照签订的施工合同、支付款项及工期等要求准备相应的施工设备、工具和材料。
第十二条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并确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与现场所在地和周边居民进行沟通,协调周边环境对施工的影响,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组织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教育和技术交底,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五条施工单位应及时通知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安排施工检查和验收工作,以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第十六条施工单位应确保施工现场的通风、排水设施齐全,施工过程中保持施工现场的清洁整洁。
第三章施工工艺要求第十七条机井单元工程施工应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保证工程质量。
机械钻井工程施工规范一、总则1.1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机械钻井工程的施工,包括石油、天然气、水井、地热井等钻井工程。
1.2 钻井工程施工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本规范的规定。
1.3 钻井工程施工应遵循安全、环保、高效、经济的的原则。
二、术语2.1 钻井工程:利用钻井设备进行钻探,达到预期目的的工程技术活动。
2.2 钻井液:钻井过程中循环于钻井筒和钻头之间的液体。
2.3 钻头:钻井设备中的旋转切割工具,用于破碎岩石。
2.4 钻杆:连接钻头和钻井泵的管道,用于传递动力和钻井液。
2.5 钻井泵:用于向钻井筒提供钻井液的设备。
2.6 钻井平台:进行钻井作业的海上或陆地平台。
三、基本规定3.1 钻井工程施工前,应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等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3.2 钻井工程施工应按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
3.3 钻井工程施工中,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3.4 钻井工程施工中,应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污染,确保施工环保。
3.5 钻井工程施工中,应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
四、钻井设备4.1 钻井设备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钻井工程要求。
4.2 钻井设备应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3 钻井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五、钻井液5.1 钻井液应根据地质条件、钻井工艺和环保要求进行选择。
5.2 钻井液的配制应严格按照配方和比例进行,确保钻井液性能稳定。
5.3 钻井液的使用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环保要求。
六、钻井工程质量6.1 钻井工程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6.2 钻井工程质量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设计要求。
6.3 钻井工程验收应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和验收规范进行。
七、安全生产7.1 钻井工程施工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措施。
7.2 钻井工程施工中,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7.3 钻井工程施工中,应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机械钻井工程施工规范一、前言机械钻井是利用钻采机或钻机进行的一种钻井方式,其特点是施工效率高、工作安全性能好、施工质量较高等优点。
在进行机械钻井工程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本文将对机械钻井工程施工规范进行一定的详细介绍,以供相关施工人员参考。
二、施工前准备1、审查工程地质资料,了解地层情况,根据地质情况确定钻井方案和施工工艺。
2、对施工现场进行仔细检查,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施工区域空旷、安全。
3、检查和调试钻机设备,确保设备完好,具备正常的工作状态。
4、准备好所需的钻具、井口工具、防喱剂、泥浆等相关物资,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需要。
5、根据施工计划和安全规程,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施工技能和安全意识。
三、施工操作规范1、井口设置(1)选取合适的井口位置,在井口周围设置好钻机设备,并确保井口位置平整、稳定。
(2)设置好井口防护栏,确保井口周围安全。
2、下井施工(1)进行下井前,应抽取钻具内部的残泥,进行清理工作。
(2)下井的过程中,必须做好记录井眼条件和进尺情况的工作。
(3)对下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风险,进行充分的排查并加以防范。
3、钻井过程(1)根据施工方案,执行相应的钻进工艺,确保钻井质量。
(2)应根据地层情况和钻进情况适时调整钻进的进尺速度和转速。
(3)在钻井过程中,定期对钻具、井眼情况和泥浆性能进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
4、井口完井(1)在完成井深设计后,进行井口完井作业。
(2)完井过程中,对井口进行清理和处理,确保井口质量。
(3)进行井口封堵作业,确定井口处于封堵状态。
四、施工后工作1、施工结束后,进行验收工作,对施工质量进行评估和检查。
2、及时清理施工现场,恢复现场原貌。
3、做好施工记录和相关资料整理工作。
五、安全注意事项1、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和安全要求,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2、在施工现场设立明显的安全标志,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109_机井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机井技术规范Technical criterion for water wellsSL256—2000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施行日期:2000年10月l日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的通知水国科,2000,388号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由农村水利司主持,以农村水利司为主编单位修订的《机井技术规范》,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
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机井技术规范》SL256一2000。
本标准实施后取代SD188一86《农用机井技术规范》。
本标准自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主持部门,并由其负责解释。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000年八月三十一日前言为了总结经验,推广科技成果,提高机井建设与管理水平,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农水机(1992)47号文要求,对1986年原水利电力部颁布的SD188一86《农用机井技术规范》进行修订。
通过北方17省(市、自治区)水利部门,组织从事机井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技术人员,对具有代表性的县水利局及凿井队、制管厂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在广泛收集对原规范实施中需修订的有关意见的基础上,于1997年3月成立规范修订编写小组。
1998年7月、11月两次统稿会后,完成了规范讨论稿。
1999年5月经修订编写小组讨论并修改后,完成了规范征求意见稿,印发至北方17省(市、自治区)和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四川等省水利厅(局)以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征求意见并修改后,于2000年3月完成了规范送审稿,2000年4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专家审查,完成了规范报批稿。
SL256一2000《机井技术规范》包括总则、机井规划、机井设计、机井施工、机井配套与管理,共5章130条及《机井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机井封停与启用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机井封停与启用时涉及的封停方式、方法、材料选择、机井维护内容、启用条件和步骤、改建监测井及机井封停验收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农业灌溉井、工业供水井、城乡居民生活供水井等机井的封停与启用,其他类型机井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机井pumpingweII利用动力机械驱动水泵取用地下水的水井。
3.2机井封停seaIedpumpingweII对停止使用的机井(3.1)进行封填、封存备用和改建为监测井(3.4)的过程。
3.3机井启用reempIoyedpumpingweII对封存备用机井(3.1)重新启用的过程。
3.4监测井monitoringweII用于监测地下水水位、水质、水温等动态要素的水井。
3.5回填filledseaIing利用黏土、砂、级配砂石、水泥浆或水井周围土、原状土等其他合适的材料对机井(3.1)进行回填的过程。
4基本规定4.1机井封停处置方式包括封填、封存备用和改建为监测井,封停处置方式根据机井管理要求、成井质量、水质状况等情况综合判定。
4.2机井封停处置前应收集与机井相关的基础资料,编制封停方案。
基础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井址、成井时间、成井工艺、用途、机井产权人及联络方式等;b)开采层位、开采量及抽水试验资料等;c)机井类型、井管材质、井径、井深、井孔结构和机井柱状图等;d)机井所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环境质量资料;e)井管(筒)破损及维护情况;f)机井附近供水管网布置情况。
4.2机井封停处置方式判定:a)机井封填:拟封停机井宜予以封填的情形如下:1)因地下水水质变差或遭受污染、地下水位严重下降、井管破损或淤积等原因,导致无法修复或修复价值较低的机井;2)供水功能完全由公共供水管网替代,且不适宜进行封存备用的机井;3)未取得取水许可手续、限期补办有关手续逾期不补办或者未经批准的机井;4)不符合地下水管理要求的机井;5)由于所在地用地性质改变,失去供水功能的机井;6)其他原因需要封填的机井。
《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篇一:2#18机井cb15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报验单(林州二建[20xx]质报001)合同名称:洛阳市孟津县朝阳镇等(4)个镇土地整治项目(二期)第21标段合同编号:mjtdzl-20xx-1-21 法人)各1份。
表g24农用机井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表g24-1钻孔工序质量评定表表g24-2井管安装工序质量评定表表g24-3填封工序质量评定表篇二:机井施工方法详细机井施工方法机井工程施工包括钻孔施工准备、钻进工艺、井管外观质量检查及过滤器制作,井管安装、填砾及管外封闭,洗井和抽水试验等。
1施工标准和规程规范(1)《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2)《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xx;(3)《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xx;(5)《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321-90;2施工准备(1)确保机井施工安全与成井质量,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预防事故发生。
(2)做到路通、水通、电通(备好机械动力设备),施工场地平整。
(3)试钻前按质量要求,检查钻井设备各零部件,不合格的不使用。
(4)泥浆循环系统的泥浆池和沉淀池的容积,满足施工储浆和沉砂的要求。
泥浆槽的长度在15m以上。
(5)管井施工所需管材、滤料、粘土、粘土球及其他物料,按设计要求在开钻前准备好,并及时运到现场。
3钻机安装(1)本工程区地层为松散层构造,钻机类型采用回转式正循环钻机。
(2)根据设计井孔位置,安装钻机时,井孔中心距电话线至少10m;距旱地电力线路及松散层旧井孔边线的距离至少5m;距地下通信电缆、构筑物、管道及其他地下设施边线的水平距离至少2m;距高压电线的距离,为塔高的两倍;与地面高层楼房及重要建筑物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遵守有关行业施工现场的规定。
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机井施工规范细则一、施工准备阶段(1)开钻前必须按照甲方及施工监理人员的要求确定井位,一经确定,不得随意移动。
(2)进场钻机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的型号,不符合要求不得进场。
(3)钻机及附属设备的安装必须基础牢固,安装平稳。
电力设备安装必须加装有触电保护装置,不允许有电线裸露现象。
机电设备不经监理人员检验,不得启动。
(4)开孔钻具直径不得小于700mm,钻具扩孔刀片不得少于5片。
(5)以上四项要求,全部经监理检验达标后,钻机开始作业。
二、钻井阶段(1)钻机开钻后,必须及时、准确、完整地按地层实际采样,一井一表详细填写施工记录表,每层至少采样一个,变层处2个,含水层2米采样一个,施工记录表随机存放、随时备查。
监理巡查时如发现钻机未作记录或记录不实,将责令立即停工,并作相应经济处罚。
(2)钻进过程中,应随时观察钻具及扩刀的磨损状况,如发现钻具直径小于700mm,应立即附加焊接至要求标准,监理巡查中随时抽查钻具直径,如发现钻具直径小于700mm,将责令立即停工整改,并处以经济处罚。
(3)钻井进入含砂地质层,应详细准确记录砂层厚度、位置、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护孔措施,避免井孔塌坍。
(4)钻井进至设计深度后,如发现属贫水区,含水层不能保证设计单井出水量,应及时通知监理到场处理,提出变更设计建议。
钻机不得私自作主,任意变更钻井设计深度。
(5)成井所用的井管、滤料,必须按设计要求的标准,在钻井期间准备完毕,进场交验,三、成井阶段(1)钻井完成后应通知监理到场,提交施工记录表,交监理审验签字,监理检验签字后方可开始成井施工。
(2)成井前必须及时提浆。
(3)成井施工不准在夜间进行。
(4)含砂地质层必须采取避砂措施,成井前应提交避砂方案,避砂物料应经监理检验后方可使用。
(5)成井必须使用子母接口井管,不准使用平接口井管,对接均匀下管。
(6)成井时井管用4片竹片固定、10#铅丝捆扎井管,所用竹片长度不得小于3米。
数字中国China001当前位置: > 农用机井技术规范 > print 返回打印农用机井技术规范时间: 2004-02-14 10:41:18 | [<<][>>]【题名】:农用机井技术规范【副题名】:【起草单位】:水利电力部农田水利司主编【标准号】:SD 188-86【代替标准】:被《机井技术规范》 SL256-2000 代替。
【颁布部门】:水利电力部批准【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987年2月1日施行【标准性质】:水利电力行业标准【批准文号】:【批准文件】:水利电力部文件关于颁发《农用机井技术规范》的通知(86)水电农水字第3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厅(局):根据我部农田水利司(83)农水机字第51号通知的要求,由该司组织北方十六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有关院校、科研单位共同编制的《农用机井技术规范》,已经有关部门审查,现批准为部标(规范编号为SD188—86),自一九八七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发现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告部农田水利司。
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五日【全文】: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农田灌溉机井的建设与管理。
人畜饮水和林牧副渔供水机井,可参照执行。
第1.0.2条农用机井建设与管理,除按本规范执行外,并应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
第1.0.3条农用机井应在具有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规划与设计。
第1.0.4条各级水利部门,必须按本规范进行农用机井建设与管理。
第1.0.5条机井建设所用的材料和设备,应符合国家、部或专业现行标准的要求。
选用新材料和新设备时,应经试验符合质量要求。
第二章井灌区规划第一节规划原则第2.1.1条井灌区应在农业区划和水利规划的基础上,以合理开发和综合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进行规划。
第2.1.2条规划时,应做出不同方案,进行经济效益分析,选定最优方案。
第2.1.3条规划时,应统筹考虑近期和远景开发的需要,兼顾流域与地区之间的关系,合理进行井、渠、沟、路、林、电的总体布置和旱、涝、碱的综合治理。
第2.1.4条开发利用地下水,应优先开采浅层水,严格控制开采深层水。
第2.1.5条在有良好含水层和补给来源充沛的地区,可集中开采;补给来源有限的地区,宜分散开采。
第2.1.6条灌溉用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TJ24—79;人畜饮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TJ20—76。
第2.1.7条在长期超采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地区,应停止开采。
滨海平原地区,应注意防止海水入侵。
第2.1.8条规划时,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考虑地下水监测站网的布设。
第二节基本资料第2.2.1条自然地理和水文气象概况。
规划区的地理位置,地貌类型及特征,表层土壤类别与分布情况。
规划区的面积,包括山丘、平原、耕地、林业、草原、沙漠等面积。
降水量,蒸发量,地表径流量;气温,无霜期;水、旱灾情况。
第2.2.2条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包括地层岩性、构造分布及其特征。
含水层(组)的分布,地下水类型、埋藏和开采条件、富水性,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动态、化学类型、矿化度及有关参数等。
第2.2.3条农业、工业、生活用水情况和水利工程现状。
作物种类,种植面积,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产量;灌溉制度及效益,农、林、牧、副、渔业、工业、人畜用水量,水源及污染情况。
已建成机井数,配套机井眼数,逐年机井利用率,实际开采地下水量,灌溉面积,以及各种水利工程设施的数量、效益和利用情况。
第2.2.4条社会经济情况和技术经济条件。
包括规划区内的人口、劳力、畜力、农机数量,农业及工矿企业生产状况、发展计划、历年产值、人均收入,打井专业组织、装备和技术状况;能源、建材、交通和环保等情况。
第三节地下水资源评价第2.3.1条进行井灌区规划,首先应对地下水资源作出评价,分析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主要对象是矿化度小于2g/ L的浅层地下水。
必要时对2~5g/L的微咸水也应做出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宜采用水均衡法计算,应提交不同典型年和多年平均地下水的补给量和可开采量。
第2.3.2条参数的确定。
包括对给水度(μ)、降水入渗补给系数(α)、灌溉入渗补给系数(β)、渠系渗漏补给系数(m1)、潜水蒸发系数(C)、渗透系数(K)、导水系数(T)、压力传导系数(α1)越流系数(Ke)等的分析和确定。
第2.3.3条地下水补给量计算。
2.3.3.1条降水入渗补给量:一、地下水动态法,计算公式为W1=μFΣ△h(2-1)式中W1——降水入渗补给量,;μ——给水度;F——计算区面积,㎡;Σ△h——计算时段内,各次降水后地下水位升幅之和,m。
二、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法,计算公式为W1=αP1F(2-2)式中α——降水入渗补给系数;p1——降水量,m。
降水入渗补给量的计算时段,可以是次、季或年。
区域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可取区内各计算点的补给量用算术平均法或面积加权平均法求得。
2.3.3.2 河渠湖库渗漏补给量。
一、当河渠水位稳定时,单侧渗漏补给量计算公式为W2=KIA0LT1 (2-3)式中W2——单侧河渠渗漏补给量,;K——渗透系数,m/d;I——垂直于部面的水力坡度;A0——单位长度河道垂直于地下水流向的剖面面积,㎡/m。
L——计算河渠长度,m;T1——渗漏时间,d。
二、当河渠水位急剧上升时,单侧渗漏补给量计算公式为(2-4)式中h0——t时段内河渠水位上升高出地下水位值,m;a1——压力传导系数,㎡/d;t1——水位起涨持续的天数,d。
三、渠系渗漏补给量,其计算公式为W3=m1Wn (2-5)式中W3——渠系渗漏补给量,;m1——渠系渗漏补给系数Wn——渠首引水量,。
2.3.3.3 侧向补给量,其计算公式参见2-3式。
如水力坡度I值小于1/5000,可不计算侧向补给量。
2.3.3.4 渠灌田间入渗补给量:W4=β1Wy (2-6)式中W4——渠灌田间入渗补给量,;β1——渠灌田间入渗补给系数;Wy——渠灌进入田间的水量,。
2.3.35 井灌回归补给量:W5=β2Wd (2-7)式中W5——井灌回归补给量,;β2——井灌回归系数;Wd——井灌抽取地下水的量,。
2.3.3.6 越流补给量:(2-8)式中W6——越流补给量,;F1——计算越流区面积,m2 ;t2——计算越流时段,d;Ke——越流系数,即Ke=K'/M'(其中K'为弱透水层渗透系数,m/d;M'为弱透水层厚度,m)△H——深浅含水层的压力水头差,m。
2.3.3.7 人工回灌补给量一般采用实测统计方法,可按可灌工程的类型选定有关计算公式,确定人工补给量或直接采用试验成果。
2.3.4条地下水排泄量计算。
2.3.4.1 潜水蒸发量。
计算方法有:一、由均衡试验场地中渗透仪实测潜水蒸发资料计算。
二、由潜水蒸发系数计算,其计算公式:E1=cE0F2 (2-9)式中E1——潜水蒸发量,;c——潜水蒸发系数;E0——水面蒸发深度,m;F2 ——计算面积,。
2.3.4.2 河道排泄量。
计算方法同2.3.3.2。
2.3.4.3 侧向流出量。
计算方法同2.3.3.2。
2.3.4.4 浅层地下水实际开采量。
采用开采量调查统计方法或实测开采量方法确定。
2.3.4.5 越流排泄量。
计算方法同2.3.3.6。
2.3.5.1 实际开采量调查法。
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开采量调查统计较难、开采后未造成水位持续下降和水质恶化等不良后果的地区,可根据历年实际开采量的调查统计确定可开采量。
2.3.5.2 开采系数法。
实际开采系数为实际开采模数与补给模数的比值。
2.3.5.3 多年调节计算法。
具有包括丰、平、枯水年份的较长系列(不少于15年)资料时,根据一定的开采水平、用水要求以及地下水补给量,通过多年均衡计算,分析地下水多年的补给与消耗均衡关系和地下水的逐年变化,从而确定可开采深度及可开采量。
2.3.5.4 类比法。
对缺乏地下水实际开采量和地下水位动态资料的地区,可根据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相类似地区的或开采模数,类比估算可开采量。
第2.3.6条地下水量的均衡计算一定时段内的水均衡方程式:Wa-Wb=μF3△h(2-10)式中Wa——地下水各项补给量的总和,;Wb——地下水各项排泄量的总和,;△h——计算时段始末地下水埋深差值,m;F3——均衡区的面积,m2。
在多年平均情况下,总补给量应等于总排泄量。
第2.3.7条评价内容。
2.3.7.1 提供不同典型年与多年平均的补给量。
2.3.7.2 提供不同典型年与多年平均的可开采量及其相应的水位降深。
2.3.7.3 提供地下水质评价成果及污染情况。
第四节井灌区规划第2.4.1条规划分区。
按规划区的规模大小、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可分为大、亚、小三级,大、亚两级或一级。
第2.4.2条供需水量平衡计算。
2.4.2.1 需水量的计算。
需水量包括不同灌水技术条件下的作物灌水量,林牧副渔、工业及生活等近期和远景的需水量。
灌水量可根据井灌区内作物组成、复种指数、作物需水量、降水可利用量,不同灌水技术等,按不同灌溉用水保证率相应的典型年P(即丰水年P=20%、平水年P=50%、偏旱年P=75%、干旱年P=95%)分别计算。
其他需水量可根据发展规划和调查统计资料计算。
2.4.2.2 供水量计算。
根据本章第三节地水资源计算成果及水资源利用规划,确定规划区地下水的供水量。
2.4.2.3 采用典型年或多年调节法,进行供需水量平衡计算。
第2.4.3条供需水量平衡计算后的情况分析。
2.4.3.1 需水量小于或等于供水量时,其多余的水量可供调整使用。
2.4.3.2 需水量大于供水量时,应根据缺水程度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调整作物种植比例;有条件时,可调入水源。
第2.4.4条地下水开采深度的确定。
根据第2.3.7条提供的成果和需水量,确定规划区内地下水的开采深度。
第2.4.5条井型选择。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经济合理的选择管井、大口井、辐射井和其他井型。
第2.4.6 条单井控制灌溉面积按下试计算:Q·t3·T2·η·(1-η1)F0=───────────────(2-11)m2式中F0——单井控制灌溉面积,亩;Q——单井出水量,/h;t3——灌溉期间每天开机时间,h;T2——每次轮灌期的天数,d;η——灌溉水利用系数;η1——干扰抽水的水量削减系数;m2——每亩每次综合平均灌水定额,。
第2.4.7条井距与井数的确定。
2.4.7.1 井距的初选。
按下列方法计算;方形排列布井时____ι0=25.8√F0 (2-12)梅花形网状布井时___ι0=27.8√F0 (2-13)式中ι0——井距,m;F0——单井控制灌溉面积,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