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解剖
- 格式:pptx
- 大小:261.46 KB
- 文档页数:10
呼吸系统解剖图呼吸系统解剖图呼吸系统概述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
呼吸道是传送气体的管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
临床上通常把鼻、咽、喉称上呼吸道,把气管、主支气管及肺内的各级支气管称下呼吸道。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由肺实质(支气管树和肺泡)及肺间质(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等)组成。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执行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不断地吸入外界的新鲜空气,呼出体内的二氧化碳,以保证人体的新陈代谢顺利进行。
鼻旁窦上颌窦、额窦和筛窦的前、中群小房开口于中鼻道;筛窦的后群小房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由于鼻旁窦粘膜与鼻粘膜连续,故鼻腔发炎时,可蔓延至鼻旁窦引起鼻窦炎。
上颌窦是鼻旁窦中最大的一对,因开口位于上颌窦内侧壁最高处,窦口高于窦底,所以上颌窦炎症引流不畅,易发生慢性炎症。
同时窦底邻近上颌磨牙牙根,此处骨质菲薄,牙根感染常波及上颌窦,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
临床上鼻旁窦的炎症中以上颌窦炎最为多见。
会厌软骨会厌软骨位于甲状软骨的后上方,喉入口的前方。
形似树叶,上宽下窄。
上端游离,下端借韧带连于喉结的后下方。
当吞咽时,喉上提,会厌软骨遮盖喉口,以防止食物误入喉腔。
喉软骨甲状软骨位于舌骨下方,环状软骨的上方,甲状软骨由左右两块近似方形软骨板在前方合成。
两板前缘相连形成前角,上端向前突出,称喉结。
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下方,向下接气管。
形似指环,后部高而宽阔。
环状软骨弓平对第6颈椎,是颈部的重要标志之一。
杓状软骨呈三棱锥体形,尖向上,底朝下与环状软骨板相关节。
底向前方的突起,称声带突,有声韧带附着;向外侧较钝的突起,称肌突,是喉肌的附着处。
喉肌喉肌均为骨骼肌,肌块细小,附着于喉软骨的内面和外面。
根据喉肌的功能可分为两群。
一群作用于环甲关节,使甲状软骨产生前倾和复位的运动,以紧张或松弛声韧带;另一群作用于环杓关节,使杓状软骨沿垂直轴旋转,从而扩大或缩小声门裂。
因此喉肌的运动可控制发音的强弱和调节音调的高低。
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呼吸系统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系统,它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组织和细胞,同时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
本文将探讨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
一、呼吸系统的解剖1. 鼻腔和喉咙呼吸过程始于鼻孔。
鼻腔内有细长的气道,被细毛和黏液覆盖以过滤空气中的微粒和灰尘。
空气通过鼻腔后进入到喉咙。
2. 喉(喉框)喉是一个由软骨组成的管状结构,位于声带之上。
它包含会厌、会厌骨和杓状软骨等组织,负责将空气引导进入气管。
3. 气管和支气管树气管是一条管状结构,连接喉与支气管树。
支气管树属于呼吸系统的下部,由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组成,最终分支至肺泡。
4. 肺和肺泡肺位于胸腔内,左右两侧各一,分为肺叶,其内又包含肺泡。
肺泡是呼吸系统的最小功能单位,通过毛细血管与呼吸红细胞接触,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二、呼吸系统的生理学1. 呼吸过程呼吸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
吸气是通过肺部扩张,降低气压,使空气进入呼吸道。
呼气则是通过肺部收缩,增加气压,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 肺活量和换气肺活量是指一个人在最大努力下吸气和呼气的能力。
静息状态下的换气是指每分钟进入或排出肺部的气体量。
肺活量和换气量的变化会受到年龄、性别和体格等因素的影响。
3. 气体交换气体交换主要发生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
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与呼吸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运输到身体各组织。
同时,二氧化碳从组织中通过血液进入到肺泡,随呼气排出体外。
4. 呼吸控制中枢呼吸控制中枢位于大脑干的呼吸中枢和延髓中枢。
它们通过感受体的信号和化学反应来控制呼吸频率和深度。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和酸碱平衡是呼吸中枢的重要调节因素。
5. 呼吸系统的免疫功能呼吸系统通过上皮细胞表面的黏液和纤毛系统来清除病原体和异物。
此外,肺泡中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也参与抵御入侵病原体。
总结: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是我们理解人体的重要部分。
通过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呼吸过程的机制和重要性。
解剖学-呼吸系统第5章呼吸系统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
临床上通常把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把气管和各级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
肺由肺实质(即支气管树和肺泡)和肺间质(即肺泡间血管、淋巴管、神经和结缔组织)组成。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从外界吸人氧,呼出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
此外,鼻又是嗅觉器官,喉还有发音功能。
第1节呼吸道一、鼻鼻(nose)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也是嗅觉器官。
鼻分外鼻、鼻腔和鼻旁窦三部分。
(一)外鼻外鼻(extenal nose)以骨和软骨为支架,外被皮肤而成,自上而下可分为鼻根、鼻背、鼻尖三部分;鼻尖两侧膨大的部分称鼻翼。
临床上呼吸困难时可出现鼻翼扇动。
从鼻翼向下至口角的浅沟称为鼻唇沟,面瘫患者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二)鼻腔鼻腔(nasal cavity)以骨和软骨为基础,内衬粘膜和皮肤构成,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每侧鼻腔均可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两部分。
1、鼻前庭(nasal vestibule),相当鼻翼遮着的部分,内衬皮肤,长有鼻毛。
鼻毛有过滤灰尘和净化空气的作用,是呼吸道自净功能的第一道屏障。
2、固有鼻腔(nasal cacity proper):由骨性鼻腔内衬粘膜构成。
外侧壁有上、中、下鼻甲,各鼻甲下方分别为上、中、下鼻道。
在上鼻甲的后上方与鼻腔顶壁间有一凹陷,称为蝶筛隐窝。
上鼻道和中鼻道内有鼻旁窦的开口,下鼻道前端有鼻泪管的开口。
3、鼻粘膜呼吸区:上鼻甲以下部分粘膜,粉红色,具有加温、湿润和除尘的功能。
嗅区:上鼻甲以上部分粘膜,淡黄色,具有嗅觉功能。
(鼻中隔前下部粘膜内易受理化因素影响而出血,称鼻易出血区。
)(三)鼻旁窦(副鼻窦)鼻旁窦(paranasal sinuses)由骨性鼻旁窦内衬粘膜构成。
共4对,即上颌窦、额窦、蝶窦和筛窦,分别位于同名的骨内。
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内,开口于中鼻道。
呼吸系统解剖笔记一、呼吸道。
1. 鼻。
- 外鼻:由骨和软骨构成支架,外覆皮肤。
- 鼻腔:- 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每侧鼻腔又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
- 鼻前庭:为鼻翼所围成的空间,内面衬以皮肤,生有鼻毛,有滤过和净化空气的功能。
- 固有鼻腔:其黏膜按生理功能分为嗅区和呼吸区。
嗅区位于上鼻甲及其相对的鼻中隔黏膜,内含嗅细胞,能感受气味的刺激;呼吸区黏膜富含血管和腺体,对吸入的空气有加温、湿润和净化作用。
- 鼻窦:是鼻腔周围颅骨内的含气空腔,共四对,分别为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
鼻窦开口于鼻腔,可协助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对发音起共鸣作用。
上颌窦是鼻窦中最大的一对,开口于中鼻道半月裂孔。
由于窦口高于窦底,在直立位时不易引流,故上颌窦炎较为常见。
2. 咽。
- 咽是一个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位于第1 - 6颈椎前方,上起自颅底,下至第6颈椎下缘续于食管。
- 咽以软腭与会厌上缘为界,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 鼻咽:位于鼻腔的后方,上达颅底,下至软腭游离缘平面。
在鼻咽侧壁上,有咽鼓管咽口,其与中耳鼓室相通,以维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
咽鼓管咽口的后上方有一隆起,称咽鼓管圆枕,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有一凹陷,称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 口咽:位于口腔后方,介于软腭与会厌上缘之间。
向前经咽峡与口腔相通。
口咽侧壁有腭扁桃体,由淋巴组织构成,是机体的免疫器官。
腭扁桃体位于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的扁桃体窝内。
- 喉咽:位于喉的后方,上起自会厌上缘,下至第6颈椎下缘与食管相续。
喉咽在喉口两侧与梨状隐窝相通,异物常易嵌顿于此。
3. 喉。
- 喉既是呼吸道的一部分,又是发声器官。
- 喉的位置:位于颈前部正中,上借甲状舌骨膜与舌骨相连,下接气管,成人喉的上界约平对第3 - 4颈椎体之间,下界平第6颈椎体下缘。
- 喉的结构:- 喉软骨:包括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杓状软骨等。
- 甲状软骨:是喉软骨中最大的一块,由两块前缘相互融合的近似四边形的软骨板组成,构成喉的前壁和侧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