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顾客满意与顾客价值.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38
选购商品的三个维度:顾客价值顾客满意产品质量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风起云涌、锐不可挡,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立于不败,获得丰利,求得发展,是众多企业追求的目标。
成就其目标,笔者认为首要的任务就是认识和理解消费者选购商品的三个维度,即顾客价值、顾客满意、产品质量。
标签:顾客价值顾客满意产品质量一、顾客价值我们处在一个以顾客为主导的经济时代,顾客即上帝理念贯穿于整个时代和整个时代的一切过程。
当今社会,市场竞争日益剧烈,产品、尤其是同类产品都会对应众多的生产商和营销商,对诸多企业而言,不是商品的供应能力不足,而是购买顾客的严重缺失。
如何盘活企业,赢得和创造顾客是所有企业应该思索的问题。
为此,企业必须将顾客视为一项金融资产,需要向其他资产一样管理并使其最大化,而做好这一切的前提和根本就是更好地理解顾客价值。
顾客价值就是指顾客从拥有和使用某种产品中所获得的价值与为取得该产品所付出的成本之差。
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就是着眼于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不断更新产品和创新服务,保持同顾客需求的同步性、一致性,创造更大的顾客价值。
顾客价值的最大创新之处就是从顾客的视角来研究价值,其核心是顾客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满足其需求能力的预期,以及对需求满足过程、需求满足之后所得结果的感知。
市场是企业生存的土壤,而市场的载体是顾客,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杜拉克曾说过:公司首要任务是“创造顾客”。
因此,企业的竞争力不仅来自于其所拥有的核心技术、营销网络、企业文化,还在于它能够为顾客提供多少价值,这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企业竞争的核心集中在顾客的争夺上,谁赢得了顾客,谁就赢得了主动,就会脱颖而出。
相反,谁丧失顾客,谁就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塑造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就在于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取利润,提升企业形象、实现企业使命,而这些必须建立在提升顾客价值的基础之上,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围绕顾客去设计和研发产品,坚持一切从顾客出发,以更好地服从于、服务于顾客价值为目标。
顾客价值与顾客满意一、顾客价值顾客价值――指消费者从产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利益,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兼而有之。
(一)顾客让渡价值顾客让渡价值――指顾客从购买的产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全部感知利益与为获得该产品或服务所付出的全部感知成本之间的对比。
如果感知利益=感知成本,物有所值如果感知利益>感知成本,物超所值如果感知利益<感知成本,物有不值顾客让渡价值示意图(二)顾客整体价值顾客感知价值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1.产品价值――是顾客对所购买的产品的功能、质量、外观、品牌、材料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评价。
2.服务价值――是传承着产品实体的出售,企业向顾客提供的各种附加服务,包括产品介绍、送货、安装、调试、维修等活动所产生的价值。
3.人员价值――是顾客直接从与之接触或为之服务的企业人员身上感受的价值,其观念、水平等直接影响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感觉,因而产生顾客价值。
4.形象价值――是企业及其品牌在社会公众中的总体形象所产生的价值,包括企业的产品品质、技术、质量、包装、商标等所构成的有形形象所产生的价值。
(三)顾客整体成本顾客感知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和精神成本1.货币成本――是顾客购买一个产品和服务所支付的价格,它意味着顾客购买该产品时失去获得另一种产品的代价。
货币成本一般是顾客最为关注的成本,当产品的功能、品质相同时,顾客总是倾向于购买价格越低的产品,而且相对于其他成本要素,货币成本是最容易比较的。
2.时间成本――是顾客在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时所花费的时间长短。
如便利店因地点方便、陈列方便、收银迅速,24小时服务而受到青睐。
3.体力成本――是顾客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过程中所花费的体力消耗。
如麦德龙仓储式商店的“现付+自运”模式,是希望将节省的成本让利给顾客,于是顾客省钱之余,要付出体力成本。
4.精神成本――是顾客在购买和使用产品过程中的精神耗费,如学习、评价、冲突、困扰等。
第一章顾客满意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测评模型1.1顾客满意的基本概念自从Cardozo于1965年首次提出顾客满意的概念以来,顾客满意的研究己进行了几十年,然而学者们对顾客满意的定义仍然存在着多种认识,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定义。
Oliver (1997)对此给予了尖锐的批评:“在被要求给出定义之前,每个人似乎都知道什么是满意。
看起来没有夕、知道(什么是顾客满意)”然而尽管各个学者给出的满意定义有很大的差别,我们还是可以发现顾客满意各概念的一些共同之处C经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顾客满意的多种定义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种观点认为顾客满意是顾客对所付出成本与所获得收益进行比较后所产生的感受。
这一观点最早由Howard和Sheth于1969年提出,他们将顾客满意度用于消费者理论,认为“顾客满意是消费者对所付出代价与所获得收益是否合理进行评判的心理状态”。
1982年,Churchill和Surprenant将“消费者预期”这一概念引入,他们认为“顾客满意是购买与使用产品的结果,是由购买者对预期结果的回报与投入成本进行比较所产生的心理状态”。
这一定义虽然仍然强调投入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但这种收益是“预期结果的回报”,己经不仅仅是实际的收益了。
第二种观点认为顾客满意是顾客对预期与实际进行比较后所产生的感受。
这一观点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其代表人物是营销大师Kotler,他在1991年就提出“顾客满意是产品预期与结果的函数’,,1995年,他又进一步把顾客满意解释为“一种人的感觉状态的水平,它来源于对一件产品或服务所设想的绩效或产出与人们的期望所进行的比较”。
2000版IS./DIS9000族标准中就规定,“顾客满意/不满意是顾客对某一事件己/未能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程度的意见,’。
预期的产生有两种。
其一是源于客观经验,即以往的消费经历,如1977年Hunt所提出“顾客满意是一种经由经验与评估而产生的过程”,以及后来Howard Peter,Olson Engel和Blackwell Miniard所提出的“顾客满意是顾客对产品使用后的效果与使用前的认知进行比较的结果”,如果服务提供者实际提供的服务成果高于消费者对某一服务的预期,则消费者将感到满意;与之相反,若服务所产生的效果没有达到消费者期望时,则消费者将感到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