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制冷计算公式
- 格式:docx
- 大小:11.32 KB
- 文档页数:2
暖通计算公式范文暖通计算是指对建筑物内部进行采暖、通风、空调、给排水等系统进行设计和计算的过程。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相关公式,能够合理预测房间的热平衡、空气质量等指标,以确保建筑物的舒适性和能源效益。
本文将介绍暖通计算中常用的一些公式。
1.热负荷计算公式:(1)空气传热热负荷计算公式:热负荷=U×A×δT其中,U为单位面积传热系数,A为面积,δT为室内外温差。
(2)冷负荷计算公式:冷负荷=Qs+Qv+Qr其中,Qs为传感热负荷,Qv为通风换热负荷,Qr为负辐射热负荷。
2.换气量计算公式:(1)基于室内空气污染程度的换气量计算公式:V=(0.2-0.1×θ)×Vv+Vm其中,θ为烟雾因子,Vv为持续通风量,Vm为瞬时通风量。
(2)基于人数的换气量计算公式:V=0.35×N其中,V为换气量,N为室内人数。
3.装置风机功率计算公式:(1)风箱功率计算公式:P=p×V×F×δP其中,p为空气密度,V为风量,F为风机效率,δP为风压。
(2)其他风机功率计算公式:P=p×Q×δP其中,Q为风量。
4.空调制冷量计算公式:(1)常用热负荷计算公式:Q=C×V×δT其中,C为换热系数,V为空气流量,δT为温度变化。
(2)高级热负荷计算公式:Q=1.163×C×W×δT其中,W为湿度变化。
5.管道水流量计算公式:(1)无压损计算公式:Q=A×v其中,Q为水流量,A为管道横截面积,v为流速。
(2)有压损计算公式:Q=K×A×v×√(2h)其中,K为系数,h为压力损失。
以上是暖通计算中常用的一些公式,通过合理应用这些公式可以准确计算出暖通系统所需的参数和能耗,从而为建筑物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当然,不同的项目和具体情况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公式和方法进行计算,建筑设计师和暖通工程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第2章 热负荷、冷负荷与湿负荷计算华北电力大学-荆有印为了保持建筑物的热湿环境,在某一时刻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称为冷负荷;相反,为了补偿房间失热需向房间供应的热量称为热负荷;为了维持房间相对湿度恒定需从房间除去的湿量称为湿负荷。
热负荷、冷负荷与湿负荷是暖通空调工程设计的基本依据,暖通空调设备容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热负荷、冷负荷与湿负荷的大小。
热负荷、冷负荷与湿负荷=f(室外气象参数,室内空气参数)2.1 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2.1.1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1.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参数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取室外历年平均不保证50h 的干球温度;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取室外历年平均不保证50h 的湿球温度。
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取室外历年平均不保证5d 的平均温度;空调室外设计日逐时温度,按下式计算:d m o r t t t ∆+=β. (2-1)式中 m o t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β—室外空气温度逐时变化系数,按表2-1确定;d t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平均日较差,℃,s o t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表2-1空调室外空气计算温度: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1d 的日平均温度;空调室外空气计算相对湿度:采用历年一月份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3.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和冬季通风计算温度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取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取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4.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和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取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取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2.1.2 室内空气计算参数1.室内空气计算参数的主要影响因素 ⑴建筑房间使用功能对舒适性的要求。
⑵地区、冷热源情况、经济条件和节能要求等因素。
2.室内空气计算参数的选择根据我国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的规定: ⑴对舒适性空调和采暖夏季:温度 24-28℃ 相对湿度 40%-65%: 风速 ≯0.3m/s 。
制冷量公式范文制冷量(Cooling Capacity)是指空调或制冷设备在单位时间内从空间中移除的热量。
制冷量的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和设备类型而有所不同,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制冷量公式。
1.空气调节制冷量公式:空气调节制冷量公式适用于中央空调系统或分体空调系统,计算的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从室内空间中移除的热量量。
制冷量=空气质量流量×空气焓差其中,空气质量流量是空气调节系统的风量,单位为 kg/s;空气焓差是指室内空气在进入室内和离开室内时的热量差,单位为J/kg。
2.冷却水制冷量公式:冷却水制冷量公式适用于冷却水机组或水冷却设备,计算的是通过水介质移除室内热量的能力。
制冷量=水流量×水焓差×系数其中,水流量是冷却水的流速,单位为m^3/s;水焓差是冷却水在进入室内和离开室内时的焓值差,单位为 J/kg;系数是流体往复作用系数,用于考虑冷却水流动的实际情况。
3.溴化锂吸收式制冷量公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量公式适用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计算的是制冷机组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
制冷量=溴化锂溶液质量流量×溶液焓差其中,溴化锂溶液质量流量是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中溴化锂溶液的质量流量,单位为 kg/s;溶液焓差是溴化锂在吸收和解吸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差,单位为 J/kg。
4.蒸发器制冷量公式:蒸发器制冷量公式适用于蒸发器的制冷设备,计算的是通过蒸发过程移除热量的能力。
制冷量=每单位质量蒸发所需热量×蒸发速率其中,每单位质量蒸发所需热量是蒸发器中工质从液相转变为气相所需的热量,单位为 J/kg;蒸发速率是蒸发器中工质转变为气相的速率,单位为 kg/s。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制冷量公式,其中每个公式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前提条件。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设备和参数,选择正确的公式计算制冷量是非常重要的。
把握制冷量的计算方法,有助于提高空调和制冷设备的效率,并为相应的工程或装置提供合适的制冷解决方案。
计算cop国标工况
摘要:
一、计算COP 国标工况的概述
1.COP 国标工况的定义
2.COP 国标工况的重要性
二、COP 国标工况的计算方法
1.计算公式
2.参数含义及获取方式
三、COP 国标工况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1.案例背景
2.计算过程
3.结果分析
四、COP 国标工况计算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1.发展现状
2.面临的挑战
3.未来发展方向
正文:
一、计算COP 国标工况的概述
COP 国标工况,即冷却排热器的热工性能评价指标,是衡量冷却排热器性能优劣的重要参数。
在暖通空调、制冷行业中,COP 国标工况的计算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COP 国标工况的计算方法
COP 国标工况的计算公式为:COP =(1 / η)×(W / Q)。
其中,η为冷却排热器的效率,W 为冷却排热器所消耗的电能,Q 为冷却排热器所排出的热量。
要计算COP 国标工况,首先需要获取冷却排热器的效率、电能消耗和排热量等参数。
三、COP 国标工况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以某数据中心为例,为保证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需对冷却排热器进行COP 国标工况计算。
根据数据中心的具体情况,选取适当的参数,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结果表明,冷却排热器的COP 国标工况为X,表明其性能良好。
四、COP 国标工况计算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暖通空调、制冷行业的迅速发展,COP 国标工况的计算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目前我国在COP 国标工况计算方面仍面临一定的挑战,如计算方法的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等。
空调系统工程常用计算公式
1.制冷量(制冷量)计算公式:
制冷量 = 重量(kg)× 比热容(J/kg℃)× 温度差(℃)
2.冷却水流量计算公式:
冷却水流量=制冷量(W)/(冷却水进口温度(℃)-冷却水出口温度(℃))×4.186×10^3
3.水系统中水泵的功率计算公式:
水泵功率(W)=流量(m^3/s)×重力加速度(m/s^2)×扬程(m)/
效率
4.冷却设备各组件功率计算公式:
压缩机功率(W)=制冷量(W)/性能系数
风冷螺杆机组的冷却水泵功率(W)=冷却水流量(m^3/s)×重力加
速度(m/s^2)×扬程(m)/效率
螺杆机组的冷却水泵功率(W)=冷却水流量(m^3/s)×重力加速度(m/s^2)×扬程(m)/效率
5.风量计算公式:
风量(m^3/h)=1/0.1225×10^3×缺氧量(m^3/h)×行进速度(m/s)
6.空气过滤器选择计算公式:
风量(m^3/h)=面积(m^2)×风速(m/s)
7.空气处理设备总吨位计算公式:
总吨位=冷却负荷(kW)×1.2/COP
8.制冷剂泄漏量计算公式:
泄漏量(kg)= 泄露率(kg/年)× 泄露年数
9.噪声水平计算公式:
声级差(dB(A))= 20 × log(10^(L1/10) + 10^(L2/10)+ 10^(L3/10)+ …)
10.制冷剂气体流量计算公式:
气体流量(kg/h)= 0.125(kg/h)/ m^3 × Vm(m^3)× ρ。
暖通空调设备性能参数EER计算书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暖通空调设备的能效比(Energy Efficiency Ratio,EER)进行计算和评估。
EER是衡量空调设备能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示每耗电一千瓦时(kWh)所能提供的制冷或制热能力。
通过计算EER,我们可以衡量空调设备的能效水平,从而评估其性能和效益。
2. 计算方法EER计算方法如下:EER = 制冷或制热量(BTU/h) / 耗电功率(W)其中,制冷或制热量表示设备在制冷或制热模式下所能提供的冷量或热量,单位为BTU/h(英国热单位/小时)。
耗电功率表示设备在工作状态下的平均功率消耗,单位为W(瓦特)。
3. 参数获取在计算EER之前,我们需要获取以下参数:- 制冷或制热量:可以通过设备的制冷或制热容量来获得,通常以BTU/h为单位。
- 耗电功率:可以通过设备的额定功率来获得,通常以W为单位。
4. 实际计算通过获取到的制冷或制热量和耗电功率,我们可以进行EER 的计算。
假设制冷或制热量为Q,耗电功率为P,根据计算方法,EER 计算如下:EER = Q / P其中,Q的单位为BTU/h,P的单位为W。
5. 结果解释EER的数值越高,表示单位能量所能提供的制冷或制热能力越高,即能效越好。
因此,EER值越高的空调设备,在相同制冷或制热量的情况下,能够更高效地利用电能,从而节约能源和降低能耗成本。
6. 结论通过本文档的计算和解释,我们可以对暖通空调设备的EER 进行准确的评估和比较。
在选择暖通空调设备时,我们应该优先选择EER值较高的设备,以提高能效和节约能源。
以上是关于暖通空调设备性能参数EER计算的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注册暖通工程师专业考试公式1.围护热阻及厚度的计算:R0=R n+R j+R w=1/αn+∑αjδj/λj+1/αw,R0围护结构的传热阻,R n内表面换热热阻,R w外表面换热热阻,R j本身热阻。
两个对流热阻和一个导热阻。
厂房外门的最小热阻,是墙的热阻值的60%,墙的最小热阻值的计算:R min=α(t n-t w)/[△t y*αn]。
α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t n室内计算温度,t w室外计算温度,△t y冬季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允许温差,αn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室内空气对流换热系数)。
所有数据值均可查表得到。
传热系数K=1/R。
αn=1/Rn。
表面换热系数是表面换热阻的倒数。
2.管道保温厚度的计算:热流恒等原理:温度与热阻之比相等,δ=λ(tl-tn)/[αw(tw-tl)]。
λ围护的导热系数,α保温外表面换热系数,tl室外露点温度,tn室内温度,tw室外温度。
建筑的体形系数是指表面积与体积之比。
3.散热器公式求进出水温度:F=Q/K(t pj-t n)*β1β2β3β4,, Q热负荷,K散热器的传热系数,t pj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t n供暖室内计算温度。
组装片数修正系数,连接方式修正系数,形式修正系数,流量修正系数。
K=α(t pj-t n)^b,a和b给定。
散热器的数量:N=F/f,f是指单片散热面积。
4.阻力系数△p=SV^2。
网段和管段阻力系数。
Q=GC p(t n-t w)=αKF(t n-t w),Q =0.28C pρwn L(t n-t w), 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F为围护结构的面积。
三个重要公式。
水的比热为4.187*10^3Kj/(Kg.K)。
空气的比热为1 Kj/(Kg.K)。
空气的密度为 1.2Kg/m3。
伯努方程和传热方程和压力方程。
换热器面积计算:F=Q/[K*B*△t pj]。
K传热系数,B 污垢系数,△t pj=[△t a-△t b]/ln(△t a/△t b),热媒与取热介质△ta为两进口温度之差,△t为两出口温度之差。
空调制作各个计算公式在空调制作过程中,我们需要用到一些计算公式来帮助我们确定空调的制冷量、风量、能耗等参数。
本文将介绍空调制作过程中常用的各个计算公式,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空调制作的原理和方法。
1. 制冷量计算公式。
空调的制冷量是指空调在单位时间内从室内空气中吸收的热量,通常用单位为千瓦(kW)来表示。
制冷量的计算公式为:Q = m c Δt。
其中,Q为制冷量,单位为千瓦;m为空气的质量,单位为千克;c为空气的比热容,单位为kJ/(kg·℃);Δt为空气的温度变化,单位为℃。
2. 风量计算公式。
空调的风量是指空调在单位时间内送风的体积,通常用单位为立方米/小时(m³/h)来表示。
风量的计算公式为:V = A v。
其中,V为风量,单位为m³/h;A为送风口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v为送风口的风速,单位为米/秒。
3. 能耗计算公式。
空调的能耗是指空调在工作过程中消耗的电能,通常用单位为千瓦时(kWh)来表示。
能耗的计算公式为:E = P t。
其中,E为能耗,单位为kWh;P为空调的功率,单位为千瓦;t为空调的运行时间,单位为小时。
4. 制冷剂流量计算公式。
在空调制作过程中,需要确定制冷剂的流量,以确保空调的制冷效果。
制冷剂流量的计算公式为:m = Q / (h1 h2)。
其中,m为制冷剂的流量,单位为千克/小时;Q为制冷量,单位为千瓦;h1为制冷剂的入口焓值,单位为kJ/kg;h2为制冷剂的出口焓值,单位为kJ/kg。
5. 制冷剂冷凝量计算公式。
制冷剂冷凝量是指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量,通常用单位为千克/小时(kg/h)来表示。
制冷剂冷凝量的计算公式为:G = m x。
其中,G为制冷剂冷凝量,单位为kg/h;m为制冷剂的流量,单位为千克/小时;x为制冷剂的干度,为无量纲。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在空调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计算公式来确定空调的制冷量、风量、能耗等参数。
这些计算公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空调的制作原理,还可以指导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准确的计算和设计。
有关空调制冷效果的计算题
本文将为您介绍如何计算空调的制冷效果。
制冷效果是评估空
调性能的重要指标,它与室内温度、室外温度以及其他参数相关。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1. 制冷功率
制冷功率是指空调在单位时间内从室内排除的热量。
一般来说,制冷功率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制冷功率 = 室内热量 - 室外热量
其中,室内热量可以通过测量室内温度和湿度来计算,室外热
量可以通过测量室外温度来计算。
2. 制冷量
制冷量是指空调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
一般来说,制冷量
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制冷量 = 空气质量 * 空气比焓差
其中,空气质量可以通过测量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湿球温度来计算,空气比焓差可以通过查表或使用特定的公式计算。
3. 空调效能比
空调效能比是指空调在单位功率下所提供的制冷效果。
一般来说,空调效能比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空调效能比 = 制冷量 / 制冷功率
根据制冷量和制冷功率的计算结果,我们可以评估空调的制冷效果。
4. 注意事项
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确保所测量的温度和湿度数据准确可靠;
- 使用正确的公式和数据来源进行计算;
- 注意单位的换算和统一。
以上是有关空调制冷效果的计算题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暖通空调制冷量计算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暖通空调制冷量计算方法,这可太重要啦!你想想看,大夏天要是空调制冷量不够,那得多遭罪啊!就好比大太阳底下你汗流浃背,却没把风扇开到足够大,那能凉快嘛!
其实计算制冷量就像是给空调定个合适的“任务量”。
咱先说面积吧,一个小房间和一个大客厅需要的制冷量能一样吗?肯定不一样啊!比如你家10 平米的卧室,和 30 平米的客厅,那空调的制冷力度肯定得有差别呀!
再说说环境因素,在炎热潮湿的南方和相对凉爽干燥的北方,制冷量需求能一样吗?这就好比一个人在沙漠里和在森林里对水的需求不同一样!要是在南方那种闷热潮湿的地方,制冷量可得多考虑一些呢。
还有啊,房间的隔热情况也很关键呢!如果房间隔热好,就像人穿了件厚棉袄,冷气不容易跑掉,制冷量需求就小点;要是隔热差,冷气呼呼往外跑,那不得要更大的制冷量来维持凉爽嘛!你说是不是?
另外,常住人口数量也有影响哦!人多呼出的热气多,就像一群人挤在一个小屋里,空调得更努力工作呀!
那到底怎么算呢?嘿,有个简单的公式可以参考。
制冷量 = 房间面积× 每平米制冷量需求。
一般来说,每平米大概需要瓦的制冷量,但具体还得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哟!这不就像做饭放盐,得根据口味来嘛。
所以啊,朋友们,咱可得认真对待这个暖通空调制冷量计算呀,不然夏天遭罪的可是自己!算好了制冷量,才能让空调舒舒服服地给咱服务,让咱在炎炎夏日里尽情享受清凉!我的观点就是,这真的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不容忽视!。
暖通空调冷指标暖通空调冷指标是衡量空调系统冷却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通常用于描述空调系统的制冷效果以及对室内空气温度的控制能力。
在设计、选择和评估空调系统时,深入了解冷指标是非常重要的。
暖通空调冷指标包括制冷量、制冷效能、制冷剂循环和室内温度控制等方面。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指标的内容:1.制冷量:制冷量指的是空调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吸收的热量的数量。
制冷量越大,说明空调系统的制冷能力越强,可以更快地降低室内温度。
制冷量的计量单位通常是BTU/h(英热单位/小时)或者千瓦(kW)。
在选择空调系统时,需要根据房间的面积、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以及房间内的负荷来确定合适的制冷量。
2.制冷效能:制冷效能是衡量空调系统在提供制冷效果时的能源利用效率。
它可以通过计算空调系统的能效比(EER)或制冷剂回收系数(COP)来评估。
EER表示每小时提供的制冷量与消耗的电能的比值,通常以BTU/Wh或立方米/瓦特(m³/W)来表示。
COP则是制冷量与制冷能力比值,通常以千瓦/千瓦(kW/kW)来表示。
较高的制冷效能意味着更高的能源利用率和更低的运行成本。
3.制冷剂循环:制冷剂循环描述了空调系统中制冷剂的循环过程。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从液态转化为蒸汽,吸收室内的热量,然后在冷凝器中冷凝为液态,并释放热量到室外。
制冷剂的循环过程需要满足一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以保证制冷效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设计和选择空调系统时,需要考虑制冷剂循环的流程和性能,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4.室内温度控制:室内温度控制是评估空调系统冷却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它描述了空调系统对室内温度的精确控制能力。
好的空调系统应该能够快速调节室内温度,并且能够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保持较小的温度波动。
室内温度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对于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办公室、商店和住宅等场所。
总的来说,了解暖通空调冷指标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空调系统,并评估其性能和效率。
暖通专业常用计算内容计算方法电算表汇总和使用采暖计算1、冬季采暖房间耗热量计算根据采暖房间性质(建筑高度、应采用的冷风渗透计算方法),采用计算共享库3.1中对应表格,计算房间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房间耗热量。
冬季采暖房间耗热量计算表内容和适应范围表1:K值计算表2:按单位面积换气量计算的房间热负荷(简称“换气法”)适用于人员长期停留、一般层高且采用自然通风、约20层及其以下建筑的房间,或更高层建筑的较高层房间和处于下层但考虑房间面积和朝向等因素冷风渗透量渗透法不会大于换气法的房间。
例如住宅户内房间、单宿、办公室等。
表3:多层建筑采用缝隙法计算的房间热负荷(简称:“多层缝隙法”)冷风渗透量采用门窗缝隙渗透量法,但忽略热压影响、只考虑风压。
适用于18m及其以下建筑,人员不长期停留(包括值班采暖)的房间和大空间。
表4:高层建筑采用缝隙法计算的房间热负荷(简称:“高层缝隙法”)适用的建筑物:超过18m;房间特征:同表3表5:采用缝隙法和换气法比较计算房间热负荷(简称:“高层比较法”)需满足换气卫生要求且超过20层的高层建筑的最底若干层中,有可能冷风渗透量渗透法大于换气法(例如住宅朝向较差的厨房卫生间),需比较后采用较大值的采暖房间。
2、采暖系统水力计算(专题)3、室外供热管网水力计算(专题)采暖循环泵等设备选择计算1.循环泵总流量按下式计算:Gn=0.86k1•Qr/(tg-th)式中Gn——采暖循环泵总流量(m3/h);Qr——总供热量(KW);k1——热网损失附加系数,k1=1.05~1.1;tg 、th——供回水温度(℃)。
循环泵扬程按下式计算:Hn =1.1(H1+H2+H3+H4)式中Hn——采暖循环泵扬程(m);H1——热水锅炉或换热器的水流压力降(m),由锅炉或换热器制造厂提供(估算时5.6MW以下的强制循环热水锅炉可取H1=8~15m,换热器可取3~8m);H2——锅炉房或热交换间内循环水管道系统的阻力(m),用计算共享库5.1进行计算(估算时根据系统大小可取H2=5~10 m);H3——锅炉房或热交换间至最不利用户供回水管的阻力(m)(4.3的计算结果);H4——最不利用户内部系统的阻力(m)(4.2的计算结果)。
制冷量公式
摘要:
1.制冷量的概念
2.制冷量的计算公式
3.制冷量与空调、冰箱等设备的关系
4.如何选择合适的制冷量
5.我国制冷量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正文:
制冷量是指制冷设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制冷循环所吸收的热量。
制冷量的大小是衡量制冷设备制冷能力的重要指标。
制冷量计算公式为:制冷量(Q)= 制冷剂的质量流量(m/s)× 制冷剂的比热容
(kJ/(kg·K))× 温差(K)
制冷量与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的性能密切相关。
选择合适的制冷量,不仅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还能有效节约能源。
在选择制冷量时,要综合考虑设备的实际需求、使用环境、能源效率等因素。
近年来,我国制冷量行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绿色环保理念的普及,制冷量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不断取得突破。
高效、节能、环保的制冷设备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
此外,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也为制冷量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最全暖通空调计算公式暖通空调计算公式是指用于计算建筑物中空调系统设计和运行所需的热负荷、风量、水量、功率等参数的数学公式。
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有多种不同的计算公式。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暖通空调计算公式。
一、热负荷计算公式1.平均负荷法公式:Q=Σ(QiAi)+Qv+Qs+Qw+Qc其中,Q为建筑物的总热负荷,Qi为各房间或部位的传热负荷,Ai 为各房间或部位的面积,Qv为风量传热负荷,Qs为太阳辐射传热负荷,Qw为热桥传热负荷,Qc为建筑内外温差传热负荷。
2.地板面积法公式:Q=A×U×ΔT其中,Q为楼面的热负荷,A为楼面面积,U为楼面的传热系数,ΔT 为楼面的设计温差。
3.等效平均温度差法公式:Q=Σ(Qi)(Ti-Te)/ΔTm其中,Qi为各房间的传热负荷,Ti为各房间的设计温度,Te为环境温度,ΔTm为全年平均温度差。
二、风量计算公式1.空气变风量计算公式:Q=A×V×ΔP/3600其中,Q为空气变风量,A为房间面积,V为空气流速,ΔP为房间静压。
2.空气混合计算公式:Qm=Q1+Q2其中,Qm为混合空气流量,Q1和Q2分别为两种进风空气流量。
三、水量计算公式1.主管道水量计算公式:Q=A×V其中,Q为主管道流量,A为主管道截面积,V为主管道速度。
2.辅助设备水量计算公式:Q=P/(ρ×c×ΔT)其中,Q为辅助设备的冷却水量,P为辅助设备的冷却功率,ρ为水的密度,c为水的比热容,ΔT为水的温度差。
四、功率计算公式1.制热功率计算公式:P=Q/COP其中,P为制热功率,Q为热负荷,COP为制热系数。
2.制冷功率计算公式:P=Q/EER其中,P为制冷功率,Q为冷负荷,EER为能效比系数。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暖通空调计算公式,不同的场景和具体要求可能会采用其他不同的公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此外,还需要考虑相关的建筑物传热特性、设备特性、操作条件等因素,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暖通空调计算公式一、温度:摄氏度(C)与华氏度(F)华氏度= 32 + 摄氏度× 1.8摄氏度=(华氏度-32)/1.8开氏温度(K)与摄氏度(C)开氏温度(K)=摄氏度(C)+273.15二、压力的换算:Mpa、Kpa、pa、bar1Mpa=1000Kpa;1Kpa=1000pa;1Mpa=10bar;1bar=0.1Mpa=100Kpa;1大气压=101.325Kpa=1bar=1公斤;1bar=14.5psi;1psi=6.895Kpa;1 kg/cm2=105=10 mH2O=1 bar=0.1 MPa1 Pa=0.1 mmH2O=0.0001 mH2O1 mH2O=104 Pa=10 kPa三、风速、体积的换算:1CFM(立方英尺/分钟)=1.699 M³/H=0.4719 l/s 1M³/H=0.5886CFM(立方英尺/分钟)1l/s=2.119CFM(立方英尺/分钟)1fpm(英尺每分钟)=0.3048 m/min=0.00508 m/s四、制冷量与功率:1KW=1000 W1KW=861Kcal/h(大卡)=0.39 P(冷量)1W= 1 J/s(焦/秒)1USTR(美国冷吨)=3024Kcal/h=3517W(冷量)1BTU(英热单位)=0.252kcal/h=1055J1BTU/H(英热单位/小时)=0.252kcal/h1BTU/H(英热单位/小时)=0.2931W(冷量)1MTU/H(千英热单位/小时)=0.2931KW(冷量)1HP(电)=0.75KW(电)1KW(电)=1.34HP(电)1RT(冷量)=3.517KW(冷量)1KW(冷量)=3.412MBH(103英热单位/小时)1P(冷量)=2200kcal/h=2.56KW1kcal/h=1.163W五、空调安装粗细与制冷量:1.5mm2是12A-20A(2650~4500W)1P~2P2.5mm2是20-25A(4500~5500W)2P4mm2是25-32A(5500~7500W)2P~3P6mm2是32-40A(7500~8500W)3P~4P六、制冷剂计算公式:1、膨胀阀选型:冷吨+1.25%余量2、压机功率:1P=0.735KW3、制冷剂充注量:制冷量(KW)÷3.516×0.584、风冷机水流量:制冷量(KW)÷温差÷1.1635、水冷螺杆机冷水流量:制冷量(KW)×0.86÷温差6、水冷螺杆机冷却水流量:(制冷量KW+压机功率)×0.86÷温差7、总热量QT=QS+QL8、空气冷却:QT =0.24*∝*L*(h1-h2)9、显热量空气冷却:QS=Cp*∝*L*(T1-T2)10、潜热量空气冷却:QL=600*∝*L*(W1-W2)11、冷冻水量:L/sV1= Q1/(4.187△T1)12、冷却水量:L/sV2=Q2/(4.187△T2)=(3.516+KW/TR)TR,其中Q2=Q1+N=TR*3.516+KW/TR*TR=(3.516+KW/TR)*TR 13、制冷效率:EER=制冷能力(Mbtu/h)/耗电量(KW);COP=制冷能力(KW)/耗电量(KW)14、部分冷负荷性能:NPLV=1/(0.01/A+0.42/B+0.45/C+0.12/D)15、满载电流(三相):FLA=N/√3 UCOSφ16、新风量:Lo=nV17、送风量:L=Qs/〔Cp*∝*(T1-T2)〕18、风机功率:N1=L1*H1/(102*n1*n2)19、水泵功率:N2= L2*H2*r/(102*n3*n4)20、水管管径:D=√4*1000L2/(π*v) 20、风管面积:F=a*b*L1/(1000u)。
空调计算常用公式空调计算主要涉及到制冷量、常用公式有:1.制冷负荷计算公式:制冷负荷是指空调系统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需要移除的热量,计算公式如下:Qc=Qst+Qve+Qvs+Qb其中,Qc为空调制冷负荷,Qst为传热负荷,Qve为人体代谢热负荷,Qvs为外表面传热负荷,Qb为热桥传热负荷。
2.传热量计算公式:传热量是指空调系统在制冷工作状态下从室内吸热区域吸收热量,然后经过冷凝器排出的热量,计算公式如下:Qst=ms×Cst其中,Qst为传热量,ms为空气的质量流量,Cst为空气的定压热容。
3.人体代谢热计算公式:人体代谢热是指人体在安静状态下所产生的热量,一般使用哈里斯-本尼迪克特公式进行计算:Qve=BMR×A其中,Qve为人体代谢热,BMR为静态代谢率,A为人员数。
4.外表面传热计算公式:外表面传热是指空调系统在制冷工作下外部表面与环境界面之间的传热,计算公式如下:Qvs=As×αs×ΔTs其中,Qvs为外表面传热,As为外表面积,αs为外表面热传递系数,ΔTs为表面温度差。
5.热桥传热计算公式:热桥传热是指建筑结构中存在的热桥对空调制冷负荷的影响,计算公式如下:Qb=Ub×Ab其中,Qb为热桥传热,Ub为热桥传热系数,Ab为热桥面积。
6.制冷量计算公式:制冷量是指空调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制冷的能力,计算公式如下:Qr=ρ×V×Cp×ΔT其中,Qr为制冷量,ρ为空气的密度,V为室内空气的体积,Cp为空气的定压热容,ΔT为温度差。
7.冷凝器出口温度计算公式:冷凝器出口温度是指冷凝器出口空气的温度,计算公式如下:Tr=Ts+Qr/Cr其中,Tr为冷凝器出口温度,Ts为室内空气温度,Qr为制冷量,Cr为冷凝能量传导。
8.冷凝器制冷能力计算公式:冷凝器制冷能力是指冷凝器在单位时间内从压缩机中获得的能量,计算公式如下:Qco=Cr×Tr其中,Qco为冷凝器制冷能力,Cr为冷凝能量传导,Tr为冷凝器出口温度。
暖通空调设计与计算方法暖通空调设计与计算是指根据建筑物的需求和使用环境,合理确定暖通系统和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案,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工作,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温度舒适度的要求。
本文将从暖通空调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步骤和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暖通空调设计的基本原理暖通空调设计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热力学和流体力学原理,通过气流、水流等介质的运动和传热方式,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使人们在室内获得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外墙保温、采光、通风等因素,以及人员数量、活动强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室内热负荷和冷负荷,确定相应的供暖和制冷装置,并进行合理的布局和管道设计。
二、暖通空调设计的步骤暖通空调设计的步骤主要包括需求分析、负荷计算、系统设计、设备选择和管道布置等环节。
1. 需求分析:首先需要了解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包括室内温度、湿度要求、空气质量要求等。
同时还要考虑使用人数、活动强度、建筑物朝向和外墙保温等因素。
2. 负荷计算:根据建筑物的热负荷和冷负荷进行计算。
热负荷包括传导热、辐射热、对流热等,冷负荷主要是室内设备和人员产生的热量。
通过负荷计算可以确定供暖和制冷的能力要求。
3. 系统设计:根据负荷计算的结果,设计相应的供暖和制冷系统。
供暖系统包括锅炉、采暖片、暖风机等,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
同时还要考虑室内空气处理系统,如新风系统、净化系统等。
4. 设备选择: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供暖和制冷设备。
需要考虑设备的类型、规格、效率等因素,以满足室内的热负荷和冷负荷要求。
5. 管道布置:根据设备选择和系统设计,进行相应的管道布置。
需要考虑管道的材料、尺寸和布局,以保证热量的传递和空气的流通。
三、暖通空调设计的计算方法暖通空调设计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负荷计算、管道计算和设备选型计算等。
1. 负荷计算:负荷计算是根据建筑物的热负荷和冷负荷进行的。
可以采用传统的手算方法,也可以借助计算软件进行。
暖通空调制冷计算公式
暖通空调制冷计算公式是在空调工程设计时必不可少的一项计算,是为了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温度舒适度而进行的。
本文将从暖通空调制冷的基本概念入手,详细介绍制冷计算公式的应用和计算过程,为读者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
一、暖通空调制冷的基本概念
制冷是指将空气内的热量采取一定方式进行转移,使得室内温度达到所需要的标准。
在暖通空调设计中,制冷常用的参数有冷负荷和制冷量。
其中,冷负荷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所需移除的热量;制冷量是指空气中所移除的热量。
制冷量的计算与冷负荷有直接关系,常用的计算公式有两种:热平衡法和传热法。
二、热平衡法
热平衡法是一种根据室内外环境温度差,计算冷负荷的方法。
其基本公式为:Q=K×A×Δt。
其中,Q为冷负荷,单位为W;K为传热系数,单位为W/m²·K;A为面积,单位为m²;Δt为
室内外环境温度差,单位为℃。
在使用热平衡法计算冷负荷时,需要先确定建筑内部各空间的面积,并对每个空间进行分区计算。
例如,要计算一个客厅的冷负荷,需要确定客厅的面积和所在楼层的室内外环境温度差。
假设,该客厅面积为50m²,室内外环境温度差为10℃,传热系数为30W/m²·K,那么该客厅的冷负荷为:
Q=30×50×10=15000 W
三、传热法
传热法是根据空气冷却后释放的冷量,计算制冷量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Q=W×(h1-h2)。
其中,Q为制冷量,单位为W;W为空气流量,单位为m³/h;h1和h2分别为进口和出口空气的比焓,单位为kJ/kg。
在使用传热法计算制冷量时,需要先确定空气流量和进口出口空气的温度。
进口空气温度越高,出口空气温度越低,则制冷量越大。
假设,空调系统的空气流量为900m³/h,进口空
气温度为25℃,出口空气温度为20℃,进口和出口空气的比
焓分别为48.40 kJ/kg和37.81 kJ/kg,那么该空调系统的制冷量为:
Q=900×(48.40-37.81)=9490 W
四、总结
以上就是暖通空调制冷计算公式的相关知识点,包括热平衡法和传热法两种计算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结合空调系统的设计和选型进行综合计算。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制冷计算时,还需要考虑到系统的供电容量和耗能情况等因素,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节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