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发酵菌及检验
- 格式:ppt
- 大小:6.44 MB
- 文档页数:54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非发酵菌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 熟悉非发酵菌的鉴定方法;3. 提高实验室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二、实验原理非发酵菌是一类不发酵或不分解糖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包括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产碱杆菌属、莫拉菌属、黄杆菌属等。
非发酵菌的鉴定主要通过观察菌落特征、进行生化试验、动力与鞭毛观察等手段。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非发酵菌菌种: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产碱杆菌、莫拉菌、黄杆菌等;(2)培养基:普通琼脂平板、血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动力半固体培养基、氧化酶试验培养基等;(3)试剂:葡萄糖、乳糖、酵母提取物、酚红指示剂、氧化酶试剂等;(4)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酒精灯、无菌操作台等。
2. 实验仪器:(1)显微镜:用于观察菌落特征;(2)恒温培养箱:用于培养菌种;(3)酒精灯:用于无菌操作;(4)无菌操作台:用于无菌操作。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菌落观察(1)将菌种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血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分别于30℃、37℃培养24小时;(2)观察菌落特征,如菌落大小、形状、颜色、边缘、表面、透明度等;(3)记录观察结果。
2. 动力与鞭毛观察(1)将菌种接种于动力半固体培养基,30℃培养24小时;(2)观察菌种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如是否有鞭毛、菌落是否呈指状、螺旋状等;(3)记录观察结果。
3. 氧化酶试验(1)将菌种接种于氧化酶试验培养基,30℃培养24小时;(2)观察菌种是否产生氧化酶,即菌落周围是否出现绿色;(3)记录观察结果。
4. 氧化-发酵(O/F)试验(1)将菌种接种于氧化-发酵试验培养基,30℃培养24小时;(2)观察菌种是否产生酸,即菌落周围是否出现红色;(3)记录观察结果。
5. 麦康凯琼脂平板生长情况(1)将菌种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30℃培养24小时;(2)观察菌种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的生长情况,如是否生长、生长速度等;(3)记录观察结果。
非发酵菌及检验章节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有关“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特点”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条件致病菌B、具有内、外毒素和侵袭性酶C、多为原发感染D、引起败血症E、感染多见于皮肤黏膜受损部位答案:C2、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源性感染最常见于()A、烧伤患者B、胸膜炎患者C、肺炎患者D、恶性肿瘤患者E、肝炎患者答案:A3、不动杆菌属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是()A、呼吸道B、消化道C、生殖道D、皮肤伤口E、泌尿道答案:A4、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天然耐药的是()A、铜绿假单胞菌B、嗜麦芽寡养单胞菌C、恶臭单胞菌D、粪产碱杆菌E、荧光假单胞菌答案:B5.铜绿假单胞菌失去特异性外膜蛋白D2后对亚胺培南耐药,其细菌耐药机制是()A.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B.药物作用靶位改变C.抗菌药物渗透障碍D.产生钝化酶E.产β-内酰胺酶答案:C6.铜绿假单胞菌培养特性为()A.专性需氧B.专性厌氧C.兼性厌氧D.微需氧E.兼性好氧答案:A7.铜绿假单胞菌的生化反应正确的是()A.不分解葡萄糖B.产生吲哚C.产生H2SD.氧化酶试验阳性E.不分解尿素答案:D8.铜绿假单胞菌区别于荧光假单胞菌的试验是()A.42℃生长试验B.葡萄糖氧化分解试验C.氧化酶试验D.动力试验E.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答案:A9.氧化酶试验阳性的对照质控菌()A.大肠埃希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铜绿假单胞菌D.肺炎链球菌E.肠球菌答案:C10.还原硝酸盐可产生氮气的细菌是()A.大肠埃希菌B.奇异变形杆菌C.铜绿假单胞菌D.白色念珠菌E.链球菌答案:C11.人类非发酵菌感染中,主要为()A.铜绿假单胞菌B.嗜麦芽糖假单胞菌C.荧光假单胞菌D.恶臭假单胞菌E.斯氏假单胞菌答案:A。
非发酵G-杆菌(nonfermentative G- Bacilli)1. 非发酵菌是一群需氧、无芽孢、不利用糖或仅能氧化分解糖类是做为能量来源的G-杆菌。
(1)通常所讲的非发酵菌指在KIA中24小时内表面能够生长,在底部不生长的需氧G-杆菌。
(2)非发酵菌与其它苛养或非糖发酵的G-杆菌之间的界限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并不是根据明确的遗传或表型特点来划分。
(3)多为条件致病菌,近年来日益增多,尤其是医院感染。
2. 分类与命名:主要的非发酵G-杆菌属被分成6个科:(1)假单胞菌科:根据rRNA-DNA同源性分为5个rRNA群①rRNAⅠ群/假单胞菌属;②rRNAⅡ群/伯克霍尔德菌属;③rRNAⅢ群/丛毛单胞菌属、食酸菌属;④rRNAⅣ群/短波毛单胞菌属;⑤rRNAⅤ群/窄食单胞菌属;⑥其它:鞘氨醇单胞菌属、希瓦菌属等(2)产碱杆菌科:产碱杆菌属;(3)黄杆菌科:华丽杆菌属(4)莫拉菌科:不动杆菌属、莫拉菌属;(5)甲基球菌科;(6)根瘤菌科3. 非发酵菌的基本鉴定要求(1)缺少糖发酵的证据,通常是在KIA或TSI培养基中无酸产生,斜面和底部均呈红色。
(2)氧化酶+(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唐菖蒲伯克菌、浅黄华丽单胞菌、栖稻黄素单胞菌-),但并非所有氧化酶+的G-杆菌都是非发酵菌。
(3)麦康凯上生长很差或不生长。
(4)动力:多为+,但多为专性需氧,故半固体培养基中不明显,宜用直接动力观察或染色法。
4. 重要的鉴定试验(1)葡萄糖利用(O/F试验):O/F培养基:蛋白胨和糖类的比例为1:5而不同于发酵菌的1:2。
(2)氧化酶试验:(3)动力:半固体培养基:应只穿刺培养基顶部4mm,在培养4-6小时后首次观察结果,24和48小时后再次观察结果。
更准确的方法是湿片法和鞭毛染色。
(4)色素形成:非发酵菌可形成多种色素,有助于菌种的鉴定。
(5)硝酸盐还原/产气: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进而释放氮的生化过程。
(6)吲哚试验:需用含色氨酸丰富的培养基,产吲哚黄杆菌、脑膜败血黄杆菌、食酸丛毛单胞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