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班语言教案月亮船.doc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3
幼儿园中班教案《月亮船》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快乐成长》第七章《天空中的秘密》第三节《月亮船》。
本节课将带领幼儿了解月亮的形状、变化以及相关的民间传说,详细内容涉及月亮的圆缺变化、月亮船的传说、制作月亮船手工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月亮的基本形状和变化规律,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
2. 通过讲述月亮船的传说,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倾听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月亮的圆缺变化规律。
重点:掌握制作月亮船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月亮船挂图、月亮变化图、彩纸、剪刀、胶棒、录音机、磁带。
学具:彩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月亮船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它为什么会叫月亮船呢?”通过问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述月亮船的传说,让幼儿了解月亮船的由来,并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圆缺变化图,讲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发彩纸、剪刀、胶棒等材料,带领幼儿一起制作月亮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4. 巩固知识(5分钟)教师播放《月亮船》儿歌,让幼儿跟随歌曲一起唱,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月亮船挂图2. 月亮变化图3. 制作月亮船步骤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查找月亮的传说,下节课分享。
答案:根据幼儿查找的资料,可适当给予评价和鼓励。
2. 作业题目:观察月亮的变化,记录在观察表中。
答案:根据观察表,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讲解月亮变化规律时,语言要简练易懂,让幼儿容易理解。
2. 制作月亮船时,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给予个别指导。
3. 课后拓展延伸,鼓励幼儿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园语言活动《月亮船》教案一、活动目标:1. 理解儿歌《月亮船》的内容,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能够用清晰的声音唱出儿歌,表现月亮和星星的形象。
3. 培养幼儿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活动准备:1. 月亮和星星的图片或卡片。
2. 月亮船的图片或模型。
3. 儿歌《月亮船》的歌词。
4. 音乐播放设备。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出示月亮和星星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教师讲述儿歌《月亮船》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想象月亮船上的星星和它们的特点。
3. 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儿歌《月亮船》的歌词,教唱歌曲,让幼儿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4. 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月亮和星星的角色,进行儿歌表演,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5.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月亮船”游戏,幼儿扮演星星,坐上教师手中的月亮船,感受游戏的乐趣。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唱儿歌、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月亮和星星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景物。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他们对儿歌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角色扮演和游戏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的成长。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安全,避免拥挤和摔倒。
2. 在教唱儿歌时,注意音量适中,不要过于大声,以免损伤幼儿的听力。
3. 在角色扮演和游戏环节,鼓励每个幼儿参与,关注胆小或内向的幼儿,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爱。
七、教学资源推荐:1. 月亮和星星的图片或卡片: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相关图片,或使用彩色打印机打印。
2. 月亮船的图片或模型:可以使用纸板制作月亮船模型,或寻找相关的图片。
3. 儿歌《月亮船》的歌词:可以在音乐教材或网络上找到该儿歌的正式版本。
中班语言月亮船教案《月亮船》是大班主题《我是中国人》中的一个精彩奇妙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班语言月亮船教案,欢迎阅读。
设计背景《月亮船》是大班主题《我是中国人》中的一个精彩奇妙的故事,把蒲公英坐在月亮船上所见的祖国秀丽山河,通过与仙女的对话,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四个世界之最,将知识的传授转变为艺术感受,让幼儿体会到祖国的伟大,产生自豪感,故事具有一定的常识性。
活动目标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的世界之最,并能用语言表述。
2、了解祖国秀丽山河,激发幼儿的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我国的这四个世界之最,并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难点:注重爱国情感的激发。
活动准备1、幼儿图画书《月亮船》;2、哭泣的蒲公英图片一张;3、四个世界之最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一、出示蒲公英图片,引起幼儿兴趣1、教师出示蒲公英哭泣的图片。
提问:这是谁?他怎么了?蒲公英为什么哭呢?教师引导幼儿自主猜测。
2、那让我们一起听故事《月亮船》吧。
二、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1、听故事录音,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问题:蒲公英为什么哭了?蒲公英看见了什么?蒲公英的家在哪里?2、幼儿回答后教师归纳,然后集体学说:我的家在世界的东方,那儿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那儿有最高的山,那儿有最大的广场,那儿有最长的城墙。
3、仙女告诉蒲公英什么了?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最大的广场是天安门广场,最长的城墙是长城。
(教师相应贴上四大世界之最的图片)。
4、听故事录音,完整欣赏故事。
鼓励幼儿跟学蒲公英和仙女的对话部分,强化幼儿对中国几个重要特征的认识。
三、感受祖国真伟大1、问题:小朋友,蒲公英的家在中国,那你们的家在哪里呢?(中国)2、我们的祖国出来蒲公英刚刚提到的那些地方外,还有很多漂亮的地方,小朋友你去过哪里呢?知道哪里呢?说出来给大家听听吧。
幼儿自由发言加深幼儿对祖国美丽风景的印象,激发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幼儿园中班《月亮船》教案•相关推荐幼儿园中班《月亮船》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月亮船》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
2、根据提示仿编儿歌。
3、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幼儿幼儿汉语口语表达能力。
难点:认识月亮,知道月亮的样子,用语言描述月亮的形态。
活动准备1、一个小朋友坐在月亮上的图片。
2、自制的大月亮道具一个。
(可以坐下一个人)3、轻音乐、教学音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出示自制的`月亮道具。
播放轻音乐,教师:小朋友,老师手里拿的什么?(月亮)教师:月亮是什么样子?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语句回答,如:弯弯的月儿,两头尖,好像一只小小的船。
二、基本部分2、通过谈话和互动,理解诗歌内容。
教师:什么时候月亮才会出来?月亮出来的时候你还会看到什么?引导幼儿知道晚上的时候月亮才会出来,晚上还可以看到星星。
教师:弯弯的月亮像一个“摇篮”,谁想在“摇篮”里面坐一坐?请幼儿有秩序的在“月亮”道具上面坐一坐,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叶圣陶先生写的关于月亮的诗歌,写得很美,猜一猜是什么诗歌?3、学习诗歌。
播放教学音带,引导幼儿仔细倾听,体会是歌的意境美。
教师:大声告诉老师,这首诗歌的名字叫什么?(小小的船)教师: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怎样?(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看到了什么?(只看到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教师:听了这首歌,你是什么样的感觉?请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播放轻音乐,教师有感情的朗诵一遍诗歌,传达给幼儿美的感受。
三、结束部分4、幼儿朗诵诗歌。
播放轻音乐,鼓励幼儿大胆朗诵诗歌,引导幼儿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中班语言《月亮船》文档中班语言《月亮船》一、教学内容:本课选用教材《语文》中第四册第二章《月亮船》一课。
该课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月亮的美丽传说。
月亮船载着礼物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教材通过精美的插图和富有诗意的文字,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神秘和美丽,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亮船的传说故事。
2.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3. 学生能通过课文学习,对自然现象产生探究兴趣,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朗读课文,感受月亮的美丽和神秘。
难点:学生能通过课文学习,对自然现象产生探究兴趣,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月亮图片、礼物图片、飞船图片等。
学具:课本、练习本、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月亮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特点,引发他们对月亮的兴趣。
然后,教师讲述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 课文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月亮船”、“礼物”等,并解释其意义。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3. 课文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月亮船给人们带来的幸福和快乐,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4. 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每组学生用彩纸制作一艘月亮船,并在船上装上礼物。
然后,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月亮船的赠送仪式,感受月亮船带来的快乐。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简洁明了为主,突出课文主题。
可以设计一幅月亮船的图片,旁边配以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如“月亮船来了”、“月亮船上的礼物”等。
七、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月亮船》的故事,并展示自己制作的月亮船。
答案:课文《月亮船》讲述了一个关于月亮的美丽传说。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月亮船》教学目标•能够初步了解月亮和太阳的关系,了解月相的变化•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月亮和它的变化•能够完成基本的观察记录和简单的图示教学重点•月亮与太阳的关系•月相的变化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领悟不同月相的原因教学准备•月亮的实物或图片•黑板、彩笔•贴图卡片、水杯•相关故事书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老师出示一张月亮图片,询问孩子们已经见过月亮了么?月亮是什么?能够看到太阳和月亮吗?老师引出月亮和太阳的关系,组织孩子们一起观察和发现。
2.探究将黑板上的‘月相’条目挂出来,带全班小朋友看一看,告诉他们月相是什么。
然后问他们:“近期我们能让发现月亮在变化,它是怎么变化的呢?”让学生就这个问题发表意见,大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3.实践老师与孩子们一起用各式贴图卡片和水杯,展示月亮和太阳的关系,并用一个篮球代表太阳,另一个小球代表月亮,使孩子们能够清楚地看出不同月相的成因。
第二课时1.引入阅读相关故事书籍或者听月亮和太阳的故事,引出月亮和太阳的故事,然后问孩子们:太阳和月亮有什么特殊的关系?2.探究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月相的变化,与他们分享月相的名称以及对月相的了解,展示这些图片,并引导孩子们思考月相变化的成因。
3.实践为了巩固孩子们的理解,老师为孩子们提供观察记录卡片,带孩子们一起记录月相并填写月相名称。
在讨论后,老师要求孩子们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出月亮的不同变化、以及太阳和月亮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时1.引入老师表扬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孩子们说说自己对月亮和月相的认识,然后带大家一起再来一次检验自己的观察记录卡片,我们今天关于月亮和太阳的观察中有哪些新的发现?2.探究让学生围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观察月亮,细心的观察月相的变化。
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理解月相变化规律,最终大家共同汇总自己的观察记录,并和整个班级分享。
3.实践在这堂课程中,老师鼓励孩子们进行一些自由表达活动,例如表演魔法、画画、发现新的月相。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月亮船》1. 教学目标•让幼儿知道月亮有种神奇的力量,可以引导人们做好事情;•引导幼儿能够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描绘月亮;•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2. 教学内容•听《月亮船》歌曲故事;•制作月亮船的手工;•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月亮。
3. 教学过程步骤1: 听《月亮船》歌曲故事•教师将《月亮船》孩子歌曲放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沉浸在旋律和氛围中。
•老师询问孩子们对这首歌曲的感受,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感想和想法,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与歌曲相关的故事。
步骤2: 制作月亮船的手工•教师向孩子们展示如何制作月亮船的简单工艺品,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制作。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用不同的材料(如彩纸、布、毛线等)制作月亮船,以及做出他们自己独特的船帆和细节设计。
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来完成制作。
步骤3: 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月亮•老师向孩子们展示不同的月亮图案和样式,并引导幼儿表达出自己的心目中的月亮样式。
•教师可以提供油画纸、彩笔、水粉等材料让孩子们画出自己的月亮,并鼓励他们在绘画时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步骤4: 整合综合活动•教师可以邀请孩子们在游戏中玩一个角色扮演游戏,扮演月的角色。
•教师向孩子们展示关于月亮的文化、神话和传说,鼓励孩子们通过创造性的表达和思考,对月亮产生强烈的情感和思考。
4. 教学效果评价•评估孩子们是否能够清晰地描述月亮,并描绘出自己的月亮图像;•评估孩子是否能够主动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倾听孩子们对月亮活动的反馈,与孩子们共同讨论如何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5. 教学小结•教师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应该注意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自己想法,以及在教学中适当融入创造性的综合活动;•教学应该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和实际,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持续性地关注孩子的反应和思想方向,以适当地调整教学活动。
幼儿语言活动《月亮船》教案幼儿语言活动《月亮船》教案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祖国的相关知识。
2、引导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能将挂图重新排序,创编自己的故事活动准备教学挂图《月亮船》,幼儿用书、语言故事磁带活动流程一、按照3、2、1、4的顺序出示挂图。
师幼共同统一观察。
出示图三:1、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用“我看到了……和……的句式表达,一次描述尽量多的东西)2、他们都在干什么?3、他们是什么样的表情?猜一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他们这么高兴。
出示图一:1、图中有谁?2、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会怎么说?表情怎样?为什么呢?猜一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图二:1、现在你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2、他们要做什么呢?出示图四:1、图中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2、你来学一学他们的样子?猜一猜他们会怎么说?二、创编故事。
1、师:孩子们,其实四幅图连起来就是一个很好听的故事,现在请你来排一排顺序,按自己的想法编一个好听的故事吧!2、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排序讲故事。
3、分组讲述。
两人一组,互相讲述。
4、请一名幼儿讲述。
三、教师示范讲故事。
我的创新活动流程四、分析故事,了解祖国的知识。
1、最高的山——喜马拉雅山。
2、最长的'墙——长城。
3、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
五、带问题听录音,再次欣赏故事。
问:听一听人物的对话运用了怎样的语气?六、给故事起名字。
1、幼儿起名字。
2、教师引导:主人公是谁?小蚂蚁是怎样找到家的?3、总结名字(只要符合故事内容的名字都可以)4、教师教师出示——月亮船,这是作者给出的名字。
七、结合幼儿用书,根据自己的创编顺序,恰当的运用语气讲故事。
八、总结故事的情感,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1、小蚂蚁找到家了吗?是怎么找到的?2、它是怎样对仙女说的?3、它的家叫什么?和你一样吗?九、延伸: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非常美丽富饶……小结及反思通过幼儿独立观察并按自己的思路将四幅图画连成故事,使幼儿充分发挥了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注重了发展幼儿语言的完整性与规范性,注重了教师语言的示范性以及和孩子的交流互动,而幼儿听录音则是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语言美感。
中班语言教案:月亮船1. 教学目标1.1 语言目标:了解诗歌《月亮船》中的内容,并口述出整首诗歌;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如“月亮船”、“推”,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念出来。
1.2 情感目标:通过诗歌学习,培养幼儿热爱诗歌和音乐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 教学重点2.1 学习诗歌《月亮船》的内容和语调。
2.2 学习重点词汇和句型,如“月亮船”、“推”,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念出来。
3. 教学准备3.1 PPT或黑板、白板。
3.2 诗歌《月亮船》。
3.3 相关图片或道具,如月亮、船等。
3.4 CD或音箱,播放诗歌的音频。
4. 教学过程4.1 热身活动(5分钟)通过歌曲或儿歌等方式进行热身活动,让幼儿们放松身心、进入课堂状态。
4.2 导入新课(10分钟)4.2.1 呈现图片或道具通过图片或道具呈现月亮和船,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诗歌《月亮船》。
4.2.2 播放音频播放诗歌《月亮船》的音频,并让幼儿跟随音乐哼唱。
同时,老师根据诗歌的节奏和语调示范诗歌的朗诵方式。
4.3 学习重点内容(30分钟)4.3.1 诗歌认读让幼儿们依次朗读诗歌中的每一句话,并指出其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教师要在语音上作出引导,让幼儿们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4.3.2 诗歌理解让幼儿们分组进行讨论,了解诗歌中月亮船的一些特征和功能。
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引导幼儿们思考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4.4 课程评估(10分钟)让幼儿们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月亮船。
同时,教师可以逐一点评幼儿的表现,针对表现好的幼儿表扬鼓励。
4.5 课后拓展(5分钟)通过唱歌、绘画等方式,让幼儿们加深对诗歌《月亮船》的理解和记忆。
5.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们了解了诗歌《月亮船》中的内容,并掌握了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感受到音乐和诗歌的魅力。
同时,幼儿们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幼儿园语言活动《月亮船》教案一、活动目标:1. 感受诗歌的美,喜欢朗诵诗歌。
2. 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形象,体验想象和创造的快乐。
3. 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二、活动准备:1. 诗歌《月亮船》的文本。
2. 月亮、小船的图片或玩具。
3. 相关的背景音乐或自然环境的音频。
三、活动过程:1. 导入:利用相关的背景音乐或自然环境的音频,引导幼儿进入活动氛围,感受诗歌的美。
2.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诗歌,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教师讲解诗歌的内容,引导幼儿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形象,体验想象和创造的快乐。
4. 互动环节: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 结束活动:教师总结,强调诗歌的美,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在家中引导幼儿朗读诗歌,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或玩具,营造诗歌氛围。
3. 艺术活动:引导幼儿进行与诗歌相关的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诗歌阅读情况。
3. 通过课后访谈,了解幼儿对诗歌的喜爱程度,以及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
六、教学内容:1. 学习诗歌《月亮船》的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
2. 学习诗歌中的比喻和形象,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3. 学习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幼儿更好地感受诗歌的美。
2.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游戏教学法:通过诗歌相关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诗歌,提高学习兴趣。
八、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相关背景音乐或自然环境的音频,引导幼儿进入活动氛围。
2. 教师带领幼儿朗读诗歌,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中班语言教案:月亮船
活动内容:
语言活动--讲故事:月亮船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长的墙、最大的广场。
2.领略蒲公英所见的祖国秀丽山河。
活动准备课件活动过程一、引题图上的植物叫什么?(说到“蒲公英”时,播放课件简单认识“蒲公英”)二、初步感知故事今天它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小朋友要仔细听哦,记住故事都有谁,看谁记得最多。
(教师配乐讲述故事)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月亮船》)2.故事里都有谁?
3.蒲公英遇到了什么事情?它找到家了吗?是谁帮它找到的?她的家是哪里?
三、分段了解故事情节
1.教师讲述故事1、2段,提问:蒲公英被吹到了很远的地方,它睁开眼看到了什么?“陌生的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她的心情会怎样?(你“着急、害怕”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如果你遇到蒲公英会怎么帮它?
2.(课件)接着讲3、4、5、6段,提问:都有谁劝说蒲公英?怎么劝的?(学说语气)蒲公英说……蒲公英说……
3.天黑了,谁出现了?谁和张老师表演一下谈们的对话呢?对话)怎么才能找到蒲公英的家呢?(只要找到最大的海洋、最高的山、最大的广场、最长的城墙)
4.我们随着月亮船去看看,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最高的山、最大的广场、最长的城墙各是什么,它们在哪里。
(教师接着讲述最后一段)提问:
(1)它们首先找到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叫什么?(太平洋)
(2)又看到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叫什么?(喜马拉雅山)
(3)地面上出现了一片光芒,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叫什么呢?(北京天安门广场)
(4)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这就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叫什么?(万里长城)
四、看图讲故事
1.教师播放课件,请幼儿根据图片自由啊会讲故事。
2.蒲公英的家在中国,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最高的山、最大的广场、最长的城墙。
小朋友的家在哪里,喜欢它吗,喜欢它什么?
五、小结:我们是中国的小主人,不仅要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自豪,还要从小学好本领,长大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富强!
课后反思本次活动中,我选择了以“中国娃”为主题中的《月亮船》。
蒲公英本是孩子们非常熟悉和喜爱的一种植物,它小而轻,很容易被风吹走,而在它被吹走之后,所发生的事情,是一种美好的想象,因为世界上没有仙女,故事中的仙女却帮助蒲公英找到了家。
故事使用了拟人的方法,通过蒲公英和仙女的对话,告诉幼儿我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长的长城,最大的广场。
萌发幼儿的祖国自豪感,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开头时我借划小船为游戏,引出《月亮船》的故事。
接着我进行讲故事,要求幼儿认真听故事,然后回答问题。
孩子们听的十分认真,对我提出的两个问题也能回答出来。
第二次我是边操作教具边讲述故事,孩子们被教具月亮船、仙女和尾巴会变长的小图片吸引住了,注意力放到了别处,后半段故事听的不够清楚,以至于在回答后半部的问题师条理有些不清晰,有些名词幼儿平时也是听的少的缘故,像“喜马拉雅山”孩子们听了两次故事还是说不上来。
为了让幼儿更深入了解故事内容和含义,第三遍故事我让孩子们和我一起复述,目的是学习故事中的一些对话和了解祖国的一些世界之最。
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大胆谈论自己的家园,这个部分我觉得很不够,许多幼儿只是说出自己家在哪里,没有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于是我匆匆忙忙带过,让孩子们欣赏一些祖国的美丽山河和世界之最,这时孩子们看着一张张照片都忍不住惊叹,为自己祖国的伟大富强而感到自豪。
虽然顺利完成了本节活动,但是在执教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和不足。
比如:当孩子的回答不够完整时,我没有提醒他没用完整的语句再说一遍。
活动过程中缺乏激情,感染力不够,没有真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和幼儿身心交流;没有进入到幼儿的内心世界。
只是扮演了一个老师的主讲作用,没有达到教师与幼儿的角色转变。
没有给幼儿创建平等、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
同时教学挂图设计存在缺陷,没有将我国的秀美河山呈现给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