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县五凤乡运用科学技术促进茶园无公害生产的实现
- 格式:doc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2
提高有机五凤香茗茶品质的综合技术摘要从生产技术与加工技术2个方面总结了提高有机五凤香茗茶品质的综合技术,以期为提高有机五凤香茗茶品质的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茶;有机五凤香茗;品质;综合技术苍南县五凤乡地处浙江最南端,是浙江省首批特色(茶叶)强乡镇,全乡有666.67 hm2左右的茶园,初制厂9座,茶园多分布在海拔400~600 m的山地上,周边植被丰富,山川秀丽,峰峦叠嶂,空气清新,常年云雾缭绕,土壤疏松肥沃,年均气温16.9 ℃,昼夜温差大,年降雨量1 670.1 mm,是一个十分宜茶的地方。
当地所产茶叶的最大特点是品质高绿色营养,经许多茶叶专家评尝,对其品质赞赏万分。
2008年参加宁波国际文化节茶浙江省绿茶名茶评比,被评为金奖名茶,参加温州早茶节名优早茶评比获金奖,温州中国特色农博会获名优产品金奖,杨凌农高会名优产品后稷特别奖等荣誉。
“五凤香茗”是一类全程机制,是可规模生产的高香型烘青茶,对该茶加工过程的技术和生产过程的技术研究,现总结出一套综合技术,供广大茶农参考。
1 生产技术以茶树为核心,因地制宜地利用光、热、水、土、气等生态条件,合理配置茶园生态系统,种植落叶乔木白玉兰提高太阳能和生物能的利用率,使用杀虫灯,促进茶园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较大地提高生产能力。
同时使园区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控茶树病虫害,为实现有机茶园无害化治理打下基础,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益的一种崭新种植模式。
1.1 有机肥施用根据茶树需肥规律、灵活掌握茶园施肥原则,运用科学的施肥技术,达到高产、优质的栽培效果。
茶园施用的有机肥主要有饼肥、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
在当年秋季开沟20 cm以上深施,一般施商品有机肥 3.0~4.5 t/hm2或饼肥或农家肥4.5~6.0 t/hm2,农家肥施用前需经无害化处理。
合理配施矿物质磷、钾肥。
有机肥施入后,经过土壤微生物的分解,逐步转化成土壤腐殖质,促进土壤结构的改良,提高土壤胶体的吸附能力,有利于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
科技引领促发展农民增收“贴心人”作者:遂昌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来源:《浙江林业》2022年第06期吴英俊,遂昌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自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长期扎根林业基层工作,虚心好学、认真工作,为遂昌林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先后获得浙江省绿化奖章、浙江省成绩突出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丽水先行”百名年度贡献人物和遂昌县科技新秀等荣誉称号。
在他的带领下,遂昌县与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发展高效富民林业。
近年来,遂昌县新建油茶良种基地3.4万亩、低产改造4.2万亩;建设香榧良种母本园和示范基地2.4万亩;实施国家农业标准化项目,建成国家林下中药材示范基地,发展林下仿野生中药材基地0.7万亩。
据统計,遂昌县发展高效林业共为林农增收近1.5亿元,吴英俊也因此成为了农民心目中的“贴心人”。
喜欢与农民打交道的他,每到一处,都受到当地村民的热情欢迎。
“我对农村有深深的眷恋之情,从学校毕业之后,我就决心回到遂昌,为遂昌的林农服务。
”吴英俊说。
引进优良品种提升综合效益遂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境内山地面积22.6万公顷,占土地面积88.8%,林业是山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作为一名林业科技工作者,吴英俊深知发展林业产业对山区林农致富的重要性。
针对毛竹板栗老化、效益低下等问题,他结合遂昌是榧树的自然分布区,全县各乡镇都有榧树分布,百年以上作为古树名木挂牌保护的榧树556株,另有胸径20厘米以上的野生榧树1506株的资源状况,编制了《遂昌县香榧产业发展规划》,以政府文件形式下发,从政策资金上大力支持,将香榧种植引进遂昌,很好地改善了遂昌经济林种植的组成。
从2010年开始,他积极实施浙江省木本油料产业提升项目和香榧南扩项目,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浙江省农林大学开展技术合作,引进油茶长林系列良种、香榧良种壮苗,新建油茶良种基地3.4万亩和低产改造4.2万亩,新建香榧基地2.4万亩和新建毛竹“一竹三笋”高效基地5万亩。
湖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湖州生态美丽茶园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州市农业农村局•【公布日期】2024.03.19•【字号】湖农发〔2024〕27号•【施行日期】2024.03.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村科技与社会发展正文湖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湖州生态美丽茶园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湖农发〔2024〕27号各区(县)农业农村局,南太湖新区社发局:现将《湖州生态美丽茶园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湖州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3月19日湖州生态美丽茶园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省、市对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发展的要求和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深入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实现产业兴旺,加快转变生产方式,推动产业生态低碳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塑造茶产业新辉煌,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要求(一)总体要求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坚定实施生态文明立市、创新发展强市、改革开放兴市战略,围绕建设“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要求,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推行茶叶生态低碳生产,助力湖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以“茶园生态美丽”为发展目标,到2026年,全市建成生态美丽茶园面积26万亩、占茶园总面积60%以上,认定生态美丽茶园星级基地100个以上,茶园累计新种树木30万株,开展相关技术培训3000人次以上。
通过生态美丽茶园建设,使湖州市茶叶品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品牌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二、主要任务(一)实施茶园生态美丽建设工程1.打造生态美丽茶园样板。
鼓励企业和合作社等主体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规划设计,综合运用一系列生态绿色生产管理技术,全面推进生态茶园转型升级,打造一批基础设施完善、生产过程环境友好、产品优质安全和具有湖州特色的生态美丽茶园样板,鼓励立地条件较差的主体打造生态美丽茶园。
温州股业科枝II2019-2农科院里茶博士朝阳山上躬耕人市派驻村第一书记董占波服务乡村振兴2017年11月,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教师董占波被市委组织部选派到平阳县水头镇朝阳社区新联村任村第一书记。
驻村工作近一年来,他积极转变角色,自觉履行好新使命,情系驻村百姓,一心为民服务,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充分发挥第一书记领头雁和桥梁纽带作用,巩固基层党建,发展集体经济,推进扶贫帮困,助力乡村振兴,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奋发努力,在短时间使得所驻村的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驻村面貌发生显著的改善,乡村振兴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一、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当农民群众的贴心人董占波是茶学专业博士,温州市农科院的茶叶专家,多年的农业学习和三农服务工作,让他对“三农”有深厚的感情。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振奋亿万农人的心。
他深知“第一书记”称呼的背后,是沉甸甸的担子和神圣的责任。
驻村以后,以村为家,朝阳山上一间狭小的房间就成了他“第二个家”,除外出开会、联系业务外,他几乎天天靠在村里,东奔西走,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事务,召开会议、走访调研、推广技术、申报项目、执行督办等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他主动倾听群众呼声,关怀困难群众,了解掌握他们的生产生活、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等各种情况,与驻村干部群众建立了密切的关系,积累了深厚的感情。
他努力发挥调研员、宣传员、协调员、服务员和督导员的作用,并紧紧围绕这“五大员”去开展工作,切实帮助驻村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为群众解疑难,办实事。
新联村地处偏僻,群山环抱,交通不便,是个典型的山村。
全村户籍人口845人,225户,常住人口418人,60岁以上老人187人,现有低保户19户,残疾人12人,低收入农户47户129人,是典型的省级低收入农户集中村。
村民收入来源主要靠打零工、种植茶叶,村集体缺乏资源,村集体经济也较为薄弱。
为了推进扶贫帮扶工作,驻村以后,董占波带领村两委班子主动联系对接省县民革、民宗,扶贫办等有关单位,争取扶持资金和项目,在这些单位的支持下,新联村兴修了自来水、水库、道路等基础设施,村庄面貌得到较大提升,村民生活生产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
行业动态2023年10月26—28日,2023国际农机展在武汉召开,“中国农机大讲堂”共计有50多场次专题会议及活动。
其中,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果蔬茶生产机械化发展论坛”无疑是最不容错过的精彩环节之一,来自相关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种植大户等共计150余人出席论坛。
本次论坛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吕晓兰研究员主持。
1.《柑橘生产智能化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李善军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岗位科学家李善军教授讲到,柑橘生产全程机械化,涵盖果园生产环节中育苗、建园、栽植、施肥、植保、修剪、灌溉、采收、运输、加工和贮藏等环节的全程机械化装备。
从柑橘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选择与构建、柑橘智能化作业技术与装备助力高效种植、柑橘智能采后技术与装备提升商品价值、综合示范现场四个部分,生动描绘了以柑橘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和数字果园创新分中心建设为依托打造的未来样板智慧果园。
2.《张家口坝上地区露地结球叶菜补齐移栽机械化断链的探索》宋卫堂中国农业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耕种和田间管理机械化”岗位科学家宋卫堂教授讲到,坝上地区已经摸索出了自己的宜机化垄形参数,中耕和植保环节,也已经实现机械化作业;收获环节,实现了半机械化。
即运输车在田间行走,人工将菜采收后搬运至运输车(机械运输),同时在田间完成分拣、打包等作业;但移栽仍然要通过人工进行膜上移栽,是机械化链条中“断”的一环。
解决思路:改变移栽环节的工艺流程,由移栽后覆土,变为在移栽前为膜上“封口”提供土壤。
通过改进膜上覆土起垄机,最终达到满足坝上地区的农艺要求。
移栽试验结果苗穴的“封口”合格率大于95%。
3.《四川茶园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装备》易文裕四川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农业农村部丘陵山地农业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易文裕副院长讲到,2022年,四川茶园面积605.35万亩,可采摘面积为525万亩。
农业技术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7期贵州惠水茶园基地绿色高效管理技术初探姚 娟(惠水县农业农村局,贵州惠水 550600)摘要:从示范茶园基地绿色高效管理技术应用实践、主要应用技术和措施等方面,初步总结茶园周年绿色高效管理技术和示范推广情况。
根据示范基地生产经营台账,对茶园采茶、修剪、施肥、除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农事操作进行概述,认真分析,总结生产经营情况。
与往年相比,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方面进行结果分析,找出惠水茶园管理及示范推广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下一步茶园管理建议,以期全面普及和使用茶园基地绿色高效管理技术,为标准化、规模化茶园提质增效指明方向。
关键词:茶园;绿色管理;改进措施;惠水县0 引言茶是世界上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1],茶叶生产质量安全是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贵州省地处世界茶源的核心地带,茶园种植面积连续排名中国第一。
近十几年来,贵州一直坚持做干净茶,坚守茶叶质量安全底线,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先后出台《关于加快贵州茶产业发展的意见》《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7年)》《关于加快建设茶产业强省的意见》《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等,对茶叶质量安全做了规定和要求。
惠水是贵州出产优质茶叶的产区之一,其独特的生态环境、气候资源、自然地理位置优势孕育了丰富的茶树资源,境内发现百年以上的古茶树资源3 000余株。
但是,规模茶产业发展起步晚,2017年才发展成贵州省重点产茶县,目前全县投产茶园3 400 hm2。
茶园涉及8 000农户1.8万余人,茶叶总产值达4亿元以上。
为增强茶叶市场竞争力,实现后发赶超,惠水积极探索推进茶园基地绿色高效管理技术,确保茶园提质增效和质量安全。
1 茶园基地绿色高效管理技术示范推广情况1.1 示范基地基本情况示范基地位于惠水县濛江街道长岩村,示范面积66.67 hm2,示范时间2022年。
茶叶种植品种主要为金观音、黄金芽、白叶一号、国香系列等各种高香型品种茶,茶龄8年。
苍南县鹤顶山茶场创建现代示范农场实施方案一、实施方案提要本项目由苍南县鹤顶山茶场承担,主要建设内容为80公顷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引进良种茶树,优化改造老茶园,创建品种园收集淅江省及全国稀有品种,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引进清洁化加工生产线一条,年加工名茶12000多公斤。
生产优质茶150000公斤的生产厂房建设。
开发500公顷生态休闲旅游带及鹤顶山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和休闲渡假山庄。
主要通过自筹资金及招商引资等方式共同开发的措施筹措资金,聘请浙江省农科院编制规划书,采用招投标方式发标建设。
要求把鹤顶山茶场建设成为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休闲、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既现代化又古典的示范农场。
达到年产名优茶1620000公斤,拥有自生品牌及休闲渡假山庄等旅游设施,年产值达500多万元。
二、目的建设通过创建示范农场,可使茶场每年增产16吨,增值500万元。
通过示范农场的基地建设,可辐射周边30000多亩茶园的生态生产,提高防洪、抗灾能力,解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多人的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场的土地利用率,改造地力,改善生态环境,改化农场及周边农村面貌,促进农场和谐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三、建设现状与工作基础1、项目单位概况国营苍南县鹤顶山茶场成立于1962年,是县农业局下属的国有茶场,一直从事茶叶种植、初制、精制和销售工作,现有职工150多人,其中技术人员高中级职称3人,熟练技术工人115人,拥有茶园2185亩,茶叶初制厂一座、精制厂一座,年加工茶叶250吨,年产值510万元。
具有丰富茶叶生产和管理经验,能够承担省、市、县下达的各种项目,并专门成立了项目建设实施小组,将项目实施内容和计划落实到各实施成员,有明确分工,同时做到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2、有利条件①符合产业政策、行业和地区发展规划:随着我国入世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十分有必要对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以确保茶园用水的安全,提高茶叶品质,使产品符合国家无公害标准,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效益农业发展,形成产业化生产。
苍南县五凤乡运用科学技术促进茶园无公害生产的实现
浙江大学驻苍南五凤科技特派员骆耀平
2008-7-19
近年来,地处浙南的苍南五凤乡,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有效地促进了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发展。
茶园无公害生产过程,要求不能使用或控制使用对茶园带来影响的化学肥料和农药,但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一直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对此,在苍南县科技局的支持下,五凤乡开展了多种生产方式的试验,有效地解决了茶园有机肥源的生产和部分虫害的控制。
针对茶园有机肥源问题,在新植和改造茶园的行间、老茶园的周边地块,引种高光效牧草,较好地解决了有机肥源的不足和诸多茶园水土保持的问题。
这些高光效牧草,为一年生牧草,年生长量大,在浙江茶区年可刈割4次,良好的管理条件下,可亩产万余公斤左右的鲜活有机物。
将这些有机物填埋于茶园中,或经其它处理后返还茶园,为茶园土壤补充足量的有机物,并起到对茶园土、肥改良与保护等作用。
对于虫害的控制,2000余亩的茶叶科技示范园中引入了25盏频振式诱虫灯,每盏诱虫灯,平均每晚捉虫1公斤,装上这些诱虫灯后,不仅茶园内虫害少了,连居住在茶园旁边的农户家中夜间的飞虫也大大减少,净化了环境,控制了部分虫害的发生。
这些虫不是化学药剂诱杀的,可以直接或处理后用于养鸡及其它畜产饲料,形成新的循环链。
五凤乡的茶农尝到了运用科技的甜头,积极参与各项科技活动。
针对茶园劳动力不足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希望,引入茶园剪、采机械,茶园耕作机械,研究探明了名优茶机械化采摘的影响因素和运用方法。
科技工作的开展,将使得这一首批浙江省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五凤香茗园)和省办公厅认定的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县强(乡)镇(茶叶)称号更加名实相符。
刈割前牧草生长状
新茶园间作牧草生长状
茶园频振式诱虫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