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师难点讲解及典型例题16
- 格式:doc
- 大小:422.71 KB
- 文档页数:9
第二十章重点、难点讲解及典型例题一、财务报告概述(一)财务报表的构成(二)合并财务报表的概念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三)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掌握重点【★20XX年多选题】【★20XX年综合题】总原则:凡是母公司能够实际控制的子公司,均应纳入合并范围。
因此,合并范围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判断投资企业能否控制被投资单位的依据。
控制的具体情形:【提示1】确定合并范围时,不需要考虑子公司规模大小、向母公司转移资金能力是否受到严格限制、业务性质与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是否有显著差别。
【提示2】在确定能否控制被投资单位时,应当考虑本企业或其他企业持有被投资方的当期可转换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可执行的认股权证等因素。
因为本企业持有的此类潜在表决权,一旦行使,可能使本企业的持股比例上升,由“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变为“能控制被投资单位”,而其他企业持有的此类潜在表决权,一旦行使,可能使本企业的持股比例下降,由“能控制被投资单位”变为“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
【提示3】不纳入合并范围的常见情形有:(1)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原子公司;(2)已宣告破产的原子公司;(3)母公司不能控制的其他被投资单位,如联营企业。
【例题1·单选题】关于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子公司(除宣告破产、清理整顿的以外)均应纳入合并范围B.受所在国外汇管制及其他管制,资金调度受到限制的境外子公司,也应认定为子公司C.已宣告被清理整顿或破产的原子公司,不再纳入合并范围D.在确定能否控制被投资单位时,不应考虑潜在表决权【答案】D【解析】在确定能否控制被投资单位时,应考虑潜在表决权因素。
(四)合并财务报表的前期准备工作1.统一母、子公司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2.按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3.对子公司外币财务报表进行折算(五)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1.编制合并工作底稿2.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3.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金额4.填列合并财务报表二、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非同一控制下,如果购买日备查登记的子公司可辨认资产(常见的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存货等)、负债等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存在差额,则应对其进行调整。
2023年度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试题参照答案及详细解析客观试题部分提醒:客观试题规定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中按题号次序填涂答题,否则按无效答题处理。
(1)单项选择题旳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中题号1至15信息点;(2)多选题旳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中题号16至25信息点;(3)判断题旳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中题号46至55信息点。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种符合题意旳对旳答案。
请将选定旳答案,按答题卡规定,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中题号1至15号信息点。
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1.下列各项外币资产发生旳汇兑差额,不应计入当期损益旳是()。
A.应收账款B.交易性金额资产C.持有至到期投资D.可供权益工具投资【答案】D2.下列有关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旳表述中,对旳旳是()。
A.会计估计应以近来可运用旳信息或资料为基础B.对成果不确定旳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估计会消弱会计信息旳可靠性C.会计估计变更应根据不一样状况采用追溯重述或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D.某项变更难以辨别为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旳,应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答案】A3.2023年12月31日,甲企业对一起未决诉讼确认旳估计负责为800万元。
2023年3月6日,法院对该起诉讼判决,甲企业应赔偿乙企业600万元;甲企业和乙企业均不再上诉。
甲企业旳所得税税率为25%,按净利润旳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023年度财务汇报同意报出日为2023年3月31日,估计未来期间可以获得足够旳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临时性差异。
不考虑其他原因,该事项导致甲企业2023年12月31日资产负责表“未分派利润”项目“期末余额”调整增长旳金额为()万元。
【答案】A4.2023年4月1日,甲事业单位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一台管理用设备并投入使用。
租赁协议规定,该设备租赁期为5年,每年4月1日支付年租金100万元,租赁期满后甲事业单位可按1万元旳优惠价格购置该设备。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经济法》第四章讲义16例题【例题·多选题】(2009年)根据《票据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中,属于汇票背书行为无效的有()。
A.附有条件的背书B.只将汇票金额的一部分进行转让的背书C.将汇票金额分别转让给予二人或二人以上的背书D.背书人在汇票上记载“不得转让”,其后手又进行背书转让的[答疑编号5677041505]『正确答案』BC『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票据背书无效的情形。
根据规定,附有条件的背书,条件无效,背书有效,因此选项A不选;背书人在汇票上记载“不得转让”,其后手又进行背书转让的,原背书人对后手的被背书人不承担票据责任,背书本身还是有效的,因此选项D不选。
【例题·多选题】根据票据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禁止背书转让汇票的情形有()。
A.汇票未记载付款地的B.汇票超过付款提示期限的C.汇票被拒绝承兑的D.汇票被拒绝付款的[答疑编号5677041506]『正确答案』BCD『答案解析』《票据法》规定,汇票被拒绝承兑、被拒绝付款或者超过付款提示期限的,不得背书转让。
汇票未记载付款地的,付款人的营业场所、住所或者经常居住地为付款地,不影响背书的效力。
(四)汇票的保证1.格式:2.效力:(1)保证人的责任:保证人对合法取得汇票的持票人所享有的汇票权利,承担保证责任。
但是,被保证人的债务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而无效的除外。
被保证的汇票,保证人应当与被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
4•某年经营成本二该年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十该年工资及福利费+该年修理费+该年其他费用5 •运营期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息税前利润x (1 •所得税税率)+折1「1+摊销+冋收额■维持运营的投资二门市现金流® = H业收入一经营成本一营业税金及附加一所得税二6 •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冋收期=最后一项为负值的累计•净现金流呈对应的年数+城后-•项为负值的累讣净现金流呈绝对值/下年净现金流虽7 •投资利润率二年息税前利润或年均息税前利润/投资总额X100%9•净现值率=项目的净现值/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XI00%1()・获利指数=投产后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1 +净现值率11 •内部收益率IRR:求和符号[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x(P/FJRRQ ]=04•认股权证的理论价值= max[(P-E) xN.O]5•附权优先认股权的价值:Ml- (RxN+S)二R除权优先认股权的价值:M2- (RxN+S) =03.普通股资金成本的计算(留存收益仅是不考虑筹资费用)每年股利固定:普通股筹资成本=每年固定股利/[普通股筹资金额X(1—普通股筹资费率)JX100%股利增长率固定:普通股筹资成本=第一年预期股利/[普通股筹资金额X(1—普通股筹资费率)1X100%+股利固定增长率资本资产定价模型:Kc = Rf+ P x (Rm-Rf)无风险利率加风险溢价法:Kc二Rf+Rp4•债务筹资成本二年利息X (1—所得税税率)/[负债筹资总额X (1—筹资费率)]X]()0%5 •短期借款实际利率(1)补偿性余额:实际利率=名义借款金额X名义利率/[名义借款金额X (1—补偿性余额比例)]=名义利率/ (1-补偿性余额比例)(2)贴现法付息:实际利率=利息/(贷款金额一利息)X100%6•放弃现金折扌II的成本=折扣百分比/ (1一折扣百分比)X360/ (信用期一折扣期)4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产销暈变动率=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丽利润5 •财务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一基期利息一基期融资租赁租金)7•毎股利润无差别点处的息税前利润解方程:(EBIT-I1) x (1-T) /Nl= (EBIT-12) x (1-T) /N2剩余收益二利润•投资额(或资产占用额)x规定的(或预期的)战低投资报酬率=息税前利润一总资产占用额x预期的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4 •标准工资率=标准工资总额=标准总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标准制造费用总额2标准总工时用量差异=标准价格x(实际用量一标准用量)价格差异=(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x实际用疑立接材料用呈差异=(实际产屋下实际用屋一实际产屋下标准用屋)x标准价格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x实际用毘立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人工工时一实际产量下标准人工工时)x标准匸资率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一标准工资率)x实际产虽下实际人工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产母下实际工时一实际产星下标准工时)x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耗费羌异=(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一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x实际产虽下实际工时同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一预算产量标准工时x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能晁差并=(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一实际产駅下的标准工时)x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产呈差异=(预算产呈下的标准工时一实际产屋下的实际工时)x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一实际产疑下的标准工时)x标准分配率3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虽/年末流动负债X100%6 •或冇负债比率=或冇负债总额/所冇者权益总额X100%7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8•带息负债比率=带息负债总额/负债总额x 100 %11 •不良资产比率=(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应提未提和应摊未摊的潜亏挂账+未处理资产损失)/(资产总额+资产减值准备余额)xl()()%12 •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呈/平均资产总额"00%13•销住毛利率=(销住收入一销住成本)/销鲁收入xlOO%15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16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X100%19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二营业净利率学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字每股净资产20 •每股股利=普通股现金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总数21 •市盈率=普通股毎股市价/普通股毎股收益22 •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年末普通股总数24 •资本保值增值率=扌||除客观因素后的本年末所冇者权益总额/年初所冇者权益总额X100%25 •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X100%28 •技术投入比率=木年科技支H洽计/木年营业收入X100%脚张韵三年譴业収入3峨本詡姗糾耳舒歸闘讪叭31寿妒眩^皴帶裤x瞄魁二割J潮库x蝕产碟率x 圖: 媼熾我产阪祈有都^般二1/ (1彌^解)给齐进^批SQ=J^X£±^V Cz K 平均缺货量s■独C+R2T F Sa l ^» / k K K &r —^ ^y w — .2W U 33 丫IV 囚 H e “?»才W I .A W V W 回 Z 冷 x d x u s v x W $l3r z ・IV * +I v ^M £^^55^ 丿 ?w m H-^IL ^t ^x w v ^±?^w ^l *T x ^*qp v ^^.X。
2021年中级会计师考试财务管理难点习题及答案1、进行成本管理的第一步是()。
A.成本核算B.成本控制C.成本分析D.成本预测[答案]D[解析]成本预测是进行成本管理的第一步。
2、下列关于本量利分析基本假设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产销平衡B.产品产销结构稳定C.总成本由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两部分组成D.销售收入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答案]C[解析]本量利分析主要基于以下四个假设前提:(1)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组成;(2)销售收入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3)产销平衡;(4)产品产销结构稳定。
所以选项C的表述不正确。
3、某企业生产单一产品,年销售收入为100万元,变动成本总额为60万元,固定成本总额为16万元,则该产品的利润为()万元。
A.40B.70C.84D.24[答案]D[解析]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100-(60+16)=24(万元)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降低盈亏平衡点途径的是()。
A.降低固定成本总额B.降低单位变动成本C.提高销售单价D.降低销售单价[答案]D[解析]从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可以看出,降低盈亏平衡点的途径主要有三个:降低固定成本总额、降低单位变动成本和提高销售单价。
5、已知某企业生产销售甲、乙两种产品,2018年销售量分别为20万件和30万件,单价分别为40元和60元,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24元和30元,单位变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为20元和25元,固定成本总额为200万元,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A.综合边际贡献率为56.92%B.综合边际贡献率为46.92%C.盈亏平衡点销售额为426.26万元D.甲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量为3.28万件[答案]A[解析]综合边际贡献率=[20×(40-24)+30×(60-30)]/(20×40+30×60)×100%=46.92%,盈亏平衡点销售额=200/46.92%=426.26(万元),甲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额=20×40/(20×40+30×60)×426.26=131.16(万元),甲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量=131.16÷40=3.28(万件)。
第3章固定资产重点、难点讲解及典型例题一、固定资产的确认【提示】上述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具体应用容易出现在客观题中,应重点掌握.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成本是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一)外购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借: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未确认融资费用(差额,应在信用期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贷:长期应付款等(实际应支付价款)◆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金额除满足资本化条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外,均应当在信用期内计入当期损益(财务费用).◆资产负债表日,“长期应付款”项目中列示的金额为“长期应付款”与“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余额的差额。
【提示】外购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是本章的考试重点,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可能涉及,考生尤其应注意“以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固定资产(具有融资性质)"的情况,理解其含义(相当于“购买固定资产+借款”两个过程),掌握其会计处理。
【例题1·单选题】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于2011年12月10日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生产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为10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17万元,运杂费1万元,设备安装时,领用自产产品一批,其账面成本为5万元,公允价值(等于计税价格)为8万元,安装人员工资为10万元,设备操作人员培训费2万元,则安装完毕后该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A.134。
36B.133。
85C.137。
36D.116【答案】D【解析】安装生产设备领用自产产品,不确认销项税额,设备操作人员培训费计入当期损益,因此生产设备的入账价值=100+1+5+10=116(万元)。
(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核算【★2009年单选题】成本=工程用物资成本+人工成本+相关税费+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以及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提示】为建造固定资产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土地出让金,不构成固定资产成本,单独确认为无形资产。
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第十六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分类:财会经济中级会计师主题:2022年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经济法+财务管理)考试题库ID:502科目:中级会计实务类型:章节练习一、单选题1、企业发生的下列交易或事项中,属于会计估计变更的是()。
A.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变更B.因增资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C.年末根据当期发生的暂时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调整本期所得税费用D.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变更【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选项A,属于会计政策变更;选项B、C与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无关,属于正常事项。
2、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20年年初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方法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
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原值为7 000万元,截至变更日已计提折旧200万元,未发生减值准备,变更日的公允价值为8 800万元。
该投资性房地产在变更日的计税基础与其原账面价值相同。
甲公司变更日应调整期初留存收益的金额为()万元。
A.1 500B.2 000C.500D.1 350【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变更日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为8 800万元,计税基础为6 800万元,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8800-6800)×25%=500(万元)。
假设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余公积,则分录为: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8 800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200贷:投资性房地产7 000递延所得税负债500盈余公积15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 3503、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19年年初对某栋租出办公楼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
该办公楼2×19年年初账面原值为7 000万元,已计提折旧200万元,未发生减值,变更日的公允价值为8 800万元。
该办公楼在变更日的计税基础与其原账面价值相同。
甲公司变更日应调整期初留存收益的金额为()万元。
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重难点:分期付款购买商品与分期收款销售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重难点:分期付款购买商品与分期收款销售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是指销货单位出售商品时,所采取的提前付货分期收款的一种商品销售方式。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关于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重难点:分期付款购买商品与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欢迎大家阅读!1、分期付款购买无形资产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应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在付款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无形资产成本外,均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2、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企业购买资产有可能延期支付有关价款。
如果延期支付的购买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所购资产的成本应当以延期支付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否则计入当期损益。
其账务处理为:企业购入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付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时,应按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按应支付的价款总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按期支付价款时,借记“长期应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3、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如果延期收取的货款具有融资性质,其实质是企业向购货方提供信贷,在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时,企业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金额。
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通常应当按照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或商品现销价格计算确定。
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按照应收款项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金额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冲减财务费用)。
第八章资产减值考情分析本章在近三年考题中客观题和主观题均有出现;2023年、2023年均以客观题形式考察,分值分别为2分、3分;2023年有一道综合题,分值为15分。
本章是重难点章节。
近来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考点分布如下表所示:题型2023年2023年2023年考点单项选择题1题1分--估计未来现金流量应考虑旳原因多选题1题2分-1题2分(1)资产组减值测试;(2)估计未来现金流量应考虑旳原因判断题--1题1分资产组认定根据综合题-1题15分—波及总部资产旳资产组减值和商誉减值合计2题3分1题15分2题3分-内容简介注:本章重难点重要有:①可收回金额确实定;②资产组旳减值处理;③总部资产旳减值处理;④商誉旳减值处理内容讲解第一节资产减值旳认定一、资产减值旳概念及其范围资产减值,是指资产旳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及本章)重要波及到七项资产:注:①第四类长期股权投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旳权益性投资)旳减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实认和计量》准则,计提旳减值也不容许转回。
②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旳投资性房地产不存在计提减值旳问题。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规定,以上资产所计提旳减值准备都不容许转回。
【拓展】“不容许转回”这个规定,其目旳之一是为了防止企业运用资产减值准备旳计提与转回操纵利润。
【例题1·多选题】下列资产所计提旳减值准备,可以在后来期间转回旳有()。
A.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旳投资性房地产B.持有至到期投资C.存货D.无形资产[答疑编号]『对旳答案』BC二、资产减值旳认定(一)期末必须进行减值测试旳资产1.因企业合并形成旳商誉;2.使用寿命不确定旳无形资产。
对于这两类资产,无论与否存在减值迹象,都应当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除此之外旳其他资产都应是在存在减值迹象时进行减值测试。
1、关于股票的发行方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股票的发行方式包括公开直接发行和非公开间接发行B、公开发行股票,有利于提高公司知名度C、公开发行股票,付现成本高D、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后股票的变现性差答案:A试题分析:略2、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的问题是( )。
A、企业价值的确定比较困难B、不能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C、没有考虑除股东和债权人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D、没有考虑投资的风险价值答案:A试题分析: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由此可知,B、D的说法不正确。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在权衡企业相关者利益的约束下,实现所有者或股东权益的最大化,所以,C不正确。
企业价值的确定比较困难,特别是对于非上市公司,因此,A是正确。
3、弹性成本预算中的公式法的优点在于()。
A、成本分解比较简单B、能直接查出特定业务量下的总成本预算额C、没有误差D、在一定范围内不受业务量波动影响答案:D试题分析:弹性成本预算中的公式法的优点在于在一定范围内不受业务量波动影响。
4、股票分割又称股票拆细,即将一股股票拆分成多股股票的行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股票分割对公司的资本结构不会产生任何影响B、股东权益的总额不变C、股东权益内部结构会发生变化D、会使发行在外的股票总数增加答案:C试题分析:略5、下列各项中,不能在销售预算中找到的内容有()。
A、销售单价B、生产数量C、销售数量D、回收应收账款答案:B试题分析:销售预算在编制过程中要根据预计的销量和单价确定销售收入,并根据各季现销收入与回收赊销货款的可能情况反映现金收入。
6、下列属于财务管理环境中金融环境因素的有( )。
A、利率B、企业组织形式C、公司治理的规定D、经济周期答案:A试题分析: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经济周期、经济发展水平和宏观经济政策;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组织形式、公司治理的规定和税收法规;财务管理的金融环境,主要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利率四个方面。
第十六章重点、难点讲解及典型例题
一、所得税核算的程序熟悉
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掌握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具体来讲:
初始确认时,资产的计税基础一般为取得成本;持续持有过程中,为资产取得成本减去以前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已经税前扣除金额后的余额。
常见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以及暂时性差异的产生原因如下表所示: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圈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即: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常见负债的计税基础如下表所示:
【提示】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关键是看税法规定以后期间能不能税前扣除,如不能税前扣除则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
【例题1·单选题】下列关于计税基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等于初始确认成本
B.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不考虑减值准备
C.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均为0
D.应付职工薪酬的计税基础通常等于账面价值
【答案】C
【解析】选项C,如果预计负债的相关支出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则计税基础=0,如果不允许税前扣除,则计税基础=账面价值。
(三)特殊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除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以外,对于某些特殊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其计税基础的确定应遵从税法规定,如企业合并过程中取得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对企业合并的划分标准不同,处理原则不同,某些情况下,会造成企业合并中取得的有关资产、负债的人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产生差异。
三、暂时性差异掌握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差额。
【提示1】暂时性差异的理解: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现在少纳税,以后期间应(多)纳税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现在多纳税,以后期间可抵税(少纳税)
【提示2】暂时性差异是核算递延所得税的基础,要注意掌握。
【例题2·判断题】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会减少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暂时性差异。
()
【答案】×
【解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会增加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暂时性差异,而不是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四、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与计量掌握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提示】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是否应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应考虑该项投资的持有意图,如果企业拟长期持有该项投资,则一般不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影响;如果投资企业持有意图由长期持有转变为拟近期出售,则一般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影响。
【例题3·多选题】关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以未来转回期间的税率计量
B.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以确认当期的税率计量
C.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不考虑折现
D.如果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转回时间较长,则应以现值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答案】AC
【解析】暂时性差异是在未来期间转回的,所以应以转回期间的税率确认递延所得税;无论暂时性差异何时转回,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均不需要折现。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提示】内部研究开发形成无形资产的,因加计扣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但是由于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减值等因素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相应的递廷所得税需要确认。
【举例】企业自行研发一项无形资产,会计上计入无形资产的价值为100万元,税法规定,按照该无形资产成本的150%作为计算未来期间摊销额的基础。
初始入账时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计税基础为150万元,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但因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研发成功时,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因此,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不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例题4·单选题】甲公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
2014年末甲公司存货的账面余额是500万元,可变现净值为4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的期初余额为20万元。
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则甲公司2014年末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万元。
A.25
B.20
C.5
D.一25
【答案】B
【解析】2014年末存货发生减值,计提减值后的账面价值=400万元,计税基础=5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余额为100万元,则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100×25%=25(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20×25%=5(万元),所以当期应计提金额=25-5=20(万元)。
【应试技巧】存货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原因是计提跌价准备,所以计算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可以直接从跌价准备出发,不计算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比如上题,可简单计算:当期应确认递延递延所得税资产=存货跌价准备计提额(100-20)×25%=20(万元)
(三)适用税率变化对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影响
【提示】存在税率变化时如何计算递延所得税发生额:
(1)计算递延所得税发生额,最常规、实用的方法是通过“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发生额”来计算,存在税率变动的情况下也不例外。
(2)另一种方法是分别计算税率变动的影响和本期新增暂时性差异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这种方法适用的范围较小,一般只有在能单独算出本期暂时性差异增加额、期初暂时性差异未发生变动的情况下才适用。
【例题5·单选题】某企业2012年1月1日购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买价为240万元,2012年12月31日公允价值为260万元,企业当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5万元。
2013年12月底,该企业被评定为高新企业,从2014年1月1日起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变更为15%,2013年末公允价值为300万元,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该企业2013年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为()万元。
A.4
B.10
C.15
D.6.6
【答案】A
【解析】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化时,递延所得税当期发生额的计算有两种方法:
方法1: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300-240)×15%(期末余额)-5(期初余额)=4(万元);
方法2: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300-260)(本期暂时性差异)×15%-5/25%×(25%-15%)=4(万元)。
(四)与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
五、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掌握
(一)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2012年单选题】
【提示】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例题6·单选题】M公司2013年实现利润总额70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当年接到环保部门的通知,支付罚款23万元。
国债利息收入28万元,年初“预计负债——产品质量担保费”余额为30万元。
当年提取产品质量担保费20万元,实际发生产品质量担保费8万元。
税法规定,企业因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支付的罚款和滞纳金,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允许税前扣除,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
M公司2013年所得税费用为()万元。
A.179.75
B.176.75
C.173.75
D.175.75
【答案】C
【解析】预计负债的年初账面余额为30万元,计税基础为0,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30万元;年末账面余额=30+20-8=42(万元),计税基础为0,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2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发生额=42×25%-30×25%=3(万元)。
2013年应交所得税=(700+23-28+20-8)×25%=176.75(万元);2013年所得税费用=176.75-3=173.75(万元)。
(二)合并财务报表中因抵销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
合并报表账面价值=个别报表上账面价值-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个别报表上计提的减值(以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为限)
合并报表计税基础一个别报表上的计税基础
个别报表上递延所得税余额与合并报表上递延所得税余额之间的差额,即为合并报表上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金额
◆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调整合并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但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及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除外。
【例题7·单选题】A公司是B公司的母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
2013年A 公司从B公司购入甲产品100件,单价为6万元,成本为4万元。
当年A公司对外销售60件。
不考虑其他因素,2013年末合并报表中因此交易事项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万元。
A.20
B.35
C.25
D.30
【答案】A
【解析】期末留存存货在合并报表中的账面价值=4×(100-60)=160(万元),计税基础=6×(100-60)=240(万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40-160=8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80×25%=20(万元)。
(三)所得税的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