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消毒规范【2020版】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附件4非洲猪瘟无害化处理要求在非洲猪瘟疫情处置过程中,对病死猪、被扑杀猪及相关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按照《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规范》(农医发〔2017〕25号)规定执行。
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扩散,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规范病死及病害动物和相关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操作技术,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国家规定的染疫动物及其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屠宰前确认的病害动物、屠宰过程中经检疫或肉品品质检验确认为不可食用的动物产品,以及其他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动物及动物产品。
本规范规定了病死及病害动物和相关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的技术工艺和操作注意事项,处理过程中病死及病害动物和相关动物产品的包装、暂存、转运、人员防护和记录等要求。
2 引用规范和标准GB19217 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试行)GB18484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5085.3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T16569 畜禽产品消毒规范GB19218 医疗废物焚烧炉技术要求(试行)GB/T19923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当上述标准和文件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 术语和定义3.1 无害化处理本规范所称无害化处理,是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处理病死及病害动物和相关动物产品,消灭其所携带的病原体,消除危害的过程。
3.2 焚烧法焚烧法是指在焚烧容器内,使病死及病害动物和相关动物产品在富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氧化反应或热解反应的方法。
3.3 化制法化制法是指在密闭的高压容器内,通过向容器夹层或容器内通入高温饱和蒸汽,在干热、压力或蒸汽、压力的作用下,处理病死及病害动物和相关动物产品的方法。
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年第二版)当前,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病毒已在我国定殖并形成较大污染面,疫情发生风险依然较高。
为扎实打好非洲猪瘟防控持久战,切实维护养猪业稳定健康发展,有效保障猪肉产品供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方案。
一、疫情报告与确认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生猪、野猪出现疑似非洲猪瘟症状或异常死亡等情况,应立即向所在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有关单位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按规定通报信息,按照“可疑疫情—疑似疫情—确诊疫情”的程序认定疫情。
(一)可疑疫情县级以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信息后,应立即指派两名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到场,开展现场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符合《非洲猪瘟诊断规范》(附件1)可疑病例标准的,应判定为可疑病例,并及时采样送检。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根据现场诊断结果和流行病学调查信息,认定可疑疫情。
(二)疑似疫情可疑病例样品经县级以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或经认可的第三方实验室检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的,应判定为疑似病例。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和流行病学调查信息,认定疑似疫情。
(三)确诊疫情疑似病例样品经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或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授权的地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复检,检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的,应将疑似病例判定为确诊病例。
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根据确诊结果和流行病学调查信息,认定疫情;涉及两个以上关联省份的疫情,由农业农村部认定疫情。
相关单位在开展疫情报告、调查以及样品采集、送检、检测等工作时,应及时做好记录备查。
确诊病例所在省份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按疫情快报要求将有关信息逐级上报至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将样品和流行病学调查信息送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附件3
非洲猪瘟消毒规范
一、消毒产品推荐种类与应用范围
类、酚类、二氧化氯类消毒剂,可参考说明书标明的工作浓度使用,饮水消毒工作浓度除外;3.含碘类、含氯类、过硫酸氢钾类消毒剂,可参考说明书标明的高工作浓度使用。
.
二、场地及设施设备消毒
(一)消毒前准备
1.消毒前必须清除有机物、污物、粪便、饲料、垫料等。
2.选择合适的消毒产品。
3.备有喷雾器、火焰喷射枪、消毒车辆、消毒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防护靴等)、消毒容器等。
(二)消毒方法
1.对金属设施设备,可采用火焰、熏蒸和冲洗等方式消毒。
2.对圈舍、车辆、屠宰加工、贮藏等场所,可采用消毒液清洗、喷洒等方式消毒。
3.对养殖场(户)的饲料、垫料,可采用堆积发酵或焚烧等方式处理,对粪便等污物,作化学处理后采用深埋、堆积发酵或焚烧等方式处理。
4.对疫区范围内办公、饲养人员的宿舍、公共食堂等场所,可采用喷洒方式消毒。
5.对消毒产生的污水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人员及物品消毒
1.饲养管理人员可采取淋浴消毒。
2.对衣、帽、鞋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可采取消毒液浸泡、高压灭菌等方式消毒。
(四)消毒频率.
疫点每天消毒3至5次,连续7天,之后每天消毒1次,持续消毒15天;疫区临时消毒站做好出入车辆人员消毒工作,直至解除。
非洲猪瘟紧急防疫消毒规程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一种高致命性的猪病,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防控和阻断疫情的传播,紧急防疫消毒规程是非常重要的。
一、生物安全监控1. 养猪场应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监控制度,每日记录猪只的粪便、尿液和血液样品,定期送至检测机构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
2. 定期检查饲养环境,包括猪舍、饲料和饮水设施等,确保无任何潜在的病原体存在。
3. 对进出猪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检疫,确保没有携带病毒。
二、猪场管理1. 定期进行猪场巡视,对发现的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对病猪进行隔离,并请兽医进行病情诊断。
2. 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定期对猪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
3. 严格控制养猪场人员和外来人员的活动范围,不允许随意进入猪舍,进出猪舍时必须做好洗手和换鞋等消毒措施。
三、病毒传播防控1. 如发现猪只出现发热、皮肤发红、呕吐等症状,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禁止任何猪只的运输和流通。
2. 如果确诊为ASF病例,应立即开展紧急防控措施,包括扑杀病猪、焚烧或安全处理病死猪只、进行场地和设备的彻底消毒等,并限制猪场内外的人员和车辆的流动。
3. 禁止将猪场饲养的猪只和猪产品流入未受感染地区,确保非洲猪瘟不会传播到其他地方。
四、紧急消毒措施1. 对患病猪舍进行紧急消毒,包括对地面、墙壁、饲料器具等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并使用有效的消毒剂进行喷洒。
2. 对猪舍周边环境进行消毒,包括猪舍周围的水源、废弃物处理区等。
3. 对相关设施、工具和交通工具进行消毒,确保不会将病毒带入其他地区。
以上是非洲猪瘟紧急防疫消毒规程的一些建议,希望各养猪场能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提高防控能力,确保猪群的健康和生产的正常进行。
同时,也需要广大养猪从业人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做好个人防护,共同应对非洲猪瘟的挑战。
一、交通工具和人员消毒1. 猪舍周边道路、停车场和通行的交通工具应定期进行消毒。
112非洲猪瘟防控猪场消毒技术要点胡建明(四川省平昌县西兴镇畜牧站,四川平昌 636437)摘 要:在非洲当家猪、野猪出现急性的、出血性的、传染性的疾病时,认为患有非洲猪瘟。
当猪感染此疾病时,有较大的几率会出现死亡的现象,因此,必须注重对该疾病的控制,防止该疾病不断传染,扩大范围,形成巨大的损失。
本文将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精准消毒的作用与方法,提高消毒意识,规范操作行为,更加全面地消灭病毒,有效防止病毒的扩散。
关键词:消毒药剂;操作规范;技术要点在当今社会中,非洲猪瘟是一个危害性极强的传染性疾病,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最终影响市场行业的经济进步。
对于该病的治疗,目前没有找到合适的疫苗进行控制,只能采用消毒的方式阻止疾病的蔓延。
在进行消毒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产品的要求进行工作:首先,使用消毒药对周围环境进行消毒,防止猪染上疾病。
其次,注重周围环境的保养,进行通风、保温、卫生处理,使病菌在该环境中不易繁殖。
最后,注重猪群的饮食问题,提供优良的饲料,提高免疫力,才能够更好地防止感染[1]。
总之,工作人员应该采取相应措施,阻止病毒的传播,最终防止非洲猪瘟的扩散。
1 非洲猪瘟防控消毒药物应用种类当前能够达到消毒病菌的药剂较多,主要分为碱类、卤素(氯)类、酚类等等。
1.1 碱类在碱类中能够达到一定消除病菌效果的,有氢氧化钠、氧化钙等。
第一,氢氧化钠:使用的浓度约为2%,大部分用于食品加工厂、禽畜饲养场,为这些场所达到消毒目的,然而,氢氧化钠存在一定的腐蚀性,因此对金属部件进行消毒之后,必须进行冲洗工作。
第二,草木灰:效果与氢氧化钠基本相同,大部分用于墙壁、运动场,能够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
第三,生石灰:使用浓度一般不超过20%,主要用于墙壁、地面的消毒,能够达到较好的杀菌效果。
1.2 卤素类卤素类能够达到较强效果的消毒作用,常用的消毒剂有氯、碘、漂白粉等。
第一,二氧化氯:该消毒剂的安全性较高,不会出现其他的毒副反应,能够有效地净化水质,该消毒剂的主要应用范围有车辆的消毒、净化水质、环境消毒,应用范围比较广。
非洲猪瘟清洁消毒技术要点(第二版)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牵头编制2020年2月目录上篇清洁与消毒 (1)一、清洁消毒一般程序 (1)二、清洁以保证消毒效果 (1)三、消毒 (3)四、清洁冲洗与消毒后冲洗污水的处理 (7)中篇关键场所、关键环节的消毒程序 (8)一、养殖场清洁消毒程序 (8)二、生猪交易市场清洁消毒程序 (11)三、屠宰场清洁消毒程序 (12)四、运输车辆的清洗消毒 (13)五、车轮浴场消毒管理 (17)六、猪场废弃物处理消毒程序 (18)七、无害化处理场清洁消毒程序 (18)八、清洁冲洗与消毒后冲洗污水的处理 (18)下篇疫点疫区清洁消毒程序 (19)一、疫点疫区清洁消毒 (19)二、疫点疫区恢复生产的清洁消毒程序 (24)附录一术语与定义 (25)附录二消毒剂分类应用及注意事项 (28)上篇清洁与消毒非洲猪瘟病毒环境耐受力强,灭杀的基本原则是“七分清洗,三分消毒”。
一、清洁消毒一般程序——去除有机物(干洗)——预浸洗涤——使用清洁剂清洁——冲洗去除洗涤剂——干燥——消毒——消毒剂作用——冲洗——干燥二、清洁以保证消毒效果清洁是消毒过程中不可忽略的步骤,清洁的作用:一是去除可能抑制消毒作用的油、油脂、渗出物或粪污等。
二是减少微生物。
2.1 清洁的方式2.1.1 干洗(1)从生产区或设备中去除所有污染物和有机物质(例如土壤、粪便、饲料和垫料),移走并无害化处置这些物质,避免有机物质降低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2)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应尽可能减少病原体在土壤、空气或水中的进一步传播。
由于有传播微生物的风险,不应使用鼓风机进行干洗。
(3)用水湿润区域或物品,控制灰尘和病原体的气雾化(浸泡前)。
(4)清洁所有区域、设备和物品,包括地板、灯具、风扇叶和百叶窗等。
2.1.2 湿洗(1)清洗前,关闭电气设备,将其密封或移走。
(2)必要时,擦洗和刮削去除油、油脂或渗出物,确保清洁干净。
(3)特别注意清除积聚的污垢。
非洲猪瘟猪场消毒方案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对猪类极具破坏力的传染病,为了控制和预防ASF在猪场的传播,消毒是至关重要的措施之一。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猪场消毒方案:
1、环境清理:在进行消毒之前,首先需要将猪场内的杂物、粪便等进行彻底清理,保持环境整洁。
2、物理消毒:对猪场内的设施、设备、栏舍等进行物理消毒。
可以使用高压水枪清洗,确保物理污染物被清除。
同时,可采用高温蒸汽清洗或高温烘烤的方式,对设施进行热处理。
3、化学消毒: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进行化学消毒。
一般情况下,可使用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次氯酸钠等,按照正确的配比和浓度进行喷洒或浸泡消毒。
4、消毒时间:根据消毒剂的使用说明,严格控制消毒的时间和持续时间,确保消毒剂充分发挥杀菌作用。
5、防止交叉感染:在消毒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
例如,使用消毒工具前后要进行适当的清洗和消毒,避免将病原体带入不同的区域。
6、定期消毒:定期进行猪场的消毒,保持清洁和卫生,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需要注意的是,针对ASF的消毒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制定,最好咨询兽医专业人员或相关部门的指导,确保消毒措施
的科学有效性。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年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0.02.29•【文号】农牧发〔2020〕10号•【施行日期】2020.02.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畜牧业正文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年版)》的通知农牧发〔2020〕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部属有关事业单位:为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指导各地科学规范处置疫情,我部在总结防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年版)》,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19年版)》同时废止。
农业农村部2020年2月29日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年版)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扑灭非洲猪瘟疫情,切实维护养猪业稳定健康发展,保障猪肉产品供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疫情报告与确认任何单位和个人,一旦发现生猪、野猪异常死亡等情况,应立即向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县级以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根据非洲猪瘟诊断规范(附件1)判断,符合可疑病例标准的,应判定为可疑疫情,并及时采样组织开展检测。
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应判定为疑似疫情;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测为阳性的,应判定为确诊疫情。
相关单位在开展疫情报告、调查以及样品采集、送检、检测等工作时,要及时做好记录备查。
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确诊后,应将疫情信息按快报要求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将病料样品和流行病学调查等背景信息送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备份。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程序将有关信息报农业农村部。
DB41/T 2064—2020 养猪场防控非洲猪瘟生物安全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养猪场防疫设施设备、投入品管理、日常管理、卫生消毒、饲养管理及无害化处理等防控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养猪场生物安全的建设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防疫设施设备4.1入场车辆消毒站距离场区3 km~5 km地方设置独立的出入场车辆清洗消毒站。
在消毒站对出入猪场的运输车辆进行全面的清洗消毒。
4.2车辆消毒设施场区入口和生产区入口设置可覆盖全车的车辆消毒设施;根据所用消毒剂有效期和消毒液污染程度更换消毒液。
4.3喷雾消毒通道场区入口设人员喷雾消毒通道,地板铺设消毒垫,消毒效果应保证体表全覆盖。
物品消毒间4.4设置在生产区门口,采用紫外线、臭氧、熏蒸、擦拭等方法对进入生产区的所有物品进行消毒。
消毒时应保证物品相互之间独立。
4.5淋浴更衣室应配备仅供场内使用清洁消毒后的工作服、鞋和帽子等。
4.6消毒车及高压水枪DB41/T 2064—2020猪舍应配备消毒车和高压水枪,各功能区专用。
4.7淋浴、隔离、消毒池(盆、垫)场区入口配备完善的淋浴设施及隔离房间,每栋猪舍门口配备脚踏消毒池(盆、垫)。
5 投入品管理5.1饲料及饲料添加剂5.1.1 对采购的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进行查验并记录。
5.1.2 严禁购买和使用以猪源性蛋白和禁止使用的猪血为原料生产的猪用饲料;严禁泔水饲喂生猪。
5.2饮水饮用水水质应符合相关文件要求且水源充足。
6 日常管理人员管理6.16.1.1 外来人员制定外来人员进入场区的管理制度和隔离、消毒、洗浴、更衣程序。
严控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
附件3
非洲猪瘟消毒规范
一、消毒产品推荐种类与应用范围
备注: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消毒剂,可采用1%工作浓度;2.戊二醛类、季铵盐类、酚类、二氧化氯类消毒剂,可参考说明书标明的工作浓度使用,饮水消毒工作浓度除外;3.含碘类、含氯类、过硫酸氢钾类消毒剂,可参考说明书标明的高工作浓度使用。
二、场地及设施设备消毒
(一)消毒前准备
1.消毒前必须清除有机物、污物、粪便、饲料、垫料等。
2.选择合适的消毒产品。
3.备有喷雾器、火焰喷射枪、消毒车辆、消毒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防护靴等)、消毒容器等。
(二)消毒方法
1.对金属设施设备,可采用火焰、熏蒸和冲洗等方式消毒。
2.对圈舍、车辆、屠宰加工、贮藏等场所,可采用消毒液清洗、喷洒等方式消毒。
3.对养殖场(户)的饲料、垫料,可采用堆积发酵或焚烧等方式处理,对粪便等污物,作化学处理后采用深埋、堆积发酵或焚烧等方式处理。
4.对疫区范围内办公、饲养人员的宿舍、公共食堂等场所,可采用喷洒方式消毒。
5.对消毒产生的污水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人员及物品消毒
1.饲养管理人员可采取淋浴消毒。
2.对衣、帽、鞋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可采取消毒液浸泡、高压灭菌等方式消毒。
(四)消毒频率
疫点每天消毒3至5次,连续7天,之后每天消毒1次,持续消毒15天;疫区临时消毒站做好出入车辆人员消毒工作,直至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