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案设计完整版
- 格式:doc
- 大小:35.28 KB
- 文档页数:12
梅花魂的教案优秀8篇《梅花魂》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研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3、整体感知内容,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思想感情;课后拓展延伸。
教学重点:了解梅花的秉性,品味“三哭”,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一、导入1、复习重点字词。
2、全班齐读古诗《梅花》。
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梅花在什么时候开放?它的精神是什么?“魂”是什么意思?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围绕梅花写哪几件事?第一件事: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
第二件事:特别爱惜“墨梅图”。
第三件事:因年老不能回国而难过。
第四件事: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件事:临别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外孙女。
2、思考古诗的出处和理解其意思,体会其情感。
(借古诗抒发自己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
)3、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讨论、交流:文中哪三次提到外祖父“落泪”,表现了外祖父怎样的情感?教念古诗,悲伤落泪无法回国,痛哭失声爱国心送别亲人,泪眼朦胧三、小组合作、交流评析1、画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提示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语句来品读。
)2、根据学生读的,重点理解以下语句:(课件出示)(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比较句子:“惟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珍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珍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梅花魂》优秀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7篇小学语文《梅花魂》优质教案设计篇一学习内容:课文《梅花魂》,古诗词《卜算子·咏梅》、《梅花绝句》(之三)、《白梅》,拓展阅读《苏武的故事》。
学习目标:1、理解“梅花魂”的含义,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念祖国的情感。
2、了解梅花的品格,做一个有梅花品性的人。
3、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心、思乡情,领悟这种感情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1.体会梅花的品格及梅花魂的深刻含义。
2.理解华侨老人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爱祖国的感情。
学习难点理解梅花的品格及梅花魂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梅花的幻灯片12、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的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梅花的故事。
3、板书课题。
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设疑激趣。
二、品花,体会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格。
1、学生展示自己课外搜集的有关梅花的古诗词。
2、出示幻灯片2朗读古诗词《卜算子·咏梅》、《梅花绝句》(之三)、《墨梅》。
师:课文中也有几处写梅花的句子,请大家找找看。
出示幻灯片33、默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
4、梅花有什么特点?结合自己学习的古诗词和课文说一说。
出示幻灯片4,重点朗读写梅花特点的一段话“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呢!”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师:这段话哪些地方应该重读?指名读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总结梅花的特点(坚强不屈,不畏严寒)齐读这段话三、悟魂,感悟中华民族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民族气节。
师: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出示幻灯,51、自由读《苏武的故事》,苏武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动?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023年《梅花魂》教学设计15篇《梅花魂》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梅花魂》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通过五件小事表现了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挚爱。
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课文语句含蓄,感情深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新课程强调读者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本设计力图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利用文本提供的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教材资源。
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感,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入对话,通过有感情朗读训练使学生深入感悟__的内涵。
__教学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读中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奏响情感教学的最强音。
二、学情分析:学生缺乏远离故土、思念家乡和祖国的这种情感体验,有不少学生对梅花的特点也并不了解,而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因而在课前应重视预习,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重点语句,启发学生想象理解,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验情感。
三、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探究,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体会梅花的坚韧与高尚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多元学习,能文“我”交融,受到作者的文与心的感染,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揣摩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五、教学准备: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1.(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在风雪中凌寒独放,傲霜斗雪的风姿。
梅花魂教学设计《梅花魂》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如下是敬业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理的《梅花魂》教学设计(优秀8篇)。
《梅花魂》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会读会写。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质。
3、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以及爱国情谊。
教学重难点: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认识图片中的花吗?(PPT出示梅花)你们学过哪些关于梅花的诗句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字苦寒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看了图和古人关于梅花的诗句,你们有没有发现梅花有什么特点呢?(不畏严寒,不怕风雪欺压)大部分的花都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绽放自己的美丽,而梅花却是顶着严寒,在冰天雪地中傲然独立。
可见它具有非常不屈的品质。
梅花不仅是花中的君子,梅花精神也正是炎黄子孙的品格。
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第六课《梅花魂》。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你们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了,谁能来解释一下“魂”这个字的意思。
(灵魂,精神)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梅花有魂吗?梅花魂指的是什么?)是什么呢?我们先保留着这个问题,带着这个疑问共同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想一想,本文作者围绕梅花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首先进行生字词的检查(PPT出示词语)灵魂腮边训斥玷污呜咽欺凌秉性蒙眬梳理衰老手绢华侨白杭绸抹干净凉飕飕不甚在意颇负盛名风欺雪压眷恋缕缕幽芳葬身异国漂泊他乡(注意蒙眬、曚昽和朦胧的用法,蒙眬、朦胧:指模糊不清;曚昽:指日光不清)3、你能用较后一排中的`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漂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
梅花魂教案(15篇)梅花魂教案(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梅花魂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梅花魂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梅花魂爱国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体会梅花魂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我们来做个游戏:你们认为我说的是对的,就笑一笑,乐一乐,表示赞成;认为我说的是错的,就拉下脸,一脸的不高兴,表示反对。
1.我姓谭,从沙河小学来。
2.我是个男人。
3.我很喜欢语文,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梅花魂》。
(署名权应该是陈慧瑛)4.我是来和大家共同学习《梅花魂》这一课的。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这一课,跟我写魂。
(导写魂字,区别:魄、愧、槐。
注意:不要读作梅花鬼,不要把魂写作其它字。
)你知道魂的意思吗?(精神)一、听读知大意。
打开书,听我读课文,边听边想象文章所描写的情景,想想写了关于外祖父(洪镜湖)的哪几件事?(第13段不读)汇报:(略)从这五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人)我认为,这五件事都在写外祖父思念祖国,作者写的时候很随便,没有什么顺序。
(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二、研读悟精神。
刚才大家听了我的朗读,再仔细和课文对照看看,你发现我的朗读与课文有什么不同?从文章所写的五件事,已能充分表现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与思念了,为什么还要这一段呢?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梅花魂教案》梅花魂教案(1):《梅花魂》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需充足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
因而,这节课上,我将用心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带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紧扣一个魂字,按质疑---释疑---升华这样的主线展开学习,感悟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
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2、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高洁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引题质疑1、揭题,读题。
引导学生紧扣课题中的魂质疑。
2、复习课文围绕外祖父写的五件事情。
3、围绕这五件事件,你能提出哪些不懂的问题呢?(设计意图:俗话说,兴致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那里的质疑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为完成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维感情,并琢磨这种感情是怎样抒发出来的教学目的打下基础。
)二、逐渐释疑(一)解读梅花魂读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能说明梅花魂的话。
反馈,出示句子:是啊,莺儿,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层次一:梅花魂是指梅花的精神。
1、简略地说,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精神2、这段话中哪几句是介绍的梅花的精神?(出示句子)3、那该怎样读出梅花的精神呢?指名读――齐读原先外公爱好梅花,就是喜欢――(梅花的精神)层次二:梅花魂是指中华民族的精神。
1、梅花魂仅仅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吗?再找句子读。
(出示句子)2、播放课件:歌曲《红梅赞》告知学生:这首歌是影片《江姐》的主题曲,歌曲唱的是梅花,歌颂的却是江姐。
那么在你的记忆中像江姐那样有中华民族气节的人还有吗?3、是啊,他们就像这昂首盛开的梅花一样,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带着这种感情,自我再好好读读。
4、外公赞扬梅花,就是赞颂――具有梅花精神的中国人!而他们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梅花魂教学设计5篇《梅花魂》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感情很浓厚的散文,课文以故乡的梅花开放了为开头引起作者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祖父回忆。
梅花年年开放,我的记忆之门也一次次地被打开,而这梅花引发的回忆都跟梅花有关。
课文以回忆外祖父的五件事表达了外祖父爱梅花,他把爱祖国的情寄托在梅花的身上,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也如梅花坚贞不移,虽然身处他乡但对祖国的爱不变。
知识与技能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2,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几件事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2,学习旁批旁注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2,体会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谢了几件事,体会外公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教学难点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高尚品格,理解魂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欣赏梅花图,读梅花诗歌,引入课文:梅花自古以来以它高洁傲雪的品格历尽岁月的风霜愈加引人向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梅花的课文。
二,读课题,质疑1,齐读课题2,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魂是什么意思梅花为什么有魂?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圈出的生字。
3,课件出示生字词。
缕缕埋葬腮边玷污幽芳漂泊。
丝绸所谓梳妆衰老华侨眷恋。
4,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事?5,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归纳课文主要写了外祖父在梅花身上寄托了自己思想爱国的情怀。
四,读文理清层次1,小声读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几件事?这几件事在哪些自然段。
2,师生交流,是总结归纳。
课件出示:教我诗词,泪珠纷纷。
斥我污梅,刮抹梅污。
无法回国,痛哭流涕。
送我梅图,教我学梅。
随我登船,赠我梅绢。
五,品读句子,体会祖父的思乡情怀1、读课文,找出并用横线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2、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一哭”时的情感:(1)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就格外思念家乡的亲人”。
《梅花魂》教学设计7篇小学语文《梅花魂》优质教案设计篇一(一)知识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白杭稠、甚至、无所谓、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让自己感动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二)能力与方法目标:1、进行默读训练,并从中找到疑难问题,尝试自行解决或者合作解决。
2、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感受情感的熏陶。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说起梅花,大家一定非常熟悉。
那么,以前的学习中,梅花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引导学生交流咏梅的古诗,名句,歌曲等。
)是啊,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歌颂梅花。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
板书课题读了课题以后,你有没有产生疑问呢?(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弄明白梅花魂指的是什么?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引入课题,在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沟通的桥梁。
激发了他们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自由舒展的平台。
二、初读,了解“魂”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魂”的发音与笔画、“缕缕幽香”、中“幽”,“衰老”中“衰”的笔画,“缕”的是边音,“葬”是平舌,注意发音规范。
)3、默读课文,不好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在受感动的部分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
4、思考:读完课文,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谁能概括地谈一谈初读课文的感受?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读书、感悟、小组交流、研讨,实践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寻求合作伙伴的`帮助,较好地照顾了个体间的差异。
三、反馈,交流“魂”1、针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进行解答。
语文梅花魂教案(9篇)《梅花魂》教案篇一课前预习:设计意图:从了解梅花入手,让学生了解梅花在中国的特有意义,对于文章中可能出现的疑问和学生可能因为不理解而忽略的重点提前了解。
另外,作为高年级,字词的认读记应放在课外,逐渐学会自己学习。
练习设计:1、了解梅花的习性与特点,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
2、搜集描写或歌颂梅花的歌曲、诗句、文章,唱一唱,读一读。
3、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的出处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针对本文来说,这项预习工作很有必要,参见第一篇点评)4、思考:什么是魂?而梅花的魂是什么?5、读一读课文,把生字词读准记住。
亮点评析:设计意图清晰,预习设计要求表述准确而具体。
整篇练习设计的语言表述都比较简练准确,推荐大家欣赏!商榷:建议把第五项要求提前到第一位。
课堂练习:设计意图:主要以检查预习和引发思考为主。
练习设计:1、大家在课前都做了预习,谈谈你对梅花的了解。
2、题目为《梅花魂》,花怎么会有灵魂呢?梅花的灵魂指的是什么?同学们交流观点。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时,主要让学生对课外内容有所了解,因为课前做了预习,所以要求可以稍微深入些。
讲读课文,主要引导学生体会祖父对梅花,对祖国的情感。
练习设计:1、读课文,看看课文中讲了什么人,什么事。
2、认真读课文,用心体会梅花、祖父、祖国这三者有什么联系。
可以通过以下练习抓住这些联系:(1)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她愈是____,愈是____,花开得愈____,愈____。
他是最有____、最有____、最有____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________,不管________,从来都是____,不肯____。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2)梅花的魂是什么?(3)祖父为什么爱梅花?(4)外祖父如此珍爱墨梅图,为什么现在又把它送给外孙女?3、朗读课后的诗歌《故乡》,这首诗歌以极其形象的话语和浓厚的情感写出了思乡之情,配合课文情境朗读。
梅花魂优秀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4篇)梅花魂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一三自然段,知道梅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通过品读分析第一三自然段,理解外祖父所说的话的内涵,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3、引导学生体会梅花的高洁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教学重点:理解外祖父所说的话的内涵,感悟外祖父由爱梅,赞梅到借物喻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理念:先学后教,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阅读既变成学生个体对文本的感受和美的体验,更变成一种创造性鉴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1——12自然段,谁能说一说外祖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2、交待任务: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外祖父,进一步感受这位华侨老人喜爱梅花,热爱祖国的情怀。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直奔重点,以点带面,自然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
] 二,品读分析第一三自然段1、默读一三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默读一三自然段,想一想:(1)外祖父为什么喜爱梅花(2)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把你的理解在旁边做批注。
2、小组交流[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的理念;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学生本身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3、集体交流教学估计:学生理解的内容(一)梅花是最有名的花出示课件:这梅花……有骨气的呢!(1)交流: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及课文中的句子交流自己对梅花的了解和认识。
(指名说)(教师随机出示梅花图片,体会不怕风欺雪压)(2)学生自读,要求:读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3)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要求:带着对梅花的喜爱,敬仰之情来读。
(4)默读理解:她的含义。
(揭示借物喻人的内涵)[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感受它他和她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她的含义,从而加深对梅花精神的理解,为后面的读提升了情感的铺垫](5)小结:外祖父之所以爱梅花,爱的是梅花的精神——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板书:品格,灵魂,骨气)(二)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都具有梅花的品格出示课件:几千年来……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公开课教案6、《梅花魂》第二课时华师附属梧桐湖学校杨文凯题记:学习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提高习作能力。
教案简析:从课题“梅花魂”着眼,以理解“梅花魂”的内涵为突破口,寻找贯串全文的“梅花魂”所在。
这样的教学构想,抓住了课文的关键,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中先指导学生理解体会课文的难点:老人爱梅花是爱祖国的表现。
扫除学生自己阅读上的障碍。
再放手让他们从文中的几件事中,寻找表现老人爱祖国、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内容。
体现阅读教学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生成为主的特点,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在教学中还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播放歌曲《红梅赞》,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起到了很好地作用。
针对本文内容含蓄、思想性深刻的特点,采用情感朗读来配合教学。
让学生从读中悟情悟理。
加之老师的适时点拨,学生一定能透彻地理解全文。
学情分析本文的主题为“梅花魂——赤子魂——国魂”。
本文体现的是思乡之情,这是生活在父母身边、对社会缺乏认知的孩子们难以深刻体会的,特别是“梅魂”与“国魂”对于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
同时,这一课又是一篇语言非常有特色的美文,更要求孩子们充分运用以前使用过的阅读理解办法,更好地去阅读,去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孩子们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情感体验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本文的教学将努力做到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充分挖掘课文的兴趣点和情感因素,为学生创设主动积极的情感空间,真正做到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目标A、知识目标:1、进一步生字。
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腮边、白杭稠、甚至、无所谓、输理、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积累有关梅花的优美词句,背诵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借物喻人”的特点。
B、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抄写让你感动的词语句子段落。
2、继续进行默读、品析的训练,并从中找到疑难问题,尝试自行解决或者合作解决。
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C、情感目标:1、体会作者是怎样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感受情感的熏陶。
2、懂得“梅花魂”的深刻内涵,并受到这种品格感染。
学习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外祖父的情感,了解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借物喻人”的特点。
学习难点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梅魂-赤子之魂-国魂)。
学习准备1、教师:准备导学案2、学生: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
3、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部分习题。
学习指南:【互动一】一、我会用心地把课文读课文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
二、我要把课文中的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我还想把这些好词抄写两遍,并会用上其中的一两个造句。
三、通过预习,我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可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去概述。
)四、课前积累有关梅花的古诗文。
《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此教案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在第一课时完成初读感知及字词教学的前提下进行。
)一、【互动二】课前播放《红梅赞》,导入新课。
学生谈感受(梅花是我国的一种名花,这首歌不仅唱出了梅花的美,还唱出了梅花的品格,也就是我们即将学到的“梅花魂。
”)二、复习回顾,揭示任务。
1、【互动三】用小标题的形式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回顾旧知,做好铺垫)(1)读诗落泪;(2)珍爱梅图;(3)思国伤感;(4)赠送梅图;(5)送梅花手绢;2、【互动三】从题目入手:梅花是一种名花,但梅魂又是怎样的呢?本文所记叙的五件事又是怎样来表现“梅花魂”的?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学生说出与梅花直接相关的事件)三、从“爱梅”入手,直奔重点段“品梅”,学习第二、第四件事。
1、【互动四】质疑: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第二件事:珍爱墨梅图)2、【互动五】自由读。
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
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通过对老人语言、行动的描写,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3)PPT出示删掉“轻轻、慢慢”与原句的对比(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3、【互动六】“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导入第四件事的学习。
4、【互动七】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学生带着问题在读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3)电视播放歌曲《红梅赞》:冰天雪地,傲然怒放的红梅,优美动听的旋律,深情赞美的歌词。
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梅花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
(4)说说此时,你对梅花有了什么更新的认识?集体背诵(“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 作为中国人,我们也应该像梅花一样。
(5)指名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讨论: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6)再次播放《红梅赞》,同时指出:这首歌是电影《江姐》的主题曲,影片中江姐为了追求革命信仰和崇高理想,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毫不动摇,大义凛然,最后含笑走上刑场,倒在一片梅花灿烂的地方。
歌曲唱得是梅花,实在赞美江姐。
声情并茂的导语使学生深深领悟:梅花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老人爱梅花,就是因为梅花是祖国的象征。
(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
)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
)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此部分内容。
四、总结方法,放手让学生学习第一、三、五件事。
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体现“放”学,发展能力。
)1、默读第一、三、五件事:2、【互动八】思考讨论:“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A、体现在“吟诗落泪。
”(1)“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什么?(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2)“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
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B、还体现在外祖父的言行里;(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
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
”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成了却自己的心愿。
五、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1、【互动九】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点明中心)2、【互动十】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
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这样前后呼应,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3、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4、谈谈学完课文,你在写作上的收获。
5、【互动十一】拓展阅读:课本P29“阅读链接《故乡》”。
6、【互动十二】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六、分层作业设计:(陈达、张鑫等7名同学完成一至五题;杨帆、龚蓓等27名同学完成一至七题;刘畅、丁良丽等13名同学完成一至八题。
)一、读读写写。
幽芳诗词训斥玷污脾气葬身异国颇负盛名慈祥稀罕秉性衰老眷恋飘泊他乡顶天立地二、用线段将左右两边的字恰当地搭配起来。
三、把带点字的读音写在括号里,再读一读。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偶然( )( ) 爱惜( )( )希罕( )( ) 快乐( )( )五、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
( )的梅花 ( )的品格( )的泪珠 ( )的外公六、将下列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2.一枝梅花,有什么希罕呢?3.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七、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钟,文中13段给我们解开这个谜团:1、外祖父之所以爱梅花,爱的是梅花的精神——有、有、有。
2、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环境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A.外祖父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要有梅花坚强不屈的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