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对照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91.52 KB
- 文档页数:1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目的对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比较。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25例。
采用利培酮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阿立哌唑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
以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共计12例痊愈,10例显著好转,1例好转,2例无效;对照组患者中共计8例痊愈,13例显著好转,2例好转,2例无效;在治疗效果方面两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共计有6例,占24.0%,对照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共计有16例,占64.0%,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中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均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然而阿立哌唑具有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标签:阿立哌唑;利培酮;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重症慢性精神疾病,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并且严重的影响到患者和家属的正常生活。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同程度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未明确,相关的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与感知环境、思维、多巴胺受体、遗传以及脑内5-HT 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1]。
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面医学界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25例。
对照组患者中女11例,男14例,年龄在21~49岁,平均年龄为(32.71±3.75)歲,病程为2个月~18年,平均病程为(8.51±4.26)年;觀察组患者中女12例,男13例,年龄在19~48岁,平均年龄(31.60±4.27)岁,病程为1个月~20年,平均病程为(9.04±3.71)年。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目的:比较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
方法:在笔者所在医院首次就诊的精神分裂患者中随机选取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为分为阿立哌唑组(观察组)和利培酮组(对照组),每组31例,分别口服阿立哌唑片和利培酮片治疗8周,治疗前、后用均采用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副反应量表(TESS)检测,每隔两周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阿立哌唑组的总有效率为96.8%,利培酮组的总有效率为9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阿立哌唑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1%,利培酮组为2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立哌唑和利培酮都能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但阿立哌唑与利培酮相比,不良反应少,比利培酮更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标签:阿立哌唑;利培酮;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严重的易反复发作的精神疾病[1]。
由于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人群中的焦虑和压力程度不断增加,患有不同程度精神分裂症的人数逐年上升。
目前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有较多药物,阿立哌唑是在利培酮之后的发现的又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激发5-羟色胺(1A)受体、多巴胺(DA)D2受体及拮抗5-HT2A发挥抗精神分裂作用[2],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作用显著,不良反应少,已成为一线治疗药物。
本文通过观察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为深入研究阿立哌唑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依据,现将报告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试验选取2010年3月-2012年4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精神分裂患者62例,均为使用单一抗精神分裂药物进行治疗的初次诊断的患者,随机将研究对象分组,阿立哌唑组(观察组)31例,男13例,女18例,年龄20~60岁,平均(35.44±9.05)岁,病程1~18年,平均(5.54±3.64)年;利培酮组(对照组)31例,男12例,女19例,年龄22~59岁,平均(36.42±8.67)岁,病程2~19年,平均(5.84±4.05)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比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实施利培酮方案、阿立哌唑方案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24例,选择利培酮方案治疗,治疗组24例,选择阿立哌唑方案,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83%,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5.83%;且对照组的各项PANSS评分均高于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患有精神分裂症对患者,选择阿立哌唑方案疗效突出,在对患者临床疗效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改善其一般病理症状、阴性症状及阳性症状评分,从而改善预后,可推广。
标签:PANSS评分;精神分裂症;利培酮方案;阿立哌唑方案;有效率精神分裂症是临床精神科常见疾病,该病在青壮年人群中较为多见,药物是临床治疗该病的首选,所选药物有利培酮及阿立哌唑等[1]。
为评价利培酮方案、阿立哌唑方案应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价值,本研究选取2014年5月-2016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观察比较两种方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6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进行随机分组研究。
对照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27~50岁,平均(36.6±1.11)岁。
治疗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25~47岁,平均(37.2±2.00)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对照组选择利培酮方案:给予患者服用利培酮(齐鲁制药有限公司,H20070319),初始剂量为1.0 mg/d,用药10 d后,逐渐增加药量,以4.0~6.0 mg/d 为标准进行治疗。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苏邹;阳前军;刘冰【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30例,利培酮组30例,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83.3%,利培酮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组疗效相当,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较少.【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2(024)023【总页数】3页(P2866-2868)【关键词】阿立哌唑;利培酮;首发精神分裂症【作者】苏邹;阳前军;刘冰【作者单位】武汉市武东医院,湖北,武汉,430084;武汉市武东医院,湖北,武汉,430084;武汉市武东医院,湖北,武汉,43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3为探讨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我们以利培酮为对照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为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60分;首次发病,病程≤1年;年龄18~49岁;未经系统治疗,至少2周内未用任何抗精神病药;排除严重躯体疾病、酒及药物依赖、妊娠及哺乳妇女。
共6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
阿立哌唑组30例,男17例,女 13 例;平均年龄(28.5 ±8.2)岁;平均病程(0.5±0.3)年。
利培酮组30例,男16,女14例;平均年龄(27.5 ±9.2)岁;平均病程(0.5 ±0.3)年。
两组以上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阿立哌唑组起始剂量5 mg/d,1周内加至10~20 mg/d;利培酮组起始剂量1 mg/d,1周内加至2~4 mg/d;疗程8周。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重症慢性精神疾病,其所致的社会功能缺陷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患者的生活质量深受影响1。
阿立哌唑是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其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均有明显疗效,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2。
本文以利培酮为对照组,观察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
资料与方法2010年3月~2011年4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
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3;②入组时panss评分≥60分4;③年龄20~60岁;④患有脑器质性疾病或严重躯体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有药物滥用或酗酒史,有药物过敏史,实验室检查异常且具有临床意义者排除。
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阿立哌唑组(a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32.9士7.2岁,病程1~152个月,平均7.0士5.8年。
利培酮组(b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33.4±8.3岁,病程1~145个月,平均6.8士5.9年。
两组在年龄大小、性别、文化程度、婚姻及病程长短、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药物及给药方法:①阿立哌唑(规格5mg/片),a组初始予阿立哌唑口服10mg/日,1周内加至20mg/日,以后视病情渐加量,最高剂量30mg/日。
②利培酮(规格1mg/片),b组初始予利培酮口服2mg/日,1周内加至4mg/日,最高剂量达5~6mg/日。
治疗中可酌情使用苯海索、苯二氮草药和普奈洛尔,不合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及电休克治疗,疗程8周。
疗效判断标准:用panss减分率[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评定临床疗效,规定:基本痊愈(减分率≥75%)、显著进步(50%~74%)、显效(25%~49%),无效(0.05),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