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食物的营养2
- 格式:ppt
- 大小:390.00 KB
- 文档页数:16
小学科学《食物中的营养》优秀教案小学科学《食物中的营养》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食物为我们提供六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以及对身体的重要作用。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了解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观看资料、交流等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激发探究营养成分的浓厚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和继续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知道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用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三教学准备学生:花生米、白纸;碘酒;淀粉;馒头;熟马铃薯;茄子;莴笋;卢柑。
(分别装在八个小塑料杯中)“多幅食物图片”。
(课前先让学生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一)食物含有六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及其作用。
1为什么我们每天要吃不同的食物各种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食物中的营养》。
(板书课题)2食物为我们提供了几种营养素?它们的作用不同,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也不同。
(1)看完蛋白质录像后回答两个问题:蛋白质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哪些(板书蛋白质)课件出示几种富含蛋白质食物的图片。
讲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材料,分为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
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没有蛋白质就没有人的生命,就好像没有砖瓦、水泥、沙子就没有房屋一样,是构成人体的“建筑材料”。
蛋白质也能被分解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蛋白质不足时,消化吸收会出现障碍,如腹泻、肝功能下降和贫血。
营养学家告诉我们:体积越小、肉质颜色越浅的动物越有营养。
(2)播放录像:糖类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糖类的食物有哪些(板书糖类)出示几种富含糖类食物的图片。
讲解:葡萄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
小学科学《食物中的营养》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食物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食物中营养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食物的概念和种类。
食物的营养价值。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食物的作用。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
1.4 教学步骤引入食物的概念,引导学生列举不同种类的食物。
提问学生食物对人体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食物的营养价值。
展示食物的营养成分表,引导学生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素。
第二章:蛋白质2.1 教学目标了解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掌握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
2.2 教学内容蛋白质的概念和作用。
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
2.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蛋白质的概念和作用。
采用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掌握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
2.4 教学步骤讲解蛋白质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蛋白质的重要性。
展示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让学生掌握蛋白质的摄入途径。
第三章:碳水化合物3.1 教学目标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掌握碳水化合物的的主要食物来源。
3.2 教学内容碳水化合物的概念和作用。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食物来源。
3.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碳水化合物的概念和作用。
采用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掌握碳水化合物的的主要食物来源。
3.4 教学步骤讲解碳水化合物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性。
展示碳水化合物的主要食物来源,让学生掌握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途径。
第四章:脂肪4.1 教学目标了解脂肪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掌握脂肪的主要食物来源。
4.2 教学内容脂肪的概念和作用。
脂肪的主要食物来源。
4.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脂肪的概念和作用。
采用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掌握脂肪的主要食物来源。
4.4 教学步骤讲解脂肪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脂肪的重要性。
展示脂肪的主要食物来源,让学生掌握脂肪的摄入途径。
第五章:维生素和矿物质5.1 教学目标了解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2课《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中的第二课。
是在前一课调查、统计了一天中吃过的食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进行探究,是让学生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的基础。
因此,是承上启下的一课,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课。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要让学生认识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其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在能力方面属于“实验能力”的系列,本节课的内容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这节课分为三部分教学:1、食物中含有那些营养成分;2、在一天的食物中,我们能获得哪些营养。
3、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半科学课的学习,已能较为熟练的运用调查、观察、实验、记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这是学习本课的能力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对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对一天的食物已经有了丰富的认识,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我们是通过食物获取营养的,这是我们能顺利进入并完成本课的知识基础。
c$a8cBu3|T}"Oc0 在生活中,学生们对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的认识还相当有限,部分学生甚至一无所知,这是学习本课的障碍,又恰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我们是通过食物获取营养的,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基础。
但孩子们对于食物所含营养成分的认识是相当有限的,甚至是一无所知的,这是学习本课的障碍,【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
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
小学科学《食物中的营养》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重点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素。
1.3 教学难点食物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
1.4 教学准备食物图片、食物样本、营养知识PPT。
1.5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食物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讲解:介绍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素。
互动: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食物营养的了解。
第二章:食物的组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物的基本组成。
2.2 教学重点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2.3 教学难点食物组成与营养素的关系。
食物样本、营养知识PPT。
2.5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上一章的内容。
讲解:介绍食物的基本组成和营养素的作用。
实验:让学生观察食物样本,了解其组成。
第三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3.2 教学重点食物的消化系统和工作原理。
3.3 教学难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3.4 教学准备消化系统图解、食物样本。
3.5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前两章的内容。
讲解:介绍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实验:让学生观察食物样本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
第四章:食物的营养价值评估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评估方法。
营养价值的评估方法和指标。
4.3 教学难点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估。
4.4 教学准备营养知识PPT、食物样本。
4.5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前几章的内容。
讲解:介绍食物的营养价值评估方法和指标。
实践:让学生评估食物样本的营养价值。
第五章:健康饮食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5.2 教学重点健康饮食的原则和方法。
5.3 教学难点健康饮食的实践方法。
5.4 教学准备营养知识PPT、食物样本。
5.5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前几章的内容。
讲解:介绍健康饮食的原则和方法。
互动: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健康饮食习惯。
第六章:食物中的蛋白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蛋白质的来源和作用。
2.1食物中的营养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2.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科学词汇: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
2.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科学方法:调查、观察、实验、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2.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统计的记录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细致的研究态度,同时能意识到自己的观点需要证据的支持。
核心价值观:能意识到自己的观点需要证据的支持。
2.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食物营养成分1.同学们,你们今天早上吃了哪些东西呢?为什么吃了早餐就不容易饿呢?(食物中有有机物、营养、能量)2.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食物中营养的支持,食物中有哪些营养呢?它们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食物中的营养活动2【讲授】食物营养成分活动一: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1.你知道食物中有哪些营养成分吗?(生说,师板书)2.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水。
你想先了解哪个呢?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指导,并随机出示PPT资料。
活动二:一天的食物中有哪些营养。
1.六大营养都藏在食物中,这是老师昨天一天所吃食物的清单,请你根据食物的营养成分给我这一天的食物分类。
我们来作一下分工,第一组找主要含蛋白质的食物,第二组找糖类,第三组找脂肪,第四组找维生素,第五组找矿物质,第六组找水。
2.小组活动→汇报交流7、小结:是啊,有的食物可能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因此我们应该均衡膳食。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5《食物中的营养》,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2.5《食物中的营养》教案课题食物中的营养单元二单元学科科学年级四年级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2.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3.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淀粉和蛋白质。
2.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1.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成分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产生继续探究食物的兴趣。
2.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统计的记录活动中,养成严谨细致的研究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人类可以运用一定的技术辨别食物中的营养。
重点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难点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淀粉和蛋白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 新课聚焦人每天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于食物,不同的食物中含有不同的营养。
食物会给我们身体带来怎样的益处呢?板书课题《食物中的营养》刘老师工作室制作。
交流讨论带着疑问探究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营养成分对身体健康的作用。
2. 科学探索一、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
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
播放视频《食品中的营养》1、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瘦肉、鱼、蛋、奶、豆类等食物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2、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的身体可以储存大量的脂肪和糖类。
(1)脂肪俗称油脂,按来源可分动物和植物两类。
脂肪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热量。
食物中的营养【教学目标】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2.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3.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4.通过实验的方法检验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5.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
6.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产生继续探究食物的兴趣。
7.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统计的记录活动中,建立严谨细致的研究态度。
8.认识到人类可以运用定的技术辨别食物中的营养。
【教学重点】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的方法检验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食物中的营养》。
每天我们都会食用种类丰富的食物,这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怎样的益处呢?人每天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不同的食物中含有不同的营养。
如鸡蛋、牛奶富含蛋白质,蔬菜富含维生素。
观看视频资料,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激发学生兴趣,揭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虽然食物有不同种类,但它们都是由若干种基本营养成分组成的。
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
机体所有重要的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质的参与。
一般说,蛋白质约占人体全部质量的18%,最重要的还是其与生命现象有关。
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脂质是油、脂肪、类脂的总称。
食物中的油性物质主要是油和脂肪,一般把常温下是液体的称作油,而把常温下是固体的称作脂肪。
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糖类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日常食用的蔗糖、粮食中的淀粉、植物体中的纤维素、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等均属糖类。
糖类是一切生命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小学科学《食物中的营养》教案1.1 设计思路1.1.1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食物中的营养为主题,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
1.1.2 结合学生的饮食习惯,培养他们科学合理的饮食观念,提高健康素养。
1.1.3 运用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食物中的营养素2.1.1 蛋白质:介绍蛋白质的概念、作用和食物来源,如肉类、豆类、奶制品等。
2.1.2 脂肪:介绍脂肪的概念、作用和食物来源,如油脂、肉类、坚果等。
2.1.3 碳水化合物:介绍碳水化合物的概念、作用和食物来源,如粮食、水果、糖果等。
2.2 营养均衡2.2.1 概念:解释营养均衡的含义,即各种营养素的比例适宜、相互搭配合理。
2.2.2 重要性:阐述营养均衡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如预防疾病、保持健康体重等。
2.2.3 实践:指导学生如何做到营养均衡,如合理搭配膳食、适量摄入各种营养素等。
2.3 食物中的有害物质2.3.1 概念:介绍食物中的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
2.3.2 危害:说明有害物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如慢性疾病、过敏反应等。
2.3.3 预防: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减少食物中有害物质的摄入,如选购安全食品、正确处理食物等。
三、教学内容3.1 食物中的营养素3.1.1 蛋白质:开展“寻找蛋白质”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了解蛋白质的存在。
3.1.2 脂肪:通过观察不同食物中的脂肪含量,让学生认识脂肪的作用和摄入过多对健康的危害。
3.1.3 碳水化合物:通过品尝不同类型的碳水化合物食物,让学生了解碳水化合物的特点。
3.2 营养均衡3.2.1 营养配餐: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餐谱。
3.2.2 营养评价:学生互相评价餐谱的营养均衡程度,并提出改进意见。
3.2.3 营养知识问答:开展营养知识问答活动,检验学生对营养均衡的掌握程度。
3.3 食物中的有害物质3.3.1 食品安全小常识: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食品安全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