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安石《狼山观海》诗词赏析

王安石《狼山观海》诗词赏析

王安石《狼山观海》诗词赏析
王安石《狼山观海》诗词赏析

王安石《狼山观海》诗词赏析

狼山观海

宋代:王安石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

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创作背景

这是王安石的一首逸诗。《临川集》和李壁的《王荆文公诗笺注》以及沈钦韩的《王荆文公诗文笺注补注》都没有收这首诗,而是明万

历年间编纂的《通州志》中记载,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年间曾任海门

县令,当时通州属淮南路,这和宋史本传所载“擢进士上第,签书淮

南判官”相合

赏析

这首气势磅礴的诗,既描狼山之景,又抒诗人之情,在众多关于

狼山的诗篇中可称冠冕。

首*起全篇,突兀峥嵘。“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登山面江望海,只见波浪滔天,西向而望,无边波浪拍天而来,缘此

而提出是谁凿破了万里之外的昆仑山,使大水冲决而出,奔腾而下?

北宋时狼山还孤悬江中,尚未和陆地相接,到南宋文天祥《渡海望狼山》时也只见“狼山青几点,极目是天涯。”王安石是登山眺望,又

处于长江出海处,和唐代杜甫登夔州白帝城时所写《登高》虽也见

“不尽长江滚滚来”不同,那是在长江中上游,从高处俯瞰,而狼山

仅一百多公尺高,和长江入海处的江面开阔相比较,就更觉江阔水大,

波浪拍天。“凿破昆仑,地势高,水量大,气势恢宏。用“谁凿破”

的提问,更是想落天外。诗一开始就攫住读者,加之“无边波浪拍天来”更给人以汪洋浩渺之感,且有震撼力。这个开篇,不但起笔不凡,而且为全诗抒情奠定了基础。

颈联写近景,叙感受。“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诗人是春季早晨登临狼山的,只见云雾迷漫,岛屿、沙洲都在雾幔之中,春暖之后,春雷动,原来冬眠蛰居的鱼龙都活跃起来,上句的静景,和富有动态感的下句相映衬,使人更觉得春意勃郁。如果说首联

从宏观上写出了狼山地处长江之委海之端的地理形势,那么此联就从

近景上写出了狼山的地貌特色。

腹联宕开一笔,赞此处犹如仙境。“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

几时回。”“阆苑”,传说神仙所在的地方。到哪里去寻找阆苑的仙

人呢?意谓这里就是人间仙境。“灵槎”即星槎,古代神话中往来天

上的木筏,《博物志·杂说下》:旧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滨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诗人由上两联的实写,到此转为虚写,意在赞美狼山实为神仙居所。以上则将狼山的远景、近景、实景、虚意写全、写足,充分显示了狼山的风貌和意境。

尾*绾全诗并发感概。“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王安石从家乡临川出来后,应试、为官,还不曾有后来丰富的阅历,

初见如此浩渺江面,“始觉今朝眼界开”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赞叹之

言出于胸臆。登狼山,“举首四顾,海阔天空;长啸一声,山鸣谷应”确使人眼界顿开,心胸豁朗。

《狼山观海》系王安石早期作品,从此可见这为他后来的创作现

出端倪,也为有宋一代诗作埋下根芽。象“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

浪拍天来”“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语言率直,就如钱

钟书先生所说的“把锋芒犀利的语言时常斩截干脆得不留余地,没有

回味的表达了新颖的意思”(《宋诗选》第48页)缪钺先生也说:“王

安石少以意气自许,故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涵蓄。后为郡牧判官,

从宋次道尽假唐人诗集,搏观而约取,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

趣。”(《宋诗鉴赏辞典》第11页)《狼山观海》正体现了王安石早期的诗风。这也可能是北宋初期诗风使然,同时王安石这个诗风也为宋诗的质直、散文化,形象思维不及唐诗埋下根芽。

《狼山观海》虽然是王安石的一首逸诗,不过它给留下了写南通狼山的名篇,也可窥见王安石早期诗风,并对研究宋诗有一定价值。不但南通人重视它,也是王诗与宋诗研究界值得珍视的。

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译文及赏析

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译文及赏析 原文: 《半山春晚即事》①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②。 翳翳陂路静③,交交园屋深④。 床敷每小息⑤,杖屦或幽寻⑥。 惟有北山鸟⑦,经过遗好音⑧。[1] 注释: ①半山:在江苏江宁,由县东门到钟山,恰好为一半路程,故称作半山。春 晚:即晚春,暮春。即(jí)事:就眼前景物作诗。 ②酬:报酬,赠答,这里是“赐予,带给”的意思。清阴:清凉的树阴。 ③翳翳(yìyì):树阴浓暗的样子。陂(bēi)路:湖岸,塘堤。 ④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园屋:田园、房屋。深:幽阴深邃。 ⑤床敷(fū):安置卧具。每:每每,常常。 ⑥杖屦(jù):拄杖漫步。或,有时。幽寻,探寻风景之胜。这两句是说, 常常无事休息,有时又上山看看风景。 ⑦北山:即钟山。 ⑧遗(wèi):赠送,这里引申为“留下”之意。好音:美妙的叫声。[2] 译文: 晚春的风把花吹走了,带给我一片清凉的树阴。 塘堤和山园笼罩在浓密的绿荫中,幽静深邃。 常常设椅小坐休息,偶尔也扶杖漫步,探寻美丽的风景。 这里万籁无声,只有北山上的小鸟经过时,会留下美妙的声音。 赏析: 半山,在江苏江宁。由县东门到钟山,这里恰好为一半路程,故称作半山。 作者力行新法失败后, 晚年退居江宁, 并于元丰年间 (1078—1085) 营建半山园, 自号半山。这首诗表现了他隐退生活的一个侧面。 起首二句至为奇妙,寥寥十字,摹尽春色的变化,显示了一幅绿肥红瘦的景 象。常人写红花凋谢,会有惋惜之情,而使诗歌

染上一层淡淡的哀愁。此诗却不然,诗人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表达,所以在 他笔下展现的是欣欣喜人的景象。春风是无法“取”将花去的,但若没有这个 “取”字,就不能形象地表现自然景象之变换;春风也不会“酬”与清阴,但若 没有这个“酬”字, 就不能体现作者欣然自得的情怀。 若无此二字, 诗人的达观, 春风的和煦,就不能跃然纸上了。 春风慷慨赐与清阴,诗人于是尽情去欣赏。所以三、四句以“清阴”为本, 稍作敷展。“翳翳”,是形容树木茂密的状貌,“交交”,则是形容树木相互覆 盖交加的样子。只见那小路沿着山坡在茂密的树林中蜿蜒曲折,伸向远处,一片 静谧, 在葱茏的深处, 园屋隐约可见。 这两句写静, 略有唐人常建“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风味。然而常建的诗是禅寂之静,此诗 用了“翳翳”、“交交”,显得更有生意。 五六句笔锋一转,顺势推出主体形象。床敷,即安置坐具,杖履,指扶杖漫 步。二句截取两个生活片断来刻画半山园主人的风神。或居家凭几小憩,或寻幽 拄杖独行。 两者虽是一静一动, 但同样表现了诗人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乐的心境。 在此宁谧的氛围里, 突然传来阵阵清脆悦耳之声, 抬头看去, 原是北山一鸟, 掠飞而过,留下一片“好音”。这两句极富韵味。北山即钟山,六朝时周颙曾隐 居于此。此时的北山,除了诗人独步寻幽之外,杳无人迹,只有声声鸟鸣,偶尔 来慰其岑寂。诗人在平夷冲淡的外表下,怀孤往之志、举世无人相知的感慨显示 于言外。前人评价说:“寓感愤于冲夷之中,令人不觉。”(高步瀛《唐宋诗举 要》)[3] [王安石 《半山春晚即事》译文及赏析 ]相关文章:

古诗半山春晚即事翻译赏析

古诗半山春晚即事翻译赏析 《半山春晚即事》作者为宋朝诗人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前言】《半山春晚即事》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生活环境的幽静美丽和退居后的安舒闲逸,脱去常人惜花伤春的窠臼,生动地描绘了暮春时庭园的种种佳景,尤其末二句则在宁静、喜悦感受的抒写中,又隐约地透露了世罕知音的淡淡哀愁。【注释】⑴半山:在江苏江宁,由县东门到钟山,恰好为一半路程,故称作半山。春晚:即晚春,暮春。即事:就眼前景物作诗。⑵春风:一作“晚风”。⑶酬:报酬,赠答,这里是“赐予,带给”的意思。清阴:清凉的树阴。⑷翳翳:树阴浓暗的样子。陂路:湖岸,塘堤。⑸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园屋:田园、房屋。深:幽阴深邃。⑹床敷:安置卧具。每:每每,常常。⑺杖屦:拄杖漫步。或,有时。幽寻,探寻风景之胜。这两句是说,常常无事休息,有时又上山看看风景。⑻北山:即钟山。南朝宋周颙与孔稚圭曾隐居于此,后周颙离山出仕,孔曾作《北山移文》表示讥刺。王安石有《思北山》等诗,寄托真心隐逸的心境。 ⑼遗:赠送,这里引申为“留下”之意。好音:美妙的叫声。【翻译】春风虽然把百花取走,却酬谢人清凉的绿阴。幽暗的池边小路十分宁静,草木掩隐的园屋多么深沉。我时而打开床铺稍事休息,

时而扶着手杖去寻幽探胜。只看见钟山的小鸟飞来,经过我这里留下了一串动听的歌声。【赏析】这首诗表现了王安石隐退生活的一个侧面。起首二句至为奇妙,寥寥十字,摹尽春色的变化,显示了一幅绿肥红瘦的景象。陈衍说起二句本于唐人“绿阴清润似花时”,但安石的两句含义却深厚得多,感情色彩浓烈得多,韵味也胜 过许多。常人写红花凋谢,会有惋惜之情,而使诗歌染上一层淡淡的哀愁。此诗却不然,诗人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表达,所以在他笔下展现的是欣欣喜人的景象。春风是无法“取”将花去的,但若没有这个“取”字,就不能形象地表现自然景象之变换;春风也不会“酬”与清阴,但若没有这个“酬”字,就不能体现作者欣然自得的情怀。若无此二字,诗人的达观,春风的和煦,就不能跃然纸上了。春风慷慨赐与清阴,诗人于是尽情去欣赏。所以三、四句以“清阴”为本,稍作敷展。“翳翳”,是形容树木茂密的状貌,“交交”,则是形容树木相互覆盖交加的样子。只见那小路沿着山坡在茂密的树林中蜿蜒曲折,伸向远处,一片静谧,在葱茏的深处,园屋隐约可见。这两句写静,略有唐人常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的 风味。然而常建的诗是禅寂之静,此诗用了“翳翳”、“交交”,显得 更有生意。五六句笔锋一转,顺势推出主体形象。床敷,即安置坐具,杖履,指扶杖漫步。二句截取两个生活片断来刻画半山园主人的风神。或居家凭几小憩,或寻幽拄杖独行。两者虽是一静一动,但同样表现了诗人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乐的心境。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阵阵清脆悦耳之声,抬头看去,原是北山一鸟,掠飞而

王安石《题齐安壁》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王安石《题齐安壁》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 赏析 王安石《题齐安壁》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题齐安壁 王安石 日净山如染,风暄草欲薰。 梅残数点雪,麦涨一溪云。 1.“风暄草欲薰”一句写的是怎样一种景象? 2.“残”和“涨”两字分别写出了梅和麦怎样的生长特征? 答案: 1.在暖洋洋的春风里,野草蔓延滋生,散发出阵阵 香气。 2.“残”写出了梅花在春天已逐渐凋谢;“涨”写 出麦苗喜人的长势,如春水一样快速生长。 补充资料 汉语有些字,一个字,却能表现某种过程,很含混,却又分明,就像这首诗裏的「浄」、「染」、和「薰」。 「浄」很奇怪,繁体字裏是三点水,简体只剩两点。这个字据说还有另一个读音,音同「撑」,冷貌。净化,似水层层冲刷,波浪滔滔。像海潮。夏说,大海最寂寞,因为大海永远只在重复一个动作——这是盛大的寂寞。

作为通常的那个读音时,《说文》裏言其原意为鲁北城门池——护城河的名字,大概是吧,是春秋的事情了。 「染」,这个字单看看不出主动被动,可以被染,也可以染别人,或者自愿去染,颜料色彩是染,习惯毛病 也是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个字就够这句话的意思了。第一次看到「染」字的时候,我以为读成九。最早开始认字是从一二三四这些开始,完了是壹贰叁肆,「七」是「柒」,看「染」就像「九」。想起「玟」其实应该读民,同「珉」,而不是读文。「染指」的故事在《左传》裏,一个吃甲鱼的故事,後来用以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这个词挺好。我很喜欢看扎染的蓝衣花布,那股劲,韧性,就像柳条。 「薰」,估计这个字一出来组词都是「薰衣草」,普罗旺斯、北海道,浪漫到天翻地覆。我翻了《本草纲目》,没查到这个名字。好像之前看过的一种叫「零陵香」的,也名蕙草,单字「薰」也是同一物件。《庄子·天下》裏有句:「薰然慈仁」——注释说,此处「薰」意为温和。又浪漫又香软又温和,想起来,温柔乡。 回头再看第一句,却又觉的有机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十首赏析

《龟虽寿》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 南朝钟嵘写了一部《诗品》,品评诗人,区分第等,把曹操的诗置于下品。可是,曹操的诗却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为什么理论家的眼光同读者的赏爱如此大不相同呢?这是一个颇为发人深思的问题。王大将军击节赞赏的诗,是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龟虽寿》。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一组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不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论吗!《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这是一首真正的诗歌,?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正如《文心雕龙?时序》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尤其是曹操,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其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充满激情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灼着夺目光彩。钟嵘将曹操置于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曹操这样一位豪气盖世的英雄,是不屑于雕章啄句的。钟嵘六朝时人,当时

王安石《即事》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王安石《即事》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王安石《即事》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即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试题一:从首联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由此联想到陶潜《桃花源记》中描写美景的哪两个句子? 参考答案 是春末或夏初。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答题区间是首联。从“暖草如积”可知不是初春与盛季,更不是秋 冬两季,应为春夏之交;“山晴花更繁”也进一步证明 了这一点。其中“草如积”与“芳草鲜美”同意同境,“花更繁”与“落英缤纷”同意同境。“落英”也解释 为“盛开的花”。) 试题二 (1)简析首联“暖”和“晴”的表达效果。 (2)二三联描绘了一个什么画面? (1)“暖”和“晴”。“暖”字不仅描绘出小径上春意融融、温煦和暖的景象,也揭示了“草如积”的原

因;“晴”字写出了山上天气晴好、阳光明媚的景象, 正因为阳光朗照,所以春花才开得格外繁盛。这两个字 分别与“径”和“山”搭配,而不直接说“日暖”“天晴”,可谓突破常规,别有情致。 (2)二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幽美、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流水曲折,村舍稀疏,鸡犬相闻,生活安逸。这种画面正是作者理想的生活图景,与陶渊明笔下的 “桃花源”意境一致,所以诗人才会“疑是武陵源”了。 赏析 此诗描绘山村春景。山明水曲,草盛花繁,村舍疏稀,鸡犬相闻,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环境幽美如画,“纵横”、“高下”。这一联以“纵横”“高下”为对,经纬交错,构织了一幅谐和匀称的画面:一道河水曲折 流过,村中高高低低地散布着几户人家。这两个词,不 仅突出了乡村山高水阔的环境特点,更显出自由宁静的 气氛。 是荆公的写景佳篇。据《王直方诗话》说,本篇深受苏东坡喜爱,东坡曾手写此诗。诗题一名《即事》。

关于小斋即事的理解与赏析

一、小斋即事刘一止① 二、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句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解析】这道题是为了让考生更好地理解全诗主旨而作的一个铺垫。?怜琴?一般人都是喜爱琴的音声,?爱棋?一般人都是喜欢爱用它来娱乐、角逐,但作者却不,他在第一联中明确表示,他?怜琴?是因为它的?弦直?,他?爱棋?是爱它的?局方?,即爱棋盘的方正。第二联两句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较得失?一句是承?爱棋?句而说,因为?爱棋?是爱棋的方,所以没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记宫商?一句是承?怜琴?句而说的,由于?怜琴?爱的是?弦直?,在不音声,故怎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正是有了这第二联的两句,更突出了第一联中?为弦直一因局方?的句意。 9.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 【参考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解析】上一题的铺垫,使考生对作者的思想有了个了解,再加上注①刘一止简介提供的一些背景材料,更是启发考生,作者表面写的是琴棋,实际上是在托物言志。作者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从诗的第三联可看出,作者虽说?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但显然这只是反语,?世愈疏?决不是因作者的年老,而完全是由于作者的方直之品不变;?万事妨?也并非是由于作者的?拙?,也还是因为他不圆通,有棱角。这样,作者正直之品不变,其结果就只能落得个小斋独处,无法去系国家的?兴亡?了。在三、四两联中,作者实际抒发的是这样的情怀: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不公的讥讽。 赏析: 即事为诗,比较自由随便,不象军国大题目那么庄严。小斋即事.当然要与小斋生活情事相关。这首诗即从小斋常具之物琴,棋上着眼。不过诗并没有去描写琴棋生舌,而是借琴、棋二物以写志抒怀.显得机杼独出,别开生面。 首联单刀直入,直陈本意。但由于所言均出常情之外,便有一种新颖引入的力量。怜,是爱的意思。爱琴,一般说来,自然是因为喜音,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是把琴弹出声来,意在音,而不在琴,传说陶渊明抚无弦琴,不一定可靠。即使确有

王安石《梅花》阅读答案及赏析

王安石《梅花》阅读答案及赏析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数枝:几枝。 凌寒:冒着严寒。 遥知:远远的就知道。 为:因为。 暗香:形容若隐若现、时断时续的花香。本篇指梅花淡淡的似有似无的幽香。 【佳句赏析】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雪是高洁的,但梅花除了具有雪一般的高洁以外,还具有雪所不具有的香的品格。这梅花不仅凌寒呈艳,而且在严寒中播送出暗香。严寒压不倒梅花的香,于此更显出它凌寒的傲骨。 【阅读训练】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 ________两字点明地点;_______两字交代时间,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独自开与_________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 诗歌并没有描写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形态,而是着意写梅花怎样的品格?用诗句回答。 南宋人李壁评此诗说:《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不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荆公略转换耳,或偶同也。其言下之意,是说王安石的诗有抄袭这首乐府诗的可能。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评析。 阅读答案:这首古乐府只不过就梅花而咏梅花,形象和意境都没有跳出梅花本身。而王安石诗的凌寒独自开,显示了诗人对梅花的感情,表达了不惧恶境的心境,所咏的是有我之境,不是客观的描写。 【译文】 墙角里生长着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在开放。 远望就知道那不是白雪,因为有阵阵幽香飘过来。 【古诗今译】 在偏僻的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在冒着严寒默默地开放。远远地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梅花那淡淡的幽香早就一阵一阵地从远处隐隐传来了。 【赏析】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谥号文。神宗熙宁三年和八年两任宰相,曾积极进行政治经济改革。但由于受保守势力的反对,终于失败并被罢相。晚年退居在江宁钟山,悲愤死去。他工于绝句,且内容充实,语言精练,风格雄健。晚年作品艺术造诣极高。作品有《临川文集》。 作者王安石当时正处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仍然积极力主改革,因此,非担得不到朝廷的支持,反而却遭到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在这种情况下,其孤独的心态和艰难的处境,与梅花共同之处自是可知的。这首小诗看似平白浅显,实则意味深远,它告诉人们坚强高洁的人格才最具伟大魅力。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其意大致为,在墙旮旯的地方,有几枝梅花正在那儿冒着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一)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练习】 1、《峨眉山月歌》中作者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将纪行、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借月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诗人借月抒发了的对亲友家乡的思念之情。 3、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4、写作手法:前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不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暗示了行船之事。 5、赏析“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月亮人格化,并当做亲密的朋友看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主题】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练习】 1.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答:两句运用了以乐境写哀境的写法,写今日相逢正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时节。这“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又”字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2.这首诗以叙事为主,前后两句分别讲述了怎样的情形? 前两句讲述青年时恰逢盛世,经常出入豪门权贵之家,听李龟年唱歌的生活情景;后两句讲述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与李龟年再次相遇的情形。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的作者对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无限感慨和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三)《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⑵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划线的诗句所表现的景象。(2分)低头看回乐峰前,那莽莽大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如同白雪一般,白茫茫一片;抬头看,受降城外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

古诗钟山即事翻译赏析

古诗钟山即事翻译赏析 《钟山即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前言】 《钟山即事》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反映的是幽闲意境,抒写了诗人神离尘寰、心无挂碍的超脱情怀,但字里行间也蕴含着的孤独、寂寞和政治上失意的心情。 【注释】 ⑴钟山:紫金山,今江苏省南京市。即事:就眼前景物加以描写,有感于当前事物 ⑵涧水:山涧流水 ⑶竹西:竹林西畔。弄春柔:在春意中摆弄柔美姿态的意思 ⑷茅檐:茅屋檐。相对,对着山 ⑸幽:幽静,幽闲 【翻译】 山间的溪水在竹林中无声无息的环绕流淌,竹林边的花草也在浓浓的春意中默默地摆弄着娇羞柔美的身姿。在屋檐下对着钟山整整静坐了一天都没听见一声鸟叫,真是太幽静了。 【赏析】 王安石在晚年罢相隐居之后,诗歌创作也发生了变化,政治题材

减少了,写湖光山色的小诗多了,壮年时代的豪放雄奇的风格改变了,取而代之的是清空精绝、雅丽低回。这个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则更为成熟了,有一唱三叹之感。 这是一首饶有风味的小诗。诗人坐在家门口,对着涧水、绿竹、花草,兴趣盎然。不知不觉地,白天过去,夕阳下山,山中十分幽静,连鸟都不叫一声。看似脱去世故,其还是人退而心不退,故作此诗,以表达心中的不平。在诗人王安石的笔下,一切都是鲜活的,都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涧”是鲜活的,在山间竹林里回环往复,奔腾跳跃,唱着歌,带着笑流向远方;“竹”也是鲜活的,仿佛在你的思维深处亭亭玉立,舞动腰身,款款弄姿,将那婀娜的影子倒影于流水之中;再看那“花草”,正在舞弄柔情。 然而,在诗人的笔下,一切又都那么幽深静寂,“涧”是幽静的,“竹”是幽静的,“花草”也是幽静的,无声无息,自生自长,随心所欲,享受春天,自我陶醉。人,“茅檐相对坐终日”,整天整日一声不响地在屋檐下对着大山静静的坐着,幽闲、寂寞至极。末句是改用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安石翻过一层,变成“一鸟不鸣山更幽”。对这样的改写,前人多有讥刺,认为一鸟不鸣,山自然更幽,用不着多说,所以王安石这么一改,是点金成铁。王安石的诗与王籍的诗实际上代表了两种修辞手法。王籍是用反衬。山中鸟雀齐鸣,声音扑耳,是因为山里已没有人,成了鸟的世界,鸟才会如此啼鸣,就像欧阳修《醉翁亭记》所说,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群鸟乐也”。这样写,寓静于闹,更富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十首赏析

《龟虽寿》 【赏析】 《龟虽寿》写于孟德东平乌桓之后,此时,他省察到自己已人到暮年,应抓紧时间干一番一统中原平天下的事业,这首诗正是他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雄心外现。这首诗共分为三个层次: 一、“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为诗歌第一层。“神龟”,古人认为龟为长寿之物,性通灵,故称;“腾蛇”:传说中能兴云驾雾的、与龙同类之物。诗人在这里以龟蛇起兴,说明世间一切事物(包括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都不能逃离“竟时”“成灰”的命运。这四句看似极消沉,极颓伤,而且,在他的诗作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回首前尘往事,人生倏忽,弹指间,已届老境,感到人生如水、逝者如斯、去而不返的短暂。诗人在这几句诗中,有一种正视生命的勇气和忧患意识,这绝不是所谓的消极情绪,恰恰是一种质直的人生感悟。惟其如此,才有了下面豪迈的气概的勃发。 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宏壮的音调,显示了诗人老当益壮的雄心,即对历史的责任感和对前途的自信心。“老骥”,年老体衰的千里马;“烈士”,胸怀壮志之人。诗人以老骥自况,将其心思宣泄无遗。如果一个人,因体悟到人生易逝的痛苦后,只是用哀伤的眼神和痛苦的眼泪换取人们的同情,并用这种同情来抚慰自己受伤的灵智的话,就会失去人生的目标和追求,就会在消极的苦境中苟活,那么,他的诗作和话语就会成为颓废主义的说教,是不会给人精神上的豪放和情绪上的激昂的感发的。相反,曹操正是因为认识到了人生难永,所以要用继续建功立业来消弥人生短暂这一大憾事。曹操的这一要在暮年创建伟业的豪迈进取,使这一句成为传诵千古的规箴警言。 三、“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人的寿命长短的期限,不全在上天的支配,如果加强人的主观修养,也可延年益寿。这一句承上文之“暮年”,表明了自己渴望长寿的心愿,因为时间,对他这样暮年的人来说,已弥足珍贵,他需要时间施展他的理想和抱负,这一点我们可以和前一节联系互证。这一层的说理,把激荡人心的诗情和对人生的睿思哲理融为一体,发人深省,耐人寻味,也给壮年者深深的启示。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一句是为合乐时所加,与正文内容无涉,所以笔者在前面抄录全诗时如上排列。 总之,本诗是一首慷慨多气的抒情诗,体现了建安风骨的鲜明特点,读起来铿锵有力,决无缠绵凄恻的情调,透露着诗人坚定的意志和内外如一的质直个性。不仅如此,这首诗诗情与哲理交融,构思新巧,语言清峻刚健,将诗人的千里之志表述得气雄力坚。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似乎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奥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田园居》),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莱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 于是,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

7即事即景感怀诗

即事即景感怀诗鉴赏 【复习要点】 1、了解即事即景感怀诗的主要特点。 2、掌握即事即景感怀诗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思路。 【知识梳理】 一、概念: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或眼前景物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二、思想内容 天涯羁旅的愁思、思亲念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情深意长的劝勉,游历山水的感悟等。 三、艺术特色 直抒胸臆、借物抒情、借景抒情、虚实相生、想象与联想、烘托与渲染等以及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四、考查重点 分析诗歌即时即景而引发的所思所感所想,鉴赏诗作刻画的形象,区辨运用的表达技巧及作用,赏析炼字炼意所在。 【方法点拨】 1.从关键信息入手把握诗歌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关键信息包括命题给出的注释,诗歌中抒发情感的字词,承载情感的意象,题干中透露的信息等,它们往往成为把握诗意的切入点。 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①路静,交交②园屋深。 床敷③每小息,杖履或幽寻。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陂(bēi):池塘。②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③床敷(fū):床铺。 结合诗意,简析诗歌借助哪些景或事,表达了怎样的心境? 【答案】诗歌描摹了半山的春天,有花落后树枝叶茂送来的绿茵,有春鸟飞过留下的悦耳鸣声,我或小憩,或踏青,表达了诗人闲居半山的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乐的心境。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选材与思想感情间的关联。诗歌标题给出的信息有时间和地点,春天给人的感觉可能是愉悦欢快,也可能是惜春伤感。前两句描写了春花虽然凋落,但“红瘦”换来的是“绿肥”。由此我可以在这样一个春末的季节,或休憩,或踏青,就连春鸟送来的也是悦耳的 1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语文诗歌练习题 1、秋夜曲(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 (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① 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②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3、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4、.闺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 5、鹧鸪天(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 (2)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 (3)“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题奉晚(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古诗的特点:贵形象,贵情感,贵含蓄;贵凝练. 如何读懂诗歌: 1、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古人的生活情境。 相关的文言知识:古诗是用古代汉语写的。 相关的诗歌常识:题材与体裁;句与联;意象与意境;情感基调与思想感情;写作手法等 2、抓住:题目、作者、注释、意象、情感基调、题材、关键词句、诗歌中的人、思想情感等。 3、贯通:诗歌中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4、整合: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

最新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原文译文及赏析

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原文译文及赏析 作者:王安石加入日期:14-05-27 《半山春晚即事》①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②。 翳翳陂路静③,交交园屋深④。 床敷每小息⑤,杖屦或幽寻⑥。 惟有北山鸟⑦,经过遗好音⑧。[1] 注释 ①半山:在江苏江宁,由县东门到钟山,恰好为一半路程,故称作半山。春晚:即晚春,暮春。即(jí)事:就眼前景物作诗。 ②酬:报酬,赠答,这里是“赐予,带给”的意思。清阴:清凉的树阴。 ③翳翳(yìyì):树阴浓暗的样子。陂(bēi)路:湖岸,塘堤。 ④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园屋:田园、房屋。深:幽阴深邃。 ⑤床敷(fū):安置卧具。每:每每,常常。 ⑥杖屦(jù):拄杖漫步。或,有时。幽寻,探寻风景之胜。这两句是说,常常无事休息,有时又上山看看风景。 ⑦北山:即钟山。 ⑧遗(wèi):赠送,这里引申为“留下”之意。好音:美妙的叫声。[2] 译文 晚春的风把花吹走了,带给我一片清凉的树阴。 塘堤和山园笼罩在浓密的绿荫中,幽静深邃。 常常设椅小坐休息,偶尔也扶杖漫步,探寻美丽的风景。 这里万籁无声,只有北山上的小鸟经过时,会留下美妙的声音。 赏析 半山,在江苏江宁。由县东门到钟山,这里恰好为一半路程,故称作半山。作者力行新法失败后,晚年退居江宁,并于元丰年间(1078—1085)营建半山园,自号半山。这首诗表现了他隐退生活的一个侧面。 起首二句至为奇妙,寥寥十字,摹尽春色的变化,显示了一幅绿肥红瘦的景象。常人写红花凋谢,会有惋惜之情,而使诗歌染上一层淡淡的哀愁。此诗却不然,诗人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表达,所以在他笔下展现的是欣欣喜人的景象。春风是无法“取”将花去的,但若没有这个“取”字,就不能形象地表现自然景象之变换;春风也不会“酬”与清阴,但若没有这个“酬”字,就不能体现作者欣然自得的情怀。若无此二字,诗人的达观,春风的和煦,就不能跃然纸上了。

王安石的散文艺术赏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218250929.html, 王安石的散文艺术赏析 作者:张桐菲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36期 摘; 要:王安石是我国北宋时期,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不管是在从政、治学还是做人等方面,都将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定为儒家的圣人之道。他将自己从政实践、渊博学识和富于创想的思想紧密结合,从而进一步开拓了自己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的创新,在中国悠长的历史画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笔者在本文中对王安石散文的艺术特点进行了赏析。 关键词:王安石;散文艺术赏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6-0-01 前言: 王安石的散文风格独特,他研习借鉴了韩愈的写作手法,因此既有韩愈的气雄词峻的风骨,却又独创新奇,自成一面。我们可以根据他本人的官宦仕途和思想观念变化等,体会他的散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各具不同特色。 一、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号半山(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和文学家,北宋名相。他的一生虽然有些短暂,但是无论在政治上还是文学上他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在诗词歌赋和散文方面的创作,他的文章具有鲜明独到的观点且析理透辟,有《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等存世之作。他感于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发动了一场规模巨大的社会改革运动,即后世皆知的“王安石变法”。文人出仕且对当世国家命运影响巨大的千古年来唯有王安石一人。 二、王安石散文艺术之拗折峻健 王安石性格固执,做事坚持己见,宋人称他为“拗相公”,这种“拗”劲也能从他的散文中得到体现。在《答司马谏书中》中王安石慷慨激昂地驳斥了司马光加给他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五个罪名,且“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坚决表明了自己变法的决心。他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民言不足恤”的思想特立独行,震惊当时世人。在《宋史》王安石本传中,还突出描写了他“拗”的个性和思想:“安石必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根据文献记载,王安石的性格倔强刚愎,文如其人,这也是使得他文风拗折峻健的因素之一。他能够面对社会现状进行认真思考,这种思考方式和态度被他贯穿在处理政事和写文章中。通过阅读他的散文,可以折射出王安石性格中的独特创新品质——拗折峻健。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10首赏析

七年级上册㈠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人以老马自喻,写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表达了追求伟大理想永不停止的豪迈情怀,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2、“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从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㈡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请自选角度,对“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进行赏析。 示例1: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2、这两句诗用词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斜”字形象描绘出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突出了环境的优美,画面感强。 2、下列有关这首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作者孟浩然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他与同时代的诗人王昌龄并称。 B、《过故人庄》从诗歌的形式上看是五言律诗,从内容上看是田园诗。 C、全诗由“邀”到“至”“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D、整首诗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园生活简朴亲切。 点拨: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 2、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朗读尾联,你认为最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说说理由。 示例一:应重读“还”。“还”是“再”的意思,诗人深为农庄的美景和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花。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人的深厚友情,体现了回归自然的情趣。 3、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横斜,延伸向远方。 ㈢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竹从小路弯弯曲曲,一直通向幽深的后院,唱经礼佛的禅房,掩映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2、“但余钟罄音”中“但”为何意?这句诗为我们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但”是“只”的意思。“万籁俱寂”的时候,只有钟罄之音,袅袅不绝,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创设了一种肃穆庄严的意境。 2、通过对后禅院幽静美妙环境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即事王安石阅读赏析

即事王安石阅读赏析 即事,题目的意思就是说叙述诗,从对这首诗即事王安石 赏析,可以看出来,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原文: 即事 作者: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 纵横一川水, 静憩鸡鸣午, 归来向人说, 即事王安石 阅读答案 : 1.从首联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由此联想到陶潜《桃花源记 》中描写美景的哪两个句子 ? 2.“鸣”“吠”两词在全诗写景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3.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是春末或夏初。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答题区间是首联。 从“暖草如积” 可知不是初春与盛季,更不是秋冬两季,应为春夏之交;“山晴花更繁”也进一 步证明了这一点。 其中“草如积”与“芳草鲜美”同意同境, “花更繁”与“落 英缤纷”同意同境。“落英”也解释为“盛开的花”。) 2.以动衬静,突出表现了山村宁静安谧的生活景象。 3.运用了世外桃源 (桃花源) 的典故, 表达了作者对静谧闲适生活的赞美 (向 往)。 即事王安石 中心思想:
山晴花更繁。 高下数家村。 荒寻犬吠昏。 疑是武陵源。
1/6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幽美、 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 表达了诗人对田园 生活的向往之情。 即事王安石 注音: jìng nuǎn cǎo rú jī , shān qíng huā gèng fán 。 zòng héng yī chuān shuǐ , gāo xià shù jiā cūn 。 jìng qì jī míng wǔ , huāng xún quǎn fèi hūn 。 guī lái xiàng rén shuō , yí shì wǔ líng yuán 。 翻译:无 即事王安石 字词解释: 憩:休息 即事王安石 赏析: (1)“暖”和“晴”。“暖”字不仅描绘出小径上春意融融、温煦和暖的 景象,也揭示了“草如积”的原因;“晴”字写出了山上天气晴好、阳光明媚的 景象, 正因为阳光朗照, 所以春花才开得格外繁盛。 这两个字分别与“径”和“山” 搭配,而不直接说“日暖”“天晴”,可谓突破常规,别有情致。 (2)二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幽美、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流水曲折, 村舍稀疏,鸡犬相闻,生活安逸。这种画面正是作者理想的生活图景,与陶渊明 笔下的“桃花源”意境一致,所以诗人才会“疑是武陵源”了。 径暖径暖草如积①,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 ②,荒寻犬吠昏③。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④。 [注释] ①径:小路。草如 积:形容花草繁茂。 ②静憩(qi 气):安静地休息。 ③荒寻:犹言寻幽。 ④武 陵源:指陶潜在《桃花源记》小描写的武陵人发现的世外桃源。武陵:在今湖南 常德县。 译文; 幽幽曲径道上长满了浓密柔软的青草,朗朗晴空下的山上花儿 开得更显繁密。 不管到处都有那一川碧水, , 站在高高的山上望到下面数个村落。 安静休息之时鸡报鸣时值正午, 在广阔的地方听到狗吠也就到了黄昏。 回来后说 给大家听, 都猜想是不是武陵源 赏析此诗描绘山村春景。 山明水曲, 草盛花繁, 村舍疏稀, 鸡犬相闻, 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环境幽美如画, “纵横”、 “高下”。 这一联以“纵横”“高下”为对,经纬交错,构织了一幅谐和匀称的画面:一道 河水曲折流过,村中高高低低地散布着几户人家。这两个词,不仅突出了乡村山 高水阔的环境特点,更显出自由宁静的气氛。是荆公的写景佳篇。据《王直方诗
2/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