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专题十七
- 格式:doc
- 大小:114.00 KB
- 文档页数:5
专题十七认识含有三级的数专题十七认识含有三级的数主题17认知包含三个层次的数字1.在现实的情境中认识较大的数,会读、写含有亿级的数。
在读数时,要注意先分级,再读数,应根据我国每四个数位是一级的习惯,先用虚线给较大的数分级,再读出来。
反之,在写完一个较大的数时,也应及时分级读一读。
2.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3.掌握数万级和数亿级的数字顺序表。
4.掌握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在进行大数的改写时,如果使用“万”作单位,则只要将这个数最后的4个0去掉,再添上一个“万”字;如果使用“亿”作单位,则只要将这个数最后的8个0去掉,再添上一个“亿”字。
求近似数,我们通常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一个基本的热身问题1.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1)头发的数量因人而异。
大约有12万黑发人、9万红发人和15万金发人。
(2)人体的神经约有10000000条,总的长度达3000000000米,分别读作:()。
(3)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总长约10008000米,读作:()。
2.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1)这架飞机每小时飞行180万米。
(2)到2000年为止,我国上海市的人口为一千六百七十三万七千七百人,写作:()。
(3)人造地球卫星每年飞行约二亿四千九百一十三万四千四百千米,写作:()。
3.把下面的数和正确的读法用线连起来。
12340000 1223400 12022400 10203040 10230004 100243400 10220304 1234400 1002304 10223004 10330004将以下数字四舍五入到“一万”或“亿”位:(1)104980≈()万;(2)499200≈()万;(3)140091498≈()亿;(4)5994268079≈()亿。
5.填空:(1)7050090是由7个()、5个()和9个()组成的,这个数读作:()。
(2)比最大的五位数多1的数是(),比最小的六位数少1的数是(),比最大的九位数少1的数是()。
专题十七古代诗歌阅读之赏析艺术技巧目录:2023年真题展现真题考查解读近年真题对比命题规律解密名校模拟探源高考必备知识(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 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 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 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2. 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错。
“与君同醉醒”,意思是与友人一同醉醒,表达闲适自在的心情。
2. 【答案】①看破虚幻的世界,放弃过往的无谓名利。
体现出作者处世豁达的人生态度,旷达自然,超凡脱俗。
②穿着蜡屐登山率真地饮酒,带上筇杖自在地行走,身体自由,心灵宁静。
体现出作者宁静从容的心境,诠释着作者退居后乐观淡泊的精神追求。
③闲暇之时在溪边题诗,听着远处传来烟霭外采菱人的歌声。
写作者对官场失望之后徜徉在山水之间,不问世事,抒写闲适情趣,力求解脱之道的旷达胸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意思是看破虚幻的世界,放弃过往的无谓名利。
体现出作者处世豁达的人生态度,旷达自然,超凡脱俗。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意思是穿着蜡屐登山真诚率真地饮酒,带上筇杖自在地行走,身体自由,心灵宁静。
据此看出作者宁静从容的心境,诠释着作者退居后乐观淡泊的精神追求。
语法专题十七、情景交际(必考)考点精讲情景交际或者口语交际的主要考查形式是单选和补全对话,为中考必考点,同学们需要掌握英语中常见的日常生活英语表达。
常考话题如下:一、祝贺及祝福Have a nice trip. 祝你旅途愉快。
Congratulations. 祝贺你(得奖)。
Good luck! 祝你好运。
Nice work! Well done! 干得好!Have a nice day. 祝你玩儿得愉快。
Best wishes to you! 向你致以美好的祝愿!答语:Thank you. / Thanks a lot. /Thanks.如果是节日祝福如Happy new year! /Merry Christmas! 答语:The same to you.二、请求May I …? Can / Could I…? 我能……吗?Would you mind doing sth? Would you mind if…? 你介意……吗?肯定回答:Yes/ Sure/ Certainly. Of course (you can).That’s OK. All right. No problem.否定回答:I’m sorry, you can’t. Sorry, I’m afraid not. You’d better not.May I …?的否定回答是No, you mustn’t/ can’t.三、道歉、遗憾I’m sorry. I’m sorry for/ about that. I’m sorry that I’m late.道歉的答语:That’s all right. / It doesn’t matter. / Not at all. / That’s OK. 没关系。
Never mind.别介意。
Don’t worry about it. 别担心它。
Forget it.没关系,算了吧。
专题十七现代中国的外交及科技成就【考纲要求明确方向】2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 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2)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
25.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自主预习知识准备】——对照课本及考试说明解读进行填空考点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1)的和平外交方针(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提出: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内容:即"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
③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2、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1)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就同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1954年,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
(4)1955年,新中国参加会议。
二、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________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关系正常化(1)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
(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
毛泽东抱病会见尼克松。
周恩来同尼克松举行会谈。
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样,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专题十七:最短路径——阿氏圆(PA+k·PB型)定圆型轨迹问题探究专题导入导例:1.如图,AB为⊙O直径,点C在⊙O上,点D在AB的延长线上,∠BCD=∠CAD,若AB=4,DB=1,则CD=.2.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以点A为圆心,1为半径作圆,E是⊙A上的任意一点,将点E绕点D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点F,则线段AF的长的最小值.方法点睛几何“PA + k·PB ”型的最值问题.已知平面上两点 A,B,则所有满足 PA + k·PB(k≠1,且 k 为正数),若点 P 的轨迹是一个圆,当点 P 在圆周上运动的类型称之为“阿氏圆”(阿波罗尼斯圆)问题.如图2所示,⊙O 的半径为 r,点 A,B 都在圆外,P 为⊙O 上的动点,已知 r = k·OB,连接 PA,PB,则当“PA + k·PB”的值最小时,P 点的位置如何确定?如图3所示,在线段 OB 上截取 OC 使 OC = k·r,则可说明△BPO∽△PCO,即 k·PB = PC.因此,求“PA + k·PB”的最小值转化为求“PA + PC”的最小值,即 A,P,C 三点共线时最小(如图 4 所示).图2 图3 图4“阿氏圆”解题一般步骤:(1)连接动点 P 至圆心 O(将系数不为 1 的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与圆心相连接),即连接 OP,OB;(2)计算出所连接的这两条线段 OP,OB 的长度;(3)计算这两条线段长度的比 OP/OB= k;(4)在 OB 上取点 C,使得 OC/OP=OP/OB ,即:半径的平方 = 原有的线段×构造线段;(5)连接 AC 与圆 O 的交点即为点 P.要点:如图5,构造△PAB∽△CAP,得到PA2=AB·AC,即:半径的平方=原有线段×构造线段口决:路径成最短,折线变直线导例答案:1; 2.2-1.典例精讲类型一:圆中的阿氏圆问题例1已知A(-4,-4)、B(0, 4)、C(0, -6)、 D(0, -1),AB与x轴交于点E,以点E为圆心,ED 长为半径作圆,点M为⊙E上一动点,求CM+AM的最小值.【分析】如何转化AM是本题的难点,注意到由条件知在M的运动过程中,EM:AE=1:2保持不变,从而想到构造相似三角形,使之与△AEM的相似比为1:2,这样便可实现AM的转化,如下图取EN:EM=1:2,即可得△EMN∽△EAM,再得MN=AM.显然,MN+CM的最小值就是定点N,C之间的最短路径.类型二:与抛物线有关的阿氏圆问题例2.如图,顶点为C的抛物线y=ax2+bx(a>0)经过点A和x轴正半轴上的点B,连接OC,OA ,AB,已知OA=OB=2,∠AOB=120°.(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过点C作CE⊥OB,垂足为E,点P为y轴上的动点,若以O,C,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E相似,求点P 的坐标;(3)若将(2)的线段OE绕点O逆时针旋转得到OE′,旋转角为α(0°<α<120°),连接E′A,E′B,求E′A+E′B的最小值.【分析】(1)根据AO=OB=2,∠AOB=120°,求出A点坐标,以及B点坐标,进而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2)∠EOC=30°,由OA=2OE,OC=,推出当OP=OC或OP′=2OC时,△POC与△AOE相似;(3)如图,取Q (,0).连接AQ,QE′.由△OE′Q∽△OBE′,推出==,,推出E′Q=BE′,推出AE′+BE′=AE′+QE′,由AE′+E′Q≥AQ,推出E′A+E′B的最小值就是线段AQ的长;专题过关1.如图,在Rt△ABC中,∠ACB=90°,CB=4,CA=6,⊙C半径为2,P为圆上一动点,连接AP,BP,则AP+BP 的最小值为().A. B. 6 C. 2 D 4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2,0)B(0,2),C(4,0),D(3,2),点P是△AOB外部的第一象限内一动点,且∠BPA=135°,则2PD+PC的最小值为.3如图,在△ABC中,∠B=90°,AB=CB=2,以点B为圆心作圆与AC相切,点P为⊙B上任意一动点,则PA+PC的最小值为.4.如图 9 所示,点 A,B 在⊙O 上,且 OA = OB = 6,且OA⊥OB,C 是 OA 的中点,点 D 在 OB 上,且OD = 4,动点 P在⊙O 上,则 PD +2PC 的最小值为.5.如图,抛物线y=﹣x2+bx+c(b为常数)与x轴交于A、C两点,与y轴交于B点,直线AB的函数关系式为y=x+.(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与C点坐标;(2)已知点M(m,0)是线段OA上的一个动点,过点M作x轴的垂线l分别与直线AB和抛物线交于D、E两点,当m为何值时,△BDE恰好是以DE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3)在(2)问条件下,当△BDE恰好是以DE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时,动点M相应位置记为点M′,将OM′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得到ON(旋转角在0°到90°之间);①探究:线段OB上是否存在定点P(P不与O、B重合),无论ON如何旋转,始终保持不变,若存在,试求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试求出此旋转过程中,(NA+NB)的最小值.6.如图1,抛物线y=ax2+(a+2)x+2(a≠0)与x轴交于点A(4,0),与y轴交于点B,在x轴上有一动点P(m,0)(0<m<4),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N,交抛物线于点M.(1)求a的值;(2)若PN:MN=1:3,求m的值;(3)如图2,在(2)的条件下,设动点P对应的位置是P1,将线段OP1绕点O逆时针旋转得到OP2,旋转角为α(0°<α<90°),连接AP2、BP2,求AP2+BP2的最小值.7.如图1,抛物线y=ax2+(a+3)x+3(a≠0)与x轴交于点A(4,0),与y轴交于点B,在x轴上有一动点E(m,0)(0<m<4),过点E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N,交抛物线于点P,过点P作PM⊥AB于点M.(1)求a的值和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2)设△PMN的周长为C1,△AEN的周长为C2,若,求m的值;(3)如图2,在(2)条件下,将线段OE绕点O逆时针旋转得到OE′,旋转角为α(0°<α<90°),连接AE′、BE′,求AE′+BE′的最小值.答案例1如图,过A作AF⊥y轴于F,EO为△BAF的中位线,∴EO=2.则由勾股定理可得AB=4,ED=2,∴EM=ED=2.∴EM=AE.在AE上截取EN=EM.又∵∠NEM=∠ME A,∴△ENF∽△EMA.∴=..∴MN=AM.当N,M,C 三点共线时,CM+AM=MN+MC最小.过N点作NH⊥y轴于H.∵EN=EM=AE,∴EB=BH.∵EO∥NH,∴△BEO∽△BNH.∴=.∴=.∴NH=,BH=5.∴CH=5.在Rt△NCH中,CH=5,NH=,∴CN=,即CM+AM的最小值为例2.(1)过点A作AH⊥x轴于点H.∵AO=OB=2,∠AOB=120°,∴∠AOH=60°.∴OH=1,AH=.∴A点坐标为(﹣1,),B点坐标为(2,0).将两点代入y=ax2+bx,得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2)如图,∵C(1,﹣),∴tan∠EOC==.∴∠EOC=30°.∴∠POC=90°+30°=120°.∵∠AOE=120°,∴∠AOE=∠POC=120°.∵OA=2OE,OC=,∴当OP=OC或OP′=2OC时,△POC与△AOE相似.∴OP=,OP ′=.∴点P坐标为(0,)或(0,).(3)如图,取Q (,0).连接AQ,QE′.∵==,∠QOE ′=∠BOE′,∴△OE′Q∽△OBE ′.∴==.∴E′Q=BE′.∴AE′+BE′=AE′+QE′.∵AE′+E′Q ≥AQ,∴E ′A+E′B的最小值就是线段AQ的长,最小值为=.专题过关1.A.如图1,连接CP,在CB上取点D,使CD=1,连接AD.∴=.又∵∠PCD=∠BCP,∴△PCD∽△BCP .∴=.∴PD=BP.∴AP+BP=AP+PD.当点A,P,D在同一条直线时,AP+BP 的值最小.在Rt△ACD中,CD=1,CA=6,∴AD==.∴AP+BP的最小值为故选:A.2. 分析可点P在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第一象限内的的圆弧上运动,取OA的中点N,连接ND,交圆O 于点P,则可得△NOP∽△POC,可推出NP=PC,∴PD+PC=PD+PN=DN.,由两点之间距离公式可得DN=2,∴2PD+PC=4.3. 作BH⊥AC于H,取BC的中点D,连接PD,如图,∵AC为切线,∴BH为⊙B的半径,∵∠B=90°,AB=CB=2,∴AC=BA=2,∴BH=AC=,∴BP=,∵,,而∠PBD=∠CBP,∴△BPD∽△BCP,∴=∴PD=PC,∴PA+PC=PA+PD,而PA+PD≥AD(当且仅当A、P、D共线时取等号),而AD==∴PA+PD的最小值为,即PA+PC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4. 4.提示:如图,作O关于A的对称点E,连接ED交圆O于点P.5.(1)在y=x+中,令x=0,则y=,令y=0,则x=﹣6,∴B(0,),A(﹣6,0),把B(0,),A(﹣6,0)代入y=﹣x2+bx+c得,∴∴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x2﹣x+,令y=0,则0=﹣x2﹣x+,∴x1=﹣6,x2=1,∴C(1,0);(2)∵点M(m,0),过点M作x轴的垂线l分别与直线AB和抛物线交于D、E两点,∴D(m,m+),当DE为底时,如图1,作BG⊥DE于G,则EG=GD=ED,GM=OB=,∵DM+DG=GM=OB,∴m++(﹣m2﹣m+﹣m﹣)=,解得:m1=﹣4,m2=0(不合题意,舍去),∴当m=﹣4时,△BDE恰好是以DE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3)①存在,如图2.∵ON=OM′=4,OB=,∵∠NOP=∠BON,∴当△NOP∽△BON时,==,∴不变,即OP=ON=×4=3,∴P(0,3);②∵N在以O为圆心,4为半径的半圆上,由①知,=,∴NP=NB,∴(NA+NB)的最小值=NA+NP,∴此时N,A,P三点共线,∴NA+NB的最小值==3.6.(1)∵A(4,0)在抛物线上,∴0=16a+4(a+2)+2.解得a=-;(2)由(1)可知抛物线解析式为y=-x2+x+2,令x=0可得y=2,∴OB=2.∵OP=m,∴AP=4-m.∵PM⊥x轴,∴△OAB∽△PAN.∴,即.∴PN=(4-m).∵M在抛物线上,∴PM=-m2+m+2.∵PN:MN=1:3,∴PN:PM=1:4.∴-m2+m+2=4×(4-m).解得m=3或m=4(舍去);(3)如图,在y轴上取一点Q,使.由(2)可知P1(3,0),且OB=2,∴,且∠P2OB=∠QOP2.∴△P2OB∽△QOP2.∴.∴当Q(0,)时QP2=BP2.∴AP2+BP2=AP2+QP2≥AQ.∴当A、P2、Q三点在一条线上时,AP2+QP2有最小值,∵A(4,0),Q(0,),∴AQ=,即AP2+BP2的最小值为.7.如图,抛物线y=ax2+(a+3)x+3(a≠0)与x轴交于点A(4,0),与y轴交于点B,在x轴上有一动点E(m,0)(0<m<4),过点E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N,交抛物线于点P,过点P作PM⊥AB于点M.(1)求a的值和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2)设△PMN的周长为C1,△AEN的周长为C2,若,求m的值;(3)如图2,在(2)条件下,将线段OE绕点O逆时针旋转得到OE′,旋转角为α(0°<α<90°),连接AE′,BE′,求AE′+BE′的最小值.(1)【详解】将A(4,0)代入抛物线y=ax2+(a+3)x+3,∴16a+4(a+3)+3=0.解得a=--,抛物线解析式为-.当x=0时,y=3,所以B(0,3),设直线解析式为y=kx+b,将A,B点的坐标代入得解得∴y=-.(2)∵PM⊥AB,PE⊥OA,∴∠PMN=∠AEN.∵∠PNM=∠ANE,∴△PNM∽△ANE.∴=.∵NE∥OB,∴.∴AN=(4-m).∵抛物线的解析式为-.∴PN=--m2+m+3-(--m+3)= --m2+3m. ∴=∴m=2.(3)如图,在y轴上取一点M′,使得OM′=,连接AM′,在AM′取一点E ′,使得OE ′=OE,∴OE=OE′=2,O M′·OB=×3=4.∴2 = O M′·OB.∵∠BO∠M′OE′, ∴△M′OE∽△ OB.∴==.∴M′E′= B.∴A E′+E′= A E′+ M′E′= A M′,此时A E′+E′最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A, M′,E′三点共线)在Rt△AO M′中,AO=4,O M′=,∴A M′=,A E′+E′最小值为.。
专题十七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章末综合训练——三年(2021—2023)中考真题分项精编一、单选题S,电流1.(2023·辽宁大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
先闭合开关S,再闭合开关1表示数不变的是()A.B.C.D.2.(2023·吉林·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B端向A端滑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压表示数变小B.电流表示数变小C.电路总电阻变大D.R0不能保护电路3.(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定值电阻R的UI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当该电阻两端电压为3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A.1A B.2A C.3A D.4A4.(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表示数变小B.电压表示数变大C.小灯泡变亮D.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大5.(2023·辽宁抚顺·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中点向左滑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B.电压表V的示数变大C.电流表A1与电流表A2示数的差不变D.电压表V与电流表A2示数的比值变小6.(2023·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图中甲、乙两个滑动变阻器的外形、尺寸完全相同,滑片均位于中点,已知甲的最大阻值比乙的最大阻值大,闭合S后将两个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同时向左或向右移动。
且移动时始终保持两滑片之间的距离不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小B.无论向左还是向右移动,电流表示数都变小C.滑片位于滑动变阻器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最小D.滑片移动到滑动变阻器最右端时,电流表的示数最小7.(2023·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定,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右端移至灯正常发光的位置,此过程中电流表示数与两个电压表示数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
专题十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选择题1.【2012•东城期末考】2011年12月11日,胡锦涛同志在某论坛上高度评价某事件,称其“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历史新阶段,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
”该事件是指()A.建立深圳特区B.开发上海浦东C.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D 根据材料中的限定词“进入了历史新阶段”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可以确定该事件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A、B、C三项是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不能称其为进入新阶段。
答案为D。
2.【2012•海淀期末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过程。
下列事件中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②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④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解析】A ①②④三项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定义,都体现了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而③属于左倾错误,背离中国的实际情况,排除③,选。
答案为A。
3.【2012•日照调研】右图是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1987年出版)中对一些国家1980~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测。
当时,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预测的依据是①文革后社会政治局面稳定②出台重大经济决策活跃城乡③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接轨世界④突出科技教育兴国战略地位A.①②③B.①②④ C .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B 依照图示,可知保罗·肯尼迪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预测是快速增长,那么他在1987年的依据只能是①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出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所以排除③。
答案为B。
4.【2012•日照调研】据入世谈判中国代表龙永图回忆,一般国家入世需要1~3年时间,而我们用了16年。
专题十七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知识点一:动物的运动1.运动系统的组成:主要由、和组成。
2.关节的结构1、,2、,3、,4、,5、。
(1)关节的牢固性与和有关;关节的灵活性与和有关。
(2)脱臼是指从中滑脱出来。
(3)关节炎是由于病变,分泌过多引起的。
3.骨骼肌(1)由和组成,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2)特性:受到刺激而;(3)每块骨骼肌最少附着在块骨上。
4.运动的产生(1)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会牵动骨绕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会。
(2)运动的实现: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系统、系统、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3)运动系统各部分的作用骨在运动中起作用,关节起作用,骨骼肌起作用。
动作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屈肘伸肘提重物自然下垂知识点二:动物的行为1.行为的分类(1)按行为的目的/功能/表现分类: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2)按行为的获得方式分类为和。
2.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所决定的行为。
它是动物先天性本能,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维持生存的行为。
3.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的作用,由和而获得的行为。
它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
4.社会行为(1)特征:形成一定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有的群体中还形成。
(2)信息交流:动物的、声音和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如蝶蛾类的就是气味物质。
知识点三: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和所占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
2.能促进生态系统的循环;3.帮助植物和。
直击中考1.下列肌肉附着骨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A.B.C.D.2.下列有关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蜜蜂能够依靠翅的快速振动来飞行B.人在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C.孔雀开屏是一种防御行为D.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基础之上的3.先天性行为是由()决定的。
氧族元素复习提纲
1.氧族元素符号及核电荷数_ 8__,_ 16 _,_ 34 _,_ 52 _,_ 84 __。
最外层电子数为__6 _,最高正价_ _+6 __,(除O外),负价_-2 _。
2.共性(用R表示氧族元素):
(1)用R表示氧族元素,氢化物通式H2R ,除H2O外,氢化物的水溶液显酸性。
、(2)除O外,都有氧化物_RO2__、_ RO3 _,及其水化物__ H2RO3__、_ H2RO4__,其中化合价是__+4__、_+6___;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RO4,
变化规律为H2SO4>H2SeO4>H2TeO4。
3.氧族元素性质递变:从O — Te,非金属性___逐渐减弱_______,金属性__逐渐增强________。
(1)与H2化合的能力及氢化物稳定性(从上到下)__逐渐减弱___(Te 与H2不直接化合),氢化物的酸性、还原性__逐渐增强_。
(2)单质熔沸点、密度__逐渐增大__,_ Se _为半导体。
(3)氧族比同周期卤素非金属性要弱,_ F2 + 2H2O = 4HF + O2 _,_ Cl2 + H2S = 2HCl + S __ _,H2S + I2 = 2HI + S __。
4.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存在、用途
(1)硫分子属于非极性分子,_淡黄_色固体,易溶于CS2,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
(2)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
S与Fe反应生成FeS,S与Cu反应生成Cu2S,这说明硫与变价金属反应时,变价金属呈低价,这与卤素有何不同?为什么?
Cl2 Br2氧化性较强,与变价金属反应时,金属呈高价,I2与S相似。
另外,与在常温下反应:Hg+S=Hg S,可用于消除洒落的汞的污染。
与反应: 2Ag+S=Ag2S,可用于鉴别真假银。
②与非金属反应与反应生成H2S 。
(3)还原性
S与氧气反应:在空气中,现象:淡蓝色火焰,放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方程式:S+O2点燃
SO2。
在纯氧中,现象:蓝紫色火焰,放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方程式同上。
S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
3SO2↑+2H2O 。
(4)点燃黑火药的化学方程式S+2KNO3+3C点燃K2S+N2↑+3CO2↑
(5)和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S+6NaOH=2Na2S+Na2SO3+3H2O 试管壁上粘有硫可用CS2清洗或热NaOH清洗。
5.氧气、臭氧(O3是淡蓝色色特殊臭味的气体)
6.H2O2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
H2O2的化学性质:(1)氧化性(2)还原性(3)弱碱性
(4)不稳定性:制氧气反应方程式2H2O2 ===== 2H2O+O2↑(氧化性:H2O2>O2) 保存:阴凉、避光、棕色瓶保存。
(5)漂白性:可使有色物质褪色。
用途:作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作了生产过氧化物原料。
练习: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催化剂
H2O2与酸性KMnO4:2MnO4-+5H2O2+6H+===2Mn2++5O2↑+8H2O
酸化的H2O2与SO2:SO2+H2O2===H2SO4
酸化的H2O2与Fe2+:2Fe+H2O2+2H+===2Fe+2H2O
7.H2S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法与鉴别:
物理性质:无色臭鸡蛋气味的气体,ρ大于ρ空气,能溶于水,有毒性,是一种大气污染物,所以在制取和使用时,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1)实验室制H2S:化学方程式:FeS+2H+===Fe2+H2S↑(稀HCl 、稀H2SO4) 不用浓硫酸、浓盐酸制H2S的原因浓H2SO4有强氧化性,能氧化H2S;浓盐
酸有挥发性,使产生的H2S气体中混有HCl气体。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燃烧方程式:2H2S+O2点燃2S+2H2O,2H2O+3O2点燃2SO2+2H2O
②强还原性
a.与SO2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数目、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失4e-
得4e-
b.与卤水反应_H2S+X2===2HX+S_____(用X2表示Cl2、Br2、I2),这说明卤素比硫___氧化性强,还原性S2-_ >_I-;
c.H2S能与KMnO4、HNO3、浓H2SO4、FeCl3等氧化剂反应
d.氢硫酸在空气中放置变浑浊,方程式2H2S+O2===2S↓+2H2O 。
③不稳定性H2S H2+S
8.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的金属硫化物有CuS(黑)、Ag2S(黑)、PbS(黑)它们可溶于浓硝酸。
所以CuSO4、Pb(NO3)2可以与H2S反应生成沉淀。
写出化学方程式:
CuSO4+H2S===CuS↓+H2SO4、
Pb(NO3)2+H2S===PbS↓+2HNO3 。
用湿润的Pb(CH3COO)2试纸检验H2S:Pb(NO3)2+H2S===PbS↓+2HNO3 ;
用CuSO4溶液除去H2S:CuSO4+H2S===CuS↓+H2SO4。
9.SO2化性
(1)酸性氧化物通性:
①与水反应生成酸SO2+H2O===H2SO3,
②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NaOH:(与足量NaOH)SO2+2NaOH===Na2SO3+H2O ;可用于吸收SO2(与少量NaOH)SO2+NaOH===NaHSO3;
又如石灰水:(与足量Ca(OH)2)CO2+Ca(OH)2=CaCO3↓+H2O ;
(与少量Ca(OH)2)2CO2+Ca(OH)2=Ca(HCO3)2;
③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如“钙基固硫”SO2+ CaO=== CaSO3。
(2)漂白性:与Cl2漂白有何不同?SO2漂白性是与有机色素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受热时会恢复原来的有色物质;Cl2与H2O生成的HClO具强氧化性,漂白后不可复原。
(3)氧化还原性(以还原性为主):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SO2氧化性:与H2S反应:2H2S+SO2===2S+2H2O
②SO2还原性:
与O
2
与卤素X2 =( Cl2、Br2、I2)反应SO2+2H2O+X2===H2SO4+2HX
SO2能使KMnO4溶液褪色5SO2+2MnO4-+2H2O===5S2O42-+2Mn2++4H+
10.SO2的实验室制取:Na2SO3+H2SO4(较浓)= Na2SO4+H2O+SO2↑;
11.SO2鉴别:SO2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时又恢复红色。
如何鉴别SO2、CO2混合气中含有CO2?
先除SO2,再检验SO2是否除尽,最后用石灰水检验CO2
如何除去CO2中的SO2气体?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或卤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12.SO32-、S2-检验(加稀盐酸或稀H2SO4产生SO2、H2S)离子方程式为(加稀盐酸或稀H2SO4产生SO2、H2S)离子方程式为SO32-+2H+===H2O+SO2↑S2-+H2+===H2S↑_
弱酸根离子一般应用强酸(HCl、H2SO4)检验。
13.亚硫酸盐在空气中长期放置,变质的原因2SO32-+O2===2SO42-。
写出Na2SO3与HCl、O2、SO2、Ba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SO32-+2H+===SO2↑+H2O 、2HO32-+O2===2SO42-
SO32-+SO2+H2O===2HSO3-、SO32-+Ba2+===BaSO3↓
14.SO3在标况下不是气体,是固体。
它是_硫酸_的酸酐,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写出SO3与NaOH反应方程式:SO3+2NaOH===Na2SO4+H2O
15.浓硫酸的一般性质:
高沸点的二元强酸。
此外还有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等特性,其强氧化性体现在H2SO4分子中的+6价S上。
(1)铜与浓硫酸反应方程式:Cu+2H2SO4(浓) △
CuSO4+SO2+2H2O __,由此可
知,金属与浓硫酸反应一般需__△_(条件),金属被氧化为_高价硫酸盐_,浓硫酸一般还原为_ SO2_,不产生_ H2_,被还原的硫酸占反应硫酸的_1/2_。
(2)C与热的浓硫酸反应方程式C+2H2SO4(浓) △
CO2↑+2SO2↑+2H2O ,
非金属被氧化_高价氧化物。
(3)浓硫酸常温下使_ Al 、Fe _钝化。
16.浓H2SO4和稀H2SO4的比较
17.SO42-检验:在溶液中加过量盐酸,若无白色沉淀,再加BaCl2有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有SO42-。
加过量盐酸酸化是防止SO32-、CO32-、PO43-离子干扰。
当溶液中有SO32-时,加入BaCl2再加稀HNO3也会有SO32-沉淀,因为稀HNO3可以氧化+4价的S。
[练习]可逆反应要点:①同一条件,同时进行②可逆③不能进行到底,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
举出我们这过的可逆反应四例:
2SO2+O2催化剂
加热
2SO3、2HI H2+I2
N2+3H2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CO+H2O CO2+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