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错

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况且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由“起步”向“加速”转换的关键时期,城镇规模急剧膨胀,城镇建设占用大量土地,土地资源短缺与人们生存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和城市土地利用存在许多问题,城镇化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如何改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Land resources are limited.In addition, urbanization in China is at an essential point in its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initia stage to accelerating stage. With quick expansion of city scale and large occupation of land for urban constructi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land resources shortage and people living needs becomes more and more prominent.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rural and urban land use. Urbanization land use efficiency is low. To this kind of circumstance,how to improve and increase l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efficiency.

1 土地资源简述及利用状况

1.1土地资源介绍

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或者未来可能被人类所利用的土地。按其属性来分,可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土地并不是人类所创造的,是自然进化的结果。社会属性,是指被人类利用,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资源和能量的土地。按其用途来分,又可分为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工业活动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现在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更多的是农业用地,种植,养殖,林业都离不开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固定不变的,土地资源的利用又是可持续的。

1.2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1.2.1农村土地利用状况

众所周知我国人均土地资源数量不足,特别是耕地资源更为短缺。但是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出现了侵占耕地扩展建设用地的现象。实际上,农村现有的建设用地(包括村庄用地与农村集体工矿用地)的占地比例已经过高,超标准用地现象严重,土地利用效率极低。据在北京郊区的调查,北京市的村庄用地人均289平方米,为国家标准(小于150平方米)的1.93倍,农村集体工矿用地人均198平方米,二者合计487平方米。以22%的人口占有了64%的城镇村建

设用地,却只创造了10%的二、三产业产值。其他省市的情况类似,只是程度各有不同。此外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滞后。土地利用规划有利于协调部门间、区域间用地矛盾,有助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但由于规划滞后,导致用地意识淡薄,往往是“规划规划、墙上挂挂、图上画画,不如领导一句话”,当地政府为了地方利益,往往擅自更改规划,随意改变土地用途,将大量耕地征用发展房地产或工业,随意、不合理、违法用地严重,这也导致大量三无农民,成为威胁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一种不安定因素。其次是农村土地产权不明确,土地市场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农村集体、国有土地相互交叉,产权主体模糊,造成土地收益分配不公,特别是本来就是弱势群体的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的现象普遍存在。土地征用、出让和转让过程中,行政干预过多,随意减免出让金等土地税费致使资金流失严重。这些都导致了大量“种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门”(简称“三无”)农民的出现,而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之后,其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就愈发突出,从而由征地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也日益严重,这不仅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不利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1.2.2城市土地利用状况

在城市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区面积迅速扩大,城市土地开发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城市之间结构趋同、重复建设,造成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一些相距不远的城市,了发展自己的经济,在机场、港口建设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重复现象,由此造成土地浪费,土地的产出收益也相当低下。2.开发区规划面积过大,土地闲置现象严重。从1992 年开始,在全国兴起“开发区热”,各地一哄而上,纷纷设立各类开发区。大规模地集中占用土地和违法滥用耕地,不仅远远超出了城市化建设的正常需求和实际可能的开发能力,而且是外延发展、粗放经营,牺牲了大量的土地资源。3.城市用地结构失衡,致使土地使用不当和不足,降低了城市的综合功能和活力,土地产出效益差。有关部门的调查表明,目前中国城市建筑的容积率不到0.3,按照专家估计应当达到0.5,有40%的土地属于低效利用,全国城市闲置土地占5% 。4.城乡结合部利用失控。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乱占耕地、乱建厂房各行业、各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城乡结合部进行开发建设,由此造成土地利用呈现散乱、无序的状态,土地的利用效率很低。

2 城镇化过程土地利用效率分析

2.1城市占用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分析

城市扩张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尽管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总量控制政策,然而伴随着城市发展的还是耕地数量一直在绝对地减少。为分析耕地资源的配置效率,本文以GDP 代表经济发展的自身力量,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要素自然要投入到生产当中,因此经济增长与耕地面积两个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本文对1980~2001年浙江省的耕地面积变动和GDP 变动两个因素之间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式如下:r=(ΔY/Y)/( ΔX/X)

公式:耕地面积变动与GDP 变动敏感性系数

其中Y为耕地面积,单位为千公顷,X为GDP,单位为亿元,r为敏感性系数。得出的历年度敏感性系数如下:

耕地面积变动与GDP 变动敏感性系数r 意味着耕地面积相对于GDP 的敏感性,就是GDP 的单位变动所带来的耕地面积的单位变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要使土地可持续利用,必须使这一系数逐渐降低,也就是随着经济增长,每增加1% 的GDP 耗用耕地的相对变动量应当逐渐减少,至少应当保持不变才行。而对浙江省情况的实证分析并不支持这一点。而且从1999 年和2001年的数据来看,敏感性系数甚至有上升的趋势,这只能说明GDP增长的质量并不好,耕地的利用效率不高。

2.2 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中很大一部分是工业用地,但是工业用地产出率却并不理想。根据对浙江省工业用地产出率状况的调查(该调查涉及10余个行业的500家工业企业用地面积和工业增加值数据),其结果如图1。

从图1 来看,行业土地产出率排名依次为电器、食品、化工、电子通讯、生物制药、纺织、电力、五金矿产、造纸、木材家具。上述排名大体上可以看做是浙江省土地在各行业的配置效率排名,那么这样的配置是否是一种优化配置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再来看一看同期这些行业的资金利用效率排名情况(见图2)。一般而言,在土地、资金、劳动力这些生产要素中,资金的流动性最强,其次是劳动力,土地的流动性最弱,因此在市场经济中,资金这一生产要素最容易得到优化配置。由于当前还不存在一种有效的衡量生产要素配置效果的工具,我们只能通过相互比较来衡量资源的配置效果,就衡量土地资源的配置效果而言,可以将其和资金配置状况做一比较,如果土地配置状况和资金配置状况比较接近的话,我们就可以认为土地资源配置状况较好,反之则较差。比较图1 和图2 中的排名,我们发现除了电器、五金矿产两个行业排名比较类似以外,其他行业的排名都相差很多,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当前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状况不佳,需要进一步改善。

3 城镇化过程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3.1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粗放,利用率不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发展走了一条外延式扩张用地的路子,城市用地规模越来越大,城镇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城市规模的扩大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同时又是数量扩张和消耗资源的粗放式土地利用的后果,许多城市“摊大饼”式地外延扩张热衷于宽马路、大广场建设,使城市土地开发呈外延平面扩张趋势,忽视了内涵立体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城市5%的土地处于闲置状态,40%的土地属于低效用地,城市平均容积率不到0.3,粗放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3.2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供需矛盾突出

在目前的土地使用制度下,城市建设用地挖潜动力不足,城市化提高必然带来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展。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农村土地兼有生存和社会福利保障功能,农民不愿放弃农村土地,进城农民在农村拥有房屋的现象比较普遍,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造成建设用地的重复占用,增加建设用地需求;另一方面,城市就业容纳能力的提高,农民就业的机会增加,降低了对土地投入的兴趣,对农用地粗放利用甚至撂荒,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宅基地的整理复垦需要大量的资金,将节约的农村宅基地整理为耕地有一定的难度。城市建设用地占用的大多是城市周围物化劳动投入大、质量高的土地,整理的耕地在质量上难以与占用的耕地平衡。因此,城市化进程中土地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

3.3城镇建设占用影响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

因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耕地,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通常面临较大压力。随着城镇建设占用耕地越来越严重,依赖耕地的粮食生产及其引发的粮食安全受到关注。城镇建设所占耕地大都位于城镇周边,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好,粮食生产水平也相对较高,随着它们被大量占用,对粮食生产所造成的损失相对更大。因此,由城镇扩张所致的耕地面积减少是我国粮食生产不稳、粮食安全保障程度不高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3.4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产出效率低

许多城市开发建设中盲目批地、上项目,导致城市各类建设用地比例失调及区位不合理。我国城市各种用途的建设用地所占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工业用地所占比例比发达国家高出10 多个百分点,而商服、居住、交通、市政用地普遍偏低10 多个百分点,绿地率低近20 多个百分点,这说明城市土地利用区位不合理,进而导致城市生态环境差,城市土地区位效益低。城市用地空间布局不合理,造成土地不能尽其用,土地价值得不到充分利用。较为明显地表现在行政办公用地和工业用地占据黄金地段,使得土地的区位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中心商务区用地被侵占,住宅用地混杂于其它用地之中,工业用地多接近城市中心,工业区与居住区犬牙交错,文教、卫生单位布局失调等现象突出,造成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土地产出率低,尤其是工业用地,还不到发达国家的2%。

3.5土地利用违规违法突出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要“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推进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加强小城镇建设用地管理”和“严格控制和引导各类开发区建设”。但在实际土地利用中却未得到切实有效执行,许多地方通过修编规划盲目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一些地方由于受干部政绩考核和财税体制等因素影响,单纯追求GDP,盲目招商引资,为了使项目尽快“落地”,不惜以违法违规为代价,闯红线、碰高压线。“以租代征”,用农用地搞非农业建设,擅自扩大用地面积,未批先建等。这些行为严重地破坏了正常的土地管理程序,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发展。

3.6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速度不协调

一些城市对于土地的利用与城市发展的实际要求不协调。它们或者是过快的估计了城市的发展速度,从而在土地的利用上极度浪费;或者是对城市发展的速度估计不足,使城市的一些基本设施和相关服务性产业的用地规划严重不足。

4 提高土地资源使用效率的措施

4.1实行集约用地、节约用地

土地资源粗放利用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实行集约、节约用地,努力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既是人多地少的国情所需,又是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加强土地调控管理的决策所决定的。但是,不少同志对集约、节约用地认识不足;城市建设千篇一律,铺大摊子,路修到哪里,房屋就建到哪里,城市建设不集群、不成片;建筑容积率偏低,低层建筑多、高层建筑少;机关建房用地普遍面积大,规格过于超前;一些公共设施建设追求大广场、大绿地、大马路,土地资源浪费惊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针对这些弊端,在推行集约、节约用地上动大手术,做大文章。建议市政府就集约节约用地制定硬性规定,强化五项措施:一是提高建筑容积率, 既要告别“接吻楼”、“贴面楼”, 又要科学规划, 在控制建筑密度和绿化率的基础上, 引导建筑向空中发展; 二是集群成片开发土地, 按功能划分建设城市小区; 三是严格控制各类项目用地规模,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关于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 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四是努力盘活存量土地, 坚决收回、处置闲置土地; 五是对公共财政投资项目, 包括党政机关办公场馆建设项目, 进行科学论证, 严格控制投资规模, 控制用地规模, 量力而行, 加强管理, 超标的土地由政府收回。

4.2 严格控制总量, 突出用地重点

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措施是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国土资源部要求,2006 年各地不得突破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2007 年的指标亦不得超过上年。从耕地保护的形势和中央的决策分析,国家在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上将会越来越严格,而地方的土地供需矛盾也会越来越突出。衡阳市2006 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为4800 亩,而需求量高达22000 亩。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推进,这一矛盾还会进一步加剧。在这样的情况下,土地供应决不能撒胡椒面,只能“突出重点,有保有压”。首先, 严格按照《限制供地目录》和《禁止供地目录》供地, 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 坚决不批。其次, 合理安排建设用地指标, 重点保障工业项目用地和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再次, 谨慎运用土地补偿换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许多城市在发展初期用这种办法吸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快速筹措城建资金方面效果显著,但也存在弊端:一是土地补偿存在着批地风险(土地批不下来或数量受限制)、政策风险(国家土地政策的调控)和市场风险(费用标准的调整,地价的变动),这些风险可能使政府遭受重大损失,背上沉重包袱。二是土地补偿成本过高。投资商不仅有20%的投资回报,还有相当可观的土地增值收益,而这部分土地增值收益实际是公共财政投入产生的,却全部或部分地被投资商获取,财政相应减少了收入。三是土地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资源,今天的建设需要土地,今后的发展也需要土地。因此土地补偿政策必须慎重运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公建项目要分清轻重缓急,先后有序,具体确定年度目标,分步实施;要从实际出发,视财政情况,办好一些该办的事情;确实要运用土地补偿引资的,也要反复论证,规范运作,严格管理,降低风险。

4.3 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

国家对土地出让收入作出许多新的规定,为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整顿用

地秩序、维护失地农民利益、消除土地经营中的不良现象提供了重要保证。当前加强土地管理,应当认真执行这些规定。土地收入是衡阳最大的非税收入,管好、用好、提高使用效率,对国土、对财政都十分重要。建议政府就规范土地出让收支制定我市的具体实施办法。一是土地出让总价款必须全额纳入地方预算, 实行“收支两条线”。土地出让总价款,不仅包括纯土地出让金,还应包括征地、拆迁和开发等费用。用于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抵扣的土地费用亦应首先缴纳财政,再从财政拨付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土地出让总价款必须首先安排用于征地、拆迁补偿等安置费用。三是调整土地出让收入的使用方向。土地出让收入不能单独用于城市建设,还要增加支持“三农”力度,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四是提高土地经营效率。要加大土地储备力度,控制增值潜力大的“金边银角”地块。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储备要紧密结合,道路修到哪里,土地储备就到哪里。国家银行贷款修建基础设施的成本低于商业投资的成本,要努力争取更多地使用国家银行贷款,减少土地补偿方式投资;用贷款修路,路旁土地优先储备,公共财政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的土地增值缴入地方财政;要加大土地储备的资金投入,提供土地储备周转资金,保障土地储备支出,为提高土地经营效率创造条件。五是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 共同做好经营土地工作。国土、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配合。国土认真做好土地审批、征收、储备、交易等营运工作;财政配合积极做好资金调度、收益入库、征地、拆迁、开发的成本拨付、票据开具等资金营运工作;国土与规划、发改部门要进一步配合,在土地报批、土地出让的手续办理及规划参数的提供等方面,简化手续,建立绿色通道。同时,国土与区、乡政府要搞好协调,共同做好征地拆迁工作。

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调研报告材料(1)

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调研报告材料(1) 文档XX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调研报告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的依托和资源。经济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与土地资源相对短缺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矛盾。我们县的情况也同样如此。如何合理规划、科学地利用土地,减少土地资源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的浪费,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十分重大而迫切的课题,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探讨。 一、当前在土地使用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土地利用整体规划的前瞻性和稳定性不强。当前,我们在如何正确把握当前经济发展和长远根本利益的矛盾上还不够科学协调,普遍存在重眼前、轻长远的现象,导致建设项目低水平重复、盲目建设、短期行为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土地利用在整体规划上缺乏前瞻性和稳定性,造成土地资源和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2、部分农业与非农业用地利用率低,土地使用单位效能不高。随着各行业的迅速发展,用地需求量日益增大,与农争地矛盾十分突出。另一方面,随着耕作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实际务农人数需求量不断降低,导致农村闲置劳动力大

量增加。同时由于务农收益过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幅增加等复杂原因,造成了土地使用分散、闲置、流动性差,甚至出现了撂荒现象,与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严酷现实形成强烈反差。 在非农业用地方面,由于受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的制约,也普遍存在不能地尽其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部分土建工程建设达不到规定容积率标准,造成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部分生产企业受市场取向、资金短缺、产业导向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获取土地后,无力投资建设,造成土地闲置;或是在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不足,形成半截子工程。 3、农村居民点建设无序,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我国农民普遍采用自然村落群居方式,有的地方还是个体散居分布。这些农村居民点大多自然形成,建设无序,布局不尽合理。且随着人口城镇化的进程步伐加快,一些农村居民点减少,“空心村”现象比较普遍,不仅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浪费,而且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和矛盾。 4、土地使用监管工作还不够到位,人们珍惜耕地观念还不强。虽然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土地保护工作,但在具体工作中,往往容易受到局部或片面利益的驱使而受到种种干扰,致使土地保护的监管工作难以到位,成效大打折扣。再者,由于农耕地难以快速创造经济价值,和诸多开发项目的高收益及快增值相比,人们心中的天平往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研究框架

一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定义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作为城市土地利用效果的综合反映和评价的核心标,由两个相互联系的层次构成:宏观层次上土地配置的结构效率和微观层次上土地使用的边际效率,城市土地利用的结构效率用以衡量某一城市或某一特定区域土地配置的综合优化水平,土地结构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城市土地配置的合理程度,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以及城市建设总体容量的控制标准,近年来正日渐走入社会各界研究人员的视野,曹建海认为判断城市土地配置效率应包括三个标准:土地是否被分配给利润最大化的使用方向;是否能够增加有赖于土地利用的生活乐趣;是否可以保持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因为城市土地利用的最佳效益不仅决定于土地的经济产出与利润,还取决于城市各项建设用地的合理安排及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相互协调,推进城市土地的高效利用其本质就是为人的发展创造可持续的环境,在充分考虑经济效率的基础上更应体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原则,体现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人类生活水平提高与环境发展的相持续。因此,借鉴以上学者的定义和阐述,本文所讨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主要指城市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大方面的配置情况,微观上指城市土地的结构效率,衡量城市建设用地的土地价值实现程度,城市建设用地利用和合理度。 三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按照地域分(前方字母为代码) R 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分为一、二、三、四类居住用地 C 公共设施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业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科研设计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其他公共设施用地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的机构设施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关服务设施用地 M 工业用地一类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三类工业用地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用地。不包括露天矿用地,该用地应归入水域和其他用地类 W 仓储用地普通仓库用地、危险品仓库用地、堆场用地指仓储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T 对外交通用地铁路用地、公路用地、管道运输用地、港口用地、机场用地指铁路、公路、管道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案

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土地的不同利用类型 2.通过读图认识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3.通过读图理解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及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 均的特点 【教学重点】:1.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分布 2.我国的土地国策及基本农田 【教学难点】:1.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其原因,利用图文资料进行讲解 2.我国的土地国策 【学情分析】: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活动范围较少,对外部世界缺少感性认识,利用地图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土地资源的帆布是本节课的难点。各地地形复杂,气候知识也是较难的内容,各类土地资源分布的原因对学生来说也是比较困难。 【教学方法】:多媒体(优先),黑板教学,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教学用具】:课件,地图,课本,黑板。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导入】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资源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老师一天出去闲转,在一个地方就看见有个牌子,上面写着“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还有的有一个碑性质的写着“基本农田保护界桩”,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而设立的吗?学生:(畅所欲言)………… 老师:好的,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我们这么做的原因。请同学们翻开课本56页,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自然资源中的一种——土地资源。就拿西双版纳来说:每一个地方,山上山下的坝子的土地利用方式都各不一样,有的有橡胶林、有的是稻田,建设用地那么我们根据土地的利用方式不同划分为几种? 学生:林地、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 老师总结:林地、耕地和草地为农业用地,后面的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依次展示景观图让学生回答,最后展示结果。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摘要】城乡规划是指导城乡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依据和手段,而土地的合理利用在城乡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方式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规划;土地征用;级差地租 一、问题提出 城乡规划是指导城乡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在城乡差距日益凸显、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城市转移的进程中,城乡规划逐渐被提上日程。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稀缺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持续加剧,使得城市土地开发利用范围不断扩展。而在农村,土地是农民拥有的除劳动力之外的有效“致富”资产,是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基础。土地不仅为城镇发展提供布局与建设的空间,而且是融资的重要工具,土地增值收益的公平分配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公正、社会稳定的体现。国外经验表明: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与政府充分控制和分配土地收益密切相关。因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保障城乡规划成功进行的前提条件,对城乡规划中土地的合理利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方式及其问题 1、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方式。当前我国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第一,农村土地征用:土地征用是集体土地向城市用地转换的合法途径,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是城市化、工业化、城镇化推进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集体所有制化的土地作为城市用地的重要补充,保证了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对土地急剧增长的需求;第二,对土地以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进行城市建设的配套开发以及城市土地的综合管理利用。对城市土地以拍卖的方式卖给房地产商,以招标的方式将城市基础建设的任务分配到有能力的单位,从而综合利用土地资源。 2、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土地征用方面:土地价格在土地征用中的作用发挥不到位。征用是国家运用强制性的行政手段有偿征用农民土地的方式。在我国,征用农民土地后给农民较少的经济补偿,土地征用费占土地出让价格的比重很低,土地的收益分配混乱,加之政府对土地补偿费的截留,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此外,市价和土地征用价格的巨大反差,土地在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类型经济组织之间的不规范流转大量存在,这种自发性的流转由于没有纳入统一的土地市场,带来诸多问题。如用地权不清晰、产生由价格和产权问题而发生的争端、土地资源的滥用等;其次,利用招标拍卖等方式对土地进行分配利用。土地竞拍的价格一般较高,尤其是房地产商为了追逐自身的经济利益,在高价得到土地使用权后,对土地进行配套建设开发,造成房屋价格上涨、炒房现象严重。

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的迅速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城市化在孕育 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造成了用地紧缺、交通拥挤、城市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实践证明,城市化要加快,人们生活质量要提高,就须解决合理配置、利用城市土地资源问题。其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两种机制。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中,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配合的方式及程度有很大不同。 本文在指出当今城市用地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同时,亦分析了导致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市土地产权市场机制政府干预城市土地利用机制 1.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的现状概述 与经济全球化过程相伴随,世界城市化趋势加速,尤其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从1978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发展。中国的城市化比率已经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02年的39.1%,估计到2012年中国城市化比率将超过47%,全国城市人口将达到6.3亿左右。1995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为213个,县级城市为427个,特大城市为32个。截至2002年,我国建制城市已达660个市,其中地级市260个,比上年增加10个;市区非农业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增加到41个。建制镇2万多个,城镇人口为5021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35343万人(含非农业人口22060万人)。 虽然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的贡献是巨大的,然而城市发展也带来明显的负效应,如:城市规模不断膨胀,农地不断减少,使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受到威胁,城市内部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绿地减少,空气污染严重。这些负效应不仅使城市生活质量下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2.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用地规模“摊饼式”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发展走了一条外延式扩张用地的路子,城市用地规模越来越大。城市规模的扩大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同时又是数量扩张和消耗资源型的粗放式土地利用的后果。据统计,我国城市数量由1949年的130座,发展到1999年的670座,建制镇由2800个发展到1.9万多个。城市面积扩展到813146.2平方公平,其中建成区面积由1949年的3053.3平方公里扩大到2002年的25973平方公里。按现行城市人口统计口径计算,建制镇人均占地149m,,小城市人均占地143m,,中等城市人均占地105m,,大城市人均占地88m2,特大城市人均占地75m2。从人均建设用地上看,我国的数值大大超出了发达国家人均建设用地数值。2002年,经济发达国家城市建设用地人均82.4平方米,发展中国家人均接近83.3平方米,对我国31个特大城市的分析表明,人均建设用地己接近

促进土地有效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促进土地有效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号角,南川区作为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如何按照“314”总体部署,结合我区“五区建设”的大好契机,把握时机,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促进土地有效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成了摆在全体南川人民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落实土地流转总体要求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要解决好13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就要进一步挖掘农村的发展潜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就要按照土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利用、高效能产出”的总体目标,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就要建立“以技术带动产业、以人才推动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就要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权益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土地有效流转,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 二、克服土地流转的现实障碍 (一)影响土地流转的客观因素 1.着力改变农民“土地情结”。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制度下的土地私有制,使中国农民对土地有着难以言说的情结,“一亩三分地过一辈子”的思想深入人心。要实现土地的有效流转,就必须转变农民“靠天吃饭”

的小农意识,把农民从束缚他们几千年的土地中解放出来。解放思想是促进土地有效流转,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和前提。 2.注意防止“土地私有”蔓延。对土地政策长久不变的认识误区,造成农村中“土地私有风”蔓延。土地政策的长久不变只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承包关系不变,不等于将土地实行私有化,我国宪法和土地管理法也明确规定土地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土地政策长久不变,区分“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概念。正确认识现行土地政策是促进土地有效流转,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和要求。 3.严格控制“土地流失”问题。一是强力保证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不能触及,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建立永久农田保护机制,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二是妥善处理土地政策长久不变造成的土地荒芜,完善相关法律、出台配套政策、落实具体措施,处理好由于土地承包年限延长,一旦承包主体死亡后,其承包土地未满承包年限的情况及已顺利从农民转变为市民的主体的承包关系等问题;三是着力解决因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的土地撂荒问题,通过农民之间依法自愿的转让、出租、互换、转包等流转方式,适度发展规模经营。有效控制土地流失是促进土地有效流转,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二)完善失地农民保障机制 1.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民不愿意流转土地的一个重大原因就在于农民失地后如何保障其生活。一要落实土地流转补偿措施,做好

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班级高一(2)班 学号 25 姓名李文瑞 摘要:分析土地资源的种类、状况,针对其概况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关键词:土地资源分布可持续利用 一、概念: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 的土地。土地资源既包括自然范畴,即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括经济范 畴,即土地的社会属性,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二、分类:土地资源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在中国较普遍的是采用地形分类 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1)按地形,土地资源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这种分类展示了土地利用的自然基础。一般而言,山地宜发展林牧业,平原、盆地宜发展耕作业。 (2)按土地类型利用,土地资源可分为已利用土地耕地、林地、草地、工矿交通居民点用地等;宜开发利用土地枣宜垦荒地、宜林荒地。宜牧荒地、沼泽滩涂水域等;暂时难利用土地枣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这种分类着眼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着重研究土地利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已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生产潜力,调查分析宜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方向途径,查明暂不能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分布,探讨今后改造利用的可能性,对深入挖掘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合理安排生产布局,提供基本的科学依据。 (3)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由于中国自然条件复杂,土地资源类型多样,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利用,逐步形成了现今的各种多样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一般分为耕地、林地、牧地、水域、城镇居民用地、交通用地、其他用地(渠道、工矿、盐场等)以及冰川和永久积雪、石山、高寒荒漠、戈壁沙漠等。按《世界资源,1983》一的可比资料,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土规模较大的国家相比,农业用地比重偏小。 (4)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看,中国东南部与西北部差异显著,其界线大致北起大兴安岭,向西经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中部、宁夏盐池同心地区,再延伸到景泰、永登、湟水谷地,转向青藏高原东南缘。东南部是全国耕地、林地、淡水湖泊、外流水系等

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根据全县土地利用战略、土地利用目标和任务的要求,合理调整规划期间土地利用结构如下: 规划到2010年,全县农用地面积调整到165408.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97.04%,比2005年增加0.09%;全县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2700.00公顷以内,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1.58%,比2005年提高0.18%;其他用地面积调整到2349.5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38%,比2005年降低0.27%。 规划到2020年,全县农用地面积调整到165044.2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96.82%,比2005年降低0.12%;全县建设用地总量不高于3267.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1.92%,比2005年提高0.52%;其他用地调整到2146.9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29%,比2005年降低0.39%。 一、农用地结构调整 严格保护耕地,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适当扩大园地面积,保持林地资源优势,略有增加;其他农用地面积略有减少。 (一)耕地 到2010年耕地总面积为17314.00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10.16%,期间耕地增加2183.49公顷;2020年耕地总面积16864.5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9.89%,2006~2020年间共增加耕地1734.01公顷。 (二)园地

到2010年园地面积为9755.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2%,期间园地增加4731.70公顷;2020年园地面积为9833.3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7%,2006~2020年园地面积增加4809.53公顷。 (三)林地 到2010年林地面积为134267.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77%;2020年林地面积为134267.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77%;2006~2020年林地面积减少5691.24公顷。 (四)其他农用地 到201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为4071.5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9%,期间其他农用地减少1069.00公顷;202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为4078.8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9%,2006~202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减少1061.69公顷。 二、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加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合理调整建设用地内部结构,确保县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各类建设用地应以内涵挖潜为主,尽可能利用非耕地。规划期间,城镇工矿用地适度扩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相应增加,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度减少,城乡建设用地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城镇工矿用地 到2010年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60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5%,期间增加面积144.59公顷,其中占用农用地118.20公顷,占用耕地65.30公顷;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866.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51%,2006~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面积增加410.59公顷,其中占用农用地400.40公顷,占用耕地181.56公顷。 (二)农村居民点用地

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思考

浅谈如何提高农业土地利用率 胡连昱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6MPA二班 摘要:本文将就当前农业土地利用过程中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业土地利用率存在问题措施 农业土地利用率,就是在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如何用最低的土地利用成本创造出最大的农业效益,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总的土地面积中有多少土地被开发和运用于农业,从量的方面说明人类开发土地、发展农业的能力;二是指在有限的农用地上,生产出多少农产品,创造出多少农业效益,在质的方面说明人类利用土地、发展农业的能力。 一、农业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收入结构发生变化,对土地热情减退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为了追求更多的收益,更多农民选择放下土地,离开农村,进城。造成了土地使用分散、闲置、流动性差,甚至出现了撂荒现象,与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严酷现实形成强烈反差。农民的收入来源增多,普通农业种植收入偏低,加上农资价格上涨等因素,土地投入成本提高,农民对土地投入热情减退。虽然耕作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但是大部分农村地区生产方式依旧粗狂,效率低下,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农业在全球农业竞争中缺乏优势。 (二)耕地面积被建设用地挤占 随着各行业的迅速发展,用地需求量日益增大,与农争地矛盾十分突出。地方政府一方面迎合城镇快速扩张的需求,大搞商业开发,商品房或者商业地产,获得大量出让金,另一方面以工业化为借口,招商引资为幌子,大量土地以极低的价格出让。许多新城、新区、新村不断涌现,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如雨后春笋,从农民手里拿到地后,撂荒和闲置现象严重。《中国农业发展报2010》称,从1996年到2008年,我国的耕地面积锐减1.25亿亩,年均减少1040.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从1.59亩/人减少到1.37亩/人,耕地面积大幅减少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尽管国家设定18亿亩耕地红线,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耕地将继续被占用,阻止耕地面积继续减少迫在眉睫。 (三)农业用地遭到污染,地类等级下降。 由于农药和化肥过量使用,城市污染向城市蔓延,酸雨、水污染等各类污染频发,废弃物堆砌,这些都造成地类等级下降,土地生产能力减弱。 (四)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被毁坏比较严重 现存的许多水利设施都是沿用上世纪50、60年代修建的,由于年久失修有很大一部分处于半瘫痪状态,沟渠、水库蓄水能力不断下降,耕地得不到及时灌溉,一些地区抽取地下水灌溉田地,导致地下水水位连年下降,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二、提高农业土地利用率的措施 (一)减少建设用地对农用地的占用 当前,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普遍存在重眼前、轻长远的现象,在如何正确把握当前经济发展和长远根本利益的矛盾上还不够科学协调。国家尽管不止一次的提出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但是根据统计数字显示,建设用地面积还是在不断扩大,对农业用地挤占严重。要减少建设用地对农用地的占用,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根本,社会经济机构变化是农村土地资源破坏和不合理利用的根本原因,工业化、城镇化对农村土地资源需求刚性上升和农村土地资源供给的刚性减少,形成了我国特殊历史阶段的矛盾体。要减少建设用地对农用地的占用,

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探究

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探究 在过去较长时期内,土地在人类生存繁衍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类依靠土地建筑房屋、耕种粮食、建造村落,逐步发展成为当前的城市。二十世纪初,我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城市对外不断扩张,但随着土地面积的增多却出现了很多不可调和的问题,有的土地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出现了大量的土地浪费与荒置的情况,土地利用效率不断下降。如果不能有效利用城市土地,那么则会直接影响到创建适宜环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经济发展也会受到极大影响。因此研究中国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问题,对国家、政府制订正确的城市发展策略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标签:城市土地;效率低下;引发关注;重要意义 1 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1东西部差距明显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西部地区呈现一望无垠的沙漠与赤壁,东部沿海则呈现大量的浅滩与平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較快发展,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发展、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着极大的关系,原有的地理环境因素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各种形式,更加呈现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问题。东部地区城市土地有着较高的利用率,而西部地区城市土地则得不到有效利用。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快,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土地,出现了人口与劳动力集中的现象,有的城市还需向城外不断扩张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西部地区却与之相反。随着东部与西部这种不均衡状况的显现,土地利用率问题值得人们深思。 1.2 城市土地闲置 城市化发展增加了人地矛盾,因此更需重视研究土地利用问题。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圈地运动”,导致土地不能发挥较大的作用。在大面积的土地上不管是投入较少的劳动力或投入较多的劳动力都是一种错误认识。在城市开发区中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区域停产停工,在一些住宅区或别墅区也看不到有人居住的现象,但城市土地价格较高,随着出现大量的闲地与空地,造成了浪费资源与财务的情况。 我国当前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是东部与西部发展不均衡、城市土地不能发挥较大作用,要想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要重视研究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居民等各方面因素。 2 原因分析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错 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况且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由“起步”向“加速”转换的关键时期,城镇规模急剧膨胀,城镇建设占用大量土地,土地资源短缺与人们生存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和城市土地利用存在许多问题,城镇化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如何改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Land resources are limited.In addition, urbanization in China is at an essential point in its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initia stage to accelerating stage. With quick expansion of city scale and large occupation of land for urban constructi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land resources shortage and people living needs becomes more and more prominent.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rural and urban land use. Urbanization land use efficiency is low. To this kind of circumstance,how to improve and increase l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efficiency. 1 土地资源简述及利用状况 1.1土地资源介绍 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或者未来可能被人类所利用的土地。按其属性来分,可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土地并不是人类所创造的,是自然进化的结果。社会属性,是指被人类利用,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资源和能量的土地。按其用途来分,又可分为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工业活动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现在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更多的是农业用地,种植,养殖,林业都离不开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固定不变的,土地资源的利用又是可持续的。 1.2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1.2.1农村土地利用状况 众所周知我国人均土地资源数量不足,特别是耕地资源更为短缺。但是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出现了侵占耕地扩展建设用地的现象。实际上,农村现有的建设用地(包括村庄用地与农村集体工矿用地)的占地比例已经过高,超标准用地现象严重,土地利用效率极低。据在北京郊区的调查,北京市的村庄用地人均289平方米,为国家标准(小于150平方米)的1.93倍,农村集体工矿用地人均198平方米,二者合计487平方米。以22%的人口占有了64%的城镇村建

土地利用与管理知识点

1、土地的涵义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公认: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 气候和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集合体,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种种活动规律。 2、城市城市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整体。人口较稠密且具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的地区称为 城市,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等功能分区,具备行政管辖功能。 3、狭义的城市土地是指城市市区,即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城郊土地除 有法律规定为国家所有外,多数属于集体所有。 4、广义的城市土地是指城市行政区内陆和水域及其地上、地下的空间总称。行政区域上划 分三个层次:是建成区土地,即城市建设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除去城市建成区外的外延扩建区域,大部分为村镇占用的土地;是指城市行政区内的全部土地。 5、市域是指城市行政上所管辖的区域,包括下辖的县及县级市; 6、市区是指实际的城市区域,包括城市近郊区和建成区,但不包括所辖的外围县、乡。 7、建成区是指城市建筑物外沿的范围; 8、中心城区和中心市区概念相同,是依繁华程度单独划出的一个区域,一般指城市核心的 城市商业和城市设施密集的地区。 9、城市土地利用特性1、城市土地的固定性2、扩展性3、利用的区位性4、利用的空间性 5、用途逆转的困难性 6、永续利用性 7、供应的稀缺性 8、资产性 9、生态的脆弱性10、 利用的社会性 11、城市土地利用是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下所开展的各项开发与建设活动。 12、城市土地管理是城市政府依据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对城市土地的占有、分配、 使用而进行的规划、组织、控制和监督等一系列活动。 13、土地利用管理是土地管理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指从国家利益的全局出发,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依据土地的自然特点和地域条件,对土地资源的配置、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等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14、城市土地利用管理的原则1、规划计划管理原则2、节约集约利用原则3、优化结构布局原则4、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益统一原则5、保护耕地原则6、依法利用管理原则 15、城市土地利用管理的内容 1、城市土地利用基本理论(1)租 理论(2)区位理论(3)可持续利用理论(4)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2、城市土地制度 (1)土地所有制 (2)土地使用制 (3)土地国家管理制度3、城市土地利用 (1)城市土地整理 (2)城市土地开发 (3)城市土地利用 (4)城市土地保护 4、城市土地管理 (1)城市土地地籍管理 (2)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计划管理 (3)城市建设土地审批管理(4)城市土地市场与价格理(5)城市土地税收管理 1、地租的概念及分类 ●是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 ●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2、广义与传统地租的概念 ●广义:泛指土地所有者将其所拥有的土地及与土地相关的房屋或其他附着物租给他人 使用所获取的报酬。 ●传统:是土地使用者租用土地所支付的租金,是其所获利润中超过平均利润的部分。

从三个方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从三个方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对于城镇化过程中土地的利用效率,胡存智认为是一个大问题。他说,我国国土开发利用中存在集聚不足的问题,就是土地利用得不够集中、不够集约,效益低下。目前我国土地集聚得比较好的一些地区,主要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3大都市圈,但这3个地区的集聚程度也还不够。 胡存智表示,不应该把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原因,简单归结于用地成本太低。比如说,南方用地比较节约、北方用地比较宽松,原因就很复杂,其中之一是北方太阳的高度角低,要让阳光照到屋门口,房子间的距离就要大一点。 胡存智认为,应该从3个方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一是控制用地总量,让大家感受到资源的紧张,才会提升集约节约的水平。 二是利用各种机制、制度,鼓励大家提升利用土地的强度。比如一段时间以来,对于工业用地增加容积率、增加楼层的情况,国土部规定不用补交土地出让金。 三是进一步整治和盘活闲置土地。对以前不合理利用、低效利用的土地,就要进行整治、盘活,使土地流动起来。这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胡存智说,要使上述措施很好地落实,必须有一个重要的支撑条件,就是逐步建立起用地效率的评价和考核制度。现在国土资源部已制定了一个集约节约用地的考核评价标准,并在一定的范围内试行。这将为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提供更大保障。

在城镇集群中协调大中小城市发展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我国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涵。当前我国不少大城市迅速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突出,而部分中小城市尤其是小城镇又处于衰退萎缩之中。对于这种现象,胡存智认为是各方面的制度和条件造成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集聚,并不能简单地靠抬高土地门槛、提高居住成本就能解决。 胡存智说,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不应孤立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而是要在城镇集群中协调大中小城市发展。拿京津冀地区来说,这里有北京、天津这样的大城市,但大家不一定都要往大城市挤,非要挤在一起,肯定就有各种“城市病”。 如果我们考虑城镇集群,包括周边的市、县、镇,比如说保定、涿州、廊坊等等,使它们和京津之间形成一种有机联系,各自承担一定的功能,这样就既可以减轻大城市的压力,又可以带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 目前,这种大城市和周边中小城市的联系已经在自发形成。比如许多厂商的门店开在北京的商场里,但车间或者仓库放在廊坊,顾客在北京看样、下单,第二天在廊坊把货物装车,拉到北京一家一家配送就可以了。 胡存智认为,应该顺应这种经济发展的规律,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按照城镇集群的布局做好产业、交通、居住等方面的规划,进行统筹安排;而不是分割开来,把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放在一个个封闭的行政单位内去孤立考虑、孤立发展,那样就变成到处摊大饼,搞成小而全、大而全。 按照国土规划优化城市开发

提高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研究

提高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研究 【摘要】:城市土地利用是指城市土地经过合理配置以后,土地的所有者或者土地使用者根据一定的经济目的以及配置土地的特征和功能,对土地进行开发、使用、改善、和维护的过程的总称。它包括开发出具有城市功能的土地、使用城市土地、改善现有城市以及维护城市土地等一系列活动。 关键词:提高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研究 一,城市化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城市化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虽然城市化的概念是由西班牙工程师A.瑟尔达在1867年才提出来的,但从世界经济的历史来看,城市化进程在此前的工业革命开始就已启动。国际学术对城市化的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关于城市化的概念迄今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解释。人们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不同的解释。 我国认为,城市化是人口及生产要素不断向城市聚集,农业生产不断向非农业转移,城市设施不断渐渐趋向完善和城市化功能日益强化,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和社会化方向转换,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化的自然历史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的空间表现,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我国城市化进程,从1949年城市化率为10.6%作为起点,到2000年达到36%,50年上升了25.4个百分点。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低,然而城市土地面积大,城市人口少,所以造成了城市土地大面积得不到有效利用,有很多城市土地是荒废的,所以城市化对提高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很大作用,面对城市土地要合理使用、充分使用、杜绝浪费土地,珍爱每一寸土地。 二,郊区化 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开始分化,出现了许多非生产性的城市。又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变得非常拥挤,产生了许多大城市病,城市变得越来越不适宜人类居住。与此同时,交通工具极大地方便了人口的自由移动,一部分人口,尤其是富人,向大城市的郊区迁移,城市中心区开始衰落。虽然表现为城市内部空间格局的小小改变,但在很大程度上却改变了城市的生活方式,例如交通、住房、福利、娱乐、工作等方面,并使城市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郊区化造成了城市土地的大面积浪费,使郊区很多土地成为建筑、交通、娱乐场所等, 同时也造成大城市中心的有效面积得不到充分使用。所以在我们应该抑制郊区化,节约每一寸土地,让那些不该浪费土地不浪费,更加合理发展大城市,使大城市充分利用,得到发展的最大空间。 三,城市的规划 城市规划是处理城市及邻近区域的工程建设、经济、社会、土地利用布局以及对未来发展预测的。它的对象偏重于城市物质形态的部分,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案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分布、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2、教学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方法:谈话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一课时土地资源 三、教学过程:主要问题设计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

1、自然资源分为那两类? 2、我们脚下的土地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 今天具体学习一下土地资源的特征和分布。 (一)、土地资源的特点 1、出示幻灯片 提问:从刚才的图片中你都看到了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活动: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1)在这些图片中哪些是农业用地? (2)哪些是非农业用地? 小结: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幻灯片展示) 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读图了解,后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特征。(总类齐全,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承转:下面让我们再看一看土地资源还有没有其他的特点。 2、创设问题情境: 出示幻灯片,请同学们读图“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和图“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思考下列问题: (1)哪些属于可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2)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 (3)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小结:从同学们的概括来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土地类型多种多样;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难利用的土地比重

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的统计分析方法 (1)

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的统计分析方法 1.技术路线与方法根据分析和评价要求,充分利用城镇地籍调查成果基础数据,有目的的进行空间统计、汇总和分析,发现土地利用现状的数量、结构、强度等的空间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开展潜力分析和评价提供定性、定量的基础和依据。 综合土地利用现状和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社会经济、人口、环境等数据,考虑经济容积率、城市规划强制因子和规划调整等因素,从结构的合理性考虑空间和数量结构的调整,从强度的合理性考虑纵向潜力的拓展,从未利用土地和城市规划要求考虑横向潜力拓展,进而得出土地的综合潜力。 2.工作内容根据调查工作的要求,选取城镇范围内的区域作为调查的工作区,区域内人口密集程度、经济发展状况、城市改造、建设频繁度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和研究意义。 3.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土地利用现状与结构合理性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总体情况和用地构成情况的分析、分类人均指标比较分析、中心区土地利用结构比较分析、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结构调整方向。

土地利用现状与结构合理性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人手: 从总体土地利用情况、分行政区和综合区土地利用情况、用地结构等方面分析市区土地利用状况;从经济发展、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建设、政策与规划控制、产业结构调整、居民的生活需求等方面阐述市区用地扩展过程和土地利用 集约度演变;从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空间结构分析市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和存在问题,指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调整方向,并给出具体的措施;根据土地利用的总体状况、分类与分区评价、聚类分析结果、人口密度等方面因素,从平均建筑密度和平均建筑容积率两方面分析和评价市区土地利 用强度。 4.土地利用潜力评价土地利用潜力按土地利用程度和挖潜改造方向,可将城市土地分为:无容量土地(主要包括水面、绿化、道路、广场)、容量完全损失土地(现状为建设用地,规划为水面、绿化、道路、广场)、未利用的土地(未建设用地,包括耕地、闲置地等空地,规划为建设用地,是横向挖潜改造的重点)、低度利用的土地(利用不充分的土地,用地性质不符合;乙规划要求,现状容积率低于经济容积率,是纵向挖潜改造的主要对象)、合理利用的土地(符合规划要求,土地利用率高,已充分发挥用地潜力,是城市土地利用的方向,不属于挖潜改造的主要对象)、过度利用的

城市土地利用

第十章城市土地利用 第一节城市土地的特征与土地利用类型 一、城市土地的概念 城市土地是城市区域内的陆地、水面以及它们上下一定空间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它包括三个层次:城市市区(建成区)的土地→城市规划区的土地→城市行政区的土地。 二、城市土地的特征 (一)自然特征 位置固定性 不可再生性和面积有限性 质量差异性 功能永久性 (二)经济特征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 区位的效益性 边际效益递减性 土地利用方式变更的困难性 市场交易的低效性 (三)法律特征 其主要表现为一块土地在其所有权的基础上通过立法可以衍生出他项权利,包括占有权、使用权、租赁权、经营权、处置权等等,并且各他项权利可以分别在市场上流通,也可以组成权利束一并上市流通,以取得合法的收益。 三、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在西方国家,城市土地利用一般划分为7种类型: ①商业用地:特别是零售商业用地多位于交通便利、人流密集的地段,约占城市用地的4%。 ②工业用地:约占城市用地的9%,可分为小型工场和大型工业。 ③政府机关用地:所占的比重不大。交通方便及邻近其服务对象是其主要的区位因素。 ④住宅用地:约占50%左右。 ⑤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约占15%,随着对城市生活素质和美化环境的重视,这种用地也在城市的土地利用中占有重要地位。 ⑥交通用地和其它公用事业用地:要占20%左右。 ⑦农业用地和水面上述比例仅为概数,具体某一城市,由于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用地比例差别很大。 我国的城市用地分类,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分为8大类、35种类、42小类: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行政办公用地、文化设施用地、教育科研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社会福利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外事用地、宗教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商业用地、商务用地、娱乐康体用地、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其他服务设施用地)、工业用地M、物流仓储用地W、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供应设施用地、环境设施用地、安全设施用地、其他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G。其中工业用地一般占15~30%,居住用地大致占25~40%,绿地与广场用地占10~15%,说明我国城市的工业用地比例偏高,而居住用地的比例偏低。 第二节地租、土地制度与城市土地利用 一、地租的基本理论 地租是土地商品化和土地产权分化的产物,是现代经济的重要范畴。地租理论对于土地的分等、定级、估价、合理规划利用,对于制定土地价格、制定地税制度与政策、完善土地有偿使用管理制度,对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合理分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均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