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 格式:ppt
- 大小:758.50 KB
- 文档页数:31
公路工程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原则和要点公路工程中,平面线形交叉是指两条或多条道路在平面上的交叉部分。
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是公路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公路的安全、流畅和舒适性。
本文将介绍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原则和要点。
一、设计原则1. 安全原则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首要考虑的是安全。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车辆的行驶速度、交通流量、视距条件、道路标志和标线等因素,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性。
2. 流畅性原则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地保证交通的流畅性。
设计师应该考虑到车辆行驶的方向、速度、转弯半径等因素,以确保交叉口的流畅性。
3. 舒适性原则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地保证交通的舒适性。
设计师应该考虑到车辆行驶的垂直度、水平度、减速度等因素,以确保交叉口的舒适性。
4. 经济性原则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地节约成本。
设计师应该考虑到交叉口的规模、材料、施工工艺等因素,以确保交叉口的经济性。
二、设计要点1. 交通流量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交通流量。
设计师应该根据交叉口的交通流量确定交叉口的规模和形式,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流畅。
2. 转弯半径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考虑到车辆的转弯半径。
设计师应该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转弯半径确定交叉口的半径和弧度,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流畅。
3. 视距条件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考虑到视距条件。
设计师应该根据交叉口的位置和形式确定视距条件,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舒适性。
4. 道路标志和标线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考虑到道路标志和标线。
设计师应该根据交叉口的形式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标志和标线,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流畅。
5. 环境因素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考虑到环境因素。
设计师应该根据交叉口所处的环境确定交叉口的规模和形式,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美观。
6. 施工工艺和材料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考虑到施工工艺和材料。
设计师应该根据交叉口的规模和形式确定施工工艺和材料,以确保交叉口的经济性和质量。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2. 城市道路分为几类?答: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3.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采用几阶段设计?答:一阶段设计:即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
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4. 道路勘测设计的研究方法答:先对平、纵、横三个基本几何构成分别进行讨论,然后以汽车行驶特性和自然条件为基础,把他们组合成整体综合研究,以实现空间实体的几何设计。
5. 设计车辆设计速度.答:设计车辆: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
设计速度: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6.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答:主要影响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选用、路线方案的确定、路线平纵横的几何形状、桥隧等构造物的位置和规模、工程数量和造价等。
第二章:平面设计1.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
答: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
2. 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答: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线难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破坏自然景观,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过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惫急躁,不利于安全行驶。
3. 汽车的行驶轨迹特征。
答:轨迹是连续的,曲率是连续的饿,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4. 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答:极限最小半径,特殊困难情况下使用,一般不轻易使用;一般最小半径,通常情况下使用;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在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使用。
5. 平面线形要素及各要素的特点。
答: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1.平面线形设计要点:①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②保持平面线形均衡与连贯③注意与纵断面设计想协调④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⑤避免连续急转线形视觉分析概念:从视觉心理出发,对道路的空间线形及其与周围自然景观和沿线建筑的协调等进行研究分析,以保持视觉的连续性,使行车具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的综合设计成为视觉分析2平、纵线形组合的基本要求:①直线与直坡线.直线与凸形竖曲线.平曲线与直坡线是常用的组合形式/②平曲线与竖曲线宜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③要保持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均衡④要选择适合的合成坡度3.平、纵线形设计中应避免的组合:①避免竖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②避免将小半径的平曲线起初点设在或接近竖曲线的顶部或底部③避免使竖曲线顶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④避免小半径的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重合⑤避免在长直线设置陡坡或长度短,半径小的竖曲线⑥避免出现驼峰,暗凹,跳跃等使驾驶员视线中断的线形4.越岭区路线,沿河区路线和平原区路线的布线要点沿溪线定义:沿溪线是沿着河,溪岸布置的路线越岭线的定义:沿分水岭一侧山坡上山脊,在适当地点穿过垭口,再沿另一侧山坡下降的路线,称为越岭线.5.平原区路线:①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②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联系③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④注意土壤水文条件⑤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⑥尽量靠近建筑材料产地6.沿河区路线:①河岸选择②高度选择③桥位选择路线跨越主河的桥位选择:①在“s”形河段腰部跨河,以争取桥轴线与河流成较大交角②河湾附近选择有利位置跨越注意河湾水流过桥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③在与路线接近平行的顺直河段上跨河.桥头引道难以舒顺,应尽量避免④不可避免时应设置斜桥,修改桥头线形或布置一段弯桥.桥头曲线要争取较大半径.以利行车/7.路线跨支流的桥位选择:①从支河沟口直跨②绕进支沟上游跨越..越岭区路线:①垭口选择选择:1垭口高低2垭口位置3垭口两侧地形和地质条件②过岭标高的选择:1垭口及两侧的地形2垭口的地质条件3结合施工及国防考虑③展现布局的步骤:1全面观察,拟定路线走向2试坡布线3分析落实控制点,决定路线布局4详细放坡试定路线.8.展线系数:路线长度与直线距离之比①自然展线:是以适合的纵坡,顺着自然地形,绕山嘴,侧沟来延展距离,克服高差的布线形式②回头展线:是路线沿着山坡一侧延展,选择合适地点,用回头曲线作为方向相反的回头后在回头后在山坡的布线方式③螺旋展现:是当路线收到限制,需要在某处集中提高或降低某一高度才能充分利用前后有利地形或位置,而采用的螺旋状展线方式.一般多在山脊利用山包盘旋,以隧道跨线.。
试析公路路线选线原则及设计要点摘要:本文以公路工程项目为例,基于工程特点,对公路路线选线原则及设计要点进行分析,主要涉及内容包括纵面线形设计、平面线形设计、横断面设计等设计要点,希望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路路线;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引言公路工程项目位于我国南方某省区,其走向为东北走向,平均海拔相对较高,大约为1200m。
其地势呈现出南低北高的特点。
而本项目所处区域地形开阔程度较高,自然坡降低于3%。
公路路线沿岸存在农田和住宅。
经实地勘察后得知,该地区具有简单的地貌,施工条件优秀,适合作为公路路线的建设区域。
一、公路路线选取原则及影响(一)选取原则本项目在选线过程中遵循了选线原则,在进行路线选取时尽量规避环境敏感点,这里所说的环境敏感点是指公益林、敏感水体等等,但在特殊因素的影响下,在实际选线时可能会无法规避,针对这种情况,需采取保护措施。
据了解得知,本项目工程的水源地有2个,但与工程之间的距离较远,故在施工阶段,水源地对工程项目所造成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但水源地周边区域均属于环境敏感点,项目设计方案中要求施工单位重视保护,需要采取保护措施,以实现环保水环境的目的。
其次,公路项目还存在声环境敏感点,比如:住宅区、学校和企业等等,在进行路线选择阶段,需要对这些区域进行避让,以保证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考虑到项目所在地两侧耕地和草场面积较大,在选择路线时尽量以贫瘠的土地为主,尽量避开林地,如果无法避开,应选择植被稀疏区域,以保证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设计施工单位在选取公路路线时,充分遵循了安全性、环保性、效益性、最优性、耕地保护等方面的原则。
(二)沿线环境对项目的影响本工程项目沿线多为耕地、草场和林地,在设计过程中充分遵循原则,对耕地、草场利用情况加以分析,通过对地形和技术的有效运用,节省土地资源。
需穿越农田的道路,应该使路基高度下降,以减少耕地的占用量,为居民出行创造有利的条件。
简述园路平面线形设计要求。
园路平面线形设计要求是指在园路的设计中,对于线形的布置和设计所要求的要点和规范。
园路的线形设计是指园路在平面布置上的线条形状和走向的设计,它直接影响到园路的美观度、流畅度和功能性。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简述园路平面线形设计要求。
1. 路线选择:园路的线形设计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路线。
在选择路线时,需要考虑到园路的功能定位、环境条件、交通流量等因素,确保园路的线形设计符合功能要求和实际需求。
2. 曲线设计:园路的线形设计中,曲线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曲线的设计要求曲线半径适中,曲线走向流畅,不要出现急转弯或过于平直的情况。
曲线的设计应该考虑到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确保车辆能够平稳地行驶。
3. 直线设计:园路的线形设计中,直线的设计也是需要注意的。
直线的设计要求直线走向清晰、直接,不要出现弯曲或扭曲的情况。
直线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园路的整体布局和交通流量,确保直线能够满足交通需求和美观要求。
4. 车行道设计:园路的线形设计中,车行道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车行道的设计要求车行道宽度适宜,能够容纳行车流量,同时还要考虑到人行道和其他设施的布置。
车行道的线形设计应该考虑到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确保车辆能够平稳地行驶。
5. 人行道设计:园路的线形设计中,人行道的设计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
人行道的设计要求人行道宽度适宜,能够容纳行人流量,同时还要考虑到车行道和其他设施的布置。
人行道的线形设计应该考虑到行人的行走舒适性和安全性,确保行人能够顺畅地行走。
6. 其他设施设计:园路的线形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其他设施的布置,如停车位、自行车道、绿化带等。
这些设施的线形设计要求与车行道和人行道相协调,使得整个园路线形布局统一、和谐。
园路平面线形设计要求是指在园路设计中,对于线形的布置和设计所要求的要点和规范。
园路的线形设计要考虑到路线选择、曲线设计、直线设计、车行道设计、人行道设计和其他设施设计等方面,确保园路的线形布局合理、美观、流畅,满足功能要求和实际需求。
公路工程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原则和要点公路工程是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路交叉口的设计是公路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公路交叉口是公路路网中交通流量较大的地段,是交通事故高发区域,对于公路交叉口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交通安全、交通流畅、经济性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设计原则和要点两个方面对公路工程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进行探讨。
一、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公路交叉口的设计首要考虑的是安全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交通事故的发生可能性,尽可能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交通安全。
交叉口的设计需要满足交通流量的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到行车速度、视距、路面标线、信号灯等设施的设置,以确保交通安全。
2. 通行能力原则公路交叉口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是指交叉口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车辆的数量,通行能力越大,交通流畅度越高。
交叉口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交通流量的需求,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车辆的转弯半径、车道宽度、道路坡度等因素,以确保通行能力。
3. 经济性原则公路交叉口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经济性。
经济性是指在保证交通安全和通行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工程投资和运营成本,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交叉口的设计需要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尽可能地减少土方工程和硬质工程的建设。
二、设计要点1. 设计范围和交通流量公路交叉口的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设计范围和交通流量。
设计范围包括道路路段、交叉口、引道等部分,交通流量包括各种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流量。
设计范围和交通流量是公路交叉口设计的基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
2. 设计速度和转弯半径公路交叉口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转弯半径。
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转弯半径是影响交叉口通行能力的重要因素。
设计时需要合理确定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转弯半径,以确保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3. 车道设置和车道宽度公路交叉口的设计需要合理设置车道和确定车道宽度。
车道设置和车道宽度是影响交叉口通行能力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交通科技与管理37规划与管理 在公路工程中,互通式立交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
为确保设计出的立交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必须保证平面线形的合理性。
在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设计中,应当将主线和匝道作为重点环节,采用有效的方法,确保设计效果。
下面就公路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设计及应用展开分析探讨。
1 公路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的特点1.1 互通式立交的类型 互通式立交是公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根据岔路数量的不同,可以将之细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1.1 三岔互通式 三岔互通式立交中,比较典型的线形有以下几种:喇叭形、T形和Y形。
其中喇叭形的匝道能够为转弯车辆提供相对较高的速度运行,但左转弯车辆的绕行距离比较长,且环圈匝道的线形比较差;T形的方向非常明确,能够保证车辆流畅通行,基本上不会选错路,匝道的运行长度比较长;Y 形能够保证高速行车,通行能力较大,方向明确,但左侧车道分离和汇入比较困难。
1.1.2 四岔互通式 在四岔互通式立交中,较为典型的线形有以下几种:菱形、苜蓿叶形、环形和直连式等。
其中菱形能够确保立交主线直行车辆的高速运行,基本上不会出现拥堵的情况,但由于匝道连接部位是平面立交,从而无法使行车安全性得到可靠保障;苜蓿叶形能保证车辆运行的连续性,不存在冲突点,左转匝道的线形相对较差,无法保持高速运行,立交通行能力受限;环形的结构较为紧凑,转弯行驶方向非常明确,占地面积小;但由于车辆会交织运行,所以无法保证通行能力;直连式线形流畅度高,转向明确,不存在交织的情况和冲突点,分叉交汇比较少,能够使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得到保障,但工程造价偏高。
1.2 平面线形的特点1.2.1 主线的特点 对于公路互通式立交而言,其位置的选择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必须确保相交公路的线形指标良好。
立交主线线形的关键技术指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当车辆的设计时速为60 km/h时,圆曲线半径的最小值应当为350 m,车辆的设计时速为120 km/h时,圆曲率半径的最小值应当为1 500 m。
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道路的种类: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乡村道路。
国道主干线系统规划由5条南北纵线和7条东西横线组成,简称“五纵七横”,总里程约3.5万公里,总投资9千多亿元。
该规划全部是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公路。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方案,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大通道。
高速公路网是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7918网”,包含“五纵七横”在内,总规模约8.5万公里,其中主线6.8万公里,地区环线、联络线等约1.7万公路。
规划技术等级全部为高速公路。
公路按功能分类: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
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分类:国道、省道、县道、乡道。
公路分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全部控制出入:必须具有四条或四条以上的车道,必须设置中间带,必须设置进入栅栏,必须设置立体交叉。
公路技术标准是指在一定自然环境条件下能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所采用的技术指标体系。
(设计速度是技术标准中最重要的指标)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设计年限《城规》规定:快速路、主干路为20年,次干路为15年,支路为10-15年。
设计速度:是指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
设计交通量是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其值根据历年交通观测资料预测求得,目前多按年平均增长率计算确定。
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的道路、环境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个断面上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是特定条件下道路能承担车辆数的极限值,用辆/小时(pcu/h)表示。
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红线之间的宽度即道路用地范围,称之为道路建筑红线宽度或路幅宽度。
关于城市道路平、纵、横设计的几点思考摘要:城市道路设计是一个繁锁而细致的工程,本文根据笔者20年的设计经验,对城市道路平、纵、横设计常用做法作一个疏理和总结,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及交叉口设计引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于90年代末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作为从事城市道路专业设计的一名工作者,笔者有幸经历并参与了这段道路建设的黄金时期。
本文是根据笔者20年的设计经验,对城市道路平、纵、横设计常用做法作一个疏理和总结。
1平面设计1.1平面设计要点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应按照所在片区规划道路网布置,如果道路等级较高或规划路网未最终审定,可适当对规划线形进行优化处理。
在进行平面线形设计的时候,项目应考虑与道路、桥梁、隧道、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城市景观、交通枢纽等的衔接与协调,处理好与规划、已建构筑物、现状地形地物、待建构筑物以及需要分段、分期设计实施道路之间的关系。
应结合片区综合交通规划进行公共交通、慢行交通、机动车交通等方面交通组织设计。
1.2平面线形设计路线平面线形,通常是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3种基本线形要素的组合。
在道路上各要素所占比例难以量化规定,只要各组成要素在满足规范的基础上使用合理、组合得当,可以得到较为舒适的平面线形。
1.2.1最大直线长度设计在公路设计中为避免驾驶员视觉疲劳,最大直线长度通常参照德国的规范,以20倍设计速度的值控制。
但在城市道路里,根据实践经验,长直线不会产生上述弊端,相反,长直线更显大气,也更有利于两厢用地开发。
1.2.2平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设计两平曲线间的直线长度不宜过短。
根据实践经验,同向曲线之间最小直线长度(以米计)控制在设计车速6倍左右;反向曲线之间最小直线长度(以米计)控制在设计车速2倍左右,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当线形半径小于规范中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值且车速较小时(≤40km/h),缓和曲线可用直线代替,但应满足规范要求最小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