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第4章 心理障碍的评估与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12
《变态心理学》(代码5626)第一章诸论名词解释(P2)心理障碍:是一个很难精确定义的概念。
一般认为,变态心理也称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定义心理障碍有3个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P10)标准化:标准化是一个过程.通过标准化的过程可以确定一组标准或常模。
这组标准可以用于测量、计分和统计分析的全过程.常模可因标准化时选取的样本不同而有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有年龄常模、职业常模、性别常模等。
第一节变态心理的定义及其历史(名词识记 p2 )变态心理的概念:变态心理是一个很难精确定义的概念。
一般认为,变态心理也称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判别变态的基本元素:7个元素:痛苦、适应不良、不合理、无法预测和失去控制感、少见的和非传统的、其他人感到不适、违背标准。
(识记P3 )定义心理障碍的3个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和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对于理解和治疗心理障碍来说,有必要考虑个体的种族和文化上的差异。
(P3)变态心理的发展历史:1。
对变态心理的认识:早期的认识中包含超自然的解释,生物学观点和心理学观点;现在的观点则强调的是系统综合;2.对变态心理的治疗:从对精神病病人的隔离到人本治疗的发展。
第二节几种变态心理学理论(领会p6-9)经典4大心理学派对变态心理的基本观点1心理动力学派主要关心的是心理动力(有意识或无意识)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
他们认为,人内部的欲望和动机是一些相互冲突的力量,如果冲突解决得不好或未得以解决,它们就会引起焦虑、悲伤,人们将通过一些方式来保护自己,以免除这些焦虑和悲伤。
2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强调自由和选择以及责任和意志力在成长中的作用,相信个体必须要自由的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才是它们的真正欲望和目标。
他们认为,如果个体选择躲避自己的责任并把自己看成的软弱的、无助的,其结果是过着空闲、不真实及丧失功能的生活。
多轴评估多轴系统是在几个轴上评估,每轴涉及不同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临床医师作治疗计划和预测障碍的结局。
DSM-Ⅳ多轴分类中包括5个轴:轴Ⅰ临床障碍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轴Ⅱ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轴Ⅲ躯体情况轴Ⅳ心理社会和环境问题轴Ⅴ全面功能评估使用多轴系统便于综合地和系统地评估,并注意到各种精神障碍和躯体情况、心理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和功能水平。
如果仅注意评估存在的单一问题,有些情况便会被忽略。
为了组织和交流临床资料,为了掌握临床情况的复杂性及为了描述同一诊断的一些个体的多样性,多轴系统提供一个方便的格式。
此外,多轴系统可推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在临床、教育和科研工作中的应用。
轴Ⅰ临床障碍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轴Ⅰ用于报告分类中除了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以外的各种障碍,轴Ⅰ亦报告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
如果不只一种轴Ⅰ障碍,所有的障碍都应列入。
主要诊断或就诊理由排列在首位。
如果同时存在轴Ⅰ障碍和轴Ⅱ障碍,除非轴Ⅱ诊断加上修饰语“(主要诊断)”或“(就诊理由)”,否则主要诊断或就诊理由被认为在轴Ⅰ。
如果不存在轴Ⅰ障碍,编码为V71.09。
如果轴Ⅰ诊断是待定,即等待补充资料,编码为799.9。
轴Ⅱ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轴Ⅱ除了报告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以外,亦记录突出的适应不良的人格特征和防御机制。
以一个轴列出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可保证对可能存在的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给予考虑,否则当注意集中于症状通常更为丰富的轴Ⅰ障碍时,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可能被忽略。
不能认为人格障碍在轴Ⅱ编码意味着它们的发病机制或适当的治疗范围与在轴Ⅰ编码的障碍基本上是不同的。
如果有多于一个轴Ⅱ诊断时,所有的诊断都应报告。
如果有一个轴Ⅰ和一个轴Ⅱ诊断,并且轴Ⅱ诊断时主要诊断或就诊理由,应在轴Ⅱ诊断后附加修饰语“(主要诊断)”或“(就诊理由)”。
如果不存在轴Ⅱ障碍,编码为V71.09。
如果轴Ⅱ诊断待定,即等待补充资料,编码为799.9。
变态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判断一个人是否变态有三个基本的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1)心理功能紊乱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的损伤;(2)心理和行为功能紊乱往往伴随痛苦而产生,社会功能受损在界定心理障碍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3)非典型性反应是指心理障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符合一定文化的要求:通常,有些事情会因为不经常出现或者偏离了正常范围而被认为是不正常的。
4、对变态心理的认识(1)早期的认识。
早期人们对变态从3个方面进行了解释:超自然的解释、生物学的解释、心理学的解释。
(2)生物学的解释。
对生物学观点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被称为现代医学之父,他们相信心理障碍可能是由大脑病变或头部受伤引起的,并且会受到遗传因素影响。
希波克拉底的一个更有意思并很有影响的理论是心理障碍的体液理论。
后来,盖仑发展了这一理论。
大部分振奋人心的发现来自于通过催眠研究得出的心理学观点。
首先是奥地利人梅斯梅尔指出物理磁流体的不均等分布造成了人体疾病。
“通磁术”就是后来所说的催眠,通过对病人的暗示起到了治疗效果。
对眠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人物是法国医生沙考。
19世纪末期,催眠作为一种治疗癔症的方法在欧洲和美国广泛使用。
它构成了现代精神疗法的基础,并成为通过心理学途径研究精神障碍的里程碑。
——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变态心理和行为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观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梅耶。
梅耶被认为是美国精神病学之父。
他强调变态心理和行为由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的共同作用。
5、几种变态心理学理论:心理动力学、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行为主义模型、认知学派、多维综合模型6、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学的观点,行为是由强大的内部力量驱使或激发的。
这些内部力量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
心理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维也纳医生费洛伊德。
他用精神分析的技术如释梦、自由联想等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05626 变态心理学王建平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变态心理学的定义及其历史一、如何界定变态心理1. 判别变态的基本元素有专家罗列出7个元素来判别一个行为或一个人是否变态。
这些元素是:⑴痛苦;⑵适应不良;⑶不合理;⑷无法预测和失去控制感;⑸少见的和非传统的;⑹其他人感到不适;⑺违背标准。
2. 变态心理的定义⑴一般认为,变态心理或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⑵这一定义说明判断一个人是否变态有三个基本的标准:①心理功能紊乱;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的损伤。
②痛苦或损伤;社会功能受损在界定心理障碍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③非典型性反应;指心理障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符合一定文化的要求。
二、变态心理的发展历史1. 对变态心理的认识⑴早期的认识。
早期人们对变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解释:①超自然的解释、②生物学的解释、③心理学的解释。
⑵现代的观点。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和方法论的成熟,人们认识到没有任何一种影响因素是单独发生作用的。
换句话说,正常和异常的行为都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共同影响的产物。
第二节几种变态心理学理论1. 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学派主要关心的是心理动力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
他们认为,人内部的欲望和动机是一些相互冲突的力量,如果冲突解决的不好或者未得以解决,它们就会引起焦虑、悲伤,人们将通过一些方式来保护自己,以免除这些焦虑和悲伤。
2. 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强调自由和选择以及责任和意志力在人成长中的作用,相信个体必须要自由的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才是他们的真正欲望和目标。
他们认为,如果个体选择躲避自己的责任并把自己看成是软弱的、无助的,其结果是过着空闲、不真实及丧失功能的生活。
3. 行为主义模型:行为主义把异常看成是通过过去经验习得的结果,因此,他们对人的行为的改变持乐观主义态度。
一、心理障碍的分类·病因病理学分类与诊断是根据疾病的病因和病理改变建立诊断。
(只适合有明确病因的,比如脑外伤,物质滥用。
)·症状学分类与诊断是根据共同症状或综合征建立诊断。
(精分,双相等)·由于精神障碍多数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明,缺乏实验室诊断手段,因此对于精神障碍的分类,一般遵循病因病理学分类和症状学分类兼顾的原则进行。
(一)美国精神障碍的分类美国的《精神障碍和统计手册》(DSM-I V) 系统将精神障碍分成17大类,并且对每个诊断都定出了一个明确的诊断标准,还提出了以临床轴为主的多轴诊断概念,因此具有巨大的国际影响。
·DSM-I V的分类1.通常在儿童和少年期首次诊断的障碍2.谵妄、痴呆、遗忘及其他认知障碍3.由躯体状况引起,未在他处提及的精神障碍4.与物质有关的障碍5.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6.心境障碍7.焦虑障碍(应激障碍也归在本类)8.躯体形式障碍9.扮演障碍10.解离障碍11.性及性身份障碍12.进食障碍13.睡眠障碍14.未在他处分类的冲动控制障碍15.适应障碍16.人格障碍17.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情况注意:2013年出版的最新版DSM-5将精神障碍分为22类。
相比之前发表的DSM系统,2013年发表的DSM-5有了较大的改变:首先,弱化了五轴诊断系统,在分类上向ICD-10靠拢:DSM-5不再强调五轴诊断体系,而是建议将轴3与1、2合并;在轴IV上推荐使用ICD-10方法;在轴V的使用上建议采用WHODAS (WHO残疾评定量表)进行评定。
其次,强调了对严重程度的评估: DSM-5建议使用规范化量表和问卷对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从而改变了DSM原版本中以症状数为唯一标准的特点。
·DSM-5的分类1神经发育障碍2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与其他精神病性障碍3双相障碍与其他相关障碍4抑郁障碍5焦虑障碍6强迫障碍与其他相关障碍7创伤和应激相关障碍8分离性障碍9躯体症状障碍及相关障碍10喂养和进食障碍11排泄障碍12睡眠-觉醒障碍13性功能障碍14性别烦躁15破坏性、冲动控制和品行障碍16物质相关障碍与成瘾障碍17神经认知障碍18人格障碍19性欲倒错障碍20其他精神障碍21药物所致的运动碍及不良反应22其他可能成为临床关注焦点的问题(二)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国际疾病及相关问题的统计分类标准(ICD) ,是由WHO组织全球的专家制定的,该系统中包括各科疾病的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