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感恩于心,回报于行
- 格式:ppt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18
感恩于心知恩于行主题班会教案教案标题:感恩于心,知恩于行——主题班会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感恩的意识,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
2. 培养学生知恩图报的品质,学会回报社会和他人。
3. 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什么是感恩:通过讨论、故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感恩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如何表达感恩: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的感恩方式,如口头表达、行动表达等。
3. 知恩图报的意义: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知恩图报的价值和意义。
4. 实践知恩图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志愿者活动或其他形式的回报行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知恩图报的过程。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感恩的视频或展示感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感恩主题的思考。
- 提问学生:你们对感恩是什么样的理解?有没有什么感恩的经历可以分享?2. 感恩的含义和重要性(10分钟):- 教师通过讲解和故事分享,向学生介绍感恩的含义和重要性。
-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感恩的理解和体会。
3. 如何表达感恩(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的感恩方式,如口头表达、写感谢信、帮助他人等。
-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情境下的感恩表达。
4. 知恩图报的意义(10分钟):-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知恩图报的价值和意义。
-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知恩图报的理解和看法。
5. 实践知恩图报(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志愿者活动或其他形式的回报行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知恩图报的过程。
- 学生在活动后进行反思和总结,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强调感恩和知恩图报的重要性。
-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在班会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班会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收集学生的讨论和反思记录,评估他们对感恩和知恩图报的理解程度。
3. 对学生的志愿者活动或回报行动进行评估,了解他们的实际行动和影响力。
感恩于心,回报于行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我们与世界和谐相处的基石。
当我们怀着感恩之心去观察生活,我们会发现生活中无数值得感激的事物。
我们感恩阳光的温暖,感恩雨水的滋润,感恩大自然的赐予。
我们感恩家人的关爱,感恩朋友的陪伴,感恩他人的善意。
在这个充满爱与温情的世界中,我们怎样回报这些来之不易的恩情呢?回报于行,正是我们行动的方式。
我们可以回报社会,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可以回报家人,用爱和关心来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我们可以回报朋友,用真诚和友善来维系彼此的友谊。
我们可以回报自然,用环保和节约的行动来保护地球的美丽。
感恩于心,回报于行,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态度。
当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态生活,我们会更加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
我们会关注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并尽力帮助他们。
我们会珍惜与家人、朋友、同事的交往,用真诚和善意来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
我们会保护环境,尽量减少浪费,用行动来传递对大自然的敬意。
回报于行也是一种自我成长的过程。
通过回报他人,我们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我们学会了分享和关心他人,这使我们更加成熟和善良。
通过回报社会,我们建立了自己的社会价值观,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成为了他人的帮助者,更成为了自己的成长引导者。
让我们怀着感恩之心,用行动回报这个充满爱与温情的世界。
无论是微小的行动还是伟大的事业,每一次回报都会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感恩于心,回报于行,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爱和感激,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让我们怀揣感恩,用行动来传递爱与善意,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二)感恩于心,回报于行,这是一种美好而深远的生活哲学。
当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我们会发现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幸福和有意义。
首先,感恩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点滴幸福。
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常常被我们忽略,当我们学会感恩时,我们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是值得感激的细节。
阳光明媚的早晨、亲朋好友的陪伴、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小幸福,我们应该心存感激。
感恩在心回报于行心得体会篇一:感恩于心回报于行《感恩于心回报于行》少先队活动课说课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带来的少先队活动课主要围绕“感恩于心,回报于行”这一主题展开。
一、活动背景“百善孝为先”,感恩父母,孝敬长辈在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
但是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百般呵护,使他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和不关心他人的自私的品质。
甚至有的同学还经常对父母大呼小叫,无故发脾气,丝毫不顾及家长的感受,使做父母的很伤心。
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
”为了让孩子们能了解父母,感恩父母,并落实到实际生活之中,我设计了以“感恩于心,回报于行”主题活动课。
二、活动目标通过主题班会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讨论、表演,演唱歌曲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提高感恩父母的意识,体会父母的辛劳,明白感恩父母的道理,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三、活动准备1、提前布置主题班会内容,叫同学们收集有关“感恩父母”的材料。
2、准备班会课件。
3、叫同学们如何感恩父母做好发言准备。
4、准备一份感恩卡。
四:活动过程前沿:出中队旗致敬,唱队歌第一板块:感受父母之爱(一)学生讲述母爱和父爱的感动故事,在音乐、图片的渲染下,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在特定环境中,父母表现出的伟大的爱,深沉的爱,并简谈感受(二)小组讨论并汇报:自己所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分享自己与父母的感动故事。
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父母之爱其实是无处不在的,正是因为这种爱是那样的平凡和普通,因此,我们常常没有留意,觉得是理所当然。
因此,通过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把父母的爱找出来。
第二板块:回报父母之爱(一)在主持人的组织下,看短片《感恩父母》,思考怎么感恩父母,感受孝心教育,让学生情感达到共鸣。
(二)听地震书信朗诵,写感恩卡片,并读一读,感悟及时行孝的重要性,学生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六一班将召开感恩于心回报于行的主题班会,开场白中国有句古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是一种境界,感恩更是一种需要。
感恩是一种感情,是人们在曾获得某人或事物恩惠的前提下,期望对某人或某事物无偿付出自己的一些或全部所有的思想。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
感恩应该是社会上每个人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
目前社会上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正逐步腐蚀着人们的心灵,一味的索取不知回报使得一些年轻人变得自私冷漠,道德水准滑坡。
今天,为了重拾感恩之心,我班召开"感恩于心,回报于行"主题班会活动。
主题班会教案之高一“感恩于心,报答于行”主题班会一、设计理念:感恩是品德,感恩是责任。
为了提升学生的感恩认识,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教师和社会。
二、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阳光的心态、文明的素养以及感悟亲情、感恩生活、热爱祖国、报答社会的情怀,让学生认知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师的培养之恩、别人的关爱之恩,让学生感悟到真情报答,并付诸实际行动,从而使学生在文明养成、学风建立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
三、活动过程:男:感恩是画笔。
学会感恩,生活将变得无比精彩。
感恩描绘着生活,将生活中大块的写意,挥洒得酣畅淋漓;将生活中清淡的山水,点缀得娟秀飘逸;将生活中细致的工笔,描绘得细腻精巧。
女:各位领导、教师,亲爱的同学们,下午好。
齐:高一11班“感恩”主题班会如今开始。
男:学会感恩,首先我们必需要先学会感恩父母。
女:下面进入第一篇章“感恩父母”。
我想请你们看一下这几组图片(活动内容:讲解衣食住行)衣食住行男:看了刚刚的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样的方法?你仍然在抱怨生活,抱怨父母?自由发言、讨论:给父母的一封信(5—8个小孩发言,见附页)(放“跪羊图”音乐)总结:女:我们是幸运的一代,我们所拥有的远远超出了我们所需要的。
留心一下你四周的人和事,应该明白,我们应该少一点抱怨,多一点感谢和付出。
男: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
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永驻真爱,构成质朴健全的人性。
不管你身在何地,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点,你愿用本人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取,享用。
却不要你任何报答……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父母的爱是世间最无私、最真诚、最崇高的感情,他们所给予我们的爱是不求任何报答的女:如今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呵着护着,从不知父母生活的艰辛劳累,不知父母的希望和期待。
他们总抱怨父母的唠叨、苦恼,仇恨父母不理解本人,但从来不会从父母的角度,去为父母想想,谅解生活的繁忙与劳累。
感恩于心,回报于行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感恩于心,回报于行!在春这天个播种希望的季节里,到处是勃勃生机,你可曾想过没有冬的育孕,怎么能有春的灿烂?没有父母的辛勤劳作,我们怎么能在这里安心的学习?没有国家的富强,我们怎么能有今天幸福的生活?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他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他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他高耸。
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世界,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亲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常怀感恩之心,琐事将不再烦琐,是感恩的心,让我们欢笑度过。
生命在前进,挫折,烦恼也必将随之而行,滋生不息。
因为感恩于心,所以会在颓然时送来一阵清香,在烦躁时送来一股清凉,把心中热忱重新点亮,让心境豁然开朗,重燃奋斗的心,积极向上、乐观开朗也会重新主导心房。
常怀感恩于心,落叶昏黄,也不会随之哀叹,咏叹悲伤。
落叶归根,树叶是感恩的,伟大的,既然已不能挂在枝头为树儿增彩,那便化为春泥更护花!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感叹命运的不公,环境的不畅,然后心事颓然,怠惰不堪,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常怀感恩的心,我们相信,这是“天欲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前兆,或者说既然得不到上天的垂青,那便让自己眷顾自己吧!错过了朝霞的绚丽,我们感恩,它让我们更把握了月光的清辉!也许环境不是很理想,我们感恩,因为也许这正是我们展露才华的地方。
沙漠并不是树的理想栖息地,但树却可使沙漠变绿洲!常怀感恩于心,常把诚信于行。
常怀感恩之心,让我们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目光所及,皆是和谐美好,弥漫芳香。
常把诚信于行,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常怀感恩之心的人必能善待亲友、他人、社会和自然。
面对亲人的关爱、要求、责备要欣然接受,不是爱理不理,不是粗声野气;在家中要帮父母做家务,学会分忧解难,懂得孝敬父母。
面对同学、朋友的过失,学会大度宽容,要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生活中要学会微笑,要知道“微笑是最有效的外交家”。
感恩于心回报于行----主题班会策划书学校:中卫一中班级:高二(3)班教师:**“感恩于心,回报于行”主题班会课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感恩于心,回报于行二、活动背景: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描绘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
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情感,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然而亲人、老师、朋友为我们付出的绝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但是我们是否在他们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呢?感恩是发自内心的,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报答,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次的“学会感恩”之旅吧!三、活动目的:通过此次的“感恩于心,回报于行”主题班会,让同学们时时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身边的人,感激身边的人。
体会到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流露着的父母之爱,在学习上无私奉献的老师之爱,与自己共同成长的朋友之爱。
促使同学们在那些早已习惯的行为中理解爱、感悟爱。
教育同学们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努力学习,健康成长,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四、活动地点:高二(3)班教师五、活动人员:高二(3)班全班同学、班主任老师六、活动准备:1、收集照片,央视公益广告并做成PPT。
2、音乐《再见》、《天亮了》、《感恩的心》。
3、一首抒情诗。
4、四张小纸条,上面分别写的是:⑴我在一次偶然中失去了双亲,现在一个人孤苦无依;⑵我生长在贫困、边远的西海固,父母体弱多病。
我非常想上学,可是却交不起学费;⑶我是一名高三学生,成绩非常优异,又被保送清华大学;⑷我以前家里很富有,却因为家里一次投资失败,导致家境衰落。
七、设计思路:课程活动共分“理解感恩,积淀情感”、“角色互换,体验幸福”、“感恩故事,唤醒真情”、“创设情景,真情流露”这四个环节。
《感恩于心回报于行》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恩的重要性,认识到身边人的付出和关爱。
2.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表达感恩、回报感恩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友情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感恩的定义与意义2. 身边人的付出与关爱3. 学会感恩、表达感恩、回报感恩的方法4. 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友情的故事分享5. 实践环节:制定个人感恩计划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感恩的重要性,学会表达感恩、回报感恩。
2. 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友情的意识,将感恩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思考、交流,提高认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故事分享,让学生感受关爱与感恩的力量。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制定个人感恩计划,将感恩付诸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引导学生进入感恩的主题。
2. 讲解感恩的定义与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3. 分享身边人的付出与关爱,让学生感受到关爱与感恩的情感。
4. 讲解学会感恩、表达感恩、回报感恩的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去做。
5. 分享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友情的故事,让学生受到启发。
6. 让学生制定个人感恩计划,将感恩付诸实践。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书写一篇关于本次班会的感悟,重点反映自己对于感恩的认识和行动计划。
2.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恩行为,是否能够将班会内容实践出来。
3.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感恩表现和亲子关系的变化。
七、教学资源1. 音乐:《感恩的心》2. 故事素材:关于感恩的的真实故事或寓言故事。
3. 感恩计划模板:提供给学生参考的感恩计划格式。
八、教学时间1. 班会时间:45分钟2. 课后实践:为期一周的感恩行动计划。
九、教学延伸1. 开展“感恩日记”活动,鼓励学生每天记录下至少一件感恩的事情。
2. 举办“感恩演讲比赛”,让学生通过演讲的形式表达对身边人的感激之情。
《感恩于心回报于行》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恩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2. 引导学生学会回报,以实际行动表达对他人、对社会的感激之情。
3. 增强班级凝聚力,营造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
二、教学内容1. 感恩的定义与意义2. 回报的方式与方法3. 身边的感恩实例4. 班级内的感恩活动5. 行动计划与实施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感恩故事,引发学生对感恩的思考。
2. 讲解:介绍感恩的定义与意义,引导学生认识感恩的重要性。
3. 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感恩实例,感受感恩的力量。
4. 讨论:分组讨论回报的方式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以实际行动感恩。
5. 活动:组织班级内的感恩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恩。
6. 总结:回顾本次班会内容,强调感恩的重要性,并提出行动计划与实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感恩的定义与意义,分享感恩实例。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回报的方式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以实际行动感恩。
3. 实践法:组织班级内的感恩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恩。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感恩的理解与认识程度。
2.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提出的回报方式。
3. 学生参与班级感恩活动的热情与表现。
4. 学生行动计划与实施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包括感恩的定义与意义、回报的方式与方法、身边的感恩实例等。
2. 准备班级内的感恩活动素材,如感谢卡、感恩墙等。
3. 提前通知学生参加班会,并准备分享自己身边的感恩实例。
七、教学环境1. 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教室进行班会。
2. 确保班级内的设备正常,如投影仪、音响等。
3. 布置教室,营造温馨、和谐的气氛,如摆放一些鲜花、感恩标语等。
八、教学后记1. 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回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强调感恩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感恩和回报。
3. 提醒学生按照行动计划实施,将感恩付诸行动。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主题班会知恩于心感恩于行主题班会一、引言感恩是一种美德,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身边的人和事,忘记了自己曾经得到过的帮助和支持。
因此,本次主题班会旨在让同学们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二、认识感恩1.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是一种美德,它可以让我们更加尊重生命、关注他人,并且更加深刻地体验生活的美好。
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陌生人,在我们成长中都给予过我们帮助和支持。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并通过行动来回报他们。
2.认识到自己所得到的帮助和支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忽略了身边的人和事。
因此,在这里提醒同学们要认真思考自己所得到过哪些帮助和支持,并且要真正地体验那份感激之情。
3.感恩并不需要什么特别的理由有时候,我们会认为只有在得到了特别的帮助和支持后才需要感恩。
但实际上,感恩并不需要什么特别的理由。
只要是对我们有益的人和事,都值得我们感激。
三、行动起来1.向身边的人表达感激之情有时候,一句简单的“谢谢”就足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向身边的人表达感激之情,并让他们知道自己对他们的关注和支持。
2.积极回报社会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回报社会。
可以参加志愿者活动、捐赠爱心基金等方式来回报社会,并且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优秀、负责任的人。
3.珍惜生命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生命,并且尊重他人的生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安全、保护环境等方面,并且尽可能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四、结语感恩是一种美德,它可以让我们更加尊重生命、关注他人,并且更加深刻地体验生活的美好。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并通过行动来回报身边的人和事。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更加优秀、负责任的人,也才能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感恩于心,回报于行主题班会《感恩于心,回报于行主题班会》嘿,大家好呀!今天咱这个班会可有意思啦,主题是“感恩于心,回报于行”。
咱先来说说感恩这事儿哈。
你们想想,生活中是不是有好多人值得我们感恩呀?比如说咱的爸妈,那可真是为我们操碎了心呐!小时候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们拉扯大,咱生病了他们着急上火,咱取得好成绩了他们比咱还高兴。
还有咱的老师们,那是教会了我们多少知识和道理呀,没有他们,咱能有今天这本事吗?当然啦,还有我们的朋友们,一起哭一起笑,那情谊多珍贵呀!感恩可不能只是心里想想,得落实到行动上才行。
就像我吧,以前总觉得爸妈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直到有一次我看到妈妈累得直不起腰,才突然意识到自己有多不懂事。
从那以后呀,我就会主动帮妈妈分担一些家务,虽然做得不一定多好,但妈妈可开心了呢!这就是小小的回报,却能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
在学校里,我们也要用行动来回报老师呀。
认真听讲,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这就是对老师最大的回报啦。
还有对朋友们,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不能光想着自己。
我记得有一次,我最好的朋友考试没考好,心情特别低落。
我就陪着他,给他讲笑话,鼓励他,还帮他一起分析错题。
后来他成绩提高了,可感激我了呢!嘿嘿,这种感觉真好。
其实感恩和回报真的不难,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给爸妈一个拥抱,对老师说一声谢谢,帮朋友一个小忙,这些小小的举动都能传递我们的感恩之情。
最后呀,我想说,让我们都怀着感恩之心,用行动去回报那些爱我们的人吧!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感恩和回报而变得更加美好!好啦,今天的班会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都能把感恩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哦!加油!怎么样,咱这个班会有意思吧?希望大家都能真正理解感恩于心,回报于行的含义,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爱和温暖!。
《感恩于心回报于行》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含义,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父母、老师、同学、社会的心态。
3. 引导学生将感恩之心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实现感恩的实际行动。
二、教学内容1. 导入:讲解感恩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案例分享:分享一些感恩父母、老师、同学、社会的真实案例。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将感恩之心转化为具体行动,回报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
4. 总结:总结本次班会的要点,布置课后实践任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讲解感恩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案例分享(10分钟):分享一些感恩父母、老师、同学、社会的真实案例。
3. 小组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如何将感恩之心转化为具体行动,回报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
4. 总结(5分钟):总结本次班会的要点,布置课后实践任务。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班会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感恩的认识和体会。
2. 课后收集学生的实践报告,评估他们将对感恩的认识付诸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感恩案例素材:收集一些感恩父母、老师、同学、社会的真实案例。
2. 教学PPT:制作班会教学PPT,包含导入、案例分享、小组讨论等内容。
3. 课后实践任务表格:设计一份课后实践任务表格,引导学生将感恩之心转化为具体行动。
六、教学策略1. 情感引导:通过讲述感恩的故事和分享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恩经历和回报行动。
3. 实践活动:设计一些实际的感恩行动,让学生在课后实践并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的传递,让学生感受到感恩的力量。
2. 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将感恩之心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不同经历和感受。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感恩于心,回报于行——小学德育主题活动实践与思考《感恩于心,回报于行小学德育主题活动实践与思考》每到重要节日,我们总能看到小学的学生们以各种形式来体现他们的感恩之情,从表达新鲜的花篮到献上心灵上的祝福,他们或许还没有刻意去思考,但这也是他们有着深厚感恩之情的一个微妙体现。
“感恩于心,回报于行”,是德育的重要主旨。
面对节日到来,学校采取了主题系列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们深入的了解感恩的根本内涵,培养学生们正确的社会理念,从而构筑一个良好的人格环境。
例如,我们学校在近年来举办了多项有关“感恩于心,回报于行”的小学德育主题活动,主要活动包括:“新年表达感恩,回馈社会”主题活动,“端午要做有爱的人”主题活动等。
为了更有效地让学生们体会到感恩的重要性,校方发放了“感恩回报”书签,提示学生们要感恩自然、父母、老师等,要用行动回报他们。
在活动中,学生们受到了丰富的感恩教育。
每当学生们都在认真的腼腆的倾听着,学校的老师们都给学生们温情的提示:“看着你们笑着,看着你们在爱心的家庭中一家人团聚,更是一种幸福的心情,这就是幸福的感觉,这是感恩之情。
”在此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加让他们感受到了真正的感恩之情,系列活动之后,学生们自发组织起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之中。
学生们通过制作手工艺品,为热心的老师送去感谢的礼物;通过绘画、书法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还采取“共爱新民村”的方式,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将感恩之情带到更远的地方……在学生们不断地体验参与活动中,深入学习感恩之情,他们发现,感恩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是一种社会价值,是一种行为准则,这反映出他们逐渐成熟,正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正在慢慢打破自我,打开外界的大门。
有一句话说:“感恩于心,回报于行”,我们的小学德育主题活动就是要让学生们把这句话融入到他们的行为习惯中去,即真正做到时时刻刻都要学会感恩,也要用行动将感恩之情回报社会,使社会更加宽容、浪漫、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