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概念与基本性质
- 格式:ppt
- 大小:3.65 MB
- 文档页数:32
力【知识梳理】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共线,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①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②弹簧测力计:A.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选”: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调”:将弹簧测力计按所需位置放好,指针是否指零,不在校正;“测”: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1)弹性形变: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形变。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
三.重力:(1)重力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力的概念和分类有哪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力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下面我们将介绍力的概念和分类。
一、力的概念1.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作用: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使物体变形,或者使物体发生其他变化。
二、力的分类1.按性质分类:(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3)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4)分子力: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的力。
(5)电磁力:电荷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2.按效果分类:(1)拉力:物体被拉伸时产生的力。
(2)压力:物体受到垂直于其表面的力。
(3)支持力:物体受到垂直于支持表面的力。
(4)推力:物体被推动时产生的力。
(5)吸引力: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力。
以上就是力的概念和分类的详细介绍。
掌握力的概念和分类对于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向右的力,另一个向左的力,两个力的大小相等。
求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题思路: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由于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它们构成一对平衡力,因此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
答案: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
2.习题:一个弹簧被拉长5cm,弹簧的弹力为10N。
求当弹簧被拉长10cm时,弹力为多少?解题思路: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设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的比例系数为k,则有 F=kx。
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得到 10N=k5cm,解得k=2N/cm。
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力学基础知识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引起物体运动、形变或状态变化的原因。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要想改变它的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
2. 力的性质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可以通过矢量来表示。
力的大小用单位牛顿(N)来表示,方向则通过力的矢量来描述。
作用点是力的作用点。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对于一个物体来说,当施加多个力时,可以通过合力的概念来表示总的受力情况;而对于一个力来说,可以通过分解的方法将其拆分成不同的力的合力来表示。
4. 牛顿定律牛顿的三大定律是力学的基础,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5. 动量和冲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的特性,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而冲量是力在时间内对物体物体的作用。
6. 动力学动力学是力学中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物体在受到力的影响下的运动规律,涉及到牛顿第二和第三定律的应用。
7. 势能和功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而功是力对物体的作用,是力的大小与移动距离乘积。
二、质点力学1. 质点的运动质点是物体的简化模型,它不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只考虑质点的位置和速度。
质点运动可以通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质点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即F=ma,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
3. 立体运动立体运动是质点在空间中的运动,可以通过三维坐标来描述。
4. 弹性碰撞弹性碰撞是物体之间在碰撞中动能守恒的碰撞,它们的速度和动能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5. 火箭技术火箭技术是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和火箭运动定律研究飞行器的动力和轨迹。
三、刚体力学1. 刚体的概念刚体是物理中的一种理想模型,它不考虑物体的形变,只考虑物体的位置和姿态。
2. 刚体的平动和转动刚体的平动是指刚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平移运动的现象;转动则是刚体绕轴进行旋转的运动。
3. 刚体定轴转动刚体定轴转动是指刚体绕一个固定轴进行的运动,可以通过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来描述。
力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力是物理学中基本的物理量之一,用来描述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概念由牛顿提出,它是导致物体发生运动、改变方向或形状的原因。
在力学中,力被定义为物体对其他物体施加的作用,它的大小由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
力的性质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方面。
一、力的大小力的大小是指力的强度,通常用牛顿(N)作为单位。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力计等测量工具来获得。
在物理学中,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以及加速度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即"F=ma" (F代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给定质量时,力的大小与加速度成正比。
二、力的方向力是矢量量,它除了有大小外还有方向。
在矢量图上,力可以用箭头表示,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力的方向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向一致,它遵循牛顿第三定律的规定,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作用点力是通过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的,作用力是以作用点为起点、指向物体的力。
作用点代表力作用的位置,通常是在物体的表面。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点必然是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点。
通过改变作用点的位置,可以改变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四、作用方式力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对物体产生作用。
常见的作用方式包括推力、拉力、弹力、摩擦力和重力等。
- 推力:推力是指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向前方推动的力。
当我们推一辆停车的汽车,就是施加了推力。
- 拉力:拉力是指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向后方拉动的力。
例如,当我们拉门把手时,就是施加了拉力。
- 弹力:弹力是指物体受到弹性变形后的恢复力。
当我们压缩或拉伸弹簧时,弹簧会产生弹力。
- 摩擦力:摩擦力是指物体之间表面接触阻碍运动的力。
它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形式。
- 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的吸引力。
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五、力的合成与分解当多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可以根据力的矢量性质进行合成或分解。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6、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G/m=g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变形式: m=G/g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7、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产生弹力的条件:发生弹性形变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支持力、拉力8、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9、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看清分度值和测量范围(量程);(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校零;(3)弹簧伸长的方向要与被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4)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测力计的板面垂直(平视)。
10、莫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他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在接触面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产生摩擦力的条件: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②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③接触面粗糙④物体相互挤压,发生形变,有弹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影响滑动摩擦的因素:①压力的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11、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力的基本概念、重力一、力的概念1.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它反映了任何一个力必定和两个物体发生联系,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力一出现必牵涉到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力的物质性要求我们在认识一个力时,首先要搞清该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没有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2)力的相互性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可见一个力一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物体为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为受力物体,同时二者是相互的。
“相互”的含义就是说甲物体对乙物体产生作用的同时,乙物体也同时对甲物体产生作用。
我们在一个物体上画上几个力,这几个力是表示这个物体受到的力,因此它是受力物体。
虽然没有画出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是一定存在的。
2.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总是要产生一定的效果,有:(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改变速度的大小、改变速度的方向、同时改变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使物体发生形变: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体积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力的方向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方向;力的作用线是沿力的方向的直线。
4.力是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
大小和方向有一个不确定作用效果就无法确定,这就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含意。
5.力的表示:(1)力的图示:要完整反映一个力,必须把力的三要素全部表述清楚,这可用图示法。
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法具体表示:先定力的单位标度;再画出力的指向的方向;最后标出的箭头、箭尾均可表示出力的作用点.如:(2)力的示意图由力的图示法可以把力的三要素直观的表示出来。
有时候为了粗略表示,常用到力的示意图即在受力的物体上画出表示力的方向箭头就可以了。
高中物理中更常用的是力的示意图,如:6.力的分类:按性质分类和按作用效果分类。
力的概念与性质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力的概念与性质是物理学的基础内容之一,下面将从力的概念、力的性质以及力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一种物理量,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必然伴随着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力的单位是牛顿(N),它的国际单位制符号是N。
力的大小用力的大小表示,方向用箭头表示。
二、力的性质1. 力的大小:力的大小是指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它是通过改变物体的速度、形状或位置来展现的。
力的大小可以用力的大小作为参考。
2. 力的方向:力是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方向由箭头指示,箭头的末端指向力的作用方向,箭头的起始端指向力的作用的物体。
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称为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3. 力的性质:力具有可加性、可分解性、可改变物体状态的作用性、可反作用的反作用性、力和地相互作用的相互作用性等性质。
三、力的应用1. 力的作用于物体上时,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当一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时,物体会加速或减速,改变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 力的作用还可以导致物体形状发生变化。
例如,当我们用力拉伸或压缩弹簧时,它就会发生形状的改变。
3. 力还可以用于测量质量。
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我们可以利用质量和引力的关系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4. 力的应用还可以改变物体所在的位置。
例如,当我们用力推动一辆汽车,它就会改变位置。
5. 力的应用还包括力的传递和传导。
例如,当我们扔一个球时,我们施加力的手臂将力传递给球,使球发生位移。
力的概念与性质对于我们理解物质世界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力的概念与性质不仅有助于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现象提供了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理解力的概念与性质,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对于力的概念与性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