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10
★监控摄像机、解码器、网络存储服务器、监控管理平台等主要产品技术参数要求:1、智能球机⏹传感器:1/3英寸CMOS,130万像素⏹240°/⏹⏹传感器:1/3英寸CMOS,130万像素;⏹分辨率:1280*1024;⏹帧率:1-25帧可调;⏹照度:⏹电动变倍可调镜头,光学变倍≥4;红外:30-50米。
⏹智能分析:支持拌线入侵、区域入侵、物品遗留/消失、场景变更侦测等多种行为检测;⏹支持三码流、宽动态(120dB)、3D降噪、走廊模式、ROI、SVC编码、强光抑制、人脸检测、电子防抖、透雾、音频侦测、虚焦侦测、SD卡等功能;人脸检测、电子防抖、透雾、音频侦测、虚焦侦测、SD卡等功能;⏹报警接口:1进1出;音频接口:1进1出;⏹供电:AC24V/POE或DC12V/POE,工作温度:-40°-60°⏹防护等级:IP67。
★(交标时现场提供样机,样机上标注投标公司名称及产品型号,中标方样机封存,供货时核对后解封)4、宽动态枪式网络摄像机⏹★传感器:1/3英寸CMOS,130万像素;⏹分辨率:1280*1024;⏹,并⏹⏹视频输出接口:2路HDMI/2路VGA;解码能力:每个视频输出口解码支持 16 个 1080p@25fps(8M 码流),4 个800w@25fps(12M 码流),1 个 1200w@25fps(16M 码流)图像解码输出⏹音频输出:1路BNC;网络接口:1个千兆,报警:4进4出6、网络视频存储服务器⏹视频输入:256路@512Mbps;⏹视频分辨率:8M/5M/3M/1080P/UXGA/1.3M/720P;⏹冗余电源;⏹存储:支持NVR在线配置智能检测规则,音频异常检测,及视频图像诊断分析,并联动报警等。
⏹,60,⏹⏹10000⏹视频监控功能:支持视频预览、录像回放、云台控制、电视墙管理等;⏹视频存储:支持本地硬盘存储,支持IPSAN扩展存储,支持秒级存储;⏹智能分析功能:集成视频质量诊断功能,支持行为分析、人流量统计、主从跟踪等智能分析功能接入;电子地图:支持谷歌在/离线地图、支持光栅图;⏹支持霍尼韦尔、博世等报警主机接入;⏹支持门禁接入;支持出入口抓拍主机接入;⏹系统安全:支持主机双机热备,支持从机N+M冗余备份;支持安卓、IOS系统手机、平板电脑监控;⏹网络接口:4个千兆网口,支持网口绑定和负载均衡;功耗:≤200W(不含硬盘)8、4T专业监控硬盘⏹⏹操作平台为冷轧钢精工制作,钢板采用1.5mm ,台面全钢板制作,下箱国际19英寸标准机架并配安装托板,下箱前门为摇门,可以自由打开。
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基本技术规定1 应用范畴本规定规定了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技术规范,是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设计、建设、评审、检测、验收的根据之一。
本规定的技术内容合用于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前端图像采集由模拟摄像机加编码器构成的系统也合用于本原则。
2 定义2.1 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图像的前端采集、传播、控制及显示记录等采用数字设备构成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传播构成模式可分为网络型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和非网络型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2.2 网络型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图像在前端采集后经压缩、封包、解决,具有符合TCP/IP特性,传播数字信号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如:由网络摄像机、模拟摄像机加编码器等有关设备构成的系统)。
2.3 非网络型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图像在前端采集后未经压缩、封包即传播数字信号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如:由SDI摄像机等有关设备构成的系统)。
3 总体规定3.1 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符合下列规范及原则:GB 50198-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11-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48- 安全防备技术工程规范GB/T 20271-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规定GB/T 21050-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互换机安全技术规定GB/T 25724- 安全防备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规定GB/T 28181- 安全防备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播、互换、控制技术规定GA/T 75 安全防备工程程序与规定GA/T 36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规定GA/T 669.5- 都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第5部分:信息传播、互换、控制技术规定GY/T 157- 演播室高清晰度电视数字视频信号接口GY/T 160- 数字分量演播室接口中的附属数据信号格式GY/T 164- 演播室串行数字光纤传播系统GY/T 165- 电视中心播控系统数字播出通路技术指标和测量措施YD/T 1171- IP网络技术规定-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YD/T 1475- 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SMPTE 292M 串行数字接口高清电视系统ISO/IEC 14496-10 通用视听业务的先进视频编码(AVC)上海公安数字高清图像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规范(V1.0)3.2 系统中所使用的技防产品应符合现行国标、行业原则、地方原则及其她有关技术原则、我市技防管理部门制定的有关技术规定,并获得相应的型式检查合格报告、CCC认证证书、生产登记批准书。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GA/T367-2001是中国国家标准《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的简称,该标准规定了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
以下是对该标准的详细解读:1. 视频监控系统的基本要求:- 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控、录像、回放、存储、管理等功能。
- 系统应具备远程监控和控制功能,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查看和操作。
- 系统应具备报警功能,能够实时发现和报警异常情况。
- 系统应具备图像处理和识别功能,如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
- 系统应具备可靠的数据传输和存储功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 视频监控系统的硬件要求:- 摄像机应具备高清晰度、低噪声、宽动态范围等特点,能够适应各种环境。
- 视频传输设备应具备高带宽、低延迟、稳定可靠的特点。
- 存储设备应具备大容量、高速度、可靠性好的特点。
- 显示设备应具备高分辨率、高亮度、高对比度的特点。
3. 视频监控系统的软件要求:- 系统应具备友好的用户界面,操作简便、直观。
- 系统应具备灵活的配置和管理功能,能够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 系统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提供准确的监控结果。
- 系统应具备可靠的报警功能,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4. 视频监控系统的性能指标:- 视频分辨率:系统应支持不同分辨率的视频监控,如720p、1080p等。
- 视频帧率:系统应支持不同帧率的视频监控,如25帧/秒、30帧/秒等。
- 视频压缩格式:系统应支持常见的视频压缩格式,如H.264、H.265等。
- 存储容量:系统应支持不同容量的存储设备,如1TB、2TB等。
- 网络传输速度:系统应支持不同传输速度的网络设备,如100Mbps、1Gbps等。
总之,GA/T367-2001标准详细规定了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包括系统功能、硬件要求、软件要求和性能指标等方面,旨在确保视频监控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物内部及周边地区安全技术防范用视频进空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技术要求,是设计、验收安全技术防范用电视监控系统的基本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以安防监控为目的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中的电视监控系统的设计,其他领域的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参照使用。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仅适用于模拟系统或部分采用数字技术的模拟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报警系统环境试验报警系统电源装置、测试方法和性能规范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属于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视频video基于目前的电视模式(PAL 彩色制式,CCIR 黑白制式625行,2:1隔行扫描),所需的大约为6MHz或更高带宽的基带信号。
3.2视频探测video detecting采用光电成像技术(从近红外到可见光谱范围内)对目标进行感知并生成视频图象信号的一种探测手段。
3.3视频监控video monitoring利用视频探测手段对目标进行监视、控制和信息记录。
3.4视频传输video transmitting利用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直接或通过调制解调等手段,将视频图像信号从一处传到另一处,从一台设备传到另一台设备。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规范442.2视频探测设备应能适应现场的照明条件。
环境照度不满足食品监测要求时,应配置辅助照明。
442.3视频探测设备的防护措施应与现场环境相协调,具有相应的设备防护等级。
442.4 视频探测设备应与观察范围相适应,必要时,固定目标监视与移动目标跟踪配合使用。
4.4.3控制4.4.3.1根据系统规模,可设置独立的视频监控室,也可与其他系统共同设置联合监控室,监控室内放置中心控制设备,并为值班人员提供值守场所。
4.4.3.2 监控室应有保证设备和值班人员安全的防范设施。
4.4.3.3视频监控系统的运行控制和功能操作应在控制台上进行。
4.4.3.4大型系统应能对前端视频信号进行监测,并能给出食品信号丢失的报警信息。
443.5系统应能手动或自动操作,对摄像机、云台、镜头、防护罩等的各种动作进行遥控。
443.6系统应能手动切换或编程自动切换,对所有的视频输入信号在指定的监视器上进行固定或时序显示。
4.4.3.7 大型和中型系统应具有存储功能,在市电中断或关机时,对所有编程设置、摄像机号、时间、地址等信息均可保持。
4.4.3.8大型和中型系统应具有与报警控制器联动的借口,报警发生时能切换出相应部位摄像机的图像,予以显示和记录。
4.4.3.9系统其他功能配置应满足使用要求和冗余度要求。
4.4.3.10大型和中型系统应具有与音频同步切换的能力。
4.4.3.11根据用户使用要求,系统可设立分控设施,分控设施通常应包括控制设备和显示设备。
4.4.3.12系统联动响应时间应不大于4s。
4.4.4信号传输4.4.4.1信号传输可以采用有线和/或无线介质,利用调制解调等方法;可以利用专线或公共通信网路传输。
4.4.4.2各种传输方式,均应力求视频信号输出与输入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详见4.341。
4.443信号传输应保证图像质量和控制信号的准确性(响应及时和防止误动作)。
4.4.4.4信号传输应有防泄密措施,有线专线传输应有防信号泄露和/或加密措施,有线公网传输和无线传输应有加密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 / T 367—200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物内部及周边地区安全技术防范用视频监控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技术要求,是设计、验收安全技术防范用电视监控系统的基本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以安防监控为目的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中的电视监控系统的设计,其他领域的视频监控系统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仅适用于模拟系统或部分采用数字技术的模拟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702—19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T 15211—1994 报警系统环境试验GB/T 15408—1994 报警系统电源装置、测试方法和性能规范(idt IEC 60839-1-2)GB 16796—1997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7626.2—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1—1999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GB 50198—19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A/T 74—2000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 75—19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JGJ/T 16—19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视频video基于目前的电视模式(PAL彩色制式,CCIR黑白制式625行,2:1隔行扫描),所需的大约为6MHz或更高带宽的基带信号。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作者:源久科技GA / T 367—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物内部及周边地区安全技术防范用视频监控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技术要求,是设计、验收安全技术防范用电视监控系统的基本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以安防监控为目的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中的电视监控系统的设计,其他领域的视频监控系统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仅适用于模拟系统或部分采用数字技术的模拟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702—19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T 15211—1994 报警系统环境试验GB/T 15408—1994 报警系统电源装置、测试方法和性能规范(idt IEC 60839-1-2)GB 16796—1997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7626.2—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1—1999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GB 50198—19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A/T 74—2000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 75—19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JGJ/T 16—19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1.1.1系统概述1、系统采用全数字系统结构,前端采用高清IP摄像机,由弱电井UPS/强电应急回路供电;后端设置视频管理平台;后端显示部分采用LCD拼接屏;后端存储采用磁盘阵列,储存容量应满足31天、24小时/天实时动态录像的要求。
2、所有摄像点能同时录像,通过网络接至存储设备进行存储,存储时间31天(按D1存储格式),并可随时提供调阅及快速检索,图像应包含摄像机机位、日期、时间等。
3、数字视频综合平台视频输出信号采用DVI、HDMI方式接入显示设备。
4、系统服务器与存储设备设于地下一层网络机房、系统工作站及监控液晶拼接屏设于1栋半地下一层消防兼安防控制室;预留与上一级通讯的接口。
5、摄像机设置原则:1.1.2系统功能要求1、基本功能智能网络视频监控子系统是针对大规模系统组网、多级别管理远程联网、安防系统无缝集成环境下的分布式集散型管理平台。
智能网络视频监控子系统应该是能够实现远程联网多级管理,面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联动化和高度集成管理的综合性平台,以满足高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扩性的安全防范管理需求,应该适合于在大型组网、多级管理的分布式环境下对视频编解码器或网络嵌入式存储服务器实现集中监控与管理。
2、存储服务器功能系统保证系统稳定运行,无病毒侵入,充分满足稳定录像的要求。
服务器可接入多路数字视频信号,支持高清数字信号输入,并支持高清数字信号输出,满足系统的前端兼容性及未来高清系统扩展的需要。
服务器可选择多种分辨率及实时帧数,该服务器自带不少于16个硬盘插槽,支持热插拔功能,并可外接磁盘阵列,保证至少31天的有效录像记录。
可以通过服务器的前面板、IE客户端、管理平台等方式,对嵌入式存储服务器进行操作及管理,包括前端球机的控制操作,多画面切换及轮巡等设置。
所有录像资料可通过多途径方便查询及下载。
投标人必须提供存储容量计算公式。
3、系统配置管理智能网络视频监控子系统应该能够通过WEB方式对数据库服务器进行访问,形成完整的WEB配置管理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 / T 367—200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物内部及周边地区安全技术防范用视频监控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技术要求,是设计、验收安全技术防范用电视监控系统的基本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以安防监控为目的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中的电视监控系统的设计,其他领域的视频监控系统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仅适用于模拟系统或部分采用数字技术的模拟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702—19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T 15211—1994 报警系统环境试验GB/T 15408—1994 报警系统电源装置、测试方法和性能规范(idt IEC 60839-1-2)GB 16796—1997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7626.2—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1—1999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GB 50198—19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A/T 74—2000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 75—19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JGJ/T 16—19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视频video基于目前的电视模式(PAL彩色制式,CCIR黑白制式625行,2:1隔行扫描),所需的大约为6MHz或更高带宽的基带信号。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前言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S/TC10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国胜、陈朝武、李加洪、刘希清。
视频安全监控系统技术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物内部及周边地区安全技术防范用视频监控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技术要求,是设计、验收安全技术防范用电视监控系统的基本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以安防监控为目的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中的电视监控系统的设计,其他领域的视频监控系统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仅适用于模拟系统或部分采用数字技术的模拟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8702-19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T15211-1994 报警系统环境试验GB/T15408-1994 报警系统电源装置、测试方法和性能规范(idt IEC 60839-1-2)GB16796-1997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T17626.2-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17626.4-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7626.5-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11-1999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GB/T50198-19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A/T74-2000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5-19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6-19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 / T 367—200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物内部及周边地区安全技术防范用视频监控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技术要求,是设计、验收安全技术防范用电视监控系统的基本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以安防监控为目的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中的电视监控系统的设计,其他领域的视频监控系统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仅适用于模拟系统或部分采用数字技术的模拟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702 —19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T 15211—1994 报警系统环境试验GB/T 15408 —1994 报警系统电源装置、测试方法和性能规范(idt IEC 60839-1-2)GB 16796—1997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7626 .2—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 .3—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 .4—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 .5—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 .11—1999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GB 50198—19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A/T 74 —2000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 75 —19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JGJ/T 16 —19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视频video基于目前的电视模式(PAL 彩色制式,CCIR 黑白制式625 行,2:1 隔行扫描),所需的大约为6MHz 或更高带宽的基带信号。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视频安防监控系统(Video security monitoring system)是指利用摄像机等设备获取监控区域的图像和声音,并对其进行分析、记录、传输和存储的一种安全保护系统。
GAT367—2001是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技术要求。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该标准的要求进行详细阐述。
一、设备要求1. 摄像机(Camera):应具备良好的图像质量、灵敏度和分辨率,可以保证在不同环境下获得清晰的图像。
2. 监视器(Monitor):要求分辨率高、亮度调节范围大,保证可以清晰、准确显示摄像机获取的图像。
3.存储设备:要求具备足够的存储容量,并能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传输设备:要求传输稳定可靠,不受干扰和信号丢失。
5.其他设备:包括视频分析设备、报警设备等,应满足功能要求,并与摄像机、存储设备等设备相匹配。
二、系统要求1. 系统可靠性(System reliability):要求系统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并能适应各种恶劣环境条件。
2. 系统易用性(System usability):要求系统界面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易懂,能够方便地实现监控区域的设置、图像查看和存储等功能。
3. 系统扩展性(System scalability):要求系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扩展,可以增加或减少摄像机、存储设备等设备的数量。
5. 系统安全性(System security):要求系统数据能够进行加密保护,防止被非法获取和篡改,并能够实现用户权限的管理和分级授权。
三、图像质量和分辨率要求1.图像质量:要求摄像机获得的图像具备清晰度、色彩准确度、低噪声等特点,可以清晰显示监控区域的细节。
2.分辨率:要求摄像机的分辨率达到一定的标准,可以在较远的距离上获取清晰的图像,以便进行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应用。
四、数据传输和存储要求1.数据传输:要求数据传输稳定可靠,支持实时传输和远程监控,保证图像和声音的实时性。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物内部及周边地区安全技术防范用视频进空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技术要求,是设计、验收安全技术防范用电视监控系统的基本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以安防监控为目的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中的电视监控系统的设计,其他领域的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参照使用。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仅适用于模拟系统或部分采用数字技术的模拟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报警系统环境试验报警系统电源装置、测试方法和性能规范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属于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视频video基于目前的电视模式(PAL 彩色制式,CCIR 黑白制式625行,2:1隔行扫描),所需的大约为6MHz或更高带宽的基带信号。
3.2视频探测video detecting采用光电成像技术(从近红外到可见光谱范围内)对目标进行感知并生成视频图象信号的一种探测手段。
3.3视频监控video monitoring利用视频探测手段对目标进行监视、控制和信息记录。
3.4视频传输video transmitting利用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直接或通过调制解调等手段,将视频图像信号从一处传到另一处,从一台设备传到另一台设备。
本系统中通常包括视频图像信号从前端摄像机到视频主机设备,从视频主机到显示终端,从视频主机到分控,从视频光发射机到视频光接收机等。
3.5视频主机video controller /switcher通常指视频控制主机,它是视频系统操作控制的核心设备,通常可以完成对图象的切换、云台和镜头的控制等。
3.6报警图像复核video check to alarm当报警事件发生时,视频监控系统能够自动实时调用与报警区域相关的图像,以便对现场状态进行观察复核。
3.7报警联动action with alarm报警事件发生时,引发报警设备以外的其他设备进行动作(如报警图像复核,照明控制等)。
3.8视频音频同步synchronization of video and audio指对同一现场传来的视频、音频信号的同步切换。
3.9环境照度environmental illumination反映目标所处环境明暗的物理量,数值上等于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光通量。
参见附录A。
3.10图像质量picture quality指能够为观察者分辨的光学图像质量,它通常包括像素数量、分辨率和信噪比,但主要表现为信噪比。
参见附录A。
3.11图像分辨率picture resolution指在显示平面水平或垂直扫描方向上,在一定长度上能够分辨的最多的目标图像的电视线数。
参见附录A。
3.12前端设备terminal device指分布于探测现场的各类设备,在本系统中,通常指摄像机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设备(如镜头、云台、解码驱动器、防护罩等)。
3.13分控branch console通常指在中心监控室以外设立的控制和观察终端设备。
3.14视频移动报警video moving detecting指利用视频技术探测现场图像变化,一旦达到设定阈值即发出报警信息的一种报警手段。
3.15视频信号丢失报警video loss alarm指视频主机对前端来的视频信号进行监控时,一旦视频信号的峰值小于设定值,系统即视为视频信号丢失,并给出报警信息的一种系统功能。
4 技术要求4.1系统基本构成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一般由前端、传输、控制及显示记录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前端部分包括一台或多台摄像机以及与之配套的镜头、云台、防护罩、解码驱动器等,传输部分包括电缆和/或光缆,以及可能的有线/无限信号调制解调设备等;控制部分主要包括视频切换器、云台镜头控制器、操作键盘、各类控制通信接口、电源和与之配套的控制台、监视器等;显示记录设备主要包括监视器、录像机、多画面分割器等。
根据使用目的、保护范围、信息传输方式、控制方式等的不同,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可有多种构成模式。
本标准仅对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设计在技术上应具有适度超前性和设备的互换性,为系统的增容和/或改造留有余地。
4.3.3准确性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能在现场环境条件和所选设备条件下,对防护目标进行准确、实时的监控,应能根据设计要求,清晰显示和/或记录防护目标的可用图像。
4.3.4 完整性4.3.4.1 系统应保持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的原始完整性和实时性,即无论中间过程如何处理,应使最后显示/记录/回放的图像和声音与原始场景保持一致,即在色彩还原性、图像轮廓的还原性(灰度级)、事件后继性、声音特征等方面均与现场场景保持最大的相似性(主观评价),并且后端图像和声音的实时显示与现场事件发生之间的延迟时间应在合理范围之内。
4.3.4.2 除4.3.4.1外,还应对现场视频探测范围有一个合理的分配,以便获得现场的完整的图像信息,减少目标区域的盲区。
4.3.4.3 当需要复核监视现场声音时,系统应配置声音复合装置(音频探测)。
4.3.5 联动兼容性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能与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等联动。
当与其他系统联合设计时,应进行系统集成设计,各系统之间应相互兼容有能独立工作。
对于中型和大型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能够提供相应的通信接口,以便与上为管理计算机或网络连接,形成综合性的多媒体监控网络。
4.4 系统功能要求4.4.1 概述系统应具有对图像信号采集、传输、切换控制、显示、分配、记录和重放的基本功能。
4.4.2 视频探测与图像信号采集4.4.2.1 视频探测设备应能清晰有效地(在良好配套的传输和显示设备情况下)探测到现场的图像,达到四级(含四级)以上图像质量等级。
对于电磁环境特别恶劣的现场,其图像质量应不低于三级。
4.4.2.2 视频探测设备应能适应现场的照明条件。
环境照度不满足食品监测要求时,应配置辅助照明。
4.4.2.3 视频探测设备的防护措施应与现场环境相协调,具有相应的设备防护等级。
4.4.2.4 视频探测设备应与观察范围相适应,必要时,固定目标监视与移动目标跟踪配合使用。
4.4.3 控制4.4.3.1 根据系统规模,可设置独立的视频监控室,也可与其他系统共同设置联合监控室,监控室内放置中心控制设备,并为值班人员提供值守场所。
4.4.3.2 监控室应有保证设备和值班人员安全的防范设施。
4.4.3.3视频监控系统的运行控制和功能操作应在控制台上进行。
4.4.3.4 大型系统应能对前端视频信号进行监测,并能给出食品信号丢失的报警信息。
4.4.3.5 系统应能手动或自动操作,对摄像机、云台、镜头、防护罩等的各种动作进行遥控。
4.4.3.6 系统应能手动切换或编程自动切换,对所有的视频输入信号在指定的监视器上进行固定或时序显示。
4.4.3.7 大型和中型系统应具有存储功能,在市电中断或关机时,对所有编程设置、摄像机号、时间、地址等信息均可保持。
4.4.3.8 大型和中型系统应具有与报警控制器联动的借口,报警发生时能切换出相应部位摄像机的图像,予以显示和记录。
4.4.3.9 系统其他功能配置应满足使用要求和冗余度要求。
4.4.3.10 大型和中型系统应具有与音频同步切换的能力。
4.4.3.11 根据用户使用要求,系统可设立分控设施,分控设施通常应包括控制设备和显示设备。
4.4.3.12 系统联动响应时间应不大于4s。
4.4.4 信号传输4.4.4.1 信号传输可以采用有线和/或无线介质,利用调制解调等方法;可以利用专线或公共通信网路传输。
4.4.4.2 各种传输方式,均应力求视频信号输出与输入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详见4.3.4.1。
4.4.4.3 信号传输应保证图像质量和控制信号的准确性(响应及时和防止误动作)。
4.4.4.4 信号传输应有防泄密措施,有线专线传输应有防信号泄露和/或加密措施,有线公网传输和无线传输应有加密措施。
4.4.5 图像显示4.4.5.1 系统应能清晰显示摄像机所采集的图像。
即显示设备的分辨率应不低于系统图像质量等级的总体要求。
4.4.5.2 系统应有图像来源的文字提示,日期、时间和运行状态的提示。
4.4.6 视频信号的处理和记录/回放4.4.6.1 视频移动报警与视频信号丢失报警功能可根据用户的使用要求增加必要的设施。
4.4.6.2 当需要多画面组合显示或编码记录时,应提供视频信号处理装置——多画面分割器。
4.4.6.3 根据需要,对下列视频信号和现场声音应使用图像和声音记录系统存储:a) 发生事件的现场及其全过程的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b) 预定地点发生报警时的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c) 用户需要掌握的动态现场信息。
4.4.6.4 应能对图像的来源、记录的时间、日期和其他的系统信息进行全部或有选择的记录。
对于特别重要的固定区域的报警录像宜提供报警前的图像记录。
4.4.6.5 记录图像数据的保存时间应根据应用场合和管理需要合理确定。
4.4.6.6 图像信号的记录方式可采用模拟式和/或数字式,应根据记录成本和法律取证的有效性(记录内容的唯一性和不可改性)等因素综合考虑。
4.4.6.7 系统应能够正确回放记录的图像和声音,回放效果应满足4.3.4.1的要求,系统应能正确检索记录信息的时间地点。
4.4.7 系统分级系统可根据其规模、功能、设备性能指标的不同进行分级。
推荐采用的分级方法见附录B。
4.5 电源4.5.1 供电范围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供电范围包括系统所有的设备及辅助照明设备。
4.5.2 电源总要求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专有设备所需电源装置,应有稳压电源和备用电源。
4.5.3 稳压电源稳压电源应具有净化功能,其标称功率应大于系统使用总功率的1.5倍。
性能符合GB/T 15408的规定。
4.5.4 备用电源备用电源(可根据需要不对辅助照明供电) ,其容量应至少能保证系统正常工作时间不小于1h。
备用电源可以是下列之一或其组合。
——二次电源及充电器——UPS电源——备用发电机4.5.5 前端设备供应方式前端设备(不含辅助照明装置)供电应合理配置,宜采用集中供电方式。
4.5.6 辅助照明电源要求辅助照明的电源可根据现场情况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