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职业教育发展资金—职业教育能力提升资金(企校合作资金)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2017年职业教育发展资金—职业教育能力提升资金(企校合作资金)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2017年职业教育发展资金—职业教育能力提升资金(企校合作资金)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2017年职业教育发展资金—职业教育能力提升资金(企校合作资金)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三)项目实施情况

为推进我省制造业质量升级、技术升级、产业升级,为加快我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才保障,2017年度职业教育能力提升资金(企校合作资金)项目通过申报、评审,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技术先进、资源共享”的原则,从基础设施、设备、管理和实训条件突出的企业、高等院校中共认定了10个省级新旧动能转换行业(专项)公共实训基地。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财政厅为项目主管部门,对整个项目建设、质量管理、资金运用等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对专项资金实行绩效目标管理,

每年依据各实训基地的项目立项、业务管理、财务管理、项目产出、项目效益等五大指标进行考核。

二、项目绩效目标

(一)总体绩效目标

因地制宜试点认定若干省级新旧动能转换行业(专项)公共实训基地,大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

(二)2017年度绩效目标

培训与实训基地规模相适应的学生、企业员工数量,与5家以上院校、企业或社会培训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单位能够参与实训课程的开发、教学和技术服务,能够面向其他企业的员工或其他院校、培训机构的学生提供技术、技能实训服务,对新旧动能转化的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显著提升院校学生和企业职工技能水平,满足承接社会公益性培训条件,不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实训基地污染物排放量达标,服务对象满意度达标。

三、评价基本情况

(一)评价的范围和目的

本次评价范围包括2个省直部门,7个地级市,共10个新旧动能公共实训基地。

本次评价旨在通过对2017年山东省职业教育发展资金—职业教育能力提升资金(企校合作资金)项目认定的10个实训基地的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科学、客观、公正地衡量和评判,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总结项目管理与执行经验,为相关部门决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资金—职业教育能力提升资金(企校合作资金)项目的顺利实施;推动建立以绩效评价结果为导向的财政资金分配与管理制度,提升财政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为以后年度职业教育发展资金—职业教育能力提升资金(企校合作资金)项目预算安排提供重要依据。

(二)评价依据

1.相关政策、规章、文件制度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年10月28日);

(2)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

(4)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的通

知(鲁政发〔2016〕9号);

(5)《关于开展省级新旧动能转换行业(专项)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鲁经信企〔2017〕383号);

(6)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财政厅、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全省公共实训中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鲁经信人字〔2013〕653号);

2.资金管理相关文件制度

(1)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科教〔2016〕31号);

(2)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企校共建工科专业和企业实训基地专

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鲁财建〔2011〕29号)。

3.绩效评价相关文件制度

(1)《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11〕285号);

(2)《财政部关于印发<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的通知》(财预〔2013〕53号);

(3)《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鲁财预〔2011〕67号);

(三)评价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

根据《预算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号)和《山东省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鲁财预〔2011〕67号)的要求,依据相关性、重要性、可比性、系统性、经济性等原则,制定了涵盖项目投入、项目过程、项目产出、项目效果四级指标的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绩效评价得分不同,将绩效评价结果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类等次。其中,90分以上(含90分)为优秀等次,90-80分(含80分)为良好等次,80-60分(含60分)为合格等次,60分以下为不合格等次。

2.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指标是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以充分体现项目的特点,准确、客观反映项目的产出和效果。

(1)项目投入类指标

项目投入类指标为共性指标包含以下内容:一是项目立项指标,考察项目立项规范性、绩效目标合理性、绩效指标明确性;二是资金落实指标,考察省财政资金下达的安排情况、到位率、到位及时率。

(2)项目过程类指标

项目管理类指标包括业务管理指标、财务管理指标。业务管理指标用于考察项目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善、科学合理及制度在执行中是否有效,项目质量是否可控。

财务管理类指标用于考察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性、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财务监控的有效性。其中,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性指标要具体,要与被评价项目相关,要完整、科学、合理。

(3)项目绩效类指标

项目绩效类指标包括项目产出指标和项目效果指标。

项目产出的指标包括实际完成率、质量达标率、完成及时率和成本节约率四大指标,分别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产出数量目标、项目质量目标、产出时效目标和成本节约目标的实现程度。

项目效果指标考察项目执行后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四大方面。

3.各项指标定义、评价标准、评分细则

评价指标满分为100分,其中项目投入满分20分,项目管理过程满分30分,项目产出满分20分,项目效果满分30分。

(四)评价方法及实施过程

1. 评价方法

(二)绩效分析

绩效评价小组通过对职业教育发展资金—职业教育能力提升资金(企校合作资金)项目进行评价,了解到各实训基地的工作开展得到了领导高度重视,明确了责任,细化分工,并制定了公共实训基地业务管理办法、安全操作规程、档案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健全了公共实训基地规章制度。

主动对接行业内优质、新兴产业,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深化新旧动能转化;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实训基地建设运营提供保障实;充分利用依托单位各项优势,主动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加强基地建设,为开展培训、教育、研发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扎实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五、存在问题

(一)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缺乏政策导向

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与校企合作的数量、深度参差不齐,除了培训之外,无其他服务项目,而且有些合作还不具有持续性。政府部门对于新旧动能转换方面的合作还未制定相关的制度、标准,各个实训基地还需要摸索、探索新的合作方式,并加深合作力度。

(二)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与有需求的企业无法有效对接

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的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数量均能够实现,但是,大部分成果严么停留在论文或专利层次,要么停留在实验室里,缺少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门渠道,导致科研成果无法与企业的需有有效对接。

(三)部分基地的规模不足,无法承接较大规模的培训项目

对外开展实训业务时因自由场地、设备、人力等限制,导致无法承接企业需求的培训,基于优胜劣汰的市场原则,很多企业、社会机构的大规模、高水平的培训业务无法由该基地承接。

(四)对外开展社会服务能力不足,缺乏对外服务的渠道和开放性

在满足自身培训需求之外,针对社会机构和企业的服务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实训基地能够承担除依托单位之外的培训服务,并且实现创收,有的实训基地仅能开展部分社会公益服务,如参观、学习等,没有产生经济效益。

(五)培训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教师授课集中、企业技师有自己的工作等原因,在实训集中时会出现教师短缺现象,另一方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不够完善,在教师国际化水平提升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六)培训课程缺乏个性化,无法满足部分学员对于培训时间和培训深度的要求

学员在培训结束时对培训时间、培训内容等提出了意见,如培训的时间能够延长一些、培训更多理论、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培训、内容没有深度、工作的某一方面进行培训等。

(七)对于新兴产业的企业培训项目,实战能力有待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的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能力不足、企业项目实战能力仍然有待提升,不能完全满足深化项目化教学改革的需求。

六、意见建议

(一)政府部门积极制定政策导向,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方面的校企合作

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重要意义,积极制定政策导向,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走在前列、由大到强、全面求强。

(二)积极探寻企业需求,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为全面落实我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有关政策规定,积极开展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投贷联动试点,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搭建科技金融协作大平台,构建覆盖创新链全过程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三)进一步加大对实训基地的资金投入,扩大基地规模,更好的服务企业和社会机构

公共实训基地应充分利用依托单位的优势,创新基地运作模式,进一步加大对基地的资金投入,扩大基地规模,采购跟多与企业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实训设备,积

极引进优秀教师资源,为社会机构和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为我省新旧动能转换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四)实训基地应增加开放性,积极、主动寻找渠道,承接更多的社会服务,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各个公共实训基地在满足自身培训的需求后,应加大公共实训基地的开放性,积极主动的需求新的合作模式,如,开展技术企业员工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退役士兵培训等,能够承担除依托单位之外的更多的社会培训服务,并且实现创收,为我省新旧动能转换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五)进一步加强实训基地师资力量建设,聘请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新旧动能转换(行业)服务

以现有教师资源为基础,培养和特聘专业领军人物、技能大师等高端人才,还可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实训基地任教。这需要各公共实训基地提供更为优越的就业条件,制定相关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各个实训基地还需要推进建设一流的专业群,为吸引人才发挥作用。

(六)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制定个性化培训,提升实训基地的收入和影响力在每一类试训结束时对学员进行现场调查,针对有个性化需求的学员可制定更具个性化、灵活的培训方式和模式,来满足不同学员的不同需求,这样不仅可以创新基地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提升实训基地的影响力和收入。

(七)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探索,为企业和社会服务机构提供更多的实战培训各实训基地和依托单位对新产业、新技术、新技能应不断地学习,同时对实训教师进行培训,如提升教师的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能力;还要关注实训教师的实战能力,来满足企业学员的要求,不断地深化项目化教学改革。

花垣县中等职业教育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

花垣县中等职业教育教育基础能力建 设规划

花垣县职业教育中心 - 教育 基础能力建设规划 为进一步提升我县职教中心基础能力,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倾斜及湘发改社会[ ]528号文件精神,综合考虑到我县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县域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状况等各方面因素,特制定《花垣县职业教育- 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以期更快更科学地指导我县近期职教中心基础能力的建设工作。 一、我县职业教育中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职业教育中心现状 花垣县位于湖南省西部,与黔、渝接壤,自古有湘楚“西南门户”之称。全县总面积1108.69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288个村,18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8.05万人,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少数

民族聚居县(苗族人口占76.8%),是国务院扶贫工作重点,是革命老区县。我县有“东方锰都”之称。成为全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百强县之一,排名第27位。被国家认定为最具投资潜力的县城。 我县职教中心辖各类职业学校6所,在校生1502人,其中县政府主办的职业学校2所,部门办职业学校3所,民办职业学校1所。各类职业学校共设8个专业,有计算机、化工、饭店服务与管理、中医学、药学、电工电子、汽车维修、汽车驾驶专业。这些专业都是我县经济发展所需的长线专业,部分属紧缺人才培养的短线专业,各类职业学校可向社会输送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450人。,中共花垣县委、县人民政府,看准方向,抓住机遇,将县内的教师进修学校、县电大工作站、花垣县卫生学校、花垣县树亿星电脑职业学校、县劳动局技术学校、花垣县泰安驾校、畅安驾校及各部门职业技术培训职能 3

进行整合,组建“花垣县职业教育中心”。整合职教资源,为构建花垣大职教,迈出了关键的极其重要的一步。到当前为止,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部门和民办职业学校及各类培训机构为补充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格局。 花垣县职业教育中心是一所由县人民政府主办,融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为一体的农村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是全县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主要基地。学校先后荣获“省级示范校”和“省级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等称号。学校占地309亩,建筑面积8848平方米。该校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牢固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观念,大胆改革探索,走出了一条面向市场,多形式、多层次办学的路子。学校设立了“实习就业处”,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建立了稳定的境内外就业网络,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 4

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年) (征求意见稿) 2012年5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二、总体要求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地位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 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制度 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七、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 八、规划实施 为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人才规划纲要)和各产业、行业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背景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第一要素是人。现代职业教育是面向现代生产方式、培养生产

服务第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建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传承机制,是发展实体经济和新兴经济、实现自主增长的核心因素,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支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关系到亿万普通劳动者的福祉。这项重大任务,已经越来越紧迫地摆在全国人民面前。 工业化以来的历史证明,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国家成为经济强国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际竞争是产业-人才体系的综合竞争。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俄、印等主要国家相继出台职业教育的重要法案和政策文件,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将全球竞争力聚焦到实体经济和职业教育上,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作为重振实体经济、重塑国家竞争力和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办学基础能力显著提高,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不断加强,中高职衔接呈现良好势头。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知识技能不平等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威胁因素,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最为突出的薄弱环节,集中反映在职业教育体系不完整、制度不完善,与产业振兴、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上。 抓住当前的历史机遇,站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眼光、先进理念和国际视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建设职业技能岗位证书推广方案

建设职业技能岗位证书 院校推广实施方案 概述: 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培训,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努力使相关专业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把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在全社会实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要求的重要举措”。要求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参加职业资格考核鉴定,进一步拓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依据国家政策要求积极开展院校双认证工作依据如下: 中央、省等部门对高职教育双证制的规定和通知: 1、《劳动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职业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要“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大中专毕业生必须取得相应职业证书后才能到技术工程岗位就业。” 4、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训,进一步推进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工作”。同时《决定》还指出:“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从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人员中优先录用。”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培训,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努力使相关专业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6、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把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在全社会实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要求的重要举措”。要求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参加职业资格考核鉴定,进一步拓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7、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各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双证书”教育,要求学生上岗前取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和“毕业证书”。 8、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通知,要“积极开展工作,切实落实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高职院校要把相关专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其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在颁发专业学历证书前,努力使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证书说明: 建设行业职业资格岗位证书: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docx

洛阳理工学院 暑假社会实践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题目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B1105 学号 姓名 完成日期2013年8月28日

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 一.研究背景与目 1.背景 帮助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目前职业学校所面临的重要发展问题。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由于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企事业用人制度的改革,以及市场化的冲击,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增就业人员和失业再就业人员产生。与之相比较,就业岗位的增加却相对不足,因此,就业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大到政府,小到各个家庭所关心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直接面向市场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不仅成为了学校所关注的问题,同样也成为了社会及家庭所关注的问题。了解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期望、就业准备以及市场对学生的要求,不仅可以为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指导提供必要事实依据,也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必要的事实基础。 2.目的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研究旨在了解北京市初中毕业生选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比例,原因,毕业后的技术素质和收入状况,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其他问题及合理化建议。2013年8月20日-25日,我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民学校和北京工业职业学院针对中等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二.2013毕业生中职比例及调查对象 北京市2013年安排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约5.28万人,比去年减少0 .44万人。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约3.52万人,比去年增加0.44万人,其中,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0.45万人,比去年增加0.03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规模1.42万人,比去年增加0.22万人;职业高中招生规模0.88万人,比去年增加0.1万人;技工学校招生规模0.77万人,比去年增加0.09万人。 妙峰山民族学校坐落于陇驾庄村,毗邻永定河,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8765平方米,建筑面积6748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477人,21个教学班。在岗教职工总数109人,专任教师69人。多年来,学校秉承“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管理规范、质量提升、校风良好、和谐发展”为办学目标,以“和谐共进、勤勉创新”为校训,倡导“风气正、团结好、干劲足、实效强”的校风,“敬业、爱生、严谨、实干、探索”的教风和“尊师、守纪、刻苦、善思、乐学”的学风。学校先后被评为门头沟中学生“知礼仪、展风采”优秀组织奖、北京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北京市“城乡携手迎奥运,共建文明京郊行”示范学校、北京市美化绿化花园式学校、国家级优秀(示范)家长学校等。妙峰山民族学校初三年级有2个班,每班17人。根据调查情况,作出如下表格: 表1-1妙峰山民族学校初三年级毕业生调查表

中国的职业培训体系

中国的职业培训体系 中国职业培训体系包括:职业分类与职业(技能)标准、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竞赛和技能人才表彰 ──职业分类与职业标准 1992年,中国完成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 工种分类目录》,目前,已正式颁布3200多个工人技术等级标准(职业技能标准),199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相应的职业标准正在制定之中。 ──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 职业培训包括就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和在职培训,依据职业技能标准,培训的层次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培训和其它适应性培训。培训工作主要由技工学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承担。 技工学校是培养技术工人的基地,就业训练中心是培训失业人员的基地,以实用技术和适应性培训为主。此外,还有企业培训中心、社会和各方面(包括个人)举办的培训机构,承担在职培训和其他培训。 综合性培训基地是在改革现有的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以及企业的培训实体基础上,建立起的一种兼有职业需求预测、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职业指导等多种功能并与职业介绍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为学员提供培训、鉴定、就业一体化服务。 职业技能开发集团是在城市,依托社区,联合各类培训机构,并实行劳动部门内部培训、鉴定与就业机构的联合运作,扩大培训规模效益,为促进就业服务的一种新型培训联合体。 劳动预备制度是为提高新生劳动力的就业能力而实施的一项制度。对城镇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进行1-3年的职业技术培训。1997年在36个城市进行试点,1998年在200个城市推行,1999年在全国范围实施。 ──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 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起初、中、高级技术等级考核和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制度,对劳动者实行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在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毕(结)业生中实行职业技能鉴定,在各类企业的技术工种实行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凭证上岗的制度,在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中推行持证上岗制度。 ──技能竞赛和技能人才表彰 从1995年开始评选表彰"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全国技术能手",目前已评选了3届。组织全国各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数百万工人参加了岗位练兵活动,提高了职业技能水平。 职业培训体系的工作规模

中国中等体育职业教育学校各省份分布情况

中等体育职业教育现状 中国中等体育职业教育学校各省份分布情况:北京(13所)、天津(5所)、河北(14所)、山西(3所)、内蒙古(1所)、辽宁(24所)、吉林(12所)、黑龙江(9所)、上海(18所)、江苏(40所)、浙江(14所)、安徽(8所)、福建(10所)、江西(7所)、山东(33所)、河南(11所)、湖北(13所)、湖南(10所)、广东(28所)、广西(9所)、重庆(4所)、四川(15所)、贵州(1所)、云南(1所)、陕西(6所)、新疆(1所) 。 中等体育职业教育学校各省数量分布图 中等体育职业教育学校各省分布表格: 省份及中等体育 职业学校数量 中等体育职业运动学校中等体育职业业余学校 北京(13所)1、北京市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 2、北京市第三体育运动学校 3、北京市先农坛体育运动学校 4、北京市朝阳区体育运动学校 5、北京市东城区体育运动学校 6、北京市海淀区体育运动学校 7、北京市西城区体育运动学校 8、北京市第十二中学体育分校 9、首都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校 10、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校 1、北京市石景山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 2、北京市宣武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 3、北京市崇文区青少年业余体校

天津(5所)1、天津市体育运动学校 2、天津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 3、天津市游泳运动学校 1、天津市和平区青少年业余体校 2、天津市塘沽区青少年业余体校 河北(14所)1、河北省体育运动学校 2、河北省游泳跳水运动学校 3、河北省军事体育运动学校 4、石家庄市体育运动学校 5、保定市体育运动学校 6、沧州市体育运动学校 7、唐山市体育运动学校 8、邯郸市体育运动学校 1、河北省田径少年儿童业余体校 2、石家庄市射击运动业余学校 3、保定市第二重点业余体校 4、保定市第一重点业余体校 5、张家口第一重点少年儿童业余体校 6、秦皇岛市重点业余体校 山西(3所)1、太原市体育运动学校 2、大同市体育运动学校 3、阳泉市体育运动学校 内蒙古(1所)1、通辽市体育中学 辽宁(24所)1、辽宁省体育学校 2、沈阳市运动学校 3、沈阳市水上运动学校 4、沈阳市军事体育陆上运动学校 5、大连市体育运动学校 6、大连市航海运动学校 7、阜新市体育运动学校 8、阜新市水上运动学校 9、阜新市篮球学校 10、朝阳市体育运动学校 11、锦州市体育运动学校 12、鞍山市体育运动学校 13、本溪市体育运动学校 14、丹东市航海运动学校 15、铁岭市体育学校 16、营口市体育运动学校 17、丹东市体育运动学校 18、抚顺市体育运动学校 19、盖州市排球学校 20、辽阳市体育中学 21、沈阳体院竞技体育学校 1、大连市业余体育学校 2、抚顺市少儿游泳业余体校 3、抚顺市业余水上学校 吉林(12所)1、吉林省体育运动学校 2、长春市体育运动学校 3、长春市宽城区体育职业学校 4、长春市军事体育学校 5、长春市冰雪运动学校 6、白山市体育运动学校 7、白山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 1、长春市青少年业余体校

山东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山东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2010-2015) (征求意见稿)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我省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保障公平、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紧密结合,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提高职业教育的国家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发展思路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保证规模,优化结构,夯实基础,科学管理,提高质量”为工作重点,巩固发展成果,推动改革创新,加强内涵建设,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质量,加快构建支撑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确保职业教育规模、质量、结构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加大高中阶段招生统筹力度,保证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促使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积极拓宽生源渠道,切

实做到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的增量部分主要用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确保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供可靠保障。 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规模,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网络,提高大规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优化职业院校布局结构和专业结构。实现科学布局,促进区域之间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实现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布局结构更紧密的结合。 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切实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重点专业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能力和培养水平,为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做大做强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培育一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优质特色学校,使绝大多数职业院校达到规范化要求。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重点推进培养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明确省、市、县各级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职责,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分级投入机制和改革激励机制,落实现有职业教育支持政策,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为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促进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顶岗实习与就业创业的深度对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拓宽职业教育的服务面向,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发展目标与具体任务 (一)发展目标 到2015年,基本形成适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格局。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全面提高,保障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制度和机制基本健全,改革创新实现整体跨越,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市场针对性、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不断提升,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建立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

(四)建立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 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职业培训体 系,是新时期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我国的职业培训事业已 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法律和政策规范、管理机构、培训实体、标 准教材、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已经建立起了体系,对促进经济和 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正经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 经济转轨和产业技术升级,带来了大调整的阵痛。表现为,一方 面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有较高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劳动 者,而社会又提供不了;另一方面我国有大量需要培训的求职和 转业者,而相当一部分职业培训能力却因招不上生而闲置,有些 学校或培训中心生存举步维艰。这反映出我国的职业培训管理 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存在问题,迫切需要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 制方面进行变革。 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事业。美国企业提出,为了使员 工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应当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日本提倡 企业把“终身雇用”变成“终身培训”。我国应从加强成人教育、职 工培训等方面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调整和优化劳动者知识结 构,培养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使之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针对目 前有些下岗职工业务素质偏低,专业知识老化,技术单一,不能 适应新岗位的要求,因而有岗不能上、有业不能就的情况,加强 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前的职业技术培训,使他们适应重新就业的 需要。下岗职工或失业人员应认清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更新观 念,摆脱失意和报怨,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 识,培养技能,完善自我,寻找新的就业岗位。 强化职工的继续教育,对职工进行培训和训练。大力加强就 业前培训,提高新生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大力加强在职职工培训 工作,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大力加强再就业培 训,以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职业指导要向社会融入方向扩展,解决学员的就业和融人不断 变化社会的问题。目前我国的职业指导还仅限于提供职业前景、 就业信息、职业介绍等内容,而对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认知、法 律解答等方面的知识介绍较少。KEMET代理商公共福利就业安置政策仍然是解决特困就业群体就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不可废弃,在我 国还有扩大其领域和适用范围的必要。 2加大培训事业的投入。我国大量的劳动力来自农村,由于 教育事业发展的不平衡.其受教育程度较低26于历史的原因, 城市下岗职工的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也很低。这两部分人多 为社会低收人阶层,很难为自身发展提供高额培训费用。所以, 现阶段国家应加大对职业培训的投入,同时通过税收等政策对 培训事业加以倾斜、扶植、保护。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培训领域,并 使其健康发展。逐渐用市场调节培训事业的发展方向。要在政 策上鼓励扶持民办学校的发展,发挥他们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 快、专业设置灵活且具有个性化的长处.弥补公共培训机构的不 足和满足劳动者多样化的需求。民办学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

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问题综论

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问题综论 含山县职教中心 内容提要:中职学校办学始终面临如下四个方面的基本问题:一是办学条件;二是办学规模;三是办学质量;四是办学面向。而办学条件也就是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通常是指四个方面:一是学校师资;二是校园校舍;三是实验实训设施设备;四是课程和教材建设。结合当前中职学校办学实际,就如何加强基础能力建设问题,笔者认为主要解决三个方面10个子问题,即:比较研究方面、问题研究方面和模式研究方面。 关键词: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外部性内部性 一般来说,中职学校办学始终面临如下四个方面的基本问题:一是办学条件;二是办学规模;三是办学质量;四是办学面向(即学校与社会和行业产业的结合度)。而在解决这四个基本问题的过程中,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体现出不同的着力点。如在“十一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的战略重点就放在了办学规模和办学面向方面,实现了办学规模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工学结合成为了基本的职业教育制度。 近年来,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中职学校都已下大力气扩大招生规模,成效显著。XX市2009年是实

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攻坚年,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已超过普通高中规模,全面实现了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的平衡发展。在办学面向方面,中职学校普遍重视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产学结合度越来越紧密,这也促使中职学校近年来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XX市中职学校近年来的就业率都达到96%以上。总体来讲,中职学校面临的四个方面基本问题中,XX市基本实现了“招生入口扩大了”、“就业出口畅顺了”。 显而易见的是,在巩固以上两个方面成果的基础上,当前必须着力解决的是另外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办学质量,一个是办学条件。这两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职学校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同时它也直接决定了中职教育能否适应社会与产业的发展需求。在产业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的产业已经融入到全球化的进程中,已经参与到了全球化的产业分工之中,而中职教育是否具备适应产业全球化的条件、如何具备服务全球化产业链条,这确实是一个已经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显然,不论采用什么锦囊妙计、灵丹妙药,都离不开提升办学质量和完善基础条件这两条,这是中职教育实现适应产业全球化这一目标的基本保障。因此在抓好招生和就业的同时,中职学校要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和办学基础能力建设,这必定是中职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紧迫课题。 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其基本内容通常是指四个方面:一是师资队伍;二是校园校舍;三是实验实训设施设备;四是课程和教材建设。在这四个方面中,目前政府政策导向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实践探索的思考 邓斐乐 (无锡立信职业教育中心校,江苏无锡 214121) 摘要:职业教育面对着世界经济格局新形势下的挑战,必须加强职业学校德育建设,积极探索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发展,为学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必要的探索和改革。素质领先,德育优先,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德育教育;责任感;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2009年6月30日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在天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给会议的信中强调,要加强领导,齐抓共管,不断创新,切实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培育一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深入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和法制教育,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这些都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笔者认为,面对中国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如何针对职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难点,切实做好育人工作,以适应金融危机下经济复苏的需要,为社

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现状及培训体系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现状及培训体 系建设

中职学校师资培训现状及培训体系建设 刘贵举 (重庆铁路运输高级技工学校) 摘要: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对于未来技工人才的需求巨大。职业教育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才资源。如何培养出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能够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人才是当前职业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学校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可是就中国当前职业学校的发展模式来看,职业学校师资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为更好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文章主要以当前中职学校师资面临的问题及培训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展开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师资培训培训体系建设

伴随着中国向现代化工业大国的迈进,对于技工的需求与日俱增。可是我们应该更加清楚的认识到,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对于技工的职业能力要求将更加深入。可是传统的教育模式,贫乏的师资力量与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将不再适应。如今,努力提高学校实力,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就必须培育一批基础知识过硬、知识面广首先高层次教学科研人员缺乏。学校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学科带头人,因此在很多专业领域都没有得到、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一、中职学校师资现状分析 实际性的突破,不但影响了学校本身的长远发展,而且也无法真正的培养出有前景的学生。其次师资数量相对不足,专业课教师缺乏。近年职业学校教师总量虽有所增长,但滞后于学生规模的扩大,受编制等各种因素约束,加之近几年正值教师退休的高峰期,教师数量不够的问题进一步加剧。在职的专业教师超负荷工作,只能穷于应付书本教学,无法更新知识和技能、讲授新技术,教学效果不佳。然后师资结构不合理,年龄与职称结构上,高职称队伍年龄老化。学缘结构资特别是专业课教师的培训体制一直不够完善。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师资培训体制问题日益突出。在教师资格证书制上,许多学校的年轻教师大都集中在进新教师还存在“近亲繁殖”现象。再次是教师流动现象广泛,师资队伍建设缺乏连续性。由于教育体制原因,临时教师得不到相应的认同,再加上管理上有一定的欠缺,致使教师流动处于无序状态。 ,实际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其次,教师培训没有作为学校考核的硬性

建设行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职业资格培训管理办法

附件一 建设行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职业资格培训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提高建设行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素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建设行业开展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职业资格培训工作,是根据建设行业的特点,满足企事业单位对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需求,为社会和用人单位提供服务。 第三条建设行业开展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职业资格培训的范围是建设行业中从事基层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人员。 第四条建设行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并经考试合格者,可取得职业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建设行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职业资格培训合格证书是证书持有人职业能力的凭证,是应聘从事相应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第五条为保证建设行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职业资格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成立全国建设行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职业资格培训工作指导委员会。该指导委员会为非常设机构,由中

国建设教育协会、相关行业协会、地方建设教育协会、中高等职业院校代表和行业专家组成。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挂靠在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该指导委员会接受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督与指导。 第二章职业资格培训 第六条职业资格培训向社会开放,为规范培训行为,保证培训质量,培训机构必须经过各省市建设教育协会或相应机构认定,报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备案,并向社会公示后,方可开展培训。 第七条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负责组织制定培训机构培训资格认定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教育协会或相应机构负责组织对申报培训资格的机构进行认定。 第八条为保证培训质量,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根据考试大纲统一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各地在选用该培训教材时,可补充有地方特色的部分教材,但严禁使用盗版教材。 第九条为保证考试的公正性、严肃性,坚持考培分离的原则,凡组织考试的机构不能直接参与培训办班,违者应严肃处理,所发证书作废。 第十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教育协会或相应机构应定期或不定期对认定的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进行检查、评估,并向社会公布检查、评估结果。 第十一条对培训质量较差,经批评整顿仍无明显改进

《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管理办法》(2019修订)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教〔2019〕25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教育厅(局、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教育局: 为规范和加强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对《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财政部 教育部 2019年12月31日 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预算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以下简称提升计划资金),是指中央财政用于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转移支付资金。实施期限根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等政策进行调整。 第三条提升计划资金管理遵循“中央引导、省级统筹,突出重点、注重绩

效,规范透明、强化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2020-2022年,提升计划资金重点支持: (一)支持各地巩固和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逐步提高生均拨款水平;支持各地开展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以及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等。 (二)支持各地在优化布局结构的基础上,改扩建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校舍、实验实训场地以及其他附属设施,配置图书和教学仪器设备等;推动建立完善中职学校生均拨款制度,进一步提高中职学校生均拨款水平;支持中职学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 (三)支持各地加强“双师型”专任教师和“1+X”师资培养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支持职业院校设立兼职教师岗位,优化教师队伍人员结构。 (四)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加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相关工作。具体支持内容和方式,由财政部、教育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要求、相关规划以及年度重点工作等研究确定。 2022年以后,财政部、教育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适时按规定调整提升计划资金支持内容。 第五条提升计划资金由财政部、教育部共同管理。教育部负责审核地方相关材料和数据,提供资金测算需要的基础数据,并提出资金需求测算方案,审核汇总地方提出的区域绩效目标并报财政部备案。财政部根据预算管理相关规定,会同教育部研究确定各省份提升计划资金预算金额,审核提升计划资金绩效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编辑本段招生对象与学制 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基本学制以3年为主;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基本学制以1年为主。 编辑本段培养目标与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编辑本段课程设置与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 公共基础课程: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物理,化学 编辑本段逐渐改革步骤 2009年开始,要逐步实现对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并先从涉农专业和农村家庭困难学生做起。中国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发展重点而大力推行,使其实现突破性发展。同时,中国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约90%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都能够享受每年1500元的助学金。由于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中国中等职业教育在过去几年中取得重大发展,其教育规模已经和普通高中大体相当,实现了结构调整的战略意图。2008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10万,2009年将实现招生860万,超过普通高中招生人数。由于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因此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整体发展充满活力,中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尽管职业教育投入较高,但中等职业教育的大门将向任何一个有意愿的初中毕业生敞开。借助国家资助制度和即将推行的免费制度,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上得起大学,也能够接受职业教育,国家会提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及建构策略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及建构策略[摘要]文章从经济、社会、教育等不同学科视角,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构策略,对促进职业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实现职业教育功能最大化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特征建构策略 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类型、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实施机构以及各级行政管理组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它与基础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体系一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教育系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就高度重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法律或政策文件,依据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出了不同的目标和内涵。在新的经济转型时期,我国职业教育体系面临全新的挑战。分析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特点和特征,对构建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现代性与发展性:满足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积累的需要 现代性指职业教育要体现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满足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增加人力资本优势,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发展性是指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容要根据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随时做出调整,是一个动态的适应经济发展的过程。可以说,现代性是从横向的地域而言的,职业教育体系应该体现某一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技能人才的需要;而发展性则是从纵向的时间序列而言的,职业教育体系应体现不同时期、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技能人才的需要。 (一)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发展趋势,合理进行专业设置及专业布局规划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时期。从国际经验来看,各国工业化加速时期是其技术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变化最为快速的时期。同样,我国也正处于经济结构、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迅速变化的时期,这些变化使我国劳动力需求与人才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方面做出反应,适时根据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来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实现职业教育的专业体系对接产业体系。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看,其专业设置及专业结构由无序走向有序,由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服务经济产业发展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然而,由于许多现实原因,如学生家长的职业取向不太合理、部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出于生源和办学成本的考虑设置过多热门专业等,一部分专业的开设

建设行业业培训协议书(2020版)

建设行业业培训协议书(2020版) Construction industry training agreement (2020 Edition) 合同编号:XX-2020-01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 年 ____ 月 ____ 日

建设行业业培训协议书(2020版) 前言: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本文档根据合同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甲方: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 为了做好建设行业就业培训工作,提高建设行业一线生 产操作人员从业素质,确保培训质量,促进稳定就业,经双方协商, 协议如下: 1、甲方认真贯彻落实就业培训方针政策,指导盟市建设 行政主管部门合理为乙方安排培训任务,协调实施企业组织学员,安排学习时间,在施工现场提供教学场地,为就业培训工作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2、乙方按照实施企业的需求和教学大纲要求制定详细的 教学计划,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加强教学管理,派出骨干教师,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组织教学,完成甲方规定的培训内容和培训任务,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配合行业鉴定机构开展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帮助实施企业建立就业台帐,自觉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否则甲方不予办理申领就业培训补贴经费手续,发生的培训费用由乙方承担。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本协议如发生争议,提交自治区建设行业就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解决。 甲方:(签章)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签章)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全文

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全文) 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 专项资金管理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安排,用于支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管理遵循“中央引导、省级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安排,责任清晰、规范管理,专款专用、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四条专项资金由财政部、教育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重点确定支持内容。现阶段重点支持: (一)支持各地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引导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二)支持各地在优化布局的基础上,改扩建中等职业学校校舍、实验实训场地以及其他附属设施,配置图书和教学仪器设备等,推动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 (三)支持各地加强“双师型”专任教师培养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支持职业院校设立兼职教师岗位,优化教师队伍人员结构。 (四)支持其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相关工作。具体支持内容和方式,由财政部、教育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要求、相关规划以及年度重点工作等研究确定。 第五条专项资金主要采取因素法进行分配。分配因素包括各省职业教育在校生数、专任教师数、人均可用财力、生均拨款水平、基本办学条件相关指标、办学质量、改革创新、工作努力程度等。各因素数据主要通过相关统计资料和各省份专项资金申报材料获得。 第六条省级财政、教育部门应当于每年3月15日前向财政部、教育部提出当年专项资金申报材料,并抄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逾期不提交的,相应扣减相关分配因素得分。申报材料主要包括: (一)上年度专项资金安排使用情况,主要包括上年度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年度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地方财政投入情况、主要管理措施、问题分析及对策。

中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中国职业教育现状及其思考 论文摘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存在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高等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截至2008年3月,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已达1168所,占普通高校的60%,有近880万的在校生,700多种专业,涵盖一、二、三产业和新兴产业,教育思路普遍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在新型工业化、劳动力转移与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条主渠道,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促进了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 (一)发展的现状 首先,高职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确立了高职教育的法律地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投入职业教育,提升并发展职业教育层次”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共识。近年职业教育被确认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接受和重视,其发展速度加快,迎来了职业学校“火爆热潮”。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向就业本位回归,不再是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也不再盲目地转向普通教育,而是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技能国际化可用人才。 其次,人才培养特征逐步明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将其人才培养基本特征归纳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的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较大比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这便为高职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