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娟整本书阅读导引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高教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整本书阅读《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平凡的世界》的写作背景;梳理整本书情节;通过文中语言的正面描绘和侧面环境描写赏析人物;品味文中的语言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多材料运用,古今中外,横向纵向比较阅读,深入分析人物特点及感受人性的光辉;透过人物探究主旨。
3.审美鉴赏与创造:获得自己的阅读审美体验,寻求适合高效的阅读方法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感受人性的光辉,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指引我们勇往直前。
二、教学重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初步了解《平凡的世界》相关内容。
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有没有这样一本书能让你读了一遍又一遍,百读不厌?有没有这样一本书能让你泪水洒满了书页而不能停止?有没有这样一本书,能让你震撼于那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有没有这样一本书能让你不忍翻过那轻轻的一页,因为你不忍看到你喜欢的人物就这样死去,而我现在肯定地告诉你,有,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平凡的世界》。
(二)作家作品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陕西榆林清涧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等。
1991年,路遥凭借《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路遥出生在农村,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
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
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将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浮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
(三)背景知识《平凡的世界》是路遥花费六年心血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当代史诗"般的经典著作。
该作品以1975年至1985年间的农村变革为背景。
整本书阅读课备课人:寿光市世纪教育集团东城初级小学马晓荣【课型】整本书阅读课【教学目标】1.通过知作者、看封面、猜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及带领学生阅读《神笔马良》精彩故事章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让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提高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并感悟故事中主要人物的美好品质。
3.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1.了解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
2.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吧》中曾为我们推荐了一本童话故事书《神笔马良》,这本书特别有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笔马良》这本书。
二、走进《神笔马良》(一)看封面知作者1.课件出示图书的封面,说说从封面上发现了什么?依据封面上的图猜猜是哪个故事?2.了解者洪汛涛,教师做简单介绍。
洪汛涛: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因创作童话《神笔马良》而被誉为“神笔马良之父”。
洪汛涛是与叶圣陶等齐名的“中国童话十家”,毕生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创作与研究,为儿童文学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二)看目录猜故事出示故事目录,猜猜会是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三)明要求读故事1.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每个故事前面的阅读指导,以《神笔马良》为例,教学生具体怎样读?(四)共读《神笔马良》1.认真读故事,画出好词佳句。
2.生自由阅读。
3.教师出示选择题。
4.交流汇报,你觉得马良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假如你有一支神奇的画笔,你想用它来画些什么呢?并根据书中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三、总结方法,自由阅读我们再来想一想怎么阅读一本书?根据回答板书:看封面知作者——看目录猜故事——明要求读故事——想体会讲故事下面就请用这种方法,自由阅读其他故事吧!这节课读不完的,可以自己找时间读完。
【板书设计】整本书阅读看封面看目录明要求想体会知作者猜故事读故事讲故事【教学反思】。
《珍珠鸟》说课稿---马玉霞一、说教材也许大家都知道,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这句充满浓郁之情和深刻哲理的句子,是出自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一篇散文《珍珠鸟》。
《珍珠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现代散文,该单元共选入了四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
这些文章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从动物的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关注人文,自主体验。
《珍珠鸟》展现出来的是浓浓的人情美,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相伴的关系变化过程。
显示出作者对人生对自然的热爱,给读者丰富的思想启迪,堪称当代散文之经典。
继续品读课文我们可以发现文章有三美,一:语言美,作者将人的灵性赋予珍珠鸟,语言轻盈活泼,将珍珠鸟的活泼可爱,叽叽喳喳,调皮淘气,无拘无束描写的活灵活现。
二:诗意美,辛弃疾诗中写道: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冯骥才亦是一春知音给予了珍珠鸟相互尊重才赢得珍珠鸟的信赖。
三:是合理美,冯老睿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统领全篇。
作为点睛之笔,字里行间闪耀着动人的人文思想和人类博大真诚的胸怀,学习这篇散文,不仅可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深入体验人与动物间的挚爱真情,还能让学生领略到散文的语言美,作者细腻的描绘和朴素的文采,恰似一颗滚圆的珍珠。
二、说目标、重难点学习这篇散文,不仅可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深入体验人与动物间的挚爱真情,还能让学生领略到散文的语言美,作者细腻的描绘和朴素的文采,恰似一颗滚圆的珍珠。
因此,教学本文,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和能力目标:1.品味文中语言,去体会作者对珍珠鸟性格细腻化的描写方式。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
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把握全文感情基调,领会作者的情怀,分析“我”与“珍珠鸟”建立相互信赖关系的过程和原因。
上好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做法松山区第五小学李艳春阅读整本书既要关注学生的个体的经验,又要通过细节的挖掘,帮助学生走进阅读,体会字词的精妙之处。
(一)上好中高年级的阅读指导课。
面对长篇幅的语文阅读课,一节课的时间远远不够了,甚至一天、一周都不能解决问题,要计划长远,目标远大,针对性强。
推荐了一本书后,一开始学生往往兴致高,但因为这个过程比较长,有些学生可能会逐渐失去新鲜感,逐渐倦态。
开始的读书兴趣很浓,随着时间的推移,读书兴趣越来越淡,这就需要老师关键的时候促促,推推,鼓励鼓励,使其重新再有兴趣,有毅力再读下去。
阅读指导课,一般三种课型:阅读前的“导读课”,“方法指导课”“讨论交流课”。
第一阶段:“导读课”1.通过孩子们熟悉的作品导入,激发兴趣。
比如《绿野仙踪》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书籍,而这本书作者鲍姆本人的经历,也有些传奇色彩,在阅读之前给孩子讲述作者的经历,尤其是他创作《绿野仙踪》的经过,就是个很好的导入。
2.抓住书中故事情节来导入。
这种形式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巧妙地把最好要进行的主题探讨隐含其中,这时候开始读书,效果将是非常好的。
第二阶段:推进课可以以朗诵、游戏、诵读、讲故事,表演等多种形式整体推进阅读进程,无论哪种方式,都是要努力推动学生的阅读走得更深更远。
我们要始终关注孩子们的阅读进程,而不是只负责把书发给他们就完了。
推进课可能是一次,两次,也可能是多次,有时候是几分钟,关于某一个话题的交流,有时候甚至可以拿出更多时间来进行,在这里老师要把握阅读的时间与节奏,只要班上多数学生读过了就可以了,你如果想等所有学生都读完了再往下进行,那你有可能永远都等不到。
在这期间,故事主题要被多种形式反复提及,但推进课的讨论与最后的讨论是不同的,这时候并不要求对话题做详细的回答,他们可以只在书上写写划划,做点记号,甚至只记下页码,为后面的讨论做准备,总之,推进课的所有话题就是为了推进学生的阅读,引导他们往深处思考。
《冬天是个魔术师》课堂实录宁夏灵武市中北小学马丽娟一、教材简析:《冬天是个魔术师》由北师大编写的一年级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六组中以“冬天”为主题的一篇主体课文。
它运用拟人手法,以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描写了冬天中动物冬眠、下雪、湖面结冰、人们穿上冬装等特点。
文中充满儿童情趣,是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好教材。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一些识字方法,比如熟字加偏旁,换部件等,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有一定的阅读小短文和合作探究的经验。
同时,爱玩好动,有意注意时间仍较短,容易被新事物吸引。
三、教学目标:1.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能感悟冬天的美丽和魔术的神奇;2.能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地读课文,读准字音;3.认识1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衣、变”两个生字。
四、教学重、难点:认识1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衣、变”两个生字。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
六、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吗?你们见过魔术师会变哪些魔术呀?生纷纷回答。
2.出示刘谦的照片,让学生认识刘谦叔叔,告诉孩子们刘谦叔叔是用手变魔术的,并夸夸他有一双怎样的手。
3.今天,我们也特意请来了一位魔术师,这位魔术师就是“冬天”。
它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
——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留意“冬”这个字的写法。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让我们走近冬天去看一看吧!播放录相(冬天的景色录相片)2.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录相的内容回答出冬天的景色特点。
)3.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
|4.听了老师读课文,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孩子们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让学生说一说预习的方法到台前展示。
6.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7.我们怎样和这些生字宝宝成为好朋友呢?你平日都爱用哪种识字方法?(问老师,问同学,看拼音,联系上文猜读。
)7.请同学们选择你们常用的识字方法,快和生字宝宝交朋友吧。
8.学生自由学习字词。
整本书阅读导引课教学设计《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导引课马玉娟五原县第一完全小学【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一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2.学生能够在猜测、交流、参与中发现阅读的魅力,体验阅读的快乐,有阅读的兴趣,并能达到一定的文字积累。
3.了解作者郑春华女士。
【教具准备】1.课外读物《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2.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有趣儿歌(出示歌曲)这是哪首动画片的主题曲你们看过吗你能给大家简单地讲讲。
这节课我们就来读到这本书。
它呀,就藏在你的课桌里,赶快拿出来吧!2.拿到一本新书,通常你会从哪里看起出示课件(封面、封底)(交流)和同桌一起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3.出示作者介绍:郑春华,中国作协会员。
1980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
出版有儿童诗集《甜甜的托儿所》、《小豆芽芽》、《圆圆和圈圈》。
中篇小说《紫罗兰幼儿园》,童话集《郑春华童话》等。
其代表作《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多年畅销,已成为中国优秀原创儿童文学最典型的代表作品之一,由它改编的同名动画片风靡全国,深受孩子们喜爱。
如今"大头儿子"作品系列已经发行了两三百万册。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系列书累计印数近300万册,156集同名动画片在多家电视台热播。
二、了解目录猜想故事1.同学们,我们来看看目录,目录就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就是文章的小题目。
谁来给大家读读这些题目(出示目录)2.我们一起看看目录中《大狼灰》,你来猜一猜故事情节,说给大家听一听。
(出示片段)看看书中是怎样写的一起读一读3.出示文章中片段,大家读一读,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呀!4.出示插图这幅图出自《会叫的大皮鞋》这个故事,你大胆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让我们读读节选部分。
刚才我们读目录,看插图猜想故事情节,我想,肯定会别有一番感受,我们会因为故事情节被自己猜中了而欢呼雀跃,会因为书中精彩描述而惊叹。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思路要清晰》马玉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1浮想联翩交叉组合——写作基本功训练之“思维与构思”训练目标:1.学习多种思维的方法(突破定式、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组合思维等)。
2.引导学生突破一层层思维定势,激活创造性思维,多角度地搜集作文素材。
3.指导学生运用“交叉组合构思法”将作文素材有机地组织起来,从中提炼一个富有创意的主题,写出作文构思提纲并进行写作。
训练设想:1.针对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思维呆滞、缺乏创新的问题,本课题意图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努力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潜能,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创造性思维方法,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品质。
2.针对目前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题材老套、主题俗气的现象,本课题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扩散、求异、辐射)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挖掘作文的素材。
3.教给学生作文时的“交叉组合构思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想象、猜测、推想等思维方法,尽量采用顺向、逆向、纵向、横向等发散思路,从问题的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灵活敏捷地思考,然后引导学生运用集中思维的方法将所搜集的作文素材择取部分交叉组合构思,提炼主题。
训练过程及内容:一.进行游戏,导入激趣:今天,我到这儿来是想和大家一块儿做游戏的。
写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所以何不以一种游戏的心态去学习写作呢?屏显让我们回过头来看游戏一:军官不一定都是男性,突破定式思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再来看看游戏二:思考问题时可以逆向来思考,“反其道而思之”,从问题的相反面——车的角度深入地进行探索。
以上两种思维方法,分别就是:突破定式思维,逆向思维。
过渡:那么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哪些呢?屏显:突破定势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组合思维。
今天我们学习的重点是发散思维和组合思维训练。
二.发散思维训练,浮想联翩找素材1.那么什么是发散思维呢?屏显:发散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并且从这种扩散、辐射和求异式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结果。
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浅析——以《骆驼祥子》为例单子娟摘要:部编版教材把名著阅读放在了空前重要的位置上,阅读优秀经典名著,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为例,从精选内容、巧设情境、揣测心境、阅读规划四个方面对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思考与总结。
希望以此能让名著导读教学课堂焕发生机,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
关键词:名著阅读;内容;情境;心境;规划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编者提高了名著导读的地位,这对传统的语文教学形成了强烈的冲击,虽然教材中有“读书方法指导”,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远远不够。
如何上好名著导读课,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成为了一线教师教学上的难题。
名著导读,重在“导读”,“导”即“引”,教师作为引领者,要设法引出学生的兴趣,为学生下一步阅读做好铺垫。
“读”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方法引导下进行的自主阅读。
下面,我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围绕主题,精选内容最让一线教师无从下手的就是名著导读的教学内容的取舍,任何一部名著内容都丰富多彩,引人入胜,而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应该教什么?怎样教?这就涉及到选择教学内容的问题。
经过再三斟酌,我选择了一个较小的切入点,把“围绕主题,精选内容”,作为上好这一节课的前提。
《骆驼祥子》讲的是人力车夫祥子在拉车过程中衰变的故事,我选取了小说第一章和第二十三章的部分内容,让学生对祥子的形象及其变化有一个初步的感知,进一步探究祥子变化的原因。
这部小说是以祥子的“三起三落”为线索,而“三起三落”又是围绕着“车”来展开。
如此鸿篇巨制,我选择了“车”这个小的切入口,摘录了祥子“买车”“拉车”“丢车”三个片断,让学生一步步走近祥子,了解祥子,从而激起学生对祥子的同情和和阅读兴趣。
二、巧设情境,激发兴趣名著导读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首先,我出示了一张信息卡,同时选取了一段小说中祥子和虎妞的对话,让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既创设了故事情境,又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就能迅速完成信息卡:小说的主人公是祥子,他的职业是人力车夫,祥子干活累、赚钱不多,但同时他又有自己的梦想,这样就成功地将学生引入到了祥子的人生故事情境当中,紧接着提出问题:祥子有无实现梦想的可能?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调动起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接下来的教学水到渠成。
智行教苑拔萃美国课程学家威金斯和麦克泰格提出了“基于理解的逆向教学设计”的理念。
这一理念下,教学设计须经历三个阶段:预期学习结果设计、评估证据设计和学习活动设计。
三个阶段的呈现顺序体现以终为始的理念,即先确定预期学习结果和评价证据,后设计学习活动。
整本书阅读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采用逆向设计,可使师生有更明确的方向,更好地保证整本书阅读过程的有效性。
针对《中国古代寓言》一书的阅读活动组织,我尝试了逆向设计的思路。
一、分析整本书特点,确定预期学习结果逆向设计的第一阶段是确定预期学习结果。
预期学习结果,要结合整本书的特点、所关联的单元教学目标等来确定。
《中国古代寓言》在文体上属于寓言,其最直接的作用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这一文体,以及发掘寓言的生活价值。
这本书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推荐的,这一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
单元课文中,《守株待兔》课后习题要求“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陶罐和铁罐》课后习题要求思考“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鹿角和鹿腿》的课后习题让学生辨析“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鹿腿才是重要的”,还是“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
这些课后习题的设置,意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审辩思维、推理能力等。
结合本单元几篇课文的思维训练目标,我们可以确定: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一书的预期学习结果,也应包含指向思维能力的方面。
再综合本单元其他板块的一些内容,还可发现,积累寓言类成语、体会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句的作用等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整本书阅读的逆向教学设计*——以《中国古代寓言》为例孙 娟整本书阅读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采用逆向设计,可使师生有更明确的方向,更好地保证整本书阅读过程的有效性。
教师可以终为始,先确定整本书阅读的预期学习结果,再设计表现性任务,确定评估证据,最后遵照阅读节律,设计整本书阅读活动。
小学语文;逆向设计;整本书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本文系安徽省电教课题“基于网络平台下的小学中段‘快乐读书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AH2019100)的研究成果。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链接教案模板
课题马
册数课时一课课型自读课
时
设计者单位
1.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教学目标生的马的特性。
揣摩体会对比描写及作用,学会恰当
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理解并赏析文中一些含义深刻
的句子。
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
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了解作者布封。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动物。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老师
的点拨为辅。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
妙之处。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
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
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策略
吴玉霞;赵慧
【期刊名称】《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年(卷),期】2022()6
【摘要】整本书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交流对话的过程,整本书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整合语文教学的课内外资源,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在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处理好课内指导与课外阅读的关系,上好导读课至关重要。
在导读课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情和文本特点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导读课,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有效阅读。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吴玉霞;赵慧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第十三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谈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的教学策略
2.预测策略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以《夏洛的网》整本书导读课为例
3.探寻整本书阅读导读课要旨和教学策略
4.运用预测策略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以《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整本书导读课的教学为例
5.小学中段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策略初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整本书阅读导引课教学设计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导引课
马玉娟五原县第一完全小学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一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课
外阅读习
2.学生能够在猜测、交流、参与中发现阅读的魅力,体验阅读的快乐,有阅读的兴趣,并能达到一定的文字积累。
3.了解作者郑春华女士。
【教具准备】
1.课外读物《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2.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有趣儿歌(出示歌曲)这是哪首动画片的主题曲?你们看过吗?你能给大家简单地讲讲。
这节课我们就来读到这本书。
它呀,就藏在你的课桌里,赶快拿出来吧!
2.拿到一本新书,通常你会从哪里看起?出示课件(封面、封底)(交
流)和同桌一起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3.出示作者介绍:郑春华,中国作协会员。
1980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
出版有儿童诗集《甜甜的托儿所》、《小豆芽芽》、《圆圆和圈圈》。
中篇小说《紫罗兰幼儿园》,童话集《郑春华童话》等。
其代表作《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多年畅销,已成为中国优秀原创儿童文学最典型的代表作品之一,由它改编的同名动画片风靡全国,深受孩子们喜爱。
如今"大头儿子"作品系列已经发行了两三百万册。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系列书累计印数近300万册,156集同名动画片在多家电视台热播。
二、了解目录猜想故事
1.同学们,我们来看看目录,目录就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就是文章的小题目。
谁来给大家读读这些题目?(出示目录)
2.我们一起看看目录中《大狼灰》,你来猜一猜故事情节,说给大家听一听。
(出示片段)看看书中是怎样写的?一起读一读
3.出示文章中片段,大家读一读,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呀!
4.出示插图
这幅图出自《会叫的大皮鞋》这个故事,你大胆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让我们读读节选部分。
刚才我们读目录,看插图猜想故事情节,我想,肯定会别有一番感受,我们会因为故事情节被自己猜中了而欢呼雀跃,会因为书中精彩描述而惊叹。
5.看动画片激发阅读兴趣
看看动画片描述又是怎么的?(出示)这个故事片段选自《新邻居》。
动画片段太有意思了。
书中“大头儿子”发生了什么事呢?他等着你们去发现
呢?快快捧起书读吧!相信这部有趣的书一定会给你带来快乐,还会有其他收获尽情的读吧。
三、阅读整本书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四、老师给大家几点温馨提示。
*在二个星期读内完整本书,读书时注意读书姿势,保护眼睛,爱护书籍。
*读完书后把你感兴趣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