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沪教版初二生命科学《人体的免疫功能》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1.27 KB
- 文档页数:4
第 3 章第2节(第3课时)人体的免疫功能上海市尚文中学梅守真一、设计思路“人体的免疫功能” 是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概念多,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讨论问题的机会。
利用热点问题“器官移植时的排异反应”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的作用,学生已有一些了解,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和录像,帮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并让学生自己总结第一、二道防线在人体免疫中的作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作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自制的抗原与抗体作用的演示图,引导学生理解抗原与抗体的作用原理;通过“血清疗法”的介绍与学生讨论,以境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通过分析人体免疫的功能,让学生感受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的精细和完美,学会珍惜生命和欣赏生命。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
认识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知道抗原、抗体的作用原理。
2.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运用免疫知识解释较简单的生命现象和相关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的精细和完美,学会欣赏生命。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难点:理解特异性免疫的作用原理。
四、教学准备制作抗原与抗体的作用示意图。
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说明引入问题:你们知道器官移植吗?,小声议论,尽量回答老师的激发学生医生是否可将任何一个健康人问题。
的兴趣,引捐献的器官移植给病人呢?入课题。
人体具有免疫功能,这种功能能够识别“自己” 和“非己” 成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体的免疫功能。
保卫人体的第你认为:什么结构是保卫人体的学生回忆学过皮肤的上皮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组织的功能和粘膜的有关——皮肤、黏人体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知识,回答老师问题。
《人体的免疫功能》教学设计一、设计的依据和构想:本课涉及的概念多,名词多,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
所以在设计时尽量采取淡化概念、联系生活,活动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组织学生观看Flash动画卡通图片、主动探究等活动激发学生课上深入学习的热情,加深学生的理解,锻炼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通过小组围坐、相互评价、各抒己见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建立了一个便利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教案设计的目的不是强调知识的结论性,而是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而且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彼此的尊重、理解与欣赏,真正体验科学的过程和科学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中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对资料的分析处理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懂得如何健康的生活,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2、教学难点:举例说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四、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和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在感冒流行的季节里,有的同学能始终很健康的学习、生活,而有的同学却未能幸免,为什么?(2)吃同样的鱼、虾等食物,多数人安然无恙,有的人却出现全身发痒、起泡等过敏症状,这又是为什么?(3)有的病人因肾脏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必须找到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肾脏,肾移植才有可能成功,这又是为什么?这些都与免疫有关。
2、师生主要活动(一)与生俱来的免疫教师:出示皮肤和黏膜的结构图,带领同学们回忆皮肤与保护功能相识应的结构特点及呼吸道黏膜及纤毛的作用。
《人体的免疫功能》教学设计方案本课内容是初中生命科学第一册第三章《健康与疾病》第三节‘常见病及其预防’的第二部分内容。
这部分内容为本节的难点,分2课时,第1课时——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第2课时——人体的第三道防线;课程标准定位A级。
现就第1课时内容谈一下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讲的是免疫的基础知识。
学习免疫知识,对于增强自身抵抗力,预防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增进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帮助。
本课要求学生掌握人体免疫的第一、第二道防线,它是在上一节认识传染病的基础上进行探究的,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免疫和传染病之间的关系,知道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同时又为下一课时第三道防线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此,这节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内容涉及的概念多,名词多,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
因此我会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和启发式教学。
通过一些直观手段和启发性的问题,并且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人体第一道和第二道免疫防线的组成、作用、及特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013.1.7《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人体第一、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及作用(2)知道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2)提高分析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情感目标:体验生命,关爱生命教学重点1、人体免疫的第一、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及作用2、知道非特异性免疫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生活环境中各种各样病原体的图片,提问‘人为什么能在许多病原体存在的情况下健康的生活?’引出人体有“三道免疫防线”。
本节课首先来了解下人体免疫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
❖新课学习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1)出示严重烧伤后而导致身体感染的图片,提问为什么皮肤受损后人会受到感染?(2)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知识目标:1、概述人体免疫的概念和作用。
2、举例说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描述计划免疫,列举计划免疫的实例,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计划免疫的意义。
难点: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的概念。
学习内容及方法:(提示:标▲是重点掌握内容)▲一、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推想、比较、总结,了解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区别。
)1、人体共有三道防线:和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由和组成的。
2、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它们不是只针对某一类,而是对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
而人体通过产生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起作用,因此叫做。
3、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细胞,这种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叫做抗体。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
▲二、免疫的概念、功能(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免疫的新老概念的区别及功能)1、免疫是人体的一种;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自己”与“非己”成分,从而和进入人体内的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和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和。
2、免疫的主要功能是和。
三、计划免疫(联系自己打预防针的经历,理解计划免疫及意义。
)1、计划免疫的概念。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以达到抵抗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简称为计划免疫。
2、计划免疫的意义。
计划免疫就是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使其在的情况下产生,获得免疫功能。
学习疑问:1、免疫异常2、博爱工程。
《人体免疫》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描述人体三道防线的免疫功能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运用免疫知识来揭示生活中人体出现的免疫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教学重点: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的意义。
教学难点: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交流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欣赏视频《人体健康特工队》教师:“同学们,蓝猫等成立了健康特工队来保卫人体的健康,其实在我们人体内也有这样一支健康特工队在时刻的保护着我们的健康,它们就是我们人体的免疫系统”。
二、新课展示:非特异性免疫1、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相关内容,完成表格的内容。
2、小组内合作交流,完成表格一内容,通过商讨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答案。
3、教师投影仪展示学生小组内的答案,讲解说明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的,针对多种病原体都具有防御功能。
4、学以致用:教师出示问题(1)、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2)、有些动物受伤后经常用舌舔舐伤口,过段时间伤口就会自然愈合,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1)、皮肤能分泌一些杀菌物质,将病菌杀死。
(2)、唾液中含有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死亡。
后天获得的免疫力1、教师:“当病原体攻破了第一道防线,击溃了第二道防线,那么我们人体内还有没有其他的防御措施吗?”2、自主学习:学生结合教材,尝试表述腮腺炎病毒侵入人体的过程,能正确区分抗原和抗体。
3、展示点拨: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腮腺炎病毒入侵人体的过程4、教师进一步引导:“当乙肝病毒流行时,他有患乙肝的可能吗?”学生讨论回答,指出抗体只能与刺激它产生的那种抗原结合,抗体具有专一性。
腮腺炎病毒对乙肝病毒不起作用。
5、结合上面的实例师生共同总结人体第三道防线和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免疫器官(胸腺、脾脏和淋巴结)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第三章第二节人体的免疫功能一、设计思路由于人体的免疫功能是本节的难点,内容涉及到的概念多,名词多,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采用多联系生活实例进行分析理解,从感性的材料入手。
再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每年随着季节的变化,气温的逐渐降低,学校会出现一些传染性的疾病的例子,比如水痘等,就利用这个学生听说过的身边的问题引入课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的作用,学生比较好理解;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教师的讲解将抗原、抗体讲清,以帮助学生理解。
并引导学生思考: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通过分析人体免疫的功能,使学生感受人体的完美,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的精细,学会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和欣赏生命。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其作用2.理解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异同。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能运用一些所学的免疫知识解释相关的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体会人体结构的完美,人体的免疫的三道防线的精细,学会保护身体,珍惜生命和欣赏生命。
同时懂得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2.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二)教学难点:1.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2.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四、教学过程五、课后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
又比较抽象,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生能比较快的接受,但在理解的过程中要通过实例来理解,还是需要收集更多的列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或可以通过学生的一些调查来更快使学生对免疫的功能熟悉起来。
初中生物人体免疫功能教案
目标: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
1. 知道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理解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3. 掌握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淋巴器官、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
2. 免疫系统的功能:抵抗外界病原体的侵袭、清除异常细胞和维持身体健康。
3. 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的区别、免疫应答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小实验或图片展示引入课题,引起学生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兴趣。
二、讲解与讨论(15分钟)
1. 讲解免疫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其功能。
2. 解释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的区别,以及免疫应答的过程。
三、案例分析(10分钟)
通过一些典型病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免疫系统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四、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帮助学生总结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和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如整理人体免疫系统的知识点,或撰写一篇关于免疫功能的小论文。
师生互动环节:
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问,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激发他们对免疫系统的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
1. 图表展示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组成。
2. 典型病例材料,用于案例分析。
3. 电子课件或多媒体资料,辅助讲解和讨论。
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等方式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检查学生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理解程度。
《人体的免疫功能》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生物课程标准指出,健康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免疫知识对健康的生活有重要意义。
课标对本节主要要求是: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并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功能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有关人体的健康问题,在知识方面主要介绍了人体的三道防线和免疫的相关知识,在应用价值方面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教材中的图片资料,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健康的生活。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济南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章《免疫与健康》中的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
教材主要讲述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构成人体总的防御功能,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产生的。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人体就动员全部非特异性免疫与之进行斗争,但非特异性免疫较弱,由此人体利用特异性免疫,使人保持正常的状态,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不可分开,相辅相成。
免疫学的应用涉及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多数内容学生都有切身的体会。
这节内容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而社会的需求又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在一定的条件下,科学技术又不能完全解决社会的需求,这又进一步推动了科学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
三、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讲述免疫的基础知识,虽然学生听说过免疫这一词,也有过接种疫苗的经历,但对免疫的理解估计也只停留在表面而已。
况且所涉及的知识(抗原、抗体、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等)较多且抽象难懂,学生学习起来肯定存在一定的困难。
但是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旺盛,学习积极性较高,通通过联系生活实例, 他们应该会希望学习人体免疫的知识,从而能够解答其心中的疑惑。
本节课从人体的三道防线,引出人体的兔疫,力争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助于学生的学习,并结合图片、动画等演示以助学生理解。
人体的免疫功能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immune function of huma n body人体的免疫功能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生物科学,是一门由经验主义出发,广泛的研究生命的所有面向之自然科学,内容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布、构造、发育、功能、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生物分类学等。
本教案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我们十五中的同学一起来学习,相信这节课我们会合作愉快!首先我们大家来看一段录像。
(录象放映结束)什么是免疫?免疫又有什么功能呢?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人体的免疫功能。
展示资料1:~出示问题1,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放映动画:皮肤,纤毛的作用。
构成人体第一道防线结构有哪些?各有什么功能呢?师生共同总结。
展示资料2:~出示问题2,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放映动画:溶菌酶,吞噬细胞的作用。
构成人体第二道防线结构有哪些?各有什么功能呢?师生共同总结。
展示资料3:~出示问题3,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师生共同完成抗体产生的过程。
抗原与抗体之间有什么关系?抗体有什么特性?学生回答。
下面通过动画的形式来给大家展示一下抗体产生的过程?放映动画:特异性免疫。
师生共同总结:特异性免疫。
你说我说:学生回答我来试试:……….带着这个问题观看动画。
放映动画:人体的三道防线(提前找学生来配音:一个代表人体防线的各个结构,一个代表侵入人体的病原体)两者的区别,师生共同总结。
展示提示:学生阅读后回答;展示图片1,学生观察思考:此图片展示出免疫的什么功能?展示图片2,学生观察思考:此图片展示出免疫的什么功能?展示图片3,学生观察思考:此图片展示出免疫的什么功能?过渡: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不同人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导致免疫功能的强弱有差异,不同年龄段的人的免疫功能也有很大差异,比如:儿童和青少年的免疫功能就弱些?有什么办法来提高我们的少年儿童的免疫能力,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课题:人体的免疫功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其作用2、描述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其区别3、解释免疫功能的作用4、通过课前实验“细菌的培养”,提高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初步了解科学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2、有意识地运用生命科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异同难点: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异同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流程图课题:人体大面积烧伤病人周围环的免疫功能为什么要住在无境广泛分菌病房引出人体布微生物第一道防线引入肾移植事例,免疫细胞清除衰老碎片,总结情感教育:不要免疫功能观看视频,问随意吐痰,打喷题引出人体嚏要捂住口鼻第二道第三道防线1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活动分析与说明引入新课调查:学生中患过水痘的情以学生的亲身经历况,说明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介绍我们的身边存多细菌等病原体,但我们并不在着许多病原体,比会经常生病,引出课题----人较新颖直观,学生较体的免疫功能感兴趣。
第一道防线【问题1】:为什么大面积烧学生思考“为什么学生思考总结,培养皮肤、黏膜伤的病人要住在无菌病房?大面积烧伤的病学生思维能力。
皮肤:皮肤有阻挡和杀灭病原人要住在无菌病体作用房?”黏膜:鼻黏膜、呼吸道黏膜、学生总结黏膜作胃黏膜的作用,引出健康小常用识:打喷嚏要捂住口鼻,不要随地吐痰第二道防线播放B 型感冒病毒突破第一学生观看影片回通过视频直观说明巨噬细胞和道防线进入霍莉体内引起炎答问题炎症反应的症状,引引起炎症反症反应的视频出第二道防线是应的化学物讲述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巨噬细胞和引起炎质【问题2】:霍莉被感冒病毒症反应的化学物质感染后出现了什么症状?组成,通过【问题4】【问题3】:为什么霍莉发烧引出第三道防线。
第3章第2节(第3课时)人体的免疫功能
上海市尚文中学梅守真
一、设计思路
“人体的免疫功能”是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所涉及的知识面广, 概念多,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讨论问题的机会。
利用热点问题“器官移植时的排异反应”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的作用,学生已有一些了解,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和录像,帮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并让学生自己总结第一、二道防线在人体免疫中的作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一一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作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自制的抗原与抗体作用的演示图,引导学生理解抗原与抗体的作用原理;通过“血清疗法”的介绍与学生讨论,以境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通过分析人体免疫的功能,让学生感受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的精细和完美,学会珍惜生命和欣赏生命。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
认识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知道抗原、抗体的作用原理。
2. 过程与方法
能有意识地运用免疫知识解释较简单的生命现象和相关的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的精细和完美,学会欣赏生命。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难点:理解特异性免疫的作用原理。
四、教学准备
制作抗原与抗体的作用示意图。
五、教学过程
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
冋题:若人的皮肤有伤口而又没有
及时消毒或人的体质较弱时,病原
生物突破了第一道防线,结果又会
怎么样呢?(放映一段录像,在
discovery "人体的奥秘” 一碟中
寻找录像资源,主要是讲述白细胞
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师讲述:吞噬细胞还会将人体
每天衰老、损伤、死亡、突变的细
胞清除;同时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如溶菌酶等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
将细菌消灭。
观看录像,理解白细胞在抵
抗病原生物中的作用。
总结:保卫人体的第二道
防线: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
从视频中
直接感受人
体的免疫功
能的神奇,
学会欣赏生
命的完美和
精细,渗透
生命教育。
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一一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问题:当侵入的病原生物数量很多
或毒性很强时,人体的第一、二道
防线抵挡不住病原生物的入侵,人
体又会怎么办呢?人体的免疫器官
有哪些呢?
教师演示抗原与抗体作用的示意
图,同时关注学生语言表达的科学
性。
了解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免
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免疫器官
会产生免疫细胞一一主要是淋
巴细胞。
学生结合图示理解抗原和抗
体的作用原理,也可以尝试
让学生解说这一过程。
引导学生理解:病原体侵入
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
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
质,即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
体的物质,叫抗原。
一定的抗
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
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
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活
性;产生抗体的淋巴细胞寿命
较长,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
人体时,这些淋巴细胞会立刻
能用科学的
语言描述某
一生命过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