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清洁生产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3.84 MB
- 文档页数:26
论农业清洁生产摘要介绍了农业清洁生产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农业污染的主要来源,以及发展农业清洁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实施农业清洁生产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清洁生产;概念;污染来源;对策中图分类号 f32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4-0361-02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部门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环保工作卓有成效,工业污染得到了控制,城市生活污水得到了治理;但农业污染的治理,仍相当薄弱。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农民素质有待提高。
因此,农业生产中的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已经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农产品的安全生产,与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
控制农业污染,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政府要将环保工作的重点逐渐转向农业,转向农村。
1农业清洁生产的概念和内涵1.1农业清洁生产的概念农业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又可合理利用资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农业生产技术。
其实质是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通过生产和使用对环境友好的“绿色”农用化学品(化肥、农药、地膜等),改善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农业污染的产生,减少农业生产及其产品和服务过程对环境和人类的风险。
它并不完全排除农用化学品,而是在使用时考虑这些农用化学品的生态安全性,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持续统一。
1.2农业清洁生产的内涵1.2.1农业清洁生产贯穿2个全过程控制。
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即从整地、播种、育苗、抚育、收获的全过程。
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污染的发生;农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即从种子、幼苗、壮苗、果实、农产品的食用与加工各环节采取必要措施,实现污染预防和控制。
1.2.2农业清洁生产包括3方面内容。
清洁的投入,指清洁的原料、农用设备和能源的投入,特别是清洁的能源(包括能源的清洁利用、节能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清洁的产出主要指清洁的农产品,在食用和加工过程中不致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清洁的生产过程,指采用清洁的生产程序、技术与管理,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农用品,确保农产品具有科学的营养价值及无毒、无害。
论农业清洁生产摘要介绍了农业清洁生产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农业污染的主要来源,以及发展农业清洁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实施农业清洁生产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清洁生产;概念;污染来源;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部门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环保工作卓有成效,工业污染得到了控制,城市生活污水得到了治理;但农业污染的治理,仍相当薄弱。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农民素质有待提高。
因此,农业生产中的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已经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农产品的安全生产,与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
控制农业污染,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政府要将环保工作的重点逐渐转向农业,转向农村。
1农业清洁生产的概念和内涵1.1农业清洁生产的概念农业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又可合理利用资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农业生产技术。
其实质是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通过生产和使用对环境友好的“绿色”农用化学品(化肥、农药、地膜等),改善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农业污染的产生,减少农业生产及其产品和服务过程对环境和人类的风险。
它并不完全排除农用化学品,而是在使用时考虑这些农用化学品的生态安全性,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持续统一。
1.2农业清洁生产的内涵1.2.1农业清洁生产贯穿2个全过程控制。
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即从整地、播种、育苗、抚育、收获的全过程。
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污染的发生;农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即从种子、幼苗、壮苗、果实、农产品的食用与加工各环节采取必要措施,实现污染预防和控制。
1.2.2农业清洁生产包括3方面内容。
清洁的投入,指清洁的原料、农用设备和能源的投入,特别是清洁的能源(包括能源的清洁利用、节能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清洁的产出主要指清洁的农产品,在食用和加工过程中不致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清洁的生产过程,指采用清洁的生产程序、技术与管理,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农用品,确保农产品具有科学的营养价值及无毒、无害。
1.2.3农业清洁生产追求2个目标。
我国农业清洁生产路径选择摘要:在传统生产模式下,我国农业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清洁生产提倡减少污染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关键词:农业污染清洁生产对策1、引言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广大农村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
防治农业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2、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污染问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农田和各种农业设施称为农业污染源。
近年来,比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农业污染源主要集中在农业投入过程中被越来越广泛使用的,诸如化肥农药之类的,具体阐述如下:从70年代起,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化肥使用量急剧增加,给土壤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目前,市场经销的肥料以氮磷钾肥为主,并且每种肥料也有许多品种。
化肥的过度其危害主要表现为:重金属和有毒元素不断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不断降低、土壤养分失调,硝酸盐积累[1]。
化肥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化肥使用量与农作物产量的关系收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制约,所以,过度使用化肥后,投入和产出不再成正比。
化肥的过度使用给土壤和环境带来的危害却是与日俱增的。
这个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及相关学者的关注。
农药跟化肥一样都是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而使用的人工合成物质。
大量农药被喷洒出去后,实际发挥作用的微乎其微,大量的农药都在没有机会接触虫子的前提下就挥发至空气中或是深入到土壤里了。
农药的不当使用,使得所喷洒的药物大部分都进入了空气和土壤,给大气和土壤带来了巨大的污染,同时对人畜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
地膜的使用,旨在提高土壤水分、保持土壤结构、防止虫害和弄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然而,地膜的不当使用和回收不力,反而给土壤结构造成了损害,破坏了环境生态平衡。
这些都将进一步对当地的整个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规模化养猪场清洁生产技术摘要:规模化养猪场通过建设沼气池,合理规划猪场养殖密度,科学配比猪饲料等清洁生产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的处理废水、废气、固废等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还能产生清洁的沼气能源供猪场使用。
通过各项清洁生产技术实现了源头削减、过程减量、末端循环,并且最大化了环境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规模化、清洁生产技术、沼气1概述清洁生产技术是以源头削减、过程减量、末端循环、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为主要特征的技术类型。
本文主要论述以珠海市永丰猪场为例的规模化养猪场污废物循环使用的清洁生产技术。
选取案例为珠海市某猪场,该猪场位于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金鼎镇,是根据市府[1986]19号文精神于1987年建成投产的现代化、工厂化猪场,生产的肉猪主要供应本市市场,是珠海市重点“菜篮子工程”基地之一,也是生猪养殖重点科研基地,曾获得“中国工厂化养猪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年出栏8000头肉猪的生产规模,并配套发展果园、林木的生态型农业基地,建有饲料厂及猪舍。
2污废处理清洁生产技术2.1废水处理清洁生产技术猪场共建有沉淀池6座,沼气池总容量600m3。
粪污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图如下图1。
图1 污水工艺流程图养猪生产线首先采用干清粪工艺(进行人工干清粪),猪粪渣和尿进入搅拌池后,用水进行清洗,而后经固液分离装置进行干湿分离,清理出来的固体废物如粪便等作为高效有机肥提供给菜地和林场;废水通过沉淀调节池而后进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而后沼液入沉淀、曝气、过滤处理后进入氧化塘系统。
氧化塘水质能同时完全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中表4、表5的标准及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表1中的标准,由农灌渠输送至林地作浇灌用水。
干清粪工艺固态粪污含水量低,粪中营养成分损失小,肥料价值高,便于高温堆肥或其他方式的处理利用。
产生的污水量少,且其中的污染物含量低,易于净化处理,因此,实现干清粪,粪水分离,分别处理是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果的最隹方案。
畜牧业清洁生产工程技术体系一、概述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的食物供应、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存在着很多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可持续性低的问题。
因此,建立畜牧业清洁生产工程技术体系,成为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清洁生产的定义及意义清洁生产是指在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耗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
在畜牧业中,清洁生产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减少环境污染: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可以减少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压力。
2. 节约资源: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存在着资源浪费的问题,如饲料利用率低、水资源消耗大等。
清洁生产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3. 促进经济发展:清洁生产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增加畜牧业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保障人民健康: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容易导致养殖环境中存在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对养殖人员和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清洁生产技术可以提高养殖环境的卫生状况,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
三、畜牧业清洁生产工程技术体系的构建畜牧业清洁生产工程技术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畜牧废弃物处理适当处理和利用畜牧废弃物是畜牧业清洁生产的重要环节。
采用科学的堆肥技术可以将畜牧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农田的施肥,从而降低了化肥的使用量;同时,还可以通过生物气化技术将畜牧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2. 精细饲养管理精细饲养管理是提高养殖效益和减少环境污染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科学的饲养计划和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和排泄物的产生,同时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此外,采用自动化喂养设备和环境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养殖环境的精细调控,降低了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风险。
农业清洁生产中3S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摘要:在我国的各项发展中,农业生产已然是第一生产力。
因此,我国对农业生产的目标也越来越高,在现有的农业生产技术中进行着不断的创新和改革。
尤其这几年由于工业的急速发展,使得国内的整体环境受到影响,特别是农业生产受到了很多污染,导致农业的各种产量有所下降,针对于这一情况,在农业生产中研发出了一种农业的清洁技术来对其实行治理。
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下面,文章就农业清洁生产中3s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关键词:3s技术;作物;农业生产;空间变异中图分类号:s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086-1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健康方面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尤其是近年来生活环境的不断污染,使人们更加重视自身的健康,对于吃的方面来说也是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不仅要求食物的营养成分,更多的则是要求食物的纯净和无污染度。
因为只有我们所食用的食物健康干净,我们的身体才会保证健康。
1 农业生产中的污染对其的影响虽然我国对农业生产已经越来越重视,但是农业生产中仍会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
特别是近几年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现象尤为严重。
这些污染都会对农业的生产造成不小的影响。
首先,由于工业化的大量生产,使得空气中含有越来越多的危害农业生产的气体产生,如氟化氢,这种气体对植物的嫩芽及幼苗危害性是最为强大的,并且会残留在植物中伴其一直成长。
同时,气体中的各种有害悬浮粒子也会落在植物的表面,甚至渗透到植物的内部,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从而影响了作物的纯净度;其次,是水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于现在工业生产的大规模化,造成各种工业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流入到农业生产范围内,并且由于污水中带有很多金属性元素,这些都会给植物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
最后,是土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于土壤中自身所带有一些重金属元素成分,再加上化肥和农药的应用,都会造成植物生长期的洁净影响。
Vegetables2019.7业界观察植菌核病的防效试验[J].蚕桑通报,2015,46(1):18-20.[17]王多文,王鑫,张军,等.不同保护措施对河西走廊梨幼树抽条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4(18):44-46.[18]孙亚萍,徐兆波.多功能可降解液态地膜在葡萄白腐病防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1):182.[19]李建玲,刘殿红,辛小桂,等.保水肥、液态地膜对仁用杏土壤水分和生长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06,26(3):23-25.[20]张勇.液态地膜在旱地枣树中的示范与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7(14):84.[21]张真,王建红,陈连民,等.不同覆盖物在延胡索上的应用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8):88-89.[22]张尚法,孔向军,张真,等.白术喷施液态地膜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5):850.[23]张国全,韦丹,聂立水,等.液体地膜对黄土丘陵沟壑区侧柏林土壤性质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5,13(5):140-144.[24]韦丹,聂立水,朱清科,等.不同水分状况下液体地膜覆盖对油松种子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4,45(3):347-350.[25]韦丹.液体地膜覆盖对林木种子的萌发生长及土壤的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26]管恩艳.液态地膜对苗木生长的影响[J].现代园艺,2011(5):5-7.[27]班卫强,尹林克,严成.不同技术措施对梭梭免灌造林成活率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7):141-144.[28]王建红,丁能飞,傅庆林.液体地膜使用效果简报[J].浙江农业科学,2002(1):18-19.[29]水建国,王建红,廖根清,等.液体地膜防治丘陵红壤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3,17(2):9-11.[30]唐华丽,熊汉国.用于防沙治沙的竹纤维基液体地膜的研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426-20428.[31]姚亮亮,王平,于铭,等.3种液体地膜对大豆根腐病及产量的影响[J].农学学报,2016,6(1):33-36.[32]韦丹,聂立水,朱清科,等.不同水分状况下液体地膜覆盖对油松种子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4,45⑶:347-350.圃农业生产中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片面追求高产量,农业生产环境将日益恶化;要降低农药残留对农业生产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就要实施农业清洁生产。
推行农业清洁生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安全2.七星街道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浙江嘉兴 314000摘要:本文在进行阐述的过程当中主要通过对于农业清洁生产的概念、内涵等多层次、多方面的介绍引出现阶段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必要性。
利用国外成熟案例进行相应对比,从而提出符合我国当前农业清洁生产的新思路以及新举措。
同时间接证明推行农业清洁生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是新时代、新时期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农业清洁生产;生态环境一、农业清洁生产现行的实用型农业技术就是农业清洁生产,是目前市面上普遍认可的一种科学生产管理方式。
这种科学的生产方式不仅仅能够较大程度上满足相应的农业生产需求,更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在保护环境不被污染的前提之下科学且合理有效的对我国农业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
这种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出其本质是从根源上对于农业污染进行控制,使农民在进行生产劳作的过程当中能够友好对待环境以及规范农民作业过程当中的操作流程。
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以及服务对于环境以及人类存在较高的危险系数,只有有效的降低相关风险,才能还给人类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空间。
农业生产环境以及进行的清洁生产、农业生产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各类型清洁生产、农业生产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各类型废弃物资源的再利用都是属于清洁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洁生产这一方式将农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全部涵盖在其中。
对于农业生产过程当中所产生的污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较为关注的焦点以及热点话题之一。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之一,本身对于农业发展就持有高度重视,而当今所浮现出的农业污染问题不可避免的成为我国党中央以及国务院重点关注事项。
并且就我国目前的农业污染现状,在2015年的时候我国农业部在颁发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实施意见》当中就已经明确提出了对于农业污染的解决措施,通过制定“一控、两减、三基”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对其污染进行防止,同时大大降低了清洁生产的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农业生产成本。
也正是由于这一政策的提出,大大推动了我国农业清洁生产的发展。
芦笋清洁生产技术摘要将清洁生产的思想运用到芦笋种植业中,对芦笋全生命周期进行控制。
介绍了芦笋清洁生产技术,包括种植条件、种植园清洁化、节水灌溉、提高耕地质量、开展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包装与运输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芦笋;清洁生产;技术措施中图分类号 s644.6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3-0099-01清洁生产的突出优势是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且减少或者杜绝对环境的污染。
清洁生产的本质是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活动进行规划,以达到以最少的物质资料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最少的影响的目的的生产方式。
生产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2个全过程的控制是清洁生产的主要内涵。
清洁生产要求在生产过程中,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量,避免使用有毒原材料,并减少或杜绝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
在产品生产环节中,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最终处置过程中,尽可能将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
清洁生产的具体措施包括: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清洁生产是一种新型的理念,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理念,这种理念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清洁生产是环境保护战略由被动反应向主动行动的一种转变。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资源和能源的短缺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仅仅依靠开发有效的污染治理技术对所产生的污染进行末端治理所实现的环境效益是非常有限的。
关心产品和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依靠改进生产工艺和加强管理等措施来消除污染可能更为有效,因此清洁生产的概念和实践也随之出现,并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
如何通过绿色技术推动清洁生产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随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企业和社会都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而绿色技术的应用成为推动清洁生产的关键途径。
绿色技术,简单来说,就是指那些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降低生态破坏的技术。
它涵盖了从能源生产到工业制造,从农业发展到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
在能源领域,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为清洁生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以太阳能为例,通过太阳能光伏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不仅减少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还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同时,新型的储能技术也使得这些可再生能源能够更加稳定地供应,提高了能源利用的效率。
工业生产是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
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的产生。
比如,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在化工行业,绿色化学技术致力于设计更环保的化学反应路径,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溶剂和催化剂。
在钢铁、水泥等行业,余热回收技术能够有效地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降低能源消耗。
农业生产中的绿色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精准农业技术通过传感器和卫星定位系统,实现对农田的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降低了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同时,生态农业模式的推广,如沼气池的应用,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能源,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绿色建筑技术在城市发展中也日益受到重视。
从建筑设计阶段就考虑到节能环保的因素,采用隔热保温材料、自然采光和通风系统,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
此外,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系统可以有效地节约水资源。
然而,要通过绿色技术推动清洁生产,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成本问题。
许多绿色技术在初期的研发和应用阶段需要较高的投入,这使得一些企业望而却步。
因此,政府和社会需要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降低企业的技术应用成本。
浅析农业清洁生产一、引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规模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然而,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对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农业废弃物的排放以及土地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愈发严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农业清洁生产逐渐兴起。
本文将从农业清洁生产的定义、原则和方法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浅析。
二、农业清洁生产的定义农业清洁生产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以最小化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为目标,实现农产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它强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效益,旨在实现农业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清洁生产的原则和方法1. 原则(1)资源节约利用原则: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土地、水和能源等资源的消耗,倡导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
(2)环境友好原则: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尽量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选择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农业技术。
(3)生态安全原则:农业生产应符合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农田的生态平衡。
2. 方法(1)合理施肥:根据农作物的需要,合理选用有机肥料和化肥,避免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
(2)绿色防控: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对农药的依赖,同时注重生态调控和病虫害监测,实现绿色防控。
(3)科学灌溉:通过合理的灌溉管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避免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四、农业清洁生产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农业清洁生产对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农业清洁生产能够减少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污染物输入,有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这有助于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并促进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
其次,农业清洁生产能够减少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合理使用肥料和农药,减少农药残留和土壤负荷,有助于恢复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
最后,农业清洁生产能够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通过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农民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并获得更好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