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议论文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4
优秀议论文范文心中有德看惯了太多的勾心斗角,也看倦了太多的贪官污吏,内心迷惘而又不知所措你却笑着对我说,若心中有德,一切终将释然。
(提出中心论点)心中有德,是那淡泊名利的心境。
(分论点一)你静静地漫步于乡间丛林,身上穿着打着层层补丁的衣服,脚上穿着破了洞的草鞋,脸庞被晒得黝黑,唯有那眼睛依旧炯炯有神.我望着你,陌生而又熟悉。
身于豪门,本该享受荣华富贵,平步青云,怎奈你那高昂的头颅,始终不愿垂下,宁可受苦受累也不为那“五斗米折腰”。
你心中始终以百姓为重,却放弃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事例概括、分析论证)因为心中有德,那淡泊名利的心境,所以千百年来人们牢记你,那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点题,呼应分论点一)心中有德,是那舍生取义的精神。
(分论点二)你站在驶向零丁洋的船头上,平静而又无奈,平静是因为你视死如归,无奈是太多的无德者与元兵相勾结,自己满腔的爱国热情却敌不过内外夹攻。
留炎汗多次来找你,他给你讲了那么多你看不到的“美好前程”,可你不但不接受,还对着留炎汗破口大骂,骂得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事例概括)是的,我知道,纵然你失去所有,可你还有一件东西永存心中,那就是德。
你没有忘记百姓,没有忘记国家,于是便有了零丁洋上的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刹那,远处的宋代为你永存。
(分析论证)因为心中有德,心中那舍生取义的精神,所以你永垂不朽。
“文天祥”深深烙在人们的心上。
(点题,呼应分论点二) 心中有德,是那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情怀。
(分论点三)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多少个日日夜夜,你睡不上一点好觉,吃不上一顿好饭,更令人叹息的是,后主刘禅之无能.救国之重任全压在你身上,可你没选择逃避,你面对着,支撑着。
不仅给蜀国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谱写出了著名的《出师表》,以示你心中之德。
(事例概括、分析论证)因为心中有德,那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之心,使卧龙之名——诸葛亮流芳百世,成为千古佳谈。
议论文论证方法之因果分析法(高二语文自主探究学案)一篇好的议论文,必须论点鲜明、论据充实、论证透彻严密。
论证就好像一条纽带把论点和论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论证的深入和严密程度直接关系到论文说理的成败。
纵观近几年的全国卷高考作文试题,我们会发现审题立意的难度有所降低,于是作文的深度成为衡量作文等级的重要标准。
任何观点不能弧立存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深入地分析,找到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果论证则是一种很好的深入探讨事物间因果关系的论证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因果论证的定义和作用。
2.学会用因果分析法来分析材、论证观点。
一、材料分析:阅读下面材料,请简要评析材料一的优劣【原文】:记得《猪八戒照镜子》的故事吗?猪八戒抡起铁耙,将映出自己那张丑脸的镜子打得粉碎,结果每片镜子中仍有自己丑陋的脸。
猪八戒这种闻过则怒的做法实在是不可取的。
弊端: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
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结论:我们写议论文,不能只是观点加材料,还应该扣题分析,即围绕论点对所引用事例进行理性分析。
【评议】:这段文字,是典型的“例子+观点”,我们发现,事例的结果已经告诉了我们,但对于打碎镜子的原因却没有提到。
二、因果分析法的定义:世事变迁皆有因,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一种现象都不可能平白无故的产生。
(一)定义:因果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
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二)因果分析法的步骤:1.思路:为什么→是因为2.关键:找准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
3.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
议论文:10种论证方法,标准议论段五部分在高考议论文写作中,常常会犯“文体不清”的错误。
记叙不像记叙,议论也不深入透彻这种“以叙代议例而不议”的问题,就是对所举事例缺少具体的分析,论点仍然是论点,材料仍然是材料,由于缺少必要的分析论证文章常常没有说服力。
因此无论是事例、名言都要通过分析才能彰显论证的力量。
1.例: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自古才子出寒门”。
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
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优点:观点明确,论据丰富。
缺点:“观点+论据”格局。
弊端: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
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2.修改建议:补充内容,规范成段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观点句)自古“寒门出贵子,白屋出公卿”,贫困让人学会努力、学会思考、学会成长。
(阐释句)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
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材料句)他们因为贫穷,才更知道珍惜,知道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摆脱。
因为贫穷,才会在黑暗中长途跋涉,在逆境中执着前行。
(分析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结论句)一个标准的议论段必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依次包括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总结句1、观点句:(1)位置:主体段的段首(2)句式:简洁的陈述句(3)数量:一句(4)句末标点:句号2、阐释句:紧跟观点句,力求清晰简洁易懂。
议论文展开分析的方法:因果、假设分析通病——不懂或不会分析论证观点:我们要勤俭节约:举出例子,写张三勤俭节约,李四勤俭节约,王五勤俭节约……所以我们要勤俭节约。
问题:“为什么”所以“我们要”啊?这点不阐述清楚,就是没有分析论证,这样的文章就难以服人。
换个角度说:分析论证,就是变单纯举例为就例说理。
1、“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因。
例1:磨难,能历练人生。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
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分析:这一叙例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中间列举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三个例子来证明论点。
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
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
[方法1:直接陈述原因]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
磨难,是祸,又是福。
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议论文事例分析之因果、假设分析法(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例子,分析、归纳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的写作思路;2、通过具体练习学会运用因果、假设分析法紧扣论点进行分析议论。
学习过程:第一部分:阅读下列语段,在原文中画出论点部分、事例论据部分和分析论证的过程,归纳论证方法。
语段一:凭借自身努力,实现自我超越。
一支箭直射而出,超越了冲向长空的老鹰。
回望身后的老鹰,箭得意洋洋。
可好景不长,箭飞了一阵径直向下栽去,跌落到了地面上,而老鹰依然在天际翱翔。
箭为什么会跌落地上?鹰又为什么能够长久地飞翔?是因为箭依靠的是片刻的外力,而鹰凭借的是自身的努力。
所以,要取得成功,实现自我超越,我们需依靠自身的努力。
语段二:生活的磨难可以激发创作的灵感。
经历了磨难拷问的心灵,才能发出最具震撼人心扉的呐喊声。
如果李白当了大官,享受荣华富贵,不用流浪江湖,那么诗仙的豪迈与脱俗肯定与他无缘;如果李煜一直当着皇帝,那么他就永远只会作一些才子佳人的词,而不会留下如此多的千古绝唱;如果没有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难,那么李清照也只是一个平凡的封建妇女。
正如璞玉要经过千锤万凿的打磨,才能绽放晶莹剔透的光泽一样,生活的苦难与磨练,是他们创作的源泉。
语段三: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欧立希为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试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试验了606次方获得成功,制出了以试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新药的问世就是坚持的结果。
试想,如果欧立希仅仅试验一两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那么,新药又怎能会问世呢?如果他试验了一二百次都以失败而告终,他若认为成功的希望已经渺茫,甚至怀疑了原来的设想,因此而偃旗息鼓,自甘放弃,不另辟蹊径,那么“606”自然不会诞生。
即使他试验了605次,又失败了,如果他这时丧失了信心,希望之火熄灭了,那么,他也会功亏一篑,功败垂成,同样,也决不会有“606”的诞生。
正是因为他坚持下去了,所以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议论文段的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总结句一个标准的议论段必须包含五种不同功能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和总结句。
观点句应该位于主体段的开头,采用简洁的陈述句,只有一句话,并以句号结尾。
阐释句应该紧跟观点句,力求简洁易懂。
在举例时,应该注重事实论证,简明扼要地叙述人物、事件和结果,删除无关情节,紧扣观点句,并点出关键词。
分析句应该紧扣主题,结合选材,对事实进行切中肯綮的剖析。
结论句应该联系实际,适当延伸,回应段首观点句。
一)假设分析法:坚持就是胜利。
面对困难和险阻,唯有坚持、勇于永不言弃,才有可能成功。
XXX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
假如XXX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放弃了,新药当然不会问世。
就是因为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
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二)因果分析法:自信,但不能盲从。
三国时的XXX是蜀军一员大将,驻扎在街亭,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
久经沙场的老将XXX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XXX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XXX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
XXX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街亭失守,是因为XXX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XXX,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
XXX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盲目自信,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自信,但不能盲从。
三)同构相叠段: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同构相叠段是指两个事例性质相同,并列在一起,共同证明一个道理。
暴力的力量是短暂的,而文化的力量却是永恒的。
(观点句)历史上有很多例子,证明了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
(材料句)XXX、XXX、XXX、老子、XXX等中国古代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也深深地影响了世界。
议论文片段训练之——因果分析法和假设分析法学习目标1.强化分析说理的意识,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认识和写作水平。
2 .学会分析事实论据的两种方法。
3 .提高写作议论文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1、论据分析的三种方法:假设分析法、探因分析法、意义分析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认识水平。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一段视频导入二.事实论据分析议论文的构成❖通常写法:观点+事例+分析——重事例,轻分析❖升格写法:重事例,更重分析❖从什么角度分析?三.角度一——因果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
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究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渐深化。
❖思路:从结果→推原因+正面强调❖关键:找准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方法: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
因果分析法的标志性词语为:“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例一:请用“因果分析法”,为下文添上分析语句,使其更加深刻有力。
❖磨难能历练人生。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
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原文: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修改:❖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原文: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修改:❖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原文: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
议论文写作指导--分析论据,学会说理方法点拨一:因果分析法〔探因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
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思路:为什么→是因为关键:找准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
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事例的根底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
论点:学会舍弃1.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
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他没有象一般人一样顾及衣物、家具、财产,甚至没有顾及生命,从熊熊大火中救出的是几箱书籍。
因为他舍弃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的是启迪心志、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
可见,正确的舍弃,使他的人格独具魅力,所以他是智者。
2.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仁者。
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起因是张、叶两家争地。
张家主人乃当朝宰相,张老夫人写信给他,他回信却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于是张家让出三尺。
叶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便成了现在的"六尺巷〞。
正因为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仁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之气概,化干戈为玉帛,才成就了"六尺巷〞这段千古佳话。
所以,没有超出常人的高风亮节,又怎会做出如此舍弃?〔"学会舍弃"〕3、三国时的马谡[sù]乃蜀军一员大将。
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
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街亭为什么会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
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议论文常见的四种论证方法作者:房爱美一、例证法论证是指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在一些同学的写作过程中,要么自己分析到底,要么一味地罗列事例和名言,而缺少相应的论述,使文章显得单薄无力。
这时,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论证方法——抓住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进行阐述,让自己的论述有理有力。
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例证法、引证法、正反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例证法就是运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证的方法。
例如有一篇题为《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的考场作文(2007年全国卷Ⅱ)写道:“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
”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
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六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
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生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
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
为官作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
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
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己,感动了后人。
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的感恩枝头灼灼其华。
为论述“感恩”这一话题,作者列举了诸葛亮和李密两个人的事例,并且分析了两人的感恩之举,以及后人对他们的评价,无可争辩地说明了“因为懂得感恩,世界才会如此美丽”的道理。
借助事实论据说理,不等同于简单的事实罗列,要避开以事例代替论证,只有叙述没有分析的误区。
在概述事例之后,要尽力挖掘材料中包含的内容,将它与所要论证的观点紧密联系起来,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具体操作,可以有下面两种方法:1.例后解说法。
列举事例后,将其中关键的、与论点密切联系的内容进行解说,使其含义得以彰显,能够更好地论证观点。
例如论证“钻研科学需要牺牲精神”的观点,有人选用了这样一则事实论据:著名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听说一艘轮船上发现了黄热病人,立即赶往那里,希望发现引发这种烈性传染病的病菌。
议论文事例分析之因果分析第一篇:议论文事例分析之因果分析议论文事例分析之因果分析(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例子分析、归纳议论文事例分析之因果分析的含义、思路、关键、标志词;2、通过具体练习学会运用因果分析的方法紧扣论点对事实论据进行因果分析议论。
3、在点评中引导学生注意语言表述。
学习重难点:目标1、2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阅读下列语段,体会其分析方法1、蔺相如面对廉颇的几番挑衅,为什么不以牙还牙,不与之“争列”?因为他懂得“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懂得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带来的必定是心灵的负累,懂得真正的智者会以大度的胸怀化解仇恨。
正是由于他以德报怨的宽容,最终赢得了将相和欢。
2、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
人类的历史告诉我们:凡是留下英名的人,无不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屈原、岳飞、郑成功之所以载入史册,是因为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爱国精神;李自成、洪秀全、孙中山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为它们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蔡伦、毕升、祖冲之之所以永远为人民纪念,是因为他们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领域为后人留下享用不尽的发明创造。
谁建树对人类有益的事业,谁就筑起一座人生的纪念碑。
二、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语段,体会分析的作用(1)判断:下列事例要论证的论点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
(2)如果再加上一段话,那么有什么变化?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
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
假如欧立西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新药当然不会问世。
就是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所以,可以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2、阅读下列语段,分析、归纳事例分析的方法(1)论点:自立自强事例:一支箭直射而出,超越了冲向长空的老鹰。
议论文论证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教学设计)在高中阶段的议论文写作过程中,说理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现阶段任务驱动性材料作文的写作新任务就是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说理,根据材料把道理讲深讲透,不能套作,不能在论证过程中不对材料进行分析论证,在使用事例论证的时候也不能只是仅将材料放在文章之中,而不进行必要的分析,不与所要论证的中心进行逻辑分析。
可是,我们中学生现在的学情是,不会或者不懂分析说理,回环论证,反复论证,或者不知道怎样展开,其实有很多资料书上对此也做了不少探讨,但是我们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实践教学,这是我们在高三年级的复习过程中一定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重点:1、掌握运用论证分析过程中的因果分析法。
2、按任务驱动性材料作文的要求教会学生使用这一方法进行分析说理。
教学难点:如何对一则材料以及文中事例论据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教学过程:(自我介绍:我来自美丽的水乡城市常德,我生活在一个叫临澧的小县城,也是老一辈革命家林伯渠和文学家丁玲的故乡,欢迎您来美丽常德做客,谢谢)一、导入举例,有关《林妙可之殇》的两段文字,哪一段更好,为什么?以比体现分析说理的重要性。
未分析说理:《林妙可之殇》北京电影学院被拒,中央音乐学院被拒,上海戏剧学院被拒,这些天,林妙可被各大艺术院校拒之门外的消息相继传来……林妙可并没有外界传言的所谓显赫的家世,父亲是摄影记者,在供职的报社以精打细算而出名,母亲据说自己女儿成名后就专职做了她的经纪人。
小小年纪就成了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分析说理:《林妙可之殇》北京电影学院被拒,中央音乐学院被拒,上海戏剧学院被拒,这些天,林妙可被各大艺术院校拒之门外的消息相继传来……林妙可并没有外界传言的所谓显赫的家世,父亲是摄影记者,在供职的报社以精打细算而出名,母亲据说自己女儿成名后就专职做了她的经纪人。
林妙可小小年纪就成了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林妙可过早地被她的父母透支了,而这也成为她被外界诟病的原因之一。
议论文论证分析——因果分析论证学习目标:1、掌握运用论证分析过程中的因果分析法。
2、学会对材料以及文中事例论据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一、概念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
具体说,就是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事例的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1.实例分析某同学厌学(一个结果)老师的课吸引不了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没有目标教育体制问题学校太严苛了父母想“望子成龙”,而只想做一个普通的“人”别人不读书,不一样过的潇洒自由?(社会环境影响)哪个原因起了最关键的作用?小结: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老师讲课不能吸引他、胸无大志、学校太严苛、教育体制问题等,然而社会上对名利的追求,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才是导致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
有些原因只是表象,如果在论证过程中能够探究本质原因就能使论证有力。
分清根本原因和次要原因。
2.挖掘原因因果分析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找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表层原因和根本原因,还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等等。
关键:找准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
表层原因: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其论证是乏力的。
根本原因:引起结果的最本质因素,对事物产生结果最为关键的因素。
3.挖掘原因思维秘诀:①发生这种结果主观原因是什么?②别的原因能不能造成这个结果?③哪个原因最为关键?4.对点练习:例如:学无止境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从知识角度看,知识是无穷尽的;从心理角度看,学习钻研的乐趣是无穷尽的;从生命自身的缺憾角度看,生命短暂,学习怎么可以停止?二、因果分析论证技巧(一)单一材料——多角度思考原因结果事物发展是普遍联系的,一个结果的出现不可能仅一个原因,而一个原因不可能仅一个结果,所以需要我们多角度分析,以使论证有力。
1、一果多因①多角度罗列表层原因+根本原因例:1:蔺相如面对廉颇的几番挑衅,为什么不以牙还牙,不与之“争列”?因为他懂得,“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他懂得,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带来的必定是心灵的负累;因为他懂得,真正的智者会以大度的胸怀化解仇恨。
因果析例、假设、对比——探究议论文的说理方法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关于写作的发展等级的阐述,将深刻放在第一位,要求写作时要“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可见,若要写出一篇好的议论文,说理深刻是必须具备的条件。
那么如何让说理深刻呢?除了训练辩证思维以外,我们可以从探究、学习常用的说理方法入手,借助一些议论方法,让说理分析达到一定的深度。
一、因果论证法1.典例精析识才敢荐,源于责任。
缪贤发现了蔺相如的才德,不因他出身卑贱而看不起他,而是不顾群臣嘲笑,把蔺相如推荐给赵王。
①正是因为出于责任,缪贤识才敢荐,使蔺相如的才华得以施展,最终不辱使命,成就了完璧归赵的一段佳话。
②蔺相如为什么能够崭露头角,完璧归赵,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因为缪贤以国家为重,出于责任,识才敢荐。
这两句话都运用了因果论证,但呈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向:①是由原因推导结果,②是根据结果探寻原因。
2.随堂练笔,尝试因果论证法续写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双膝下跪,以此举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
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示例:为什么德国能从二战的废墟上崛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倡导和平,赢得世人的敬意?因为德国人能以史为鉴,理性地审视过去。
3.名段欣赏贯穿《老子》一书的思想,确实就是刚亡弱存。
想想看,天底下最柔弱的是什么?水。
最能攻坚胜强的又是什么?还是水。
再坚固的城池,洪水漫过来,也没了。
再坚硬的石头,水不停地滴,也能滴穿。
这就叫“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那么,弱为什么能胜强,柔为什么能克刚?不争。
比如水,跟谁争呢?不但不争,还让。
水,总是往低处流,把高处让给别人。
它也总是待在人们不想去和看不起的地方,叫“处众人之所恶”;同时,又把大家都想要的送给大家,叫“善利万物而不争”。
优秀议论文范文心中有德看惯了太多的勾心斗角,也看倦了太多的贪官污吏,内心迷惘而又不知所措你却笑着对我说,若心中有德,一切终将释然。
(提出中心论点)心中有德,是那淡泊名利的心境。
(分论点一)你静静地漫步于乡间丛林,身上穿着打着层层补丁的衣服,脚上穿着破了洞的草鞋,脸庞被晒得黝黑,唯有那眼睛依旧炯炯有神。
我望着你,陌生而又熟悉。
身于豪门,本该享受荣华富贵,平步青云,怎奈你那高昂的头颅,始终不愿垂下,宁可受苦受累也不为那“五斗米折腰”。
你心中始终以百姓为重,却放弃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事例概括、分析论证)因为心中有德,那淡泊名利的心境,所以千百年来人们牢记你,那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点题,呼应分论点一)心中有德,是那舍生取义的精神。
(分论点二)你站在驶向零丁洋的船头上,平静而又无奈,平静是因为你视死如归,无奈是太多的无德者与元兵相勾结,自己满腔的爱国热情却敌不过内外夹攻。
留炎汗多次来找你,他给你讲了那么多你看不到的“美好前程”,可你不但不接受,还对着留炎汗破口大骂,骂得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事例概括)是的,我知道,纵然你失去所有,可你还有一件东西永存心中,那就是德。
你没有忘记百姓,没有忘记国家,于是便有了零丁洋上的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刹那,远处的宋代为你永存。
(分析论证)因为心中有德,心中那舍生取义的精神,所以你永垂不朽。
“文天祥”深深烙在人们的心上。
(点题,呼应分论点二)心中有德,是那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情怀。
(分论点三)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多少个日日夜夜,你睡不上一点好觉,吃不上一顿好饭,更令人叹息的是,后主刘禅之无能。
救国之重任全压在你身上,可你没选择逃避,你面对着,支撑着。
不仅给蜀国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谱写出了著名的《出师表》,以示你心中之德。
(事例概括、分析论证)因为心中有德,那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之心,使卧龙之名——诸葛亮流芳百世,成为千古佳谈。
(点题,呼应分论点三)于是我明白了,因为心中有德,所以面对权利可以保持平静的心态;因为心中有德,所以为国可以舍生取义;因为心中有德,所以常为国着想,为百姓担忧,直至死而无憾。
《议论文中如何就例析理》学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学会运用因果分析和假设分析分析事例,学会在事例论证中把典型论证和概括论证相结合。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例文赏析及教师的讲评更深入地领会因果分析、假设分析的作用,理解典型例证和概括例证相结合的妙处。
通过修改和训练学会运用因果分析和假设分析分析事例3. 情感与价值观:提升对议论文写作的理性分析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因果分析和假设分析分析事例。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准备学案一、因果分析法1.学生活动:阅读学生习作第一则和第二则材料,如果以10分为满分,让你结合事例论证的特点来打分,这两则材料你各打几分,理由是什么?(学生讨论)习作(1)(论点:勤奋刻苦才能取得成绩)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天才出自勤奋”。
一个人只有不断努力,刻苦学习,才能取得成绩,否则,将一事无成,一败涂地。
世纪九十年代的音乐神童金力,凭借自己的天赋与梅纽因大师这个伯乐的指点,很快就在世界音乐界崭露头脚,继而享誉国际。
然而,回国后的金力处处与国内老师相抵触,不加以努力学习,反而优哉游哉。
结果在一场无数人满怀期望的比赛中让人大跌眼镜,最后一蹶不振。
习作(2)(论点:骄傲使人落后) 骄傲冲昏人的头脑,蒙蔽人的心智,它阻挡着人前进的脚步。
曾经被英国小提琴大师梅纽因器重的音乐神童金力,自以为师从大师,便不屑于中国老师的教学方法,自以为曾在卡内基音乐大厅成功演出过,便轻视了对别人来说来之不易的国际比赛,最终在国际比赛中遭遇滑铁卢,从此一蹶不振。
因为骄傲扼杀了金力发展自我的动力,所以,他拒绝虚心学习;因为骄傲滋长了金力的惰性,所以他拒绝苦练琴艺。
骄傲,使曾经的音乐天才最终“泯然众矣”。
骄傲是成长的绊脚石,使人停滞不前。
总结:2. (多媒体)“因果分析法”内涵:“因果分析法”: 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探究形成原因或者推导结果的一种分析方法。
我们经常用的是探究原因。
议论文论证语段的升格学案一、常用的论据分析方法:1.因果分析法典型语段:“成功须自立自强。
一支箭直射而出,超越了冲向长空的老鹰。
回望身后的老鹰,箭得意洋洋。
可好景不长,箭飞了一阵径直向下栽去,跌落到了地面,而老鹰依然在天际翱翔。
箭为什么会跌落地上?鹰又为什么能够长久地飞翔?箭依靠的是片刻的外力,而鹰凭借的是自身的努力。
所以,要取得成功,必须靠自己自立自强。
”含义: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
具体说,就是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事例的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思路: 叙述事例——为什么——是因为关键:找准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
2.假设分析法典型语段:“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英国科学家弗莱明花了几年时间专心研究对付葡萄菌的办法却一无所获,后来有一次,因为偶然看到一只培养葡萄球菌的碟子生了霉,长出了青绿色的菌斑,进一步观察研究发现了青霉素。
有人把科学家有重大发现、发明的原因归结为偶然的机遇,这实在是一个谬论。
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指出:“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试想,如果弗莱明不是一个细菌学专家,或者对葡萄糖没有历经数十年的研究,或者粗心大意,把发霉的培养液随手倒掉,那他还能成为青霉素的发明者吗?”含义:引述论据后,紧接着提出与论据相反的假设,并引出相应的结果,从而证明原论点的正确性。
思路: 反面假设——展示结果——点题强调。
关键:围绕论点假设,正反对比中强调论点。
3.正反对比法典型语段:“勤能补拙。
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
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
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
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
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
相反,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
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