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笔法
- 格式:doc
- 大小:2.96 MB
- 文档页数:35
隶书横画笔法特点隶书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的一种重要书体,它的发展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隶书横画笔法是隶书中的一种重要技法,它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为我们欣赏和学习隶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一、横画笔法的定义和特点横画笔法是隶书中的一种常用技法,它是指在书写过程中,笔尖不离纸面,沿着水平方向用力推拉笔尖,形成一条平直的线条。
横画笔法一般用于书写字体的横线部分,如横折、横撇、横钩、横弯等。
横画笔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稳重厚重。
横画笔法的线条宽厚有力,具有稳重厚重的感觉。
2. 端正规整。
横画笔法的线条平直整齐,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对称性。
3. 线条流畅。
横画笔法的线条流畅自然,不生硬不僵硬。
4. 重点明显。
横画笔法的重点明显,能够突出字体的主体结构和特点。
二、横画笔法的应用和技巧横画笔法在隶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横线部分。
在书写过程中,横画笔法的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1. 用力均匀。
横画笔法需要用力推拉笔尖,但是力度要均匀适中,不能过于用力或者过于轻柔。
2. 方向一致。
横画笔法的方向一般与字体的主体结构一致,不能偏离或者错位。
3. 长短相宜。
横画笔法的长度和宽度需要根据字体的大小和结构来确定,不能过长或者过短。
4. 重点突出。
横画笔法的重点需要用力突出,能够凸显字体的结构和特点。
三、横画笔法的欣赏和学习横画笔法是隶书中的一种重要技法,它具有稳重厚重、端正规整、线条流畅、重点明显等特点,为我们欣赏和学习隶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欣赏和学习横画笔法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观察字体结构。
横画笔法的使用需要与字体的主体结构相一致,因此需要仔细观察字体的结构和特点。
2. 分析线条特点。
横画笔法的线条具有稳重厚重、端正规整、线条流畅、重点明显等特点,需要进行分析和总结。
3. 学习技巧方法。
横画笔法的使用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需要进行反复练习和实践。
4. 多练习多比较。
欣赏和学习横画笔法需要进行多次练习和比较,从而逐渐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和鉴赏能力。
隶书的笔法特点
1. 隶书的笔法特点之一那就是蚕头燕尾呀!你看“横”画起笔的时候,不就像蚕宝宝的脑袋嘛,圆圆的、鼓鼓的。
就好比“一”这个字,起笔多有趣呀!这让隶书一下子就有了它独特的味道。
2. 波折分明也是隶书的一大亮点啊!每个笔画都像是有着自己的小情绪呢。
像“之”字,那波折多带感呀,让字变得生动极了,这难道不是隶书的魅力所在吗?
3. 隶书的笔画还很厚重有力哟!写出来的字就像壮壮的大力士,站稳了脚跟。
比如写“大”字的时候,那一笔一划都透着力量感,是不是超级棒!
4. 书写隶书时的提按变化也很神奇呀!就像走在起伏的小路上一样。
瞧瞧“上”字,通过提按让字有了起伏,多有意思啊!
5. 隶书的结构很稳健呢,就像一个可靠的朋友。
写个“口”字感受一下,稳稳当当的,给人一种很踏实的感觉。
6. 隶书还有着舒展的姿态哦!仿佛在翩翩起舞呢。
像“人”字,那张开的“双臂”,多有美感呀,太让人喜欢了。
7. 还有啊,隶书的整体风格是古朴典雅的,就如同一位有韵味的老人。
写个字试试就能体会到那种特别的气质啦。
我觉得隶书真的是超级有魅力的一种字体呀,笔法特点丰富多样,让人怎么能不喜爱呢!。
隶书和篆书的笔法练习紧密可以归为一个体系
1、篆书的笔法
学篆书从小篆人手易得笔法。
小篆的笔法是起、收笔用圆笔藏锋.藏头护尾;行笔中锋平移,笔画匀净圆浑,无明显粗纲变化。
2、隶书的笔法
隶书的笔法明显丰富于小篆。
篆书纯用圆笔,转多折少,隶书用笔有提、顿,起笔有方圆,其主要笔画(波挑)的起笔用逆锋、行笔用中锋 (与篆书相同),收笔则用出锋,笔画出现蚕头燕尾状,这是与篆书在用笔上最大的区别。
3、楷书的笔法
(以中唐楷书为例)中唐楷书的超、行、收笔总体上与篆书相一致,只是在起笔时有方笔有圆笔,其基本笔画较篆书也更加丰富了(楷书有八大基本笔画.篆书一般来讲只有直画与弧画两种笔画)。
楷书的竖、撇、撩等笔画的“出锋收笔”已有明显侧锋痕迹。
4、行草书的笔法
行草书的笔法较之楷书就显得更为丰富,起、行、收运笔过程中逆锋、顺铷、中锋、侧锋、回锋、出锋一应俱全。
特别是大草(狂草)还出现了偏锋、破锋、散锋等,笔锋变化莫测,丰富多姿。
不同的书体有各自不同的笔法,
现概括如下:
篆书有篆书的笔法:圆笔中锋(逆起、中行、回收)
隶书有隶书的笔法:逆人平出
唐楷有唐楷的笔法:逆起、审行、回收(出收)
行草书有行草书的笔法:一搨直下、八面出锋、无往不利。
篆书只有画,没有点,有短画、长画、横画、竖画,用笔方法只有一种,方向可以改变。
隶书除了画以外,多了一个蚕头雁尾,就是波挑,还有一个反方向的掠笔,此外,还有一些点的感觉,有的“点”已有一些呼应感。
篆书的笔法,是中国书法史上最简单的笔法,即最单纯的笔法。
隶书的运笔技巧口诀隶书作为我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采。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隶书的运笔技巧口诀,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隶书的写作技巧。
一、刚劲有力,端正自然隶书的笔画刚劲有力,特别注重形态的稳定和力度的饱满。
运笔时要保持笔画的连贯和稳定,力度要适中,避免过于僵硬或过于轻柔,让字形呈现出端正自然的特点。
二、悠然自得,舒展灵动隶书的笔画要具有悠然自得的气韵,给人以舒展灵动之感。
在运笔时要注意避免过于僵硬和生硬,要有适当的曲线和变化,增加字形的流畅感和活泼感。
三、旁探顾盼,气息凝聚隶书的笔画常常会有旁探顾盼的特点,即笔划的开始和结束时会有适度的拖延和停顿。
这样能够使字体更加丰富多变,给人以气息凝聚的感觉。
四、横平竖直,左右对称隶书的笔画要求横平竖直,左右对称,注重字形的整齐和稳定。
在运笔时要注意控制好笔画的长度和宽度,保持笔画的平稳和匀称。
五、勾、提、顿、折,点线相结隶书中常常会运用勾、提、顿、折等笔画技巧,这些技巧能够使字形更加生动有趣。
在运笔时要注意运用这些技巧,并且注意点与线的结合,使字形更加完整和有活力。
六、雅俗共赏,自由驾驭隶书在传统中注重雅俗共赏的原则,既要符合书法的规范和要求,又要有一定的个性和自由。
在运笔时要根据自己的风格和个性,灵活驾驭隶书的笔法,使字体更具个性魅力。
总结起来,隶书的运笔技巧口诀包括刚劲有力、悠然自得、旁探顾盼、横平竖直、勾提顿折、雅俗共赏等要点。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创作隶书,体验到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
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隶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运笔能力,写出更加优美精湛的隶书作品。
各种隶书笔法特点
隶书笔法种类有哪些?各种隶书笔法特点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各种隶书笔法特点,欢迎大家阅览与学习!
1、曹全碑: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完碑》,
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 年)十月。
现藏于陕西西安碑
林。
《曹全碑》系晋王敞等纪念曹全功绩而立。
王敏、王毕等立石。
曹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
碑文主叙曹全为弟分忧,弃官还乡,又遇禁纲,于家隐居,光和七年再任郎中拜酒泉禄福长等身世,从侧面反映了以张角为首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声势浩荡。
审美特征
纯用圆笔,内含蕴藉,运笔平实柔顺,线条内敛,典雅逸静,线条凝练简省,笔法自然,空间圆融、静和,结构稳定调匀,个性不激不励,中正平和,既符合规范,又飘然逸出。
2、史晨碑
全称《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东汉建宁二年(169)立。
审美特征,现藏于曲阜孔庙
审美特征
史晨碑传为蔡邕书,结字工整精细,中敛而四面拓张,波挑分明,呈方棱形,笔致古朴,神韵超绝,为汉隶成熟期方整平正一路书法的典型。
3、礼器碑
全称《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又称《韩明府孔子庙碑入《鲁相韩勑复颜氏繇发碑》、《韩勑碑》等。
汉永寿二年(156 年)刻,现。
隶书笔法特点
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起源于汉代,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成为唐代主要的书体之一。
隶书的笔画清秀俊逸,结构严整规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直线结构明显:隶书的笔画呈直线状,墨迹之间的间隔也较为明显,整体呈现出清晰、简洁的线条构造。
2. 端正规整:隶书的字形端庄规整,笔画精细,各部分紧密配合,形成整体美感。
3. 横平竖直:隶书的笔画方向几乎都是横平竖直,每一笔都有着明确的起止点和方向,且笔画之间的衔接非常协调。
4. 神韵悠远:隶书的笔画平稳流畅,气韵悠远,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也体现了书法家的修养和气度。
总的来说,隶书的笔画规整、端正,具有一种古朴、庄重的美感,是中国书法中的传统经典之一。
- 1 -。
隶书的笔法
隶书的笔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平横:隶书的平横一般呈水平状态,且起笔和收笔的痕迹都比较明显,有
些笔画看起来有突出的尾部。
2.波横:隶书的波横相对于平横稍微向上斜一些,且尾部有一个向下的挑势,
整个笔画呈现出波状。
3.竖:隶书的竖画一般呈垂直状,起笔和收笔的痕迹也比较明显,有时在尾
部有向下或向上挑之势。
4.撇:隶书的撇画比较细长,其尾部呈弯曲向下之势,看起来有点像“弯
刀”。
5.捺:隶书的捺画一般呈向右下方伸展的形状,其尾部有明显的向右挑之势。
6.点:隶书的点有多种形态,如圆点、方点、向内上双点、向外上双点、下
双点、左右双点、竖三点、下四点、左右四点等。
7.转折:隶书的转折处一般呈圆润的形态,没有像楷书那样的棱角分明。
8.钩:隶书的钩一般不像楷书那样有明显的钩状,而是在笔画末尾处略微有
一个向右下方勾画的趋势。
隶书横画笔法特点隶书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的一种,起源于秦汉时期,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隶书以其端庄、刚劲、秀美的特点,一直被誉为书法中的精品。
在隶书的书写中,横画笔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巧,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横画笔法的基本特点横画笔法是指在书写过程中,横向运用笔尖,以横线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种书写技法。
横画笔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笔画平直有力横画笔法的笔画平直有力,而且线条粗细均匀,不偏不倚。
这是因为横画笔法需要用到较大的力度和控制,才能保证笔画的平直和有力。
2.笔画长度适中横画笔法的笔画长度适中,既不过长也不过短,能够表现出字形的整体感。
这是因为横画笔法需要在保证笔画平直的同时,又要考虑到笔画的长度,以保证字形的美观和整体感。
3.笔画间距均匀横画笔法的笔画间距均匀,不会出现过于密集或过于稀疏的情况。
这是因为横画笔法需要在保证笔画长度和粗细的同时,又要考虑到笔画间距的均匀,以保证整个字体的协调和美观。
二、横画笔法的运用技巧横画笔法作为一种书写技法,在实际书写中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1.用笔要稳在书写横画时,要保持笔尖的稳定,不要出现抖动或颤动的情况,否则会影响笔画的平直和整体感。
2.用力要均匀在书写横画时,要保持用力的均匀性,既不能用力过猛,也不能用力过小,以保证笔画的粗细和长度的协调。
3.笔画要顺畅在书写横画时,要保持笔画的顺畅,不要出现断断续续或抖动的情况,以保证笔画的平直和整体感。
三、横画笔法的应用范围横画笔法在隶书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既可以用于书写单个字,也可以用于书写篆刻和书法作品。
在具体的应用中,横画笔法可以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表现力强横画笔法可以通过改变笔画的粗细和长度,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2.形态美观横画笔法可以通过精细的控制,使得书写的字体形态美观整洁,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3.艺术性强横画笔法在隶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与其他技法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隶书入门(基本笔法)隶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法体,它源于篆书,经过简化、变化、美化而成。
隶书的特点是横平竖直,藏头护尾,波磔挑法,摆布分背,雁不双飞,蚕不双设,圆转方折,笔不作结。
隶书的笔法主要有三种:波势、横笔、竖笔。
波势是隶书的精髓,是指横画、撇画、捺画等带有蚕头燕尾的笔划。
横笔是指横画呈水平状,有平横和波横两种。
竖笔是指竖画呈垂直状,有中竖、弧竖、竖撇等形式。
一、隶书的历史发展二、隶书的基本知识三、隶书的基本技法四、隶书的经典碑帖五、隶书的临摹方法六、隶书的创作实例一、隶书的历史发展隶书萌芽于战国时期,在秦朝得到广泛运用。
在当时,隶书属于一种草体,即民间的手写体。
因为篆书书写速度太慢,为了对付大量公文,便产生了这种书写简单快速的书体。
后经过官方整理、正字、推行,也成为了官方正体。
关于隶书名称的来源有三种说法:1.隶,指徒隶,徒隶就是犯人、服罪的人。
小篆好看,但是书写速度不快,当时文件太多,所以命令徒隶帮忙书写。
为了加快书写速度,就产生了隶书。
2.隶书,指程邈创造的书体。
程邈,秦朝人,本是监狱的官吏,不知道什么原因得罪了秦始皇,关在云阳监狱中。
好在程邈擅长大篆,在监狱中创造了隶书,上书秦始皇,受到秦始皇嘉奖,被封为御史。
3.隶,指隶属于篆书。
隶,本义是附着。
所以,隶书是附属于小篆的一种书体,除了徒隶誊写,其他地方不用。
所谓隶定和隶变:隶定:是指在篆书变为隶书时,字的基本结构保持不变,惟独线条产生变化。
隶变:是指在篆书变为隶书时,字的基本结构产生了变化。
隶定和隶变都是为了适应手写体的需要而进行的简化和美化。
隶定例字:《乙瑛碑》¹ 中的“乙”字,《曹全碑》²中的“曹”字。
 乙字和曹字都保持了小篆的结构特点,在线条上进行了变化。
隶变例字:《乙瑛碑》¹ 中的“瑛”字,《曹全碑》²中的“全”字。
![瑛] ![全]瑛字和全字都改变了小篆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合并、分离、变形等处理。
隶书的写法第一、隶书的笔法有严格的“法度”传统的隶书笔法,其特点是:欲右先左,欲下先上,藏锋起笔,横平竖直,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左右分背,雁不双飞,蚕无双头,圆转方折。
在实际书写时,要记住,横画的书写,逆锋入纸,欲右先左藏锋起笔,然后中锋行笔,行至末端回锋收笔,如果是雁尾,则要做波磔状处理,如下图。
竖画的写法与横画写法类似,方向不同而已,欲下先上,笔头不打结,跟篆书的写法类似。
第二、隶书的笔画轮廓有其特点在书写隶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的笔画轮廓,比如横画,两端不能像楷书那样切笔入纸回锋顿笔收锋,呈尖角。
隶书的撇画和捺画,也是行笔欲下先上,再往下行笔,做到先轻后重,撇画的写法:笔法至下半截略带向上回锋收笔,如下图,笔画末端显得厚重结实,要回锋收笔,整个笔锋藏入笔画当中,只见圆头不见方折转角。
捺画可以上翘呈雁尾,但要视组成字体的其他横画没有蚕头雁尾时,方可如此处理。
第三、“蚕头雁尾”和“一波三折”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是隶书最明显的笔画特征。
但是不是什么字体都可以这样处理。
一般隶书当中的长横波画要作“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起笔向左下逆锋落纸,翻转笔锋写出蚕头,然后再铺毫向右行笔,到了接近笔画末端的时候,稍重按笔锋顿出雁尾,整个笔画看起就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现状.但是,隶书笔画书写有一个法度,那就是“蚕无双头,雁不双飞”,就是指我们在书写同一个字的几个横画时,只能选一个长横做蚕头。
一个字里面有两个较长横画,或横画与捺画在一起时,只能把其中一个横画或捺画做波磔画写出“雁尾”韵味,不能都写成“雁尾”。
比如,下图的“年”字,只能最下面的长横做雁尾处理。
第四、隶书的方笔和折笔隶书继承了篆书的一些笔锋,所以转折的笔画,有方笔也有圆笔,尤其是写笔画的转角时,圆转或方折,都要回锋转向,不能像楷书那样顿笔露出折角轮廓。
隶书的点画,一般呈瓜子状,没有明显的尖角,钩画的折角圆折为主,如下图。
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衔接,也是简单明了,多是圆笔衔接为主。
隶书横画笔法特点隶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古老的书体,有着独特的横画笔法特点。
隶书横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成为中国书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隶书横画笔法的特点,以及其在中国书法中的重要性。
一、隶书横画笔法的特点隶书横画笔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线条笔画粗犷隶书横画笔法的线条笔画通常比其他书法要粗犷,这是因为隶书的本身就是一种比较粗犷的书体,而横画的笔画更是需要有力度和气势,因此在横画时,笔画的粗犷感更为明显。
2. 线条笔画直线粗长隶书横画笔法的线条笔画通常是直线粗长的,这是因为隶书的本身就是一种比较直线的书体,而横画的笔画更是需要直线感和长度感,因此在横画时,笔画的直线感和长度感更为明显。
3. 线条笔画之间留有间隔隶书横画笔法的线条笔画之间通常会留有一定的间隔,这是因为隶书的本身就是一种比较规整的书体,而横画的笔画更是需要有规律感和整齐感,因此在横画时,笔画之间的间隔更为明显。
4. 线条笔画之间有交错感隶书横画笔法的线条笔画之间通常会有一定的交错感,这是因为隶书的本身就是一种比较交错的书体,而横画的笔画更是需要有交错感和变化感,因此在横画时,笔画之间的交错感更为明显。
二、隶书横画笔法在中国书法中的重要性隶书横画笔法在中国书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以下是它在中国书法中的重要性:1. 传承中国书法文化隶书横画笔法是中国书法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书法文化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书法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而隶书横画笔法则是这种文化符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传承隶书横画笔法,就是传承中国书法文化。
2. 体现中国书法的艺术价值隶书横画笔法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重要技法,在书写中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它在表现书法艺术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在中国书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隶书横画笔法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它所具有的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上,这种风格和技巧在中国书法中是不可替代的。
隶书的笔法基本总则包括以下几点:
1. 逆锋起笔:隶书在起笔时通常采用逆锋,即笔锋从相反方向切入,这种方式可以增加笔画的力度和厚度。
2. 波磔分明:隶书的笔画界限分明,尤其是波磔笔画,要避免模糊不清。
在书写时,应确保笔锋清晰地运行,并保持适当的速度和压力。
3. 提按有度:隶书的笔画讲究提按,即通过适当的力度变化表现出笔画的粗细和节奏感。
在书写时,应掌握好提按的力度和时机,以形成自然流畅的笔画。
4. 中锋为主:隶书在运笔时以中锋为主,即笔锋保持在笔画中心位置。
中锋可以保证笔画的光滑和立体感,同时也有助于表现出笔画的变化。
5. 纵横交错:隶书的结构讲究纵横交错,即通过笔画之间的交叉和穿插来构成字形。
在书写时,应注意调整笔画的方向和角度,以形成平衡和谐的结构。
6. 结构严谨:隶书的结构要求严谨,每个字都要符合规范。
在书写时,应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注意笔画之间的比例和空间分布,以确保字形端正、美观。
7. 气韵生动:隶书的神韵表现在整个作品的气韵上。
在书写时,应注意把握整体气息和节奏感,使整个作品呈现出和谐统一的感觉。
这些是隶书的基本笔法总则,掌握了这些基本规则后,可以更好地掌握隶书的书写技巧,提高隶书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关于隶书笔法的书论
隶书笔法是中国古代书法中的一种重要字体,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汉代。
隶书的特点是字形规整、笔画工整、线条纤细,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隶书笔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要求书写者在用笔时要有力度,要有节奏感,同时要注重笔画的起承转合和变化的韵律。
隶书的笔画要求有规律有节奏。
在书写隶书时,要注重笔画的起承转合,使每一笔都有明显的起始点和结束点,形成一种起伏有致的节奏感。
这种起伏有致的笔画变化,使得隶书笔法更富有生气和动感。
隶书的笔画要求工整有序。
隶书的字形规整,要求每一笔都要有规范的书写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笔画之间要有适当的间隔,以突出字形的整体美感。
此外,还要注重笔画的变化和力度的掌握,使得每一笔都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字体的立体感。
隶书的线条要求纤细柔和。
隶书的线条要求纤细柔和,不可过粗过硬。
在书写隶书时,要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曲线的变化,使每一个字体都能够呈现出纤细而柔和的美感。
同时,还要注意线条的粗细变化,使得字体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总体而言,隶书笔法要求书写者在用笔时要有力度、有节奏感,注重笔画的起承转合和变化的韵律。
同时,还要注意笔画的工整有序和线条的纤细柔和,使得隶书字体更富有生气和动感。
通过对隶书
笔法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书法的魅力,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隶书笔法-------本文摘自《隶书技法》(一)点法隶书的点变化较多,不同位置上的点写法都有所不同。
平点:其写法与横的相同,可参考横的写法。
直点:可视为很短的竖画,应注意藏锋。
弯点:其转弯的方向不同,处在不同的位置,其形状变化较大。
挑点:其方向不同则写法有区别。
当它处在一些偏旁中时可写成短横;左点处在上下位时也有明显区别,左上点有时写成弯点;右点处在上下位时写法也不同;当点在一个字中较多时,各点的形态变化较大,各不相同。
(二)横法隶书的横比较平,不应向右上倾斜。
写横时应注意藏锋起笔、中锋行笔和回锋收笔(波磔收笔时不回锋)。
要特别注意中锋行笔,印使笔垂直于纸面,笔锋在运行时自然处于所写笔画的中部,不得使笔锋偏向一侧。
平横:它在起笔后向水平方右行,不宜弯曲,粗细变化很小。
弯横:它有上弯和下弯之分,但弯度变化都不可变化大大。
粗头横:它起笔藏锋回转较大,形成粗头,然后按平横残弯横右行笔收锋。
波磔:它是隶书中特有的一笔横画,它常常是主笔,应着意写好。
波磔的起笔与收笔处分别称为蚕头和雁尾,蚕头的大小、方田和雁尾的宽窄、长短有不同。
可分为平波、细腰波和短波等。
波碟在每个字中只能出现一个,如一个字中已有撩或波钩,则所有的横不可再写成波磔。
(三)竖法写竖应严格按照藏锋起笔、中锋行笔和回锋收笔的原则。
直竖:一般处在宇的中间,一般都要写得既正又直,不宜曲斜,粗细变化较小。
粗头竖:它的上头较粗,藏锋起笔时须有横向行笔,其下部应较细井均匀。
粗头竖的头部一般没有其它笔画。
细腰竖:它一般中部略细,往往在其中部左右有其它笔画相配合或相临有几个竖笔。
书写细腰竖,在运笔过程中应先提后按笔管。
斜竖:它一般为左右对称出现,两竖斜的方向相反,写法同前。
弯竖:它一般也是左右对称出现,弯的方向也互相对应。
弯尾竖:它来源于隶书的习惯写法,即把一部分宇中无钩的竖加一弯尾(同样将有钩的竖省略其钩)它仅在一些特定的竖中出现,不可随意将竖加弯尾。
(四)撇法写擞应特别注意中锋行笔。
隶书笔法特点
隶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经典书体,其笔法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笔画粗细变化显著,相对于楷书、行书等书体,隶书的笔画
在粗细上有更加明显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起、承、转、合四
个部分的构造上,其中起笔、承笔多用钩尖、钩锐、悬钩等方法来表现,转笔、合笔则多采用横练、双折、逆转等技法来处理。
二、结构严谨整齐,笔画方正稳重。
隶书的字形整体呈现出高度
的对称性,笔画之间也有着严格的平行关系,整体结构稳重有力,富
有古朴沉稳的美感。
三、笔法精细娴熟,兼收并蓄。
隶书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吸收
了历代书法大家的经典之作,因而在笔法的运用上,它兼具了篆、隶、楷、行等不同书体的一些特点,具有非常广阔的书法艺术表现力。
总之,隶书的笔法具有粗细变化明显、结构严谨整齐、笔法精细
娴熟等特点,是中国书法中独具特色的一种书体。
折刀头笔法隶书
折刀头笔法,是一种独特的隶书书写技巧。
它起源于古代中国的
文化传统,被广泛应用于书法艺术中。
这种笔法的特点是将笔尖折叠,利用笔尖的不同角度来书写文字。
通过折刀头的方式,使得每划一笔都具有较大的变化和力度感,增添
了书法作品的艺术韵味。
使用折刀头笔法书写隶书,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和磨炼。
在书
写时,需要掌握好笔尖的折叠角度和压力控制,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同时,还要注意书写的节奏和力度,使每一笔都有鲜明的起承转合,
流畅而有力。
隶书以其独特的书写风格而闻名,具有浓厚的历史氛围和文化内涵。
折刀头笔法的运用,更是为隶书增添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通过折刀头笔法书写的隶书作品,字形挺拔工整,线条流畅有力。
每一笔都显得饱满而富有力量感,令整篇作品充满动感。
折刀头笔法隶书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传统的书法技法,但又以自己
独特的方式进行了改良和发展。
它不仅是一种书写技巧,更是一种传
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折刀头笔法隶书作品既可以作为艺术品欣赏,也
可以用于书写各种宣传、公告和商业广告等。
它的独特性和艺术感,
使得传统的书写方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总之,折刀头笔法隶书是一种独特的书写技巧,具有浓厚的历史
传统和文化内涵。
通过掌握好折刀头的角度和力度,运用它书写出的隶书作品不仅具有美感,更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隶书笔法一、隶书折的变化八种方折:该笔画为横画和竖画的组合,转折处稍提起,调整笔锋后于远处入纸向下徐行。
上角折:此种类型的折法,在书写时笔锋至转弯处微提,向右上方换向转笔向左下运行。
右折角:将笔行至转角处,即向左下方换锋运笔,右角明显外突。
>圆折:转折时笔锋稍转,宜圆润灵活,切记顿挫粗重运行。
>竖折:行笔至转折处,将笔锋调整后向右运行,竖与横及转角要连接自然,和谐统一。
>下斜折:书写至转角处,即转笔向左下斜势徐行,使折角一下的竖画向内收。
>上斜折:逆入向左下运笔,至适当处即转锋向右,使折角以上的画成斜势,转折处宜大些。
>绞丝折:由于该笔画的折角较多,在书写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参差错落,力求生动多变,形容各异。
">二、隶书波的变化八种底尾波:行笔接近尾部,向右下边行边按,然后向右出锋,整个笔画略成弧行。
>大尾波:该笔画在书写时宜稍重顿按,使其下部粗大有力,上沿线较平。
>竖折波:此笔画是竖画和波画的组合,在书写时要注意衔接自然。
0>藏锋波:书写该该笔画的尾部时,稍重按后向右提笔运行些许即将笔锋回转裹藏收势。
0>长平波:逆锋向左下方顿挫,势饱劲足,形成蚕头,中部微细,至尾部稍停顿后向右偏上逐渐顺势提锋,形成一波三折之势。
>方头波:落笔取逆势,然后向下切入成方笔,似刀切状,转笔向右运行,中部很尾部的运笔和长波相似。
>翘尾波:行笔接近尾部,稍重按后向右上方逐渐提出比锋,尾部上翘。
小尾波:此笔画在运行时,宜瘦劲些,至尾部处微按(有的甚至不按)后,即向右出锋,雁尾不太明显。
>三、隶书钩的变化十二种竖钩:藏锋起笔后转笔向下,宜挺直,至转弯处要圆转,然后向左运笔,边行边提出锋。
>斜钩:此笔画在(向右下或左下)运行时,要视整个字的结体来决定其斜度,保持重心平衡,钩不宜粗大。
>右折钩:藏锋或露锋起笔后向下行笔,至适当处转折调整笔锋向右运行,要求活泼渐粗,尾部微上翘。
>短钩:该笔画在行至转弯处,要求圆转,其钩不宜粗大,微向上钩。
>长钩:该钩略呈半圆状,斜势,转角处忌方折,向左钩出应舒展有力,收笔或出锋或回锋。
>粗钩:运笔向左或向右至转折处,应边行边重按,略粗状有力度,做到雄强稳实。
>平钩:转折向右行笔过程中,为使整个字显的劲朴,宜写的平直点,尾部略微上翘。
>弯钩:向左转笔要求圆转,接近尾部逐渐向上运行,呈圆弯钩形状。
>回锋勾:运笔至尾部,将笔毫向上或向下圆转回锋,做到稳实有力度。
>出锋钩:向右或左运笔接近尾部,要求边行边提笔,由粗渐细,稍快出锋,切记浮滑。
>横折钩该笔画实为折与钩的组合,在书写时把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笔,做到连贯自然。
右向钩:中锋向下行笔,至适当处转折调整笔锋向右上方运行,至收笔处或出锋或稍挺收起。
>四、隶书捺的变化八种直捺:此捺较挺直,运笔时应畅快直率向右下行,边行边按,中部切记弯曲。
>平捺:起笔后向右下边行边按,同时根据结体的需要,有一定的弯曲状,做到生动活泼。
">斜捺:运笔的斜侧和弯曲的程度在直捺和平捺之间,忌生硬和过于弯曲。
>短捺:起笔后向右或向下边行边按,中部宜竖直,整个笔画应短粗状实。
小捺:出于字的结构等因素,有时的捺画应写的细小点,以此来衬托其他笔画。
>戈捺:此笔画为整个字的主笔,书写时粗重点也无妨。
起笔转锋后即向右下边行边按,中部要挺拔有力,尾部宜雄强自然。
>走之捺:该笔画的起笔往往与前一笔或前几笔相联系,在书写时要在注意上下左右大小粗细关系。
>心底捺:在书写该笔画时要根据整个字中其他部分的大小多少来决定该笔画的斜直、大小、粗细,使之整体协调和谐。
>五、隶书撇的十二种变化竖撇:起笔后向下中锋运笔,约至三分之二处转锋向左,转弯处宜圆转,回锋收笔。
>斜撇:逆锋起笔,稍顿后转锋向左下运笔,斜势大些,收笔时或圆转回锋,或略停空收。
>弯撇:逆锋起笔后转锋向下,至中间出圆转向左,圆弧的大小及位置,根据结体的需要来定。
平撇:起笔后向左撇出,它的上沿线基本相平,下沿线略呈弧行,或收笔出锋、或向左之间出锋。
短撇:或露锋或藏锋起笔,向左下顿挫运行,回锋收笔,书写时要做到短促有力。
尖头撇:出于结构变化的需要,该笔画起笔应露锋入笔,头呈尖状。
尖尾撇:此笔画在书写至接近尾部时,应边行边提,渐轻,较快出锋,力到尖锋,尾呈尖状。
圆尾撇:行笔至尾部,锋尖向上或向下圆转回锋,尾部略圆均,忌过于肿大。
出锋撇书写至尾部,笔毫向右上圆转回锋,至适当处向上或右上方出锋。
带勾撇:行笔接近尾部,不要提笔,仍向上和右上圆转运笔,然后边行边提出锋,弯勾需自然活泼。
0>带折撇:该笔画在起笔、转锋向右或向下运行后即以圆转或折转向左下方运笔,转角处切记粗重。
带横撇:逆锋圆转起笔向右运行,至适当处即转锋(或圆转、或折转)向左下方行笔,转角要灵活自然。
六、隶书第竖的变化(四种)长竖:起笔藏锋,转锋向中锋运行,回锋收笔,应粗状有力、刚劲挺拔。
细粗竖:起笔向下运行时边行边按,收笔圆转回锋,上细下粗状。
弧竖:与弧横类似,在起笔后往下运行时应先向右下运笔,至中间时再往左下运笔,略呈弧行。
斜竖:此笔画在起笔后,往下运笔时应向左下方运行,切忌垂直。
七、隶书横的变化(四种)长横:逆锋起笔,稍停转锋向右,中锋行笔,收笔时或笔锋转势向左回提,或略停即提笔空收。
粗细横:逆锋起笔,转笔向右,边行边提,至收笔处,轻提回分锋,呈前粗后细状。
弧横:此笔画在书写时,应注意起笔后先往右上运行,至中间再往右下运笔,略呈弧形。
细横:有的字结体的变化,其横画不宜粗长,应写的瘦劲点。
八、隶书点的变化十六种正点:逆锋起笔,稍顿既右下运笔,然后转势向左下方行笔,渐提,收笔出锋。
横点:逆锋起笔,转笔向右轻松自然运行,回锋收笔。
状似横画,但注意写的太粗太长。
竖点:藏锋逆入,稍停即向下转锋,切忌写的细长或粗短。
侧点:逆锋向右上行,稍停过程中略向右下顿笔。
然后向左下顺势提锋收笔。
撇点:逆锋起笔,转笔向左下方运行渐提,或回锋或出锋收笔,此笔画不要写的粗大。
捺点:逆锋切入,转锋向右或向下运笔,由轻渐重,至捺脚处重按后即由重渐轻。
力到锋尖,笔画宜粗短。
横挑点:或露锋或藏锋切入,转笔向右或向上渐行渐提,出锋收笔,不宜写的粗长。
上对点:左右两点的起笔应基本相对,然后顺势向左右或左下右下出锋。
上分点:虽然中间有笔画相隔,但左右仍需基本对平,形成遥相呼应、相互顾盼之势。
下对点:此二点为左撇点和右捺点的结合,书写时应注意错落有致,变化活泼。
下分点:此二点在书写时起笔应大致相对,然后向左下和右下出锋,宜粗短些。
左二点:二点的起笔应有所不同,或方笔或圆笔,上下宜紧凑些,气势必须连贯。
下三点:在书写时应注意三点的笔画即要各不相同,又要相互顾盼呼应,生动活泼。
左三点:上下排列要参差变化,并注意气势的连贯,切记大小一样,有时为了书写的需要,上、中、二点可用牵丝连带。
四平点:在书写时要写出各点之间的启程呼应,还要注意使它们的形态各有不同。
多合点:一个字中如出现许多的点,要使每个点的写法有所不同,并注意它们之间的气势连贯。
九、隶书基本点画的运笔1 、波波画是隶书中的主要特征,起笔较重,以达到出锋饱满有力的效果,收笔下按后向右提笔,形成重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波画要写出抑扬俯仰之势,给人以特殊的美感。
(1)逆锋向左下顿挫;(2)稍(3)停即向右转笔,(4)畜劲藏锋,(5)开似蚕头;(6)中锋向右边行边提,(7)行至中间,(8)笔画渐细,(9)过中间时,(10)要边行边按,(11)使笔画渐粗;(12)略停随即向下按笔,(13)要毫展劲足,(14)运力至尾端。
2、折折画是横画和竖画的连结写法。
折角处的写法,横画写到转折处提笔换锋往下行笔。
折的写法有许多变化,根据各字结构造型的需要来灵活运用。
(1)逆锋向左;(2)稍(3)停顿即转笔向右运行;(4)笔锋沿中线提按往右行;(5)至转折处提笔换锋往下运笔;(6)中锋提按往下行;(7)将笔轻提向上回锋。
3、撇撇画有短撇、长撇两类。
短撇分顺写和逆写;长撇的收笔有钩、圆、尖、方等不同的形状。
做到藏锋逆入,中锋向左下略快行笔,收笔根据笔画末端要求,稍微停顿或向上出锋,或回锋收笔,或自然上提,视各字不同的结体和笔画而应用。
(1)逆锋向上;(2)稍(3)停后向左下折锋;(4)中锋向左下略快运笔;(5)稍(6)停驻后轻提,(7)回锋收笔。
4、捺捺亦称(磔),或叫雁尾,是显示隶书特点主要的笔画。
捺画分平捺和斜捺两种。
落笔藏锋逆入,中锋向右斜下行,铺开笔毫向右缓提,出锋如何视结构如何而定。
锋芒要求稳重有力度,并逐步达到尾端。
(1)逆锋向左上;(2)略顿转笔向右下运行;(3)中锋渐行渐按;(4)重按缓慢向右提捺出,(5)以全身之力送到锋尖,(6)气贯尾端。
5、钩钩画亦是显示隶书笔法特点的笔画之一。
有左钩、右钩两大类。
分斜钩、折钩、横钩、竖钩等,隶书的钩较特别,不象楷、行书的钩上挑和短小,而是写得较长平,转而无挑。
右钩则用捺代之。
钩的变化较多,视各字的结构变化而应用。
(1)逆锋落笔;(2)微停即转笔向下;(3)中锋提按运笔;(4)边行边按边转笔向左,(5)边行边提迅速出锋,(6)或回锋收笔。
6、点隶书的点有很多变化,起笔要求藏锋逆入,出锋根据各点的不同形态而变化。
它是其它笔画的浓缩。
有正点、横点、竖点、侧点、捺点、横挑点、上对点、下分点、左两点、右两点、以及三点的呼应、四点的开合、多点的参差。
要写得生动而富于变化,尤其要做到饱满厚重。
(1)逆锋落笔上行;(2)转笔回锋向右下;(3)顿笔向左下出锋。
7、横横画是隶书中最基本的笔画,是从篆书中继承而来,藏头裹尾、平中寓曲。
要写得充实稳健、果断利落、粗细均匀。
藏锋逆入,忌顿头;圆笔用转法调整笔锋,方笔以折法调整笔锋;中锋提按,宜稳实;回锋书笔,须自然。
(1)将笔逆锋向左行;(2)笔锋回折向右;(3)笔锋沿中线提按往右行;(4)稍(5)微停顿后轻提向左回收。
8、竖竖画写法与横画大致相同,只不过由横写改成竖写。
除了横写的要求外,要注意收笔时切忌写成楷书的垂露。
要求自然收起,或略顿笔收锋。
(1)笔锋向上逆行;(2)笔锋回折向下,(3)圆笔用使转法,(4)方笔用折切(5)法;(6)中锋微提按往下运行;(7)笔锋略顿后自然向上收锋。
十、隶书结构的变化四十种1、横平竖直:横画平稳,竖画正直,整个字既要平直,又不失生动,笔画力求平而不僵,直而不硬。
写出和谐匀称、端庄整齐、生动活泼的优美之感。
2、蚕无二设:隶书中的波捺之笔处于主笔地位,然而使用较严格,一个字中不允许出现二个以上的蚕头,在书写时必须避免重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