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专业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17
1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2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基础学科、临床应用学科。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随着生物因素得到控制,人类死亡谱的结构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心脏病、恶性肿瘤等取代传染病称为人类主要死亡原因。
这些至死疾病与吸烟、酗酒等对社会压力的不良反应生活方式或行为方式有关,心理社会因素则是上述各种行为问题直接或间接的原因。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生活节奏加快,知识更新迅速,社会竞争加剧,这些都对人类内部适应能力提出了挑战,如何保持健全的心理状态,如何调节不良情绪成为现代人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几十年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的中介关系已有较深入的了解。
许多实验和临床证据也证明,心里活动的操作和调节对维持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对身心舒适的要求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医生在解决身体疾病造成的直接痛苦的同时,也帮助他们减轻精神上的痛苦。
4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认识完整的体系,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总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5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测量法,个案法,实验法,相关研究法。
6医学模式: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并影响医学工作者的思维模式及行为模式,使之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也影像医学工作的结局。
7观察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和分析,探讨心理行为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
8调查法:是通过晤谈或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
9心理测量法:是指以心理测验或评定表作为心理或行为变量的主要定量手段,采用经过信度、效度检验的测验工具或量表,以达到医学心理学临床和科研的工作要求的一种方法。
10个案法:是对单一案例的研究。
医学心理学简单介绍医学心理学简单介绍: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 )是一门从医学的观点研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精神障碍和人的身心疾病及其相关问题的一门应用学科。
在英国被称为的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与在美国被称为的精神医学(Psychiatry)同义,与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近义,但各种学科名称所强调的侧重点或研究的历史取向有所不同。
医学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的产物,是医学与心理学结合的边缘学科。
它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包括基本理论、实际应用技术和客观实验等内容。
医学心理学兼有心理学和医学的特点,它研究和解决人类在健康或患病以及二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一切心理问题,即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
如怎样克服过度焦虑,如何消除抑郁,医生与病人如何建立和谐的关系,等等。
现代医学心理学强调从整体上认识和掌握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主张把人看作是自然机体与社会实体相统一的存在物,是物质运动与精神活动相结合的统一体。
心理学错觉图人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有机体,而且也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从事着劳动、过着社会生活的社会成员。
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与疾病,不仅与自身的躯体因素有关,而且也与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因素有密切联系。
临床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证明,有害的物质因素能够引起人的躯体疾病与心理疾病,有害的心理因素也能引起人的身心疾病(例如药物、酒精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等)能够治疗人的身心疾病,而良好的心理因素与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或作为身心疾病的治疗手段。
医学心理学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着更大的实践意义。
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心理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作用方式、途径与机制,更全面地阐明人类躯体疾病与心理疾病的本质,协助医学揭示人类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规律,寻找与丰富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与预防的更全面、更有效的方法,提高医疗水平,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
心理现象:是个体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两类,即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记忆: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意志: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需要:是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的反映,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动机冲突:在同一时间内人们常常存在着两种或多种非常相似或相互矛盾的动机,这就是动机斗争,或者是动机冲突。
心理健康:是以积极地、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功能,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做出的鉴定。
应激:是个体面临或察觉到环境变化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的过程。
应激反应: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
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异常心理: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发生异常改变,大脑的结构或功能失调;或是指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扭曲。
焦虑:一种源于内心的紧张、压力感,通常表现为内心不安、心烦意乱,有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和对未来的不良预期感,常常伴有憋气、心悸、出汗、手抖、尿频等自主神经紊乱症状。
抑郁:也称情感低落,表现为心情异常低落,心境抑郁,自我感觉不良,兴趣减退,常自罪自责,甚至自伤和自杀。
临床医学心理学专业一、临床医学心理学概述1、临床医学心理学简介临床医学心理学是一门医学研究,关注生物界中心理、认知、行为学习过程的运作机制。
它的目的是探讨人的性格、行为和思维模式,以及学习和控制这些过程。
临床医学心理学也涉及心理、文化和社会因素如何影响和强化对某些行为的学习过程。
临床心理学的发展正在研究和解释人类复杂行为的形成。
2、临床医学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临床医学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学理论、心理学实验、神经生理学、社会心理学、行为评价与干预、心理学实践理论、心理健康。
其中,心理学理论讨论了心理症独特的形式、机制和实践方法;心理学实验探讨了心理症的实验室研究;神经生物学研究了人脑的结构、功能和疾病的关系及其发展和影响;社会心理学探讨了社会影响、社会变量对行为的影响及其响应行为的关系;行为评价与干预专注于检查、改变或改善人们行为的技术;心理学实践理论学习如何应用心理学实践理论分析、诊断准确以及适当地治疗各种心理障碍;心理健康学习如何提高和增强心理健康,以及建立合理的个人健康观。
二、临床医学心理学的应用1、临床医学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临床医学心理学的重点研究方向包括社会变量影响个体行为的形成及行为的影响,以及应用心理学中交互控制和改变社会和个体正常行为表现的技术。
此外,还学习如何通过评价、治疗、干预和咨询等方式对心理感知和行为异常进行治疗,以及如何使用心理学原理和理论处理心理障碍和建立心理健康。
此外,临床医学心理学还可以应用于职业规划、婚姻咨询及家庭关系的调解。
2、通过临床医学心理学获益临床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可以帮助个体建立健康的个人、社会及文化环境,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个体的规划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它还可以改善经济和行政部门的职能,促进学术思想的发展,有助于清楚地理解社会心理学研究和心理学学科的影响、作用和过程。
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相关研究:考察两个变量间是否有联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在控制条件下观察、测量和记录个体行为的一种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因果研究的最主要的方法。
医学模式: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并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与行为方式。
前瞻性硏究:纵向研究的一种,是以现在为起点追踪到将来的研究方法。
回顾性硏究:纵向研究的一种,是以现在为结果,回朔到过去的研究方法。
潜意识:是指人的心理结构的深层,那些我们意识不到的,但却激发我们大多数的言语、情感和行为的原始冲动或本能欲望。
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为了对抗来自本能的冲动及其所诱发的焦虑,保护自身不受潜意识冲突困扰,而形成的一些无意识的、自动起作用的心理手段。
经典条件反射:又叫反应性条件反射,它是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而形成的,是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的。
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它描述了有机体做出一个特定的行为反应,这个行为反应导致环境发生某种变化,即发生了一个有机体引起的事件。
强化:强化是行为主义学派的一个理论术语。
强化是指一个具体的行为发生,有一个直接结果紧随着这个行为,导致了这个具体行为在将来被加强的过程。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觉的适应:感觉性可由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发生改变的现象叫感觉的适应现象。
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改变以后,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不变。
医学心理学简介(一)医学心理学的概念与性质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的一门科学。
医学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其他分支学科(如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一样,不仅有自然科学基础,也有社会科学基础。
所以它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性学科,同时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医学心理学与医学的四大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在理论和医学实践上存在联系和交叉,因此在学习医学心理学和开展医学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的过程中,只有与上述学科密切结合,协同研究,其本身才会得以深入发展。
广大的医学工作者只有广泛而深入地掌握医学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和应用技术,才能在医疗实践中体现新的整体医学模式的作用。
医学心理学揭示了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及社会学基础,提出了心身相关的辩证观点及科学方法,从而加深了人们对健康和疾病规律的认识。
因此,对于整个医学体系而言,医学心理学属于医学的基础理论。
医学心理学也是一门在心理学及医学领域的应用学科。
我们国家在学科门类上将其列入应用心理学。
作为应用学科,医学心理学将心理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结合医学的实践,应用于医学领域的各个部门。
(二)医学心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意义1.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心理学的出现是医学和心理学两门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伴随新的、更完善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应运而生的。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存在有多种原因,早期的医学心理学思想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由于医学心理学的发展,人们重视了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以及在疾病预防和康复中的影响。
只有使广大医务工作者普遍接受医学心理学思想,才能从理论上彻底动摇生物医学模式二元论的心身观,才能最终实现医学模式的根本转变;医学模式的转变反过来也给医学科学及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巨大变化,加速了医学和心理学的结合,在医学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边缘性、交叉性、基础性、应用性学科二、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如何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以及在人体健康与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心理因素的作用规律三、医学转变的重要意义:①强调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在高水平上的整合②促进了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全面认识和医学的全面发展③促进了疾病治疗与预防的统一④强调人的整体健康⑤促进了卫生观念的转变四、心理结构示意图人的心理:(1)心理过程:①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②情绪和情感过程:情绪情感③意志过程:意志行为(2)个性差异: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等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③自我意识系统五、心理的实质:①心理是脑的机能②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义能动的反应六、感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七、感觉的特性:感觉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心理现象,使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步,我们只有通过各种感觉才能分辨和感知事物的各种属性八、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九、知觉的特性:①选择性②理解性③整体性④恒常性十、记忆的基本过程:①识记②保持与遗忘③再认和回忆十一、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实现的,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现象的对象和现象概括、间接的反应十二、思维的特征(填空):概括性、间接性十三、思维的基本过程:思维是人类具有的一种高级心理现象,思维的过程是人们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对外界信息不断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十四、情绪与情感的关系区别:①情绪与自然需要相关,情感则与社会性需要相关②情绪带有情境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情感具有深刻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③情绪是动物与人类共有的,而情感是人类独有的④情绪较为强烈,冲动性大,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情感一般较微弱,较少冲动性,外部表现也不明显。
医学心理学绪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潜意识压抑是病根行为主义指华甫,错误学习得疾病坎农重视心生学,中介神免内分泌人不干活靠罗马,注意倾听挖潜力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健康的有关心理问题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一.概述1.心理学创始人:德国人冯特。
(研究心理学的一般都是疯子,所以叫冯特)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恩格尔。
3.医学心理学研究分支: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行为心理学,身心心理学,心理生理学与生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护理心理学。
记忆:医学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一定与医学有关。
(社会心理学、美学心理学不属于医学心理学)4.医学心理学的分类:临床心理学:研究心理咨询、心理诊断。
神经心理学:研究大脑和行为的关系。
健康心理学:研究心身疾病的康复和预防。
二、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的观点1.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弗洛伊德精神分,潜意识压抑是病根。
创始人:弗洛伊德:冰山学说。
认为潜意识压抑太久是引起各种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的根源。
意识分三种:意识(人)、前意识、潜意识(兽)。
治疗:自由联想、释梦、移情、催眠。
2.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行为主义指华甫,错误学习得疾病。
创始人:华生、巴甫洛夫一一喂狗认为错误学习是各种疾病的根源。
治疗:脱敏治疗。
3.心理生理学理论的观点:坎农重视心生学,中介神免内分泌创始人:坎农。
认为疾病是因为生理中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出问题而导致4.人本主义学派的观点:人不干活靠罗马,注意倾听挖潜力。
创始人:罗杰斯、马斯洛。
认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潜能,一旦实现不了就会生病。
治疗:降低期望值,注意倾听。
5.认知学派理论创始人:贝克和瑞米。
认为错误的信念导致疾病的发生。
治疗:矫正错误的信念,才能解除心理障碍。
6.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
医学心理学基础一、心理学的概念(一)心理现象分:心理活动过程、人格。
1.心理活动过程:①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学习、记忆、思维、想象、注意、语言。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心理或行为问题。
临床心理学:是根据心理学原理、知识和技术,解决人们心理问题的应用心理学科。
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气质: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气质的特征:1、感受性,即人对外界刺激的感觉能力;2、耐受性,是指人在经受外界刺激作用时表现在时间和强度上的耐受程度;3、反应的敏捷性,主要指人不随意注意及运动的指向性,心理反应及心理活动的速度、灵活程度;4、行为的可塑性,是指人依据外界事物的变化情况而改变自己适应性行为的可塑程度;5、情绪的兴奋性,它包括情绪兴奋性的强弱和情绪外露的程度两方面;6、外倾性与内倾性,外倾的人动作反应、言语反应、情绪反应倾向于外,内倾的人表现则相反。
根据气质的体液学说,其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外在表现特征:(1)多血质:注意力容易转移,志趣容易变化,灵活好动,有较生动的面部表情和语言表达能力,感染力较强,直爽热情,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2)胆汁质:动作迅速,情绪易于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心境变化大;(3)黏液质:安静稳重,注意力稳定但难以转移,喜怒不形于色;(4)抑郁质:对事物体验深刻,善于觉察他人难以发现的细小环节,对事物和他人羞怯,孤僻内向。
心境:是指微弱而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心境不是对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道德感:是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时产生的情感。
意识:是指与语言密切相关,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那部分,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
潜意识:是指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主要内容是不被外部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如已经被意识遗忘了的童年时期不愉快的经历、心理上的创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