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 主要的理论流派
- 格式:ppt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4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学科领域,旨在探讨人的心理与身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健康的心理因素。
在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中,存在着多个主要理论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解释方式。
本文将介绍医学心理学中的主要理论流派及其特点。
1. 心理生理医学派(Psychophysiological Medicine)心理生理医学派主要强调身体和心理的相互作用。
其核心概念是身体和心理状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两者相互影响。
这一流派的学者认为,心理因素可以影响身体的健康状况,而身体状况也可以对心理产生影响。
心理生理医学派的代表性理论是“应激反应模型”(Stress Response Model)。
该模型认为,当人面临应激刺激时,身体会产生应激反应,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进而对身体产生影响。
这一模型的研究揭示了应激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及身体状况对心理的影响。
2. 行为医学派(Behavioral Medicine)行为医学派将心理学、行为学和医学相结合,以寻求行为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其研究重点是探索人的行为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行为管理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行为医学派的代表性理论是“行为与健康模型”(Health Behavior Model)。
该模型认为,人的行为与健康存在密切的关系,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因此,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健康状况。
3. 心身医学派(Psychosomatic Medicine)心身医学派强调心理和身体之间的关联性,认为心理因素可以导致身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它关注情绪、心理状态和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主张通过心理干预来改善身体症状。
心身医学派的代表性理论是“心身症状模型”(Psychosomatic Symptom Model)。
该模型认为,当个体面临压力和情绪问题时,可能会出现一系列身体症状,如头痛、背疼等。
第一章绪论1.医学心理学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2.健康的含义(填空、选择):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和虚弱,而应是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WHO,1946)。
3.医学心理学的发展简史(填空、选择):神灵主义时期、自然哲学时期、科学心理学时期(首推冯特)4.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选择)1)行为学派:华生——后天决定、刺激反应;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2)心理生理学派:坎农——应激;塞里——应激适应理论3)人本主义学派: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罗杰斯——自我理论(以人为中心治疗)5.主要理论学派特点(问答)1)精神分析或心理动力学派:通过特殊的心理治疗设置,对患者潜意识的心理冲突和不成熟防御方式的理解和调整,达到缓解症状,促进患者人格成熟的治疗目标。
2)心理生理学派:在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时需要阐明心理和生理的关系,这就形成了心理生理学方向。
3)行为学派:理论基础是广义的学习理论。
4)人本主义学派: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而不是仅仅注意缺陷,它重视人的独特性、寻找价值和意义的重要性以及人有选择的自由。
5)认识学派:人们的认知机构不同,人们倾向于以不同的方式接受、评价内外信息,形成不同的信念或信念系统,以致对相同的刺激常常有不同的情感和行为反应。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心理卫生1.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卫生(选择)1)婴儿期的心理发展:①动作的发展:手的抓握动作与独立行走对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动作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性“头为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②感觉的发展:视觉的发展、听觉的发展、肤觉的发展、味觉和嗅觉的发展③知觉的发展:开始产生最初步的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
3个月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6个月具有深度知觉,3岁能辨上下。
④注意力的发展:1岁前不随意注意,第2年起能较长时间的注意某一事物。
⑤记忆的发展:1岁以后记忆范围有所扩大,3岁能再现几周前出现的事物。
⑥思维和想象的发展:主要特点是直觉行动性,此期,想象处于萌芽状态,内容简单贫乏。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医学心理学作为一个学科领域,涉及到人类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在医学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理论流派逐渐形成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医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生物医学模型生物医学模型是医学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理论流派之一,它认为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关联的,疾病可以通过生物学机制来解释。
该模型关注身体的生理过程,例如遗传、神经系统、细胞水平的异常变化等,以解释疾病的发展和治疗。
生物医学模型试图通过药物、手术和其他生物干预措施来处理身体上的问题,但它在解释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时有所局限。
二、心理动力模型心理动力模型强调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这个模型认为,个体的心理活动,特别是潜意识的冲突和不满,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动力模型将焦虑、抑郁、冲突和防御机制等因素与疾病的发展联系起来。
心理动力模型在医学心理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心理治疗和解决潜意识冲突来提高身体健康。
三、认知行为模型认知行为模型认为,人们对事件的反应主要是由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所决定的。
这个模型认为,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对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认知行为模型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改变不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可以改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认知行为模型在医学心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压力管理、疼痛管理和心理康复等。
四、社会心理学模型社会心理学模型认为,社会因素对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心理学模型强调人际关系、社会支持、社会网络和文化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这个模型认为,人们的健康和疾病是由社会环境和个人关系的复杂交互作用决定的。
社会心理学模型在医学心理学中的应用涉及到健康宣教、健康促进和社区干预等领域。
五、整合模型整合模型试图将不同的理论流派进行整合,以更全面地解释身心健康和疾病。
整合模型认为,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学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个体的健康和疾病。
1.主要学派:(1)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创立,又称心理动力学派。
(2)心理生理学派,坎农,塞里,赫斯,伍尔夫。
(3)行为学派,华生。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创立;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创立。
(4)人本主义学派,马斯洛和罗杰斯。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论);罗杰斯,集体智慧理论(自我理论)(5)认知学派,贝克。
2.神灵主义时期→自然哲学期→科学心理时期3.健康:WTO对人类健康的解释是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应是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4.医学模式转变: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5.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6.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应。
(时间、空间、运动知觉)7.错觉:对外界客观事物失真的或错误的知觉称为错觉。
生理性的错觉是可纠正的,病理性的错觉是不可纠正的。
8.经典条件反射(行为学派理论)无条件刺激(UCS):无条件反应(UCR)无条件刺激(UCS)+条件刺激(CS):无条件反应(UCR)条件刺激(CS):条件反应(CR)9.工具或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学派理论)被试发出一个反应(R):一个刺激(S)10.强化物:是一种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密切联系的刺激或结果。
11.记忆: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分瞬间、短时和长时记忆。
12.记忆的分类:1)瞬时记忆:只有0.25~2s2)短时记忆:1~2min。
对数字记忆的广度为7±23)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经过复述转变而成。
13.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1)认识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记忆过程中,目的明确,运用某些有效的方法,并付出一定的努力,这样的记忆是有意识记。
2)再认和回忆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当再度感知时,觉得熟悉而确认它是以往感知过的叫再认。
3)保持和遗忘14.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人们的认识内容在最初的20min到2天之内遗忘的最快,以后以往的速度渐渐慢下来。
医学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医学心理学是近代从心理学中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心理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医学模式是指一定时间内人们对疾病和健康总体的认识,并成为当时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
也可以说是一种哲学观在医学上的反应。
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学派:(试述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一)精神分析或心理动力学派 1.心理层次论2.心理结构论3.心理防御论4.人格发展理论(二)生理心理学学派 1.情绪心理说2.一般适应综合症(三)行为学派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是其主要理论支柱。
(四)认知学派贝克描述的认知治疗模式,其主要理论是: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情感和行为障碍与适应不良的认知有关。
(五)人本主义学派主张从健康、创造性的人群研究中提出人格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向着健康的积极意志、向着人的潜能自我实现的冲动”。
第二章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的道德健健康健康新概念康。
健康的新概念体现了生理健康是物质基础,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是个体生存发展的需要,道德健康是整体健康的统帅。
心理卫生:是指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和机体对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我环境)的有效适应。
心理卫生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具体的讲,即保持心理活动的内稳态和机体对环境的有效适应。
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心理健康的特点:相对性、动态性、连续性和可逆性。
(简述心理健康的特点?)心理健康的判断原则:(简述心理健康的判断原则?)1.统一性原则:心理健康的人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内隐的心理与外显的行为应当是统一的、协调的。
2.整体性原则:一个人的认知、情感、意识、行为和人格是完整的统一体。
3.稳定性原则。
个体如何维护心理健康?个体心理健康的维护:个体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保持要讲究心理卫生。
医学心理学导论心理流派导言医学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人的心理状态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心理流派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和观点的集合体,代表着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探讨医学心理学导论中的几个主要心理流派,包括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生物心理学。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股重要学派,它的核心理论是行为的反应性和独立性。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对刺激作出的反应,而不受内在思维和情感的影响。
行为主义心理学高度重视实验和观察,并且强调行为的整体性和可观察性。
该流派主张通过刺激-反应的训练方法来改变人的行为,例如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等。
在医学心理学中,行为主义心理学被广泛运用于医学行为治疗。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问题源于学习和环境因素,因此采用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例如,行为治疗可以用于减轻焦虑、抑郁和恐慌等症状,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应对技巧。
二、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一种强调思维、记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心理学流派。
它关注人类对信息的处理过程和心理结构,认为人们通过内在的认知过程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认知心理学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模型,如信息处理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认知行为疗法等。
在医学心理学领域,认知心理学被广泛运用于认知行为疗法(CBT)。
CBT是一种结构化的、目标导向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减轻心理问题。
例如,针对焦虑和抑郁症状的CBT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到消极的思维方式,并通过积极的替代性思维来改变他们的行为反应。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种强调个体自我实现和人生意义的心理学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并通过自我实现和个体意义的追求来推动个体的成长和幸福。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主观体验和自我意识,并提倡关注个体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在医学心理学中,人本主义心理学被应用于治疗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