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主要的理论流派
- 格式:ppt
- 大小:2.64 MB
- 文档页数:6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学科领域,旨在探讨人的心理与身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健康的心理因素。
在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中,存在着多个主要理论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解释方式。
本文将介绍医学心理学中的主要理论流派及其特点。
1. 心理生理医学派(Psychophysiological Medicine)心理生理医学派主要强调身体和心理的相互作用。
其核心概念是身体和心理状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两者相互影响。
这一流派的学者认为,心理因素可以影响身体的健康状况,而身体状况也可以对心理产生影响。
心理生理医学派的代表性理论是“应激反应模型”(Stress Response Model)。
该模型认为,当人面临应激刺激时,身体会产生应激反应,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进而对身体产生影响。
这一模型的研究揭示了应激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及身体状况对心理的影响。
2. 行为医学派(Behavioral Medicine)行为医学派将心理学、行为学和医学相结合,以寻求行为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其研究重点是探索人的行为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行为管理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行为医学派的代表性理论是“行为与健康模型”(Health Behavior Model)。
该模型认为,人的行为与健康存在密切的关系,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因此,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健康状况。
3. 心身医学派(Psychosomatic Medicine)心身医学派强调心理和身体之间的关联性,认为心理因素可以导致身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它关注情绪、心理状态和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主张通过心理干预来改善身体症状。
心身医学派的代表性理论是“心身症状模型”(Psychosomatic Symptom Model)。
该模型认为,当个体面临压力和情绪问题时,可能会出现一系列身体症状,如头痛、背疼等。
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知识点归纳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等心理现象的科学。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理论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归纳介绍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旨在帮助读者对心理学有更全面的了解。
1. 结构主义流派结构主义流派是心理学的早期研究方向之一,代表人物为德国心理学家威廉·文德特。
该流派主张通过分析人的思维过程和感知经验,揭示人类心理活动的结构。
结构主义流派运用实验和观察方法来研究元认知和感知等心理现象,致力于揭示思维的基本结构。
然而,由于方法的局限性,结构主义在心理学界发展中逐渐被其他更为先进的理论所取代。
2. 行为主义流派行为主义流派以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森·沃森为代表。
该流派认为心理学应当关注可观察到的行为,而非主观意识。
行为主义流派的研究方法主要侧重于实验和观察,通过建立刺激与反应的关系,深入研究刺激对行为的影响。
行为主义流派的优势在于其科学性和实证性,使得该流派在实验心理学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3. 心理动力学流派心理动力学流派是由奥地利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的,其核心理论为精神结构论和心理冲突论。
心理动力学流派关注潜意识和无意识层面的心理现象,认为人类行为和思维受到潜意识的支配。
该流派采用自由联想和分析等方法,深入探索人类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冲突。
心理动力学流派的贡献在于揭示了人类心理深层次的运作机制,但其方法和研究观点也引发了许多争议。
4. 认知流派认知流派是近代心理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代表人物包括美国心理学家乔治·米勒和乔治·瑞斯克以及以色列心理学家阿米契·布林兹。
该流派关注人类思维和信息处理的过程,认为人类是通过观察、记忆、推理等认知活动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认知流派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和观察等,通过测量反应时间和行为表现等指标来揭示认知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认知流派的贡献在于深入探索了思维和认知的本质,为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心理学的定义与主要理论流派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它通过观察、实验、统计等方法,致力于揭示人类认知、情感、动机和社会互动等方面的规律,探索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心理学不仅关注个体的心理过程,也研究群体的心理现象,并尝试制定关于人类心理的理论和模型。
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有很多,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重要的流派。
1. 结构主义流派结构主义是心理学最早的一个流派,它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威廉·旧金斯和爱德华·布德斯海特。
他们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在于研究人类心理生活的基本结构和组成要素,如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等。
结构主义者运用实验方法,通过分析心理过程的元素来研究心理现象。
然而,由于结构主义忽视了心理过程之间的整体关系,未能解释一些复杂的心理现象,该流派逐渐被其他理论流派取代。
2. 功能主义流派功能主义是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其代表人物包括威廉·詹姆斯和约翰·杜威。
他们认为心理学应该关注心理过程的功能和目的,而非仅仅关注其结构。
功能主义者强调心理过程与个体的适应和生存之间的关系,认为人类行为是为了追求生存、满足需求和适应环境而产生的。
功能主义为心理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提供了新的视角,突破了结构主义的限制。
3. 行为主义流派行为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最为主流的心理学流派,代表人物包括约翰·沃森、伯明翰大学的斯金纳等。
行为主义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可观测的行为,而忽略对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
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类行为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反应,学习是行为改变的基础,而环境因素对行为产生巨大影响。
然而,随着心理学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仅仅关注行为是不够的,内部心理过程是理解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认知流派认知流派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种对行为主义的反思和进一步发展。
代表人物包括Jean Piaget和Ulric Neisser等。
认知流派重视个体的思维、记忆、注意和决策等心理过程的研究,认为这些过程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医学心理学作为一个学科领域,涉及到人类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在医学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理论流派逐渐形成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医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生物医学模型生物医学模型是医学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理论流派之一,它认为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关联的,疾病可以通过生物学机制来解释。
该模型关注身体的生理过程,例如遗传、神经系统、细胞水平的异常变化等,以解释疾病的发展和治疗。
生物医学模型试图通过药物、手术和其他生物干预措施来处理身体上的问题,但它在解释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时有所局限。
二、心理动力模型心理动力模型强调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这个模型认为,个体的心理活动,特别是潜意识的冲突和不满,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动力模型将焦虑、抑郁、冲突和防御机制等因素与疾病的发展联系起来。
心理动力模型在医学心理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心理治疗和解决潜意识冲突来提高身体健康。
三、认知行为模型认知行为模型认为,人们对事件的反应主要是由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所决定的。
这个模型认为,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对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认知行为模型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改变不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可以改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认知行为模型在医学心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压力管理、疼痛管理和心理康复等。
四、社会心理学模型社会心理学模型认为,社会因素对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心理学模型强调人际关系、社会支持、社会网络和文化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这个模型认为,人们的健康和疾病是由社会环境和个人关系的复杂交互作用决定的。
社会心理学模型在医学心理学中的应用涉及到健康宣教、健康促进和社区干预等领域。
五、整合模型整合模型试图将不同的理论流派进行整合,以更全面地解释身心健康和疾病。
整合模型认为,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学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个体的健康和疾病。
1.主要学派:(1)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创立,又称心理动力学派。
(2)心理生理学派,坎农,塞里,赫斯,伍尔夫。
(3)行为学派,华生。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创立;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创立。
(4)人本主义学派,马斯洛和罗杰斯。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论);罗杰斯,集体智慧理论(自我理论)(5)认知学派,贝克。
2.神灵主义时期→自然哲学期→科学心理时期3.健康:WTO对人类健康的解释是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应是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4.医学模式转变: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5.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6.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应。
(时间、空间、运动知觉)7.错觉:对外界客观事物失真的或错误的知觉称为错觉。
生理性的错觉是可纠正的,病理性的错觉是不可纠正的。
8.经典条件反射(行为学派理论)无条件刺激(UCS):无条件反应(UCR)无条件刺激(UCS)+条件刺激(CS):无条件反应(UCR)条件刺激(CS):条件反应(CR)9.工具或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学派理论)被试发出一个反应(R):一个刺激(S)10.强化物:是一种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密切联系的刺激或结果。
11.记忆: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分瞬间、短时和长时记忆。
12.记忆的分类:1)瞬时记忆:只有0.25~2s2)短时记忆:1~2min。
对数字记忆的广度为7±23)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经过复述转变而成。
13.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1)认识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记忆过程中,目的明确,运用某些有效的方法,并付出一定的努力,这样的记忆是有意识记。
2)再认和回忆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当再度感知时,觉得熟悉而确认它是以往感知过的叫再认。
3)保持和遗忘14.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人们的认识内容在最初的20min到2天之内遗忘的最快,以后以往的速度渐渐慢下来。
医学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医学心理学是近代从心理学中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心理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医学模式是指一定时间内人们对疾病和健康总体的认识,并成为当时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
也可以说是一种哲学观在医学上的反应。
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学派:(试述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一)精神分析或心理动力学派 1.心理层次论2.心理结构论3.心理防御论4.人格发展理论(二)生理心理学学派 1.情绪心理说2.一般适应综合症(三)行为学派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是其主要理论支柱。
(四)认知学派贝克描述的认知治疗模式,其主要理论是: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情感和行为障碍与适应不良的认知有关。
(五)人本主义学派主张从健康、创造性的人群研究中提出人格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向着健康的积极意志、向着人的潜能自我实现的冲动”。
第二章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的道德健健康健康新概念康。
健康的新概念体现了生理健康是物质基础,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是个体生存发展的需要,道德健康是整体健康的统帅。
心理卫生:是指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和机体对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我环境)的有效适应。
心理卫生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具体的讲,即保持心理活动的内稳态和机体对环境的有效适应。
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心理健康的特点:相对性、动态性、连续性和可逆性。
(简述心理健康的特点?)心理健康的判断原则:(简述心理健康的判断原则?)1.统一性原则:心理健康的人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内隐的心理与外显的行为应当是统一的、协调的。
2.整体性原则:一个人的认知、情感、意识、行为和人格是完整的统一体。
3.稳定性原则。
个体如何维护心理健康?个体心理健康的维护:个体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保持要讲究心理卫生。
医学心理学导论心理流派导言医学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人的心理状态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心理流派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和观点的集合体,代表着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探讨医学心理学导论中的几个主要心理流派,包括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生物心理学。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股重要学派,它的核心理论是行为的反应性和独立性。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对刺激作出的反应,而不受内在思维和情感的影响。
行为主义心理学高度重视实验和观察,并且强调行为的整体性和可观察性。
该流派主张通过刺激-反应的训练方法来改变人的行为,例如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等。
在医学心理学中,行为主义心理学被广泛运用于医学行为治疗。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问题源于学习和环境因素,因此采用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例如,行为治疗可以用于减轻焦虑、抑郁和恐慌等症状,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应对技巧。
二、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一种强调思维、记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心理学流派。
它关注人类对信息的处理过程和心理结构,认为人们通过内在的认知过程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认知心理学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模型,如信息处理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认知行为疗法等。
在医学心理学领域,认知心理学被广泛运用于认知行为疗法(CBT)。
CBT是一种结构化的、目标导向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减轻心理问题。
例如,针对焦虑和抑郁症状的CBT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到消极的思维方式,并通过积极的替代性思维来改变他们的行为反应。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种强调个体自我实现和人生意义的心理学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并通过自我实现和个体意义的追求来推动个体的成长和幸福。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主观体验和自我意识,并提倡关注个体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在医学心理学中,人本主义心理学被应用于治疗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和沟通。
四主要理论流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创立1潜意识理论1.意识是指与语言(即信号系统)密切相关,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部分,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2.前意识是指当时意识到但随时可以意识到的那些心理要素;3.潜意识是不被外部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如已经被意识遗忘了的童年时期不愉快的经历、心理上的创伤等。
2.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快乐原则;2.自我——现实原则;3.超我——至善原则。
3.性心理发展理论1.口欲期(1岁);2.肛欲期(2—4岁);3.性器期(4—6岁);4.潜伏期(6—10岁);5.生殖期(10-20)5自我防御机制:1、压抑2、反向作用3、置换作用4、退行5、投射6、升华6评述1.开辟了无意识的研究领域2.开辟了新的心理学的学科领域3.对现代西方社会思潮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该理论过分强调性本能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性本能的满足与否直接影响着人格的发展。
其次,弗洛伊德提出人格发展理论的依据主要来自他个人的诊断经验和自我分析,很难重复验证。
2.行为学习的理论1狭义的行为:个体活动中可以直接观察并进行科学研究的对象。
广义的行为:个体内在的和外在的各种形式的运动,也包括主观体验、意识等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
2来源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2.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3.社会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又叫反应性条件反射,它是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形成的。
是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的。
操作条件反射: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喜爱刺激出现时的事件。
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消极刺激的减少和解除时的事件。
惩罚(punishment):行为结果导致消极刺激增加的事件为惩罚。
社会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 A)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建者。
3.认知理论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Neisser综合了许多不同领域内相互渗透的观点撰写了《认知心理学》一书,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成为心理学领域的又一个理论学派,正式登上了心理学的历史舞台。
医学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并研究如何预防、控制心理危险因素导致的疾病及利用心理保护因素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医学心理学观点:1.强调心身的统一观点2.个体与社会保持和谐观点。
3.认知与评价的观点。
4.主动适应与自我调节的观点。
5.情绪因素的作用的观点。
6.个性特征的作用观点。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术流派的理论观点:一、精神分析学说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1900年发表了《释梦》一书,成为精神分析学说诞生的标志。
心理活动层次假说、人格结构理论、泛性论思想、释梦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1。
心理活动层次假说:意识、潜意识、前意识。
2。
人格结构理论:本我(生理)、自我(心理)、超我(社会)、3。
性欲论4。
释梦理论5。
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二、行为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学派。
1、经典行为主义是生理学家巴莆洛夫进行的条件反射S-R。
S→O(机体)→R公式2、新行为主义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正强化、负强化。
3、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三、认知学说以心理信息加工过程为核心的心理学派。
尼塞1967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埃利斯创立了理性情绪疗法ABC。
四、人本主义学说马斯洛和罗杰斯共同提出“自我实现说”。
马斯洛提出人的五级需要论: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与保障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测验法、模拟法、临床法、个案法。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喜、怒、忧、思、悲、恐、惊)意志过程(有意识地确定目的、克服困难、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心理现象→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观点、信念)人格(个性)→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系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心理学十大流派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领域,它通过不同的流派和理论来解释和理解人类思维、情感、行为以及其背后的心理过程。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十大流派,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对心理学的贡献。
一、结构主义流派结构主义是心理学的最早一个流派,它强调研究心理现象的结构和构成。
结构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是威廉·詹姆斯,他提出了“意识流”理论,认为人的心理体验是一系列连续的意识状态。
结构主义流派对实验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功能主义流派功能主义流派相较于结构主义,更加关注心理现象的功能和目的。
其代表人物是威廉·詹姆斯的学生,也是第一位美国心理学教授之一的约翰·杜威。
功能主义流派认为心理活动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产物,强调心理过程的功能和作用。
三、行为主义流派行为主义流派以行为为研究对象,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局限于可观察到的行为,忽略了心理过程。
行为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是约翰·B·华生和伊万·巴甫洛夫,他们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建立了行为主义的基本原则。
四、人本主义流派人本主义流派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内在价值。
该流派的代表人物是卡尔·罗杰斯和亚伯拉罕·马斯洛。
他们认为人具有自我动力和自我决定的能力,注重心理健康和积极的人际关系。
五、认知流派认知流派关注个体的思维过程,强调人的信息处理和思维方式。
认知流派的代表人物有乔治·米勒、诺曼·库伯等。
他们提出了信息处理模型,认为人的信息加工过程和认知结构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六、解释主义流派解释主义流派关注个体的主观理解和经验,强调理解人的现实世界和社会文化背景的重要性。
该流派的代表人物有赫尔曼·埃宾豪斯、弗洛姆等。
他们通过对个体生活故事的分析,揭示了人的认知和行为的多样性。
七、动机与人格流派动机与人格流派研究人类的动机和个体差异对行为的影响。
该流派的代表人物是亨利·穆雷和列文托尔曼。
1.精神分析基本理论 ⼜称⼼理动⼒学理论,于19世纪末由弗洛伊德创⽴,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
强调潜(⽆)意识的研究,潜意识内的⼼理冲突是⼼理障碍的原因。
主要理论体系包括意识(⼼理)结构理论、⼈格理论、⼈格的发展性⼒学说、防御机制和精神分析治疗。
(1)弗洛伊德的⼼理结构将意识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潜意识中有原始冲动、本能和被压抑的欲望。
前意识是“检查官”,防范和阻⽌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随便进⼊意识。
(2)⼈格理论认为⼈格是由本我、⾃我和超我组成,本我存在于潜意识,是⼈格中最原始部分,遵循“快乐原则”;⾃我⼤部分存在于意识,是⼈格结构中最重要部分,遵循“现实原则”,调节和控制本我、超我和现实之间的关系;超我类似于良⼼、良知,⼤部分存在于意识,按“⾄善原则”⾏事。
(3)⼈格发展理论将⼈格的形成分为五个时期,依次为⼝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殖期。
该学说过分强调早期性本能的压抑是⼈格发展不健全和⼼理障碍的主要原因,过分强调潜意识冲突的作⽤。
2.⾏为主义理论 代表⼈物是华⽣。
主要观点是认为⼈的所有⾏为(正常或病态、外显与内隐)都可以通过学习过程⽽形成。
⾏为主义者主张研究刺激(S)和反应(R),反对研究意识,因此称为S-R学说。
其他代表⼈物和理论有:①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②斯⾦纳的操作条件反射;③班杜拉的社会观察学习。
3.⼈本主义理论 以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为代表,兴起于1950~60年代。
主张研究对⼈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关⼼⼈的价值和尊严,认为个⼈成长受到阻抑是⼼理障碍的原因。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罗杰斯的“患者中⼼疗法”促进了⼼理学的发展。
⼈本主义理论反对精神分析学派把⼈视为本能的牺牲品,也反对⾏为主义理论视⼈被评为“巨⼤的⽩⿏”,因此称为“第三势⼒(阵营)”。
4.⼼理⽣理学理论 坎农、塞⾥、沃尔夫是代表⼈物。
它的基本课题是⼼⾝问题,研究影响健康和疾病的⼼理与⽣理中介机制,研究⼼理社会因素等各种信息如何影响⼤脑⽪质功能,研究⼼理-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在疾病与健康中的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