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导学案
- 格式:ppt
- 大小:960.50 KB
- 文档页数:47
《西游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学习重难点】1.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2.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阅读全书2.填空:本书作者:(时代)(人名)3.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全书内容:【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二、课堂助学:1.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
那同学们读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2. 读后你认为它哪方面写得美?(情节)师:我们就先来看情节。
(板书“情节”)同学们最好这么来谈:我认为……情节好。
因为……比如:…….3. 除了情节之外,还有没有你最喜欢的认为美的地方?(人物。
)4. 在小说中作者提到了海外仙山,天上灵宵宝殿,水中龙王宫,地下阎罗城,这一切都光怪陆离,每一处都极尽了描摹功夫。
接下来我们该欣赏什么了?(环境)5. 好了,我们刚才一起来探讨了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以及相关的情节和景物描写,大家说得非常好,那么我们通过刚才的探讨,结合我们的实践来看一下,阅读《西游记》后,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6.学生之间互相切磋,讨论。
学生可以列举在阅读时遇到的难题。
如:有学生问:如果没有唐僧,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让孙悟空一个人去取经就好了!老师:这大概是很多人的一个困惑吧,谁能帮他解释?三、课堂巩固(一)填空1.《西游记》,长篇_章回体神话小说_小说,是_神怪_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_玄奘远出西域取经_的事件。
有《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唐僧取经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
现在《西游记》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
2.《西游记》的作者是__吴承恩_,字汝中,号射阳山人,__明_代人。
《西游记》导学案班级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运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2、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感悟;3、在名著阅读中,发展多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知识链接】1、吴承恩(1499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
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他所创作的《西游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2、我国明清两代出现了一大批长篇小说,其中有四部成就最高,被后人称之为“四大名著”,它们是。
【课前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奇pā()qì合()qiān吝()拖男qiè女()皈.依佛门()石碣.()瞑.目()嗟.叹()唱喏.()罗刹.女()佯.问()骁.雄()悚.惧()不垢.不净()解.数()2、阅读《西游记》及有关“附录”,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精读《美猴王》和《孙悟空一调芭蕉扇》片段,在书上圈点批注,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简要概括《西游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它给读者的启示是什么?【课堂探究】4、仔细阅读并讨论精彩片段《美猴王》,说说“美猴王”的称号是怎么得来的?他为什么又叫“孙悟空”?5、仔细阅读并讨论精彩片段《孙悟空一调芭蕉扇》,说说铁扇公主为什么不肯把芭蕉扇借给孙悟空?孙悟空为什么称铁扇公主为嫂嫂?6、请为“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英雄行为写一段颁奖词。
7、《西游记》情节扣人心弦,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最喜欢哪个情节?A、精彩情节:B、情节简介:C、推荐理由:8、人物解读:A、取经的师徒四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你最喜欢谁?你最不喜欢的又是谁?为什么?我最喜欢的是我最不喜欢的是B、除了师徒四人外,《西游记》还写到大批神佛与妖魔,你如何看待他们?C、“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鲁迅语)《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
请参照示例,另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
名著导读《西游记》导学案一、引入新课:前一节课,我们着重简介《西游记》的内容和情节结构。
本节课进一步分析一下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
二、研习作品:1、请学生上台讲有关孙悟空的小故事:(任选一个)①大闹天宫②智调芭蕉扇③智擒红孩儿④赌胜车迟国⑤三打白骨精⑥美猴王⑦真假美猴王2、分析孙悟空的形象:①孙悟空原系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一个破石而出的石猴。
他一来到人间,就“目远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显示无比威力,酝酿着对神权统治的挑战。
后来,他凭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做了“美猴王”,率领着众猴在花果山水帘洞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②为了与天地山川齐寿,不生不灭,他学得神通,主动向审权正统进攻,闹龙宫,踏地府.③孙悟空不做“弼马温”,奋起金箍棒,打出南天门,又偷蟠,盗御酒,窃仙丹,败天兵,一反再反,“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真“打得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踪.”④孙悟空在“强者为尊"的思想指导下,自称“齐天大圣”,并提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定要玉帝让出天宫宝座.⑤在西天取经中上孙悟空遇妖必斗,见魔必诛,有恶必除,除恶务尽。
不管是象征官宦和地主豪绅的妖魔鬼怪,还是体现自然力的妖魔鬼怪,他都务求诛杀天绝.他上天入地,探妖巢,入魔窟,不辞辛苦,不畏艰难,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讲究策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即使在生命攸关的时刻,他也从不灰心,仍然保持着旺盛的战斗精神,同妖魔进行始终不懈的顽强斗争,直至胜利。
孙悟空在取经途中降妖荡魔的斗争,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和无比的勇武。
⑥孙悟空斩妖除怪的斗争实际上是与神佛斗争的继续,是函悟空闹龙宫、地府、天宫战斗的继续,仍然具有反抗神佛正统的积极意义。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孙悟空。
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身上表现出一种追求自由、勇于反抗、敢作敢为的战斗精神;在“西天取经”中,孙悟空身上双表现出一种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积极进取、永不妥协的理想主义精神。
名著《西游记》教案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名著《西游记》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著《西游记》教案1一、方法指导——跳读1.引入《西游记》的时候,你是否被生僻字难倒过?你是否对大段的优美的景物描写视而不见?你是否记住了每个妖怪的名字、每个妖怪使用的兵器?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跳过我们不喜欢的内容!选择我们喜欢的内容来读。
这样的阅读方式就是跳读。
明确定义和作法(阅读教材P134的相关内容,思考:什么是跳读?如何进行跳读?跳读读什么?)跳读,是跳跃式地阅读。
跳读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
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
二.人物形象分析1.人物形象——唐僧唐僧,法号玄奘,又名唐三藏。
从东土大唐去西天取经,手执九环锡杖,身披锦斓袈裟。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
功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zhān tán)功德佛。
(形象特点:心地善良,信仰坚定,慈悲,软弱,常常不辨是非)2.人物形象--孙悟空孙悟空,诨(hùn)名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猪八戒、沙僧的大师兄。
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
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的伪装。
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
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
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
后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形象特点: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3.人物形象——猪八戒猪八戒,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
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间投胎,却又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
他会三十六变,能腾云驾雾。
名著阅读西游记导学案名著阅读:《西游记》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故事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形象,初步了解神魔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和教师引导,提高分析和探究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崇尚真善美,唾弃假恶丑,塑造健康人格。
【学习重点难点】1.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认识作品的艺术手法、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知识链接】【阅读方法】1、通读原著,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注意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2、阅读原著的新版序言和注释,加深对原著的理解。
3、阅读课本附录,了解作者吴承恩的生平、《西游记》的故事来历和发展演化。
4、比较小说原著和电视剧的异同,尝试评说电视剧的成败得失。
【导学提纲】(1)你能简要概括这部书的内容吗?(人?时?事?)可分为哪几部分?(2)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
你读后有什么感受?请制作一张读书卡!(3)课文《美猴王》你读后有什么感受?请制作一张读书卡!【课堂展示】一、速读课文《美猴王》思考问题:1、试概括一下本节的主要内容。
2、“美猴王”的称号是怎样得来的?他为什么又叫”孙悟空“?二、精读课文《美猴王》小组展示:精彩语段朗读(可个人朗读、小组齐读或分角色朗读)1、根据文中内容分别给这两联对一个下联:“天生精灵,”;“花果山美猴王,”。
2、石猴也能成为众猴之王,从中你感到石猴是怎样的一个人?还可获得什么启示?(小组讨论)三、《西游记》知多少!把你所了解的孙悟空向大家作介绍!四、开心一刻:生活中有像孙悟空、猪八戒这样的人吗?【课堂反馈】语言训练:李林同学来到学校图书室,准备借一本名著。
面对眼前众多的书,李林不知怎样选择,这时,你走过去热情地向他推荐。
请在下列书目中任选一本(部),从作品特点、故事梗概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方面来向他介绍。
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3篇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1学习目的:1、理清小说结构,了解小说内容。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课前学习: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并做笔记,了解故事内容并对人物形象作评析。
课堂学习:第一块:导入新课1、由我国四大古曲小说说起,引入新课的学习。
2、**学生简介作者吴承恩。
3、简单介绍写作背景及《西游记》的文学地位。
第二块:导读小说1、**学生小组讨论下列问题:①《西游记》全书的内容。
②《西游记》的结构。
2、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归纳明确:①《西游记》作书100回,该书主要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扫除障碍,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它是*古代小说史上最杰出的一**篇神魔小说。
②在结构上,《西游记》由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
3、小结:神话小说《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本节课只着重简介这本书的内容及情节。
对《西游记》这部名著,我们今天只不过一个初步的了解,更精彩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品味。
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原著内容。
课后学习:1、课外重读《西游记》、熟记故事,试分析人物形象。
2、如何正确看待小说中的佛教色彩?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课前学习:阅读原著,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导入:同学们好,上课前,先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
(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在小声哼唱,同学们喜欢这首歌,同时也会喜欢《西游记》吧?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理清小说结构,分析人物形象。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学习孙悟空具有蔑视皇权、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等反封建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1、重点:了解故事情节结构、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2、难点: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预习导学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并做笔记,了解故事内容并对人物形象作评析。
学习过程一、导读小说:1、简介作者:2、小组讨论下列问题:①《西游记》全书的内容。
②《西游记》的结构。
【作品梗概】二、研习作品:(一)精彩故事我来讲:(学生自选,师生共同补充)美猴王出世;龙官借宝;大闹天宫;大战二郎神;黑风山除妖;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宝象国救公主;乌鸡国救国王;收服红孩儿;车迟国斗法;女儿国奇遇;真假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盘丝洞除妖(二)人物形象大家评:(三)艺术成就《西游记》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人物的活动有广阔的天地,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施展其超人的本领。
情节生动、奇幻、曲折,表现了丰富大胆的艺术想像力。
《西游记》可以说是一部最能体现我国民族丰富想像力的小说,也是一部最接近儿童文学的古代小说。
《西游记》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明代神魔小说的杰出代表,和《三国志演义》、《水浒传》一样,成为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名著,它问世以后即产生广泛的影响。
明清两代,续作、补作《西游记》的小说有多部出现。
《西游记》故事在清代还被改编为戏曲搬上舞台。
一直到现代,《西游记》故事仍然活跃在戏曲舞台和电视荧屏上。
许多人小时候就听过《西游记》的故事,无不为书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长大后还不断地阅读这本古代名著,可以说,这部小说对中国人的心理品质和言语行为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西游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创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精神内涵。
3、探究作品的主题思想,体会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4、学习作品中的精彩情节和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如孙悟空的勇敢机智、猪八戒的贪吃懒做等。
(2)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如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对人性的思考等。
2、难点(1)分析作品中的宗教元素和哲学内涵。
(2)探究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解读和影响。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吴承恩(约 1500 年—1582 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2、创作背景《西游记》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状况密切相关。
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吴承恩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创作《西游记》,以神话的形式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四、学习过程1、自主阅读(1)通读《西游记》全书,了解故事情节。
(2)做好阅读笔记,记录自己的疑问和感悟。
2、人物分析(1)孙悟空形象特点:本领高强、机智勇敢、敢于反抗。
相关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
性格成因:天生的灵根慧性,加上后天的磨难和历练。
(2)猪八戒形象特点:贪吃懒做、贪财好色,但也有善良、憨厚的一面。
相关情节:高老庄娶亲、偷吃人参果等。
性格成因:其原本是天蓬元帅,因犯错被贬下凡,人性中的弱点在他身上有所体现。
(3)唐僧形象特点:慈悲善良、意志坚定,但有时过于迂腐。
相关情节:取经途中多次错怪孙悟空。
性格成因:深受佛教教义影响,一心向佛,但对世俗的险恶认识不足。
(4)沙和尚形象特点:忠厚老实、任劳任怨。
相关情节:流沙河为妖、保护唐僧西行。
性格成因:长期在流沙河的艰苦环境中生存,养成了踏实稳重的性格。
3、主题探讨(1)对封建社会的批判通过描写天庭、地府等神仙鬼怪的世界,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如官僚的贪污、权贵的专横等。
《吴承恩西游记》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学习《吴承恩西游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杰作,启发学生对于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创作能力。
【导学内容】1. 《吴承恩西游记》的作者及背景介绍2. 小说的创作动机和主题3. 小说的结构和情节梗概4.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形象描写5. 小说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导学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交流和问题引导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吴承恩西游记》的内容和意义。
【导学步骤】一、小说的作者及背景介绍:《吴承恩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吴承恩是明代作家,也是《西游记》的作者。
请简要介绍一下吴承恩的生平和他创作《西游记》的背景。
二、小说的创作动机和主题: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有着特殊的动机和目的。
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 《西游记》是通过四位主角的西行取经之旅,又是对人性的探讨和反思。
你认为吴承恩为什么选择了这样的主题?2. 《西游记》传递了哪些价值观念和思想?三、小说的结构和情节梗概:《西游记》是一部长篇小说,情节丰富多样。
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西游记》的基本结构,并简要描述其中的几个重要情节。
四、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形象描写:《西游记》中有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选择其中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简要介绍他/她的形象特点以及对整个故事的影响。
五、小说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西游记》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寓意深远。
请回答以下问题:1. 你从《西游记》中学到了什么?2. 现实生活中,你能从《西游记》的故事中找到什么启示?【导学小结】通过导学案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吴承恩西游记》的背景和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进一步阅读这部经典作品,领略其中的文学魅力,以及从中汲取更多的思想启示。
《西游记》导学案《<西游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
3、探究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如反抗精神、团队合作、修行成长等。
4、培养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
2、难点(1)分析小说中的宗教元素和文化内涵。
(2)探讨小说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三、学习方法1、阅读法:认真阅读原著,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讨论法:针对学习中的问题,组织小组讨论,交流观点。
3、分析法:对小说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分析,深入理解其内涵。
四、学习过程(一)作者及创作背景1、作者简介吴承恩(约 1500 年—1582 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2、创作背景《西游记》的创作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明朝中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
吴承恩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通过创作《西游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主要内容1、故事梗概《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他们一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与各种妖魔鬼怪斗智斗勇,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2、取经路线从东土大唐出发,途经两界山、高老庄、流沙河、黄风岭、白虎岭、平顶山、乌鸡国、车迟国、通天河、西梁女国、火焰山等地,最终到达西天灵山。
(三)人物形象1、孙悟空(1)形象特点孙悟空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本领高强,具有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
他生性聪明、机智、勇敢,敢于反抗天庭的权威,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2)性格分析孙悟空的性格具有多面性。
一方面,他勇敢无畏,敢于与强大的妖怪战斗;另一方面,他有时也会急躁、冲动。
但总的来说,他的正义和勇敢是其性格的核心。
《西游记》导学案及答案(4)《西游记》导学案及答案文章来自:xx《西游记》导学案及答案一.填空。
1.《西游记》,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是神怪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远出西域取经的事件。
有《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唐僧取经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
现在《西游记》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
2.《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字汝中,号射阳山人,明代人。
3.《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__浪漫主义__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4.全书共分三大部分:第1至7回,写孙悟空出世至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
是全书的精华部分;8—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总写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5.《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6.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
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孙行者,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7.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
8.沙僧也叫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金身罗汉。
9.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导学案【研究目标】1.了解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加强阅读名著的信心。
2.通过读原文联系说话,欣赏电视片段,体会原著语言的精妙,学会精读古典文言名著片段的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
【研究重难点】了解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加强阅读名著的信心。
【学法指导】自主研究,教师讲解,操作实践【研究过程】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播放《西游记》的主题曲,听老师吟诵:“海外有一国土,名日傲来国。
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内育仙胞,一日进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1.记得这些片段出自于哪本书吗?2.《西游记》我们都读过了,看看你能不能根据图片猜出这是西游记中的哪个故事?3.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来读《西游记》呢?2、进修方法助力阅读方法一:把书读“薄”1.读书是讲究方法的,拿到一本书,我们应该怎么读?2.听老师讲解,根据阅读经历,试着归纳把书读“薄”方法。
方法二:把书读“厚”1.老师出生避世《西游记》中“XXXXXX佛祖打赌,被压在五行山下”的片段,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内容。
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
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
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
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
这番回去,XXX作证,XXX宫定是我坐也。
”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XXX说话。
”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XXX大圣到此一游。
”写毕,收了毫毛。
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
——选自《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放心猿”(1)读了这个片段,脑海中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2)看到了一个怎样的XXX?2.欣赏影视片段观看《西游记》片段,看一看演员们是如何演绎这部作品的。
西游记说课导学案一、导学目标通过学习西游记,学生将能够:1.了解《西游记》的基本背景和作者;2.理解主要人物的形象和他们的特点;3.掌握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故事发展;4.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5.欣赏小说中的优美语言和文学技巧。
二、导学内容1.《西游记》简介《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四大名著之一。
作品以“取经西天”为主要故事线索,通过描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求取佛经的历险旅程,展现了佛教思想和中国民间故事的结合。
2.主要人物2.1 唐僧:著名的僧人,他真诚善良,具有开导众生的使命。
2.2 孙悟空:形象活泼、聪明伶俐,具有神通广大的能力。
2.3 猪八戒:呆萌可爱,善良憨厚,也有一些小聪明。
2.4 沙僧:性格沉稳、勇敢正直,有耐心和默契的战斗伙伴。
3.小说情节3.1 唐僧师徒出发:师徒四人踏上了西行取经的艰辛旅程。
3.2 遇见牛魔王和红孩儿:唐僧师徒在途中遇到了牛魔王和红孩儿,经历了一场战斗。
3.3 与白骨精的故事:故事中讲述了唐僧师徒与白骨精的纠缠与斗争。
3.4 肉身保护法宝:为了保护取经必备的金箍棒,在一场斗争中,金箍棒被卡在了唐僧身体上。
3.5 遇见妖怪儿子:师徒遇见了一只妖怪儿子,并帮助他改邪归正。
4.主题和思想4.1 佛教思想:《西游记》主要传达了佛教的宗教思想,强调了人性的善恶和修行的重要性。
4.2 人性的探讨:小说中的各个人物代表了不同的人性特点,唐僧师徒的旅程也是对人性的探索和磨砺。
4.3 价值观的反思:通过描述师徒四人的冒险旅程,小说提出了对人际关系、正义和勇气等价值观的思考。
5.文学技巧5.1 描写手法:吴承恩运用生动细腻的描写手法,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唐僧师徒的冒险旅程。
5.2 对白技巧: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常常富有幽默感,通过对白来表达人物性格和情感。
5.3 反转和悬念:作者善于运用情节反转和悬念的手法,增加了故事的张力和吸引力。
三、导学任务1.阅读指导阅读《西游记》时,可以结合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了解作者吴承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加强阅读名著的信心。
2、通过读原文练习说话,欣赏电视片段,体会原著的精妙,学生学会精读古典文言名著经典片段的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
3、初步感受作品中主要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现实意义和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的信心。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课件一套学生自带《西游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1、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导入。
2、关于作者、著作的介绍吴承恩(1501—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汉族,明代小说家。
《西游记》,又名《西游释厄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
二、读书汇报。
(一)选择题:1、《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 A、玄奘B、玄明C、唐三藏2、猪八戒原本是天上的—— A、弼马温B、天蓬元帅C、卷帘将3、唐僧的坐骑小白马原本是——A、东海龙王的儿子B、西海龙王的儿子C、南海龙王的儿子4、《西游记》中唐僧的徒弟是指——A、孙悟空、猪八戒、小龙马B、孙悟空、哪吒、沙和尚C、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5、孙悟空一个筋斗能飞——A、十万八千里B、十万三千里C、十万里6、沙和尚的法号是—— A、沙悟净B、沙悟能C、猪刚鬃7、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指——A、《西游记》《三国志》《水浒传》《红楼梦》B、《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C、《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二)趣人妙事我来说。
1、播放精彩片断视频。
2、小组交流。
3、学生代表发言。
三、指导名著整书阅读的方法。
1、结合《西游记》介绍整本通读的方法①观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
②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
精读与跳读:《西游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运用跳读的方法把握原著主要内容、情节;2.运用精读的方法分析主要人物形象;3.感悟原著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导:激趣导入经典语录引出西游相关知识,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活动一读、思:1.跳读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怒逐美猴王。
并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2.思考在阅读过程中,你有意忽略了哪些内容?达:明确跳读的方法学习活动二读、思:1.精读圣僧怒逐美猴王片断,揣摩人物的情感。
2.给孙悟空写一段颁奖词,谈谈你对孙悟空的认识?达:明确精读的方法学习活动三读、思:再读经典语录,结合整本书,谈谈西游记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练:同步训练,加深认识(看背面)1.请用跳读目录的方法,给下面几个情节排序(标序号)。
车迟国斗法归途落水大战红孩儿大闹天宫四圣试禅心义激美猴王大战流沙河三借芭蕉扇2.精读“三打白骨精”中描写猪八戒的片断,并结合整本书说说猪八戒的人物形象。
那八戒见他生得俊俏,呆子就动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乱语,叫道:“女菩萨,往那里去?手里提着是甚么东西?”八戒闻言,满心欢喜,急怞身,就跑了个猪颠风,报与三藏道:“师父!吉人自有天报!师父饿了,教师兄去化斋,那猴子不知那里摘桃儿耍子去了。
桃子吃多了,也有些嘈人,又有些下坠。
你看那不是个斋僧的来了?”三藏也只是不吃,旁边却恼坏了八戒。
那呆子努着嘴,口里埋怨道:“天下和尚也无数,不曾象我这个老和尚罢软!现成的饭三分儿倒不吃,只等那猴子来,做四分才吃!”他不容分说,一嘴把个罐子拱倒,就要动口。
怎禁猪八戒气不忿,在旁漏八分儿唆嘴道:“师父,说起这个女子,他是此间农妇,因为送饭下田,路遇我等,却怎么栽他是个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将来试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杀了;怕你念甚么《紧箍儿咒》,故意的使个障眼法儿,变做这等样东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
”“寻甚人?”八戒道:“师兄打杀的,定是他女儿。
这个定是他娘寻将来了。
”八戒道:“师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