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导学案(名著套装)概要
- 格式:ppt
- 大小:926.50 KB
- 文档页数:48
《西游记》导学案班级姓名时间教师寄语只要你见性志成,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学习目标1.概括主要故事情节;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3.了解西游内涵。
自主学习1.作者作品《西游记》的作者是,字,号,汉族,代小说家,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人(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以“”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的巅峰,与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西游记》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3.你觉得《西游记》中最精彩的故事是哪个?试着讲给你的同学听。
(注意故事六要素)4.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他哪一点品质最让你感动?多元链接吴承恩通过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引领我们在人生路上不断地去克服内心、战胜心魔,最终取得真经、成就人生。
《西游记》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这师徒五人,其实只是一个人。
孙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猪八戒是人的情欲,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龙马是人的意志力。
孙悟空是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师的弟子,“斜月三星”就是个心字。
斜月就是那一勾,三星就是那三点。
所以孙悟空是心的弟子,也是心。
这一颗骚动不安的心,于天堂地狱善恶之间自由穿梭。
《楞严经》上说心有七十二相,悟空也就有七十二变。
世人的心非常善变,瞬息间七十二变。
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黄帝八十一难经》上说“人昼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息”,所以金箍棒是气。
什么东西能够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大能通天,小之则如绣花针呢?就是人的气度。
炼心能使人的心眼明亮,灼亮心眼,所以八卦炉烧不死反而能让孙悟空炼成火眼金睛。
悟空的眼睛明亮了,象征着心眼明亮了。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五行山压住悟空,象征着世俗世界的金木水火土那样强大地压住了那颗上天入地的心。
五行山也象征着佛学中的“贪、嗔、痴、慢、疑”。
《西游记》导读学案杜鹃学习目标:1、学会精读和跳读,了解主要故事情节。
2、对要求精读的故事情节要写内容概述。
3、详批重点精读情节。
4、分析人物形象。
5、总结神魔小说的艺术特色。
6、写阅读心得。
二、学法指导:精读和跳读详见教材P141三、老师建议精读回目(一)《西游记》全书故事结构《西游记》共100回,在结构上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序幕:前7回,大闹天宫过渡:中5回,取经缘起主体:后88回,西天取经各部分都有其相对独立性,特别是主体部分的取经故事所包括的41个小故事,几乎都可独立成篇。
整部《西游记》可以说是许多短篇小说的连缀与组合,属“短篇加短篇”的线性结构。
(二)、精读内容1、学生看两遍《西游记》之精选章节,约占全书三分之一强,包括:第1-7回(石猴出世至大闹天宫后被压五行山下止);第8回·附录、第12回(基本概括了唐三藏取经前的一切);第18、19、23回(八戒取经前生活的交待及其性格最经典刻画段落,收沙僧);其它最有特点的妖怪或取经情节是:第23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第27回(尸魔白骨精)第28-31回(黑松林黄袍怪,特别是31回猪八戒义激猴王)第40-42回(圣婴大王红孩儿)第44-46回(车迟国斗三仙)第57-58回(真假美猴王)第59-61回(三调芭蕉扇)第74-77回(狮陀洞降三魔)第78-79回(比丘国斗白鹿)第98-99回(全书内容及风格之总结章)2、阅读要求第一遍为情节速读,要求写情节概述(约花1周);第二遍为批注精读,其中第1-7回,第18、19、23回,第27、57-58、59-61回选择精批,其余章节定为略批(共约花3周)。
四、完成以下专题1、专题一:取经故事会要求:(1)、小组讲,课前演讲,要求讲出故事曲折的情节,以及某些生动的细节,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2)、每个同学要讲自己演讲的故事写在读书笔记本上,不少于500字。
(3)、选择一个早读课时间完成。
(4)、小组内评分,小组优秀者获得奖励。
《西游记》导学案班级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运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2、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感悟;3、在名著阅读中,发展多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知识链接】1、吴承恩(1499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
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他所创作的《西游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2、我国明清两代出现了一大批长篇小说,其中有四部成就最高,被后人称之为“四大名著”,它们是。
【课前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奇pā()qì合()qiān吝()拖男qiè女()皈.依佛门()石碣.()瞑.目()嗟.叹()唱喏.()罗刹.女()佯.问()骁.雄()悚.惧()不垢.不净()解.数()2、阅读《西游记》及有关“附录”,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精读《美猴王》和《孙悟空一调芭蕉扇》片段,在书上圈点批注,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简要概括《西游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它给读者的启示是什么?【课堂探究】4、仔细阅读并讨论精彩片段《美猴王》,说说“美猴王”的称号是怎么得来的?他为什么又叫“孙悟空”?5、仔细阅读并讨论精彩片段《孙悟空一调芭蕉扇》,说说铁扇公主为什么不肯把芭蕉扇借给孙悟空?孙悟空为什么称铁扇公主为嫂嫂?6、请为“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英雄行为写一段颁奖词。
7、《西游记》情节扣人心弦,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最喜欢哪个情节?A、精彩情节:B、情节简介:C、推荐理由:8、人物解读:A、取经的师徒四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你最喜欢谁?你最不喜欢的又是谁?为什么?我最喜欢的是我最不喜欢的是B、除了师徒四人外,《西游记》还写到大批神佛与妖魔,你如何看待他们?C、“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鲁迅语)《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
请参照示例,另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
《西游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
3、探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内涵。
4、培养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理解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2)领悟小说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文化价值。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吴承恩(约 1500 年—1582 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2、创作背景《西游记》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增加。
同时,思想文化领域也呈现出活跃的局面,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挑战,佛道思想在社会中广泛传播。
吴承恩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民间传说、戏曲等素材,创作了这部富有想象力和批判精神的神话小说。
四、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阅读《西游记》原著,了解小说的大致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吴承恩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二)课堂探究1、故事情节(1)请简要概括《西游记》的主要情节。
(2)小说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人物形象(1)孙悟空是小说中最具魅力的人物形象之一,请分析他的性格特点。
孙悟空具有勇敢无畏、机智聪明、敢于反抗权威等性格特点。
他本领高强,能够七十二变,一个筋斗云就是十万八千里。
在面对妖怪时,他总是冲锋在前,毫不畏惧。
同时,他也具有叛逆精神,不满天庭的统治,大闹天宫,试图打破旧有的秩序。
但他也并非完美无缺,有时会过于冲动和自负。
(2)唐僧是取经团队的核心人物,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唐僧是一个意志坚定、慈悲为怀的人物。
他为了取得真经,不畏艰难险阻,长途跋涉。
他心地善良,对众生充满关爱,但有时过于迂腐和固执,不辨是非,容易被妖怪所迷惑。
《西游记》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名著《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理清小说结构、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3.懂得对名著进行情感体验,结合名著谈感受。
●重点: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预习导学1.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
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首先要让学生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其次,还要让学生把握主要作品整体内容,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精彩部分和难点,则需要像读课文那样精读,二者结合。
经典名著的价值不仅在于经典动人的语言,还在于精彩的故事、传神的人物,更在于其深刻的主题。
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既深刻又绵远。
《西游记》是一本撷取日月精华,汇聚天地灵气的作品。
今天,我们一起在经典名著的殿堂里领略了名著的魅力,净化了自己的心灵,丰富了精神的世界,愉悦了人生的旅程。
写作时代为明朝中期,当时社会经济虽繁荣,但政治日渐败坏,百姓生活困苦。
作者对此不合理的现象,透过故事提出批评。
全书共一百回,六十余万字。
2.神话小说《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小说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
第八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代取经的缘起。
从十三回到全书结束,讲述仙界一只由仙石生出的猴子拜倒菩提门下,命名孙悟空,苦练成一身法术,却因醉酒闯下大祸,被压于五行山下。
五百年后,观音向孙悟空道出自救的方法:他须随唐三藏到西方取经,做其徒弟,修成正果之日便得救。
孙悟空遂紧随唐三藏上路,途中屡遇妖魔鬼怪,二人与猪八戒、沙僧等合力对付,展开一段艰辛的取西经之旅。
3.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以加深理解,扩展视野,阅读这本小说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西游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创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精神内涵。
3、探究作品的主题思想,体会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4、学习作品中的精彩情节和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如孙悟空的勇敢机智、猪八戒的贪吃懒做等。
(2)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如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对人性的思考等。
2、难点(1)分析作品中的宗教元素和哲学内涵。
(2)探究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解读和影响。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吴承恩(约 1500 年—1582 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2、创作背景《西游记》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状况密切相关。
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吴承恩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创作《西游记》,以神话的形式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四、学习过程1、自主阅读(1)通读《西游记》全书,了解故事情节。
(2)做好阅读笔记,记录自己的疑问和感悟。
2、人物分析(1)孙悟空形象特点:本领高强、机智勇敢、敢于反抗。
相关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
性格成因:天生的灵根慧性,加上后天的磨难和历练。
(2)猪八戒形象特点:贪吃懒做、贪财好色,但也有善良、憨厚的一面。
相关情节:高老庄娶亲、偷吃人参果等。
性格成因:其原本是天蓬元帅,因犯错被贬下凡,人性中的弱点在他身上有所体现。
(3)唐僧形象特点:慈悲善良、意志坚定,但有时过于迂腐。
相关情节:取经途中多次错怪孙悟空。
性格成因:深受佛教教义影响,一心向佛,但对世俗的险恶认识不足。
(4)沙和尚形象特点:忠厚老实、任劳任怨。
相关情节:流沙河为妖、保护唐僧西行。
性格成因:长期在流沙河的艰苦环境中生存,养成了踏实稳重的性格。
3、主题探讨(1)对封建社会的批判通过描写天庭、地府等神仙鬼怪的世界,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如官僚的贪污、权贵的专横等。
《西游记》导学案《<西游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
3、探究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如反抗精神、团队合作、修行成长等。
4、培养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
2、难点(1)分析小说中的宗教元素和文化内涵。
(2)探讨小说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三、学习方法1、阅读法:认真阅读原著,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讨论法:针对学习中的问题,组织小组讨论,交流观点。
3、分析法:对小说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分析,深入理解其内涵。
四、学习过程(一)作者及创作背景1、作者简介吴承恩(约 1500 年—1582 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2、创作背景《西游记》的创作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明朝中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
吴承恩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通过创作《西游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主要内容1、故事梗概《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他们一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与各种妖魔鬼怪斗智斗勇,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2、取经路线从东土大唐出发,途经两界山、高老庄、流沙河、黄风岭、白虎岭、平顶山、乌鸡国、车迟国、通天河、西梁女国、火焰山等地,最终到达西天灵山。
(三)人物形象1、孙悟空(1)形象特点孙悟空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本领高强,具有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
他生性聪明、机智、勇敢,敢于反抗天庭的权威,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2)性格分析孙悟空的性格具有多面性。
一方面,他勇敢无畏,敢于与强大的妖怪战斗;另一方面,他有时也会急躁、冲动。
但总的来说,他的正义和勇敢是其性格的核心。
名著阅读《西游记》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内容和背景。
2. 分析《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特点。
3. 探讨《西游记》中蕴含的文化价值观和人生哲理。
4.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导学内容1. 了解《西游记》- 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 概述《西游记》的故事情节、主题和文化价值。
- 探讨《西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 主要人物分析- 分析孙悟空:形象特点、角色定位以及对故事的影响。
- 分析唐僧:形象特点、角色定位以及对故事的影响。
- 分析猪八戒和沙僧:形象特点、角色定位以及对故事的影响。
3. 文化价值观和人生哲理- 探讨《西游记》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如孝道、友情等。
- 分析《西游记》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如修行、努力、勇气等。
4. 阅读能力培养- 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文本分析题,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思考,培养团队合作和思辨能力。
三、导学方法- 阅读材料引导: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和阅读材料,让学生对《西游记》有初步的了解。
-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主要人物和文化价值观的理解和观点。
-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中的片段,并提出相关分析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四、导学反思通过导学活动,学生可以对《西游记》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了解作品的作者、内容和背景。
同时,学生通过分析主要人物和探讨文化价值观和人生哲理,能够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导学过程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阅读的乐趣和收获。
---[通用提示]- 在导学案中,可以加入一些与学科有关的知识点,以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兴趣和理解力。
-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提问,并引导他们理解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
- 可以提供一些与作品相关的扩展阅读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品及其文化背景。
名著阅读:《西游记》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故事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形象,初步了解神魔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和教师引导,提高分析和探究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崇尚真善美,唾弃假恶丑,塑造健康人格。
【学习重点难点】1.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认识作品的艺术手法、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知识链接】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
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
但屡试不第,直至四十多岁才补为岁贡生。
后因母老家贫,不得已出任长兴县丞,但由于性格倔强,不合时流,不久便因“耻折腰,遂拂袖【阅读方法】1、通读原著,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注意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2、阅读原著的新版序言和注释,加深对原著的理解。
3、阅读课本附录,了解作者吴承恩的生平、《西游记》的故事来历和发展演化。
4、比较小说原著和电视剧的异同,尝试评说电视剧的成败得失。
【导学提纲】(1)你能简要概括这部书的内容吗?(人?时?事?)可分为哪几部分?(2)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
你读后有什么感受?请制作一张读书卡!(3)课文《美猴王》你读后有什么感受?请制作一张读书卡!【课堂展示】一、速读课文《美猴王》思考问题:1、试概括一下本节的主要内容。
2、“美猴王”的称号是怎样得来的?他为什么又叫”孙悟空“?二、精读课文《美猴王》小组展示:精彩语段朗读(可个人朗读、小组齐读或分角色朗读)1、根据文中内容分别给这两联对一个下联:“天生精灵,”;“花果山美猴王,”。
2、石猴也能成为众猴之王,从中你感到石猴是怎样的一个人?还可获得什么启示?(小组讨论)三、《西游记》知多少!把你所了解的孙悟空向大家作介绍!四、开心一刻:生活中有像孙悟空、猪八戒这样的人吗?【课堂反馈】语言训练:李林同学来到学校图书室,准备借一本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