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基层和底基层材料
- 格式:pdf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37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师道路工程教材精讲班主讲老师:董开亮第四章路面基层与底基层材料第四节原材料试验方法一、石灰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简易测定方法滴定法基本原理:用于分析物质中某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即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入装有该物质的玻璃瓶中,与其发生化学反应,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确定滴入标准溶液的量,由此计算分析得到该物质中某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第四节原材料试验方法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氧化镁含量在5%以下的低镁石灰。
因为氧化镁分解作用缓慢,如果氧化镁含量高,达到滴定的终点时间长,增加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时间,影响测定结果。
第四节原材料试验方法2.试剂(1)1%酚酞指示剂(2)1mol/L盐酸标准溶液(3)0.1%甲基橙指示剂第四节原材料试验方法1mol/L盐酸标准溶液的配置方法:第四节原材料试验方法1mol/L盐酸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标定方法:1.5~2.0g碳酸钠+100ml水制成碳酸钠溶液,滴入2~3滴0.1%甲基橙指示剂,碳酸钠溶液颜色为黄色。
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碳酸钠颜色由黄色变成橙红色,如果碳酸钠溶液煮沸冷却后又变回黄色,则继续滴入标准盐酸溶液,直至碳酸钠溶液出现稳定橙红色为止,由公式计算盐酸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
第四节原材料试验方法3.试验步骤第四节原材料试验方法4.计算第四节原材料试验方法二、粉煤灰烧失量测定方法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粉煤灰烧失量的测定。
本方法是将试样在950~1000℃的马福炉中灼烧,驱除水分和二氧化碳,同时将存在的易氧化元素(碳为主)氧化。
粉煤灰烧失量越小越好。
第四节原材料试验方法2.仪器设备(1)马福炉:即高温炉,一种通用的加热设备,是英文Muffle furnace翻译过来的,Muffle是包裹的意思,furnace是炉子,熔炉的意思。
第四节原材料试验方法(2)瓷坩埚:主要成分:氧化铝(45-55%)、二氧化硅。
最高可耐热1200摄氏度左右高温。
第四节原材料试验方法(3)分析天平:感量为0.0001g,即万分之一天平,精读达到万分之一克。
[单选题]1.水泥稳定材料用于极重、特重交通等级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基层,7d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为()。
A.5.0MPaB.4.0-6.0MPaC.6.0MPaD.5.0一7.OMPa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P13(JTG/TF20-2015)规定了水泥稳定材料用作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基层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对于极重、特重交通,为5.0-7.OMPa;对于重交通,为4.0-6.0MPa;对于中、轻交通,为3.0-5.0MPa。
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底基层时,对于极重、特重交通,为3.0-5.0MPa;对于重交通,为2.5-4.5MPa;对于中、轻交通,为2.0-4.0MPa。
[单选题]2.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基层、底基层,应验证所用材料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龄期弯拉强度的关系。
A.60dB.90dC.60d或90dD.90d或180d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P13(JTG/TF20-2015)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验证所用材料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与90d或180d龄期弯拉强度的关系。
[单选题]3.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规定:同一组试件试验中,采用3S法剔除异常值,并允许存在异常值的个数为小试件、中试件和大试件分别为()。
A.1,1-2,2-3B.1,2,3C.0,1-2,2-3D.1,1-2,1-2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JTGE51-2009T0805)试验结果整理规定,同一组试件试验中,采用3倍均方差法剔除异常值,小试件允许有1个异常值,中试件异常值1-2个,大试件异常值2-3个。
如异常值超出规定,试验重做。
[单选题]4.测定粉煤灰烧失量需要的仪器有()。
A.电炉,瓷坩埚,分析天平B.高温炉,瓷坩埚,电子天平C.高温炉,银坩埚,分析天平D.高温炉,瓷坩埚,分析天平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测定粉煤灰烧失量(JTGE51-2009T0817),需要的仪器有:高温炉(应准确控制温度),瓷坩埚(容量15-30mL),分析天平(量程不小于50g,感量0.001g)。
(江南博哥)[单选题]1.基层和底基层现场施工中碾压后要及时检测压实度,测定含水率与规定含水率的误差应不大于()。
A.1%B.2%C.3%D.4%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JTG/T F2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P62,8.4.6规定:应在现场碾压结束后及时检测压实度。
压实度检测中,测定的含水率与规定含水率的绝对误差应不大于2%;不满足要求时,应分析原因并釆取必要的措施。
[单选题]3.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强度试验的成型试件为()。
A.1:1的圆柱形试件B.1:1.5的圆柱形试件C.立方体试件D.1:1.5的长方体试件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JTG/T F2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P13,条文说明:碾压贫混凝土强度试验的标准试件尺寸与无机结合料稳定中、粗粒材料相同,均为1:1的圆柱形试件,其目的是为了便于工地试验室的操作。
[单选题]4.基层抗冻性试验过程中,试件的平均质量损失率不应超过A.3%B.4%C.5%D.6%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参见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P147,4.4的规定:如试件的平均质量损失率超过5%,即可停止其冻融循环试验。
[单选题]5.对于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的底基层,应由不少于()种规格的材料掺配而成。
A.3B.4C.5D.6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参见JTG/T 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P9,3.8.1规定:对一般工程科选择不少于3档备料,对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且强度要求较高时,为了保证级配的稳定,宜选择不少于4档备料。
[单选题]6.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底基层无机稳定中、粗粒材料,其压实标准为()。
A.≥93%B.≥95%C.≥97%D.≥98%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JTG/T F2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P31,表519底基层材料压实标准规定。
[单选题]7.水泥稳定材料的水泥剂量是指水泥质量占()的百分比。
4 级配碎石垫层、底基层、基层4.1一般规定4.1.1级配碎石构造层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 5 C 以上,严禁雨天施工。
4.1.2应严格掌握垫层、底基层、基层厚度和高程,其路拱和超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4.1.3级配碎石构造层应承受集中厂拌法拌制混合料,并使用摊铺机摊铺。
4.1.4级配碎石构造层应在最正确含水量下进展碾压,直到到达以下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要求压实度:垫层 96%,底基层、基层 98%。
4.1.5级配碎石构造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 20cm。
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规定时,应分层铺筑,每层最小压实厚度为 10cm。
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展找平。
分层铺筑时,每层都要做压实度检验,并应到达规定要求。
4.1.6应合理组织施工,确保级配碎石构造层施工后能封闭交通,避开表层在车辆的行驶作用下松散。
4.2材料要求4.2.1集料1、级配碎石所用石料的压碎值要求:垫层不大于 30%,底基层、基层不大于26%。
集料必需清洁,不含有机物、块状或团状的土块、杂物及其他有害物质。
2、用于垫层时,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 37.5mm,用于底基层、基层时,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 31.5mm。
级配碎石底基层、基层集料应预先筛分成 31.5mm~19mm、19mm~9.5mm、9.5mm~4.75mm 及 4.75mm~0mm 四种规格,垫层集料应预先筛分成 37.5mm~19mm、19mm~9.5mm、9.5mm~4.75mm 及4.75mm~0mm 四种规格。
各种规格集料中超尺寸数量不得超过 10%,欠尺寸数量不得超过 15%。
3、集料质量应符合表 4.1 的规定。
级配碎石用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4.1试验工程粗集料细集料液限,不大于-25%塑性指数,不大于-6砂当量,不小于-45%压碎值,不大于26%-洛杉矶磨耗值,不大于35%-针片状含量,不大于20% -水洗法<0.075mm 颗粒含量,不大于1%*13%*软石含量,不大于5%-注:用于垫层时,水洗法<0.075mm 颗粒含量粗集料可放宽至 2%,细集料可放宽至 15%。
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技术第二章道路工程质量评定方法及检查工程第一节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方法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适用于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建立单位、质量检测机构与质量监视部门对公路工程质量的管理、监控与检验评定〔P19〕;2.分项工程质量评分方法:涉及构造平安与使用功能的重要实测工程为关键工程,其合格率不得低于90%〔属于工厂加工制造的交通工程平安设施及桥梁金属构件不低于95%,机电工程为100%〕,且检测值不得超过规定极值,否那么必须进展返工处理〔P20〕;3.合同段与建立工程工程质量评分计算〔P21〕;4.质量保证资料应包括的六个方面:①所用原材料、半成品与成品质量检验结果;②材料配比、拌与、加工控制检验与试验数据;③地基处理、隐蔽工程施工记录与大桥、隧道施工监控资料;④各项质量控制指标的试验记录与质量检验汇总图表;⑤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非正常情况记录及其对工程质量影响分析;⑥施工工程中如发生质量事故,经处理补救后,到达设计要求的认可证明文件等;〔P22〕5.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合同段与建立工程的质量等级评定;〔P22〕第二节路基工程质量检查工程1.土方路基实测工程:表2—2,重点是加△号局部与下面的小字注解;〔P23〕2.软土地基处理:厚度、宽度、压实度、反滤层;〔P25〕第三节排水工程1.管节预制根本要求:①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加剂与掺合料的质量与规格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②混凝土应符合耐久性〔抗冻、抗渗、抗侵蚀〕等设计要求;③不得出现露筋与空洞现象;不满足根本要求时不参予评定。
〔P27〕2.管道根底及管节安装外观鉴定,重点是第一点〔P28〕;〔P29〕,重点是第四点;不满足根本要求时不进展评定。
第四节挡土墙、防护及其他砌筑工程1.一般规定〔P31〕,重点是前面三点;2.锚杆、拉杆实测工程:表2—22〔P34〕,重点是第四项。
[单选题]1.重交通或特重交通路面一般使用()。
A.柔性基层B.半刚性基层C.刚性基层D.半刚性基层或刚性基层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表4-1中,特重或极重交通的基层用贫混凝土。
[单选题]2.烘干法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含水率的试验内容如下,正确的试验步骤为()。
①将盛有试样的铝盒打开盒盖,置于烘箱中充分烘干。
②称取铝盒和烘干试样质量。
③称量铝盒质量。
④将盛有试样的铝盒盖紧盒盖并放置冷却。
⑤试样粉碎后放入铝盒,盖上盒盖后称取质量。
A.⑤①②④③B.⑤①④②③C.③⑤①②④D.③⑤①④②参考答案:D[单选题]3.采用烘于法对石灰稳定土含水率进行测定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将石灰稳定土取样后,置于烘箱中,将烘箱调整到110℃B.将石灰稳定土取样后,置于烘箱中,将烘箱调整到105℃C.将石灰稳定土取样后,置于温度已达到105℃的烘箱中D.将石灰稳定土取样后,置于温度已达到110℃的烘箱中参考答案:C[单选题]4.某一无机稳定碎石材料需要控制材料的延迟时间,延迟时间是指()。
A.从加水拌和到开始铺筑的时间B.从加水拌和到开始碾压的时间C.从加水拌和后到开始碾压的时间D.从加水拌和后到碾压终了的时间参考答案:D[单选题]5.以下无机结合料稳定土中:①石灰稳定细粒土;②水泥稳定细粒土;③石灰水泥稳定细粒土:④石灰粉煤灰稳定细粒土:⑤水泥粉煤灰稳定细粒土:⑥石灰稳定粗粒土。
需要控制延迟时间的有()。
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⑥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对水泥稳定、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分别进行不同成型时间条件下的混合料强度试验、绘制相应的延迟时间曲线,并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容许延迟时间。
[单选题]6.水泥稳定碎石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混合料实际水泥剂量宜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增加()。
A.0.3%B.0.5%C.0.7%D.1.0%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对水泥稳定材料,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宜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0.5%~1.0%。
公路路面结构层的划分公路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而公路路面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良好的公路路面需要经过结构层的合理划分,不同结构层的材料和厚度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底层到表层依次介绍公路路面结构层。
1. 基层基层是公路路面结构层中最底层的一层,也是公路路面的承载层。
基层的主要作用是分散车辆荷载,保证公路路面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基层的材料通常采用碎石、碎石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等。
基层的厚度通常在20厘米以上。
2. 底基层底基层是基层的上一层,主要作用是进一步分散车辆荷载,保证公路路面的平整性和稳定性。
底基层的材料通常采用碎石、碎石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等。
底基层的厚度通常在15-20厘米之间。
3. 硬路肩硬路肩是公路路面结构层中的一层,通常设置在路面的两侧。
硬路肩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公路路面的承载面积,同时也可以作为紧急停车带。
硬路肩的材料通常采用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
硬路肩的厚度通常在15-20厘米之间。
4. 路面层路面层是公路路面结构层中的表层,也是公路路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路面层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公路路面的平整度和舒适性,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水、防尘等作用。
路面层的材料通常采用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沥青砂浆等。
路面层的厚度通常在5-10厘米之间。
5. 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是公路路面结构层中的一层,通常设置在公路路面的一侧或两侧。
非机动车道的主要作用是为非机动车提供通行条件,增加公路路面的通行能力。
非机动车道的材料通常采用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自行车道标线等。
非机动车道的厚度通常在5-10厘米之间。
6. 路缘石路缘石是公路路面结构层中的一层,通常设置在路面的两侧。
路缘石的主要作用是分隔公路路面和路边,同时也可以作为车辆的引导线和防止车辆偏离道路。
路缘石的材料通常采用水泥混凝土、天然石材等。
路缘石的高度和宽度通常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设计。
在公路路面结构层的划分中,每一层都有着不同的材料和厚度,这些都会影响到公路路面的承载能力、平整度和舒适性等方面。
(江南博哥)[单选题]1.粉煤灰烧失量试验中马福炉的温度要求达到()。
A.800~900℃B.850~1000℃C.900~1000℃D.950~1000℃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P53,1规定:将试样在950~1000℃的马福炉中灼烧。
[单选题]2.进行混合料配合比的验证时,施工过程中取样最好选在()。
A.料车上B.摊铺机前C.摊铺机后D.压实之前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P68,5.1规定:在进行混合料验证时,宜在摊铺机后取料,且取料应分别来源于3~4台不同的料车。
[单选题]3.击实后得到的含水量-干密度曲线中,凸形曲线的最高点对应纵坐标为()。
A.最佳含水量B.最大干密度C.最佳干密度D.最大含水量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JTG E51《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P74,5.3.1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量为横坐标,绘制含水量-干密度曲线。
曲线的峰值点对应的含水量及干密度即为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单选题]4.已知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样筛分后19mm筛孔的通过率大于90%,则其击实试验可采用()。
A.甲法B.乙法C.丙法D.甲法或乙法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参见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P70,3.2和3.4规定:如试料是细粒土,将已破碎的具有代表性的土过4.75mm 筛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如试料中含有粒径大于4.75mm的颗粒,则先将试料过19mm筛;如存留在19mm筛上的颗粒含量不超过10%,则过26.5mm筛,留作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单选题]5.粉煤灰烧失量试验是用于测定粉煤灰中的()。
A.0.075mm以下的粉尘含量B.含碳量C.软石含量D.有机质含量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JTG E51《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P53,1规定:本方法是驱除水分和二氧化碳。
公路路面结构层的划分公路路面结构层是指公路铺设的各种不同材料组成的层级结构,其设计和施工直接影响着公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通常情况下,公路路面结构分为基层、底基层、底面层、面层四个部分。
下面将对这四个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基层是公路路面结构的最底层,一般由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构成。
基层的主要作用是承受车辆荷载,分散荷载传递到下层,同时提供稳定的支撑。
基层的厚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一般来说,基层的厚度会根据公路的设计荷载和交通量来确定,以确保其能够承受相应的荷载并保持稳定。
底基层位于基层之上,通常由碎石或碎石沥青混凝土构成。
底基层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均匀的支撑和排水功能,防止路基发生变形和沉降。
底基层的厚度和材料选择需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交通荷载来确定,以确保其能够满足路面结构的要求。
底面层是路面结构的中间层,通常由碎石或碎石沥青混凝土构成。
底面层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弹性支撑和防水功能,增加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底面层的厚度和材料选择需根据公路的设计要求和交通条件来确定,以确保其能够满足路面结构的性能要求。
面层是公路路面结构的最上层,通常由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构成。
面层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舒适的行车表面和良好的防滑性能,同时保护底层结构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面层的厚度和材料选择需根据公路的使用要求和环境条件来确定,以确保其能够满足路面结构的功能要求。
公路路面结构层的划分包括基层、底基层、底面层和面层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要求。
合理设计和施工公路路面结构层,能够保障公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提高公路的运行效率和舒适性。
因此,在公路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对公路路面结构层的选择和施工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以确保公路的质量和安全性。
农村公路路面典型结构设计指南农村公路的路面结构设计是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
良好的路面结构设计能够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行能力、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下面是农村公路路面典型结构设计指南:一、路面结构层次划分农村公路路面结构主要由基层、底基层、配合层和面层四个部分组成。
1.基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起到分散荷载的作用。
2.底基层:主要是弥补地基基础不足,在路基层中起到承载作用。
3.配合层:在底基层之上,起到抗剪切的作用。
4.面层:顶部的部分,是路面最直接与车辆接触的部分,负责承受车辆荷载和提供舒适的行驶条件。
二、路面结构材料选择在农村公路路面结构设计中,需要根据地区气候和交通流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材料。
1.基层:常用的材料有水泥砂、碎石等。
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可以选择加入草席等材料来加强稳定性。
2.底基层:常用的材料有砂砾、碎石、沥青混凝土等。
3.配合层:常用的材料有沥青、水泥等。
4.面层:常用的材料有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碎石、沙石等。
三、路面结构设计指南1.基层厚度:根据不同的路面设计标准,基层厚度会有一定的规范,一般厚度在30-50cm之间。
2.底基层厚度:底基层厚度一般为15-30cm之间,需要根据地基情况和荷载大小进行选择。
3.配合层厚度:配合层厚度要根据实际交通荷载大小、使用年限等进行合理设置,一般在5-10cm之间。
4.面层厚度:根据不同区域的气候和交通流量等因素,面层厚度也会有一定的规范。
一般情况下,沥青混凝土层厚度为4-8cm,水泥混凝土层厚度为10-14cm。
总体来说,农村公路路面结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路面材料、荷载大小、地基条件以及气候等因素,并根据不同的设计标准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置。
同时,定期维护和养护也是保证路面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关键。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成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指由水泥、砂、石和水等材料配合混凝土,经过振捣、养护后形成的路面。
其结构组成一般包括下面几个部分:
1. 路基:路基是指路面下面的基础层,其作用是承受路面的荷载,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平稳度和稳定性。
路基材料一般是砂、土、石等,其厚度一般在0.5-1.5米之间。
2. 基层:基层是指路面上面的第一层结构,其作用是承受车辆荷载,分散荷载到路基上,同时又能防止路基材料的破坏。
基层材料一般是碎石、碎石混凝土等,其厚度一般在0.1-0.3米之间。
3. 底层:底层是指路面上面的第二层结构,其作用是承受车辆荷载,分散荷载到基层上,同时又能防止基层材料的破坏。
底层材料一般是碎石、碎石混凝土等,其厚度一般在0.15-0.25米之间。
4. 面层:面层是指路面上面的最上层结构,其作用是保护路面,增加路面的摩擦力和耐久性。
面层材料一般是水泥混凝土,其厚度一般在0.15-0.25米之间。
总体来说,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成的合理性和质量决定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
因此,在建设和维护路面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组成和材料,确保路面的性能指标达到要求。
- 1 -。
[单选题]1.在进行石灰工业废渣类混合料组成设计时,第一步应进行()。
A.原材料试验B.确定最佳的石灰粉煤灰比例C.确定二灰土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D.选定合适的混合料配合比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P11依据(JTG/TF20-2015)规定,在进行石灰工业废渣类混合料组成设计,包括原材料试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施工参数确定4个方面,第一步为原材料试验。
[单选题]2.在进行石灰稳定土类混合料设计时,应保证碎石在混合料中的质量应不小于()。
A.60%B.70%C.80%D.90%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P21依据(JTG/TF20-2015)规定,在进行石灰稳定土类混合料设计时,应保证碎石在混合料中的质量应不小于80%。
[单选题]3.对石灰进行化学分析时,主要是测定()的含量。
A.有效氧化镁B.有效氧化钙C.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D.氧化钙和氧化镁.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石灰中有较多的氧化钙和氧化镁起作用,石灰稳定效果越好,因此主要测定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的含量。
[单选题]4.水泥或石灰剂量的测定方法--EDTA滴定法应用的原理是标准液的消耗与相应的水泥剂量存在()关系。
A.标准正态B.近似线性C.负相关D.没有关系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EDTA滴定法原理是先用10%的NH?CL弱酸溶出水泥稳定材料中的钙离子,然后用EDTA标准液夺取钙离子,EDTA标准液的消耗与相应的水泥剂量存在近似线性的关系。
[单选题]5.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由振动压实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率()击实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击实试验确定的最大干密度。
A.大于,大于B.大于,小于C.小于,大于D.小于,小于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一般来说振动压实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率小于击实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大于击实试验确定的最大干密度。
[单选题]6.实验室标准养生条件为()。
A.温度20℃±2℃,湿度≥95%B.温度60℃±2℃,湿度≥95%C.温度20℃±2℃,湿度≤95%D.温度60℃±2℃,湿度≤95%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标准养护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在95%以上。
四下基层典型经验材料四下基层的生动实践:深度挖掘,鲜活经验在神州大地广袤无垠的基层沃土上,一种名为“四下基层”的工作模式如春风拂柳,深入人心。
这是一种贴地气、接地气、聚人气、显锐气的实干精神,是各级干部深入一线,扎根基层,为民解忧,服务社会的生动写照。
接下来,我们以独特的视角,鲜活的事例,揭示这“四下基层”的典型经验材料,带你走进一场别开生面的基层探索之旅。
首先,“身入基层”,这是“四下基层”的第一步棋,也是最基础的一环。
干部们纷纷从高楼深院走向田间地头,从会议桌前转战农家小院,他们亲临现场,亲手摸底,亲身感受,切实做到“脚沾泥土,心系百姓”。
这种“走到哪,学到哪,帮到哪”的行动力和执行力,正是对“身入基层”的完美诠释。
其次,“心系基层”,则是干部们将群众冷暖挂心头,把民生疾苦记心头的精神体现。
他们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共饮一壶茶的亲切交流中,倾听民声,体察民意,排解民忧,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民,情系于民”。
那些充满人间烟火的故事,饱含着干部们的深情厚意,也铸就了“心系基层”的情感纽带。
再者,“情融基层”,干部们不仅身体力行,更是倾注满腔热情,真心实意为基层办实事,做好事。
他们像火种般点燃基层发展的激情,像春雨般滋润基层生活的希望,让广大基层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
“情融基层”之举,既是对基层民众的人文关怀,又是推动基层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最后,“功成基层”,干部们在基层的大熔炉中磨砺意志,锤炼能力,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
他们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破解了一道道基层治理难题,成就了一项项民生工程,书写了一个个动人篇章。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精神,在“功成基层”的实践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综观这一系列的“四下基层”典型经验,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创新的活力和人性的温度,每一个故事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担当的力量。
这些生动鲜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唯有深入基层,才能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意;唯有心系基层,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唯有情融基层,才能更好地激发基层活力;唯有功成基层,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