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下册“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闽清县教师进修学校张凤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4页例4、“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线段图的雏形)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及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特别是列式解答前的阅读分析阶段。初步感受“从已知信息想”和“从问题想起”两种解题思路。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尝试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特别是列式解答前的阅读分析阶段。初步感受“从已知信息想”和“从问题想起”两种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学会用色条(线段图的雏形)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及便于分析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创设蓝精灵做蓝莓蛋糕的情境。出示改编例题。

蓝爸爸摘了90个蓝莓,吃了36个。做一个蓝莓蛋糕要用9个蓝莓,剩下的蓝莓可以做几个蛋糕?

二、指导阅读题目

1、读题目的信息和问题

要求读通读顺,边读边画,找出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

2、画条形图整理信息。

通过动态视频让学生感受画条形图整理信息的过程,为课堂教学服务。

再出示将条形图简化成线段图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受线段图的简洁。

3、让学生根据图形及题目尝试分析解答。

4、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由聪聪和蓝妹妹展示自己的不同的分析思

路,即“从已知信息想起”和“从问题想起”。学生接受别人观点的同时反思自己的解题思路。

三、列式检验解答

1、分步列式

2、尝试用综合算式解答

四、情境结束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全 册)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1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主要描绘了早春二月乡村田野的迷人景色和散学儿童竞放风筝的欢快情景。诗人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语言朴素、诗情淳厚、意境悠远、寓情于景。第一句写“春之景”:通过“春草初长、黄莺飞鸣、杨柳拂堤”三种典型事物为我们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早春图。第二句则写“童之乐”:通过放学归来的儿童,迎着春风放飞风筝,尽情地、快乐地享受春天的美好。 这首诗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与赞美。诵读此诗还可以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愫。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 【作者简介】 高鼎(1851-1861),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 贺知章(659~约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西)人。证圣进士,官至秘书监。后还乡为道士。好饮酒,性狂放,与李白友善。与张旭、包融、张若虚合称“吴中四士”。工书法,尤擅草隶。其诗今存二十首,多祭神乐章和应制诗;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咏柳》传诵颇广。

【教学目标】 1.会读“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本课“诗、童”等8个生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4.在朗读、想象中体验春天的美好,背诵古诗,积累优美诗句。 5.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 会读“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本课“诗、童”等8个生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 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搜集诗歌、作者的有关资料以及与诗中描写的景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等。 2.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

二年级下数学脱式计算1000题

(1)79-(46+32) (2)88-(38+26) (3)69-(39-23) (4)(2+7)×8 (5)84-(27+16) (6)(58-34)÷8 (7)4+(27-16 ) (8)99+(25-24)(9)6×(2+6)(10)3×(9÷3) (11)93-( 4×6) (12)85-8×7 (13)4×6+7 (14)20÷4+5 (15)6×8+5 (16)77-76+32 (17)61-38+26 (18)10+5×4 (19)77-5×4 (20)(62-38)÷4 (21)79+19-16 (22)18-36+27 (23)73-(23+4 ) (24)93-(39-23) (25)71-(25-24) (26)87-(27+16 ) (27)84-(25+16) (28)4+(25-1) (29)(76-22)÷9 (30)25-5×4 (31)88+(25-24) (32)55-(56-22) (33)61-(28+26) (34)68-(28-22) (35)40-(42-28) (36)58+18-16 (37)85-(25+16 ) (38)82-(28-22) (39)82-22+84 (40)22-(28-22) (41)88-(25-24) (42)88-86+22 (43)6×(5+4) (44)76+72÷8 (45)(100-93)×8

(46)38-(49-21)(47)42÷(1+6)(48)77-(34+32) (49)63-(38-26 ) (50)79+19-36 (51)80-(22+28) (52)22+(22+36) (53)82-(28-22) (54)88+(28-15)(55)(42+30)÷8 (56)6×8+6 (57)6+8×4 (58)(6+2)×7 (59)(40-28)÷6 (60)5×3+9 (61)9×8+30 (62)8×7+30 (63)6×8+6 (64)(66-50)÷2 (65)36÷(2+4) (66)38-36+27 (67)84-27+16 (68)99+(25-24) (69)(9+27)÷6 (70)93-23+94 (71)69-(39-23) (72)4+27-16 (73)93-89+94 (74)9×(39-23) (75)73-(23+4 ) (76)93-(39-23) (77)72÷(32-24) (78)99-(62-24) (79)71-(72-24) (80)81÷9×6 (81)30+(33-29) (82)73-23-4 (83)81÷(39-30) (84)(66-50)÷2 (85)36÷(2+4) (86)38-36+27 (87)4+27-16 (88)72+23-28 (89)64+8×2 (90)69-(39-23)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simple calculation based o n multiplication distribution law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 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使学生学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继续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 进行简算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对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容易混淆,特别是反向应用乘法分配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什么叫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怎样表示?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二、活动尝试 1.出示例题场景图。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3.列出算式:32×102 4.你会先估计,再算一算吗?

5.交流算法。(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三、师生探究 1.用简便方法计算:32×102。 (1)自学课本,完成书上例题的运算过程。 (2)同桌讨论: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3)组织交流理解算理。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01×84=()×84+()×84 92×203=92×(200+□)=92×200+92×□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 3.试一试: 用简便的方法计算46×12+54×12。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交流: ①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②你是怎样算的?这样算为什么简便?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师板书(略)。 4.师生共同小结: 四、巩固反思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填空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

小学二年级下册计算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一、 计算。 9×2÷ 3 24÷8×9 4×9÷6 40÷8×5 4÷4×9 (32-28)×3 5×7+34 96-35-29 6×7-8 二、填上恰当的数。 5×÷× 7=63 42× 8×=56 54+7=24 三、在 里填上“ >、<或=”。 16÷×2 27÷9××8÷3 45÷×1 27÷3××5÷5 ÷9×÷2 = = = = = = = = = = = = = = = = = =

二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1、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4×6= 20-3= 72-12= 9×4= 12-6×2= 50÷8= 5×7= 40÷8= 33÷8= 28÷6= 7+5×6= 100-5×9= 2、竖式计算。 100-46= 63+27= 65÷7= 58÷9= 3、脱式计算。 77-46+32 65-38+26 79+19-56 === === (58-34)÷8 4+27-16 9×6+4 === ===6×8+5 69-(39-23) 99+(25-24)=== === (2+7)×8 6×(2+6) 10+5×4 === === 四、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8÷4 75-18+36 =4×2 =75-54 =8 ()=21 () 26+2×8 14+28÷7 =2×8 =42÷7 =16 ()=6 ()

二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直接写出得数。 7×8= 34÷7= 74÷9= 48÷6= 23÷3= 17÷6= 54÷9= 19÷2= 24÷5= 63÷7= 82÷9= 77÷8=2.填空。 (1)()×8=56 ()÷7=7 36÷5=()……()3×()=24 81÷()=9 40÷9=()……() 61÷()=8……5 25÷5=45÷() (2)在除法中,余数应比除数()。一个数除以4,商是9,余数可能是()。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9分) 4、判断题。) ①、9×()<68,括号里最大填8。 ( ) ②、28÷5=5……3。() ③、33÷7=4……5 。() ④、如果△÷6=○……□,那么□最大应是7。 ⑤、 ( ) ÷8=4……3,()里应填35。()5.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6÷7= 60÷7= 70÷9=

二年级下册脱式计算

1、脱式计算 993+8-256 1000-8+59 1、脱式计算 6X 8+ 5 (75- 26)- 7 2 、列竖式计算 601-38+216 108-36+27 77-46+32 63 -7+26 79+19-56 (58-34) - 8 2、列竖式计 算 84-27+16 93+23+94 69+39-29 99+25-24 20 - 4+ 5 100-6+ 469 99 + 165-206 707-76+32

93-(39-23) 71- (25-24 ) 59-36+29 1、脱式计算 30-(48-29) 93-23+94 (19 + 2)- 3 99- (25-24 ) 7 x( 45 - 5) 2、列竖式计算 568+129-109 135+269 -136 1、脱式计 算 87-29+16 30+(63-29) 73-23-4 69-39+26 99+99-96 300-5+106 2、列竖式计 算 909-46+32 605-309+26 199+99-56 94-29+96

93-39-23 1 、脱式计算 99-(99-29) 55-46+22 65-28+26 58+18-56 58-26+25 2、列竖式计算 608-208-22 515-156+219 1、脱式计 算 (36+ 4)+ 27 32 29 — 4X 2 16-2X 7 42 - 6X 7 2、列竖式计 算 99-36+29 99-29+96 30-23+29 84-25+16 4+25-16 82+22+84 3+23+94

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简便运算方法的归类与整理》 教学设计 马兰小学马秀芬【教学内容】《简便运算方法的归类与整理》苏教版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第89页。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奠基,所以计算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重点中的重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数感,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用数来交流表达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在数与计算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六年级下册学生要接触到几乎涵盖整个小学阶段的所有计算,整数,小数,分数的计算,学生一提到计算题就望而却步,甚至于觉得数学计算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东西。本节课我计算的类型分类整理,在学生心中形成一个概况,消除学生计算难,难计算的思维定式,一方面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六年级学生,有关运算顺序、方法都明白,清楚。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的简便计算,学过简便计算的五大定律与三大性质。只是没有系统的归类整理,学生碰到一些题目不会灵活合理地选择算法,使运算即简单有正确。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对小学阶段所学到的简便运算的方法进行归类整理,能够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正确、合理、灵活的计算。增加简便计算的意识,感受求精求简的数学思维方式。 2、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良好审题习惯,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3、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计算的乐趣,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归纳整理四则运算中简便计算的方法。

二年级数学计算题练习

二年级数学计算题练习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二年级数学计算题练习一·口算。670-50=?460-80=750-200=400+30=2×8÷ 4=?900+500=720+90=?53+600=630+300=72÷9+6=60+900=8×9-3=1000-400=790-260=4+5×3= 54÷9=?7×8=29+30=36÷6=32÷4=4×9=35+45=1000-500=49÷7+500=81÷9÷3= 二·在○内填上“<”“>”或“=”。 628○648571○471 796○805980○1001 3894○38499999○10000 6999○70003617○3716 9÷3○9+3260+400○660518-356○20048÷6○48-8 500克○5千克8000克○8千克 6800克○7千克3千克○300克 3×8○56÷723+56○9×9 4×6○3×856○9×7 三·在○内填上“+”“-”“×”或“÷”。 72○8=3○320○15=5○7 35○5=11○436○6=5○6 2○3=30○5232○30=202 456○45=5015○7=42○7

32○4>78○2>12 4○9<7○827○3=3○3 24○8=27○9320○500=820 81○9=45○3633○31=8○8 300克○700克=1千克?60克○28克=88克 500○230=270? 6○8=23○25? 四·排列大小。 1·把下列数按从大到小排列。 (1)3006306036006003 ----------------------------------------- (2)2202202022202022 ------------------------------------------ (3)999克2千克3300克150克 -------------------------------------------- (4)9006600960909060-------------------------------------------- (5)1000克2千克1300克5千克8克7800克88千克 ------------------------------------------------------------------------------------------- ------------------- (6)2·把下列数或算式按从小到大排列。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二次复备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洪水学区数学备课组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3-94页。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 的口算。 2.能根据具体情境,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 列式解答。 教学重点 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 同一幅情景图,观察角度不同,提出的问题也不 同。 教学方法 分析、练习、尝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数学,亲近数学。 36名同学做操

二次复备 1.如果每排9人,可以站几排? 2.如果每列4人,可以站几列? 3 .要想站成方队,每排()人,每列()人。 二、激活巧思维,送你金钥匙。 同学们,冬天来了,辛苦了一年的农民伯伯 把劳动成果收回到自己的家里。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 起去王大爷家的小院里去看看,看看王大爷家今年收 获了哪些果实。(课件播放情境图)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农家小院”从中得到了哪 些信息? 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可以用乘法和除法解决 的问题? 3?小组讨论,把结果记录下来,每小组请一名代 表交流。 4?交流后,整理信息。 (1)今年接了20个南瓜,每筐能装4个南瓜, 需要装几筐? (2 )墙上挂了6串玉米,每串玉米上有8根玉 米, 墙上挂了多少根玉米包? (3)有12只兔子,装在4个笼子里,平均每个 笼子住几只兔子?

二次复备 (4)有54个柿子,每盒装6个,需要几个盒子? (5)青椒高7厘米,黄瓜高35厘米,黄瓜的高度 是青椒的几倍? 5.大家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们能不能把它们解 答出来呢? 6?小组内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7?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8?小结:今天,我们参观了王大爷家的“农家小 院” 同时我们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一些数学问题,那 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乘法或除法解决问 题,希望大家去尝试解决。 三、尝试练习,初显身手。 完成课本第94页第1---2题。要求学生先看清图 意,再提出问题,然后解答。全班集体交流。 四、应用新知,拓展练习。 1?玩足球的有32人,每4人一组。一共分成了 几组? 2.跳绳的同学有7人,每组有4人。跳绳的一共 有几人? 3.小红今年8岁,爷爷今年62岁,明年爷爷的 年龄是小红的几倍?

二年级数学下册脱式计算作业

30-(19+2)(26+28)÷9 34+8×2 === === (3+5)×6 36÷9×6=(88-16)÷8 === === 76+72÷8 (100-63)×8 38-(49-21)=== === (2+7)×8 6×(2+6)3×9×3 === === 4×6+7 20÷4+5 6×8+5 === === (75-18)×7 9×6+4 10+5×4 === === 42÷(1+6)6×(5+4)6+8×4 === === (6+2)×7 (40-28)÷6 (42+30)×2 === === 5×3+9 9×8+30 8×7+30 === === 6×8+6 (66-50)÷2 36÷(2+4) === === 9×8-21 3+4×6 8×4+6 === === 42÷7×6 60-9×4 2×(2+5) === === 72÷(3×3)(42-20)÷2 9×8+51 === === 36+5×7 7÷(10-3)56÷8×7 === === (75-18)×7 9×6+4 24÷4×8 === ===

6×2+7 7×(45÷5)19+9×6 === === (19+2)÷3 (36÷4)+27 32÷4+16 === === 29-4×2 16÷2×7 42÷6×7 === === 8×8+9 (62-30)÷2 36÷(5+4)=== === 9×9-21 3+5×6 8×3+7 === === 56÷7×3 60-9×5 4×(3+5)=== === 72÷(2×4)(44-10)÷2 9×7+14 === === 35+5×6 21÷(10-3)24÷8×7 === === (70-18)×7 9×5+13 24÷3×7 === === 6×3+24 7×(45÷9)18+9×8 === === (22+2)÷3 (36÷9)+52 32÷8+70 === === 29-5×3 16÷4×5 42÷7×9 === === (22+32)÷6 8x(42-36)64-49÷7 === === 27+8x8 54÷17-8 42+(100-48)=== === 4x8+7 40-6x5 40-36÷9 === ===

(完整word版)二年级数学计算题

二年级数学脱式计算姓名: 一、脱式计算 77-46+32 65-38+26 79+19-56 69-(39-23) (2+7)×8 ===== ===== (58-34)÷8 84-27+16= 4+27-16 99+(25-24) 6×(2+6) ===== === = =—————————————————————————————————————————————————— 二、脱式计算 3×9×3 93+23+94 4×6+7 20÷4+5 6×8+5 ===== ===== (75-18)×7 77-76+32 61-38+26 9×6+4 10+5×4 ===== === = = 三、脱式计算 77-76+32 61-38+26 79+19-16 18-36+27 30+(23-29) ===== ===== (73-23-4 93-(39-23) 71-(25-24) 87-27+16 99-46+32 ===== === = = 四、脱式计算 59-36+29 94-29+96 30-(23-29) 93-23+94 71-(25-24) ===== ===== 33-(39-23) 99-(25-24) 99-96+32 69-39+26 87-27+16 ===== === = =

五、脱式计算 99+99-96 6×2+7 7×(45÷5) 19+9×6 16÷2×7 ===== ===== (19+2)÷3 (36÷4)+27 32÷4+16 29-4×2 42÷6×7 ===== === = = ——————————————————————————————————————————————————六、脱式计算 30-(23+29) 3+23+94 93-(39-23) 99-(99-29) 99-36+29 ===== ===== 99-29+96 55-46+22 65-28+26 58+18-56 58-26+25 ==== = === = = 七、脱式计算 84-25+16 4+25-1 82+22+84 68-(28-22) 18-26+25 ===== ===== 88+(25-24) 55-56+22 61-28+26 58+18-16 85-25+16 ===== === = =—————————————————————————————————————————————————— 八、脱式计算 82-(28-22) 51-(25-24) 88-46+22 65-28+26 20+(22-28) ===== ===== 88+88-56 58-26+28 84-28+86 20-(42-28) 52-22-4 ==== = === = =

二年级下册脱式计算题 精心整理

二年级下册脱式计算题精心整理 84-(27+16) 【58-34】÷8 4+(27-16 ) 9×6+4 6×【2+6】 3×(9÷3) 93-( 4×6) (62-38)÷4 4×6+7 20÷4+5 6×8+5 79+19-16 77-76+32 61-38+26 10+5×4 73-(23+4 ) 18-36+27 93-(39-23) 71-【25-24】 87-(27+16 ) 84-(25+16) 4+(25-1) (76-22)÷9 40-(42-28) 25-5×4 88+【25-24】 55-(56-22) 68-(28-22) 58+18-16 85-(25+16 ) 82-(28-22) 76+72÷8 82-22+84 22-(28-22) 88-【25-24】6×【5+4】 88-86+22 【100-93】×8 38-【49-21】 42÷【1+6】 77-(34+32) 63-(38-26 ) 79+19-36 81÷9×6 80-(22+28) 22+(22+36) 82-(28-22) 71-【72-24】 88+【28-15】【42+30】÷8 6×8+6 99-【62-24】 6+8×4 【6+2】×7 【40-28】÷6 72÷【32-24】 5×3+9 9×8+30 8×7+30 93-(39-23) 6×8+6 【66-50】÷2 36÷【2+4】 73-(23+4 ) 38-36+27 84-27+16 99+【25-24】 81÷(39-30) (9+27) ÷6 93-23+94 69-(39-23) 73-23-4 4+27-16 93-89+94 9×(39-23) 30+(33-29) 【66-50】÷2 36÷【2+4】 38-36+27 64+8×2 69-(39-23) 78-(36+27 ) 84-(27+16 ) 72+23-28 80-【19+42】【 21+15】÷9 64+8×2 4+27-16 【39-30】×6 【79-23】÷8 【4+5】×6 8×7-55 81÷9×6 54+9×2 (85-31)+59 【 30+15】÷9 90-2×9 56-1×6 48-24÷3 12÷4+75 64÷(24-16) 7×5+18 6×6+27 23+6×8 【33+49】-68 80-【19+42】 81÷9×7 【35-30】×6 64+4×6 【79-7】÷8 【4+5】×6 81÷9×7 67+7×2 8×8-55 90-5×9 31-3×2 56-4×6 46+4×44×7+46 53-1×9 68+2×82×9+63 6×8-29 6×3+66 80-【19+42】【 21+15】÷9 64+8×2 81÷9×6 81÷9×6 【39-30】×6 【79-23】÷8 54+9×2 【4+5】×6 90-9×9 56-6×6 (85-31)÷9

简便计算的教学设计

《连减的简便计算》导学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39页连减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以及探索、研究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知道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两个数时,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先减第二个减数。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特点,选择灵活、合理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环节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简便计算,下面请大家打开学案纸,看温故互查部分。 师:请同学们以2人小组复述回顾下列内容。要求:组员给组长讲,组长作补充与纠正。(只口述,不写过程) 【温故互查】 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4+45+76 25×7×4

师:同学们刚才合作学习得非常好!会合作的孩子学习效率会更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简便计算。(板书:简便计算) 二、设问导读环节: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39页,一边看书一边思考学案纸上的设问导读内容。不会的可以请教二人小组长。 学生自学课本,师积极旁观反馈问题。 【设问导读】 1、例1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2、我们可以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3、我们也可以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4、我们还可以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5、比较上面几种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师:刚才同学们自学得非常认真,自学完的请做自学检测部分的题,要求直接做在学案纸上,做完后坐正。 (在这一过程中,要请三种不同答案的学生上台板演)三、自学检测环节: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一说自学检测的第一题。(学生汇报自学检测第一题内容) 【自学检测】 1、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89-32-68=189-(□○□) 267-52-48=267○(52○□)

二年级下册计算题

二年级下册计算题(1) 用竖式计算: 20÷6= 34÷4= 30÷7= 26÷3= 42÷8= 50÷7= 43÷6= 88÷9= 60÷8= 52÷8= 46÷9= 40÷7= 432-285= 167+464= 502-136= 246+584= 800-272= 373+128= 237+468= 610-423=

365+448= 563+279= 435+378= 571-289= 二年级下册计算题(2) 用竖式计算: 44÷5= 34÷7= 53÷9= 87÷9= 28÷3= 24÷6= 37÷8= 55÷7= 44÷5= 43÷8= 64÷8= 47÷9= 247+463= 505-358= 268-134= 247+656= 500-308= 452+178= 415-338= 625+285=

912-485= 237+468= 610-423= 365+448= 二年级下册计算题(3)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239+157-245 902-135-287 602-(533-456)(267-237)÷4 100-22-35 8×(152-145) 712-415+129 69+237+188 822-(155+348) 7×3+5 50-4×5 7+6×2

4+24÷8 5-8÷4 72÷8-3 36+81÷9 45+8×4 80-6×8 二年级下册计算题(4) 递等式计算: 23+5×8 2×6+37 90-3×9 8×7-34 56-2×6 44+4×7 90-54÷6 32÷4+15 40+2×6 42+40÷5 80-7×9 12-35÷7 38+4÷4 26+36-14 36÷4-7

最新二年级下学期数学脱式计算题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脱式计算题 (2+7)×8 84-(27+16) (58-34)÷8 4+(27-16 ) 99+(25-24) 6×(2+6) 3×(9÷3) 93-( 4×6) 85-8×7 4×6+7 20÷4+5 6×8+5 77-76+32 61-38+26 10+5×4 9×6+4 77-5×4 (62-38)÷4 第一堆有17颗草莓,第二堆有15颗草莓,把它们装在4个盘子里.平均每个盘 子里装几个草莓?

79+19-16 18-36+27 73-(23+4 ) 93-(39-23) 71-(25-24) 87-(27+16 ) 84-(25+16) 4+(25-1) (76-22)÷9 25-5×4 88+(25-24) 55-(56-22) 61-(28+26) 68-(28-22) 40-(42-28) 58+18-16 85-(25+16 ) 82-(28-22) 82-22+84 22-(28-22) 88-(25-24) 小聪去超市买薯条,每袋2元,买6袋.如果小聪给营业员20元,应找回

多少元? 88-86+22 6×(5+4) 76+72÷8 (100-93)×8 38-(49-21) 42÷(1+6) 77-(34+32) 63-(38-26 ) 79+19-36 80-(22+28) 22+(22+36) 82-(28-22) 88+(28-15)(42+30)÷8 6×8+6 6+8×4 (6+2)×7 (40-28)÷6 5×3+9 9×8+30 8×7+30

小华看一本82页的《童话故事》,已经看了26页.剩下的每天看7页,还要几天才能看完? 6×8+6 (66-50)÷2 36÷(2+4) 38-36+27 84-27+16 99+(25-24) (9+27) ÷6 93-23+94 69-(39-23) 4+27-16 93-89+94 9×(39-23) 73-(23+4 ) 93-(39-23) 72÷(32-24)99-(62-24)71-(72-24)81÷9×6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集-二年级下册计算题题

二年级下册计算题集 (1) 4×8÷4 (2) 75-18+36 (3) 26+2×8 (4) 15+28÷7 (5) 63÷9+27 (6) 9×4+6 (7) 9×2÷3 (8) 24÷8×9 (9) 4×9÷6 (10) 40÷8×5 (11) 4÷4×9 (12)(32-28)×3 (13) 5×7+34 (14) 96-35-29 (15) 6×7-8 (16)27÷9×3 (17) 27÷3×5 (18) 9÷9×9 (19) 3×8÷3 (20) 4×5÷5 (21) (22 -18)×7 (22) 35÷(2×3) (23) 8 + 8 ×4 (24) 6 ×7 - 24 (25) 18+12÷4(26) 72÷9÷3 (27) 64÷(60 - 52)(28) 60-48÷8

(29) 50-(28+12) (30) 4×9÷6 (31) 72÷8×7 (32) 8+6÷3 (33) 15-10÷5 (34) 45-63÷7 (35)(32+40)÷9 (36) 8×(90-85) (37) 47+6×5 (38) 28+4×7(39)75 +(40) 40÷8×6 (41) 24÷(2×2) (42)36-28+19 (43) +50 (44) 74–27+34 (45) 24÷8×6 (46) 48–18÷6 (47)17+18)÷5 (48) 49÷7×6 (49)32÷8-2 (50) 3+9÷3 (51) 4+2×2 (52) 48÷(2×3)(53) 14+49÷7 (54) 85-(36+19)(55)25-(36-18) (56) 4×9÷6 (57) 72÷9×2 (58)54÷(24÷4) (59)63÷9×6 (60) 58-27÷3

新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两首之《村居》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干些什么?清朝诗人高鼎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目睹了儿童放学归,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人留下了一首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板题,生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1)“醉”是平舌音。 (2)“烟”韵母是前鼻韵母。

(3)“童”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认记(立+里)。 (4)“散”是平舌音;偏旁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 (5)“忙”书空;扩词;用“急忙”说话。 3.自读古诗,然后谈一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 点拨:(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演示课件或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听xx同学朗诵这首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指名配乐朗诵) 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7.练习背诵课文。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醉、烟、童、散、忙”。 2.连词认读生字。 3.观察“忙”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指导、示范书写“忙”字。 5.学生描红、临摹。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除了《春晓》《村居》以外,还写了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也可以出示教师摘抄的诗句,让学生读一读。如: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1、古诗两首之《咏柳》 教学目的:

二年级下册脱式计算.doc

1、脱式计算 77-46+3263÷7+2679+19-56 (58-34 )÷ 884-27+16 2、列竖式计算 93+23+9469+39-2999+25-24 993+8-2561000-8+59 1、脱式计算 3 ×9÷3 4 ×6+7 20 ÷4+ 5 6×8+5(75-26)÷ 7 2、列竖式计算 100-6 +46999+165-206707-76+32 601-38+216108-36+27

1、脱式计算 87-29+1630+(63-29)73-23-4 93-(39-23)71-(25-24) 2、列竖式计算 909-46+32605-309+26199+99-56 59-36+2994-29+96 1、脱式计算 30-(48-29)93-23+94(19+2)÷3 99- (25-24 )7×(45÷5) 2、列竖式计算 69-39+2699+99-96300-5+106 568+129-109135+269 -136

1、脱式计算 (36÷4)+ 2732÷4+1629-4×2 16÷2×742÷6×7 2、列竖式计算 99-36+2999-29+9630-23+29 3+23+9493-39-23 1、脱式计算 99- (99-29 )55-46+2265-28+26 58+18-5658-26+25 2、列竖式计算 84-25+164+25-1682+22+84 608-208-22515-156+219

精品文档 1、脱式计算 61-28+2658+18-1618-26+25 85-25+1620+(22-28) 2、列竖式计算 52-23-4821-218-229501-125-214 808-460+212650-28+296 1、脱式计算 88+88-56 58-26+28 84-28+86 20-(28-22) 82-22+84 2、列竖式计算 202-28-29 88-25-24 818-86+29 616-28+26818-26+128

《简便计算》教案

《简便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 2.能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具体探索过程中,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关系,并解决实际问题。 2.在探索学习简便计算的过程中,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验证归纳等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器、电脑、使用“学乐师生” 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前面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律? 师:能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生1:加法、乘法结合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 生2: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21教育网 (a×b)×c=a× (b×c) 生3:加法、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 + b = b + a 生4: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设计意图]以引入对旧知识的复习,增强了复习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谈话:同学们对运算律掌握得真不错! 当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出可以进行简便运算时,教师导入新课学习: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https://www.doczj.com/doc/3213257438.html,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乘法运算律应用广泛,在学习运用加法运算律能使计算简便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的想到乘法运算律是不是也可以使计算简便?然后教师直接到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21·cn·jy·com 2.同学们,听说花果山上要举行计算比赛?你想不想参加比赛?好!我么一起去看一看。 出示情境图 比较算式,你估计哪只猴子算的快? 为什么?试一试?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计算题

一、口算。 670-600= 670-60= 730+500= 730-500= 1800+200= 1800-200= 48+6= 360-80= 570+60= 400-30= 1500+70= 3200-800= 2500+3000= 50-16= 61-4= 63+52= 380-250= 460+70= 500+230= 700-190= 1000-800= 670+300= 530+600= 256+80= 750-250= 960-804= 10000-998= 640-180= 460-80= 350+120= 720-650= 30+58= 二、竖式计算。 418 517 419 420 2 48 745 942 440 8 748 835 632 854 434 725 744 6 648 924 553 535 9 631 317 215 312 616 942 854 745 8 932 440 517 780 549 652 870 35 928 340 三、竖式计算。 9÷4= 21÷5= 14÷3= 19÷6= 20÷6= 34÷4= 30÷7= 26÷3= 42÷8= 50÷7= 43÷6= 88÷9= 47÷9= 32÷7= 41÷8= 42÷6= 27÷4= 37÷5= 40÷7= 52÷8= 46÷9= 60÷8= 51÷6= 65÷9= 33÷7= 59÷9= 34÷6= 46÷7= 53÷8= 66÷9= 23÷4= 55÷6= 36÷7= 49÷9= 49÷5= 37÷4= 56÷6= 45÷7= 34÷8= 58÷9= 65÷7= 39÷6= 47÷9= 32÷7= 41÷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