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之脏象口诀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天干配人体脏腑及部位歌诀
天干配人体脏腑及部位歌诀
按照中医理论,五行和五脏六腑的对应关系是: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
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
壬:膀胱、三焦癸:肾、心包络
其中,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为六腑,性属阳,所以都配阳干;
肝、心、脾、肺、肾为五脏,心包络则附于心系,性属阴,所以都配阴干。
歌曰: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是大肠辛属肺,壬系膀胱癸肾藏,
三焦变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又曰:
甲头乙项丙肩求,丁心戊肋己属腹。
庚是脐轮辛为股,壬胫癸足一身覆。
脏象:即内脏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及相通应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人体内脏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五脏的共同功能是化气和储藏精气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奇恒之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贮藏精气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是以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第一节五脏一、心—君主之官,五行属火,阳中之太阳①,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阴中之少阴,肝为阴中之少阳,脾为阴中之至阴,肾为阴中之太阴。
肺为阴中之少阴)系统联系: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液为汗,在志为喜。
与小肠相表里。
(一)心的主要生理1、主血脉心推动血液运行的功能「又说心生血」心血充足,表现为面红润光泽、舌淡红荣润、脉和缓有力、心胸畅达无而无不适之感心血不足,表现为面色无华、舌质淡白、脉象细弱无力、心胸动悸心气不足,面色晦暗、唇色青紫、脉象滞涩、心胸憋闷刺痛临床上常从面色、舌色、脉象和心胸部感觉等方面来观察心推动血液运行功能正常与否2、主藏神心脏具有主管生命和精神活动的功能「心主神明」以心血为基础,血是神的物质基础表现:心脏主宰人体脏腑组织的一切生理活动;心脏主宰人体的心理活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情感活动心神失养:神志不宁、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精神萎靡、反映迟钝血热扰心(高烧):神昏、谵语、狂躁不安,(二)心的系统联系中医“五体”:筋、脉、肉、皮、骨五“华”:爪、面、唇、毛、发九窍:眼、耳、口、鼻、舌、下窍二阴②1、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心功能可以从面部的色泽变化显露出来2、心开窍于舌:心的气血通过经脉的流注而上通于舌3、心在液为汗:汗为津液所化生,血与津液又同出一源,为水谷精气所化生,4、心在志为喜:喜伤心二、肺——华盖之称,易被外邪侵害,不耐寒热又称为娇脏,主管呼吸,助心行血,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一)肺的主要生理1、主宣发肃降:宣发—宣布、发散,向上、向外体现在:①排除浊气,完成气体交换②将脾上输于肺的精液水谷精微布散全身③宣发卫气于体表抵御外邪④步散血液于全身肃降—清肃、下降,向下、向内。
五脏六腑表里关系口诀?
1.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
在五行属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心与小肠为表里。
2.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3.脾: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
生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
4.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
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生理功能:①生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5.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六腑
1.胆: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胃: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3.小肠;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小腹主液
4.大肠: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5.膀胱: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6.三焦:生理功能:通行元气,总司气机和气化,为水液运行的道路。
五脏六腑诊断顺口溜1. 心是君主官,跳动不停闲。
你想想,要是心不跳了那可不得了!就像汽车没了发动机,例子就是心跳异常人就会难受呀。
2. 肝像大将军,解毒它最行。
哎呀,肝脏要是不好了,那身体不就乱套啦?就像军队没了将军指挥一样。
比如喝酒多了伤肝,身体就会出问题。
3. 脾是后勤官,运化不能慢。
你说,要是脾不好,营养咋吸收呢?就如同后勤保障不到位呀。
像有些人消化不好,可能就是脾出问题啦。
4. 肺主气之官,呼吸不能断。
这肺要是有毛病,人还能好好喘气吗?就像没了风箱的炉灶。
比如感冒咳嗽严重时,肺就会不舒服。
5. 肾是藏精处,精力它来护。
难道肾不重要吗?就像电池对于电器一样关键呀。
像有的人没精神,可能就和肾有关系呢。
6. 胆是中正官,决断不能乱。
你想想,没了胆的决断,那可咋整?好比没了方向的船只。
像有些人胆子小,会不会和胆有关系呢?7. 胃是大粮仓,食物它来装。
这胃要是不舒服,还能吃得下饭吗?就像仓库出问题没法存粮。
比如胃痛的时候,可难受啦。
8. 小肠分清浊,吸收要尽责。
要是小肠不干活了,那营养和废物咋分开呀?就像筛子坏了一样。
像有些人营养不良,可能小肠没做好工作呢。
9. 大肠传糟粕,便秘就糟糕。
哎呀,大肠要是不顺畅,那多难受呀!就像管道堵塞了一样。
比如几天不排便,那肯定有问题啦。
10. 三焦通水道,运行要协调。
你说,三焦要是不正常,水液咋循环呢?如同道路不通畅。
像有些人水肿,可能就是三焦的问题呀。
我觉得这些顺口溜简单易懂又好记,对于了解五脏六腑的功能很有帮助呢!。
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记忆口诀五脏六腑,或称“五脏六腑经络”,是中医学中深奥的一个系统,也是中国医学古老的理论体系。
它根据脏腑之间的功能关系,以及血液、气血、津液的循环而形成的。
“五脏六腑”学说体系,它在认识脏腑功能规律,探讨疾病发病机制,指导诊断治疗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五脏乃脏腑之根,是指心、肝、脾、肺、肾五器官,它们与“四象”相结合,合称“九窍”,它们负责生命活动和体质调节,“五脏”有“承天而行”之功,是内环境的维护者。
六腑是人体六大体液系统,包括胆、胃、肠、膀胱、脾胃、心包六脏,它们与心、肝、脾、肺、肾相配合,负责病毒的清除,可以维持和改善体内循环状态,是体内环境的改善者。
五脏六腑生理功能口诀如下:心乃血脉之源,元气运行全身;肝能毒净血洁,慢性病多起源;脾与肺相辅相成,对气血影响深;肾保持阴阳平衡,定藏精气遗传;胆负责消化释放,胃给营养细胞;膀胱水道收进出,调节水分运行节;肠囊性腔器蠕动,清除病毒便排除;脾胃止渴定欲望,思维功能行全身;心包护周内环境,疾病进入隔绝挡。
五脏六腑功能是主要决定人体健康与否的关键。
“五脏六腑”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各脏腑功能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完成,而五脏六腑功能失常、紊乱就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异常,从而引起器官疾病。
科学饮食对五脏六腑起着重要作用。
饮食营养丰富、清淡有节,有益于脏腑正常功能及血液循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肉类、豆类谷类;少吃油腻食物、淀粉食物;适量喝水;少食多搓,不吃热乎乎的食物,这些都有助于脏腑正常运行。
此外,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生活习惯和精神健康,少熬夜,保持心态平和,不过度劳累,多锻炼,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调节精神,从而保证五脏六腑的调节与平衡体温。
学习中医学知识,了解五脏六腑的作用,是正确把握健康的基本前提。
比如及时规律的进行体温检查,观察脉搏,关注它们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现象,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补充营养,保护和改善脏腑功能,就能够维护和改善脏腑功能,从而增强人体免疫力,达到更好的健康目标。
中医面诊脏腑分区口诀
中医面诊分区及脏腑对应口诀:
眉宇中分肝为外:眉梢有斑者,肝有病。
胸乳显现两眼间:眼角发青者,患乳腺疾病。
肺主皮毛窍于鼻:酒糟鼻,毛孔粗大者肺有病。
内侧心脑肺相连:如两眉中间有竖道者肺有病,横道竖道相连者心有病。
鼻准主脾鼻翼胃:如鼻头发红有坑毛孔粗大者脾有病;鼻翼鼻唇沟发红者胃有病。
脾主肌肢白唇边:唇有白道,肌肉无弹性者脾有病。
肝主筋脉华在爪:肝不好者指甲有竖纹,手脚抽筋。
舌上为肾中为心:舌根部为肾区,黑者有肾病;舌中部为心区。
心窍于舌华在面:舌有裂缝、脸红有血丝者心脏有病。
鼻梁中肝两侧胆:鼻梁中间有斑者肝有病;两侧有斑者胆有病。
肝脏开窍于双眼:肝不好者眼干涩,视物不清。
唇口对应生殖器:唇上有斑或有皱生殖器有病。
人中膀胱相关联:人中有斑或痣,男有膀胱瘤,女有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
大肠本在颧骨外:颧骨外发黑发红者大肠有病。
小肠颧内即可见:颧骨内侧发黑或眼袋早现者多小肠有病。
开窍于耳肾脉通:肾不好者耳聋耳鸣。
其华在发可直观:肾不好者脱发、白发水星地阁是肾区:下巴壳或耳发黑、有斑者多有肾病。
主骨生髓非等闲:肾不好者腰痛、腿沉、记忆力差、牙不好,性功能弱。
來源:99健康微站。
十二地支对应人体内脏部位口诀及详解
口诀:子为膀胱丑脾乡;寅胆卯肝指两方。
辰土属脾巳下肛;午火心血未胃长。
申为大肠酉小肠;戊土命门亥肾藏。
若依些法断健康,华佗扁鹊也赞扬!
为了让大家了解更详细,详解如下,供广大爱好者参考学习:
子:会阴、耳、腰、液、溺
丑:肚、腹、脾、肌、肉
寅:臂、肢、胆、筋、脉、发、毛、风门穴
卯:肝、胸、目、手、爪、筋
辰:背、胸、项、肩、皮肤
巳:面、牙齿、心胞络、三焦、咽喉
午:心腹、小肠、目、舌、神气
未:脾、胸、胃、腹、口、唇、齿
申:声咳、肺、大肠、筋骨、经络、音声
酉:肺、鼻、皮毛、声
戌:命门、胸、筋、臀、腿、膝、足
亥:肾、头、阴囊、髓、精。
1.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
在五行属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心与小肠为表里。
2.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3.脾: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
生理功能:①主运化;
②主升清;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
4.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
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生理功能:①生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5.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六腑
1.胆: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胃: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3.小肠;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小腹主液
4.大肠: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5.膀胱: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6.三焦:生理功能:通行元气,总司气机和气化,为水液运行的道路。
脏腑辨证歌诀1《肝气郁结》肝气郁结疏肝散,抑郁胸闷太息短,胁肋胀刺两相兼,急躁易怒病在肝,经期不调乳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
2《肝血虚证》肝血虚证见雀目,头晕眼涩肢麻木,胁肋隐痛面无华,手足震颤难持物,行则肢摇立不稳,视物昏花足难步,甲枯舌淡脉弦细,草枣木瓜加四物。
3《肝阴虚证》肝阴虚证一贯煎,视物模糊两眼干,胁痛潮热或低热,盗汗唇燥口苦烦,舌红少津尿黄赤,便结咽干细数弦。
4《肝胆湿热》湿热之邪在肝胆,身目俱黄腹胀满,口苦胁痛带下黄,尿道灼痛尿黄短,纳呆舌腻脉数弦,龙胆茵陈用之痊。
5《肝火上炎》肝火上炎面目红,口苦咽干耳鸣聋,头痛眩晕烦易怒,胁肋灼痛耳流脓,舌红苔黄脉弦数,泻肝龙荟用之雄。
6《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头晕眩,耳聋耳鸣口咽干,失眠健忘肢麻震,目涩舌红脉急弦,麻震天麻钩藤饮,晕眩杞菊地黄丸。
7《肝风内动总歌》肝风内动分四种,肝阳热血阴虚风,眩晕欲仆兼抽搐,手足震颤为特征。
(1)肝阳化风:眩晕欲仆头胀痛,语謇肢颤头摇动,手足麻木履不正,卒然倒地人不醒,舌红白腻弦有力,镇肝熄风便有功。
(2)热极生风:热极生风手足抽,颈项强直目上勾,角弓反张牙关紧,高热神昏躁狂求,弦数有力舌红绛,羚羊安宫可解忧。
(3)血虚生风:血虚生风肢体麻,手足震颤面无华,眩晕耳鸣肉瞬动,肝血亏虚不荣甲,舌淡苔白脉弦细,阿胶鸡子最容恰。
(4)阴虚生风:阴虚生风两病源,外感热病阴液干,内伤久病肝阴虚,筋脉失养病势缓,外感卫气营血辨,内伤肝阴虚内观8《胆郁痰扰证》胆郁痰扰卧不宁,痰热乘胆是病情,失眠眩晕且惊悸,口苦呕恶兼耳鸣,胸胁胀痛苔黄腻,黄连温胆最有灵。
(脉弦滑略数)9《胆热壅滞证》大柴胡汤胆热壅,往来寒热便不通,尿黄口苦呕不止,两胁拘急并且疼,舌红苔黄脉弦数,少阳发热此方宗。
10《肝胆虚烦不寐》肝胆虚烦难入睡,视物昏花气力亏,易惊多梦口干苦,总由肝阴血气亏,舌淡苔白弦细数,酸枣仁汤可入寐。
11《寒滞肝脉》寒滞肝脉见寒疝,少腹冷痛牵睾丸,阴囊收缩得热缓,晄白唇青形肢寒,舌苔白滑脉迟弦,当归四逆暖肝煎。
脏腑辨证歌诀1《肝气郁结》肝气郁结疏肝散,抑郁胸闷太息短,胁肋胀刺两相兼,急躁易怒病在肝,经期不调乳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
2《肝血虚证》肝血虚证见雀目,头晕眼涩肢麻木,胁肋隐痛面无华,手足震颤难持物,行则肢摇立不稳,视物昏花足难步,甲枯舌淡脉弦细,草枣木瓜加四物。
3《肝阴虚证》肝阴虚证一贯煎,视物模糊两眼干,胁痛潮热或低热,盗汗唇燥口苦烦,舌红少津尿黄赤,便结咽干细数弦。
4《肝胆湿热》湿热之邪在肝胆,身目俱黄腹胀满,口苦胁痛带下黄,尿道灼痛尿黄短,纳呆舌腻脉数弦,龙胆茵陈用之痊。
5《肝火上炎》肝火上炎面目红,口苦咽干耳鸣聋,头痛眩晕烦易怒,胁肋灼痛耳流脓,舌红苔黄脉弦数,泻肝龙荟用之雄。
6《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头晕眩,耳聋耳鸣口咽干,失眠健忘肢麻震,目涩舌红脉急弦,麻震天麻钩藤饮,晕眩杞菊地黄丸。
7《肝风内动总歌》肝风内动分四种,肝阳热血阴虚风,眩晕欲仆兼抽搐,手足震颤为特征。
(1)肝阳化风:眩晕欲仆头胀痛,语謇肢颤头摇动,手足麻木履不正,卒然倒地人不醒,舌红白腻弦有力,镇肝熄风便有功。
(2)热极生风:热极生风手足抽,颈项强直目上勾,角弓反张牙关紧,高热神昏躁狂求,弦数有力舌红绛,羚羊安宫可解忧。
(3)血虚生风:血虚生风肢体麻,手足震颤面无华,眩晕耳鸣肉瞬动,肝血亏虚不荣甲,舌淡苔白脉弦细,阿胶鸡子最容恰。
(4)阴虚生风:阴虚生风两病源,外感热病阴液干,内伤久病肝阴虚,筋脉失养病势缓,外感卫气营血辨,内伤肝阴虚内观8《胆郁痰扰证》胆郁痰扰卧不宁,痰热乘胆是病情,失眠眩晕且惊悸,口苦呕恶兼耳鸣,胸胁胀痛苔黄腻,黄连温胆最有灵。
(脉弦滑略数)9《胆热壅滞证》大柴胡汤胆热壅,往来寒热便不通,尿黄口苦呕不止,两胁拘急并且疼,舌红苔黄脉弦数,少阳发热此方宗。
10《肝胆虚烦不寐》肝胆虚烦难入睡,视物昏花气力亏,易惊多梦口干苦,总由肝阴血气亏,舌淡苔白弦细数,酸枣仁汤可入寐。
11《寒滞肝脉》寒滞肝脉见寒疝,少腹冷痛牵睾丸,阴囊收缩得热缓,晄白唇青形肢寒,舌苔白滑脉迟弦,当归四逆暖肝煎。
中医基础口诀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十个适用于小学生的中医基础口诀:1. 《认识中药口诀》一味中药作用单,两味中药协同干。
三味中药配合妙,四味五味功效全。
草药根茎叶花果,矿物金石与壳甲。
动物虫类与兽骨,分辨清晰不眼花。
好比花草能清热,矿石重镇能安神。
动物入药多滋补,了解特性把病拿。
2. 《中医脉象口诀》一脉轻取要知晓,二脉重按仔细瞧。
三脉快慢需分辨,四脉力度把握好。
浮脉如同水上漂,沉脉好似石沉礁。
迟脉缓慢数脉急,弦脉紧绷像弓弦。
滑脉流利如珠走,涩脉艰涩似刀刮。
脉象变化藏秘密,学会诊断身体佳。
3. 《穴位记忆口诀》一处穴位一份功,二处穴位气血通。
三处穴位精神爽,四处穴位病痛松。
合谷穴在虎口边,缓解疼痛它领先。
足三里在小腿外,调理脾胃笑颜开。
涌泉穴在足底中,养肾保健有奇功。
找准穴位轻轻按,健康常伴乐无穷。
4. 《中医养生口诀》一日三餐要均衡,二季穿衣随气温。
三时作息要规律,四季锻炼常健身。
早睡早起精神足,晚睡熬夜伤身体。
吃饭细嚼又慢咽,暴饮暴食胃遭罪。
心情舒畅少烦恼,压力过大易生病。
养生之道心中记,茁壮成长最开心。
5. 《中药炮制口诀》一选药材要新鲜,二净杂质除根源。
三切形状按需要,四炮方法各有招。
炒黄炒焦火候控,煅制煨制别烧焦。
酒炙醋炙增疗效,蜜炙润肺味道好。
炮制虽繁不能省,药效提升病赶跑。
6. 《中医诊断口诀》一望神色看精神,二观面色分阴晴。
三察舌苔和舌质,四闻声音与气息。
五问症状和病史,六切脉象定详情。
头疼发热别慌张,咳嗽腹泻细查明。
中医诊断有妙法,找准病因身安宁。
7. 《经络运行口诀》一经经络一线牵,二经交接循环连。
三经气血不停流,四经沟通脏腑间。
手太阴经走肺旁,手阳明经到大肠。
足阳明经胃经忙,足太阴经脾护航。
经络运行有规律,熟知身体更健康。
8. 《中药性味口诀》一味中药一性味,二种口感要体会。
三寒四热分清楚,五温六凉不混淆。
苦寒能把火来清,辛温发散外邪驱。
甘补缓和酸收敛,咸软下走淡渗利。
了解性味用对药,治病救人效果奇。
中医基础理论之脏象口诀
脏象
五脏生理功能
君主之官---心
心主血脉华在面,藏神窍舌液为汁,在志为喜膜包络,卫外护心邪不犯
相傅之官---肺
肺的生理气呼吸,宣发肃降外合皮,通调水道志为忧,在液为涕开窍鼻
仓廪之官---脾
脾的生理运化升,统血益气至思清,肌肉四肢开窍口,恶湿涎液华唇丰
将军之官---肝
肝位胁下主疏泄,藏血条达性刚烈,志怒主筋华在爪,开窍于目泪为液
作强之官---肾
肾主藏精纳气水,主骨生髓发华美,在志为恐液为唾,开窍二阴上在耳
六腑生理功能
胆
胆附于肝藏精汗,中精之府肝气余,注于肠中助消气,发黄口苦胆外溢,决断勇怯关情志,胆虚惊悸梦多奇
胃
胃主受纳与腐熟,后天之本同脾土,喜润恶燥将为顺,胃气为根存亡主
小肠
小肠幽阑二门间,泌别清浊受盛官,化物精微传糟粕,主液膀胱大肠先
大肠
大肠上端阑门分,传导糟粕吸水精,传导变化糟粕出,泻痢闭结寒热因
膀胱
膀胱位于下腹量,川都之官津液藏,气化能出排尿液,闭癃频遗尿失常
三焦
三焦孤府膜络称,主持诸气气机灵,上中下焦雾沤渎,决渎之官水道行。
中医基础知识记忆口诀学习中医,我们首先要记忆的是中医的相关基础知识,这也是学习中医的关键。
那我们怎么去记忆呢?下面由店铺给你带来关于中医基础知识记忆口诀,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医基础知识记忆口诀口诀1牢记中医“四、五、六、七、八”:“四”:中医的四诊,望、闻、问、切;中药药性四气指寒、热、温、凉。
“五”:中医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脏为心、肝、脾、肺、肾;中药药性的五味,辛、甘、酸、苦、咸。
“六”:六腑为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热。
“七”: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八”:八纲是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辨证的纲领;中医治疗八法指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注:(1)五脏之脏多指实质性脏器,六腑之腑多指空腔脏器,注意五脏与六腑的表里关系;(2)六种气候表现,如果发生太过或不及,而当人体正气不足时就有可能成为致病因素。
这种能使人致病的反常气候叫做六淫。
风为阳邪。
(3)中药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口诀21. 脾主运化的功能分为两个方面:一为运化精微,一为运化水液。
2. 脾统血的机理,主要是脾气的固摄作用。
3. 宗气是人体气的一部分,它是依靠脾运化的水谷之精气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生成,通过心脉而布散到全身。
4. 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②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排泄;③调畅情志活动;④通调排精与排卵。
5. 肝藏血的生理意义,有涵养肝气、调节血量、濡养肝及筋目、为经血之源及防止出血等五方面。
6. 肝为刚脏:指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
7. 肝主升发:指肝具有升腾一身阳气,调畅气机的作用。
由于肝气有主升发之特性,故其病机以升泄太过为多见,多表现为肝阳上亢或肝气上逆等病理变化。
故又有“肝气肝阳常有余”之说。
8. 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源,故说“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
中医基础知识记忆口诀中医基础知识记忆口诀口诀1牢记中医〝四、五、六、七、八〞:〝四〞:中医的四诊,望、闻、问、切;中药药性四气指寒、热、温、凉。
〝五〞:中医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脏为心、肝、脾、肺、肾;中药药性的五味,辛、甘、酸、苦、咸。
〝六〞:六腑为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热。
〝七〞: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八〞:八纲是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辨证的纲领;中医治疗八法指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注:(1)五脏之脏多指实质性脏器,六腑之腑多指空腔脏器,留意五脏与六腑的表里关系;(2)六种气候表现,假设发作太过或不及,而当人体邪气缺乏时就有能够成为致病要素。
这种能使人致病的失常气候叫做六淫。
风为阳邪。
(3)中药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口诀21. 脾主运化的功用分为两个方面:一为运化精微,一为运化水液。
2. 脾统血的机理,主要是脾气的固摄作用。
3. 宗气是人体气的一局部,它是依托脾运化的水谷之精气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生成,经过心脉而布散到全身。
4. 肝的疏泄功用,主要表如今以下四个方面:①促进血液运转和津液代谢;②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排泄;③调畅情志活动;④通调排精与排卵。
5. 肝藏血的生理意义,有修养肝气、调理血量、濡养肝及筋目、为经血之源及防止出血等五方面。
6. 肝为刚脏:指肝气主升自动,具有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
7. 肝主升发:指肝具有升腾一身阳气,调畅气机的作用。
由于肝气有主升发之特性,故其病机以升泄太过为多见,多表现为肝阳上亢或肝气上逆等病理变化。
故又有〝肝气肝阳常缺乏〞之说。
8. 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源,故说〝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
肾阳充盛,肾阴充足,脏腑形体官窍生理功用正常,脏腑气化才干得以正常发扬。
9. 肾主水,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理全身水液代谢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