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节肢动物学
- 格式:ppt
- 大小:6.19 MB
- 文档页数:91
第四篇医学节肢动物第十八章概论医学节肢动物(medical arthropod)是指与医学有关即危害人畜健康的节肢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学(medical arthropodology)是研究节肢动物的形态、分类、生活史、生态、地理分布、与传病的关系及防制措施的科学。
由于昆虫纲在节肢动物中占绝大多数,所以通常称为医学昆虫学(medical entomology)。
它是人体寄生虫学、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它本身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门(占已知的一百多万种动物中的87%左右)。
除自生生活外,也有少数寄生种类。
它们都具有下列主要特征:1.虫体左右对称:躯体和附肢(如足、触角、触须等)即是分节,又是对称结构。
2.体表骨骼化,由几丁质及醌单宁蛋白质(quinone tanned protein)组成的表皮,亦称外骨骼。
外骨骼与肌肉相连,可作敏捷的动作。
3.循环系统开放式,体腔称为血腔,含有无色,或不同颜色的血淋巴。
4.发育过程中大都有蜕皮(ecdysis)和变态(metamorphosis)现象。
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危害人体健康的节肢动物分属以下5个纲。
1.蛛形纲(Arachnida)虫体分头胸和腹两部或头胸腹愈合成躯体,有足4对,无触角。
能传播疾病或引起疾病的有硬蜱、软蜱、恙螨、疥螨、蠕形螨、尘螨、粉螨,能毒害人体的有蜘蛛和蝎子等。
2.昆虫纲(Inasecta)虫体分头、胸、腹3部。
头部有触角1对,胸部有足3对。
能传播疾病或引起疾病的有蚊、蝇、白蛉、蠓、蚋、虻、蚤、虱、臭虫、蟑螂、锥蝽、桑毛虫、松毛虫、毒隐翅虫等。
3.甲壳纲(Crustacea)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有触角2对,步足5对,大多数种类水生,有些是蠕虫的中间宿主。
例如淡水蟹或蝲蛄是并殖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淡水桡足类(copepods)中的剑水蚤(Cyclops)、镖水蚤(Diaptomus)是阔节裂头绦虫、曼氏迭宫绦虫、棘颚口线虫及麦地那龙线虫(Dracunculus medinensis)等的中间宿主。
医学节肢动物学名词解释
医学节肢动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的生物学、生态学、形态学、分类学、习性学、毒理学以及与医学有关的问题的学科。
它是一门涉及医学、生物学、昆虫学、动物学、寄生虫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是一类身体分节、附肢也分节的动物,包括昆虫纲、蛛形纲、多足纲和甲壳纲。
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主要有昆虫纲中的蚊、白蛉、蝇、蚤、虱、臭虫、蜚蠊、蟑螂等,蛛形纲中的蜱、螨等,多足纲中的蜈蚣、马陆等,甲壳纲中的虾、蟹等。
医学节肢动物学的研究范围包括节肢动物的生物学、生态学、形态学、分类学、习性学、毒理学以及与医学有关的问题,如节肢动物的分布与密度、生态与环境因素对节肢动物的影响、节肢动物的化学防御机制、节肢动物对人类的攻击行为等。
该学科的研究成果对预防和控制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节肢动物第四篇医学节肢动物第⼗四章概论第⼀节概念节肢动物是⽆脊椎动物的重要门类,其种类繁多,全世界已记录的节肢动物约占动物种类总数的87%。
节肢动物分布⼴泛,⼏乎有⽣物存在的⽣境都有节肢动物的存在,甚⾄有些种类是寄⽣⼈体及其它动物的寄⽣⾍。
节肢动物重要特征包括:⾍体两侧对称,⾝体及对称分布的附肢均分节,因此称节肢动物;具有由⼏丁质及醌单宁蛋⽩(quinone tanned protein)组成的坚硬的外⾻骼(exoskeleton);循环系统开放式,整个循环系统的主体称为⾎腔,内含⾎淋巴;发育史⼤多经历蜕⽪(ecdysis, molt)和变态(metamorphosis)。
节肢动物中有些种类通过刺螫、寄⽣和传播病原⽣物体等⽅式危害⼈类健康,这类具有医学重要性的节肢动物称为医学节肢动物(medical arthropod)。
医学节肢动物学(medical arthropodology)是研究医学节肢动物形态、分类、⽣活史、⽣态、地理分布、致病或传播规律以及对这些节肢动物防制⽅法的科学。
由于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绝⼤多数为昆⾍纲的种类,医学节肢动物学的发展早期是由研究医学昆⾍开始,因此医学节肢动物学通常⼜称为医学昆⾍学(medical entomology)。
医学节肢动物学是⼈体寄⽣⾍学、传染病学、流⾏病学及公共卫⽣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是⼀门独⽴的学科。
医学节肢动物的主要意义在于传播疾病。
早期对细菌、寄⽣⾍病传播的研究集中在直接从宿主到另⼀宿主的传播,后来发现⾮直接传播是存在的。
1848年Joseph Nott⾸先假设疟疾和黄热病是蚊⼦传播的,⼏乎在同时,实验证明绦⾍的⽣活史有不⽌⼀个宿主。
但是,⼀般公认,Patrick Manson在我国厦门对班⽒丝⾍病传播的研究为医学节肢动物学的建⽴奠定了基础,1878年他证明致倦库蚊传播班⽒丝⾍病,这⼀成果极⼤地推动了医学节肢动物学的发展。
到⼗九世纪末,科学家已发现了⼀系列⾍媒病是由节肢动物传播,包括1897年Ronald Ross证明了疟疾由蚊⾍传播;Walker Reed及其同事1901年证明了黄热病在现场由蚊⾍传播。
医学节肢动物学一、概论医学节肢动物:指与医学有关,即危害人畜健康的节肢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学:是研究节肢动物的形态、分类、生活史、生态、地理分布与传病的关系及防制措施的科学。
节肢动物的特征:1.虫体左右对称,身体和附肢既是分节,又是对称结构;1.体表骨骼化;2.具有开放性的循环系统;3.生活史中有蜕皮和变态现象。
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昆虫纲:如蚊、蝇、蚤、虱等。
蛛形纲:如蜱、螨、蜘蛛、蝎等。
甲壳纲:多作为一些寄生蠕虫的中间宿主,如蟹、蝲蛄、剑水蚤等。
唇足纲:如蜈蚣。
强足纲:如马陆。
节肢动物的危害:1.直接危害(1)骚扰和吸血:蚊、蚤等吸血。
(2)螫刺和毒害:蜈蚣、螫刺的人。
(3)过敏反应:尘螨、粉螨等引起的过敏。
(4)寄生:蝇幼虫、疥螨的寄生2.间接危害:指节肢动物传播疾病,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称为虫媒病。
传播疾病的方式:(1)机械性传病:病原体在形态数量上均未发生变化,如蝇传播痢疾杆菌。
(2)生物性传病: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经历了发育、增殖、发育增殖等阶段。
①发育式:病原体只有发育,无繁殖;②增殖式:病原体只有数量的增加,但无形态变化,如蚤传鼠疫杆菌;③发育增殖式:上二者兼有之,如疟原虫蚊体期④经卵传递式:病原体经卵传给下一代如蚊传乙型脑炎等。
节肢动物的防制:1.环境防制:通过改造节肢动物孳生栖息的环境。
2.化学防制:杀虫剂、驱避剂、引诱剂等。
3.生物防制:利用灭敌或其它代谢物防制害虫。
4.物理防制:利用声、光、电、热等捕杀或驱赶害虫。
5.遗传防制:改变害虫的遗传物质。
6.法规防制:通过国家制定或公布条例,以防止害虫入境。
二、昆虫纲概论1.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成虫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一对,胸部有足3对。
头部:触角一对,复眼一对,有的昆虫可有单眼。
口器有三类:刺吸式、咀嚼式、舐吸式胸部:分前、中、后胸。
三对足,每足分基节、转节、股节、胫节、跗节,跗节又分为1~5节,翅一对或两对或无。
腹部:由11节组成,最后数节变为外生殖器。
第十二讲:医学节肢动物、昆虫纲医学节肢动物概述医学节肢动物:可危害人类健康的节肢动物称为医学节肢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分类、生活史、生态、危害及其防制(治)的科学称为医学节肢动物学。
分类:节肢动物隶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为无脊椎动物中最大的门类。
重要的医学节肢动物隶属于昆虫纲、蛛形纲、甲壳纲、唇足纲,其中昆虫纲和蛛形纲在医学上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成虫形态特征:躯体分节,左右对称;体壁由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组成;有成对的分节附肢,如足、触角等。
昆虫纲: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头部具触角1对,胸部具足3对,多数种类有翅1~2对。
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种类主要有蚊、蝇、白蛉、蚤、虱、蜚蠊等。
蛛形纲:虫体分头胸部及腹部两部分,或头、胸、腹愈合成为颚体和躯体。
无翅,无触角。
若虫和成虫有足4对,幼虫足3对。
具有医学意义的主要有蜱、螨类、蝎及某些蜘蛛等。
节肢动物的发育与变态:节肢动物由卵发育至成虫的过程中,其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生活习性等一系列变化的总和称为变态。
变态基本上分为两种类型:1.全变态;2.半变态。
1.全变态:或称为完全变态。
其生活史过程分为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育期,各期的形态、生理及生活习性完全不同,如蚊、蝇等。
2.半变态:或称为不完全变态。
其生活史过程分为卵、幼虫、若虫、成虫4个发育期,幼虫、若虫与成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基本相似,如虱、蜚蠊等。
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类的危害可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类。
直接危害:某些种类可直接寄生于人体引起疾病,如人疥螨寄生引起疥疮;部分蝇类幼虫寄生人体导致的蝇蛆病。
某些种类则以骚扰及叮咬吸血,影响人们工作和休息,如蚊、蚤等。
有些种类则在叮咬或刺螫时释放有毒物质,致人体局部组织损伤,如蝎、蜈蚣的刺螫均可致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引起全身症状;蜱叮咬时释放的毒素可致蜱瘫痪。
还有些节肢动物,其虫体及排泄物、分泌物、代谢物可为强烈过敏原,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如尘螨可引起过敏性哮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