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 格式:ppt
- 大小:2.25 MB
- 文档页数:28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
基于可持续发展和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论,分析区域发展的背景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自主学习】:
一、以鲁尔区为例学会读图分析某区域发展的背景条件:
(一)参照地图册66页德国地图,说出鲁尔区的区位特点。
(二)参照课本57页图3-2-2“德国鲁尔区煤矿与城市的分布”,分析鲁尔区的资源结构。
这种资源结构在开发利用和保护时应注意什么?
二、根据鲁尔区的发展背景,分析鲁尔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并说出鲁尔区的主要工业部门。
并分析在这些工业部门的形成主要与什么有关系。
三、以鲁尔区为案例,学会发现区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根据可持续发展和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论,分析鲁尔区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1、环境问题有哪些?
2、工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试分析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上述问题的原因。
四、根据对鲁尔区发展背景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总结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05后限时训练@)巩固学习成果一、选择题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
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它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
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强省。
据此回答1〜2题。
1.与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缺乏的条件是()A.劳动力和市场B .政府支持和铁矿石C.水资源与交通D.煤炭资源和发达的农业2.为尽快使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增加原煤的生产量,提高经济效益②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次产业发展③ 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④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第1题,与鲁尔区相比,山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少,水资源不足;地处黄土高原区,沟壑纵横,交通不便,故选C项。
第2题,根据鲁尔区整治经验,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的措施应该是:压缩煤炭企业数量;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答案:1.C 2.B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辽中南工业区钢铁工业、机械制造工业的优势区位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丰富的煤铁资源B.便利的水陆交通C.资源型缺水严重D.良好的农业基础4.借鉴鲁尔区综合整治的经验,辽中南工业区发展经济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A.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B.治理环境污染,改善投资环境C.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为企业培养人才D.以重工业为主,发展高耗能产业解析:第3题,本区有辽河等河流,不属于资源型缺水。
第4题,本区是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不能再以重工业为主,发展高耗能产业。
答案:3.C 4.D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所示的工业区是()A.美国的东北部工业区B.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C.中国的东北工业区D.德国的鲁尔区6.该工业区形成的基础是()A.丰富的煤炭资源B.广阔的市场C.充足的廉价劳动力资源D.丰富的铁矿解析:第5题,从经纬度位置、河流等因素可知,为德国的鲁尔区。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分析鲁尔区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2.过程与方法:结合鲁尔区的背景资料,分析资源型工业区发展的区位优势;运用资料分析资源型工业区出现衰退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鲁尔区资源开发等案例的分析,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1. 德国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2.德国鲁尔区经济衰退原因的分析。
【教学难点】德国鲁尔区经济衰退原因的分析。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教学工具】教材、多媒体【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学情分析1、已有知识储备:在必修二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基本方法和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些知识都离不开具体的实例,而本节课刚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巩固和应用已学知识的很好机会。
2、兴趣和动机: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是目前国家采取的一项重大建设措施,所以是我国讨论的重要话题之一。
因此通过关于东北和鲁尔区矿产资源分布图的对比,激发学生探究和思考如何振兴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欲望。
3、可能存在问题:学生对初中德国地理知识没有熟练掌握;学生读图、分析地图的能力较差;一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效果分析【资料】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和核电的广泛使用,导致对煤炭的需求不断所减少;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对钢铁需求量减少.鲁尔工业区从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中心的资源型生产基地,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环境优美的新型经济区.(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发展煤炭和钢铁工业所依托的地理环境是什么?(试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分析)(2)从表现出的70年代后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参考答案】(10分)(1)2分自然环境: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社会环境:世界对钢铁需求量大(每条1分)(2)5分趋势:产业结构改变的趋势是第二产业比重逐渐降低,(1分)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1分)原因: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煤炭开采成本的升高,世界对煤炭和钢铁的需求量减少,环境污染严重、政策的支持等.(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3分).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材分析本节的教材结构是: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初级阶段二、鲁尔区发展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成长阶段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本节的内容是从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来继续深化同学们对于本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与运用,从知识的深浅度来说,属于中高等程度。
12-2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一、选择题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1~2题。
1.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A.夏季高温多雨B.城市化水平高C.水资源丰富D.重化工业基地2.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C.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D.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解析第1题,右图中所示为德国鲁尔工业区,为重工业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水土流失较轻,城市化水平高;左图所示为山西省,城市化水平不高;两地均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重化工业均为主要工业部门之一。
第2题,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为山西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不适用于德国鲁尔区;建设水运网,对河道较少的山西不适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但不能根本解决环境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适用于老工业区的改造,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两地共同的措施。
答案 1.D 2.B焦作在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除原煤外,铝土、耐火黏土等矿产丰富。
另外,其交通便利,山川秀美,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台山等旅游胜地,农业基础良好,粮食产量高。
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下列与焦作市目前的工业地域类型最接近的是()。
A.意大利的新兴工业区B.德国的鲁尔区C.美国的硅谷D.北京中关村4.下列关于焦作市的发展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发展炼铝工业B.由煤炭工业向电力、热电联营、铝电联营转变C.形成以石化工业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D.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旅游业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焦作市的工业是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此与鲁尔区最接近。
第4题,焦作没有石油资源,因此发展石化工业不符合焦作的实际。
答案 3.B 4.C右图为德国鲁尔区每吨普通钢材生产成本的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5~6题。
5.1850年,鲁尔区钢铁工业的生产成本中,燃料的比重约为()A.30%B.40%C.45%D.50%6.“其它”投入中包括多种因素,其中在数量上呈持续上升趋势的是()A.交通运输B.科学技术C.劳动力D.宣传广告解析5.根据图示1850年对应的纵坐标中燃料,即可读出数据。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年级: ________ 班级: ________ 姓名: ________ 完成时间: ________ 教师审阅:________ 【学习目标】1.学生能分析出鲁尔区的工业区位特征2.探讨鲁尔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3.根据问题原因,推断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4.通过讨论比较鲁尔区与我国东北的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发展的异同【自主学习】一、主干知识链接(一)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社会经济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环境因素的影响:1)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水泥厂、发电厂、化工厂、炼油厂等2)对水源有污染的应布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排污口远离水源,如: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化工厂、炼油厂等3)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企业应远离居民区4)高新技术产业应布局在技术水平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区(二)、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1.鲁尔区的位置:德国____。
2.矿产资源:丰富的____资源。
3.工业部门:以____、钢铁、_____、机械制造等为核心。
4.工业城市:____、_________、杜伊斯堡等。
(三)、煤炭与鲁尔区的衰落1.20世纪60年代后,鲁尔区的、工业开始走向衰弱,和利用带来的的变化,及其煤炭资源的枯竭、开挖深度的和的提高,使在能源中的地位大大削弱2.由于____的发展,钢铁、汽车、造船业需要的减少,工人面临着严重的失业。
钢铁生产向________________转移→钢铁产量下降→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