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节 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 格式:ppt
- 大小:8.54 MB
- 文档页数:90
课题第二节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型新课课时 2学习目标1、结合鲁尔区的背景资料,说出鲁尔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2、通过对鲁尔区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学会分析“资源型工业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学习重点1.以鲁尔区为例,说明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发展条件及其衰退的原因。
(综合思维)2.通过鲁尔区再度振兴的实例,掌握资源枯竭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策略。
(综合思维)3.通过矿产资源与城市发展相互关系的探究,形成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学习难点1.以鲁尔区为例,说明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发展条件及其衰退的原因。
(综合思维)2.通过鲁尔区再度振兴的实例,掌握资源枯竭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策略。
(综合思维)学情分析通过对鲁尔区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学会分析“资源型工业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树立正确的资源观核心知识通过矿产资源与城市发展相互关系的探究,形成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设计(含情景设计、问题设计等内容)学生活动设计二次备课第二节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一、鲁尔区的昔日辉煌1.区位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德国西部,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
(2)水陆交通发达:莱茵河纵贯南北,利珀河、鲁尔河横穿东西,铁路、公路密布。
(3)资源优势:煤炭资源极为丰富。
2.鲁尔区的发展概况(1)主要工业部门:炼焦、电力、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
(2)工业地位: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二、鲁尔区的一度衰退1.传统产业的衰落原因结果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导致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下降煤炭地位下降新技术的应用,使炼钢耗煤量减少煤炭开采深度加大,开采成本增加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钢铁工业衰落2.替代产业尚未形成单一的工业结构及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新兴产业发展,替代产业难以形成。
班级姓名学号第二单元第二节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学习目标】1. 了解鲁尔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工业发展的概况。
2.了解鲁尔区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主要策略。
【学习重点】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主要策略。
【学习难点】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主要策略。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自主学习1】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1、位置:莱茵河下游支流__河与__河之间。
地处__洲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2.交通:莱茵河纵贯南北,___、___密布,水陆交通____。
3.资源:该地区___资源丰富,并从国外输入_____。
4.工业:鲁尔区经济结构以__工业为主,______和____工业是其主导产业,是德国重要的___基地、___基地和________基地。
【合作探究1】鲁尔区作为传统工业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①丰富的___资源,②离_____较近,③充沛的____,④便捷的______,⑤广阔的____。
【合作探究2】阅读课本P58及下图,分析该区域的产业构成情况。
鲁尔区的经济结构以为主,主要的工业部门有、、、、和建材;其中和工业是其主导产业。
【自主学习2】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传统产业的衰落原因:①____单一,②__的能源地位下降,③世界性__过剩,④______冲击。
2、生态与环境恶化原因:能源消费结构以____为主,产业结构以_____为主。
类型:固体废弃物污染、____污染、____污染、____污染。
【自主学习3】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1)改造____工业:对___、___等传统工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2)扶持__产业:在联邦、州政府及鲁尔区煤管协会等着力改造__环境,鼓励__产业迁入。
(3)产业结构___:重视____、___、____和____等______和发展。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程标准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素养目标1.学会根据资料分析资源型工业区的区位优势与不足。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依据资料分析资源开发利用不同阶段存在的问题。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3.针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知识导引资源枯竭型地区是指原来依靠本地________作为发展根基,后来因为资源消耗殆尽或资源价值下降而衰落的地区。
一、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1.鲁尔区的繁荣(1)主要城市:________现为鲁尔区最大的机械制造和电子工业中心;________位于莱茵河与鲁尔河交汇处,是欧洲最大的河港;________是德国最大的货运编组站。
(2)发展条件:鲁尔区的________资源非常丰富,________好,________全,品位高。
通过________与欧洲最大港口________保持紧密联系。
依托便利的水陆运输,________可从法国、瑞典、荷兰、俄罗斯等国进口。
(3)工业结构:在煤炭、________、化学等工业的基础上,形成内部联系密切、布局高度集中的工业地域综合体。
2.鲁尔区的衰落(1)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海外________和低成本煤炭的大量输入,鲁尔区开始出现“煤炭危机”。
环境问题是资源型城市共同面临的问题,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开采与应用,导致区域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是制约这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相对单一的________结构。
(3)________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
(4)世界钢铁业的不断发展,德国钢铁业在成本上逐步丧失优势,钢铁市场需求萎缩,导致鲁尔区遭遇了“________”。
(5)其他国家竞争力的增强和________的出现。
鲁尔区的整治可以从对工业本身改造和对发展环境改造两方面来记忆。
对工业本身的改造可以简单记忆为“长大个、调结构、移位置\”,对发展环境改造包括治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提高教育水平和国民素质)。
第二节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1.通过材料、区域图,认识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区域认识)2.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繁荣与兴衰,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综合思维)3.能从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理解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人地协调观)4.收集相关资料,分析某一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兴衰和走出困境的措施。
(地理实践力)必备知识·素养奠基一、鲁尔区的昔日辉煌1.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连一连] 将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和具体表述连线。
2.发展概况:(1)主要工业部门:炼焦、电力、钢铁、化工、机械制造及建材等。
(2)工业地位:是德国乃至世界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从自然条件上看,鲁尔区的兴起与美国五大湖区的兴起有何相似之处?提示: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充足的水资源。
二、鲁尔区的一度衰退1.传统产业衰落:原因结果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煤炭地位下降新技术应用使得炼钢耗煤量减少煤炭开采深度加大,开采成本不断增加钢铁工业世界钢铁市场激烈竞争衰落2.替代产业尚未形成:3.生态环境恶化:(1)原因: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辨一辨] 判断下列关于鲁尔区发展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说法的正(打“√”)误(打“×”)。
①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是鲁尔区传统工业衰落的外部因素。
(√)②鲁尔区的煤炭工业衰落是由于当地的煤炭质量下降造成的。
(×)③许多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值得发展中国家学习。
(×)④关停传统产业是治理鲁尔区环境问题的关键。
(×)资源型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提示:资源型地区在长期开发过程中往往形成以某种资源为基础的主导产业,但伴随着资源枯竭或替代品的冲击,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方向,会导致区域的衰落。
其次节资源枯竭地区的开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读图,完成1、2题。
1.该区形成工业地域的主要区位条件有(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雄厚的高新科技力气③便利的交通运输④丰富的水资源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2.加快该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 ( )①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②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展③大力开展水产养殖业④增加企业自主创新力量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1选B,2选A。
第1题,该区是辽中南工业区,形成工业地域的主要区位条件是有丰富的煤炭资源,①对;该地以传统工业为主,没有雄厚的高新科技力气,②错;有便利的交通运输,③对;位于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④错。
第2题,加快该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有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转变单一重工业为主的结构,①对;改善环境质量,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展,②对;区域水资源缺乏,不相宜大力开展水产养殖业,③错;增加企业自主创新力量,④对。
宁夏石嘴山市位于贺兰山东麓,号称“塞上煤城〞,硅石主要作为太阳能光伏板原料,草场资源丰富。
近年来,该市乐观调整产业结构,成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缩影。
据此完成3、4题。
3.石嘴山市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最可能的缘由是 ( )A.水资源枯竭B.煤炭资源枯竭C.耕地资源枯竭D.草场资源枯竭4.最相宜石嘴山市转型开展的产业是 ( )A.以风力发电为主的能源工业B.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C.航空航天等高新科技产业D.生态农业和光伏设备制造业【解析】3选B,4选D。
第3题,材料信息说明,宁夏石嘴山市位于贺兰山东麓,号称“塞上煤城〞,煤炭是不行再生资源,因此石嘴山市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最可能的缘由是煤炭资源枯竭。
第4题,材料信息说明,石嘴山市的硅石主要作为太阳能光伏板原料,草场资源丰富,因此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最相宜石嘴山市转型开展的产业是生态农业和光伏设备制造业;宁夏石嘴山市位于贺兰山东麓,冬季受贺兰山阻挡,风力相对较小,春季多风,由于火力发电量大,风电优势不明显,因此目前以风力发电为主的能源工业不是当地最相宜的转型开展产业;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当地经济开展的带动作用有限,这些产业不是当地最相宜的转型开展产业;石嘴山市技术力气有限,目前不相宜以航空航天等高新科技产业作为转型开展产业。
其次节资源枯竭地区的开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2020·阜阳高二检测)煤炭转化率=(煤炭发电+焦炭)/煤炭总产量。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近20年来,山西省围绕煤炭资源进行了能源的深层次开发、交通和水利等根底设施的建设以及能源的综合利用。
能源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对山西省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读以下图完成15、16题。
15.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 )①减轻当地环境污染②减轻黄河水运压力③提高了煤炭转化率④实现产业结构升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6.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山西省生态环境问题,应实行的措施有( )A.对原有轻化工业进行调整B.大力开展钢铁工业C.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D.缩小煤炭的开采量【解析】15选D,16选C。
第15题,由于煤炭的深加工,当地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增多,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①错误;山西省煤炭外运以铁路运输为主,大路运输为辅,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与减轻黄河水运压力无关,②错误;依据材料“煤炭转化率=(煤炭发电+焦炭)/煤炭总产量〞可推知,电力生产力量的提高和炼焦业的开展,提高了山西省煤炭的转化率,③正确;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使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④正确。
第16题,山西省工业结构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等重工业为主,对原有轻工业进行调整无法解决山西省的生态环境问题;钢铁工业属于“三废〞污染严峻企业,大力开展钢铁工业极易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且山西省缺水,大力开展钢铁工业要消耗大量水资源,会加重水资源危机;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如煤炭用于发电、供热、填充露天矿坑及塌陷区,煤泥枯燥后再利用等措施可有效减轻生态环境问题;缩小煤炭的开采量会阻碍当地经济开展。
以下图阴影地区分布着我国和世界上罕见的特大煤田,被称为“黑三角〞或“乌金三角〞,包括内蒙古的准格尔旗、鄂尔多斯,陕西的神木、府谷,山西的朔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