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制作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电子制作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电子制作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电子制作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1.课程实践目的:

通过上机操作,掌握利用protel 进行电路原理图设计的方法;掌握利用protel进行印刷电路板图设计的方法;掌握利用原理图元件库编辑器创建新元件的方法;掌握利用PCB 元件库编辑器创建新的PCB元件的方法。通过实践,能熟练运用protel进行电路原理图和印制板图综合设计,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实践题目的主要操作过程和步骤:

第一题:1、新建一个原理图文件,设置图纸为A4竖放,标题栏为Standard,栅格设置Snap On,设置为10,Visible设置为10。绘制如图1.1所示带有总线的电路原理图(即书上第168页图10.1),并根据已绘制好的原理图文件,产生网络表,查看网络表文件,生成PCB,最终效果见书上第214页图10.89。

图1.1 电路原理图(带有总线的电路图)

(01). 执行菜单命令File|New,更改保存路径后单击“OK”创建新设计数据库文件。在文件管理器中单击Documents文件夹,在工作窗口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选择“New”,选择“Schematic Document”新建“Sheet1.Sch”文件。

(02). 执行菜单命令Design|Options,根据图1.2进行设置,即可得到题目所要求的图纸格式。

(03). 按两下P键,系统弹出放置元件对话框,在对话框中依次输入第一题元件的各属性值,见图1.3

图1.2 图1.3

(04). 元件全部放置完毕后(图1.4),使用导线(Place|Wire),光标变成十字形。单击鼠标左键确定导线的起点,在导线的终点处单击鼠标左键确定终点,绘制总线(Place|Bus)与总线分支线(Place|Bus Entry),操作方法同导线。最后放置网络标号(Place|Net Label),按Tab键弹出Net Label属性对话框,在Net栏中更改名称为题目所要求的NO1~NO8即可。

(05). 接下来放置电源和接地符号,可单击Power Objects工具栏中的电源/接地符号,此时光标变成十字形,电源/接地符号处于浮动状态,与光标一起移动,然后按鼠标左键放置电源/接地符号。最后运行ERC检查,检查无错误后改名为“Standard.Sch”并保存,这样原理图就完成了。

(06). 原理图完成后,就可以进行网络表的生成,在菜单命令下执行Design|Create Netlist,系统弹出“Netlist Creation 网络表设置”对话框,进行如图1.4的设置后单击OK按钮,系统自动产生网络文件。

图1.4 图1.5

(07). 在文件管理器中单击Documents 文件夹,在工作窗口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选择“New”,选择“PCB Document ”新建“PCB1.PCB ”文件。在“Standard.Sch ”中执行Design|Update PCB 。选择“PCB1.PCB ”,单击“Execute ”就能生成PCB 文件了。

(08).单击房间(Room )后按“Delete ”去掉。适当排列元件,绘制工作层,设置方法是执行菜单命令Design|Mechanical layer ,按图1.5设定。再执行Design|Options 单击OK 生成Mechanical 4层。单击Mechanical 4,用直线(Place|Line )画框,在Keep out layer 中画一个大于前面的框,再执行自动布线(Auto Route|All ),单击Route All 即可,效果如图1.6

(09). 自动布线完成后,设置焊盘,在焊盘属性对话框的Advanced 中的Net 下拉框中按要求与对应网络相连。设置见图1.7。然后在自动布线规则(Design|Rules )中的Width Constraint 把VCC 与GND 的线加宽。执行自动布线。完成后可进行手动调整 (可以使用拆除导线(Tool|Un-Route )与添加导线(Place|Interactive Routing )命令进行调整)。接下来为新添加的焊盘添上文字标注(Place|String )。最后在Mechanical 4的四角添上焊盘,在焊盘属性对话框中把X-Size 、Y-Size 、Hole-Size 的数据相同即可。

图1.6 图1.7

第二题:2、新建一个原理图文件,设置图纸为A4横放,标题栏为ANSI,栅格设置Snap On,设置为5,Visible设置为10。绘制图2所示电路图(参考书上P42页3.3.4节复合式原件的放置),根据已绘制好的原理图文件,产生网络表,查看网络表文件,生成PCB。

图2.1 电路原理图

表2.1 电路原理图2的元件明细表

题二的基本做法同题一。

第三题:3、NPN型三极管的SCH元件,如图3所示,其对应元件封装选择TO-5,如图4所示。在实际焊接时,TO-5的焊盘1对应发射极,焊盘2对应基极,焊盘3对应集电极,焊盘的X-Size和Y-Size都为60mil,Hole Size为30mil。

图3.1 SCH元件图3.2 PCB元件

(01). 使用Files|Open命令打开Design Explorer 99 SE中的Advpcb.ddb,再打开PCB Footprints.lib进入原件封装库编辑器。

(02). 建立新元件画面,单击PCB原件管理器中的Add按钮,系统弹出Component Wizard对话框,单击Cancel按钮,则建立了一个新元件,默认名为PCBCOMPONENT_1。

(03). 使用PCBLibPlacementTools中的工具按要求进行作图,中心的焊盘双击后按题意修改管脚名,完成后见图3.3。

(04). 重新命名所画的元件,保存(这里保存为TO-5A),退出原件封装库编辑器。

图3.3 图3.4

(05). 打开一个新的Sch文件,双击P按图3.4设置,放置一个NPN管,并在NPN管上放置说明文字(Place|Annotation),完成后见图3.5,双击后打开该元件,在Footprint 中打入TO-5A(图3.6),按OK即可。

(06). 最后使用Design|Update PCB菜单命令就能生成所需要的PCB图了。

图3.5 图3.6 第四题:4.给出发光二极管的SCH元件,如图5所示。请绘制出其对应的元件封装,如图6所示。两个焊盘的X-Size和Y-Size都为60mil,Hole Size为30mil,阳极的焊盘为方形,编号为A,阴极的焊盘为圆形,编号为K,外形轮廓为圆形,半径为120mil,并绘出发光指示。

图5 发光二极管的SCH元件图6 发光二极管的PCB元件第四题做法基本同题三。

3.实验结果:

第一题:

原理图

PCB图第二题:

原理图

第三题:

原理图 PCB图

第四题:

原理图 PCB图

4.总结

通过了这几天的学习,我对于Protel 99 SE这款软件有了一个很初步的认识。以前并不怎么了解平时生活中见到的电路板是如何设计出来的,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原来这些电路板是可以通过这款软件设计出来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遇到过于多的困难,从最初的不知道这款软件从哪里开始入手使用,到后面的诸多难题。特别是自动布线与手动布线,一开始并不知道从原理图到生成PCB图后还需要进行自动与手动布线,而且对于如何进行布线也不甚了解。不过通过和同学讨论、老师的提示以及自己看书,一点一滴的积累下来后,我开始慢慢掌握了布线的方法和一些注意事项:比如自动布线之前必须要进行绘制电气层、非电气层的操作,直线的连线只能在非电气层上进行绘制,不可以连接到网络上等等。

这次的电子制作课程实践我觉得是十分有意义的,课程实践不同与以往的上课,以往上课是一老师讲课为主,课后在自己进行没弄懂的知识的自学和复习。而这次的实践课程是以自学和互相讨论为主,老师在这里起到了一个辅助的作用。这种学习方法是我们平时在上课中学习不到的。通过讨论和自学,我们从对Protel 99 SE这款软件的完全陌生到现在能初步设计出要求的电路,实践课程不仅让我们学习到了Protel 99 SE的使用方法,更是培养了我们的这种自学精神。我认为这门课程是很有意义也是很重要的。

电子电路课程设计密码锁(满分实验报告)

密码锁设计报告 摘要: 本系统是由键盘和报警系统所组成的密码锁。系统完成键盘输入、开锁、超时报警、输入位数显示、错误密码报警、复位等数字密码锁的基本功能。 关键字:数字密码锁GAL16V8 28C64 解锁与报警 1

目录: 一、系统结构与技术指标 1、系统功能要求 (4) 2、性能和电气指标 (5) 3、设计条件 (5) 二、整体方案设计 1、密码设定 (6) 2、密码判断 (6) 3、密码录入和判断结果显示 (6) 4、系统工作原理框面 (7) 三、单元电路设计 1、键盘录入和编码电路图 (8) 2、地址计数和存储电路 (12) 3、密码锁存与比较电路 (12) 2

4、判决与结果显示电路 (14) 5、延时电路 (15) 6、复位 (17) 7、整机电路图 (19) 8、元件清单……………………………………………19四、程序清单 1、第一片GAL (21) 2、第二片GAL (23) 五、测试与调整 1、单元电路测试 (25) 2、整体指标测试 (26) 3、测试结果 (26) 六、设计总结 1、设计任务完成情况 (27) 2、问题及改进 (27) 3、心得体会 (28) 3

一、系统结构与技术指标 1.系统功能要求 密码锁:用数字键方式输入开锁密码,输入密码时开锁;如 果输入密码有误或者输入时间过长,则发出警报。 密码锁的系统结构框图如下图所示,其中数字键盘用于输入 密码,密码锁用于判断密码的正误,也可用于修改密码。开锁LED1亮表示输入密码正确并开锁,报警LED2亮表示密码有误或者输入时间超时。 开锁green 键盘密码锁 错误red 4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实验报告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名称:单容水箱液位过程控制 班级:2011级自动化过程控制方向 姓名: 学号:

目录 前言 一.过程控制概述 (2) 二.THJ-2型高级过程控制实验装置 (3) 三.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5) (一)外部组成 (5) (二)输入模块ICP-7033和ICP-7024模块 (5) (三)其它模块和功能 (8) 四.调试过程 (9) (一)P调节 (9) (二)PI调节 (10) (三)PID调节 (11) 五.心得体会 (13)

前言 现代高等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工程实训中心的建设应紧紧围绕这一思想进行。 首先工程实训首先应面向学生主体群,建设一个有较宽适应面的基础训练基地。通过对基础训练设施的 集中投入,面向全校相关专业,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建立科学规范的训练和管理方法,使训练对象获得机械、 电子基本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的认识,并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 其次,工程实训的内容应一定程度地体现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为了适应现代化工业技术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工程实训的内容应充分体现机与电结合、技术与非技术因素结合,贯穿计算机技术应用,以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要求。应以一定的专项投入,建设多层次的综合训练基地,使不同的训练对象在获得对现代工业生产方式认识的同时,熟悉综合技术内容,初步建立起“大工程”的意识,受到工业工程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训练,并具备一定的实用技能。 第三,以创新训练计划为主线,依靠必要的软硬件环境,建设创新教育基地。以产品的设计、制造、控制乃至管理为载体,把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问题的观测和判断、创造和评价、建模和设计、仿真和建造的整个过程中。

创新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书 设计项目:手势控制点阵实验 课程名称:创新课程设计 指导老师:周山雪 班级:院拓一班 组员:黄进发熊启强王仁浩 2016年11月29日—2016年12月1日

目录 一、项目介绍 (1) 1.1 摘要 (1) 1.2 设计内容 (1) 1.3 系统主要功能 (1) 二、硬件设计 (1) 2.1 原理电路图 (1) 2.2 主要元件功能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硬件工作原理阐述 (4) 2.4 元件清单 (5) 三、系统软件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程序流程图 (5) 3.2 源程序清单 (6) 3,3调试与检修·8 四、参考文献 (15)

一、项目介绍 1.1 摘要 本作品实现手势控制led阵列的功能,它由两个独立部分组成,分别为led阵列显示部分(下称led阵列模块)、捕捉手势部分(下称手持模块)它们分别采用了51级和stm32级芯片作为本作品的主控器,并通过2.4G无线模块作为模块的通信桥梁。实现了“手动,led阵列有感应。”本作品经反复试验,响应延时均保持0.5Ms内。 关键词:手势识别led阵列无线算法 1.2 设计内容 我们组所设计的是一个8×8点阵显示模块,期间包括软件程序的编写和调试,PCB板子的制作,电路的仿真以及硬件的焊接和调试,最后做实训总结报告。 1.3 系统主要功能 1.实现功能,功能是在一块板子上用户晃动板子。板子8*8LED点阵四个亮点会 随角度的变化而移动且每个点都可以显示到. 二、硬件设计 2.1 电路原理图

青岛农业大学电子设计自动化与专用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汇总

青岛农业大学 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电子设计自动化及专用集成电路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一、设计一个二人抢答器二、密码锁 学生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实习(设计)地点信息楼121 年 11 月 1 日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课程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习完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电子设计自动化的相关课程之后进行的。通过对数字集成电路或模拟集成电路的模拟与仿真等,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设计具有较强功能的电路,提高实际动手,为将来设计大规模集成电路打下基础。 课程设计任务: 一、设计一个二人抢答器。要求: (1)两人抢答,先抢有效,用发光二极管显示是否抢到答题权。 (2)每人两位计分显示,打错不加分,答对可加10、20、30分。 (3)每题结束后,裁判按复位,重新抢答。 (4)累积加分,裁判可随时清除。 二、密码锁 设计四位十进制密码锁,输入密码正确,绿灯亮,开锁;不正确,红灯亮,不能开锁。密码可由用户自行设置。 二、分析与设计 1、设计任务分析 (1)二人抢答器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设计抢答器,实现: 1、二人通过按键抢答,最先按下按键的人抢答成功,此后其他人抢答无效。 2、每次只有一人可获得抢答资格,一次抢答完后主持人通过复位按键复位,选手再从新抢答。 3、有从新开始游戏按键,游戏从新开始时每位选手初始分为零分,答对可选择加10分、20分,30分,最高九十分。 4、选手抢答成功时其对应的分数显示。 (2)密码锁 1、第一个数字控制键用来进行密码的输入 2、第二个按键控制数字位数的移动及调用密码判断程序。当确认后如果显示数据与预置密码相同,则LED 亮;如不相等,则无反应。按下复位键,计数等均复位

电路板设计制作实习报告

电路板设计制作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200x.1.2——200x.1.11 二、实习地点:xx工业大学电气楼 三、指导老师: 四、实习目的: 通过二个星期的电子实习,对绘制原理图pcb图打印曝光显影腐蚀钻孔焊接门铃电路工作原理等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对制作元器件收音机的装机与调试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打好了日后学习计算机硬件基础。同时实习使我获得了收音机的实际生产知识和装配技能,培养了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独立工作的能力。1.熟悉手工焊锡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2.基本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的生产流程。3.熟悉印制电路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熟悉手工制作印制电板的工艺流程,能够根据电路原理图,元器件实物设计并制作印制电路板。4.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能查阅有关的电子器件图书。5.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子器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普通万用表。.了解电子产品的焊接、调试与维修方法。 五、实习内容: 1.用protel绘制作品的原理图.pcb图打印曝光 2.显影腐蚀钻孔焊接门铃电路测试验收 3.收音机的焊接组装测试与验收 4.实习结束,写实习报告 六、焊接顺序与辨认测量 辨认测量:①学会了怎样利用色环来读电阻,然后用万用表来验证读数和实际情况是否一致,再将电阻别在纸上,标上数据,以提高下一步的焊接速度;②学会了怎样测量二极管及怎样辨认二极管的“+”,“—”极,③学会了怎样利用万用表测量三极管的放大倍数,怎样辨认三极管的“b”,“e”,“c”的三个管脚;④学会了电容的辨认及读数,“╫”表示元片电容,不分“+”、“—”极;“┥┣+”表示电解电容(注意:电解电容的长脚为“+”,短脚为“—”)。

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设计报告

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设计报告 1、1 课程设计目的针对“应用技术主导型”普通工科高等教育的特点,从工程创新的理念出发,以工程思维模式为主,旨在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特色的、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通过在模拟的实战环境中系统锻炼,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都得到综合提高。以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力。 1、2课题介绍本课设题目以多功能动态实验装置为对象,要求综合以前所学知识,完成此实验装置所需参数的检测。设计检测方案,包括检测方法,仪表种类选用以及需要注意事项,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等等。 1、3 实验背景知识换热设备污垢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能量、质量和动量传递的物理化学过程,污垢的存在给广泛应用于各工业企业的换热设备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而污垢问题成为传热学界和工业界分关注而又至今未能解决的难题之一。 1、4 实验原理 1、4、1 检测方法按对沉积物的监测手段分有:热学法和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热学法中又可分为热阻表示法和温差表示法两种;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又有直接称重法、厚度测量法、压降测量法、放射技术、时间推移电影法、显微照相法、电解法

和化学法。这些监测方法中,对换热设备而言,最直接而且与换热设备性能联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热学法。这里选择热学法中的污垢热阻法。 1、4、2 热阻法原理简介表示换热面上污垢沉积量的特征参数有:单位面积上的污垢沉积质量mf,污垢层平均厚度δf和污垢热阻Rf。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由式表示: (1-1)图1-1 清洁和有污垢时的温度分布及热阻通常测量污垢热阻的原理如下:设传热过程是在热流密度q为常数情况下进行的,图1a为换热面两侧处于清洁状态下的温度分布,其总的传热热阻为: (1-2)图1b为两侧有污垢时的温度分布,其总传热热阻为: (1-3)忽略换热面上污垢的积聚对壁面与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影响,则可认为(1-4)于是两式相减得: (1-5)该式表明污垢热阻可以通过清洁状态和受污染状态下总传热系数的测量而间接测量出来。实验研究或实际生产则常常要求测量局部污垢热阻,这可通过测量所要求部位的壁温表示。为明晰起见,假定换热面只有一侧有污垢存在,则有:(1-6)(1-7)若在结垢过程中,q、Tb均得持不变,且同样假定(1-8)则两式相减有: (1-9)这样,换热面有垢一侧的污垢热阻可以通过测量清洁状态和污染状态下的壁温和热流而被间接测量出来。

电子科技大学模电课程设计报告——火灾报警电路

电子科技大学模电课程设计报告——火灾报警电路

————————————————————————————————作者:————————————————————————————————日期: 2

电子科技大学 《模拟电路基础》应用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火灾报警电路 学生姓名:学号: 教师姓名:日期: 一、设计任务 通过两个温度传感器获得的电压差实现火灾自动报警。 正常情况下,电压差为零,发光二极管不亮,蜂鸣器不响。 当有火情时,电压差增大,发光二极管发光,蜂鸣器鸣叫。 二、电路原理 根据设计要求,把设计的电路分成以下三个模块(图1): 图1 电路方框图 电路详细构成如下: 放大微 弱电压信 号 判断是否 需要报警 报警指 示

1.二极管温度传感器 仿真时,可用电压源ui1、ui2模拟温度引起的电压变化,但可用二极管作为实际的温度传感器。常温下,硅二极管正向导通时的导通电压约为0.7V。 流过二极管的正向电流固定时,温度每上升1度,正向电压下降大约2mV。 图2 二极管温度传感器 2.差分电压放大电路 发生火灾时,温度传感器的电压差可以迅速上升至几十到几百mV,根据后级的比较电压确定放大倍数,通过差分放大器将电压放大到大于比较 电压。 因此选择图三这样的电路可将微弱的电信号放大10倍左右。 图3 差分电压放大电路 ) ( 1 2I I f O u u R R u- ? =

3.单限电压比较器 差分电路输出的电压从U2的正向输入端输入,与单限电压比较器的阈值电 压UT 进行比较。 图4 单限电压比较器 CC T oH o T o oL o T o V R R R U U u U u U u U u ?+= =>=<4 34 2121;;时,时,

模拟电子电路课程设计_带LED闪光灯的音响电路

模拟电子电路课程设计—带LED闪光灯的音响电路 指导老师: 专业班级:自动化09-05 姓名: 学号:3

目录 第1章内容摘要 (3) 1.1大概内容 (3) 1.2设计指标 (3) 第2章系统框图 (4) 第3章各单元电路设计 (5) 3.19V直流稳压电源 (5) 3.2语音放大电路 (5) 3.3555振荡电路 (5) 3.4LED闪烁电路 (5) 第4章电路原理图及工作原理 (6) 4.19V直流电源电路 (6) 4.2语音放大电路 (6) 4.3555振荡电路 (7) 4.4LED闪烁电路 (8) 第5章元器件清单 (10) 第6章电路特点 (11) 6.1电源电路 (11) 6.2语音放大电路 (11) 6.3555振荡电路和LED闪光灯 (11) 第7章心得体会 (12) 第8章参考文献 (13)

第1章内容摘要 1.1 大概内容 该系统由电源电路,语音放大电路,555振荡电路和LED电路四部分组成。由电源电路进行为两个系统供电,语音放大电路实现音频信号滤除和信号放大并在喇叭输出,555振荡电路产生矩形波控制LED灯进行闪烁,LED电路摆出形状引出电源引脚。 1.2 设计指标 该系统有三部分功能组成,一个是电源输出,一个是音响放大,还是一个是LED灯光闪烁。 电源要求输出9V直流电压,带载能力较强,电压稳定。 语音电路放大要求输出清晰的音响。 555控制电路要求输出矩形振荡波形。 LED电路围成一个太阳形状,共分三层,内层12个红色LED灯,中层6个黄色LED灯,外层6个红色LED灯。要求中层和外层交替闪烁,内层一直亮。

第2章系统框图

主题课程设计报告

主题课程设计报告 主题课程的设计有着什么样的要点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主题课程设计报告,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从目前“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现状来看,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要求仍相距甚远,表现在: 一是观念滞后,依然延续传统学科课程的教育方式,主题设计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缺少自主权,只能被动接受,体现不出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探索和创新等特征; 二是课程内容单一,学科课程的拓展或延伸,综合性、实践性特点不够突出; 三是不按要求设置课程,或以课外活动充当; 四是没有课程设计,师生随心所欲进行活动。 基于上述认识,确立“研究性学习”主题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必须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活动,把“研究性学习”与应对全球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挑战这一战略性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具备科学态度、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广泛的教育资源,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充分利用图书馆、实

验室、多媒体和远程教育等,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研究活动,并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变为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强调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多样性的评价手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由此过程所获得的直接体验,把评价与反馈指导结合起来,要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和创造性才能;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诸方面,为学生创造发展空间。 1.开放性。主题内容建构与普通学科应有显著的区别,它不再是由专家预先规划设置的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因此,在主题研究内容和视角的选择、方法和手段的取舍、资料收集和调研方式的途径、结果的表达和交流、时间和场地的安排等方面,应有较大的灵活性,要为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参与和师生合作探究,发挥其个性特长和创造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2.自主性。必须明确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在确立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要克服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的同时,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活动和自己设计、组织和主持研究的机会,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个性品质、创新精神

电子实训报告范文三篇

电子实训报告范文三篇 在为期两周的实习当中感触最深的便是实习联系理论的重要性,当遇到实际问题时,只要认真思考,对就是思考,用所学的知识,再一步步探索,是完全可以解决遇到的一般问题的。这次的内容包括电路的设计,印制电路板,电路的焊接。本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使我们对电子元件及电路板制作工艺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对电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做进一步的理解;培养和锻炼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习充分地结合,作到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实习动手能力,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素质人才,为以后的顺利就业作好准备。 在大一和大二我们学的都是一些理论知识,就是有几个实习我们也大都注重观察的方面,比较注重理论性,而较少注重我们的动手锻炼,比如上学期的精工实习。而这一次的实习正如老师所讲,没有多少东西要我们去想,更多的是要我们去做,好多东西看起来十分简单,一看电路图都懂,但没有亲自去做它,你就不会懂理论与实习是有很大区别的,看一个东西简单,但它在实际操作中就是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有些东西也与你的想象不一样,我们这次的实验就是要我们跨过这道实际和理论之间的鸿沟。不过,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也发现有些事看似实易,在以前我是不敢想象自己可以独立一些计时器,不过,这次实验给了我这样的机会,现在我可以独立的做出。 总的来说,我对这门课是热情高涨的。第一,我从小就对这种小制作很感兴趣,那时不懂焊接,却喜欢把东西给拆来装去,但这样一来,这东西就给废了。现在电工电子实习课正是学习如何把东西装回去。每次完成一个步骤,我都像孩子那样高兴,并且很有成就感。第二,电工电子实习,是以学生自己动手,掌握一定操作技能并亲手设计、制作、组装与调试为特色的。它将基本技能训练,基本工艺知识和创新启蒙有机结合,培养我们的实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高技能人才,仅会操作鼠标是不够的,基本的动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创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电气电子工艺实习是自动化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巩固和加深所学电子技术的知识;了解并初步掌握一般电子产品的生产制作、调试与研制开发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电子产品生产获得一定感性认识,为今后从事电子产品制作与创新设计工作奠定初步的实践基础。 要求看懂所装电子产品电气原理图,掌握电子元器件作用特点、性能和识别方法,熟悉简单电子产品整机装配的一般工艺知识并掌握其操作技能。 时间: 地点:电子综合实验室 1、收音机的电路结构种类有很多,早期的多为分立元件电路,目前基本上都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路。集成电路收音机的特点是结构比较简单,性能指标优越,体积小等优点。收音机

《创新实践》课程实验报告

创新实践课程 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直男孔雀 项目组组成员: 姓名:李旭学号:5120150736 专业班级:工程管理1502 姓名:郑宇学号:5120153308 专业班级:工程管理1502 姓名:韩景扬学号:5120154876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1506 指导教师:崔鹏 报告提交时间:2018 年 4 月23 日

一、主要创造技法 在本次的创新实践课程的作品设计中,我们小组运用的主要创造技法是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的原理是通过强化信息刺激,促使思维者展开想象,引起思维扩散,在短期内产生大量设想,并进一步诱发创造性设想。在这过程中,我们不受任何条条框框限制,放松思想,让思维自由驰骋,坚持当场不对任何设想作出评价的原则,我们小组的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设想,增加设想的数量,以便获得有价值的创造。 二、实验项目的目的与要求 “变废为宝”作品设计就是以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为材料,通过设计者的智慧和动手操作,重新赋予废弃物以价值,实现废弃物再设计、再利用的创新性活动。这要求学生在学习掌握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技法的基础上,组成团队,围绕环保主题,收集身边的各类废弃物,将其通过简单的裁剪、粘接、缝合、焊接、组合,变为一件个性、实用的新作品。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可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认知制作材料的形、色、质、量,增强个人艺术创想,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设计与制作方案(创新目标现状分析,计划如何做,采用哪些创新技法,用到哪些仪器设备、材料,如何收集资料等) 制作作品的第一步是需要一个小组,需要在课堂上召集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整个计划和制作过程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协商完成,对于采用的创新技法,会用到提出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自由联想法、强制联想法、分析法、设问法、类比法等。完成变废为宝的作品我们需要白果果壳,一块板子,各种颜料,刀具,画图工具,粘结材料等,。这些材料都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轻易的得到,我们小组成员每人都负责去找一些材料,并且指导老师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材料。在网上收集到了许多关于变废为宝的资料,这为我们制作作品提供了方便。 四、设计与制作过程(将方案转变为作品的具体实施过程) 我们小组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主要分了以下步骤来制作: 1、材料的收集:首先我们需要的材料有白果果壳,一块板子,各种颜料,刀具,画图工具,粘结材料等。这些材料都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轻易的得到,我们小组成员每人都负责去找一些材料,并且指导老师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材料,所以在收集材料的时候并没有遇到困难。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石英晶体好坏检测电路设计 设计要求 1. 利用高频电子线路及其先修课程模拟电路的知识设计一个电子线路2.利用该电子线路的要求是要求能够检测石英晶体的好坏 3. 要求设计的该电子线路能够进行仿真 4. 从仿真的结果能够直接判断出该石英晶体的好坏 5. 能够理解该电子线路检测的原理 6. 能够了解该电子线路的应用 成果简介设计的该电子线路能够检测不同频率石英晶体的好坏。当有该石英晶体(又称晶振)的时候,在输出端接上一个示波器能够有正弦波形输出,而当没有 该晶振的时候,输出的是直流,波形是一条直线。所以利用该电路可以在使 用晶振之前对其进行检测。 报告正文 (1)引言: 在高频电子线路中,石英晶体谐振器(也称石英振子)是一个重要的高频部件,它广泛应用于频率稳定性高的振荡器中,也用作高性能的窄带滤波 器和鉴频器。其中石英晶体振荡器就是利用石英晶体谐振器作滤波元件构成 的振荡器,其振荡频率由石英晶体谐振器决定。与LC谐振回路相比,石英晶 体谐振器有很高的标准性,采用品质因数,因此石英晶体振荡器具有较高的 频率稳定度,采用高精度和稳频措施后,石英晶体振荡器可以达到很高的频 率稳定度。正是因为石英晶体谐振器的这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性,所以在选 择石英晶体谐振器的时候,应该选择质量好的。在选择的时候要对该晶振检 测才能够知道它的好坏,所以要设计一个检测石英晶体好坏的电路。 (2)设计内容: 设计该电路的原理如下:

如下图所示,BX为待测石英晶体(又名晶振),插入插座X1、X2,按下按钮SB,如果BX是好的,则由三极管VT1、电容器C1、C2等构成的振荡器工作,振荡信号从VT1发射极输出,经C3耦合到VD2进行检波、C4滤波,变成直流信号电压,送至VT2基极,使VT2导通,发光二极管H发光,指示被测石英晶体是好的。若H不亮,则表明石英晶体是坏的。适当改变C1、C2的容值,即可用于测试不同频率的石英晶体。 图一石英晶体好坏检测电路检测原理图 在上面的电路中,晶振等效于电感的功能,与C1和C2构成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振荡频率主要由C1、C2和C3以及晶振构成的回路决定。即由晶振电 抗X e 与外部电容相等的条件决定,设外部电容为C L ,则=0,其中C l 是C1、 C2和C3的串联值。 (3)电路调试过程: 首先是电路的仿真过程,该电路的仿真是在EWB软件下进行的,下面是将原图画到该软件后的截图:

创新实践课程总结

创新实践课程总结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而创新,来源于新时代的我们。——题记 我校今年10月份开展了大学生15届“创新工程实践公开课”,利用网络公开课和公开见面会课程的学习传授,了解创新,认可创新,希望让我们在新的时代中适应科技进步带来的发展。 创新实践就是在传统思维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技法进行创新可以创新方法,在生活中去实践。比如说在原来没有的基础上,在发明创立一些东西事物,叫做创新到生活中去做一些事情叫做实践。 在学习的过程中,讲课老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向我们阐述了创新的起源,从一个可乐瓶游戏的开始,引领我们进入设计思维发展的历史、设计思维的三大步骤和六大流程、创新设计思维的十大特征等等,为我们揭开了创新实践的大门。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把教学的知识放在一个主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所以讲课老师利用生动的例子,对起源和发展娓娓诉来,开发了我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在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无论是创新还是实践两者密不可分,互联网软件的开发,需要实践中的市场营销技巧,而市场营销的手段又要跟上商业模式的创新,这无时不刻的提醒着我们既要发展,又要学习,既要创新,也要实践!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也是青年成长的正确道路。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是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青年理想信念的确立,思想观念的成熟,学识的增进,技能的提高,都有赖于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就将更加波澜壮阔、丰富多彩,具有更大的活力与魅力, 课程的最后是演讲技巧的学习,无疑这是一神来之笔!对如今我们这些即将踏上社会的学子而言,面试的演讲技巧十分重要,它关乎着我们的命运,是参加工作的考量线。尽管老师们讲课的时间不算很长,却还是让我受益颇多,增加了我对演讲的认知和思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科学研究表明,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研究对象进行认识,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甚至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在很多情况下,对于这些不同的结果往往很难判断谁是谁非,其关键在于每一种认识的自身必须能够做到自圆其说和自成体系。只有这种自圆其说的系统认识,才可能形成知识或发展成学派。因此,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应当清楚的认识到创造力对我们国家又多么的重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创新的本质是创造,创新的理论基础就是创造学。所以不管如何,我们都应该拿出十分的激情去学习这们课程。 学习结束后,我总结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三端集成稳压电路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课题:三端集成稳压电路

三端集成稳压电路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 掌握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及用途; 2.了解三端集成稳压器LM7805和LM317的用途及区别; 3.对桥式整流滤波电路进行了解; 4.对变压器知识进行回顾; 5.培养实践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要求安全用电,正确使用元件 二、方案设计与论证 可调直流稳压电源一般由电源变压器,整流滤波电路及稳压电路所组成。变压把家用照明电交流电压220V变为所需要的低压交流电。桥式整流器把交流电变为直流电。经滤波后,稳压器再把不稳定的直流电压变为稳定的直流电压输出。本设计主要采用直流稳压构成集成稳压电路,通过变压,整流,滤波,稳压过程将220V交流电,变为稳定的直流电,并实现电压可在1.25V-37V可调。 方案一、使用型号LM317三端稳压集成器。接入220V家用照明电源,通过降压变压器,使电压降到适合的值,然后使用IN4001型号二极管,电容等设计整流滤波电路,然后通过使用型号LM317三端稳压集成器,输出一个稳定直流电。 方案二、使用型号LM7805三端稳压集成器。接入220V家用照明电源,通过降压变压器,使电压降到适合的值,然后使用IN4007型号二极管,电容等设计整流滤波电路,然后通过使用型号LM7805三端稳压集成器,输出一个稳定直流电。 论证:由于设计要求通过变压,整流,滤波,稳压过程将220V交流电,变为稳定的直流电,并实现电压可在1.25V-37V可调。对于型号LM7805三端稳压集成器来说,输入电压为9V--20V,输出电压为固定值5,输出最大电流为1.5A;而型号LM317三端稳压集成器输入电压的要求范围比较大,输出电压为可调的,电压的范围1.25V-37V,输出电流的最大值与上面的相同,对于此设计来说LM317的选择性比较高,比较容易操作。 通过论证,最终确定选用方案一。

创新设计实践课学习心得体会

创新设计实践课学习心得体会 时光飞逝,转眼间创新设计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回顾这段学习的日子,真的感慨万千,有辛酸,有喜悦,当然更多的是收获啦!学习生活提高了我的独立学习工作能力和为人处事能力,在学习期间我最大的收获是:第一,通过实践真正觉得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了,从实践中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二,通过课程的学习,加强了我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新精神;第三,在上课的这些日子里,我学会了在学习中创新,在学习中成长。 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因为实践能力的欠缺,起初做起事来总是笨手笨脚,也觉得挺辛苦,不过在老师和同学的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进步和成长,也充分感受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团结和温暖,于是我决定就算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所以设计起来反而觉得轻松了许多。通过虚心请教,在江和老师的指导帮忙协助下,解决了很多专业上和技术难题,经过近一学期的学习,我已经初步 在学习的半年时间里,虽然有时候设计很苦很累,但是,我从中体会到了实践中的专业技术,不断积累实践技术经验。创新设计课是将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使我们通过实习在专业知识和人才素质两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从而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尽快成为骨干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创新设计课,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多种专业软件的主要用途、功能和使用方法,掌握了pcb电路板的基本知识和设计的一些基本注意事项。加深

对交直流变换的工作原理、设计、试验等基本理论的理解。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交直流变换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等方面的知识。为进一步学好专业技术,从事这方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理论来源于时间,理论最终用于实践”,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平时书本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带着自己的疑问去学习了解制作电路板所涉及到的有关方法。在这次实践中都得以解答,并进一步让我深刻地理解、体会和证明了理论知识,让自己有了深刻地记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为一个大学生,应以学业为重,学习就是首要任务。学习学不好,事情也很难做好。大学生不仅要读好书,还要行万里路,从实践求真知,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在本学期创新课程过程中,我不但对所学习的知识加深了了解,更加重要的是更正了我们的自主学习观点和提高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等。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受益,并会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得到印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充分展示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

电子产品制作I实训报告.doc

实训报告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实训名称电子产品制作I(实训)___ 院(系)_ _ _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实训时间 2009-6-15~2008-6-19 指导老师 提交时间 2009-6-22

目录 一、实训目的 (3) 二、实训要求 (3) 三、实训环境 (3) 四、实训内容 (3) 1.电子元件识别 (3) 2.手工焊接 (7) 3.TY-360型万用表的安装与测试 (9) 4.安全常识 (12) 五、收获和体会 (13)

一、实训目的 通过电子产品制作I (实训),系统地进行电子工程实践和技能训练,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巩固、扩展电子元器件及电子产品安装专业知识;掌握电子产品维修和维护的基本方法,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二、实训要求 1.学会看图、识图,了解简单电子产品的实现过程。 2、能够自己安装、焊接和调试简单的电子电路产品并学会使用测量仪器测量电路。 3、学会分析电路,排除电路故障的方法。 4、学会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说明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5、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印刷电路板的设计。 6、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 三、实训环境 工业中心电子技术实训室(配有电烙铁、斜口钳、尖嘴钳、剥线钳、螺丝刀、镊子、剪刀、刮刀、锉刀、烙铁架、操作台、数字式万用表) 技术中心407(配有信号源、电烙铁、焊锡丝、软导线、操作台) 四、实训内容 1.电子元件识别 (1)电阻器: 1.1 基本概念:各种材料的物体对通过它的电流呈一定的阻力,这种阻碍电流的作用叫做电阻。具有一定阻值、几何形状、技术性能,专在电路中起电阻作用的器件叫做电阻器(简称电阻) 基本单位:欧姆 (Ω) 文字符号:R 电路符号: 1.2.电阻器的单位 在电阻器两端加1V 的电压,能使电阻中流过的电流为1A ,该电阻器的电阻值为1Ω。1Ω是电阻的基本单位。常用的单位还有k Ω、M Ω、G Ω、T Ω。它们关系如下: Ω=ΩΩ=Ω963101M 10k 1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设计 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2015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高婷婷,林建华 成绩:

摘要 整流电路尤其是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是电力电子技术中最为重要同时也是应用得最为广泛的电路,不仅用于一般工业,也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电力系统、通信系统,能源系统及其他领域,因此对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的相关参数和不同性质负载的工作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是电力电子电路理论学习的重要一环,而且对工程实践的实际应用具有预测和指导作用,因此调试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的相关参数并对不同性质负载的工作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力电子,三相,整流

目录 1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1 2 设计任务与要求 (1) 3 设计方案 (1) ?3.1三相全控整流电路设计 (1) 3.1.1三相全控整流电路图原理分析 (2) ?3.1.2整流变压器的设计 (2) ?3.1.3晶闸管的选择 (3) 3.2 保护电路的设计 (4) 3.2.1变压器二次侧过压保护 (4) ?3.2.2 晶闸管的过压保护………………………………………………4 3.2.3 晶闸管的过流保护………………………………………………5 3.3 触发电路的选择设计 (5) 4 实验调试与分析 (6) 4.1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仿真模型 (6)

4.2仿真结果及其分析……………………………………………7 5 设计总结 (8) 6 参考文献 (9)

1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程设计属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延续,通过设计实践,进一步学习掌握《电力电子技术》,更进一步的掌握和了解他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通过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反复调试、训练、便于学生掌握规范系统的电子电力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 设计任务与要求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要求输入交流电压2150,10,0.5U V R L H ==Ω=为阻 感性负载。 1.写出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阻感性负载的移相范围,并计算出直流电压的变化范围 2.计算α=60°时,负载两端电压和电流,晶闸管平均电流和有效电流。 3.画出α=60°时,负载两端 d U 和晶闸管两端 1 VT U 波形。 4.分析纯电阻负载和大电感负载以及加续流二极管电路的区别。 5.晶闸管的型号选择。 3 设计方案 3.1三相全控整流电路设计

《创新实践》课程实验报告

创新实践课程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 项目组组成员: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陈吉明 报告提交时间:年月日 九霄塔制作

一、项目目的与要求 本项目是面向本科学生选修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块。学习掌握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法的基础上,通过创意模型制作的创新实践活动,使学生心领手练,领略模型制作的无穷魅力与伟大创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二、设计与制作方案 本组采用智力激励法,列举法、形态分析法、类比法等创新技法,利用互联网查阅大量资料,本着可行,可制作为原则,收集出可用于制作九霄塔的材料,包括木材,kt板,竹材等。进行了一定的图纸分析后,决定主要以硬质材料作构架,其余材料做辅助的实施原则,进行一定的创新,制作九霄塔。 三、设计与制作过程 1以埃菲尔铁塔结构的三层式为主要模板,进行一定比例的计算,以及图纸的初步绘制。 2进行三层构架的初步分析,并作出合理科学的制作模型方式方法,完善一切细节问题的处理意见及方法。 3将所需要的木质材料,竹材,kt板,以及胶水,双面胶等分门别类的整理安排,为具体实施创作做准备。 4首先,对九霄塔的第一层进行构架搭建,包括泥塑底座的处理。其次,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及木质,竹制材料的硬度搭造第二层。最后,利用kt板构造第三层以及周围的修饰。 四、结果与讨论 成功的制作出九霄塔,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包括材料选择,图纸的不完善等,所创作出的九霄塔外观比较粗糙,所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很多。特别是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还远远没有达到我们预想的最低水准。 附录:作品照片2~5张 感想与收获:单独一页放最后。

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书

电子电路课程设计

第一章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综述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一、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的目的 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是建立在已学的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以后,综合运用这两门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实际的进行一次课题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其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对电子技术的综合运用,使学到的理论知识相互融泄贯通,在认识上产生一个飞跃。 课程设计和平时作业题是有区别的,作业题是为了加深对课堂所讲知识的理解,它容较窄、训练第一,且是经过抽象加工后给出的理想化的条件,因而有唯一答案,而课程设计是实际的电路装置,它涉及的知识面广,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它一般没有固定的答案、需要从实际出发、通过调查研究,查寻资料、方案比较及设计、计算等环节,才能得到一个较理想的设计方案,更重要的是,它不光是停留在理论设计和书面答案上,而要做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实际电路。 所以说,课程设计是一门知识的应用、综合、智力开发创新、工程技能训练、理论性和实际性极强的课程。 2.初步掌握一般电子电路设计的方法,使学生得到一些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并为以后的毕业设计奠定良好基础。 3.培养同学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查找工具书、参考文献、寻求正确答案;对实验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能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改正、再实验、再分析等基本方法去解决。 4.通过课程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树立严肃认真,文明仔细,实事的科学作用,树立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和全局观点。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1.要独立完成设计任务,通过课程设计,锻炼自己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并初步掌握电子技术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而不是照抄照搬,寻找现成的设计方案。 2.熟悉电子线路CAD中EWB5.0软件的使用方法。 3.学会查阅资料和手册,学会选用各种电子元器件。 4.掌握常用的电子仪器仪表使用,如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电压、电流表、信号源、示波器等。 5.学会掌握安装电子线路的基本技能和调试方法,善于在调试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6.能够写出完整的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1—2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步骤与安排 一、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的步骤 (一)方案设计

《创新实践》课程实验报告

创新实践课程 实验报告 第2 组 项目名称:创意模型 项目组组成员: 姓名:郑宏伟学号:20131271 专业班级:卓软1301 姓名:王剑学号:20131216 专业班级:计科1304 姓名:王凯学号:20136677 专业班级:电气1302 姓名:吴应豪学号:20131797 专业班级:卓自1302 姓名:吴一苇学号:20133630 专业班级:心理1302 指导教师:杨应洪 2016年 5 月9 日

一、主要创造技法 在这次项目设计中,我们主要与运用的创造技法为联想法和组合法。组合,就是将几个独立部分组织成整体。组合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自然界,原子组合成分子,分子组合成细胞,细胞组合成组织、器官、系统和整个人体,个体组合成家庭,家庭组合成社会,等等。组合的结果是复杂的,组合的可能性是无穷的。组合可以形成新思想、新方法、新点子或新产品。组合可以使组合之物扩大原有的功能或产生新的功能,所以,组合即是创造。集成了大刀、小刀、螺丝刀、钳子、锯子、剪刀、放大镜等许多工具的瑞士军刀,被称为迄今为止最精彩的组合创造。 从以上可以看出,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技术思想或物质产品进行巧妙的结合,以获得具有统一整体功能的新技术、新思想或新产品的方法,叫做组合创造技法,简称组合法。 我们在构思产品设计的时候,主要运用的是组合法中的主体附加和焦点组合。主体附加,是指以某种事物为主体,再补充新的内容或增添新的附属事物,以达到补充、完善和增强主体功能的目的。例如在手机上附加照相、收音等功能。主体附加法的运用,首先要有目的地确定主体,然后分析主体在功能上的不足和尚需补充完善的地方。其次,根据附加的目的确定附加物及组合方案。主体附加发的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附加物的选择是否别开生面,使主体产生新的功能和价值,以增加其实用性,从而增加其竞争力。 焦点组合法是指以待解决的问题为中心(焦点),在已有的技术手段中广泛寻求与待解决问题相关的各种技术手段,再与“焦点”强制联想组合,最终形成一套或多套解决这一问题的综合方案。焦点组合法要求明确创造目标,紧紧围绕创造对象进行强制联想,而联想组合的另一方是任意的。焦点组合法既充分运用了联想发散机制,又将这种发散性联想与集中思维是当地组合起来,十分美妙。 二、实验项目的目的与要求 此次实验项目的目的在于用艺术陈列品的形式表达廉政主题,用有限的玻璃板材料利用激光切割技术完成一份作品。要求同学们学习创新技法,并应用到实践中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原创设计图,参与到作品制作的全过程中去,表达自己对廉贞主题的特殊思考。 三、设计与制作方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