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大化改新
- 格式:ppt
- 大小:4.67 MB
- 文档页数:24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2.3日本的大化改新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日本的大化改新”,属于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六章“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的第二节。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日本的大化改新,使学生了解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事件,认识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它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同时,通过分析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意义,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
此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使其能够对日本大化改新进行客观评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 大化改新的背景:理解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原因。
- 大化改新的内容:掌握大化改新的主要措施,如实行土地制度改革、推行汉字文化、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等。
- 大化改新的意义:认识到大化改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包括推动社会结构的转变、促进文化的发展等。
2. 教学难点- 大化改新的原因: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日本会进行大化改新,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数据来说明。
- 大化改新的具体措施:学生可能对大化改新的具体措施理解不清晰,需要通过图表、案例等方式进行解释。
- 大化改新的影响: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大化改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需要通过对比分析和其他国家的封建社会变革进行联系。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教室、投影仪、电脑、白板、历史地图、教科书、多媒体教学软件。
- 课程平台:学校学习管理系统、历史教学论坛、在线历史学习资源库。
- 信息化资源:大化改新的相关视频资料、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电子版本。
-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历史地图绘制、电子问卷调查。
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是什么大化改新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宣布正式改革,正好是在“大化”年间推行,所以被称为“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实行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完善了通知制度,推动了日本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大化改新的内容主要有哪些呢?第一,废除了原来奴隶制度下的部民制,废除了一切私有土地制度,私民制度,将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和人民收归国家所有,变为公有土地和公民。
这样就从根本上抑制了土地兼并,减少了剥削,使得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有了保障。
第二,在土地收归国有的前提下,实行“班田收授法”,由国家政府出面把所有的土地分给每个公民。
“班田收授法”的推行让所有的公民都有田可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民生活有了保障就不会出现部民起义那样的动乱,从而稳固了统治根基。
第三,实行租庸调制,把所有田地的税收都集中起来归国家所有。
这样做不仅充实了国库,也提升了日本政府的综合实力。
第四,废除了贵族世袭制度,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制度。
仿照中国政治制度,在中央设立了二官八省,在地方上设立国、郡、里,地方的事务由中央统一派官员进行管理。
废除世袭制度后,有能力的人都可以做官,中央集权的建立有利于统治根基和国内局势的稳定。
以上就是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七世纪前半叶,日本社会危机严重,国内矛盾重重。
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下,爆发了著名的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非常伟大的社会改革运动,通过改革,不但缓解了社会矛盾,而且还促进了日本社会进程,日本也从此进入了封建社会,可以说大化改新的历史作用是非常大的。
那么大化改新时间是什么时候呢?大化改新在日语中的意思就是:在大化年间实行的伟大改革,公元645年6月19日,日本孝德天皇宣布日本模仿中国的年号,并定年号为“大化”,所以大化改新中的“大化”就是指的大化年。
考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作用和启示1.大化改新的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2.日本大化改新的作用与启示:作用:大化改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它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易错微析对大化改新标志性意义的理解易错。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例题1 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大化改新主要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进行②大化改新仿照了中国的隋唐制度③大化改新后,日本进入封建社会④大化改新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大化改新是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的改革,主要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进行,故①②说法正确。
大化改新后,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它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故③正确,④错误,此题选A。
例题2 下列关于大化改新的说法,错误的是()A.大化改新后,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天皇成为政治中心B.大化改新把日本推向奴隶社会的顶锋C.大化改新使有才能的人有机会入朝为官D.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答案:B解析:大化改新后,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天皇成为日本的政治中心。
大化改新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
故B项说法错误,答案选B。
1.“大化改新”是日本效仿中国唐朝先进制度进行的一次改革。
这从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哪一特点()A.凶恶残暴B.善于学习C.忧患意识D.记忆力差2.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A.天皇掌握了实权B.引进了中国的先进制度C.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D.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3. 646年元旦,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高国、郡、里;实行征兵制。
第10课《日本的大化改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结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实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正是因为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
擅长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升自身的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难点: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进入课堂,用眼睛环视全场师问: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导入新课:师:上课,请同学们看屏幕师问:有谁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文字吗?生:日本师再问:又有谁知道这几个字分别是什么?生:师承:看看日本的文字与中国的汉字很相似。
没错,日本就是学习中国的汉字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字——平假字、片假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历史,去理解日本是如何向先进国家学习的。
首先,我们理解一下日本的兴起。
教学过程:一,日本的兴起(板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0,自主完成导学案任务一。
个别学生回答师:从学习中,我们理解到中国比日本先进了整整2千多年的文明史。
那么,中日之间最初的交往是何时开始的?师:对。
从秦汉开始,日本就踏上了漫长的学习中国文化的历程。
那这种学习在什么时期达到了顶峰?出示:遣唐使航海路线图。
温故而知新:观察以下列图,结合七年级知识,谈谈日本的地理特点?让学生想象一下以当时的社会条件,日本来中国学习的艰难情况。
师:为何那时的日本要排除万难,远隔重洋来到中国学习?引导学生从资料三得出目的师:这些人回国后对日本国家的发展有何影响?引导学生从材料或资料三得出。
师:在日本疯狂吸收隋唐文化的过程中,最为典型的历史事件就是大化改新。
二、大化改新(板书)师:学习一个历史事件,需要我们掌握三要素:背景、经过、结果、(板书)。
刚刚的学习,我们理解了这场改革的外在要素,即隋唐先进的文化刺激了当时的日本要发愤图强。
第3课日本的大化改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日本的古代发展历史和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分析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过程与方法:
根据中日两国古代交流的史实,分析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日本的民族精神──“神道”、“武士道”精神,树立求同存异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日本的大化改新。
难点: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过程:。
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
日本大化改新。
日本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发生在公元645年,标志着日本
由部落社会向中央集权的国家社会转变。
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大化改新之前,日本是一个由各个部落组成的分散政治体系,国家处于混乱
状态,没有统一的中央政权。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文化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国家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大化改新的发生,标志着日本政治制度的彻底改革。
在大化改新之后,日本开
始实行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了中央政权,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集权,推动了国家政治的发展和进步。
大化改新对日本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大化改新之后,日本开始
实行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大化改新,日本建立了统一的货币制度和税收制度,推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国家的商业和贸易活动,推动了国家的经济繁荣。
大化改新对日本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大化改新之后,日本开始实行一
系列的文化改革,推动了国家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大化改新,日本开始引进了中国的文化和文明,推动了国家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国家的文化繁荣。
总的来说,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文
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大化改新,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制度,推动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日本的国家统一和繁荣。
考点: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原因及开始标志1.日本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统一:出现: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后来,本土中部兴起奴隶制国家大和。
统一:大和不断征服扩张,于5世纪统一了日本。
2.日本大化改新背景: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开始标志: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
3.日本进行大化改新的原因(拓展点):①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根本原因)②受当时隋唐先进制度的影响。
(外部原因)③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
(重要保障)易错微析1.对日本大化改新效仿对象的理解易错。
日本大化改新仿效的是中国唐朝的制度2.对日本最高统治者称谓的理解易错。
日本大和的最高统治者原来叫大王,后来改称天皇。
例题1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是在()A.公元前2世纪前后B.公元前1世纪前后C.1世纪前后D.2世纪前后答案:C解析: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故选C。
例题2 日本进行大化改新的根本原因是()A.日本四分五裂,人们渴望统一B.落后的奴隶制度严重阻碍了日本社会的发展,日本社会矛盾非常尖锐C.改革派积极提倡仿效中国制度进行改革D.孝德天皇掌握了政权答案:B解析:“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据此可知,大化改新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奴隶制严重阻碍日本社会的发展,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A项说法错误,大化改新时日本已经统一。
C项是大化改新的主观原因,D项是大化改新的有力保证,故选B。
1.下列关于日本史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B.大和兴起于本州中部C.大和在5世纪统一了日本D.大和的最高统治者称天王,后改称天皇2.公元7世纪,日本效仿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改革,史称()A.伯利克里改革B.大化改新C.农奴制改革D.明治维新3.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
大化改新是怎么回事大化改新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那么你知道大化改新是怎么回事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大化改新的详细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大化改新,又作大化革新,是645年6月发生的古代日本政变。
其主要内容是废除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向中国隋唐政治经济体制学习,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
给日本历史上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大化改新以前,苏我氏等大贵族控制政权,天皇家族没有什么实权。
公元645年6月,皇室中大兄皇子(后成为天智天皇)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当时掌握朝政的权臣苏我入鹿,其父苏我虾夷自杀,皇室夺取政权。
中大兄皇子等拥立孝德天皇。
孝德天皇即位后,定年号为大化,迁都难波京(今大阪市)。
646年元旦,颁布改新诏书,实行政治改革。
此后日本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
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1)废除皇室和贵族的私有土地和部民(部曲),收归国家,是为公地公民。
对大夫以上高官贵族赐予食封。
(2)改革统治机构,建立京师和地方行政机构(国、郡、里),设置关塞、防人(戍边军)及驿站,各置职官。
(3)造户籍、记账(赋税簿帐),施行班田收授法。
凡田长30步、广20步为段,10段为町。
(4)改革税收制度,施行租庸调新税法。
日本孝德天皇参照起源于日本本土的政治经济制度又吸收了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实行“大化革新”。
孝德天皇于公元645年即位,改年号为大化。
大化二年(公元646年)元旦,发布《改新之诏》,实施了一系列革新措施。
史称大化改新。
同明治维新并称为日本历史上的两次重要变革。
大化革新将日本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明治维新将封建社会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
大化改新的经济在经济方面,废除部民制,建立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
“罢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处处屯仓及别臣、连、伴造、国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处处田庄。
”废除了皇室的屯仓,贵族的田庄以及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在此基础上实行了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
关于⽇本的⼤化改新的故事 ⼤化改新是⽇本历史上⾮常重⼤的⼀次社会变⾰,⽇本社会由此进⼊封建社会,社会经济得到了长⾜发展。
下⾯我们就来看看⽇本⼤化改新是怎样的。
⼤化改新 公元645年(⽇本皇极天皇四年)6⽉12⽇,⽇本飞鸟板盖宫太极殿。
这⼀天⽇本朝廷正在接见“三韩”的使者,举⾏“受贡”仪式。
随着“嘎吱吱”的⼀阵响声,宫门全部关闭,中⼤兄皇⼦突然拔剑刺杀了⼤贵族苏我⼊⿅,在场的许多贵族⼤惊失⾊。
原来这是中⼤兄皇⼦联合中⾂镰⾜等⼈为改⾰⽽发动的政变。
⽇本是由⼏个⼤岛和若⼲⼩岛组成的国家。
在古代,这种岛国的特点之⼀是内部⽭盾必须⾃⼰来解决,外部势⼒很难加以⼲涉,⼤海在那时还是⼈们与外界交往的最⼤障碍,所以⾃⾝的改⾰极其必要。
公元3世纪以后,⽇本本州地区出现了⼀个较⼤的政权——⼤和国家。
⼤和国家原来局限于本州中部的⼤和地区。
在不断的扩张中,⼤和国家逐渐占领邻近地区,领⼟越来越⼤。
5世纪时,这个国家已经统⼀了现在⽇本的⼤部分地区,今天的⽇本国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和国家的最⾼统治者是天皇。
⼤和国家在扩张过程中,不断占有周围的⼟地和⼟地上的⼈民,并将其分配给皇室成员和⼤贵族。
⼤和国家把⼟地分为屯仓和⽥庄两部分,前者属于皇室,后者属于贵族。
同时劳动⼈民也被分成两部分,⼀⼩部分是奴⾪,主要⽤于家内劳动,另⼀部分是部民,主要⽤于⽣产劳动。
部民是⽇本国家形成过程中的特殊现象。
在⼤和国家向外征服的过程中,⼀些归顺的部落和被征服的部落被集体安置下来,保留了原来的部落组织,在原有⼟地上继续⽣活,有许多仍保留着原来的原始⾎缘关系;此外还有⼀些专门从事专业⽣产的部,其劳动者也称作部民。
按照分类,从事农业⽣产的称作⽥部、⽶部,在⼿⼯业或其他⾏业从事⽣产的总称作品部,在品部内⼜按照⾏业的不同分为⾐缝部、锻冶部等。
在⼤贵族⽥庄从事特殊劳动的部民是以其主⼈的⽒命名的。
部民有⾃⼰的家庭和⽣产⼯具,可以有少量的家庭财产。
主⼈不得随意杀害或买卖部民,但可以象对待奴⾪⼀样把他们作为礼物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