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的育雏技术要点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1
怎样养鹌鹑一、引进优良的鹌鹑品种优良的鹌鹑品种是决定其生产性能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我国饲养的蛋鹌鹑品种主要有朝鲜龙城、隐性白羽和隐性黄羽3个品种,其中朝鲜龙城与隐性白羽的杂交子一代生产性能最高,出壳便可根据羽色鉴别雌雄,育雏期成活率98%以上,雏鹑出壳后35天开始产蛋,产蛋高峰期产蛋率可达98%。
二、抓好育雏管理(一)适时的饮水与开食。
饮水要在进雏后马上进行,水温与室温相同,先饮水后开食,开食要在进雏后10小时进行。
(二)育雏期适宜的温度。
1―3日龄37―38℃,4―5日龄36℃,6―10日龄35℃,11―35日龄30―32℃,在保证育雏温度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育雏期室内的通风状况。
(三)合理的光照。
1―7日龄24小时光照,光照强度以60瓦为宜;8―35日龄20小时光照,光照强度以40瓦为宜。
(四)采用单层平网育雏笼育雏。
单层平网育雏方式与多层立体育雏笼育雏相比,具有光照充足、温度均匀、卫生条件好和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低的优点。
在采取单层平网育雏时,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200只为宜。
(五)适时转群。
雏鹑长至20日龄,便可从育雏笼转入成鹑笼,在转群时要求成鹑室的温度、光照等条件与育雏室相同,以免雏鹑转群时因环境不适而使其抗病力下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第一批雏鹑育雏结束后,育雏室要进行彻底清扫、消毒,为育下一批雏做好准备。
三、为成鹑创造适宜的环境雏鹑长至35日龄,便逐渐开始产蛋,从此便进入成鹑期。
(一)适宜产蛋的温度。
鹌鹑体型虽小,但体表相对散热面积较大,从而御寒能力差,而抗热能力较强,当舍温低于20℃时,产蛋率会明显下降,低于10℃时几乎停产。
舍温达到36℃时对产蛋率影响不大,产蛋期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夏季舍温达到36℃以上时,必须采取防暑降温措施。
(二)合理的光照制度。
鹌鹑产蛋期光照时间一般掌握在自然光照加人工补光等于16小时、光照强度以40瓦为宜,24小时光照时间虽不会引起鹌鹑脱肛,但对于提高产蛋率没有任何意义,且蛋料比会降低,过强的光照易引起鹌鹑啄癖,突然将光照时间降为每天10小时,大部分鹌鹑会脱毛换羽,产蛋率下降50%以上。
鹌鹑育雏技术要点
鹌鹑育雏技术要点:
1、准备工作:根据育雏季节对繁殖场内和外环境要求进行准备,以
便提供良好的育雏条件;。
2、把握育雏量:根据育雏技术和设施的类型,以及育雏期的大小,
把握育雏的数量,以便给鹌鹑提供足够的空间,避免交叉污染;。
3、合理配置结构:根据育雏需求,合理配置笼、架、箱的结构,以
使鹌鹑舒适、自然的生长发育;。
4、明确育雏期:根据育雏时间和条件,确定育雏期,精确调节温度、湿度和亮度,以适应鹌鹑生长发育;。
5、饲喂管理:根据鹌鹑各个阶段的饲养量,安排合理的饲喂模式,
保证给鹌鹑提供营养均衡、恰当的食物;
6、合理健康管理:明确各类疾病的豫前防治措施,以便提前预防与
控制,做到“早日病,早治病”的原则;
7、科学繁殖:根据繁殖的需要,科学选育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良母本
父本,以实现鹌鹑繁殖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8、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加强对母鸡、雏鸡期间的卫生管理,定期
清洁饲养场所,及时处理粪便和粘泥,以及动物尸体的处理;。
9、保护外部环境:严格管理饲养场所的空气和水污染,有效防控残。
鹌鹑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1、科学选种鹌鹑的生长速度非常的快,养殖45天至50天后就能成熟。
此时要选择发育良好,健康无病,体型丰满,这样的鹌鹑最适合当做繁育的种鹌鹑进行饲养,公母的比例在1比3也就是1只公鹌鹑要搭配3只母鹌鹑,让鹌鹑在自然的环境当中进行交配。
2、温度、光照适宜的舍温应保持在18℃以上25℃以下,过高过低要及时调节,而湿度则要控制在50%-60%之间,并要保持供足清洁饮水和切碎的青绿多汁饲料。
另外,光照对母鹑产蛋量有很大影响,鹌鹑喜红色光。
每天24小时内要有15小时的光照,光照不足用电灯光补充红光最好。
3、孵化挑选种蛋进行人工孵化,产下的种蛋时间不可以超过7天以上不然出壳率会比较低。
孵化时要把种蛋放在放在25℃的房间内进行预热,然后放入孵化带内,保证温度为38℃-39℃。
孵化带的湿度要控制在60%-65%,鹌鹑破壳时湿度要控制在80%,鹌鹑孵化时间在15天至16天左右,破壳后绒毛风干后可以取出来,放到养殖箱内进行暂养。
4、饮水和喂食鹌鹑在破壳后的24小时内就要开始饮水,水中要加入百分之0.01的高锰酸钾,调制好饮水后让鹌鹑饮用,开始饮水就要保证每天水槽中都要有清水。
饲料方面应注意日粮中钙、磷的补充供给,因此可尽量少喂或不喂谷粒整料,一般配合饲料为:玉米占48%、饼类33%、淡鱼粉6%、干草粉5%、贝壳粉5%、骨粉3%、多种维生素添加剂0.3%。
而雏鹌鹑在初次喂食时,可以先使用一些煮熟的小米和蛋黄,让它们慢慢地适应这些食物。
5、日常管理在饲养鹌鹑时每天要做到定时的观察,主要其观察它的活动、进食和排便,每天适当要清理它们体内排出的粪便,对食槽进行清洗,进行消毒从而切断它的传播途径。
如果需要配备消毒液,必须要注意按照相关的说明来进行,千万不要浓度太大,否则会对鹌鹑的健康带来损伤。
6、及时断喙鹌鹑具有啄癖,如果不在规定时间内短断喙的话,它就会对自己的羽毛和蛋进行啄喙。
一般当年幼的鹌鹑半个月到一个月时,就可以开始断喙了。
饲养技术一、鹌鹑饲养出壳鹌鹑:育雏室必须经过严格消毒,进前2--3天观察雏室温度是否正常,温度控制(1-5天)39--40度(5-10天)36--37度,10天以后温度33--35度在适宜条件下,经1-2小时后,用高锰酸钾饮水(淡黄色为宜),同时开始添加饲料,15天以后上笼饲养,以防上鹌鹑过大过小,造成不良现象,可参考以下几种药,阿莫西林、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恩诺少星等任选限可(特注狗、猫、鼠等袭击)。
亚成鹌鹑:鹌鹑上笼后室温控制在27度左右为宜,可清理母鹑数量,便于耗料多少及望后产蛋状况,注意温度、通风、光照、湿度是否正常,可防止疾病发生,有利于产蛋率的提高应做到室内定期消毒,搞好室内清洁卫生,保持槽内有水有料,控制好饲养密度。
产蛋鹌鹑:鹌鹑40日左右即可开产,不得随便更换饲料,室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为宜,温度不能忽冷忽热,便于鹌产蛋率稳状态,定期清理粪便,注意粪便颜色、形状、气味,以及保暖和通风、光照是否正常,观察鹑群对产蛋减少及病死鹑应加强检查,如有问题及时投药治疗,保持槽内水料不能中断,特别预防猫、鼠、狗袭击。
二、投食要点鹌鹑饲料可分植物性和动物性两大类。
植物性饲料包括:玉米、小麦、碎米、米糠、麦鼓、花生饼、大豆饼清莱等。
动物性饲料有鱼粉、无机盐等。
饲料的配合应注意以下几点:根据鹌鹑不同的生长期配合饲料。
1~35日龄其饲料配方为:豆饼25%、鱼粉15%、鼓皮4.5%、骨粉l.5%,成熟鹌鹑饲料配方为:玉米55.5%、豆饼22%、鱼粉14%、骨粉2%、槐树粉6.5%。
饲料多样性。
动物植物饲料适当搭配,要保持饲料的相对稳定,不要变化太大,因鹌鹑对饲料变化敏感性强。
自喂养方法应干湿结合,每次配合饲料不能使用过长,以免变质,影响鹌鹑生长发育或中毒死亡。
家庭养鹌鹑或专业养鹑,都要有一定的鹌鹑舍,它的形式和结构各异,既要经济实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又要符合鹌鹑的生长发育繁殖需要。
鹑舍可按饲养量分为小型、中型、大型三种。
鹌鹑不同生长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鹌鹑属鸟纲鸡形目雉科,是鸡形目中最小的一种禽类。
鹌鹑集体虽小,但其肉、蛋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鹌鹑的生长速度、年产蛋量、繁衍才干及顺应性等各项任务都优于其他禽类,还具有易豢养、投资少、周转快和经济效益高的特征,所以,豢养鹌鹑是养殖户致富的一个好项目。
笔者现就鹌鹑豢养管理中的一些技术要点引见如下。
1雏鹑的豢养管理1.1育雏室的准备目标养殖户在接雏前3天,一是应对室内的空中停止一次惯例消毒,同时对笼具停止彻底清洗、消毒。
二是要及早准备好料槽及饮水器,备好饲料和常用药品。
三是在接雏前要反省各种育雏设备及电器能否正常。
四是备好育雏有关的器具、保温物品。
五是选好固定的豢养管理人员。
1.2做好保温目标舍内的温度该当坚持在22~24℃左右。
育雏温度1~3日龄为33℃,10~20日龄为28℃,当前可与室温临近。
同时要留意舍内的通风换气,并做好停电时的应急准备目标。
1.3适时饮水、开食鹌鹑经从孵化厂家运进舍内进入育雏笼后,该当先饮用5%的葡萄糖温水溶液,以补充水分和能量的耗费。
从其次天起饮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
开食料可饲喂正常的鸡花料(但必须粉碎至粉状),食槽上加盖金属网,以防雏鹑扒料。
雏鹑一般实行拘束采食,但要坚持不时水、料,要保证有足够的饮水地位和食位。
1.4留意平时管理这是一件非常细致而重要的目标,在育雏前该当事前订出育雏计划与有关豢养管理的操作规程。
在管理上要留意:(1)0~4日龄常表现为易骚动担心和逃跑行为的野性,在加料换水时要特殊当心;(2)为避开雏鹑扒溅饲料,该当在料槽上加盖金属网;饮水器要契合规格,避开沾湿绒毛或淹死雏鹑;(3)经常反省温,度能否颠簸,应依据雏鹑静态、粪便情况酌情停止调节;(4)适期调节豢养密度;(5)活期抽样称其体重,并依据体重情况准时调节饲粮营养程度;(6)乐观做好雏鹑的免疫目标和清洁卫生目标;(7)做好防鼠和防火灾目标;(8)随时留意天气变化及死、淘雏鹑的处置目标。
鹌鹑如何育雏鹌鹑的育雏是指1-15日龄的饲养管理。
鹌鹑的育雏阶段生长发育迅速,羽毛脱换、生长速度很快,需要掌握一些饲养要点。
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讲讲鹌鹑的育雏方法。
鹌鹑的育雏:日常管理育雏的日常工作要细致、耐心,加强卫生管理。
经常观察雏鹑精神状态。
按时投料、换水、清扫地面及清扫粪便,保持清洁。
其日常管理包括以下几点:(1)要有专人24小时值班,每天早晚,要观察鹌鹑的动态,如精神状态是否良好,采食、饮水是否正常,发现问题,要找出原因,并立即采取措施。
(2)承粪盘3日清扫1次,饮水器每天清洗1次。
(3)每天日落后开灯,掌握照明时间。
(4)经常检查育雏箱内的温度、湿度、通风是否正常。
临睡前,一定要检查一次温度是否适宜。
(5)观察雏鹑粪便情况,正常粪便较干燥,呈螺旋状。
粪便颜色、稀稠与饲料有关。
喂鱼粉多时呈黄褐色,喂青料时呈褐色且较稀,均属正常。
如发现粪便呈红色、白色便须检查。
(6)及时淘汰生长育不良的弱雏。
(7)发现病雏,及时隔离,死雏及时剖检。
(8)在1周龄和2周龄时,抽样称重,与标准体重对照。
鹌鹑的育雏:饲养密度饲养密度过大,会造成成活率降低,小雏生长缓慢,长势不一;密度过小,加大育雏成本,不利保温。
因此,应合理安排饲养密度。
每平方米面积第一周龄250-300只左右,第二周龄100只左右,第三周龄75-100只(蛋鹑100只,肉鹑75只),冬季密度可适当增大,夏季则相应减少。
同时,应结合鹌鹑的大小,结合分群适当调整密度。
鹌鹑的育雏:保温雏鹌鹑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同时,幼雏个体很小,相对体表面积较大,散热量较成鸡多,所以雏鹑对温度非常敏感。
保温条件比雏鸡要求更为严格。
育雏时温度头2天应保持35-38℃,在而后降至34-35℃,保持一星期,以后逐步降低到正常水平。
育雏器内温度和室温相同时,即可脱温。
室内温度保持在20-24℃为宜。
温度掌握不仅仅依靠温度计,更主要的是观察雏鹑的状态,看鹑施温。
鹌鹑育雏的技术要点
鹌鹑育雏湿度
雏鹑在l0日龄前,要求室内相对湿度为60%~65%,2周龄以后调整为55%~60%。
鹌鹑育雏的温度
刚刚破壳而出的雏鹑,由于体温调节机能还不健全,对温度特别敏感,在出壳后最初换毛的5天内,尤其要做好保温工作,如果忽视管理,在出壳后3~5天,死亡率可高达50%。
雏鹑温度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总的原则是:小雏宜高,大雏宜低。
小群宜高,大群宜低。
早春宜高,晚春宜低。
阴天宜高,晴天宜低。
夜间宜高,白天宜低。
刚出壳的雏鹑需置于37℃的环境中,随着日龄的增长和体温调节机能的增强,每2天可逐渐下降约l℃。
育雏人员可根据育雏的表现和行为,正确掌握所需温度。
温度适宜时雏鹑表现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羽毛光滑整齐,休息时睡得分散、均匀,互不挤压,而且安稳,不时发出尖声。
温度过高时,雏鹑张□呼吸,抢水喝,喘气,张开翅膀,夏季还容易中暑。
温度过低时,雏鹑拥挤在热源附近,缩立-隅,不大活动,羽毛竖起,夜间睡眠不稳,闭眼尖叫,拥挤扎堆,围在外面的往往向中间挤,而在中间的又往往被压死。
温度过高、过低或停电,都易发生疾病和死亡。
鹌鹑育雏的通风管理
鹌鹑的体温高,呼吸快,代谢旺盛,饲养密度大,因此,通风换气非
1。
鹌鹑怎么育雏鹌鹑是一种养殖价值很高的项目,在养殖过程当中,我们也要重视日常的饲养管理技术,特别是育雏在养殖当中特别关键,那么,鹌鹑怎么育雏?快来了解一下吧。
一、接雏前消毒1、进雏前十天,必须彻底打扫场区和舍内外卫生,清除育雏舍周围污物,用水枪清洗顶棚、网箱和地面,顺序是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育雏舍冲洗干燥后,用百毒杀、过氧乙酸、或其它消毒剂,彻底消毒一次,喷雾时,顺序是先顶棚后地面,先内墙后外墙。
2、进雏前五天,把冲洗过的饮水器、开食盘、料桶、摆放在网箱内、熏蒸消毒。
用高锰酸钾与福尔马林按1∶2比例配制,每立方米用量是高锰酸钾10克和福尔马林20毫升,熏蒸时先提高育雏舍温度到20∶左右,相对湿度60%~80%为宜,要关闭门窗。
熏蒸后封闭24小时,然后打开门窗及通风口,让舍内气味散去,准备接雏。
二、饲养密度密度过大,妨碍雏鹑采食、饮水和运动,雏鹑受的影响更大。
密度过小,设备利用率低,增加饲养成本。
合理的饲养密度,既可减少饲养成本,又能促进鹌鹑的生长发育,减少疾病和啄肛、啄羽等恶癖的发生,提高雏鹑的成活率,生长发育整齐。
一般在同样的饲养面积内,冬季可多养一些,夏季要少养一些,通常可有10%~15%的增减幅度。
三、育雏温度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提供适宜的温度可以有效提高雏鹑成活率。
由于雏鹑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雏鹑对温度十分敏感。
温度过低,雏鹑易打堆,容易挤压造成伤亡。
温度过高,雏鹑远离热源,张嘴呼吸,两翅伏地,雏鹑体内水分易蒸发,造成雏鹑脱水,影响雏鹑的生长发育。
严禁温度忽高忽低,以群体分布均匀为止。
四、育雏湿度为防止雏鹑脱水,1~5日龄育雏室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5-70%左右,以后逐渐降低,保持在50%~60%即可。
如室内湿度过高易引起病原微生物孳生,饲料霉变造成肠道疾病发生。
湿度过低易引起雏鹑脱水和呼吸道病症,可通过地面洒水的方式来调节湿度。
五、饮水雏鹑一般是先饮水,后喂料。
在1~7日龄,可在饮水中加葡萄糖和电解多维,以促进雏鹑卵黄的吸收,添加抗生素预防白痢,伤寒,水温最好是25∶左右的温开水。
鹌鹑育雏期饲养管理
1、开水与开食:出壳雏鹑应在24小时内吃到温水,补充体内所耗水分。
远距离引种时,应在饮水中加5%~8%的葡萄糖,第3天在饮水中加0.01%的高锰酸钾。
饮水后即可开食,在粉料中添加0.1%土霉素粉,以防白痢发生。
一般每天喂6次~8次,也可任其自由采食,不得无故断水与断料。
每日每只平均采食量:3日龄3~4克,5日龄5~7克,7日龄9克~11克,11日龄13克~15克,15日龄16克~18克。
2、日常管理:①0日龄~4日龄常表现出逃窜的野性,加料、喂水要当心。
②饲料与饮水保证供应。
防止饲料被扒食溅失,防止饮水沾湿绒毛。
③勤于检查与调整室内温度、湿度、通风、光照。
④勤于观察雏鹑的动态和排粪情况,检查并调整好密度,防止啄癖发生。
⑤做好防鼠害、兽害和防煤气中毒工作。
⑥定期称测体重与检查羽毛生长情况。
⑦做好各项记录和统计报表。
四、鹌鹑繁育技术鹌鹑已丧失了就巢性,均需经人工孵化来繁殖后代。
目前由于缺乏专门化的育种场,故多采用外貌、体重结合选择法。
1、种鹑的选择种鹑应有系谱或来源,要符合该品种或品系的外貌与生长发育标准。
羽毛符合该品种或品系特征,且完整丰满而有光泽,体质健壮。
要求公鹑性特征明显,泄殖腔腺发达,头大,面颊呈鲜艳的红褐色(指栗褐羽型),有黑而锃亮的喙,发达的胸,结实的腿,趾爪伸展良好,爪子尖税,鸣声脆而响亮。
要求母鹑体大,头小而俊俏,眼大有神,活泼好动,颈细长,体态匀称,羽毛色彩光亮,随产蛋高峰的到来,羽色由栗褐色转淡。
提高白羽鹌鹑育雏期成活率八项措施(1)
一、加强种鹑饲养管理,提高种蛋质量。
加强孵化过程中的管理,严格控制孵化条件,并在孵化过程后期适时凉蛋,以提高健雏率。
另外,养鹑户进雏时应严加挑选,以减少弱雏的数量。
二、进雏前三天,育雏室要提前预温,使育雏室温度达到39摄氏度。
如采用煤炉供温,应安装烟囱,以防煤气中毒。
也可采用火道、火墙或暖风提温。
三、改多层立体育雏为单层平网育雏,网底距地面120厘米,密度为200只/平方米,分成4组,每组50只,以免密度太大造成挤压死亡。
此外为防止蹩腿,刚开始可在育雏笼内铺上粗棉布或麻袋布,不能用太光滑的纸或塑料布,以免雏鹑运动时因打滑而扭伤关节。
四、饲喂与饮水。
雏鹑一般出壳20小时开食,饮水在开食之前。
所以进雏后马上让其饮水。
一般1~10日龄前饮温水,水温与室温相同。
1~2日龄可自由饮0.01%高锰酸钾水,这主要是因为雏鹑喜红色,可增加雏鹑饮水量、防止脱水,还可起到杀灭饮水及部分肠道中的细菌哟作用,提高机体抗病力,增力健雏率。
同时要供给雏鹑易消化、营养全面的日粮。
一般1日龄喂4次,2~5日龄喂8次,6~20日龄喂6次。
另外注意饲料不能太粗,1~10日龄以米粒大小为宜。
撒料要厚薄适中,以0.5厘米为宜,太薄采食困难易吃不饱饿死,太厚又容易眯眼,造成瞎眼。
7日龄后换用
雏鸡料塔饲喂。
鹌鹑孵化出来后怎么养,孵化出来后几天脱温1、保温:出壳1-3天,将温度控制在36°C左右,3天后慢慢降温,第7天将温度下调到32°C,第14天下调到30°C,第21天下调到25°C,第28天下调到22-20°C。
2、开食:对雏鹑喂服千分之一高锰酸钾溶液,促使它排出胎粪,然后将玉米、麦粉、碎米、熟蛋黄混在一起,加水拌匀,投喂给小鹌鹑,2-3天后逐渐改喂全价混合料。
3、饲养:前期需全天提供饲料,2周后每天投喂6次,4周后每天投喂4次。
一、鹌鹑孵化出来后怎么养1、保温待小鹌鹑的羽毛干燥后,将其转移至育雏箱内,前1-3天将温度保持在36°C左右,3天后逐渐降温,第7天将温度调整至32°C左右,第14天调整至30°C左右,第21天调整至25°C左右,第28天及以后调整至22-20°C左右。
2、开食(1)小鹌鹑出壳10小时后即可开食,但开食前要先喂服千分之一高锰酸钾溶液,促使它排出胎粪,前1-2天需提供温开水。
(2)将玉米、麦粉、碎米混在一起,拌入适量的熟蛋黄,然后添加少量水搅拌成糊状投喂给小鹌鹑,经过2-3天后慢慢改喂全价混合饲料。
3、饲养(1)饲料配方为豆饼27%、鱼粉10%、玉米52%、麸皮5%、骨粉1%、草粉5%,该配方中的粗蛋白含量为24-25%,钙磷比为2:1。
(2)饲料中还可以添加15%打浆青料,或向每100斤饲料中添加10克维生素、适量的微量元素。
(3)将少量的抗菌素添加至饲料中效果更佳,这样既能起到防病作用,又能促进鹌鹑生长。
(4)饲养前期,全天都要提供饲料;饲养2周后,投喂次数改为6次/天;饲养4周后,投喂次数改为4次/天。
二、鹌鹑孵化出来后几天脱温1、鹌鹑孵化后需要经过14天左右才能脱温,脱温前3日要全天提供光照,以便让雏鹑逐渐适应周围环境,之后可适当减少光照时长,直至雏鹑完全适应。
2、育雏前期温度较高,室内较干燥,雏鹑的排泄量较少,此时可适当向地面洒水,将湿度保持在60-65%左右。
鹌鹑养殖鹌鹑育雏的技术要点现在鹌鹑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的喜爱,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但是对于养殖户来说,鹌鹑养殖育雏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那么,鹌鹑在育雏阶段应该怎么养殖呢?进雏前彻底消毒,高锰酸钾、甲醛密闭熏蒸24小时。
每立方米甲醛28毫升,高锰酸钾14克。
育雏室必须提前五天试温生火,室内温度达到要求温度。
饲料不能太粗,1-10日龄以米粒大小为宜,洒料要薄厚适中,太薄采食困难易大批饿死。
太厚又容易迷眼而造成瞎眼,厚度以0.5cm 为宜,面积不能太大,洒料要远离饮水器。
饮水:l-7日龄饮凉开水,水温370c,1日龄0.01%高锰酸。
钾水自由饮用一天,除杀肠道菌外,因鸟类喜红色,亦可吸引雏鹑自由饮用,饮水器型号越小越不易湿毛。
2-3日龄每天饮青霉素1次,每次用量为1000只幼鹑80万单位青霉素8支。
5-10日龄为预防鹑白痢发生,每天饮痢特灵水一次,每斤水加痢特灵一片(100毫克痢特灵片),要求剂量准确,碾碎后用细布过滤到水中,如有中毒立即停用。
采取平网单层育雏,山于白鹑视力差,易打堆,易湿毛,所以育雏笼只能单层育雏,并且密度越小越好,每平方米200只为宜,但要分成四个小组,每组50只,这将大大提高成活率。
育雏笼框架可用钢筋或木制结构,用1cm2孔镀锌铁网作底网。
四周可用窗纱包围,上图为标准育雏笼,每笼可育雏幼鹑400只。
育雏笼内铺的最好是粗布,太光滑的纸不能铺,易造成撇腿。
7日龄后把布撤掉,换用饲槽饲喂,饲槽长40cm高3cm,也可用专用料塔饲喂。
温度:温度为育雏成败的关键1―3天38-39℃4-5天36-37℃;6-10天35℃10-35天30-32℃;室内温度不能单看温度计所示温度高低,主要看幼鹑精神状态,打堆说明温度低。
都爬成一片昏睡说明温度高,有吃的有休息的说明温度正合适,温度汁底部要挂的与鹌鹑背部高低相同,挂在育雏笼中间位置不能靠近墙壁炉火。
温度汁最好用体温表校正。
开产后以25―35℃为宜,30℃产蛋率蛋料比最高。
养殖技术-鹌鹑人工养殖技术鹌鹑肉质鲜嫩,另外还具有生长速度快,成熟期早,产蛋数量多,饲料用量少,出栏速度快等特点,特别是鹌鹑蛋,是目前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的养生蛋,因此现在人工养殖鹌鹑前景可观。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鹌鹑养殖技术。
1.生长环境鹌鹑胆子很小很容易受到惊吓,在养殖过程中要尽量避免陌生人,大型家畜,忽然出现过大的噪音,都会让鹌鹑出现有惊慌,逃跑等现象出现。
鹌鹑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在16度至35度的范围内都可以很好的生长。
2.雏期管理育雏期首先是饮水与开食,开始给雏鹌鹑饮白糖水,浓度8%,混有一定量的*霉素粉末,以利于清肠,并防止肠道感染,对预防白痢的发生有很好的效果。
饮水之后,可以开食,第1次的饲料要以纯玉米面为主,拌有少量的消化药及维生素D,促进营养的吸收。
一般情况下,每天6~8次。
也可以少添勤添,让其自由采食。
其次是温湿度,育雏阶段1~7d,环境温度为35~36℃,8~14d时,31~33℃。
育雏期间,对湿度要求也很严格。
开食1~7d,相对湿度掌握在60%~70%之间,8~14d 控制在50%~60%之间,湿度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
然后光照,育雏1~7d,要全天光照,以后每天减少,到达育雏结束,即第17天时,减到每天14h。
3.育成期管理育成期就是指育雏结束到产蛋之前,此阶段对于整个产蛋期及肉用育肥至关重要。
这一阶段,可以与成年鹌鹑同一阶段过渡,即1次转群,不用再转群。
将已分好公母的鹌鹑转入各自的舍内,准备下阶段的产蛋与育肥。
转群要在夜间进行,轻拿轻放,避免引起应激反应,减少死亡。
转群时,要挑出弱鹌鹑和残疾鹌鹑,及时淘汰。
笼舍温度控制在25~28℃之间;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
保证良好的通风与换气,对预防疾病的传播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
这一阶段保证11~12h的光照即可,充足的光照能保证鹌鹑的健康成长,对预防佝偻病有很好的作用。
做好饲料的全价供应,青粗饲料结合,配合维生素饲料,保证充足供应。
鹌鹑育雏的关键技术鹌鹑体形小,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是上好的营养补品。
现就鹌鹑育雏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 育雏前准备用生石灰消毒场地,清洗用具和栏舍,然后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消毒。
最后把清洗好的用具、垫物放进栏舍,每立方米用12克高锰酸钾和20毫升福马林(另加水20毫升)密闭熏蒸消毒。
进雏前两天,进行通风换气,把舍温升高至30~32摄氏度,并保持恒定。
2 先饮水后开食出壳后先把雏鹌鹑放在育雏室里1小时后开始饮水,第1天饮5%~8%的葡萄糖水,连饮两天,饮水后1小时用纯玉米粉,按每100只鹌鹑加入4个鸡蛋黄。
饲料配方(%)为:玉米52、豆饼28.4、鱼粉10、麸皮5、骨粉1、多种维生素1、微量元素1、细砂1.6,自由采食。
必要时,另加药物防病。
每日每只平均采食量:3日龄3—4克,5日龄5~7克,7日龄9~11克,11日龄13—15克,15日16~18克。
3 保证适宜的温、湿度和光照育雏的温度:1~3日龄为38~36℃;4~6日龄为36~35℃;7~12日龄为34~31℃;13~15日龄30~28℃;16~40日龄为28~20℃。
一般21~28日龄后视天气情况脱温饲养,育雏施温要看温度计、群体大小、天气变位和鹌鹑状态。
头1周的湿度控制在65%~70%,以后控制在50%一60%。
第l周的光照时间为24小时,8~14天为16小时,15~40天为10小时,光照强度为10勒克斯,光源用白炽灯,在自然光照时间较长的季节,要把窗户遮好,保持光照时间和照度。
4 饲养密度每平方米1~7日龄120只,8~14日龄100只,15~21日龄80只,22~30日龄50只,31~40日龄40只,根据鹌鹑群体的情况调整饲养密度,夏天要低一些,冬天可以高一些,一般可以有10%的增减幅度。
5 分群与限饲 3周龄时,根据外貌特征进行雌雄分群饲养,并结合育雏饲粮向蛋用饲粮混合过度的方法进行,适当限饲。
6 适时转栏 40日龄左右,大约有2%的鹤鹑开产时转栏。
鹌鹑幼雏养育方法与技术要点刚出壳的雏鸟腹内的蛋黄还没有被吸完,神经系统和生理机能还不健全,自己几乎没有调节体温的能力.所以保温很重要。
对刚孵化出壳的鹌鹑幼雏要加温保护,这有利于鹌鹑幼雏将腹内的蛋黄迅速吸收完毕和收脐良好的关键。
所以,接雏用的纸盒、纸箱里面要放有棉花或碎布才能有利于雏鸟保暖,能放个热水袋或热水瓶则更好。
同时,盛装鹌鹑幼雏的纸盒或纸箱里面不要垫光滑的纸,因为鹌鹑幼雏脚软无力,容易滑倒,或双足分开,造成人为的脚跛而影响成活率。
鹌鹑幼雏取回家后,应立即加温,使育雏箱内的温度达到38℃。
这个温度比孵箱内的温度略高些(雏鸟出壳的温度要求在37-37.6℃)。
育雏箱最好是用纸箱做。
若大批饲养,育雏箱一般还要分栖室及运动场地两部分,栖室可以纸箱代替,运动场可用木条或竹片钉成,底部用布垫好。
因为在自然育雏时,幼雏是在母鹌鹑腹下取暖的,所以幼鹑的头部对热和光较敏感。
因而育雏的温度最好从育雏箱的上方供给。
如果从下面供暖,往往会使鹌鹑的足趾变软。
在育雏期间,幼鹑整日寻食,在光照下才能发育,故一天要保持24小时光照,生活环境的温度也不能低于32℃。
两周龄后,一天有16个小时光照即可。
若想提早成熟,6周龄前仍要保持每天24小时光照。
总之,鹌鹑栖息时散卧则说明温度适宜,若打堆,挤成一团则说明温度不够。
育雏箱里的温度切忌忽高忽低,变化剧烈。
温度过低,幼鹑易蓉凉拉稀,发生感冒,幼雏腹中尚未吸收完的蛋黄也因为低温而不能继续正常吸收。
温度过高,则容易患呼吸器官病或引起啄脚、食羽等恶癖。
除了保温,开食对鹌鹑雏鸟的成活率关系也很大。
开食,顾名思义,就是第一次开始喂食料和水。
幼鹑出壳后约30小时内,主要还是靠吸收体内的蛋黄来维持身体的消耗,应选择出壳后的第30小时后开食较为合理。
开食前,育雏箱内光照要先暗30分钟,让幼雏得以休息复原,渐渐活动频繁,寻找食物,这时才第一次喂食。
为了补充幼雏出壳时所消耗的水分和利于排尿、继续吸收蛋黄等,应先给水饮,过一小时再喂饲料。
鹌鹑是公认的高产高效特禽。
鹌鹑体型小、成熟早、产蛋多、饲料报酬高、耐密集型饲养。
既适合家庭经营,又适合工厂化产业化生产,其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是上好的营养补品。
现就对鹌鹑的育雏技术浅谈如下。
育雏前的准备育雏前准备好保温、向阳、通风良好、地面干燥的育雏室。
家庭小规模育雏,一般可利用普通空余房中的一部分,或在鹌鹑舍中隔离出一部分。
如果进行规模较大的专业育雏,就需要建造专用的育雏室。
在育雏前,应对育雏室、育雏器、料糟、饮水器等进行全面的消毒工作,地面上用2%~5%的烧碱水进行消毒,室内墙壁用5%~10%的石灰乳粉刷,对料槽、饮水器等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
在育雏前一天就要对育雏器进行预热,调试到适当的温度,同时雏鹌鹑的饲料、所用药物、垫料等都应准备妥当,以免中途断料、缺药,造成工作被动。
对出壳后的鹌鹑,要进行挑选,及时把体弱、瘦小、有残疾等不合格的鹌鹑淘汰。
先饮水后开食出壳后先把雏鹌鹑放在育雏室里,1小时后开始饮水,第1天饮5%~8%的葡萄糖水,连饮两天,饮水后1小时用纯玉米粉,按每100只鹌鹑加入4个鸡蛋黄。
饲料配方为:玉米52%、豆饼28.4%、鱼粉10%、麸皮5%、骨粉1%、多种维生素1%、微量元素1%、细砂1.6%,自由采食。
必要时,另加药物防病。
每日每只平均采食量:3日龄3克~4克,5日龄5克~7克,7日龄9克~11克,11日龄13克~15克,15日16克~18克。
保证适宜的温湿度和光照育雏的温度:1日龄~3日龄为36℃~38℃;4日龄~6日龄为35℃~36℃;7日龄~12日龄为31℃~34℃;13日龄~15日龄28℃~30℃;16日龄~40日龄为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