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与茶经》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陆羽与茶经》题库一、单项选择题:一、陆羽要紧生活在唐朝期?:A:初期B:中期C:晚期 D:初期二、陆羽活着时经历的四位皇帝是?A:太宗、睿宗、中宗、德宗B:玄宗、肃宗、代宗、德宗C:玄宗、睿宗、中宗、德宗 D:玄宗、睿宗、代宗、德宗3、唐朝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一个名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那个地址浮梁指的是今天一带?A:成都B:杭州C:景德镇D:宜兴4、唐玄宗开辟了的先河?A:茶税B:茶宴C:茶会D:宫庭斗茶五、唐肃宗在位时提倡风气?A:奢靡B:斗茶C:以茶代酒D:饮酒六、唐朝宗开办的中国第一家贡茶院位于今天的浙江?A:杭州B:绍兴C:湖州D:宁波7、唐德宗在中国历史上率先开征茶叶税,其税名是:A:什一税B:百一税C:茶引税D:茶榷税八、在中国历史上率先开征茶叶税的皇帝是:A:唐玄宗B:唐德宗C:唐朝宗D:唐肃宗九、陆羽的姓名来自于:A:《论语》B:《易经》C:《道德经》D:《礼记》10、“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其中“仪”的意思是:A:仪器B:仪容C:仪表D:装饰1一、陆羽姓名来源于《易经》中的“渐”卦,其爻辞为:“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A:鸿降B:鸿栖C:鸿渐D:鸿翔1二、陆羽是唐朝复州竟陵人,即今天的湖北:A:大悟B:蕲春C:京山D:天门13、下面的字、号中不属陆羽名下的是:A:东冈子B:季疵C:江湖散人D:桑苎翁14、陆羽诞生于公元年:A:713 B:723 C:733 D:7431五、陆羽《茶经》于公元年付梓(刊印):A:760 B:770 C:780 D:7901六、陆羽归天于公元年:A:801 B:802 C:803 D:80417、陆羽3岁时被遗弃于竟陵西湖之滨,收养他的人是禅师:A:支遁B:智积C:道标D:灵澈1八、陆羽幼时所居竟陵龙盖寺里有一眼古井,名为:A:八角井B:品字泉C:陆子泉D:金沙泉1九、陆羽所作《歌》:“不羡黄金罍[léi] ,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其中罍的含义是 :A:印玺B:酒杯C:宫殿D:椅子20、李季兰六岁时作过一首《蔷薇诗》,其中有两句是“经时未却架,心绪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甲】羽,字鸿渐,不知所生。
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作弟子育。
幼时,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
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之羽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
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
又耻削发,因亡去,匿为优,作诙谐数千言。
天宝间,署羽伶师,无何,亦遁去。
古语云洁其行而秽其迹者,其羽之谓乎?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
或交游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
闻人善,若在己。
与人期,虽阻于虎狼不避也。
扁舟往来山寺,击林木,弄流水。
或行旷野中,诵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
鬻茶家因羽形为瓷陶,神祀之。
人买茶与器之足多者,赠一鸿渐。
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
羽野服挈具而入。
茶毕,命奴子与钱。
羽羞之,更著《毁茶论》。
【乙】夫茶,始为“荼”,其属槚、蔎、茗、荈杂糅,囊括实繁。
至陆羽公,始独简南国嘉木之曰茶者论之,崇其康药之效,净化之用,怡养之功,和平之德,专其名而定其义,著《茶经》,备述一源、二具、三造、四器、五煮、六饮、七事、八出、九略,且图谱之。
书同形,事同旨,民皆曰茶,凡浙闽湘鄂滇黔所辖尤兴焉,于是茶道流布而茶艺张扬也。
由是,以茶为生者众。
今之书“茶”者,呈“人在草木”之形,草木之芽醒于春,如诗如画,人处焉,繁忙其事,亦静亦动,天合为一,寓大意于新绿,采秀色而可餐,妙不胜言也。
由是观之,创此自然之道,文明之说,费倡广光大之心血,居未可磨灭之功者,非茶圣莫属也!史载茶圣陆公,婴而见弃江干,瑟瑟就毙。
时群雁为栖,翼覆之,长鸣若晓人者。
智积方丈闻而拾之,腹诸寺,日哺以米浆、面糊、茶汤之饮,竟活。
又占《易》,得彖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乃使姓陆,名羽,字鸿渐也。
[唐]陆羽《茶经》详解(解题+原文+翻译+注释)红树主人2013-04-12陆羽(733-804),唐复州竞陵(今湖北天门)人。
一名疾,字鸿渐,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冈子。
自幼好学,性淡泊,闭门著书,不愿为官。
安史之乱后,尽心于茶的研究。
撰成《茶经》一书,对促进我国茶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后人为了纪念陆羽在茶业上的功绩,祀他为“茶圣”。
《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分上、中、下三卷,包括茶的本源、制茶器具、茶的采制、煮茶方法、历代茶事、茶叶产地等十章,内容丰富、详实。
其中第七章“茶之事”,辑录了自上古神农氏到唐代中叶数千年间有关茶事的记录,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古代茶的发展演变,尤具史料价值。
《茶经》共十章。
除四章是讲茶的性状起源,制茶工具,造茶方法和产区分布外,其余六章全部或主要是讲煮茶技艺、要领与规范的。
“四之器”详细描述了茶道所需的24种器皿,包括规格、质地、结构、造型、纹饰、用途和使用方法;“五之煮”讲烤茶要领,选用燃料,鉴别水质,怎样掌握火候和培育茶的精华技巧;“六之饮”详细规定了饮茶应该注意的9个问题,还提出品名贵之茶每次不要超过三盏以及三人饮茶、五人饮茶和七人饮茶各应如何进行;“七之事”例举历史上饮茶典故与名人逸事;“九之略”讲述在野外松间石上、清泉流水处和登山时在山洞里等不同场所进行茶道哪些器皿可以省略;“十之图”要求把《茶经》所写的茶事活动绘成图,挂在茶席一角,使参加者能《茶经》写道:“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作者这里提出了“精行俭德”作为茶道思想内涵。
也就是说,通过饮茶活动,陶冶情操,使自己成为具有美好的行为和俭朴、高尚道德的人。
卷上一之源【注释】(1)伐而掇之:伐,砍下枝条。
《诗经.周南》:伐其条枚。
掇,拾拣。
(2)栟榈:棕树。
《说文》:“栟榈,棕也”。
栟,读音bing。
(3)根皆下孕,兆至瓦砾:下孕,在地下滋生发育。
兆,裂开,指核桃与茶树生长时根将土地撑裂,方始出土成长。
[唐]陆羽《茶经》详解(解题+原文+翻译+注释)红树主人2013-04-12陆羽(733-804),唐复州竞陵(今湖北天门)人。
一名疾,字鸿渐,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冈子。
自幼好学,性淡泊,闭门著书,不愿为官。
安史之乱后,尽心于茶的研究。
撰成《茶经》一书,对促进我国茶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后人为了纪念陆羽在茶业上的功绩,祀他为“茶圣”。
《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分上、中、下三卷,包括茶的本源、制茶器具、茶的采制、煮茶方法、历代茶事、茶叶产地等十章,内容丰富、详实。
其中第七章“茶之事”,辑录了自上古神农氏到唐代中叶数千年间有关茶事的记录,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古代茶的发展演变,尤具史料价值。
《茶经》共十章。
除四章是讲茶的性状起源,制茶工具,造茶方法和产区分布外,其余六章全部或主要是讲煮茶技艺、要领与规范的。
“四之器”详细描述了茶道所需的24种器皿,包括规格、质地、结构、造型、纹饰、用途和使用方法;“五之煮”讲烤茶要领,选用燃料,鉴别水质,怎样掌握火候和培育茶的精华技巧;“六之饮”详细规定了饮茶应该注意的9个问题,还提出品名贵之茶每次不要超过三盏以及三人饮茶、五人饮茶和七人饮茶各应如何进行;“七之事”例举历史上饮茶典故与名人逸事;“九之略”讲述在野外松间石上、清泉流水处和登山时在山洞里等不同场所进行茶道哪些器皿可以省略;“十之图”要求把《茶经》所写的茶事活动绘成图,挂在茶席一角,使参加者能《茶经》写道:“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作者这里提出了“精行俭德”作为茶道思想内涵。
也就是说,通过饮茶活动,陶冶情操,使自己成为具有美好的行为和俭朴、高尚道德的人。
卷上一之源【注释】(1)伐而掇之:伐,砍下枝条。
《诗经.周南》:伐其条枚。
掇,拾拣。
(2)栟榈:棕树。
《说文》:“栟榈,棕也”。
栟,读音bing。
(3)根皆下孕,兆至瓦砾:下孕,在地下滋生发育。
兆,裂开,指核桃与茶树生长时根将土地撑裂,方始出土成长。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22课陆羽与〈茶经〉》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基础训练1. 读拼音写词语2. 火眼金睛3. 补充词语4. 填上恰当的关联词(1)________陆羽对茶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________被后人称为“茶圣”。
(2)陆羽________精通茶艺,________博学多才。
(3)茶和茶文化________在中国绵延发展,________传到一衣带水的日本,形成了著名的日本茶道。
(4)人们________提起茶文化,________自然会想起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茶圣”陆羽。
二.同步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陆羽与《茶经》》)这篇课文介绍了茶文化史上,留有美名的传奇人物________的生动故事,讲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件事,赞扬了他那清茶一般________的人品,歌颂了他对中国茶叶和世界茶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理解课文,回答问题(《陆羽与《茶经》》)(1)陆羽为什么被后人称为“茶圣”?________(2)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所表现的人物形象①朝廷好几次要他出任高官,他都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他的志向是推广茶艺,撰写《茶经》。
________②当时,人们都以求取功名利禄为荣,不屑于写这样的“闲书”,而陆羽却毫不动摇。
________三.智力冲浪快乐阅读二十一岁那一年,陆羽为了搜集撰写《茶经》的资料,开始游历天下。
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嗮雨淋,足迹遍布巴山蜀水、荆楚大地、吴越山川……每到一处,陆羽都向当地的百姓请教如何种茶、制茶、烹茶、饮茶,并把收集到的资料详细地记入“茶记”。
他还细心的将各种茶叶制作成标本,随船运回老家。
经过了十六年的游历后,陆羽隐居浙江湖州,潜心从事茶的研究和著述。
他凭借实地考察三十二州茶叶产地所获的资料和多年的研究所得,历时五年,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茶经》。
又过了五年,经增补修订的《茶经》正式出版,这时,陆羽已经四十七岁了。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陆羽《茶经·茶之饮》(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翼而飞,毛而走,呿①而言,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饮啄以活。
饮之时,义远矣哉!至若救渴,饮乏以浆;蹋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晋有刘琨、左思之徒,皆饮焉。
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
饮有粗茶、散茶、茶饼者。
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茶②。
或用葱、姜、枣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于戏!天育有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浅易。
所庇者屋,屋精极;所著者衣,衣精极;所饱者饮食,食与酒皆精极之;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阴采夜焙,非造也。
嚼味嗅香,非别也。
膻鼎.腥瓯,非器也。
膏薪庖炭,非火也。
飞湍壅潦,非水也。
外熟内生,非炙也。
碧粉缥尘,非末也。
操艰搅遽,非煮也。
夏兴冬废,非饮也。
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
若座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③补所阙人。
(选自陆羽《茶经·茶之饮》,有删改)文本二:李溥为江淮发运使,每岁奏计,则以大船载东南美货结纳当途,莫知纪极。
章献太后垂帘时,溥因奏事,盛称浙茶之美,云:“自来进御,唯建州饼茶,而浙茶未尝修贡。
本司以羡余钱买到数千斤,乞进入内。
”自国门挽船而入,称“进奉茶纲..”有司不敢问。
所贡余者,悉入私室。
溥晚年以贿败窜谪海州然自此遂为发运司岁例每发运使入奏舳舻蔽川自泗州七日至京予出使淮南时,见有重载入汴者,求得其籍,言“两浙笺纸三暖船”,他物称是..。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浙江茶纲》,有删改)[注]①呿,张口。
②痷茶,指夹生茶。
③按经《茶经》云:第二沸,留热以贮之,以备育华救沸之用者,名曰隽永。
2019-2020年语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22 陆羽与《茶经》习题精选六十二第1题【填空题】火眼金睛(我能分辨它们的不同,然后组词)。
茶______ 禄______ 邀______ 掂______荼______ 绿______ 缴______ 踮______【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补充词语。
______远流长千______难逢毫不犹______ 功名______禄风______露______ 巴山______水______学______才日______雨______【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选词填空。
仰慕羡慕①李季卿早就______陆羽,一朝相逢,倍感欣喜。
②小明一直很______我有一位出色的爸爸。
细致精致③这件礼品包装很______。
④《茶经》的内容十分丰富,记述也相当______ 【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火眼金睛(我能分辨它们的不同,然后组词)。
茶______禄______荼______绿______邀______掂______缴______踮______【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选择合适的字音填空。
cháo zhāo①上朝______ 朝三暮四______ 朝气______ 改朝换代______ shèng chéng②盛开______ 盛情邀请______ 盛满______ 盛气凌人______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小小书法家。
(看拼音,写词语)yǎo shuǐ jiān chá____________rú huǒ rú tú______【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形近字组词。
推______ 堆______壤______ 镶______【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画龙点睛。
(我会选词填空)舀滔______水波浪______天______不绝吭坑______道______声______人【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画龙点睛。
22 陆羽与茶经四、改正下列句子中词语搭配不当的地方。
1.他那和善的眼睛里射出慈爱的光亮。
2.我们漫步在郊外的航道上。
3.两山之间流动着弯曲的小路。
4.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令。
能力训练场五、阅读理解。
茶香行我钟情于茗茶,缘于多年前的一次安溪之行.安溪地处福建省南部,是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茶乡,举世闻名的名茶铁观音就源于此处.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应一位在北京马连道经营茶庄生意的朋友之邀,与他结伴到这里玩了几天.朋友家住凤城,这座小城除了随处可见的茶叶、茶馆之外,并无其它与众不同之处.就此一言带过.因是到了茶乡,就想到茶园去看看.第二天一大早,朋友就带我去了二十多公里开外的太华山,此山海拔1600余米,山势陡峭,行至半山腰,只见云雾缭绕,目之所及不过丈余.疑是小雨初睛之故,朋友却言此地常年如此,心里不免暗暗称奇:看来古人所言高山云雾出好茶之语非虚也!转过一道山湾之后,眼前豁然开朗,只见得一处茶园(由于时间太久,其名已不记得),此园气势宏大,满目青翠无边无际,空气清新沁人肺腑.一股淡而幽远的茶香直扑入鼻,令人心旷神怡.一时间,一直深藏在内心深处的那种对生命的认知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竟然变得是那样的清晰和强烈!宁静、淡泊、高尚、永恒、天人合一……多年以来,为了生计而终日忙碌,很多时候会感觉到困惑、疲惫和力不从心,在这个时候,我就会沏上一杯清茶,然后看那青青翠翠的茶叶在水中舒展沉浮,自有一种从容和淡定,茶意如斯,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看着氤氲的茶雾飘散,闻着自杯中溢出的淡淡清香,一种背倚青山眼观闲云的意境便会从心底浮起,所有的烦恼和困惑于瞬间烟消云散,慢慢一路走来,时间长了,便和这青青的叶,浅浅的香结下了不解之缘。
去年夏天回家,有友人知我爱茶,遂以上等宁强雀舌相赠,饮后方知,此茶品质之高,出乎我之预料。
它与我所熟知的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等名品各有千秋,不相上下。
家乡能出此好茶,着实令人欣慰,于是就想为家乡茶叶产业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然心有余而力不足,力所能及的就是把自己对茶之热爱和一点感悟用拙笔写出,贴于此吧,意在抛砖引玉,如果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宁强雀舌,关注家乡的茶叶产业,则幸莫大焉。
茶有醒酒的功能。
√据《茶经》,水方的容量是一斗。
√陆羽幼时被杭州西湖边的和尚收养。
×按四部分类法,《茶经》属经类。
×陆羽是竟陵人,也即今天的湖北天门人。
√陆羽认为,芽叶成卷状的茶叶品质要比芽叶舒展平直的好。
√据《茶经》可知,煮茶以江水为上。
×据《茶经》,茶叶制作不精,反而会致病。
√交床主要用于支起釜√陆羽认为饮茶可以“荡昏寐”,即可以令人神智清醒。
√扑主要用于焙干茶叶。
×《茶经》中对当时人们习惯的饮茶方法——“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提出了批评,陆羽认为这样的茶如同倒在沟渠中的废水。
√焙茶的棚一般分三层。
×陆羽认为,煮茶以井水为下。
√一般认为,《茶经》成书于唐朝“安史之乱”之前。
×《茶经》作者陆羽是宋代人。
×扑是竹子做的。
√《茶经》第七章“茶之事”,辑录了自上古神农氏到唐代中叶数千年间有关茶的事,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
√根据《茶经》记载,陆羽认为煮一升茶水应当分为六碗。
×荠苨可以入药×宋人沈括的《本朝茶法》属于()类茶书著作。
A.专题B.地域C.汇编D.综合“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忧忿,饮之以();荡昏寐,饮之以()。
”括号中应填入的字是A.茶;酒B.汤;酒C.酒;茶D.汤;茶据《茶经》,半干的茶应放在()焙烤。
A.上棚B.中棚C.下棚D.交床据《茶经》,“夹”可以A.保持茶叶的色泽。
B.保证茶叶的完好。
C.增加茶叶的香味D.延长茶叶的贮存期《茶经•七之事》引《枕中方》,说苦茶和()一起炙烤,可用来治疗多年的瘘疮。
A.蜈蚣。
B.蝉翼C.蛇蜕D.蝎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第一个“明”的意思是A.显明B.明白C.明亮D.明显据《茶经》,用银铸造釜的弊端是A.易碎B.易污。
C.侈丽D.不洁据《茶经》,铸造釜时,内侧抹土是为了A.便于吸热。
B.增加摩擦C.利于茶香。
D.易其摩涤据《茶经》,鹾簋的揭是()做的A.瓷B.木C.竹D.铁据《茶经》,“夹”是用来()的A.采茶B.炙茶C.运茶。
22、陆羽与《茶经》【综合检测】一、看拼音,写词语。
xián qìjiān áo yǎo shuǐkēng shēng rúhuǒrútú()()()()()二、比较后,选词语填空1.剪煎箭()茶()纸()熬弓()2.舀滔窑()水波浪()天()洞瓦()3.吭坑抗()道不()声()人()战三、完成下列词语()远流()千()难()()学()才如()如()饮()品()日()雨()()()不已功名()()四、从下列词语中选合适的词填在句中的括号里。
严肃严厉严格虽然……但是……如果……就……不但……而且……不仅……还……①老师对我们的要求非常( )。
②会场上的气氛十分( )。
③我犯了错误,老师( )地批评了我。
④我们( )要学会动脑,( )要学会动手。
⑤小明( )爱读书,( )爱思考。
⑥我们过街时( )不按斑马红走,( )会遇到危险。
五、请给划线的词语找近义词。
1. 李季卿早就仰慕陆羽,一朝相逢,倍感欣喜,便盛情邀请陆羽一起到扬州驿站吃饭。
()2.《茶经》的内容十分丰富,记述也相当细致。
()3. 李季卿和在场的数十名宾客、随从听罢,都惊愕不已。
()4.有一次,湖州刺吏李季卿在赴任路过扬州时,偶然与陆羽相逢。
()六、请用正确地修改下面的病句。
⒈音乐会上,用编钟演奏了优美动听的乐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⒉《茶经》的作者是被称为“茶圣”的唐朝人陆羽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⒊看到这张照片,我不禁想起了以前的一件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⒋走进故宫,我把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座大殿基本上都游览了一遍。
《茶经》阅读以及答案《茶经》阅读以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7题。
茶叶由山茶科的一种灌木(或小乔木)的嫩叶经发酵或烘烤焙制而成,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茶作饮料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约成书于公元前300年的《尔稚》一书中,就已有茶叶的记载。
唐代茶叶专家陆羽,撰写了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世界各地的栽茶技艺、制茶技术、饮茶习惯等都源于我国。
现在,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全世界饮茶的人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
我国人民不但最早发现并利用了茶这种植物,而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茶叶品种,在茶叶制作工艺上更是不断创新发展。
在我国,茶叶可依据制作过程中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的不同,分为红茶、绿茶、青荼、黄茶、白茶和黑荼六大类。
红茶中多酚类物质氧化最多,称为完全发酵茶,如产于安徽省祁门的“邡红”。
绿茶在制作过程中茶叶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特殊的医疗保健作用。
新制成的茶叶中含有4%的咖啡碱,以及茶单宁、维生素、芳香油等。
其中荼单宁可使细菌中的蛋白质凝固,有杀菌之功效。
茶叶中的钾、磷、钙等元素,有利于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
经常饮茶除了可以兴奋中枢神经、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外,对龋齿、癌症、慢性支气管炎、痢疾、肠炎、贫血及心血管疾病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小题1:.选文主要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茶的特点?(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小题2:.文中划线句子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茶诗歌试题及答案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
茶的清香、品茶的意境、茶道的精神,常常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主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茶文化与诗歌的交融,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茶诗歌的试题来加深对这一文化现象的理解。
试题1:请列举至少三首与茶相关的古代诗歌,并简要说明其内容。
答案1:1. 陆羽《茶经》中的“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
此句出自《茶经》,是中国茶文化的开山之作,强调了茶的饮用价值和对茶品质的要求。
2. 卢仝《七碗茶歌》中的“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这首诗歌以七碗茶为线索,形象地描绘了品茶过程中的感受变化,表现了茶的养生功效。
3. 苏轼《汲江煎茶》中的“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苏轼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煎茶技艺的重视,以及对自然活水的珍视。
试题2:请解释“茶禅一味”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答案2:“茶禅一味”是佛教禅宗中的一种说法,意指茶与禅修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茶的清静、淡泊与禅宗追求的心境相契合。
品茶时的静心、专注与禅修时的冥想、内观相似,都旨在达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
例如,茶道中的“和、敬、清、寂”四原则,与禅宗的修行精神相呼应。
试题3:描述一下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演变过程。
答案3: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初,茶作为一种药用植物被认识和使用。
到了唐代,随着《茶经》的问世,茶文化开始形成并逐渐普及。
宋代是茶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茶艺和茶道开始系统化,出现了许多茶诗、茶画和茶具。
明清时期,茶文化进一步发展,茶的种类和饮茶方式更加多样化,茶馆文化也应运而生。
到了现代,茶文化不仅在中国国内继续传承,也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试题4:请简述茶道中“和、敬、清、寂”的内涵。
答案4:“和”指的是和谐,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敬”是尊重,体现了对茶、对他人以及对自然的尊重;“清”是清净,指的是环境的清洁和心灵的净化;“寂”则是宁静,意味着在品茶的过程中达到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陆羽与<茶经>》习题
一、辨字组词。
禄()茶()
绿()荼()
坑()煎()
吭()前()
茗()慕()
名()暮()
二、查字典,解释加点的字。
千载.难逢_________________
毫.不动摇_________________
惊愕不已.___________________
日益.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
源.远流长___________________
博.学多才___________________
三、修改病句。
1.陆羽总结了采茶、饮茶、制茶、种茶等方面的经验和技艺。
2.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有不怕困难的精神。
3.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4.同学们打着五颜六色的红旗整齐地行进在大街上。
5.夏天的峨眉山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陆羽是()朝人,他撰写了(),被后人称为(),总结了()的经验和技艺。
参考答案:
一、俸禄绿色茶水如火如荼坑害吭声煎熬前面品茗名茶仰慕暮色
二、年一点儿停止增加源头,水流起头的地方丰富,渊博
三、 1.应该“种茶、采茶、制茶、饮茶”的顺序才合理。
2.添上主语。
3.句末添上“之一”。
4.将“红旗”改为“旗帜”。
5.“夏天的峨眉山”改为“峨眉山的夏天”
四、唐《茶经》“茶圣”种茶、采茶、制茶、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