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把握思想情感最新版
- 格式:pptx
- 大小:1.61 MB
- 文档页数:8
读懂一首诗词,必须从整体上抓住诗词内容的六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景、何情(何理)。
当然,把握一首诗词的思想感情,不仅要准确分析字面信息、隐喻用典,还要把握字面背后隐含的信息,知人论世等。
一、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
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二、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如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故园情”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三、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
如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咏史诗、边塞诗、送别诗、写景诗、闺怨诗、羁旅诗等。
不同类型的诗歌具有特定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方式,如山水田园诗的宁静闲适、恬淡快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咏物诗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吊古伤今、借古讽今,边塞诗的建功立业、奋勇报国、厌战思乡,送别诗的离情别恨、深情厚谊、劝勉激励,爱情诗的绵绵思念、款款深情,闺怨诗的思远怀人、控诉战争,羁旅诗的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念亲思乡等。
因此,能够辨明诗的类别,了解同一类别诗词的“共性”,无疑对解读诗歌内涵、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大有帮助。
当然,即便是同一类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上是有差别的,这就需要结合诗意来确定。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前者是悲苦伤感的离别,后者是满怀激情的送行,诗作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明显不同。
四、抓住典型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的五大解题策略高考诗歌鉴赏一直是考生备考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尤其是思想情感题,更是需要考生在诗歌的表面之下找到作者的深层思想和情感表达。
如何解题思路清晰、方法得当,是考生备考的关键。
下面将从五个方面,为考生总结出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的五大解题策略。
一、审题准确,抓住关键词在参加高考诗歌鉴赏考试时,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审题准确,抓住关键词。
思想情感题往往会以“诗人的思想情感是什么?”“诗人怎样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等问题为主要考点。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抓住关键词,确定解题思路。
题目要求考生从诗歌中揭示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考生可以通过诗歌中的细节、场景、情感等方面来分析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有的放矢,不偏离题目要求。
二、阅读全文,把握诗歌整体思想情感在解答思想情感题时,考生需要首先仔细阅读诗歌全文,把握诗歌的整体思想情感。
通过整体阅读,可以理解诗人的情感倾向,比如是哀怨、抒怀、讴歌等,同时还能够把握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基本立场。
只有通过全面的阅读,考生才能够把握诗歌的主旨,为后续的分析和写作提供充分的素材。
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应该很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意象、抒情手法等。
通过诗歌中的具体意象和描写可以了解到诗人的情感倾向,通过比喻和修辞手法可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对诗歌的整体思想情感做出深入的分析。
三、细节分析,挖掘诗歌的深层情感思想情感题的解答还需要通过细节分析,挖掘诗歌的深层情感。
细节是诗歌中最具体、最生动的表现手段,通过细节,可以挖掘出诗歌中的琐文细节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思想。
在细节分析时,考生要注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意象等,突出诗歌的情感色彩,揭示诗人的思想情感。
还可以对诗歌中的人物、场景、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发现诗歌中隐含的情感和思想。
四、交叉考证,丰富分析立意在解答思想情感题时,考生可以通过交叉考证的方式来丰富分析立意,提升解题的深度和广度。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与练(江苏专用)07古诗词鉴赏之把握情感(原卷版)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标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查重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题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命题趋势】.. (2)【备考策略】 (3) (2)考点1:把握诗句情感 (2)考点2:把握整首诗的情感 (3)考点3:比较两首诗的情感 (5) (5)把握诗歌情感六法 (5) (6)【课标要求】“把握古诗词情感”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写作风格、诗词类别、诗词情境、关键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领会人物精神、体会蕴含的感情基调及作者的情绪。
【考查重点】古诗情感中,有单项(单一)的,更有多项(丰富、复杂)的,而情感内容的丰富、复杂而变化的特点,在近几年的中考中体现得特别明显。
情感类试题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切口小,多为对局部语句思想感情的理解、领悟,但需要多角度、多层面挖掘;一是从整体上理解,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关涉思想感情。
无论是哪一类,其答案都是多点、多层面的。
因此,答情感题时应特别注意多角度、多层面地开掘,以免缺失要点。
【主要题型】古诗词情感考查的方式通常有: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3.这首诗的某一句或某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命题趋势】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是古诗学习和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
理解诗词内容,把握思想情感摘要:针对学生在诗歌鉴赏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运用科学的方法,恰当的技巧,广积博览,勤加训练,解读古诗词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
本文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从题目、作者、注释、字面意思、关键词语、意象、表达技巧、审美心理等多个方面探讨了解读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古典诗词鉴赏在高考中是一个难点,分值八分,在高考阅卷中,我阅过这道题,考生的平均分也就是四分,甚至三分。
在日常学习中,古诗词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观点态度、语言风格等都让学生一筹莫展。
不少教师觉得古诗词鉴赏教学收效不明显,学生是干教不会,启而不发,老师是想方设法,吃力不讨好。
其实,我觉得还是不得法,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还是能收到效果的。
我曾经在学生中做过调查,85%学生表示根本读不懂古诗词,更别谈鉴赏了。
他们迫切要求老师帮助他们先读懂读诗词的字面意思,再理解隐含的意思。
我觉得这就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把读懂古诗词做为古诗词鉴赏的第一个要突破的难点。
读懂古诗词,亦即理解诗词内容,把握思想情感。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把握诗词内容呢?在多年的教学中,我逐渐总结出一些方法,愿与大家商榷。
一、借助题目,挖掘信息题目是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时我们可以从题目中得到写作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内容。
这些信息有时是理解诗歌内容、思想感情必不可少的提示。
如《过山农家》(顾况)、《新晴》(刘攽)、《夜宿田家》(戴复古)、《题李凝幽居》(贾岛)、《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等等。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作者如果是我们熟悉的,可以从他的风格特点上获得提示,启发思路,对鉴赏诗歌的语言和思想感情有一定的帮助。
如李白之清新飘逸,杜甫之沉郁顿挫,陶渊明之冲淡平和,王维之诗中有画,韩愈之深奥险怪,苏轼、辛弃疾之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婉约含蓄等等。
有些作者的特殊经历,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词内容。
【古诗文阅读】诗歌鉴赏之把握思想情感题型答题方法与解答步骤把握思想情感题评价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评价观点态度,就是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所体现的作者态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作者所表现的观点态度的消极性与积极性的评价。
诗言志,“志”即情感,是一首诗歌的灵魂。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高考必考内容,且分值较高,应作为备考的重点。
所以,我们要掌握常见的情感类型及其规范表述,同时还要把握这类题型的考查形式和答题思路。
常用的情感类型:按题材的不同,可将古诗词分为以下几种:别离贬谪诗、爱情闺怨诗、思乡怀人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咏史怀古诗、谈禅说理诗。
总之,古诗中常用的感情存有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受伤今、侮辱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览胜登高、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行、思乡念亲、相守春草、别怨往昔等。
它的设题模式一般有四种:①分析诗句所涵盖的情感,例如“某个词为‘诗眼’,为什么”、“某个句子阐述了什么道理”等;②整体把握住诗中的情感;③形象、语言、技巧等融合出来综合,隐性的考查情感。
④比较相同诗中作者的情感:一就是比较相同诗中同一词语的优劣;二就是比较同一对象在相同诗句中抒发的情感。
它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模式: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解题思路应当分后五步跑:首先正确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利用高中文言科学知识回去认知诗歌的内容(重点字词、词语活用、特定句式——消音);其次全面分析诗词,把握住诗歌的结构,高度关注题目和末句(卒章显志);再次特别注意具体分析诗词的意象,从意象(形象)中回去品味诗的意境和基调(把握住意象或形象的特点),其表达途径存有五种:借景、托物、咏史、故事情节和轻易抒写;然后知人论世,高度关注实考、序言;最后加强资源整合分析过程,构成观点,必须中肯,既不贬抑,也不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