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四下语文《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40 MB
- 文档页数:8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独坐敬亭山①》[唐]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只有敬亭山。
注释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悠闲的模样。
③厌:满足。
《望洞庭①》[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②,潭面③无风镜未磨。
眺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④。
注释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谐,那个地点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那个地点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忆江南①》[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
是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注释①忆江南:词牌名。
原题下有词三首,那个地点是其中第一首。
②谙:熟悉。
③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独坐敬亭山》赏析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那个地点做过太守。
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刻了。
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味道,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加了孤寂之感。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乐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孤寂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事实上,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看起来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域:看起来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排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动的厚云消逝之后感到专门的清幽安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孤寂。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同时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玩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春天来了,田野里处处是春光明媚的景象:金黄的油菜花,采蜜的小蜜蜂……诗人杨万里被这样的美景陶醉了,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诗人。
著有《诚斋集》等。
他与范成大、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
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于是他写下了这首《宿新市徐公店》。
xúlí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徐公店篱笆sh ū稀疏宿多音字宿新市徐公店sù周末我在大姨家住了一宿。
xiǔ妈妈给我讲了很多关于星宿的传说。
xiù绿树头新绿未成阴。
l ǜ这些英雄们劫富济贫,真称得上是绿林好汉。
lùsùxúlíshū宿徐篱疏上下结构dié蝶左右结构识字方法看图识字:篱 篱笆 笊篱减一减:蔬-艹=疏zhào篱lí巧记:玻“璃”打破“王”忙走(离),“竹”帽趁机戴上头。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十五笔是撇折疏sh ū巧记:“蔬”菜拔草,马虎大意。
第六笔是点徐公店住宿识字游戏篱笆稀疏我要追蝴蝶疏疏:稀疏。
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阴:树荫。
////////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整体感知如何理解题目“宿新市徐公店”?宿 新市 徐公店住宿,住在地名姓徐的人开的客店解题:(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开的客店里。
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古诗,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都描写了什么景物。
互动课堂篱笆稀疏一条小路通向远方篱落/疏疏/一径深,静景美丽,体现喜爱树头/新绿/未成阴。
树上新长没有形成树荫出绿叶诗意:篱笆稀稀疏疏,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新长出的树叶还不茂密,没有形成树荫。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这两句描写的景色是不是幽静又美丽呢?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古诗吧!读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