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学2章2灌溉制度[全面]
- 格式:ppt
- 大小:446.52 KB
- 文档页数:2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制度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制度一、制定背景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灌溉则是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核心。
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制定一套完善的灌溉制度势在必行。
二、制定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管理,确保灌溉效率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国各地的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管理。
四、主要内容1. 灌区划分及管理(1)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需求划分合理的灌区,每个灌区设立一个负责人,并明确其职责和权力;(2)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规定每个灌区应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并设立专门的经费用于维护和改善该灌区内各项设施;(3)对于不同类型土地和作物,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管控。
对于特殊作物如果树等,实行滴灌或喷淋等精细化灌溉方式。
2. 灌溉设施建设与维护(1)在灌区内建立完善的灌溉设施,包括水库、水渠、水泵等,确保供水充足;(2)定期检查各项设施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确保设施正常运转;(3)加强对于各项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延长使用寿命。
3. 灌溉管理制度(1)建立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2)根据不同作物需求和生长阶段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不同的灌溉方案;(3)在每个生长季节结束后进行总结和评估,对于不合理之处进行改进。
4. 灌溉技术培训(1)加强对于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对于灌溉管理的认识和能力;(2)开展技术交流活动,推广新型灌溉技术和管理方法。
五、实施步骤1. 制定本制度并公布实施。
2.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对于灌溉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 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的沟通合作,争取更多的经费用于灌溉设施建设和改善。
4. 加强对于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其对于灌溉管理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5. 定期对本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不断完善管理体系。
六、责任分工1. 灌区负责人:负责本灌区内的灌溉管理工作,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情况。
2. 管理机构:负责本灌区内各项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
第一章§1 农田水分状况农田水分:指农田中的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地表积水。
土壤水:包气带中的水分。
地下水:饱水带中的水分(可自由流动的水体)。
与作物生长最密切的是土壤水。
一、土壤水(一)土壤水分形态土壤水又可分为吸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等几种水分形态。
1.吸着水(1)吸湿水分子力、紧紧束缚在土粒表面、不能移动、分子状态水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吸湿系数。
(2)膜状水分子力、束缚在土粒表面、可沿表面移动但不能脱离土粒表面、液态水膜膜状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最大分子持水率。
2.毛管水对于单个土粒,只能依靠分子力吸附水分, 但对于由许多土粒集合而成的土壤,其连续不断的孔隙相当于毛细管,因此还存在一种毛管力,依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称为毛管水。
按水份供给情况不同,分悬着毛管水和上升毛管水。
(1)悬着毛管水灌溉或降雨后,在毛管力作用下保持在上部土层中的水分。
土壤储存水的主要形式。
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田间持水率。
(2)上升毛管水在地下水位以上附近土层中,由于毛细管作用所保持的水分。
上升毛管水达到根系,则可被作物吸收利用,但地下水位不允许上升到根系,以防渍害。
盐碱地区应严格控制地下水位,发防发生次生盐碱化。
3.重力水土壤中超过田间持水率的那部分水为重力水。
重力水以深层渗漏的形式进入更下的土层,或地下水。
旱地应避免深层渗漏,以防止水的浪费和肥料的流失。
水田保持适宜的深层渗漏是有益的,会增加根部氧分,有利于根系发育。
(二)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土壤对水分的吸力:1000MPa—0.0001MPa作物根系对水分的吸力: 1.5 MPa左右(1 MPa=9.87大气压=100m水柱)如果水分受土壤的吸力小于1.5 MPa, 作物可吸收利用;如水分受土壤的吸力大于1.5 MPa, 则作物不能吸收利用。
1.5 MPa是有效水和无效水的分界点。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可以用下图来说明:(图:土壤水分有效性图)二、农田水分状况(一)旱田适宜的农田水分状况不允许地表积水土壤适宜含水率: 凋萎系数~田间持水率凋萎系数=0.6β田地下水水质较好,则地下水位可较高, 但一下水位不能达到根系层。
农业灌溉专项节水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灌溉节水工作,有针对性地降低灌溉水资源消耗,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农业灌溉专项节水规章制度适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灌溉工作。
第三条农业灌溉专项节水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创新技术、保护环境、提高效益。
第四条农业灌溉专项节水规章制度由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并负责监督执行。
第五条农业灌溉专项节水规章制度的遵守与执行,是农业生产单位的法定责任。
第二章灌溉水资源保护第六条农业生产单位要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严格控制灌溉用水的总量和用水时间,确保灌溉用水的科学合理利用。
第七条农业生产单位要合理使用灌溉工具和设备,确保灌溉作业的精准度和效率性。
第八条农业生产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灌溉水资源和水源地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
第九条农业生产单位要建立完善的灌溉水资源监测体系,定期对灌溉用水进行水质检测和水量抄表。
第十条农业生产单位要加强对农业灌溉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灌溉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第三章灌溉设施管理第十一条农业生产单位要建立健全的灌溉设施管理制度,包括灌溉水利工程的维护和保养、设备的保管和管理等。
第十二条农业生产单位要对灌溉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利用。
第十三条农业生产单位要合理安排灌溉作业时间和灌溉频率,避免无效灌溉和水分浪费。
第十四条农业生产单位要建立健全的灌溉作业制度,确保农作物地下水位和土壤含水量处于适宜状态。
第十五条农业生产单位要配备合格的灌溉作业人员,加强对灌溉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作业人员的灌溉水平。
第四章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第十六条农业生产单位要积极开展灌溉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农业灌溉水平和效率。
第十七条农业生产单位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包括雨水收集、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降低灌溉水耗量。
第十八条农业生产单位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实现灌溉作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灌溉效率。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和优化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工作,提高农田灌溉效率,保障农田水稳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
三、责任部门1.水利部门负责对农田灌溉工程进行规划和设计,拟定项目方案和施工方案,组织实施灌溉工程建设。
2.农业部门负责对农田灌溉工程进行管理和监督,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3.其他相关部门配合水利和农业部门,协助完成农田灌溉工程的管理工作。
四、规划建设1.水利部门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制定农田灌溉工程的规划,明确灌溉工程的总体布局和发展目标。
2.水利部门应根据农田的用地特点和需求,设计合理科学的灌溉方案,并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
3.水利部门应加强对农田灌溉工程施工单位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五、运行管理1.农业部门应加强对农田灌溉工程的运行管理,定期检查灌溉设备和管道的状况,及时处理故障和漏水。
2.农业部门应按照季节和作物的需要,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确保农田的灌溉水量和质量。
3.农业部门应加强对农田灌溉工程的节水和节能管理,提高灌溉效率,降低灌溉成本。
六、维护管理1.农业部门应定期对农田灌溉设备和管道进行维护保养,及时更换老化和损坏的零部件。
2.农业部门应加强对农田灌溉工程的监测和调节,确保农田的灌溉水量和质量符合要求。
3.农业部门应建立健全农田灌溉工程的档案管理制度,及时更新和完善相关资料。
七、安全管理1.农业部门应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对农田灌溉工程的安全管理和监督。
2.农业部门应加强对农田灌溉工程施工单位和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3.农业部门应建立灌溉工程事故应急预案,及时应对灌溉工程发生的突发情况。
八、奖惩机制1.对于在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和运行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2.对于违反农田灌溉工程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依法给予处罚和纠正。
九、监督检查1.水利和农业部门应定期对农田灌溉工程的规划、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作物灌溉制度天然降雨可满足作物的部分需水要求,但降水不强能完全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更是如此,因此为实现农业的高产稳产,必须进行灌溉。
要灌溉就牵涉到什么时候灌、灌多少等问题。
本节讨论的作物灌溉制度就是解决上述问题。
一、概述1.什么是灌溉制度灌溉制度:为了保证作物适时播种(或栽秧)和正常生长,通过灌溉向田间补充水量的灌溉方案。
灌溉制度的内容:灌水定额、灌水时间、灌水次数和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在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单位:水田可用mm,旱田用m3/亩。
换算:1mm= 0.667m3/亩灌溉定额:生育期各次灌水的灌水定额之和。
总灌溉定额:播前灌水定额(或泡田定额)+ 灌溉定额2.为什么要制定灌溉制度(1)为灌溉工程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为灌区用水管理提供依据。
3.制定灌溉制度的方法(1)总结群众丰产经验;(2)进行灌溉试验;(3)按水量平衡原理进行计算。
在生产实践中,常把上述三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具体做法是:根据设计年份的气象资料和作物的需水要求,参照群众丰产经验和灌溉试验资料,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拟定作物灌溉制度。
二、水稻的灌溉制度水稻种植一般采取育秧移栽的方法。
育秧的田块叫秧田。
移栽的田块叫本田或大田。
秧田育秧时间短,田块面积小,灌水量较少,因此下面主要讨论的是大田的灌溉制度。
秧田的灌溉:先灌浅水,水深10~20mm,苗高3cm后,增加水深至20~40mm,苗高10cm 后,排水落干,促进根系生长,拔秧前为便于拔秧,再深水浸泡。
本田插秧前需要泡田整田,便于插秧,并为秧苗返青创造条件。
所以本田分为泡田期和插秧后的生育期。
泡田期灌水定额称为泡田定额。
(一)泡田定额泡田额一般为80~110m3/亩。
江苏昭关灌区多年平均M饱=98.7m3/亩。
(二)生育期灌溉制度1.水田水量平衡方程某时段水量耗损:蒸发E、渗漏S、排水C水量补给:降雨P、灌溉M设时段初水层深为h1,时段末水层深h2,则2.计算灌溉制度计算原理见下图:3、计算方法(1)列表逐日计算(2)编写电算程序,利用计算机计算三、旱作物的灌溉制度(一)播前灌水定额播前灌水的作用:保证种子发芽出苗;储水。